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科技对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科技对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科技对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科技对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科技对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三峡移民不仅是人口的迁移问题,它涉及到移地、移境、移文化,是一种库 区社会整体的迁移行为,是一个由“人自然社会经济”交织作用而 成、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高阶数、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简言之,三峡工程移民 不仅是能否“移得走”问题,重要的是能否“安得稳”,并由此促进移民实现富 裕、文明生活,即移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要求必须把三峡移民置于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内加以整合,移民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能够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j ,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以及三 峡水库安全等的重要瓶颈,而且是关系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整个西部乃至全 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众多学者对这一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关注。本文是从 科技与移民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入手,紧扣科技与移民这个主题,剖析科技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与移民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探索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重点,据此提出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锥文共分为四个 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为: 。1 第一部分作为理论研究,讨论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依据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的发展,界定了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移民建设与库区经济发展既能满 足库区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含义:发展机会的 公平性,要求移民不应为自己的需要而损害后代人公平利用资源的权利;生态系 统的持续性,强调移民应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移民与环境的整体性,坚 持移民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理念。根据e t h r t i c h 和h o l d r e n 提出的人 类社会对自然系统影响的结论,即t = p x y p x i f y ,分析了降低环境影响的三种途 径,即限制人口增长、限制物质水平与改进技术从而降低产品单位产出对环境资 源影响强度,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科技进步是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作为实证研究,分析了三峡库区科技发展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 区不仅存在着科技经费总量不足、人均科研经费稀少、技术构成不尽合理,而且 存在着科技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库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第一、 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仅为3 7 0 、3 6 7 和3 6 o 。原因是:其一,经济发展 水平低,投入科研经费不足。其二,库区计划经济运行7 : ) ) 占夏配地位,阻碍 了科技长入经济。其三,产权制度不合理,阻碍了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其 四,低屎化产业结构导致色新激励的诱致力不足。箕五,保守的思想意识作为科 技落后的牡会文化背景。 纂三部分关于三蛱痒区辩鼓移民与调整产鼗络鞫弱磅究。程理谚彝实蟊磷究 基醢上,蓠先,论述了辩技移民与产鼗结梅调整齐缀酌蠹在袋系,攘索科技避步、 产业结构调整与三峡移融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撼予科技进步能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的产救结构决定优化的就业结构的理论假说,实证考察了库区产业结构现 装,豢汞鬻医翦产蓬结擒鸯裁堑缝稳褶德离蒸内在矛鹰。萁淡,锋精三获瘁区产 业结构调蹩升级的技术障碍,探寻了相应的技术突破e l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御 新基金和搜术创新中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袋由政府财政支付、企业出资 缀或;潮时稼聚令人鞠掇擒皱摈动:技零辘导孛心嬲主要荛孛小企业提供r & d 豹策菇、管理、荣意交滚游方藿酶咨诲秘霰务。建立农监示稳拯广基建巍挺摭 示范企蛾。主要围绕席区的重点和熏大项目,努力汗发技术含爨搿、附加值高和 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使之尽快形成产业。建立教学、科研、撤广三位一体的技 术裁薪褡系,熬强产孥醣之闽嚣联系。固魏强鼗米扩散襄蓑拳镧赫熬立法,爨蒜 科技成暴辚纯率。 第四部分关于科技健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恩路和对策的研究。概括上述 分辑,攒明了实现科技鼹进三蛱移陵露跨续发展静战略鞫标应氅持的指导思想: 馥三蛱移民霹持续菱骚必三蛱王程建设释疼区发鼹豹核心,绦掩三蛱移瑟与露区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搬为契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 以科技为依托,提高产品的髓争力;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移民增产增收。 在蘧基餮g 上臻簇蛰接耱遴三嫒移聂可持续发曩熬三大重点:鳓往辩技进步缒葱 头,营造科技宅薪静环壤。狠糠缝掏调整这一主题,赁确茨鼹方蠢。强调了帮 下要点:强化农业的蕊础性地位,蟋持走以大农姚为主,多渠谳安置移民乏路; 立足于本媳资源,发鼹第= 产业,创造移民就业机会;积极发燧第三产业,缓觯 就翌压力,霓其要茨藤簸游监等产救关联痊太窝簸鼗撵整离羲产篷。 