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中文提要 2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中文提要 自从 90 年代以来,台湾的电子业积极投资设厂。为了让台商投资的规划与选择 能有加明确的模式与方法,本研究建构的方式为: (1) 整理各项相关文献探讨与选出 电子制造业设厂时可能考虑之相关因素。(2)以层级分析法(ahp)的基本理论以及运 用模式分析。(3)进行专家问卷调查评定各项因素之权重及排序。研究发现第二层级 的三个评估面向与第三层级的 10 个因素里,重要性的排序有其不对称性;在对台资 电子制造业投资环境吸引力的三个评估面向中,以生产成本之评估面向最为重要,其 次为生产资源,而以区位为考虑之销售市场面向权重最低,显示成本的考虑对台资的 投资而言,较具吸引力;在综合相对权重的计算结果方面,10 个影响投资环境吸引 力的因素中,以基础建设因素考虑最为重要,亦即基础建设为台资投资时最具吸引力 之因素,但此基础建设却不是成本面向的因素,所以决策者能以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角 度评估决策方向。此方法可以提供投资者更明确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台资,电子制造业,投资环境 作 者:黄书群 指导教师:周华明 英文提要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4 a study of the attractive factors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of taiwan-funded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taiwan makes aggressive investment and sets up the factory active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method that can help investors to make a more definite decision. this method is :(1) collect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hoosing the relevant factors when considering setting up a factory; (2)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bas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way;(3) sorting the all factors by the questionnaires from exper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equence of importance is asymmetric between second level and third level.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is production cost and next item is production resource in the second level. in the third level,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infrastructure that is also the most attractive factors for the investors of taiwan. but it is not belong to the production cost item. in this study, the decision makers are able to set the policy direction from the both macro and micro views. this method also can provide investors a clearer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key words: taiwan-funded,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written by: written by: huang shu chun supervised by:supervised by: zhou huaming 图 目 录 图 1-1 研究流程图. 5 图 3-1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业吸引力评估阶层图. 18 图 3-2 基础阶层结构. 21 表 目 录 表 2-1 历年台商投资概况表. 10 表 3-1 ahp 评估尺度表. 22 表 3-2 随机指标表 r.i. 24 表 4-1 问卷设计格式表. 31 表 4-2 影响台资电子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权重之综合排序. 32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研究动机 为了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于 1979 年改革开放之后,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 各地开始招商引资,1984 年更于沿海各地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全球厂商进 驻,由于成本低廉的要素,数年来已成为吸引各国争相投资的重要地点。根据大陆商 务部统计,显示外资在高科技产业投资数量相当庞大,其中,又以台资投资情况较为 热络与积极。 台湾内需市场不大,因此产业发展成以出口为导向之中小企业经济体,以出口为 导向的厂商在考虑生产成本、内需整体投资环境和产品目标市场后,会对外进行直接 投资。