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 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摘摘 要要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 然趋势,也是发展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 求。建设循环农业,不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的保护耕地、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有效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 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和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实现形式。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 农业。崇明具有发展循环农业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要加快现 代化生态岛建设,发展循环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崇明生态岛建设和 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系统约束和环境成本压力。 笔者主要选取本人长期分管政府的农业经济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从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崇 明实施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崇明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提 出了发展崇明岛发展循环农业的假设性构想,以及从加强政府引导入手, 实施一系列相应配套、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以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步 伐。 关键词关键词:崇明,政府行为,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 ,公共政策 a choice on the public policy of the recyclable agriculture and local goverment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able agriculture is the only way to protect and repai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t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ing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al society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ic countryside.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able agriculture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cost, but will also save land and oth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besides, it can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sub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people as well. it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ng modern metropolitan agriculture and of achieving the human-nature harmony. recyclable agriculture i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which is guided with the theory of recyclabl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ongming isl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recyclable agriculture. developing recyclable agriculture can quicken the p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ming eco-island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of eco-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cost on the island to some degree. the author chooses to research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which he has been working on for years. this research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n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need for chongming island to promote recyclable agriculture and how it is feasible. it also puts forward a hypothetical plan on how to promote recyclable agriculture in chongming isl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ongming. finally it proposes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quicken the p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ming island with the strengthened guid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keywords:chongming , government measures, sustainable dvelopment, recyclable agriculture ,public policy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梅雪松 日期:2006 年 5 月 9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梅雪松 指导教师签名:彭勃 日期:2006 年 5 月 9 日 日期 2006 年 5 月 9 日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 - 导 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没有自然环境农业就失去存在和发 展的根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 标并确立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执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改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2004 年 7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指出发展循 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200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意见指出推进现代 化农业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 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连接技术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制定相应的财 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 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生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 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 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能源污染 2 那么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无疑也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农村关键在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型农业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循环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循 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而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已 逐步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努力适应可持续发展战 略目标要求的问题这是对政府责任提出的新要求它具体反映在公共政策理念的改变 1 彭京宜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75-7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文件m.北京中共中央文件2006. 5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2 - 和相关主体公共政策的调整上 就是说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中将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当前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制定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而循环经济政策主要属于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范畴 它与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及区域政策相比循环经济政策目标有其具体 的内容手段和特点 首先循环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中的市场失灵问 题在经济发展中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学派主张政府尽可 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现代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政府在经济发 展中仅仅扮演一个守夜人的角色是不够的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 对称等事项都是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作用领域发展经济学认为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有 四个关键性作用可以发挥(1)提供公共产品(2)矫正市场不完全(3)保护弱者保 证收入在当代人之间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4)提供能促进市场繁荣的制 度环境包括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应靠企业自愿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来实现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在 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必发挥作用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不 完全保证代际之间的公平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靠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这 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市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有必要实施 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 其次循环经济政策是一系列由政府主导的规划控制管理调节措施和手段组 成的但以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为其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的 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规划引导二是管理服务三是政策支持四是法制保障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循环经济政策的这四项职能都属于广义的经济政策范畴其 张扬等 . 