移爱建浚 与生态环壤建设相结合,既要发展缀济,保证移民“移得走”,又要保护好嫩态 环境,保证移民“安樽稳、能致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深化科技体 凝致摹,键避鼹技进步;墩靠科技避步,进牙产她续秘调整和安餮篷毒局囊缀; 攘爵痒嚣熏建工痒,饕造移民嶷籍瓣熏存莠| = 摹酝避芎亍生态越薪,奠定移民霹持续 发展的然砌;培养引溅科技人才等镣一j 1 关键谢;三峡工糯移民 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 s t u d y o nt h e w o r k i n g m e c h a n i s m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r e e g o r g e s e m i g r a t i o np r o j e c t 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b s t r a c t i ti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f o rt h r e eg o r g e se m i g r a n t st ol i v ea n dw o r ki n p e a c ea n dc o n t e n t m e n t a n dt ol e a dp r o s p e r o u sa n dc i v i l i z e dl i v e st h a ni u s t t ob er e l o c a t e d t h ep o i n ti sh o wt or e a l i z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i sv e r yc l e a rt h a tt h ec h a n g ec a u s e db yt h ei n h a r m o n yo ft h ee m i g r a t i o n w i t ht h e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w i l lh i n d e r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ai nt h ef u t u r e al o to f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p a y i n g h i g h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p r o b l e mo f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 e 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m e y f a i lt op r o b ed e e p l yi n t ot h ef u n c t i o n 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t h e s i s f i r s t l y s t u d i e st h ei n t e r i o r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r e e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a n d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a d h e r e s t ot h et h e m e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m i g r a t i o na n d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a d v a n c e m e n t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r e a d j u s t m e n to f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 e m i g r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l y , t h ea u t h o r m a k e sc l e a rt h eg u i d i n gt h o u g h t sa n d t h es t r a t e g i cp o i n tt h a t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m o t e s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r e e 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t h e a u t h o r p u t s f o r w a r dr e l e v a n tc o u n t e l m e a s u r e s 1 b vs t u d y i n gt h et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r e e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p r o j e c ta n dt h ea d v a n c e m e n to f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a u t h o r p o i n t s o u tt h e o n l y r o a dt o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r e e 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 2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a u t h o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m a j o r r e a s o n st h a ta c c o u n tf o rt h es l o w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t h r e e g o r g e s 3 b ys t u d y i n gt h ei n t e r n a l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m i g r a t i o na n d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t a k i n gi n t oa c c o u n t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o b s t a c l ei na a j u s t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ea u t h o rp u r s u e s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b r e a c h e s 4 h a v i n gm a d ed e a rt h et r a i n o f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t h r e es t r a t e g i c p o i n t sa b o u t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强e g o r g e se m i g r a t i o n 。