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专利竞赛”下后发者技术联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专利竞赛”下后发者技术联盟研究“专利竞赛”下后发者技术联盟研究 摘摘 要要 专利竞赛是指由研发竞争演变而来的以获取专利权及其占有量 为主要目的的专利竞争和比赛。 由于未来的竞争必然是知识经济的竞 争,是基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竞争。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投入、 专利申请上等与国外领先者相比,都完全处于落后者的地位。因此, 处于落后者地位的我国企业结成技术联盟对抗领先者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领先者与落后者在技术开发及专利投入上 的巨大差距。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从科研投入人数比率、高素质人 才比率、科研投入经费及专利产出效率等四个角度的数据分析,得出 我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专利竞赛中处于较大的劣势。然后,在 前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落后者组建技术联盟的必然趋 势,因为构建技术联盟能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分散风险;获得研究与 开发的规模优势;促进企业间知识的流动,获得超出企业个体能力范 围以外的技术专长,从而快速获得新技术或竞争优势。最后,构建合 作博弈模型,得出影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 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如何有效推进合作各方积极参与技术联盟。在通 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加以验证结论 的合理性。 当然,囿于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素养,研究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之处。对此,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研究一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 ii 在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专利竞赛,技术联盟,合作博弈 iii research on technical alliance among backward companies in patent race abstract patent race refers to obtain possession of the franchise and pat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cause the competition in future must be patents and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etition.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leader companies on investing 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atent application, our companies are all in a backward position.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hat companies in the backward status should form the technical alliance.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ses that the foreign leaders and the backward companie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atents have enormous gap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collection, including the research input ratio, the ratio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patents output efficiency, etc.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we are quite behind them in the patent race. so the technical alliance must be formed.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alliance can share r而非合作博弈强调 的是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博 弈论主要关注非合作博弈,因为竞争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竞争是基本 的,合作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2.3.2 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的基本要素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者、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结果等。 描述一个具体的博弈,参与者、策略、收益是最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通过 行动和信息构建一个博弈过程。 (1) 参与者(player): 参与博弈的决策主体, 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或行动) 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根据参与者数目的多少,博弈可以分为单方博弈、双 14 方博弈、多方博弈。 (2)行动(action or moves):参与者在博弈中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参与 者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 也可能是连续的。 行动顺序对于博弈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行动顺序意味着不同的博弈。如果博弈双方同时行动,即在一方在做出行 动时并不清楚对手是否己经作出了行动,称之为静态博弈。如果一方在做出行动 时,知道对手已经做出了行动(可能不知道具体行动是什么),称之为动态博弈。 (3)信息(information):指参与者有关博弈的知识。博弈中的信息结构主要 有完全信息、非完全信息、完美信息、非完美信息。博弈论对完全信息和非完全 信息有着严格的定义:如果所有参与者在给定任意策略组合下,每一个参与者的 收益都是确定的(包括期望指),那么就是完全信息博弈。如果至少有一个参与者 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是指参与者主观认为收益具有多种可能性),那么就是 非完全信息。 (4)策略(strategies):参与者在给定有关信息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 与者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 或者它选择参与者如何对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做 出反应。策略是行动的规则而不是行动本身,在静态博弈中,策略和行动是相同 的。根据策略的数量,可以将博弈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5)结果(outcome):对所有参与者的每一个可能的行动组合,会出现什么 样的结果。 (6)收益(payoff):在可能的每一个结果上,参与者的所得和所失。收益具 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策略组合下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二是指 参与者得到的期望效用水平。一个参与者的收益不仅与他自己选择何种策略有 关,而且还是其他参与者所选策略的函数,任何一个参与者改变自己的策略都将 影响所有参与者所获的收益水平。 (7)均衡(equilibrium):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的组合。任何一个参与者的 最优策略通常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即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 应。参与者博弈与他们拥有的信息结构以及行动顺序密切相关。按照信息结构和 行动顺序, 可以把博弈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博弈对应着不同的均衡。 15 2.3.3 技术联盟中的博弈研究综述技术联盟中的博弈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盟, 很多学者很早就关注联盟形成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研究的范围包括产学研联盟、大学与企业、研究联合体等等。亨纳尔 特(hennart) 、郭晓川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技术联盟是介于市场和阶 层组织之间的一种全新的混合组织形式 (williamson) , 当某种市场特殊的交易成 本(arms-length market exchange,一臂之距的成本)太高,但垂直一体化成本 不太高时,适合采用这种混合形式。而技术创新成果由于交易双方在技术信息上 的不对称,交易成本非常高,因而适合采用网络型的战略联盟形式来实现技术交 易。库格特(kougut) 、哈默尔(hamel)等人认为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的直接原 因是学习新技术和获得隐含知识,即在创新联盟中,创新过程就是隐含的知识产 生和学习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企业通过结成联盟来提高他们的战略地位,如 精简指令系统运算(risc)竞争市场中,sun、ibm、惠普等公司与其盟友在技 术特许权和使用芯片协议等方面形成的联盟。卡茨、奥德弗及鲍莫(baumol) 提出了技术卡特尔的概念, 即同一市场中的竞争者会出现自愿的交流技术知识的 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愿的交流从研发活动中得来的技术,但是它们并不 分担研发投资成本,而技术的溢出总会以某种形式发生。 埃斯布雷特蒙和杰奎明研究了技术联盟中的搭便车和成本分享问题, 其主要 结论认为当企业组成技术联盟进行研发时,由于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导致企业 投入研发的激励就会降低。如果企业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技术联盟,共同选择投 资水平、内化溢出,能增加所有企业的有效研发投资,提高福利。与搭便车问题 相反,成本分享导致单个企业的研发投资降低,如开米恩等认为当溢出非常低下 时,技术联盟中的企业研发投资水平较低,内化溢出可以降低研发投资支出,使 搭便车问题相对较小。在专利保护不完全的环境中,研发的溢出非常高,通过技 术联盟组织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库格特(kogout)研究了合作体稳定性的相互作用与竞争。马丁(martin) 等研究了参与技术联盟的决定因素。发现研发集中度、技术溢出和企业规模是影 响技术联盟形成的重要因素。 纳瓦瑞蒂和沃尔等对替代和互补研究路径进行了理 论细分,并通过欧洲的一些技术联盟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技术联盟中伙伴选择的 理论预期。罗尔(roller)等研究了企业为获得市场份额而排挤对手时技术联盟 16 的形成。 开米恩的模型认为,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的目标是降低边际成本,选择合作者 的激励随着合作者的相似度而增加。如果企业之间的差异度太大,则大企业就没 有动力参与技术联盟,最终使得市场结构更加集中。形成技术联盟后,与其它企 业的非对称性增加,增强了技术联盟成员的市场竞争力,其它企业的竞争力相对 下降。结论认为,非对称性程度越大,越难以形成技术联盟。竞争行业中成本越 低,企业进行研发的动力就越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可以通过给与 中小企业补助来促进企业结成技术联盟,以免形成垄断现象。在开米恩等研究了 对称企业形成技术联盟激励的基础上,罗尔等进一步扩展到了非对称企业的情 况。 2.4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详细的总结和评述了西方专利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将之归纳为 无记忆模型、-先占权模型和专利竞赛阶段模型,并就这些模型的特色和适用范 围作出了一些评述。 其次, 针对专利竞赛中的合作研究, 也就是技术联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总结。 论述了技术联盟中存在的搭便车和成本分享问题及联盟合作体稳定性的相互作 用与竞争等。 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分析理解和总结, 为下一步构建博弈模型及探索内在机制 作出了好的铺垫。 17 第三章第三章 专利竞赛下的后发者合作博弈专利竞赛下的后发者合作博弈 本章首先分析国外领先者与落后者在技术开发及专利投入上的巨大差距, 在 此基础上总结出落后者组建技术联盟的必然趋势,并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影 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 3.1 国外领先者与国内落后者在专利竞赛下的实力对比国外领先者与国内落后者在专利竞赛下的实力对比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不 言而喻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欠缺,对于企业、行业竞争力乃至国家整 体经济实力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在国家技术创新水平整体不高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科研资源、创新能力与我 国社会总体水平比较又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技术研发物力、财力、人力 资源配置不合理,接下来从几个方面的数据对比进行说明: (1)投入科技研发人数比较 我国研发人力资源在绝对数值的比较上,居于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的数量 基本相当;但在相对量的比较上,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2006 年,我国研究 与开发总人数为 142 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但若按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人数来计算,我国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表 3-1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图(1999-2006) 1999年 2000年2001年2002 年2003年2004年 2005年 2006 年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万人) 2143 2165.12169.82186 2174 2178.3 2197.9 2209 从事科技活动人 员(万人) 290.6 322.4 314.1322.2 328.4348.2 381.5 390 科学家与工程师 (万人) 159.5 204.6 207.2217.2 225.5225.2 256.1 264 研发人员(全时 当量、万人年) 82.2 92.2 95.7 103.5 109.5115.3 136.5 142 科学家与工程师 (万人年) 53.1 69.5 74.3 81.1 86.2 92.6 111.9 118 根据国家统计信息网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数据,2006 年中国每百 18 万人口中研发人员的数量达到 1092.0 人,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距离发达国家 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平均水平每百万人 3572.7 人还具有很大差距。 表 3-2 中国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比较表(2006) 研发人员 (千人) 每百万人中 研发人员数量 世界 5 521.4 894.0 发达国家 3 911.1 3272.7 发展中国家 1 607.2 374.3 oecd 3 414.3 2984.4 美国 1 561.2 5545.7 英国 157.7 3637.9 法国 177.4 3202.8 德国 264.7 3260.5 俄罗斯 491.9 3414.6 中国 中国 1420.5 1420.5 1092.0 1092.0 日本 646.5 5289.9 (2)高素质人才比较 人才竞争还突出表现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高科技人才争夺上。 