(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收费制度的改革, 现有的研究生资助 体制已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研究生资助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制定、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研究 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资助体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 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等方法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 制的历史发展脉络、 现行高校研究生资助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地方 高校资助体系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为健全我国研究生资助体制提供借鉴与 参考。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明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 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概括了本文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 点。第二章分析了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论述了高校研究 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从借鉴国外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可取经验、创 建有效的高校研究生资助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减”混合资 助体系、 积极探索新型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形式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完善地方 高校研究生资助体制。 关键词:研究生;资助;问题;对策 ii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hat to reform the postgraduate subsidy system for the existing syste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s continue expanding of chinas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and reform of the charging system. how to fairly and efficiently develop and improve sustained and healthy graduate education funding system, which is suit to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 the history, the main problems, the reasons and the resolutions of postgraduate financing syste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arative research,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t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to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the study status quo of the subject, then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l and method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s and possible innov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s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subsidy syste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postgraduate subsidy syste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on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from four sides including externally desirable experience, creation of an effective post-graduate funded security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ward, credits, subsidies, support, deduction mixed funding system,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forms of local fund. key words: postgraduate finacial assistance system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章 绪 论 第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 计,1998 年我国在校研究生 15 万人,博士生 5 万人。2002 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 到 37 万人和 12 万人,到 2006 年,全国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总和已超过 100 万。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研究生 教育全面收费已成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选择。 根据教育部 的部署,从 2006 年开始研究生收费将在高校、科研院所全面铺开,部分省市的 教育部门和高校已经开始着手讨论制定收费标准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实行全面收费后,对一些优秀而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是否要继续深造将是 一个艰难的选择。这样,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将可能失去一批优秀的人才。因此, 如何建立、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研究 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生资助体制, 是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 问题。 1.1.2 现实意义 (1)研究生资助体制是政府部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管理者、研究 生导师、研究生和家长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高校研究生资助 体制的研究,不仅是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的理论问题;更关系到我国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现实问题,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 要的现实意义。 (2)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使研究生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学业费用,为一部 分渴望深造又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经费 投入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在此问题上,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两方面: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研 究生教育收费的理论基础与收费政策建议。前一方面的研究以本科生为研究对 象。尽管研究生资助与本科生资助的理论基础有许多共同的方面,但由于研究生 1998、2002、2005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具有与本科教育不同的特点, 研究生资助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问题需 要研究,不能将本科生资助政策简单地延伸到研究生。后一方面的研究往往缺乏 系统的资助政策分析, 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期盼着关于研究生资助政 策的研究。 经网上查询和查阅相关书籍、论文等文献,发现所有相关文献资料论述大体 上可以概括为五类:一是大学生资助政策及其理论基础,主要集中于贷款问题; 二是政府资助与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影响; 三是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改革与相 应资助制度的调整; 四是见于外国教育史或国外教育法规文件等政策资料的国外 研究生资助的具体政策表现;五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及有关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史 料。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高等教育从创办到 20 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都采取政府无偿资助学生完成学 业的政策。将贷款上学作为对大学生资助的制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为退伍军人上大学而设立的资助制度,并得到了后续法律的保障,如“国防教育 法” , “高等教育法” 。美国大规模的学生贷款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由政府担 保的学生贷款通过银行系统开始广泛向申请的学生发放。 美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资 助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形成了主要由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和半工半读为主体的 混合资助制度,反映了发达国家当前颇为流行的大学生资助模式。 vannevar bush,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a program for postwar scientific research 提出了加强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资助的一 系列改革建议。james j. duderstadt,a university for the 21st century,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 中论述了美国政府和大学之间科研合作关系的框架设置。以 著名数学家、美国高级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所长 p. a. griffiths 为 主席的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成员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 医学研究院的三位院长在内的 19 位委员)所写的重塑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生 教育(reshaping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为题的报告, 主题是美国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问题, 对研究生的资助政策建 议更加重视教育、训练资助。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a program for postwar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uly 1945;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0)中强调了联邦政府与大学在科研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既然健 康、福利和安全是政府本应关注的,那么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势必会成为政府至关 重要的利益所在” 。 3 英国从牛津大学形成的时代开始就有了大学生资助政策。 从 9 世纪中期英国 政府开始介入对大学生的资助事务,向优秀大学生颁发奖学金,从而形成了独具 英国特色的“免除学生学费并提供助学金”的大学生资助办法。自 1991 年后, 英国大学生资助方式尤其是生活费助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 原来拨款资助的份额 大大降低,部分为学生贷款所取代。到 1997 年,拨款资助与贷款资助额者之间 的比例己达到对开程度。英国的学生贷款主要是用于补充学生生活费用的不足, 日常生活费改由基本助学金和贷款两部分组成, 学费仍由政府及地方当局为学生 支付。 rosenzweig robert m .在其 graduate and its patrons.(1988)一书中就政府资助 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burton r. clark 在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graduate education germany, france, united states, jap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1993) 主要从与有组织的科研的关系角度分析了研 究生教育的特点,并论述了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等相关内容。 总之, 当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 教育需求,而政府财力不足时,许多国家采取“成本补偿”(cost recovery)的政策, 通过收取学费得到教育成本一定程度的补偿。 教育成本补偿加重了学生及其家庭 的负担,解决的办法是扩大学生贷款和提高贷款比例。对学生贷款的争论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与其他财政资助形式相比,贷款对高等教育入学,特别是低 收入家庭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贷款项目的管理成本和可行性;哪些机构应 该提供贷款,如何组织贷款的偿还,贷款利率该是多少;如何处理学生拖欠贷款 偿付问题等。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较为重要的文章有张民选 理想与抉择一大学生资 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国家教委财务司大学收费与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出 版社), 以及赵中建 高等学校的学生贷款一国际比较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 年)和一些相关论文 对大学生直接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 高等教育研究 1992 年第 9 期), 关于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政策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1994 年第 9 期)等。