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浅析FDI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浅析FDI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浅析FDI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浅析FDI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浅析FDI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 fdi 及技术创新的主要理论, 并进一步介绍了 fdi 输入对 技术创新的影响,给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中, 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陕西省 fdi 输入的现状和 该地区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现状。首先具体分析了陕西省 fdi 输入概况,并 进一步指明了 fdi 输入的来源地、输入行业以及输入方式的变化。然后从绝对量和 相对量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企业在投入、转化吸收和产出三个层面上技术创 新的现状。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了 fdi 输入对陕西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首先讨论 了 fdi 输入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在二者存在显著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影 响 fdi 输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然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影响因素分为宏 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因素主要考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外在技术环境,而微 观因素则反应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平台。再次采用 excel2003 软件对各 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在回归分析时单独分析了全省人力资本存量的影 响。最后得出结论:fdi 输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受当地宏观因素的影响较 为显著,但是从微观层面来看,仅企业科技人员投入和企业对技术的改造吸收能力 对其影响较大。 最后综合上述分析, 提出了 fdi 输入提高陕西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 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大中型企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abstract firs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y reviewing the main theories of fdi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materials. second, the detail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fdi input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given .by first analyz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fdi input and then pointing out the resources of fdi, the target of the input and the change of the input method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bou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age and the output are illustra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quantities about it. third,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the fdi inpu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first of all, the relevance of fdi inpu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scussed, at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hesis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factors of the fdi impact on promo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n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these factors ar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the macro and the micro ones. macro-factors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 extern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micro-factors reflect the basic platform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software of excel2003 is applied to mak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ll the factors and the stock of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whole province.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at the macro level the impact of fdi input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but at the micro level, it is the input of enterprises personnel of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apability of transforming of the technology that are of great influence. finally, the strategies by inputting fdi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di;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 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 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言 1 引 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大量引进外资。 在多种引资方式中, 外商直接投资 (fdi) 最为广泛和重要。自 1993 年起,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高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2002 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截至 2007 年十月底,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 投资额达到 7721.06 亿美元 ,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量学者的 研究有力地证明了 fdi 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 fdi 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弥补资金缺口、带来大量先进技术的同时,不可 避免的使中国企业患上了“核心技术缺乏症” 。我国于 1992 年刚刚提出 “以市场 换技术”战略之初,在引进 fdi 的工作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所产生 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加大。 