论循环经济概论 m.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73 英 a.p.瑟尔沃.增长与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29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3 - 效能的发挥都要通过一定经济杠杆起作用 特别是前三个方面基本上属于行政管理层面 的政策性工作更是以经济手段为其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 过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前,在崇明全面推进循环农业建设的进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的 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防止在干部群众中出现一些片面主观的思想 笔者认为社会 上对循环农业有着不少误解甚至把经济和生态割裂开来误区一认为循环农业只是 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忽视与整个社会的关联和互动循环经济并非属于经济范畴而 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它从 单纯的经济及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旨在构建人与自 然 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 误区二 认为发展循环农业只是单纯的提高资源利用问题 忽视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并非仅限于资源经济学范畴而是建立 在生态学基础上的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建设生态岛不等于种几棵树它具 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 强调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和谐共生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创建以 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误区三认为发展循环农业 只是政府行为忽视市场作用和公众参与意识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实质并非单 纯的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市场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危机不仅需要政府 倡导和企业自律更需要社会各界及全体人民的理解支持与参与误区四认为发展 循环农业主要靠法律等强制性手段保障 忽视经济手段的引导调节和科技支撑的核心作 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 惩罚难以根除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所以发展循环农业除了法制手段外还应 利用经济手段和发挥循环农业技术开发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核心作用误区五认为发展 循环经济仅是工业企业生产问题忽视其它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包括企 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同时也要注重在农村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循环农业逐步形 成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共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06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4 - 上海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城市发展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已刻不容缓尤其能源资源消耗过度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 重经济粗放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郊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由面源型向 立体型扩展这是当今我国农业乃至影响整个社会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对崇明生 态岛建设来说更要率先提倡和推广循环经济当前崇明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如何 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农业经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理念 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 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 与环境和谐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是把农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组成 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点是低资源投入高利用低污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另一生产的原料不同产品不同布局结构相互 利用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链从而减少农业生产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 r为原则(即减量化 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环 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 生态循环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也可称为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 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 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约型社会的组成部 分之一 从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现状看由于发达国家生态意识较强生态环境已经被作为 有限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取 向因此发达国家已走在循环农业的前例历史表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传统产业无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5 - 一不是在强调对自然索取以增加经济总量的条件下发展的在其发展的同时又给人类 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日益加剧的资源与环境危机 自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 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后随着各国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和摒弃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 并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 德国于 1996 年出台了 物 质闭路循环与废弃物管理办法日本于 2000 年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目标美国 提出了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理念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一些具 体的途径使其改变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造等方面已经走在循环农业的世界前例在一定区域内达到资 源节约和利用控制污染排放和保护环境推行生产成本内部化治污计入生产成本区 内实现生态闭路循环区内经济得到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发展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 崇明建设生态岛就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施保护性开发扩大上海城 市的生态环境容量塑造生态城市形象提升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综合功能和竞争力根 据崇明岛规划建设生态绿岛的总体目标和市县二级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崇明岛特别 是新生土地等得天独厚的十分优良的环境本底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资源优势 运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推进崇明循环农业建设 崇明前卫村建立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称的都市循环农业示 范基地探索以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跳出了从传 统的单一线性经济模式走上了经济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经济化生态平衡和物 质闭路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前卫村循环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的循 环农业建设提供一个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典型这将对上 海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同时可以获得错位竞争的先发 优势和先期效应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的进程中资 源优势是潜在的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还必须要有经济体制的催化和发展模 式的整合要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推进政策扶 持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解决上海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6 - 二本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全文除导论外共分四章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运用公共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原理分析了市场机制的内涵 