张民选博士总结了大学生资助的理念,对多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模 式与资助政策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我国与研究生资助相关文章有:蒋笑莉等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 年第 2 期简论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李文利等发表在北京教 育高教版2003 年第 12 期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及配套政策改革的思考 , 刘俊发表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年第 4 期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及若干 4 问题思考 ,沈延兵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2004 年第 11 期完善研究生资助 体系的思考等。 李素敏所著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研究中论述到美国高等教育赠地兴学的传 统和莫里尔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指出该法案开创了美国联邦政府资 助高等教育的先例,并导致美国综合性大学的产生。王英杰所著美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与改革论述到二战后美国对研究生资助的增长。赵蒙成的博士论文英 国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中比较了英、美、德三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来源 构成及分配模式。 方展画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 年第 1 期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 费及资助 以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为讨论主题, 分析了其美国日趋上升的 “高 额学费”现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研究生进行资助的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在 此基础上,作者就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各级政 府要在收费改革中加大资助力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进行收费制度改革;动员社 会力量在高校设置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鼓励研究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与此同 时按劳取酬。李大鹏等发表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年第 9 期美国 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研究 生教育与科研的体系,对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资助体系提出了“增加非政府资助研 究生进行教育和科研的比例,加快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的资助体系,资 助研究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等建议。 周洪宇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从纵向上阐述了学位与研究生发展历 史,横向上对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特点、规律进行了剖析,其中对研究生资助有 所涉及。 此外,孙也刚的博士论文论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设想,指出应在 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资助制度。王忠烈主编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进行了国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并论及五类研 究生经济资助。但这些文章大都仅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侧重对研究生 教育实行成本补偿问题的分析,有所论及研究生资助必要性。目前还较少见到专 门、系统地,从政策分析和比较教育角度研究研究生资助制度的文章。 1.3 研究生资助体系基本理念分析 世界各国政府向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的理念千差万别,但基本理念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公平出发” ,旨在让受助者个人收益;另一类是从“造就人才” 5 出发,最终使社会获益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 大变化,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培养机制也正处于 改革与发展中。从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需求来看,我国当前的研究生资助 应具有以下两种基本理念。 (1)实行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研究生教育已经存在的缴费上学制度,强化培养的 机理与约束机制,同样都面临效率与公平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免费读研究生,平 均资助,不合情理;另一方面,大学生确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或得不到合理的 国家与学校的资助, 负担不起就读研究生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而被迫放弃接受 研究生教育的机会,从而引发研究生教育公平问题。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无现实 可能性,但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一定补偿是社会可能和必须 采取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都将“使学生不致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受更高层次的高 等教育的机会”作为高等教育对学生资助政策抉择的出发点,也是各国政府、高 等学校与社会各界一起倡导教育公平和赢得全社会公平认同的一种重要表现。 所 以,当前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公平是研究生资助体系需要倡导的首要理念 (2)形成研究生教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行为学和经济学来看,人的行为来自于动机,个人只有认为做某件事的预 期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努力争取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而当收 益与成本不发生在同一人身上时,就会产生动机问题。