80 年代以前,台商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东盟各国,80 年代以后投资大陆的件 数与金额呈现明显增加之趋势,90 年代初期政府公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 系条例 ,并开放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究其原因除因大陆在工资、土地取得等成本 优势外,两岸间具备经济条件的互补性与同文同种之同构型,亦是近年来两岸间经济 快速整合之原因(严德开,2001) 。 从区域分布看,外商投资区域性不平衡依然存在。2008 年,在非金融领域,东 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 783.40 亿元,同比增长 19.35%,占全国的 84.79%,比重比上年 下降 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 74.36 亿元,同比增长 36.44%,占全国的 8.05%,比重比上年提高 0.76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 66.19 亿元,同比增 长 79.84%,增幅比上年提高 10.8 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的 7.16%,比重比上年提高 2.24 个百分点。中西部吸收外资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中东部 地区吸收外资增速基本保持平稳,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呈加速增长之势。 据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 2007 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指导性意见 ,称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吸收外商投资稳步增长。 1980 年代后期,台商开始经过第三地前来大陆投资经商,先后出现三波投资 浪潮,台资成为大陆境外投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据商务部统计,到 2009 年底,台 第一章 绪 论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2 商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 80061 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 495 亿美元,2010 年 1-7 月台 资在全国吸收境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排名第二位。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 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359.47 亿美元) 、台湾省(41.23 亿美元) 、新加 坡 (30.23 亿美元) 、日本(24.65 亿美元) 、美国(24 亿美元) 、韩国(16.43 亿美元) 、 英国(10.51 亿美元) 、法国(6.5 亿美元) 、荷兰(5.99 亿美元)和德国(5.55 亿美 元) ,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89.9%。然而, 许多台商不得不经过第三地或者以第三地名义到大陆投资, 使得台商对大陆的实际投 资规模更大,而且难以准确统计。 台湾厂商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大陆东南沿海都市的投资从未间断, 近几年更有增加 投资力度的趋势; 根据台湾投审会的资料, 台湾厂商投资已由初期华南逐渐转向华东, 显示投资区位已有移动的现象;然而目前对于台湾厂商区位研究的资料较为缺乏,本 研究将以投资的台湾厂商为研究对象,提出厂商对设厂时各项因素考虑的权重,以供 厂商在投资时选择的参考方向。 再者,制造业在两岸中国人通力发展之下,取得了全球制造产业的一席之地,无 论在大陆或台湾的厂家皆竭尽全力持续保有这一优势, 扩厂及建立新产品生产线是势 之所趋,此研究针对台资厂对大陆投资设置吸引力的评估。以层级分析法(ahp)透过 对台资企业经理级以上人员的问卷与访谈来进行评估, 进而了解台资制造产业对两岸 投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何,作为台资企业在各地投资时可加强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具体目的如下: (一)探讨台资制造业投资时选择之环境因素。 (二)探讨各项投资环境因素对台资制造业的吸引力与其优先次序。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3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内容架构 本研究先整理各项相关文献探讨与制造业设厂时可能考虑之相关因素, 主要因素 如:区位、市场、产业、成本、政策与环境因素;次级因素如:技术、资本、工业结 构、建厂成本、政府政策、基础建设、人力、讯息、生产状态、产品、原料投入、价 格、贸易交通及市场等,并整理近年来台湾地区制造业投资大陆之数据与台资企业主 管问卷资料进行分析。其内容主要架构说明如下: (一)序论:说明研究动机、目的、流程与写作结构,并对于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加以说明 (二)产业区位与制造业相关文献回顾:整理各项相关文献探讨与制造业设厂时 可能考虑之相关元素,主要元素如:市场、产业、成本、政策与环境原素;次级元素 如:技术、资本、工业架构、建厂成本、政府政策、基础建设、人力、讯息、生产状 态、产品、原料投入、价格、贸易交通及市场。 (三)制造业发展现况及其空间集聚与分布分析。首先说明制造业现阶段的发展 状况,藉由营业额、业绩、空间分布等讯息来说明制造业目前投资环境之状况,配合 区位理论与产业集聚之概念,探讨制造业空间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的发展,并且说明 地区竞争优势的变化。 (四)研究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份说明层级分析法(ahp)的基本理论 以及运用模式与限制,并且说明为何选取层级分析法作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的原因。 第二部分则说明问卷内区位要素的选择模式以及问卷设计的内容。 (五)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选择之实证分析。本章藉由群体决策软件的协助,计 算出问卷的结果,得到并分析各项投资环境要素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权重值。并 分析所可能造成权重分配结果的原因。 (六)结论与建议。综合先前各章并针对问卷的结果作一个整体的结论,除了说 明电子制造业区位选择的特性, 并且针对制造业区位决策要素的特性来提出相关的政 策建议,并藉由产业与区位政策的力量来辅助制造业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限制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域分布极广,但根据台湾投审会的数据显示,台商主要集 第一章 绪 论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4 中于江苏省、广东省、及福建省等省级及市级都市,受访之台资企业亦多集中于此一 范围。 统计资料转换困难的限制。例如 1993 年大陆所施行的宏观调控 ,与 1997 年 台湾的戒急用忍政策等,均会对总体的投资情形产生强烈的变动。然而本研究强 调的是个体区位选择,因此必须撷取无特殊总体政策与经济变动状况的横断时间范 围,但因为台湾投审会于 1991 年始对台湾厂商对大陆投资进行登记,其中有数年台 商的补登记(1993 年、1997 年、1998 年、2002 年) ,造成数据系统的不完整与扭曲, 使得本研究在考虑近来台湾厂商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因素时,是以 20032009 年的 台商投资行为为主要的研究期间,形成限制。 而研究上可能产生之问题与研究限制说明如下: (一)区位选择地点与分类众多,可能无法完全解释所有变异情况。 (二)填写问卷的专家分散于不同区域的各个产业,填写时可能会有主观上的偏 差,可能无法完全代表选择策略的全部意见。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5 第三节 研究流程 图 1-1 研究流程图 研究动机与目的 研究范围与内容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 文献整理与回顾 新古典经济理论制造业发展分析制造业聚集与分 布分析 台商在大陆投资 发展分析 建立目标评估层级架构 专家问卷分析 分析层级程序法 ahp 分析 目标体系实证分析 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6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第一节 古典经济理论(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与新古典经 济理论(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投资环境往往涉及经济行为,本研究藉由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探讨,分析企 业投资时对于环境因素的考虑与影响,此方面的重要理论概述如下: 一、屠能(von thunen) :农业区位论 屠能最早提出运输成本对农业生产者区位的影响。他假设在一区域中有一市集, 所有农产品的交易全部均在市集内为之。整个区域的地势平坦,每块土地的肥沃性、 生产力、气候条件均相同。屠能认为产品在生产点的获利即是市集内所能卖出的价格 减去运送至市集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因素成本的剩余。对同一产品其在市集内的售价 对不同的生产者均相同。故土地靠近市集可获利润愈高,这就形成了竞租曲线。随着 产品单位运送成本的不同,竞租曲线的斜率不同,这就形成有些产品的生产区位座落 在靠近市集较有利,譬如单位运送成本较高者,或是单位面积生产价值较高者。有些 则座落在远离市集较有利,譬如单位运送成本较低者。整个区域的产品区位就形成以 市集为中心,向外成同心圆的分区状。离市集愈近者之土地作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 远离市集之土地作为较低经济价值之作物。 二、韦伯(alfred weber) :工业区位论 韦伯在 1909 年对制造业的区位问题提出论点,他假设:原料供给地点是固定的 且原料价格已知原料可无穷供应、 劳工供应的地点是固定的且在工资率固定下劳动力 可无穷供给、消费者集中在各处消费市场,但每个消费市场的消费是无穷的。生产者 无法获得独占利益。他认为影响生产者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和劳工 成本,以及聚集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和工业复合度。生产者之区位选择首先在追求最小 运输成本,然后再考虑劳工成本与聚集利益。在运输成本最小的考虑方面,生产者在 消费地与两个原料产地所形成约三角形寻找最小运输成本的区位, 厂商区位将会座落 在三角形的内部。当考虑到劳工成本与聚集利益后,厂商区位就会偏向劳工供应地与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7 厂商聚集地,而不论是劳工供应地或厂商聚集地通常会聚集在一处,那就是都市。所 以综合考虑厂商会尽量往都市集中。以现今的角度来看,weber 的区位理论也许有许 多假设面上的缺失,但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往往忽略对于距离的讨论,距离即代表空 间的概念,weber 的最大贡献即是将空间的概念放入了经济模型当中,藉以明了厂商 设厂位置的原因。 三、佩兰得(t. palander) 、胡佛(e. hoover) :市场区域理论 佩兰得是第一位讨论市场区域范围的经济学家。