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了政府行为的根源以此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缘 起揭示循环农业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笔者逐步引伸出循环农业的概念功 能及作用分析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崇明岛发 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从崇明岛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循环农业 作为发展的视角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参阅了近几年来崇明农业发展的大量资料 并进行综合剖析归纳揭示出阻碍崇明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三章从崇明建设生 态岛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了崇明发展循环农业假设性构想的发展战略目标把握的 主要环节重点项目并对循环农业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析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提出了崇明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和建议本章从政府推进循 环农业发展的角度以加强对全岛循环农业的规划和管理入手以环境文化的理念来指 导和推动循环农业的宣传培训工作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既 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全岛的公众参与的积极 性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搭建循环农业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切实 完善激励政策进一步制定扶持发展循环农业的经济政策加强循环农业的立法工作 建立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政府 行为的根源揭示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循环农业概念,进一步引伸出崇明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探索阻碍崇明循环农业发展进程的根源及其因素,构建了崇明发展循环农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7 - 业的构想,指出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同时笔者运用理论分析方法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讨为了深入的研究笔 者选取本人长期分管和从事政府的农业经济工作 而且已经在崇明前卫村探索的范例作 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崇明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主要创新及不足 本文对崇明岛发展循环农业的研究和探析笔者力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创新 首先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渊以循环经济的理论 为立足点探析所蕴涵的循环农业发展的概念功能作用联系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功 能定位分析出崇明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指出了阻碍崇明循环农业 发展进程的制约因素建立了崇明循环农业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实现发展循环农业 的对策和措施 本论文所提出的崇明循环农业发展的假设性构想对策和建议只是初步尝试或 许还不成熟如对实现崇明循环农业发展的目标重点项目还没有涵盖崇明循环农业建 设的方方面面难以全面反映崇明农业发展状况提出的对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缺 少可操作性还需要不断探索另外从论文角度来看肯定存在着疏漏和不足之处或 许很多地方还很不成熟笔者诚挚地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8 - 第一章 循环农业研究的相关理论 笔者之所以提出本课题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公共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经 济学概念的启发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原因是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发展循环经济关 键在于实现人与自然 生态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 市场机制对这类公共物品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最低效率的 要解决环境与资源领域的外 部性问题 需要政府更多 更积极地干预 现代经济学主流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政府是经济活动中不必可少的一个环节它 的参与对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循环农业发展中政府行为 政府介入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marshal 和庇古 pigovian 在 20 世纪提出的外部性理论 也称 庇古理论pigovian theorem 外部性extrrnality是指被排除在市场作用机制之外未被反映在产品价格上的经 济活动的副产品或副作用也称作外部经济外部效应外部性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的 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重点研究对象循环经济理论正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 经济学的框架基础上展开并提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原理的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 特别是环境污染这种外部不经济的大量存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环境污染是企业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所造成的超过环境容量限 度的经济负效应由于外部不经济所引起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市场调节机 制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基本上不起作用当环境污染超出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时政府的 环境保护职能就成为必要环境保护本质上是一种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公共产品公共 产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 也决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这一公共产品的 提供者而政府的有效管理可促使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经济学家对有关外部性问题产生 张扬等. 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13-314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9 - 的原因后果及解决的方法提出了众多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庇古的庇古税 pigovian taxes理论与科斯coase的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外部性理论coase theorem但是庇古税和科斯定理皆是以传统线性经济为基础的即经济活动是 基于 资源产品废弃物 单向流动的经济形态 其实质均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 为权利为结果的都没有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因此要克服庇古税 和科斯定理的深层矛盾必须更新发展模式走与线性经济完全不同的循环经济道路 循环经济以环境友好方式采取低消耗抵排放高产出的技术经济范式运用生态系 统规律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的闭环式流程 为此 需要在循环经济的框架内 对以线性经济为基础的 庇古税 和科斯定理进行根本改造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外部性理论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政策工具 面对环境保护问题出现了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和自然环境作为公共用地 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政府环境政策效度低企业无视政府环保规制公民环保意识 差等诸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管理的实现在我国行政主导 型的三者互动关系中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享有者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其它二 者无法比拟的而且它也对此具有公共责任 学术界在公共政策定义性质形成因素等方面提出过多种解释但对公共政策 一般性质理解为影响公共福利的国家行为社会控制动机和人道主义动机相结合的 产物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为现代政府按照公众意愿对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与劳务行为 在这些行为中公共物品显得最为重要因此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提出了政府治 理的要求所谓政府治理就是一整套用于指导政府官员决策与行政活动制衡与控制 制度该类制度具有规范政府官员行为方式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以及提高政府活动 绩效的作用 莫童著.公共经济学 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21156223 张志超 雷晓康等. 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张志超 雷晓康等. 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4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0 -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价值目标应以效率为基础致力于 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的 取向必须是公共利益我国公共政策的构建包括弥补市场缺陷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 和公共物品等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加强宏观调控是转型时期政府的重要职 责因此政府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就要通过制定推行改变调整公共政策方式 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 制定循环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基本的目标都 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因而都属于可持续发展的 政策的内容两则的区别主要在于政策的着力点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解决人为造 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政策的着力点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循环经济政策则主要是通 过推进实行新的生产方式来解决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耗无度和环境染污严重的问题 其重 点在促进经济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战略和行动经历了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 业到生态社会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可持续思想的形成从单纯地 关注环境到为了发展从发展的角度关注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性转变可持续思 想成了全球性共识并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发展战略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来源及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形成源自于对农业问题的关注 1962 年美国的卡逊r.