长三角地区的破坏性的模式,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大多数外资的进入,只是在利用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来盘活本 国的夕阳产业,因此也并没有带给我国企业太多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低技术水 平的重复投资生产,使得中国企业仅具有对产业低端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 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我国企 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由此可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技 术进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当下 fdi 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特别是 关于 fdi 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 熟的学术观点。但关于 fdi 输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尤其 是关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研究更少。由此,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领域中,研 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 研究目的 (1)从理论上分析 fdi 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影响; (2)以陕西省为例归纳 fdi 输入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变化形式; (3)建立分析 fdi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数学模型; 康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 商务部2005 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 (4)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引言 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首先对 fdi 和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 了 fdi 输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 历史数据分析以陕西省为例对 fdi 输入和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进行了历史数据分析。首先从 fdi 输入来源地、输入行业和输入方式等角度分析了 陕西省 fdi 输入现状,然后对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转化和产出从绝对量和 相对量两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部分 实证分析 首先验证了 fdi 输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在二者显著相关 的基础上进一步对 fdi 输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件因素做了回归分析。 在做回归 分析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大类。 第五部分 结论基于以上章节的研究,提出了 fdi 输入促进陕西省大中型企业 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研究方法 案例法: (1)以陕西省为例,分析 fdi 输入情况及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现状; (2) 以区域内大中型企业为例,研究 fdi 输入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 比较法: (1)分别对陕西省 fdi 输入的来源、方式以及行业的历年情况进行对 比总结; (2)对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转化及产出等不同阶段的历年情况进行 对比分析。 定量法: (1)通过历年数据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fdi 输入情况及企业技术创 新情况;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建立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数学模型, 测算 fdi 输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论文创新点 (1)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 fdi 输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分 析,研究侧重有所不同,有利于根据分析结果正确合理的提出相应对策。 (2)结合陕西省人力资本比较优势,独立分析了人力资本影响下 fdi 对企业 技术创新的影响。 引言 3 论文的不足 (1)本文只是以陕西省大中型企业整体为例分析了 fdi 输入对企业技术创新 的影响,没有考虑制度因素和行业差异。 (2)文章分析不够深入透彻,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进一步得到完善。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4 第一章 理论综述 1.1fdi 基本理论综述 1.1.1fdi 的基本定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 fdi 的定义是: “在投资者以外的国家(地区)所经营的企 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对于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 权”。 在中国按照国家商务部的定义规定:“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 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以及我国在对外注册的企业),按照我国的有关政策、法 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 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 商从企业得到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 从对外借入的资金”。在本论文研究中使用这一概念。 1.1.2 fdi 各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学者海默于 1960 年在他的论文中从理论层面开辟了 fdi 的研究新领域,标 志着 fdi 理论的产生。随后,fdi 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产生了很多理论分支: 1.1.2.1 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是由弗农于 1966 年提出的,他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 化三个阶段,并且认为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区位。而且它是和企业的 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同时展开的。该理论在产生之时很好的解释了美国对欧洲国家进 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动机。但是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它的研究结论是受 时代和行业限制的,因此无法用来解释其他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2)没有办法 解释诸多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上改进其产品使其多样化的行为。 1.1.2.2 垄断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是导致美国企业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拥有垄断优势 的最主要原因,并由此使企业取得了高于东道国企业的高额垄断利润。 这一理论的创新点在于:(1)它研究的起点是外商直接投资与不完全竞争之间的 内在关系;(2)并指出资本国际化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生产领域;(3)阐明用各国汇率 差来解释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合理性。 