他假设工厂的生产因素成本固 定,消费者均质的分布在各处,消费者需负担产品的运送成本。座落在不同区位约两 个厂商将会竞争其销售市场。市场的区域范围将视两厂商的送达成本(含产品出厂成 本与交通运送成本)来划分。 胡佛将佩兰得的理论加上规模报酬递增或现模报酬递减,来讨论市场区域范围。 当两个厂商中的一个厂商具有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能力时, 其送达成本线会随者距离 工厂位置愈远而下弯,此时若另一厂商的送达成本线维持不变,则具备规模报酬递增 的厂商在较低的送达成本下,将可扩大其市场区域范围。反之,若具有规模报酬递减 性质之厂商将会减少其市场区域范围。 四、罗许(a. losch)的理论 罗许讨论更一般化的厂商区位理论,他假设原料、劳工、与消费者均是均匀分布 在均质平原上的。他采用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区位选择行为。厂商将产品销售到其四 周的消费者,其收入减去其成本支出即为厂商之利润。产品收入可以是产品价格与消 费需求函数的乘积。而成本可以受生产函数的影响。他导出厂商的市场区域范围将是 呈六角形的几何图形。因为从六角形的中心到市场范围内所有点的总距离是最小的。 对不同产品将会有不同的六角形几何图形。罗许将所有个别的系统重垒在一起,其中 将至少会有一个生产中心会在同一区位, 此一重垒的区位将有超过一种产品在同一区 位生产。或许就形成城镇。当有更多个生产中心集结在同一区位时,该区位就会形成 大都会。罗许所讨论的区位理论与较早的克里斯托勒(w. christaller,1993)的中地 理论在基本精神上并无差异。 五、艾萨得(w. isard)的理论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8 艾萨得主要的贡献在将前述的区位理论与经济理论结合。 他透过有明确的替代原 则解释许多区位理论,认为区位选择基本土是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所引起。有 冲突就须有决择。在决择中资源具有替代性质,选用较多的某一种资源就不能选用较 多的另一种资源。在替代关系下,经济个体决定其生产或消费区位。在另一方面,资 源有些具有互补关系,这就产生聚集效果。替代与互补相互折冲,区位均衡点就形成 了。 第二节 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之方式,将过去有关投资环境选择之相关文献进行整理,藉 以取得影响之因素,在有关大陆的投资环境选择因素之文献中, 姚绍均 (2007)的研究中对相关文献探讨与产业业者的实际访谈,得出评估工业 区位的六项评估标准,即营运成本、政府政策、人力资源、区域位置、市场要素、供 应链。 吴仕干(2005)的研究中就采用(1)政府经营(2)人力资源(3)产业环境(4)基础建 设等四个面向,进行投资大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选择策略实证探讨,其参考之研究与 考虑因素的说明如下列内容所述, 本研究亦采用其说明并增加问卷询问来进行考虑因 素的选择: (吴仕干,2005) 陈哲正(2003)以聚集因素、劳力因素、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及政策变量探讨台 商制造业投资大陆区位选择,结果显示(1)台商还是延续了过去在台湾的生产模式, 凸显了台商对于大陆的投资重视聚集的特性(2)在劳力因素中显示出劳力条件的影响 将会在未来日渐弱化,这种趋势是和生产要素的移动性息息相关(3)台商在大陆的投 资已注意到市场潜力的需求,也成为近来台商投资大陆区位选择时的重要转变(4)基 础建设的投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投入对各产业别的影响上, 显示不见得政府的投资与 厂商的投入有绝对的正向关系,这可能和投资的效率性有关,但就整体台商而言,则 验证了人为扶植的产业政策的确可以为地方带来厂商的聚集。 coughlin 和 segev(2000)以美国的州为研究单位,检视由 1989 至 1994 年间外 商制造业的工厂区位选择, 以市场、 薪资、 员工生产的附加价值、 高等教育人员比例、 生产力、加入公会比例、工作权的立法保障、失业率、资产税、地方税占地方生产的 比例、高速公路、外国公司的数目、外国公司的员工数目、郡是否在都会区、都会区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9 域的中心城镇人数、都市人口数、邻近都会区的乡村人口数、人口密度、个人所得、 所在区域、一月平均温度、员工薪资除以生产力之值、制造业员工数额占总员工数比 例、汽车组装业人数占制造业员工数比例、黑人人数比例等变数来测试。结果显示较 高的都市规模阶层、教育成就、既成的制造基础、运输设施等会吸引较多的外商工厂 进入,而较高的税赋与较聚集张家维(2002)将影响信息服务业设厂区位选择的指标 分为(1)成本因素:包括土地(含办公室处所)取得成本、劳工工资(总工资) 、劳工 供给(一般业务行政人员) 、交通因素(含运输成本) 、动力供应(能源因素) ;(2) 市场因素:距离消费者距离(与都会中心距离) 、是否邻近资金市场(资金取得难易 度) 、高科技发展的市场环境;(3)产业关联因素:相关产业聚集(上、下游关系) 、 同业聚集、生产者服务业聚集、高级技术人员的取得、专业服务的取得、产业信息的 取得;(4)政策因素:当地政府服务质量与行政效率、政府规划成立专业园区并提供 税赋优惠、公共设施的提供(包含网络基础设施) ;(5)环境因素:附近有大学及相关 学术研究机构、邻近生活质量与文化休憩设施、小区对于企业的态度。 林震岩(2000) 、林祖嘉(2001)也是以问卷的方式,参考洛桑管理学院(imd) 的竞争力指标,对大陆的投资环境与风险进行调查,分别以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公 共设施、 社会环境、 法政环境等五项因素加以加权排名, 受访厂商产业分布在各行业, 但以电子电机产业为主。 