发达国家 凭借雄厚的国家财力、财团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诱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资源 向发达国家流动。跨国公司也以优厚的工资待遇、住房待遇、出国旅游和培训等 手段为诱饵,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在国内“出国” ,为跨国公司的本土雇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已近 50 万,而学成归国者不足 1/3,特别是尖 子人才更少,这意味着我国公共投入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无偿奉献给了他人。 美国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科技人员 40%为硕士以上学历人才。 而在中国所调 查的 1000 余家企业的统计结果中,先进制造业中的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下学 历占 69%,硕士学历占 25%,博士占 6%。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中的研究开发人员 以本科以下学历为主,高学历研究开发人员比例与美国相比还具有相当的差距。 从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占总人口比 例,中国与国际相比显得更低,表明中国人才素质总体很低。 19 图 3-1 高素质人才占人口比例的国际比较 (3)经费比较 2005 年,我国研究开发投入总额为 213.7 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 1/20。美国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研究开发投入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2%,日本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1.5%。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在一个国家经济 处于发展初期,研究开发投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在 0.5%至 0.7%左右; 在经济起飞阶段,该比例应该上升到 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该比例应当 保持在 2.0%以上。而在前两个阶段,政府的科技投入应当占主导地位。国际经 验表明,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才能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足 够的知识积累。 在科技研发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是科技政策的重要表现。从上世纪 90 年 代中期之后,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从 1996 年的 4.36% 降到 2001 年的 3.72%。 政府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0.8%至 1.4% 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 根据英国工业贸易部 05 年的研发经费排行榜,国家的研发经费增长率由产 业组合及该国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量决定。 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 韩国 (40%) 、 瑞士(10%)和美国(7%)的研发投入增长最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几年 中,韩国和台湾在研发经费投入上的表现值得称道。韩国现在是排行榜上的第 8 大研发投入国, 但其 40%的增长率雄居各国之首 (现代公司的研发增长甚至达到 4.97% 2.47% 1.64% 1.56% 0.51%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 20 100%之多) 。从排行榜上来看,中国和印度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太弱。中国 2005 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为 25.5%,已经超过了俄罗斯 24%的增长率。中国研发 投入占 gdp 的比例是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同期(2004)相比,还有很 大差距,水平仅仅只相当于俄罗斯。 表 3-3 中国研发经费/gdp 比例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科技经费支出 额(亿元) 1284.9 2050.2 2312.52671.53121.64004.9 4836.2 5790 国家财政科技 拨款(亿元) 543.9 575.6 703.3816.2944.61095.3 1334.9 1480 与国家财政总 支出的比例 (%) 4.1 3.6 3.73.73.83.8 3.9 3.9 r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快 速地获取市场信息,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我国企业自 身的研发能力比较弱,许多大企业还没有成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且长期以来自主 创新意识低下, 因此加强我国各研发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就显得尤为重 要,通过合作企业可以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获得较好的研发资源,提高自身的 研发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从企业那里获得更 多的资金, 实现研发与成果产品化的良性循环。 再次要鼓励加强国际间研发合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研究领域都相对落后, 发达国家企业与我国企业之间技 术互补性不强,其合作积极性不高,但我们有庞大的市场优势,外国技术进入中 国市场也有一个本土化过程,其要顺利进人我国也离不开我国企业的合作,虽然 这种合作一般不会涉及其核心技术,而且合作中我国企业常处于附属地位,但这 都是暂时的, 随着我国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跨国公司在我国竞争激烈程度 的增加,其对我国技术转移力度会越来越大,合作层次会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 当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开展包括研发合作、研发合 资、许可证贸易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政府应制定更多的措施,如:兴建高深 技术产业开发区, 充分利用高深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良好投资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 的跨国公司到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通过举办各种形式高深技术交易会和博览会这 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吸引世界各国的厂商和研究机构带着最新的 高技术成果和资金来华参展。 另外在 “请进来” 的同时应鼓励我国企业 “走出去” 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外的研发资源,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 43 流与合作,实现我国技术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4.2.2 集中力量发展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支柱产业 集中国家财力发展支柱产业,组建国家级r&d联盟。