该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1) 对于拥有特定优势的企业发展外商投资的原因没 imf(1977),balance of payments manual(国际收支手册)m.p.87-87,washington d .c. 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第 17 章,对外资指标的解释 第一章 理论综述 5 有作出明确判断;(2)对不具备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外商投资活动没有指导意 义。 1.1.2.3 边际产业理论 该理论是由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在 l977 年出版的著作中提出的。 它的核心内容是: 外商直接投资应该从东道国处于劣势的产业开始,把国内原来的劣势产业转移到其 他国家,转换成为自己的优势产业,进而扩大生产和国际间的贸易。实现了产业的 国家化转移和贸易扩大发展的双重目的。但是该理论产生在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定时 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发展中国家 的外商直接投资缺少指导意义。 1.1.2.4 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交易阻碍以及交易成本过高而产生了内部化交易行为,进而从 企业组织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但也同时也说明了内部 化优势并不是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初原因。 1.1.2.5 区位理论 该理论首次由邓宁于1977年提出, 并在分析研究的时候加入了区位因素的影响, 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邓宁认为,一个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内部化优势、企业 所有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才可以进行外商直接投资。而且这三个优势的不同组合, 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并很好的解释了企业对于各类型境外投资之间 作出不同选择行为的原因。 1.1.2.6 折衷理论 该理论是邓宁于1977年将垄断理论、 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后又于 l981 年对这一理论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和 影响因素。但是这个理论的主要缺陷表现在:(1)上述三个理论之间本身就存在冲突 和矛盾;(2)缺乏对不同生产关系下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性研究。 1.2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1.2.1 技术创新的基本定义 “创新理论”概念是由熊彼得于 1912 年第一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 提出的。即: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 以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 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73-74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6 随后诸多国外学者对创新的定义做了深入研究,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学者的研究 结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指一个新项目(笼统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或 者新制度)首次市场化或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76 年的定义则认为创新是新产品、 过程以及服务的市场化; 弗里曼认为创新是新产品、 新工艺、新制度或新设计的初次商业化;而斯通曼则把第一次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新 生产工艺定义为创新;曼斯菲尔德将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的专利项 目。 国内学者关于技术创新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以许庆瑞、汪应洛、愈忠钮以及傅 家骥等知名学者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较为深刻和成熟。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核心观点 可以简单概括成:新技术的市场化运用。其中以傅家骥教授对于技术创新定义的界 定最为典型,在国内的应用也最为广泛。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为了取得商业 利益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调整,以便于建立起更高效合理的生产经营体系,达到创 造新产品、运用新方法、拓展新市场、获取新来源以及实现新组织方式的目的。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他认为潜在利益的存 在激发了创新的产生,并在巨大利润驱使下使得创新不断被模仿直至利润消失,此 时又不断有人去寻求新的创新,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过程。 但是从定 义来看,他的创新概念仅仅一个经济概念。 在熊彼得之后,又涌现出大量学者进一步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延续 了他的学说,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例如 r.levin 主要是研究了驱使其他企业参与本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件;还有一 些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分类,以便于各国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而 morton 和 nancy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研究得 出市场的竞争程度、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垄断能力共同决定了 技术创新的水平; edwin.mnasfield 就影响新技术在企业之间推广的经济因素做了研 究,得出结论:在盈利驱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投资成本和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 响下,模仿程度会决定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速度。 1.2.3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才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63-165 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73-74 第一章 理论综述 7 开始大量引进、翻译和介绍国外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直到 1992 年由傅家骥 教授出版的第一部介绍技术创新的著作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 ,才真 正拉开了国内研究技术创新的序幕。随后在 90 年代中后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关于技 术创新的著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如柳卸林于 1993 年出版的技术创新经济学 , 汤世国于 1994 年出版的 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之源 , 齐建国等在 1995 年 技 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 ,武春友于 1997 年出版的技术创新扩散 等等。 虽然国内关于技术创新研究的时间还很短,研究层面比较浅,而且研究角度也 不够宽广,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却也收获了一些成果:在对西方文献大量引进介绍 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搜集了大量关于技术创新的 数据和资料,广泛开展调查工作;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从多个角度对技术创新 在国内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国内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缺陷, 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不仅弥补了国内研究的理论空缺,对于实际活动也有一定的 知道意义。 