如果研究生本人受教育的 费用都由政府或家庭承担,成本与收益不在研究生本人身上一同发生,就不能有 效调动研究生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和培养研究生健康的思想。 研究生奖励制度旗帜 鲜明地激励先进,通过动态性的资助制度全面考核激励和约束研究生全面发展, 通过助学贷款制度要求研究生承担责任,用未来的收益提前支付现在的教育费 用,以及研究生“三助”制度,使得收益与成本均发生在研究生本人身上,将研 究生培养中的国家远期利益与个人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得研究生珍惜学习机 会,激发动机,树立责任感,增强经济意识和自立精神,有利于切实提高研究生 的培养质量。 同时研究生资助制度还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某些学校或专业的资助 力度,发挥调节教育供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研究生攻读国家急需 人才而又冷门的专业,激励研究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和冷门行业工作。所以, 激励与约束机制则是研究生资助体系需要树立的又一个重要理念。 张民选.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6). 6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本文在阐述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理清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 的历史脉络,通过分析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外的 一些可取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一些可行办 法。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论述了国内 外研究生资助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理念。 第二章理清了研究生资 助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章分析了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 因。第四章从借鉴国外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可取经验、创建有效的高校研究生资助 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减”混合资助体系、积极探索新型的 高校研究生资助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完善高校研究生资助体制。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方法、理论的研究方法,注 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力求使研究成果更全面、 更丰富和更具指导意义。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前文 1. 2 文献资料部分己对资料来源作了详细介绍) 贯彻于整个研究过程,构成了笔者行文的基础。 比较研究法:国外高等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研究生资助政策 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将给本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阐述了美国、日本、 澳大利亚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历史研究法:本文分别对研究生资助体制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和研究。 理论研究法:理论的研究方法同样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本文从理论上对高 校研究生资助体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1.5 研究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 通过横向的各国研究生资助政策 的比较和纵向我国研究生资助历史的分析,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实 际, 指出了现行我国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我 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原则和对策。 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可能对我国今后的研究生 资助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7 第 2 章 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 2 章 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为了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安心学习,保证他们有一个稳定的物质条件,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资助非常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研究生资助政 策。建国五十年来,研究生资助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 段: 2.1 人民助学金制度的阶段 人民助学金制度是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帮助的一种资助制度。 五六十年 代,由于国家管理体制以及教育体制自身的原因,国家对整个高等教育实行包办 政策,实行免费的研究生教育,不但免交学费和住宿费,还享受研究生人民助学 金。五六十年代,研究生人民助学金标准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待遇一般不低于同 等程度、同等条件助教、研究实习员和机关干部的工资标准。未参加过实际工作 的研究生,每人每月按初级职称的工资标准发给助学金,由工作单位保送入学的 在职工作人员和调干学生一般按其入学前原标准工资的 80%发给助学金, 另可申 请困难补助。 1981 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变研究生学习期间生活待遇 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第二条明确规定: “1982 年 1 月 1 日以后,国家职工被录 取为普通高等学校脱产的研究生, 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不再享受单位的工 资待遇” 。文件中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包括“助学金” 、 “副食品价格 补贴”和“书籍费”三项。该通知规定助学金标准为“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第六类工资区每人每月 46 元” ; “取得硕士学位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第六 类区工资每人每月 57 元 5 角。 ”关于副食品价格补贴标准发放,研究生在校学习 期间的书籍费, “攻读硕士学位的每人每年 40 元;取得硕士学位后攻读博士学位 的每人每年 60 元。 ” 1985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下发关于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待 遇等问题的规定 ( (85)教计字 180 号文件) ,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脱产学习的研 究生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作了重新规定。