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284938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6.58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2-01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9.6
积分
- 关 键 词:
-
新闻
摄影
理论研究
- 资源描述:
-
新闻摄影理论研究,新闻,摄影,理论研究
- 内容简介: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 别 传媒艺术系 专 业 影视广告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在当今的传媒格局中,新闻摄影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尤其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闻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媒介,把人与世界有效连接并整合起来。但是,反观新闻摄影,其自身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新闻摄影是什么?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手段,如何对社会产生作用?数码时代下新闻摄影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数码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过去,传统摄影也可把摄影特技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经过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迹明显。而当今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够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使用Photo-Shop这种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软件,在一台普通的电脑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新闻照片修改得面目全非且天衣无缝。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摄影记者只有选择拍摄角度的权利,没有变动新闻真实的权利。因此,可以说数码时代来临以后,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多维的和复杂的传播领域,新闻媒体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新闻摄影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健康发展我国新闻摄影成为突出问题。本文就是以此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的。论文研究的意义:在数码时代下,各种突出问题日益显现,如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各种类型的假新闻照片,使得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在数字时代变得十分脆弱,以往新闻照片的“眼见为实”、“以图为证”的权威性和见证性受到了强烈冲击。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隐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人曾预言,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会葬送新闻摄影。这话虽嫌偏激,但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放任这些问题滥用,将会使新闻摄影失去存在的意义。这绝非危言耸听。因此,本文对数码时代下我国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索和研究,有着很现实的意义。二、文献综述: 对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备受理论界的重视。新闻摄影诞生之后,经历了单纯装饰报纸版面到成为报纸版面结构的基本元素的过程。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戈公振就在中国报学史中提到:“图画为无音之新闻,不识字者亦能读之。”新闻摄影给报纸带来的,是可以与文字媲美的内容丰富和直观可感的信息,而且它还可以使版面活跃并得到美化,给读者以审美愉悦感和视觉冲击力。它在继续发挥报纸作为传统印刷媒介的优越性之外,还使报纸作为视觉媒介的功能得以开发,从而与电视等其他电子传媒相抗衡,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可以用来配合文字报道向读者传播信息,也可以独立组成图片新闻专版等(李爱英,2000)。关于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少国外学者或其他行业内人士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要少一些。其中,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1994)提出一个概念CVI(The Center Visual Impact)“视觉接触中心”。他认为一个有创造性的、和谐的版面设计,就是要在版面上安排一个强有力的CVI,而新闻摄影是其中最强有力的手段。美国学者保罗莱斯特(2003)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视觉传播理论,其视觉传播一书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对于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有很深入的分析。而莫恩(1989)在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一书中对新闻摄影的作用也做了论述。国内报人和研究者蒋齐生、穆青、邵华泽、葛新德、吴飞等对此问题在不同时期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新闻摄影内涵的研究新闻摄影定义、特性及体裁问题一直备受国内理论界关注,尤其是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重新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初,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为突出。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澄清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文化大革命对新闻摄影理论和业务发展方向的扭曲,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为后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在1983年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收集的由70多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里,就有25篇涉及到了相关内容。这些文章从各个侧面给出了新闻摄影的定义、特性及其报道体裁,而其中较为普遍的是将新闻摄影定义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学术界陆续对新闻摄影的概念、特性及体裁进行了扩充,但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争论,特别是对如何看待新闻摄影的艺术性问题,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这也为相关研究和作业带来诸多不便。三、工作计划及方案论证: 针对本次论文写作,我的工作计划如下安排:1、2009年1月15日至2月5日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浏览各网络资源等方式搜集资料,并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初步确定论文选题,完成论文开题报告22009年2月5日至2月25日 仔细阅读所搜集的资料及相关参考书目,并与指导老师交流,完成论文初稿32009年2月25日至3月10日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论文初稿进行第一次修改、完善,完成论文二稿42009年3月10日至3月20日 经过对论文二稿的最终修改,论文定稿5200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 准备论文答辩 关于走近第三极的几点说明。论文方案论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发生了重大转变:受众在新闻信息的接受上,要求更为直接、快捷,他们变“阅读”为速读、浏览,追求一目了然;新闻媒体几乎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市场为准,由受众说了算。从1978年至今社会、经济31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使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目前,全国共有报纸2000多种,广播电台1200多家,电视台3000多家,网站更是难以胜数。但是在这空前的繁盛背后,却是媒体间激烈的甚至是白热化的竞争。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类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发挥各自的优势快速、更多、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尽可能地吸引受众。数码时代下,在图像化进程中,报纸越来越重视形象新闻的作用,版面上的图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基本都做到了图文并茂。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图片传播作用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加上经验上的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少不按视觉传播规律办事、轻视新闻图片、滥用新闻图片甚至虚假照片的现象。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对策,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此外,对论文进行可行性分析:(1)论文完成保障可行性分析(1)笔者研读过不少新闻传播和摄影的书籍,有较为丰富的新闻传媒、摄影等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2)已完成第一手资料收集工作,有丰富的数据资料作为论据。(3)有导师的专业的指导和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作为保障。(2)论文结论可操作性分析(1)资料和数据来源严格论证,能很好的反映客观现实;(2)研究方法是经过前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