1.3 fdi 输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fdi对输入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的论断。 1.3.1fdi 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以 romer(1990) 等人为代表,通过研究得出高薪酬的诱导会使研发人员流失, 进而遏制了新产品开发的效率;而 haddad 和 harrison(1993)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进 一步证明了 fdi 不一定可以带来人们预料中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甚至还可以能 产生负面作用;还有其他学者也通过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 论,即 fdi 不一定会促使输入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国内学者虽然研究起步 较晚,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关于 fdi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其中不乏有 人得出了上述类似的结论,即 fdi 对技术创新起到了反作用。例如有学者认为由于 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45-46 汤世国.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之源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78-80 齐建国等.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6-32 武春友等.技术创新扩散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4-46 赵晓云.浅论企业技术创新与 fdi 输入的相关关系以上海市为例.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 年 romer 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5):254-287 haddad harrison. are there positive spillovers for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morocco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42):51-74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8 我国现有体制和国情的制约,最初“以市场换技术”的美好构想并没有实现,也就 是说 fdi 没有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蒋殿春(2001) 等人通过建立模型进行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fdi 输出国企业凭借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研发团队 和较强的核心技术保护意识,使得 fdi 输入国在与其竞争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从而导致 fdi 的输入对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没有太多的帮助。还有学者则是以 fdi 边际优势理论为研究基础,认为 fdi 输出国向其他国家输入“相对先进”的技 术,是在本国早已失去竞争优势的技术,因此对于东道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 升非常有限,甚至会阻碍技术水平的提升。之后蒋殿春(2004) 又通过理论分析得 出由于本土企业对 fdi 输出国的技术依赖性, 使得 fdi 降低了本国企业进行的技术 创新动机,进而抑制了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 1.3.2 不同条件下 fdi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同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并不绝对的认为fdi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他们认为, 不同条件下, fdi 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例如以俞毅(2003) 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 面跨国公司通过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可以弥补东道国企业研发资金的空缺,并通过 竞争、示范效应等促使东道国企业积极学习和模仿跨国公司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研发 管理经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跨国公司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但是同样不可忽视 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跨国公司通过对核心技术的严密封锁,使得本土企业技术水 平很难真正实现质的飞跃,而且跨国公司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沉 重的打击了本土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甚至打击和挫伤了本土企业研发的积极 性,抑制了当地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还有学者从人力资源配置、研发资金投入等 因素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得出了与俞毅(2003)类似的结论,即:fdi 输入 带动当地企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的同时,也使当地企业产生了严重的技术依赖性, 不利于企业长期的自主创新发展。而以闫金秋,董瑾(2007) 为代表的学者则以某些 区域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例如选取北京等地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证了 fdi 输入 对当地企业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fdi 输入对当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受一 些因素的影响,且外资进入的动机不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蒋殿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利益、成本和技术选择j.南开大学学报,2001(3):33-36 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41-45 俞毅.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5):25-28 闫金秋,董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 3 种专利申请量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7(11):26-30 第一章 理论综述 9 1.3.3fdi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除了以上两种观点以外, 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 fdi 的输入时可以促进企业 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的。