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指出了农业增长的不合理的方 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农业发展与人类的命运休憩相关人类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农 业发展方式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 张志超 雷晓康等.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公共政策 m .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169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1 - 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981 年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郎在建设一个持 续的社会中系统地阐述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987 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份以 2000 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持续农业 1988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 的文件并对持续农业作了定义并在 1991 年荷兰召开的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会 议中进一步加以明确同时又提出了持续农业的三个战略目标 1992 年 6 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上通过了21 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可持续发 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使可持续农业从一种构想逐步转向世界各国的实践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演进中 我国政府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 心进行推动并积极采取行动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1994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 21 世纪议程21 世纪人口理论与发展白皮书其中包括确立了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原则和措施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实 现农业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是我国在持续农业的探索中一个积极的尝试 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在崇明全县范围内开展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就是中国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从以上分析可知工业化后的人类社会面临着产生的环境危 机直接导致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生和实践的深化崇明建设生态岛是遵循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自觉贡献 时至今日人们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应该有更广泛的内涵它不仅包括经 济持续的增长也包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以 环境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为前提 只有建立在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的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的 后劲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念该观念在各国中不断形成共识率先在一些发达国 海金玲著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14-15104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2 - 家被无可争议地列入公共政策目标之一 二循环农业的基础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 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 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 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循环农业则强调农业 发展中对生态耦合效应而不同物种在生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互补互利的因素发展 生物质经济支持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就是充分利用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如农 村中推行沼气这样既节约资源又使环境变得友好起来 循环农业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 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 律不采用基因工程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建立和恢 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农业 有机产品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 生产的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保 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效防治面源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建设生态示范县发展生态产业打破国际绿色壁垒实现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的重要举措 三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 1循环农业的概念 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农业是经济理论界近年新提出的一个农业经济概念它是按照系统论和循环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3 - 经济等原理运用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组织农业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环境 经济有机融会一体 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 其基本内涵是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处理农业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中的各 种相互关系问题 将农业大系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个 生产过程的原料农业与环境均处于物质能源的良性循环之中从而实现资本收益和 自然资源收益的高度统一的农业形态 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和农村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是推动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在农 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农村社会生活的节约消 费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加工过程的废弃物 资源化农村生活消费的净化增加价值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尽量减少对生态 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2循环农业的功能和作用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实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维持生态 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循环型农业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地保护耕地节约资源而 且可以有效地治理农业资源污染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要抓 手和有效实现形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农业方面应体现为集约化使用有限资源创造性地整合各 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资源要素在不断循环过程中放大经济效率和效益进而改变传 统的线性发展模式通过不同要素间的组合和补充形成生态农业网络体系促进农业产 业的结构调整来优化布局以降低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实 现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共赢 3遵循3r原则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孟赤兵苟在坪 . 循环经济要览 m. 北京 航空出版社 2005. 