在这个规定中,提高助学金和书籍费的 发放标准,取消了副食品价格补贴,但“各地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肉食品调价补 贴和工资改革方案规定的地区生活补贴照发。 ”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的博 士研究生(指应届毕业生及其他非正式在职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月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8 76 元;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博士研究生,其生活补助标准是其入学前的基 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津贴之和,不足 76 元的按 76 元计算。入学前没有参加 过实际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其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月 58 元,入学前为国家正 职工的,其生活补贴为入学前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之和的 90%,另加本人工龄 津贴,不足 58 元的按 58 元计算。 2.2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阶段 1991 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改革研究生教育资助政策。在国家教委、财 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1991 年 12 月 29 日)中,将发放研究生生活补助的办法改为实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该制 度规定,普通奖学金面向全体研究生发放,优秀研究生按照一定比例评选。博士 研究生奖学金的标准为: 入学前没有参加实际工作和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不满 2 年的,每生每月 90 元;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 计时间满 2 年以上的每生每月 100 元;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大学毕业后参加 工作累计时间满 4 年以上的,每生每月 110 元。按照以上参加工作时间段划分, 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的标准分别为每生每月 70 元、80 元和 90 元。关于优秀 研究生的评选,该通知规定在获得普通奖学金的基础上,优秀博士生奖学金每生 每年为 200 元,评定比例不超过 15%;优秀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每生每年为 150 元,评定比例不超过 10%。 1994 年,在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1994 年 9 月 26 日)中,与 1991 年规定中的奖学金发放原则基本没 有变化,而大幅度提高了奖学金的标准。将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的标准分别提 高为每生每月 240 元、260 元、280 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月为 200 元、220 元、 240 元。该通知还规定了各单位在发放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时,原则上可以按规定 的标准和,向下浮动 50 元;向下浮动所节余的经费由学校集中掌握使用,主要 用于提高部分特殊专业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的标准, 与其他资金合并用于优秀奖学 金;用于发放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部分报酬。 2.3 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助”制度的阶段 我国仍实行国家计划研究生免费的研究生教育,不但免交学费,而且国家提 供研究生奖学金。自筹研究生由导师、学校和个人缴纳部分学费,学校提供研究 生奖学金。委托培养研究生由用人单位缴纳部分学费,学校不提供研究生奖学金 等生活待遇。但所有研究生需缴纳住宿费、水电费、书本费和保险费等费用。研 9 究生国家奖学金分为普通奖金和优秀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规定了享受普通 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的条件。普通奖学金按攻读学位和实际工作年限划分标准, 优秀奖学金按攻读学位划分不同标准和比例。1994 年起研究生书籍费不再单独 发放,包括在奖学金标准中。同时国家要求各高等院校坚持改善与改革相结合的 原则,积极推进研究生“三助”改革,把研究生奖学金同兼任“三助”的报酬结 合起来, 以推动改革, 妥善解决研究生待遇。 各高校对研究生发放普通奖学金时, 原则上可按标准下浮,由学校集中掌握,用于提高部分特殊专业研究生的普通奖 金标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发放“三助”部分报酬。同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 个人出资为研究生设立奖学金(称为专业奖学金)。 2000 年国家开始对困难学生开 展助学贷款,学费和生活费最高贷款额为 6000 元,毕业后四年还清,国家贴息 50%。 上述我国政府资助研究生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统一,统一标准、统 一办法、统一资助对象;二是普遍,除了在职兼读仍由原单位发给工资的研究生 外,1991 年前,研究生生活补贴的对象是其他所有研究生,1991 年改为奖学金 后,普通奖学金仍然面向全体研究生,享受普通奖学金的标准很容易达到,研究 生普通奖学金实际上仍是助学金; 三是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的资助标准与原有工 作年限挂钩,研究生奖学金带有工资色彩。以上三个特点,是与我国长期实行计 划经济有关的,是研究生教育中统包统配政策的一个体现。 2.4 研究生“奖、勤、贷、补”多元化阶段。 我国研究生资助始终以解决研究生生活待遇为目标, 而模式从单一的助学金 模式发展为“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起初我国研究生资助是以同等 程度同等条件的助教、研究实习员和机关干部的收入为标准,这个标准符合研究 生实际生活需求,能适当地解决研究生入学后在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需要,保证 了研究生生活水准在在职职工人均收入标准以上。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时期, 人民助学金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国家对 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从 1982 年 1 月 1 日至 1991 年 8 月 31 日期间,研究生资助 仍以毕业定级工资为参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其标准逐步提高,但研究生资 助与大学毕业定级后实际收入开始严重脱节。改革开放后,在职职工收入水平大 幅度提高,来源日益多元化,各地区在职职工收入不平衡,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 待遇已无法按其办法执行。可见研究生资助力度在下降,仅能保证研究生基本需 要。1991 年 9 月至今,研究生资助开始多元化,逐步建立以“奖学金为研究生 资助的基本来源,勤工助学(研究生三助)为主要手段,助学贷款为补充渠道,困 难补助为辅助方式” 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研究生资助能保证研究生基本生活需要, 10 但力度仍与研究生实际生活需求有距离, 研究生生活水准在在职职工人均收入标 准以下。 