例如有学者通过对韩国多家企业长期调查研究得出,伴随 着外商直接投资而进行的技术转移、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经验的示范,可以对东道 国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促使这些企业通过模范学习从而进行自主创新,提高这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一部分学者通过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证分析最终认 为,外商直接投资是这些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这些国家进行模仿学习和 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内也有大批学者通过选取不同的指标, 运用理论推断、 数据推理、实地考证、模型分析等多种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例如以程惠芳 (2002) 、王子君、张伟(2002)等学者为代表,通过理论推断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可 以推动东道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徐涛、 刘云等学者为代表,通过选取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建立模型,通过计 算得出 fdi 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而冼国明、严兵、薄文广、马先标四位学者仍 然选取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从区域特性、人力资本因素、行业特征等 多个角度、 多个层面上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分别得出了: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部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强于中西 部; 而在跨越人力资本门槛的前提下,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明 显的积极作用; 最后通过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企业技 术创新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且二者可以相互促进,但是本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实力 还是较弱。而且受跨国企业与本国企业技术差距大小、跨国公司市场导向不同等因 素的影响,这一积极作用的程度不同:二者技术差距小且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是以市 场寻求为主的话,技术创新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反之机会没有促进作用。 蒋殿春、 夏良科(2005)则是用新产品数量作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来研 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外商直 接投资虽然不利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而且企业相对外商企业竞争优势微 弱,但是却可以激发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激发外商企业更高层次的技术创 新的能力;另一个结论就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 程惠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演变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8(6):10-13 王子君.fdi 与自主创新模型j.经济科学,2002(2):15-18 冼国明,严兵.fdi 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世界经济,2005(10):38-44 薄文广,马先标,冼国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1):18-28 冼国明,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05(6):42-48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0 的技术创新促进程度也不尽相同,还有王红领等(2006) 、余呈先(2007)、徐全勇 (2007) 等学者通过选取不同指标、不同研究对象等进行研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 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14-17 余呈先.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省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28-30 徐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自主创新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7(5):45-47 第二章 陕西省 fdi 输入及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 第二章 陕西省 fdi 输入及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2.1 陕西省利用 fdi 现状分析 2.1.1 陕西省利用 fdi 概况 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香格里拉金花饭店于 1983 年在陕落户, 标志着陕西省外商直 接投资活动的开始,并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一同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自 1999 年江泽民同志在陕发出西部大开发动员令以后,陕西省以其在西部地区独特的经济、 文 化和政治中心的优势,为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外商直 接投资已经成为推动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截止 2007 年底, 共有诸如可口 可乐、三菱电机、西门子、沃尔玛、雀巢等 3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入驻陕西,这 30 多家企业对陕投资额占到了投资总额的半数以上,为带动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 极大的贡献。 如表 2-1 所示,年平均签订 fdi 合同的数量达到 221 个;合同金额年平均值也达 到 60213 万美元,并以年平均 17.1%的增长率继续增长;倍受关注的实际到位金额年 平均值也达到了 31642 万美元,利用率达到年均 52.6%。尤其是在响应国家号召之后 的近十年来更是有了大幅增长, 累计批准 fdi 项目由1999年末的815个,增加至2007 年末的 1835 个,增长 125.2%;累计批准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则分别由 1999 年末的 550940 万美元和 279011 万美元增加至 2007 年末的 954387 万美元和 480390 万美元,分别增长了 73.2%和 72.2%。外资来源区域也由最初的香港、台湾、美国等少 数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如今的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遍布世界各大洲, 形成了多 元化投资的格局。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也由制造业、采掘业等最初的几大行业发展到 如今的四十多个行业,近年来更是出现向高技术行业投资的趋势。并且从外商直接投 资规模总体水平来看,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受地理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陕西省各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在陕地域分布严重失衡的局面。有 数据显示,90%以上的 fdi 项目都集中在了“一线两带”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 和杨凌农业示范区内,而向陕北、陕南地区的投资总额不足 10%。 本节所有表格数据来源 1999-2008 年陕西统计年鉴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2 表 2-1 陕西省利用 fdi 情况统计(1983-2007) 签订 fdi 合同情况 实际利用 fdi 情况 年份 项目数(个) 金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金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率 (%) 1983 825 1984 181 -78.1 1807 1985 40216 22118.8 1374 -24 1986 43191 7.4 3717 170.5 1987 23465 -45.7 7278 95.8 1988 2580 -89 11173 53.5 1989 3103 20.4 9719 -13 1990 1133 -63.5 4191 -56.9 1991 2068 82.5 3159 -24.6 1992 52990 2428.5 4583 45.1 1993 92204 76.3 23432 411.3 1994 41142 -55.4 23809 1.6 1995 41521 0.9 32407 36.1 1996 180 60056 44.6 33008 1.9 1997 182 65990 9.9 62816 90.3 1998 196 37582 -43.1 30010 -52.2 1999 157 42693 13.9 26528 -11.6 