政府应当选择一些对 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例如基因技术,发起和设立国家级技 术联盟。这种技术联盟要求参加的成员较为广泛,各成员企业按相关领域的销售 额的一定百分比交纳费用,研发成果由联盟企业共享,不对外销售,并为成员企 业提供实验条件和成果检测手段。政府为联盟技术开发所需没备、仪器的购买和 基础技术的引进投人,及技术检测提供资金。研发人员也主要由成员企业提供, 这样一方面可以整合成员企业的技术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提高联盟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为成员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又有利于新技术的扩散,从 而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国家级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重要领域的重大突 破,并培育出大型跨国公司,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技术联盟禁止外国 企业加人。这样做往往有风险,因为对未来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判断较困难,但这 又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的资金很有限,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才能进行 包括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具有能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竞争力的创新活动,必 须改变以前小而全,散而乱的政策扶持局向,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研发合作的积极 性。例如80年代中期,美国电子和半份体制造业受到来自日本相关企业强大竞 争和冲击,遂于1987年成立了“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 ,该联盟由美国国防部发 起成立的,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经过近十年的合作与共同开发,美国的电 子和半导体技术又重新蹬上了世界领导位置。 4.2.3 协助企业组建研发联盟协助企业组建研发联盟 协助企业组建研发联盟。这一方面日本取得相当大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产业界非常重视本产业内研发联盟的建立,到1992年为止共成了各类研发 达237个,联盟的规模相当大,平均每个研发联盟的成员企业达14.8个,这样 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同时各联盟成员企业的技术互补性较强,使得联盟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平均寿命达到6年时间,研发联盟不以直接赢利为目的,而 是为企业开发共同技术,和各成员之间获取互补技术提供便利。政府对研发联盟 44 的成立和发展起辅助作用,主要为研发联盟提供相关信息,有时也提供低利息信 贷,和税收减免。研发联盟一方面促进了联盟内企业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从而加 快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分担研发成本,和为开发复杂技术提供了可 能。研发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对促进日本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 日本在许多技术领域很快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培育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如: 松下、东芝、丰田等。我国类似研发联盟数量相当少,规模也不大,而且这些联 盟的稳定性也比较差,政府有必要进行政策性引导。 4.2.4 构建研发合作信息中心构建研发合作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r&d合作信息中心,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致 关重要,政府相对企业而言具有宏观方面的信息优势,政府可以建立有关政府研 发项目、 企业研发项目、 企业研发合作以及一些国际研发合作方面的信息数据库, 为企业提供免费的信息咨询服务,增加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降低企业获取 信息的成本,促进企业之间相互了解,进而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4.3 利用财税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利用财税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合作 长期以来为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较多采用出口退税和补贴等直 接方式,然而这却为wto规则所不能容,如何寻找wto规则下允许的又能从 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的政策非常关键。wto规则允许各国对国内企业 的研发投资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因此,我国政府完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国家应当成立一个研发基金,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在将政府属研究机 构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所节省的大量资金, 这一基金由政府成立的一个专家组进行 管理,在专家组内部实行利益回避制,以保证其决策时的独立性,基金只向一些 从事重大技术创新、重要研究领域和基础研究的研发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也 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基本的研发启动资金,前一种应当讲究研发投资的规模经 济,要具有前瞻性,旨在几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发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后 一种支持是为了表示对一般研发合作的支持。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研究合同、研 究资助、合作研究等形式向研发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对研发合作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企业进行研发投资不仅需要投人大量 45 的人力,还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政府为了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可以对合作企业在 引进技术和设备所需投资的范围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和有关增值税,减轻企业财 务负担,提高企业研发合作的积极性。 4.4 利用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利用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合作 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 特别是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的项 目,而且伴随着高风险,又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一般企业很难得到银行 的信贷支持,针对研究开发融资难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国家研发投资专项信贷基金,这一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全部 资金由政府提供, 主要向重大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技术联盟提供低利息的信贷支 持,以解决其研发投资的经费不足问题。