244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4 -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那种资源 产品废弃物的线型逆向增长方式是一个可怕的生产方式因此发展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型农业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 业循 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所以运用循环经济的 3r原则使过去的增长方式演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型增长方式必须 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1减量化原则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质量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 境的资源投入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 资源和减少污染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以土壤肥力水资源化肥农药的大量消耗 来提高产量从长远看必将使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所以要减量增效 2再利用原则在农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用于制造产品和包装产品 的机具容器能从初始形态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用过就废弃如塑料 薄膜果蔬周转箱包装箱小型农机具等 3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功能后重新变为可再利用资 源而不是变为不可恢复的垃圾其中可分为后级再循环和次级再循环两种后级再循 环是利用废品生产同类型的新产品次级再循环是利用废品资源转化为其他产品的原 料如将农业秸杆等废弃物再生为建筑材料或纸张将畜禽粪便加工为颗粒有机肥料 提高这些废弃物的利用价值 四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农业生产是自然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作物的自然 生长以获得收成但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见表 1-1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5 - 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表 1-1 项目 区别 传统农业 循环农业 专业分工 单一化 集约化统筹协调 经营方式 分散经营不利机械化 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资源利用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增长方式 资源产品废弃物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农产品品质 肥力下降产品质量降低 动态平衡有机产品 生态环境的影响 粗放型掠夺型 大面积污染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 生态改善 第四节崇明岛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据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崇明生态立岛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产 业将是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首先是为了弥补上海城市发展之不足,适应加快建 成世界级城市的需要,其次是优化上海城市的人居功能, 适应市民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 再此是紧跟世界产业科技突破方向 培育上海未来产业的需要,同时,是为了加快改变崇 明发展的落后面貌,达到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 2崇明优良的环境已被国内外逐步广泛认识大力打造生态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发展绿色农业及无公害绿色食品循环农业和最佳人居是崇明发展主要生态产业之一 32010 年上海即将主办世博会崇明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可以为世博会提 供优质的绿色有机食品同时发展循环农业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大都 市相匹配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和世界意义的农业循环产业链 这种模式将会受到国内外尤 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瞩目 4根据市农委提出循环农业的发展观念以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 原则的循环经济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中央提出的不断提高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精神切实把握目前岛内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6 - 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十分迫切的新特点努力发 展循环农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5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处 理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生态化为改变目前农业上仍然比较单一的线性经 济模式而走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良好循环的经济模式开创先例 6具体落实上海市和崇明县推进的新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中解决农业环境和农村环境的 重要举措是加强上海市郊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之必须 二可行性 1崇明生态立岛的功能定位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是崇明建设 生态岛最本质的特征它与发展循环农业相吻合 2崇明岛具有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建设生态崇明的发展基础为上 海建设生态型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发挥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 确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崇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十分优越水土气环境洁净本 底质量全部处于优良范围之内具备发展循环农业及生态绿色有机食品的最基本条件 3有比较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有国内外先进生态农业模式借鉴 特别是崇明前卫村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实践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4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树立了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坚定信心胡锦涛总书记视 察上海工作时亲临崇明岛鼓励崇明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这充分肯定了上海坚 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设想并多次提出崇明利用未开发的特点如何培育循环经 济产业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立岛方面多动脑筋可以说崇明正面临着中央领 导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生态岛的历史性任务 5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提供了建设生态崇明的强大支撑科学统领发展创 新实现跨越是上海发展主旋律也是建设生态崇明的内在要求崇明必然成为上海发展的又 一科技新高地因此可争取国家农业综合项目的立项和优惠政策 宋林飞.生态崇明 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 . 3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7 - 第二章 崇明循环农业的现状调查 进入 21 世纪 崇明岛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严重 各类突发性农业灾害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 定影响使崇明生态岛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带着这些问题为了对崇明农业的 现状作比较全面的深入了解笔者走访了市农委县农委和县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并前 往前卫村实地调查在参阅大量历史资料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来所从事 的农业工作笔者对崇明循环农业发展作了深层次的剖析 第一节 崇明循环农业的现状 一崇明循环农业的表现形式 1畜粪加工利用精致有机肥生产及推广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是上海新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而商品有机肥的推广 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而且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提 高耕地结构和质量对改善岛内生态环境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崇明 岛农业的发展规划20052020 年养殖业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控制养殖规模充分利 用岛内有机肥加工企业的生产优势加大畜粪治理力度制造有机肥变废为宝减轻 环保压力目前全县有 2 家年产 5000 吨级企业生产的商品有机肥通过上海市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质量检测全年生产量 1.5 万 吨带动治理的畜禽场 10 多家作 为 2005 年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县农委加强监管狠抓落实做好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工 作目前每年全县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8500 吨商品有机肥面积 1.2 万亩 2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与禁止焚烧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也是上海市新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 年夏季 农业生产期间县政府发出崇明县 2005 年农作物秸杆焚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 同时与各乡镇签订了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焚烧责任书 明确职责 层层落实 另一方面 mpa 学位论文 循环农业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 18 - 向全县居民以公开信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媒体宣传秸杆焚烧去年三夏期间 农委利用宣传车下村下田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开展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实施面积 109 万亩次 其中二麦秸杆退田面积是 37 万亩 占二麦 面积 60 %油菜秸杆还田面积 18 万亩占油菜面积的 70 %主要采用技术路线半喂入 联合收割机秸杆粉碎施肥机械灭茬旋耕机械整田播种 3 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与控制农业面污染 为加强生态岛区建设针对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全 岛通过实施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利用政策扶持 动员全县农户大力种植绿肥 培肥地力 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污染2005 年建立双减示范区以点带面大力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精准施肥等新方法进一步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到减量化目的减少农业污染提高耕地质量修复生态 系统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循环农业建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切实制订和落实双减计划和措施一是开展技术培训结合产业农民培训 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