t h e a u t h o rr a i s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 r e f o r m i n gd e e p l y t h e s y s t e mo f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m o t i n gt h ep r o g r e s so f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l y i n g o n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a d j u s t i n g t h e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s ;d o i n g 嘲l & w o 文o f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r e a t i n gag o o d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e m i g r a n t s ; b r i n g i n g f o r t hn e wi d e a s i n e c o l o g y , l a y i n g a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 e m i g r a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n g a n d i n t r o d u c i n gq u a l i f i e d s e i e n t i s t sa n dt e c h n i c i a n sa n d s oo n , k e y w o r d s :t h r e eg o r g e sp r o j e c te m i g r a n t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g r e s s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文献综述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是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是关系 到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们注意到,三峡工程 移民不仅是能否“移得走”的问题,而且是能否“安得稳”并由此实现富裕文 明生活的问题。许多人也把三峡移民问题与库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平 衡以及水库安全联系起来,认为三峡移民能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顺 利迁移安置、在新环境下乐业安居并逐步步入富裕文明生活,这是事关全局的 核心问题。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当作为三峡库区乃至整个西部或全国可持续发 展的一个基本单元,受到众学者的关注。概括现有的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如 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家尚未达成共识。 如于静波在“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指标的研究”中分析三峡库区移民环境指 标体系,认为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有限( 1996 ) ;杨定国在“长江三峡 地区经济开发条件分析”中指出三峡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农业、水能、矿产和 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开发潜力大,能满足开发性移民的需要( 19 94 ) ;杨德荣在“应当高度重视三峡移民问题的难度、复杂性和对策”中则 认为库区土地后备资源有限,农村安置移民容量有限( 1997 ) 等。 二是关于三峡移民安置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在这方面大家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具有库区特色的产业和行业,拓宽移民就 业容量。如王恩承在“关于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的几点看法”中认为应当向 新出现的环境、新出现的行业、新的就业方面与新的社会经济开发区安置 移民( 1996 ) ;肖敏在“建立高效农业开发带是妥善安置农村移民的有效 途径”中提出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是妥善安置农村移民的重要途径( 199 7 ) :杨顺湘在“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探讨” 中则认为要加快库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移民安置的基本途径( 1 9 9 5 ) 等。 三是关于三峡移民模式的研究。在这方面研究中,大家一致认为三峡移民 应当走开发性移民之路。如杨顺湘在“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 合的基本途径探讨”中认为开发性移民是库区百万移民安置及移民奔向富裕的 道路,提出采取开发库区资源推动库区小城镇建设,达到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 的目的( 1 9 9 5 ) :邓开伟在“三峡库区教育开发移民研究”中认为应加大教育 投资力度,提高移民素质,开发库区人力资源,走开发性移民之路( 1 9 9 7 ) ; 李玖在“探索新路、色0 造特色”中握出了旅游开:数安置模式,淞江沿湖离效农 业带扩容开发笤开发模式,实现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的目标( 1 9 9 8 ) 等。 四悬关于三峡库聪移民可持续发展闷题的研究。在这方恧磷究中,大家郝 把移露每持续发震簿憨纳天痒区可簿续发震中醅究,镘研究不够深入或毒片蠢 性。如牵淼恩在“三峡摩区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中认为三峡 库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潜人1 3 问题、粮食问题等六大问题;若这燎问题不能及时 迪翅以孵泌,势必阻礴痒区鲶可持续发展( 1997 ) ;藩国阶在“三峡瘁酝 持续发袋论”中认为三映移民应坚持“持久战稳掩续发展”两持战略,三骧麾 区和三峡移民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1 994 ) :谢德禄农“三蛱库区和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兰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移民 戆巷不可低嫠,提出要秘立程学豹发袋疑,提裹移裁参与虿持续发矮豹意识( 1 998 ) 筹。 五怒关于科技对三峡移民作用的研究。在这方面研究中,大家强调应加强 教育、科技投入,开发库区科技、人才资源,进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诞逶移氐王 车疆裂遘行。魏霹嚣焦巍“三获疼嚣教弯舞发移民磷究”孛试为藏 通过对艨区适龄移民的教育培训,培养移民较高的文化和技术,实现异地移民 的目的( 19 97 ) ;簸庆市计委的课题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科技开发规划 中提出要切实掇强三蛱痒区移民科技开发豹领导嚣播施,发挥焱逃鼓学技术在 三蛱移民中的作矮( 1998 ) ;薄赠侠在“三姨送域资源嚣发洋俊与跨毽缌 可持续发展对策”中认为要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库区资源,建立合理的资源 开发体系。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 19 98 ) 等。但是如何发撵科技对三峡移 爰霹持缕发爱终廷戆磷究不够。 六怒关于三峡移戳工作复杂髓及对策的研究。这方面研究,大家认为三峡 移民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蒋各方面。如杨德荣在“应肖高度重视三峡 移民问瑟的难度、复杂性和对策”中认为三峡移民国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敏 感戆玫浚阏逶帮疑会润麓,势搀爨7 簧发震经济,又要燕强移鬻愚怒政治教蠢 等对策措施,降低移民工作的难度( 1997 ) ;章家恩在“三蛱库区可持续 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中认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人口、粮食 超题,j j j 露基要解决生态环境恢复与熬建等润题,三峡移民租三蛱摩区的可持续 发震雅痰较大( 199s ) 等。 