重大技术创新一般涉及的范围广,既包 括基础研究又包括应用与实验发展阶段,许多是跨产业的,开发的周期较强,研 发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发过程中很难产生经济效益,需要资金的持续投 人,一旦资金断线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必须保证重大创新的资金足够。中小企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关系到我国科技 竞争能力的关键,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国外中小企 业是创新的重要承担者和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设备陈旧,技 术落后,创新能力低下,自身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组建技术联盟一方面可以 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为中小企业技术联盟提 供创新信贷支持,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研发能力,减轻其资金压力,提高中 小企业研发合作与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而以扩大技术交易市场,为技术发展提 供一个较高的支撑平台,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第二,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促进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企业研发活动与一般的经济活动的区别,在于其高收益与高风险,特别是一些高 深技术创新,如果将其交由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管理,企业既可以融得创新 所必须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让高深技术企业集中精力开发新技术,让风险 投资公司去经营风险,从而提高创新效率,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 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如:微软、康柏、思科等。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尚不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都未建立起来,这也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不便,不利于我国 46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三,为研发合作企业提供利息补贴,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如 果能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也得为此支付大量利息,因为研发投资风险较大,银行 在支持此类经济活动时一般都会开出较高的信贷条件, 其中可能包括索要较高的 利息,政府为合作企业提供利息补贴可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以较少的资金达 到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合作的目的。 4.5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从政府角度出发, 我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技术联盟进行 研发,那么从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了三条建议:鼓励落后企业之间研发合作、集中 力量发展支柱产业、协助企业建立研发联盟。从财税政策方面应当成立一个研发 基金及对研发合作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从金融政策方面应该建立国家研发投资专 项信贷基金、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为研发合作企业提供利息补贴等金 融手段。 4.6 案例研究:通化医药企业联盟的起飞之路案例研究:通化医药企业联盟的起飞之路 4.6.1 案例介绍案例介绍 步入21世纪,由于人口的绝对数不断上升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导致 医药产业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为2980亿 美元,2003年己增至4970亿美元,20002003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8%, 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球医药市场的销售总额达到5590亿美元, 2005年达6020亿美元。 47 总金额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总金额 图 4-1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在医药产业内部,研发费用也是水涨船高。美国药品研究和生产协会会员单 位2003年的研究开发费达到332亿美元, 比2002年增长7.1%, 较1992年的115 亿美元更是增加了1.9倍, 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5.6%, 略低于2002年的16.1%。 新药研发一旦取得成功,其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2005年,仅立普妥一个药物 销售额即达129亿美元,销售前10位的药品销售额达到569亿美元,占全球医 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0.1%。但由于巨大的投入,在国际上,仍然是大型研发型制 药企业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主角。 医药产业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高技术领域,新药研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 周期长的特点。每开发一种新的化学药物,动辄耗资8-10亿美元;而且,从最 初的药物筛选到最终的产品上市,往往要花费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全 球上市的新药与其它行业的新产品相比,数量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 一个新产品一旦开发成功,不仅可以造福人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开发成 功的企业带来巨额利润。 这种巨额利润的回报, 主要靠知识产权制度的垄断保护。 这也是国外领先者积极投身“专利竞赛”的重要原因。国外医药企业还往往通过 实施跨国专利战略,利用中国的专利和行政保护,构成其主要产品的知识产权保 护网,并由此确立技术垄断优势,对我国医药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形成进 一步的封锁。 医药产业由于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 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 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 激烈的局势,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 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 48 比重在20%以上。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为了 获取新药或是直接掌握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 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2000年,英国葛 兰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 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企 业。 对比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截至到2005年,我国97.4%以上的化学药,90% 以上的生物药都是仿制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申请专利极少。我国药 品专利申请主要呈现出: 一是化学药专利申请极少。 