2000 215 49931 17 30042 13.2 2001 222 73009 46.2 35174 17.1 2002 203 84064 15.1 41064 16.7 2003 229 83428 -0.8 46602 13.5 2004 271 104877 25.7 52664 13 2005 256 158237 50.9 62839 19.3 2006 255 203530 28.6 92489 47.2 2007 184 197311 -3.1 119516 19.2 总计 2650 1505327 204.9 759401 197.6 平均 221 60213 17.1 31642 16.5 1983-1999 累计 815 550940 279011 2000-2007 累计 1835 954387 480390 两阶段累计值 增长率% 125.2 73.2 72.2 第二章 陕西省 fdi 输入及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3 2.1.2 fdi 投资来源的变化 表 2-2 1998-2007 年五大洲累计对陕 fdi 实际金额列表 单位:万美元 年份 亚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非洲 1998 18563 5668 3166 833 1999 16559 593 2522 2035 4572 2000 18852 1101 4911 2169 749 2001 22858 5903 2698 971 1931 2002 17049 16477 3564 1479 147 2003 23998 5425 6522 1066 2004 19357 19450 3123 1238 212 2005 28950 17901 8338 2017 2579 142 2006 50153 11475 15320 3663 2874 2081 2007 66177 23315 11192 7052 3137 1175 累计 282516 101640 63858 23790 18100 3398 图2-1各大洲1998-2007累计对陕fdi实际金额比列对比图 1、亚洲 56% 2、非洲 1% 3、欧洲 5% 4、拉丁美洲 21% 5、北美洲 13% 6、大洋洲 4% 1、亚洲 2、非洲 3、欧洲 4、拉丁美洲 5、北美洲 6、大洋洲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4 表 2-3 1998-2007 年累计对陕 fdi 实际金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 单位:万美元 年份 香港 英属维 尔京群 岛 美国 新加坡日本 开曼群 岛 英国 台湾省 澳大利 亚 加拿大 1998 9831 5020 2139 1453 2276 3058 833 648 1999 5550 593 1914 1264 5386 1106 1784 3441 608 2000 13486 1066 4221 206 2331 35 1840 815 749 690 2001 16930 2323 2161 4052 3580 197 831 729 537 2002 11187 11739 3060 1370 4738 695 2010 78 504 2003 17949 5425 6522 1465 2893 1252 1066 2004 11016 19450 2588 1751 2953 922 748 203 535 2005 22372 17549 6636 3630 1957 352 670 621 391 1702 2006 36778 8361 12886 11766969 3114 1598 289 251 2434 2007 44767 19254 11180 177201310 4061 2802 86 112 12 累计 189866 85760 56188 3994124674158801210611494 7853 7670 图2-2 1998-2007累计对陕fdi实际金额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对比图 香港 41% 日本 5% 新加坡 9% 台湾省 3% 英国 3% 开曼群岛 4% 英属维尔京群岛 19% 加拿大 2% 美国 12% 澳大利亚 2% 第二章 陕西省 fdi 输入及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5 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由 80 年代初的香港、美国、日本、泰国等几个少数国家和地 区发展到目前的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英国、阿根廷等五大洲 67 个国家和 地区,如表 2-2、2-3 所示。截至 2007 年底,亚洲成为陕西省吸引外资的重点地区,占 总投资的 56%;其次为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欧洲,各大洲所占比例如图 2-1 所示。 1998-2007 年这飞速发展的十年内,按累积实际外资金额的排位来看,香港、英属维尔 京群岛、美国、新加坡、日本、开曼群岛、英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分列前十 位,其各国家和地区投资累计金额比重见图 2-2。其中港台实际投资达 20.65 亿美元, 占前十位总数的 44.6%。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前十位的投资国家 和地区中有来自太平洋岛屿的自由港避税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并且累计实际投资金额 处于前列,仅次于香港,尤其是 2002 年、2004 年的实际到位金额超过了香港,列第 一;二是近年的日本、台湾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陕投资金额出现下滑趋势,与 其整体对华投资增加相比不相协调。 2.1.3 fdi 投资行业的变化 如表 2-4 所示, 基本上 fdi 对陕投资行业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fdi 投资行业趋于多元化。目前陕西省 fdi 投资行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采掘 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娱乐科教、医药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等等 40 多个高 技术和非高技术行业,但是制造业仍然是陕吸收 fdi 的第一大行业;第二,投资金 额的行业格局变化不大,还多集中在一些非高技术行业,1999-2007 年间累计投资 金额达 561591 万美元, 占总投资额的比重高达 95.5%, 而且投资金额比重呈上升趋 势,如图 2-3 所示,尤其是 2005-2007 年间,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第三,由于陕西 省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原煤、原油等资源储备,并且同样拥有着丰富 的劳动力资本,所以在非高技术行业中,投资重点仍然放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 采掘业等一些能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并且投资比重逐年上升。截止 2007 年末, 仅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金额比重就占到了非高技术行业的 74.96%; 第四, 对于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金额从 2005 年起有所增加,例如对西安杨森制药、大唐电 信、正大制药等公司的投资。但是如图 2-4 所示,无论是与非高技术行业相比,还 是其占到所有行业投资的比值来看,比重都非常的小,以高技术行业/非高技术行 业的比值来看,这一数值平均不足 10%,并且比值呈下滑趋势;同样其所占全行业 的比重业在下滑。从图 2-3 来看,高技术行业与非高技术行业的投资金额差在逐年 扩大。 浅析 fdi 输入对陕西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6 表 2-4 1999-2007 年累计对陕 fdi 实际金额的主要行业 单位:万美元 年份 1999 2001 2003 2005 2006 2007 总计 排位 一、高技术行业 医药制 造 2571 7189 6578 16338 7 通信设 备、 计算 机及其 他电子 设备制 造业 1761 2024 3721 7506 10 信息传 输、 计算 机服务 和软件 760 1413 663 2836 14 小计 5092 10626 10962 26680 二、非高技术行业 采掘业 2832 1631 285 350 14933 4135 30229 4 制造业 12132 18274 26608 27983 42759 61334 251494 1 房地产 业 3939 2194 4706 39644 37181 71824 169449 2 小计 26528 28591 46602 50073 117112 169195 561591 注:1、数据来源于 2000-2008 陕西统计年鉴; 2、小计值、总计值、比值以及排位是经过计算得到; 3、排位依据 1999-2007 年末累计值的大小来确定,表格中仅列举了主要年份、排位居前列的几个重点行业; 4、高技术行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 5、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将行业分为高技术行业和非高技术行业两大类,本文中涉及的高技术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