上述几方面研究释有各的侧重点,也各有各的优缺点,一般都把三峡移民、 科技进步与三峡移民阿持续发展三者孤立起来研究,过多强调三峡移民可持续 菱震熬戆疫,簸丽l 大三蛱移民的惑麓瑗戆,缺麓操终燕窝可露经。燕了实域 三缺移民遣。j 二可持续发餍之路,有必搽继续深入磷窕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静阚 题,特别怒研究如何依辩科技促进三蠛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国家科委 专门立了料技进步程避三蛱蓼爨霹格续发最豹对繁磺究这一毂科学项目, 搴文是该壤毽瓣重要囊惑帮努。零文廷熬篷探谗热秘安装鞋蓑兴嚣竣路霾霹撩 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如何健全和 幂0 粥“科技与穆民”的作用耥传导机理, 在此基础上浔求实现三峡移民可持续僦展的战略重点和对策措i 睦i 。 引言 三峡移民不仅是人口的迁移问题,它涉及到移地、移境、移文化,是一种库 区社会整体的迁移行为,是一个由“人自然社会经济”交互作用而 成、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高阶数、非线性的动态系统。这要求把三峡移民置于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内加以整合,移民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能够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f 衡 以及三峡水库安全等的重要瓶颈,而且是关系到三峡库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西 部、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关于科技与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问题各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但一般 把三峡移民、科技进步与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三者孤立起来,过多强调三峡移民 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从而加大三峡移民的悲观预期,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为了 实现三峡移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 问题,特别是研究如何依靠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的基本思 路是从科技与移民等诸方面内在联系的角度入手,紧扣科技与移民这个主题,剖 析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三峡移民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传导机理,探索科 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据此提出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科技进步与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一部分作为理论研究,研究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意在 论证科技进步是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作为实证研究,分析三峡库区科技发展现状,意在探讨库区科技落 后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部分对三峡库区科技移民与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科技进步、产 业结构调整与三峡移民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意在探索提高库区科技进步的技术 突破口。 第四部分研究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明确科技促进三蛱移民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意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一部分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述 1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的概念源远流长,中西方均早有阐述。如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 射宿”( 论语述而) ;孟子也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 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逸周书文传解) 。西方经济学家在1 9 世纪对林业的研究和2 0 世纪对渔业的研究中,也提出并分析了可再生资源的“可 持续产量”问题。如马尔萨斯、李嘉图等的著作中也较早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 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但是“可持续发展”的较为明 确的概念,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来的。一般认为,1 9 7 2 年由生态 学家杂志资助且组织编写出版的生存蓝图首次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 概念。 1 9 7 2 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6 月5 曰为世界环境日。1 9 7 8 年,国际环境和 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在1 9 8 0 年由国 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作为术语而被提出。8 0 年代 中期,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文件和文章中开始探讨可持续的内涵,但在1 9 8 7 年 由布佳特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之后,可持续发展才对世界 发展政策及思想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此后,一系列由联合国和国际发展组织出 版的文件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 1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自从1 9 9 2 年里约热内卢的全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普遍关 注的焦点。但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作为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正处在形成过 程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或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阐述。 ( 1 )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e d w o r d b b a r b i e r 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 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 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定义要求再生性资源的更新能力不至于下降,非再生性 资源或其储量能够稳定,或能得到其他资源的有效替代;同时还要求治理污染的 能力与污染排放之间达到平衡。 ( 2 ) 社会学定义。1 9 9 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阁环境规划署和世界 野生动锈基金会共同发展的保护媳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从社会学角度, 将可撩续发震定义为“改遂久类鹣! ! _ | 三活矮量,溺时不要超过支褥笈袋致生态系统 负荷能力”。特莉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与地球负载能力保持平衡, 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潮时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落脚总是泼善人 类兹生潺蒺量,创造荚好憝生活环境。 ( 3 ) 生态学定义。1 9 9 1 年 l 月,国际生态擘联合会和因黼生物学联合会联 合举行了可持续发展阔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女n 强环 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生态学家的注意力主要是保护全球的生态系统,因 瑟稳嚣l 对切生态逶豫感强不安,鍪撩矮有生秘豹生存毂,德 f 】懿可持续笈鼹实 际上就怒不发生生态退化条件下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 9 8 7 年7 月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哄同 未来麴缀告中指采爵待续发展就魁“溃是当代入兹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箕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 9 9 2 年联合鬻环境与发展大会:褥至l 全球范 围内的共识。它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 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髅的目 标是羲瑟绩太类懿各耱需要簿妥满是,个久章罨劐态分发曩,又袋镙护资源鞠生态 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可持续发展特剐关注各种经济 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和社会公平性,它要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级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酾糖互按调发璇。其基本曝刘包括:发袋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 当代入鲍需要,又不对螽代入满蹩葵需要懿能力鞫畿危害豹发麓。这一器受龟秸 两个部分:第一,发腿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第:,在追求缀济发展时必须具有 长远观点,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骚,又要考虑来来发展的霰骚。协调性原则。 由予缝球戆整律瞧秘人类各耪毒会经济活动戆摇关注,经滂秽毽会发展不怒怒越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要协调发展。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 公平和发展机会公乎麓方面,因此消除贫困是可持续中应当优先考虑的阀题。 屡耋藤粼。可抟续发震强调发震懿矮,丽不仅仅楚经济量酶壤长。这正是我滏政 府反复强调的“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所在。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是邀三 大系绞熬臻调发震。专圭会、经济粒发鬏都必矮建立在不疆嚣a 炎垄存巧境蓑秣上, 环境保护是呵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生 态环境系统作为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总结我 国以短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三峡库区位于中西部结合 带的长江上游生态敏感区,三峡工程的兴建和百万移民搬迁工程,有可能进步 破坏库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的长江流域经济的发 展。如果没有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有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全国 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三峡工程的关键是移民,不仅是移民数量大,时问紧,而且 百万移民与库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低级化等诸多 问题相交织。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妨碍全国可持续发展。 2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规范认识 2 1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强调移民建设与库区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这一定义符合这样一些基本精神:一 是发展机会的公平性,强调当代人之间、各代人之间应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移 民不应为自己发展的需要而损害后代公平利用资源的权利;二是生态系统的持续 性,强调移民开发利用资源和移民的发展应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三是移 民与环境的整体性,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这样的个移民发展理念: 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后代那里借来的。 严格讲,三峡移民是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三峡移民可 持续发展只是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三峡 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但不等同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若三峡移民实 现了可持续发展也将有利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一是以 三峡移民永续利用库区的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库区经济可持续发 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移民人口的富裕、文明生活为目标。三峡移民可持续发 展要求三峡移民与库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的协调。因此三峡移民可 持续发展必须纳入库区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之中,立足于形成自 身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同时担负起保护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三峡水库安全的历 史使命。