我国基本没有任何专利申请, 即使有,也是工艺或制剂方面的申请。二是中药专利申请较多,但质量差。在中 药领域, 我国的专利申请约占97%, 但问题是许多中药的专利申请仅仅是处方的 罗列,往往缺乏申请专利所需要的创造性,即使是被授予专利权,其保护范围也 很小。 三是生物药专利申请约占一半, 但发明的创造性和申请的质量与国外相比, 差距仍较大。单体医药企业难以独立应对国际化、规模化的市场竞争。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国际化,全球各大制药企业的产品纷纷登 陆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在国内建立了生产基地,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使 得国内任何单个医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将面临世界范围的竞争挑战。 然而,地处东北通化的数家医药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成功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得通化的主要指标连续19年在吉林省排序第一。成为我国 最为著名的医药之都。通化的企业在医药领域起步较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但形成一定规模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95年通化实施“医药城”发展战 略以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通化有71户制药企业的187条生产线通过了gmp 认证。2005年, 通化的医药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的12户, 利润超千万元的9户。 通化的企业积极组建医药联盟,因为他们知道,组建技术联盟可以,共同分 担研究开发费用、分散与减少风险、取长补短、优势叠加、取得技术协作溢出效 应,这样既可加强各方的竞争地位,又可避免两败俱伤。实现扬长避短、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的功能。 49 表 4-1 通化医药企业组建医药联盟投入情况 通化药业集团 企业名称 修正药业 集团 通化东 宝 诺氏制药通化万通集安益盛 投入产值(单 位:亿元) 0.30 0.48 0.42 0.38 0.30 九十年代末, 通化的医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在完成由滋补药向治疗药的调整 后,将开发重点转向国家一、二类新药。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 填补了国内空白,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人胰岛素的国家。 氯氧喹、盐酸槐定碱、葡激酶3个国家一类新药列入国家“1035”工程,都已获 得国家批号。全市医药企业可生产21个剂型,有批准文号的品种4319种,其中 中药保护品种66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0个。万通筋骨片、肺宁冲剂、碟脉灵 等一批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斯达舒去年的单品种销售额达到10亿元, 成为“中国百姓信赖10大名牌”之一。 表 4-2 通化医药企业技术联盟新药开发情况 序号 产品名称 产品水平 生产时间 1 厄贝沙坦片 化药二类 2005.5 2 加替沙星胶囊 化药一类 2003.9 3 盐酸伊托必利片 化药一类 2004.12 4 甲磺雄加替沙星 化药二类 2005.4 5 重组人胰岛素 生物二类 2005 6 盐酸槐定碱注射液化药一类 2005.8 7 血脉清片 中药二类 2004.4 8 海昆肾喜胶囊 中药二类 2004 9 心悦胶囊 中药二类 2004 10 安体舒胶囊 化药一类 2004 11 重组葡激酶 生物二类 2005 通化的医药企业通过结成技术联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面对国外巨头 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正是他们结成了联盟,才能得到 起飞的机会。 4.6.2 案例总结案例总结 总结: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通化的医药企业单纯靠自己的能力往往难以掌 握的主动权。如与其它企业结成联盟,能将企业的信息网扩大到整个联盟范围, 尽量利用外部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势互补。 战略联盟与传 统的全球一体化内部生产战略和金字塔式管理组织相比, 具有更为活跃的创新机 50 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激烈变动的外部经济环境对通化医药企业的研发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 缩短 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和分散研发风险。但对单一企业来说,研发常受自身能 力、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制约而付出很大代价。因而,企业自然要从技术自给转 向技术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与速度以避免单个企业在 研发中的盲目性,从而降低风险。 制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我国目前还没有几家有规模的制药 集团,能够和跨国制药企业抗衡。通化的医药企业可以说作出了积极的尝试,证 明了结成技术联盟能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与跨国巨头抗争,还需要联合更多的力 量。 51 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结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力竞争日益加剧。为 了迎接专利竞赛带来的挑战,我国必须做好准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种战略 联盟,如技术联盟、知识联盟、r&d合作联盟等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但是具 体到专利竞赛下的技术联盟的研究则显得比较有限。 这与现实生活中专利竞赛下 的一些技术联盟(如6c、3c、mpeg等专利技术联盟)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相比, 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领先者与落后者在技术开发及专利投入上的巨大差距, 通 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从科研投入人数比率、高素质人才比率、科研投入经费及专 利产出效率等四个角度的数据分析, 得出我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专利竞赛 中处于较大的劣势。 根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落后者组建技术联盟的必然趋 势,因为构建技术联盟能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分散风险;获得研究与开发的规模 优势;促进企业间知识的流动,获得企业范围以外的技术专长;企业合作伙伴间 的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快速获得新技术或市场。最后,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影 响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如何有效推进合作 各方积极参与技术联盟。 通过模型求解,提出了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政府应该在后发者技术联盟中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创新带来 的收益不足以促使后发者各方进行联盟创新,联盟的稳固性非常差。此时政府需 要对联盟进行扶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十分重要,它可以产生新 知识,为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打下基础。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多少,是决定一 个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素。 