2007 年教育部批准的全国 17 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按照规划, 试点高校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所有入校研究生新生都必须交费。学校 将采取颁发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复旦大学表示:2008 年开 始,硕士生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 90。据了解,复旦大学博士生奖学金覆盖面 100,硕士生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 90,所有研究生还可申请助学金。以硕士 生为例,改革后,学业等各方面表现出众的前 20学生能得到 800 元月的奖 助金,中间 50的学生可得到 500 元月的奖助金,排名靠后的 30学生虽然 没有奖励,但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助教、助管等岗位,通过在岗工作考评来挣得 500 元月的助学金,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上海交大改革后,全部硕士生都可获得资助。学校为在学硕士研究生提供四 类奖助学金。一等奖助学金:提供全额学费和普通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二 等奖助学金:提供全额学费和普通奖学金;三等奖助学金:提供半额学费和普通 奖学金;四等奖助学金:提供普通奖学金。该校录取的全部硕士生都可获得奖助 学金资助。上海交大对硕士生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实行动态评定管理方式,根据入 学成绩和学业情况评定硕士生获取奖助学金的等级。 硕士生第一年享受的奖学金 等级按照其入学考试成绩评定,不设一等奖,二等、三等奖学金比例约占 70 80;四等奖学金比例约占 2030。硕士生第二年起享受的奖学金等级按 照其在校学习成绩评定,一等、二等奖学金比例约占 85;三等、四等奖学金 比例约占 15。同时,硕士生还可以申请获得由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各种“三助” 岗位资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与此同时,上海交大今年新进校的博士生实行 学费全免。博士生的培养费用由国家、学校、导师经费三方面资助。学校考虑到 人文、社科、基础理科领域的导师科研经费较少,所以将免去这部分导师分担博 士生培养费用的任务,由学校承担。 改革后,浙江大学还将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研究生。浙江大学有关负责 人介绍,2008 年入学的浙大研究生可享受新的奖助体系资助:100的非在职博 士生可获得一等基本助学金, 冲抵全额培养费; 90的非在职硕士生可获得一等、 二等助学金,冲抵全额或半额培养费,其等级在研究生复试时申请并确定。研究 生入学后,还可申请岗位助学金,通过承担研究助理(助研) 、教学助理(助教) 和管理助理(助管)等工作获得岗位酬金。按照学校的改革方案,7090的 硕士研究生可以获得由导师和学校共同出资的助研经费,一、二、三等分别为每 年 9600 元、8400 元、7200 元。博士研究生可获得一、二、三等分别为每年 18 万元,144 万元和 12 万元的资助。各个学院可以在学校确定的资助总额不 11 减的情况下自主调整上述等级和资助金额。在博士生中还特别设立了“特等助学 金”,对特别具有发展潜力,从事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博士生进行资助,包 括每人每年 2 万5 万元的科研经费和 2.4 万4.8 万元的生活经费资助 。 中国教育在线,. 12 第章 现行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章 现行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是伴随着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发展而建立,按照中国教 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有关指导性原则,已初步形成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三助”与勤工俭学基金、学费减免、特困学生补助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在 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能得到及时 有效的资助。但是,这一资助体系的力度和范围有限,资助形式缺乏针对性、资 金来源单一等弊端,远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3.1 研究生的资助力度总体水平不高 回顾历史,我国研究生资助始终以解决研究生生活待遇为目标,而模式从单 一的助学金模式发展为“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起初我国研究生资 助是以同等程度同等条件的助教、研究实习员和机关干部的收入为标准,这个标 准符合研究生实际活需求,能适当地解决研究生入学后在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需 要。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时期,人民助学金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从 1982 年 1 月 1 日至 1991 年 8 月 31 日期间,研究生资助仍以毕业定级工资为参照物,随着改革开放,其标准 逐步提高, 但研究生资助与大学毕业定级后实际收入开始严重脱节。 改革开放后, 在职职工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来源日益多元化,各地区在职职工收入不平衡,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待遇已无法按其办法执行。可见研究生资助力度在下降,仅 能保证研究生基本需要。1991 年 9 月至今,研究生资助开始多元化,逐步建立 以“奖学金为研究生资助的基本来源,勤工助学(研究生三助)为主要手段,助学 贷款为补充渠道,困难补助为辅助方式”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但力度仍与研究生 实际生活需求有距离,研究生生活水准在在职职工人均收入标准以下。 目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到 2003 年底在校研究生总数已经达 62 万 人,到 2005 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突破 100 万 ,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中贫困生 数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已经到达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却是研 究生资助资金增长缺乏,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政 府研究生教育资助经费的支持更显不足。 虽然我国研究生资助初步建立起“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但从 全体研究生人均数讲,研究生资助总体水平不高,许多研究生仍以研究生普通奖 学金为主要生活来源。在我国,奖学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由于我国教育经费 中国教育在线, 13 投入有限,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资助方式显然很难进一步扩大 资助比例, 而且其资助金额较小。 现在计划内公费研究生能享受到的普通奖学金, 一般在 300 元/月左右, 不足支持研究生 400-600 元的基本月消费(根据 2006 年湘 潭大学的调查)。而其他各类奖学金,地方院校间差别较大,地方性高校奖学金 数量还非常少,是不能普遍解决生活之忧的。