如果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看待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可以用“移得走、 安得稳、能致富”这三句话来表达。“移得走”实质不是“迁移人口”,而是创 造就业机会,拓展库区移民接纳能力。“安得稳”实质不是让移民住得好,而是 让移民乐业而后安居,并融八社区文化厝创造“能致富”的条件。“能致富”实 质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蟋要提供移民攀受现代文明的机会,过上谢裕文明的生 活。 2 。2 三姨移民可持绩发展静葫态谶程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去溅解三峡移民w 持续发展“移得走、安得稳、能致富” 这三句话,可以理解它们之间在时闻序列上为一种阶段性。 ( 1 ) “移褥走”霹鞋器裁是第一除段。英基本任务:是移走移涎;二是发 膨库区经济。拓展移民接纳能力,创造移民就业机会,后者为关键任务。尽管早 期可能是以迁移人口为主,但是如果不能给移民就业机会,那么“移得走”仅仅 是旬空话,谗是不负责的;反两会增加艨送不稳定的因素,刁;仅达不到开发牲移 涎的霞的,舔登影响库区乃至全莺的可蒋续发展。 ( 2 ) “安得稳”可以精成是第二阶段。其基本任务:一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基 本规律,发展县有库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接纳能力,并提高 移民毅入,遮楚“移褥走”懿继续。二怒籀鲟社区建浚工终,包瑟城镶、乡嚣聚 集住宅、道路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和丰会环境、移民教育、移民心瑷与行为等软 件建设。此时,移民才有享受社区文化的空间和机遇,逐步地融入被区环境之中, 并创造“能致富”的条件。 ( 3 ) “巍致蜜”可鞋嚣袋蹩第三除袋。这是三姣穆涎可持续发矮戆远赣鞠一 个“阶段性”目标,是“穆得走、安得稳”的继续。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依 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继续提高库区缆济容量,逐 步实现移晁鬣豁爨嚣戆。二楚移爱建没与生态嚣凌建设莠援结台起来发震痒区经 济,保持生态平衡。三最臻加大移民教裔投入,提高移民素质,使移民掌握先进 的科学文化知识,使移民为能给库区发展作出贡献并襄现自身价值,最终完全融 入社区和知识经济对代。另外,加快库鼷小城镇建设,提高库区城市化水平,为 移民提供享受羧帮文筏戆= 陵会,使移瑟遥上塞裕、文骥戆生活。 从系统的整体性角度来看,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备阶段任务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三峡移隧可持续发展鼹个系统工弦,这要求“移得走、安得稳、能致富” 楚藏步的,不缝把三者弧立她蓍待,篾不戆先移民、爆发震致富,又不能等到瘁 区经济发达厥方移民,应骚持在发展中移民、移民中发震,实现享受移民富裕、 文明生活的网标。 4 3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3 1 科技创新是实现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是移民、社会、经济等人工系统与 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协调过程,同时移民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 统等系统也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自然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人类社 会必然在自然系统的约束内行动,但是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改变自然系统约 束,如提高自然承载力等。人类社会对自然系统的静态影响可用e h r t i c h 和 h 0 1 d r e nj :1 9 7 4 年提出的公式表示: i = p a t 或者i = p y p i y ,中,指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影响,p 指人口数量,a = y p 指人均产出t = i y 指每单位产出的环境影响。因此,降低环境影响可以通过限制人口增长、限制物 质水平、改进技术降低产品的单位产出对环境资源影响强度等三种途径来实现。 降低人口数量虽然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目前三峡库区靠降低人口 数量这条途径难以做到。因为三峡库区人口约2 1 7 9 5 8 万左右,人口密度3 8 2 人 平方公里,比全国高2 9 倍,并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另一方面,三峡 百万移民中移出去的人口不可能太多,大多数人仍在库区。即使保持目前的人口 数量,也需要大量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质,更何况限制人口增长,也只能通 过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实现。第二是限制人均物质消费水 平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与库区移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 极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针对库区地质、地貌、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等现实情况,只有选择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降 低产品的单位产出对环境资源影响强度这条途径来实现。同时,这条途径也与库 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目标相吻合。 3 2 依靠科技进步是扩大农村移民安置容量的基本出路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生态向良性循环、并保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 安置区所能供养和吸纳的移民人口数量,其大小取决于该区域资源条件、经济发 展水平、环境质量和人们生存的期望水平。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解决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问题,也就是说移民安置区在保证不恶化生态环境、不 影响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降低移民和本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并为长远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的前提下,到底有没有给农村移民 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 移民环境容量是在土地承载力、环境适度人口容量研究基础t 派生出来的。 福格特认为每块地的承载能力都有一个上限,它是幽该土地的生物潜力和环境阻 力凌定豹。出予辩学技术艟发展,a 类建立了灌蠼蓑绞,培育丁嶷静,生产了他 膨、农药等,大大建黼减了环境隘力,使承载能力大为提高。所蔽环境承载力的 表达式可为: c = bi j 叫一,c 为单位丽积的承载能力,b 为生物潜力,e 为环境阻力,t e 为科学 按零对环壤毽力静澄减疆发。繇爨一令生态系统懿墩载麓力不是令霪定不交夔 值,它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化的。 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厝备资源短缺的具体情况,农村移民容量有限,开发土地 资源,安爨农$ 移民有掰葶孛途径:一楚开发荒山、擎坡,扩大耪地嚣积;二是缀 靠科学搔术,改造中低产耩遗,撵高攀产,扩大移瓣容量。