第二,后发者技术联盟的企业第一次进行合作时,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 因,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最小;而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多,建立默契以后,双方采取 合作的可能性就得到增加,联盟的稳固程度得到上升。由此可见,政府需要采取 措施或提供一种保障,促进后发者技术联盟第一次合作的产生。 第三,后发者技术联盟的各个企业是一种对等状态,也即是对等投入、对等 52 承担创新风险和对等分享创新收益时,双方才最有可能长期合作,即联盟成员对 等投入、对等承担创新风险和对等分享创新收益有利于合作创新的长远运行。说 明政府应该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不要为了政绩上的原因, 强行采取一些所谓的 “拉 郎配” ,把原本一些能好好发展的企业也拖垮了。 最后,从政府角度出发。政府为了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技术联盟进行研发,那 么从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了三条建议:鼓励落后企业之间研发合作、集中力量发展 支柱产业、协助企业建立研发联盟。从财税政策方面应当成立一个研发基金及对 研发合作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从金融政策方面应该建立国家研发投资专项信贷基 金、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为研发合作企业提供利息补贴等金融手段。 本文的研究还需要改进的一些地方: 由于涉及专利竞赛的技术联盟博弈研究,在博弈模型中,与一般的投资收益 不同,专利竞赛下合作创新的收益,即使在双方通力合作之下,也可能面临着被 其它竞争对手优先申请专利,而导致创新收益为零。在本文中,为了简化模型, 对合作创新收益给与了多次收益的平均值。 本文对未来相关主题的后续研究有以下一些建议: 由于在专利竞赛中,政府的决策及引导行为至关重要,而政府为鼓励企业积 极投身国际专利竞赛,除了给与直接上的经济收益之外,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简化专利申请等软环境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建议以后的研究,加入 一些关于政府软环境的变量,可以进一步总结出相关规律及措施。 总之,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时代,新 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就无以兴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现代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 中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 我们应积极联合起来,通过联盟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 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勇敢的迎接专利竞赛带来 的挑战。 5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gleen c. loury,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93(3): 395410 2ingham, how to learn in r&d partnerships j, r&d management, 1998(4) 3tom lee, louis l wilde,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 reformul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94 (2): 429436 4jennifer reingan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rivalry: a differential games approach (unpublished) 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978 5jennifer reinganum, dynamic games of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1, 25(2): 2141 6jf rayport, jj sviokla, 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 j, the mckinsey quarterly, 1996 7scherer f m, nordhaus theory of optimal patent life: a geometric reinterpret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3): 422-427 8fudenberg d, gilbert r, stiglitz j, preemption, leapfrogging and competition in patent race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83, 22(2): 3-31 9messeri p, age differences in the reception of new scientific theories: the case of plate tectonic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88, 18(1): 91-112. 10hall b.h., ziedonis r. m., the patent paradox revisited: an empirical study of patenting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1979-1995 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32(1): 101-128 11yang, g, maskus, 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icensing, and innovation in an endogenous product cycle model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3: 169-187 12carl, s., navigating the patent thicket: cross licenses, patent pools, and standard-setting c, 2000 13adam jaffe, joshua lerner, and scott stern (eds.), inovation policy and the economy, volume 1, mit press 14dennis ron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培训计划与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202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2026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中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北京市大兴区工商业联合会招聘临时辅助用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最喜爱的学习物品写物类文章(6篇)
- 描述四季的美景写景作文8篇
- 2025江苏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贵州省卫生中心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
- 2025年中煤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
- 气象工程师(大气探测)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橡胶制品生产工(橡胶硫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成分制备情况介绍
- 绿色化学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研究
- 腰大池管道的护理
- 项目管理课件培训
- 急性牙髓炎个案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游戏陪玩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食管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