同时奖学金以奖励成绩优异者、促 进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性质也决定了奖学金这一方式是难以满足学生所需的 (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由于岗位数有限,目前研究生参加“三助”的总体情况亦 不容乐观。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风险性,银 行部门往往顾虑重重,不愿贷款给学生。据经合组织对华考察报告,接受助学贷 款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10%-15%,但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家境较好或中产阶 级家庭,而不是那些家庭最贫困的学生。而且中国的助学贷款规定比大多数经合 组织(oecd)成员国的都要苛刻,也不比亚洲其他国家的慷慨、灵活。对研究生 而言,助学贷款也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经济来源。 3.2 结构不合理,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现有研究生奖助体系由无偿还资助与有偿还资助两部分组成。 无偿资助部分 包括国家拨款的普通奖学金、学校设立和各方捐助的优秀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 困难补助等。有偿还资助部分包括来自自筹经费、 “三助”基金和勤工俭学基金 的资助资金,自筹经费主要指定向单位出资委托培养研究生、研究生自己出资攻 读研究生和研究生获得的助学贷款等经费。在整个研究生奖助体系中,由国家和 学校提供的无偿还资助占主导地位。对湖南省某高校的调查显示,无偿还奖助经 费占整个研究生奖助经费的 76%, 其中来自国家和学校出资奖助的经费分别占研 究生奖助经费的 73%和 1.1%;有偿还助学经费中的“三助”经费与勤工俭学经 费和几占研究生奖助经费的 12.1%,助学贷款仅占研究生奖助经费的 1.8%。无 偿还奖助资金不能保值与增值,以输血功能为主;而有偿还奖助资金才具有造血 功能。无偿还资助占的比例过大,使得整个研究生奖助体系得奖助资金造血功能 不足。 3.3 研究生资助形式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 研究生资助目前采用“奖、勤、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这个模式表面上 集各种资助功能为一体,有利于解决研究生生活待遇问题。但没有考虑每个研究 生个体特点,易造成研究生资助力度前后不均,形成研究生资助分配的不合理, 而且国家助学贷款针对困难学生。 在课程阶段大多数研究生生活主要来源只能是 普通奖学金,此阶段研究生资助总额无法满足研究生基本生活需求。因为培养方 式的多样性和研究生本人的个性多样性,在同一阶段的研究生资助需求各不相 14 同,自然研究生资助形式也要各不相同。总之,目前研究生资助没有以研究生实 际生活需求为参照物, 针对每个研究生提供不同的资助套餐, 而是形式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各种资助形式效果不佳。以某高校目前状况为例,研究生奖学金分 为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含国家或由各捐助方提供的专项奖学金。普通奖学 金获得者占学生总数的 73.4%,而真正意义上的奖学金即“优秀奖学金”的人均 金额要远远低于普通奖学金(参见表 3-1)。据测算,作为“补贴”发放的普通奖 学金是优秀奖学金的近 20 倍,从中不难看出奖学金的覆盖面过宽,失去了奖励 优秀的意义。而且获奖金额小,不足以解决优秀学生的经济困难。 表 3-1 某高校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情况 金额 评选比例 年人均获奖金额 一等优秀奖学金 1200 元 5% 60 元 二等优秀奖学金 800 元 8% 64 元 单项优秀奖学金 500 元 不限(要求较高) 专项奖学金 1200-10000 元不等12%左右(专业不平衡) 3.4 研究生资助相关方面制度建设落后 各高校在研究生资助方面制定了一些制度, 对研究生资助规范管理起到了促 进作用。但目前这些制度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没有体现研究生主体意识,没有规 定研究生接受研究生资助的权利和义务,从研究生资助工作的一个方面出发,而 不是从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整体出发;制度之间不协调、不统一、不衔接,甚至矛 盾,而且常常出现空白点,即对一些重要的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很难发挥研究 生资助体系的最大效用;资助条款内容是精线条的定性表述,没有对获资助的条 件和义务具体量化,而且工作流程不清楚明了,缺乏可操作性;只有具体操作内 容,没有监督和反馈内容,很难保证研究生资助的公平性;普遍注重于对资助结 果的处理,缺乏过程管理的特性,缺乏可控性,缺乏过程监控。 3. 研究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会资源未充分利用 解决研究生资助,不但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而且要建立在社会力量广泛参 与的基础上。虽然学校每年从研究生培养费划出 40%用于研究生奖学金和“三 助” ,从可开支的科研经费和教学资源中划出 16%用于研究生“三助” ,学校负 担相当重,已到学校财政的极限,但也很难有效解决全体研究生生活需求的根本 问题。何况许多学校除了研究生奖学金外没有其他形式的学校研究生资助。应该 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同上. 15 动员社会力量主动介入, 多渠道争取社会资源的资助, 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 3. 贷款银行积极性不高,风险控制制度未真正建立。 自从 1999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允 许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助学贷款开始成为解决学生入学困难的主要方 式。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助学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政府虽然给予财政贴息、 免交营业税、呆坏帐核销等政策上的支持,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均由银行自行 筹措,还贷风险由银行承担。再说,国家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相对经营成 本过高,贷前审查和贷后跟踪催收工作繁杂,信用制度也并不健全,这样一来, 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保守意见,认为开办此项业务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 益,银行执行国家法定利率,利润很难保证。但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商业银行又 不能不贷,因而表现被动应付,在办理贷款中能拖则拖,能不贷的不贷,有的甚 至出现了停贷现象 。风险控制包括违约行为预防制度和贷款损失补偿制度。毕 业生未能还贷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信用意识淡薄,主观上拖欠还款。二是 就业方面的因素,可能未能及时就业,或者收入很低,而形成客观上无力还贷。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陆续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如要求将贷 款学生的信用记录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要求学校加强信用教育、在毕业分配证明 中注明贷款信息;要求用人单位协助监督还款;对未按期还款的违约曝光等,但 这些措施都还未落实,如违约曝光在一些学校仍有阻力,个人征信系统仍在建设 中。另外,对于客观违约,还缺乏给与出路的政策措施。 16 第章 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第章 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由于研究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