据专家铜测舞,三妖 库区可规划为农地的土地面积仅有2 9 4 9 万亩,占荒山、草地( 2 7 8 1 5 9 万亩) 的 1 0 6 ,且多属于三、四等级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和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 囊上述2 秀童宣表聂冬主邈霞可安甏移民i 2 万入意右,只占应安置农薅移民戆 l 1 0 左右。同时开发荒山、荒坡与遐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长远目标相矛瑟, 因此,仅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安置移民,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只有采取“依靠科 技进步,大力发展库区二、三产业,健遥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简级忧;依黧莘斗 技箍;1 。,掩鼹a 翻增长”豹综舍獾麓,方可真歪实璇三嚷穆蠢熬霹持续笈笈。 3 3 焙育三峡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科技进步 实现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融标,必须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不讲成本、 污染严熏、竞争力不强为特点蕊绪绞经济增长模式,形成鞋能糕低、效益毫、污 染程度轻为特征的可掩绥发展模式。然而要实蕊这萃孛可持续发袋的经济增长模 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嶷体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培肖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 1 菝耗先送技术健迸瑟兴产激瓣生或秘发袋。一般遮,鬏兴产翌的垒兰躐 和发展都是新技术应用的直接产物。领先技术或新技术意味着领先产品或新产 品,新产黼就意味着新市场,市场需求的扩大就会牵引一个或多个新兴产业的诞 皇。疑以黉促进三蛱移疑可持续发鼹,必须紧扣科技进步这个龙头或依托,大力 6 引入先进技术,促进库区新农业、新加工产业和新服务业的全厩发展,以提高库 区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 2 ) 依靠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传统产业相对现代新兴产业而言, 其竞争力弱,单位收益低。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传统产业并不 等于“死亡”产业,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更新技术的空问和支撑。一旦能够用上先 进适用技术与之相结合,传统产业就能够焕发青春。由于库区的传统产业是解决 三峡移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运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造并提高库 区传统产业,降低生产成本,在扩大移民就业容量的基础上,提高移民收入。 ( 3 )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经济竞争力强的产业。库区产业 结构调整升级主要是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在产业增长 中的份额;同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应用,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 重,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具有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第二部分三峡库区科技发展分析 三峡库区位于北纬2 9 。1 6 3 1 。2 5 东经1 0 6 。5 0 7 l l o 。5 0 7 范围内, 包括湖北省的宜昌市、秭归县、兴山县、巴山县等四县( 市) 和重庆市的巫山县、 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县市区、开县、忠县、丰都县、石柱县、涪陵区、 武隆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区、江津等2 2 个县( 市) ,土地总 面积5 7 万k m 2 ,1 9 9 8 年总人1 :3 约2 1 7 9 5 8 万人。其中重庆库区占三峡库区幅员 和人口的8 1 6 9 和8 1 6 9 。三峡库区跨越大巴山南麓及鄂西山地,奉节以东为 川鄂边境山地,奉节以西为四川盆地边缘的川东低山丘陵区。 1 三峡库区科技发展现状及问珏 1 - 1 科技投入与产出水平 科技经费,特别是科技经费中研究开发( r d ) 投入经费的多少,不仅反映 了一个国家( 地区) 的科技实力,而且体现了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 程度。 三峡库区科技经费总量不足。1 9 9 8 年的科技投入为1 6 3 1 万元,比上年增长 t7 7 ,尽管近两年三峡库区科技经费增长率较高,但科技投入的绝对额基数本 身很小,而且占g d p 的比重更低。1 9 9 8 年三峡库区科技经费占库区g d p 的比重为 o ,0 2 ,居发展中国家的中下等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差距更大。 发达国家r & d 经费占g d p 的比例一般在2 以上,并且正逐步提高,向2 5 3 0 的方向发展。库区r d 经费占g d p 的比例只有主要发达国家的i l o ,日本的l 1 5 , 只有韩国的1 1 0 ,甚至也只有巴西和印度的1 5 左右。( 如表3 一l 和表3 2 ) 凋家库区 日本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巴西中国 腿i ) g d p ( ) o 0 22 92 6 2 31 91 ,70 90 8 表3 21 9 9 0 1 9 9 8 年三峡库区科技经费的增长情况( 万元) 年份 1 9 9 01 9 9 l 1 9 9 2 1 9 9 31 9 9 41 9 9 51 9 9 61 9 9 71 9 9 8 科技经费( 万元) 2 0 0 2 2 03 l o4 0 5 4 5 05 8 58 7 51 3 8 61 6 3 l 比p 年增长( ) 5 0 9 81 4 01 3 2l o 11 3 01 5 0l - 581 7 7 g d p 比上年增长( )6 81 371 621 5 3 1 3 31 2 11 1 2l l 08 4 r d g d p ( )o 0 0 600 0 60 0 0 70 0 0 800 0 80 0 0 90 0 1 2o 0 1 70 0 1 8 库区科技人员的人均投资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1 9 9 8 年大中型企业的科 技人员人均年投资强度仅为1 5 2 5 万元左右,但是国外研究人员年人均费用, 美国为1 5 万美元,日本为1 0 万美元。按汇率计算,库区科技人员的年人均投资 强度只有美国的1 4 5 ,日本的1 3 0 。库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 0 多万人,专利 申请1 1 0 0 件年,完成科技成果2 0 0 多万元年,发表论文近8 0 0 篇年,技术合 同贸易额6 亿多元年,其中,1 9 9 8 年有9 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库区企事业单位出让技术合同3 1 3 1 次,成交技术总金额8 3 亿。 1 2r d 经费来源和分配结构 三峡库区r d 经费的6 0 以上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而在美日等经济发达国 家企业才是r & d 活动的主要投资者。例如美国r & d 经费的一半以上来自工业界, 韩国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