wu(2000)对广州市的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加以研究,并以至市中心的距离、 至运输系统的可及性、至策略点的可及性、土地使用的相关因素、劳力市场及政策变 量等六大类变量来做回归分析, 得到外国直接投资厂商在广州市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影 响状况,结果显示对高速公路交流道的可及性、高级旅馆的可及性、经济特区的阶级 等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是基地属性的研究,因此其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 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所使用的变量强调小范围空间结构的影响。 broadman 和 sun(1997)以中国大陆 gnp、劳动力成本、文盲率、基础设施、地 理位置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 gnp 和地理位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吸引外资决 定因素,基础设施则呈现正相关,劳力成本不显着,文盲率则呈现负相关。其中认为 劳力成本不显着的原因可能是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小以及劳动素质的关系。 赖铭州(1997)则以问卷的方式对台商在大陆的区位选择进行研究,以因素分析 法和集群分析法来寻找台商的集群导向特性, 其认为影响台商在大陆投资区位选择的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10 共同因子分别为经济因子、政府因子、市场因子、聚集因子、劳动因子、基础建设因 子及运输因子等七项,但却没有针对各个因子进行量化模型的验证,无法界定实际的 影响程度。 第三节 制造业发展现况及其空间集聚与分布分析 一、总体概况 商务部网站上所发表的数据显示:台商自开放以来至 1989 年已达 1.5 亿美元。 90 年代以来,台商掀起了对大陆的投资新热潮,1996 年投资 34.7 亿美元,创台商大 陆投资的新高。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又呈现下降趋势, 2000 年以来,随着两岸先 后加入世贸组织,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快速增长,2002 年达 39.7 亿美元,为历史最高 水平。 近年来, 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 新一轮的调整期。根据商务部统计显示, (见表 2-1) 。截止 2009 年底,台湾对大陆 累计投资项目 80061 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 494.7 亿美元。 表 2-1 历年台商投资概况表 项目数 实际使用台资金额 (单位:亿美元) 年度 个数 同比% 占当年比 重% 金额 同比% 占全国比 重% 1989 539 9.33 1.6 4.56 1990 1103 104.6 15.17 2.2 43.2 6.38 1991 1735 57.3 13.37 4.7 109.9 10.68 1992 6430 270.6 13.19 10.5 125.5 9.54 1993 10948 70.3 13.12 31.4 198.7 11.41 1994 6247 -42.9 13.14 33.9 8.0 10.04 1995 4847 -22.4 13.1 31.6 -6.8 8.43 1996 3184 -34.3 12.97 34.8 9.9 8.33 1997 3014 -5.3 14.35 32.9 -5.4 7.27 1998 2970 -1.5 15 29.1 -11.4 6.41 1999 2499 -15.9 14.77 26.0 -10.8 6.45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11 项目数 实际使用台资金额 (单位:亿美元) 年度 个数 同比% 占当年比 重% 金额 同比% 占全国比 重% 2000 3108 24.4 13.91 23.0 -11.7 5.64 2001 4214 35.6 16.12 29.8 29.8 6.36 2002 4853 15.2 14.2 39.7 33.3 7.53 2003 4495 -7.4 10.94 33.8 -14.9 6.31 2004 4002 -11.0 9.17 31.2 -7.7 5.14 2005 3907 -2.4 8.88 21.6 -31.0 3.57 2006 3752 -4.0 9.1 21.4 -0.7 3.4 2007 3299 -12.1 8.7 17.7 -20.4 2.4 2008 2360 -28.5 8.6 19.0 7.0 2.1 2009 2555 8.3 10.9 18.8 -1.0 2.1 资料来源:大陆商务部。 二、特点 (一)平均项目规模加大 台湾大中型企业于 90 年代中后期以后开始加快对大陆的投资,促使台商在大陆 的投资总量、平均项目规模不断加大,并且转由第三地对大陆的投资增加。 从表 2-1 的平均项目规模可以看出,实到台资、合同台资在 90 年代中后期都有 突破性增长,表明台湾的大中型企业加快了对大陆的投资。2009 年,大陆新批准台 商项目数为 2555 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台湾大中型企业对大陆投资的比重显 着增加。 2009 年依台湾投审会统计,台商对大陆发展贡献卓著,有具体数据显示, 从 1988 到 2008 年二十年间,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逾一千五百二十亿美元,居第二仅 次港澳;同时,台商在大陆的国际贸易总额一兆八千零五十三亿美元;台商创造了一 千四百四十三万多就业机会,台商在大陆纳税一千一百零四亿多美元,占大陆税收百 分之 3.38。台湾政大副教授童振源与研究助理洪家科台商对大陆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9)为题进行的研究发现,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金额始终有低估现象。台湾经济 部投审会公布 755.6 亿美元;学者研究估算达 1520.2 亿美元,两岸学者仍觉低估, 主要原因是官方少了台商九七年前经港、九七后经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转投资的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12 数据,而学者又难找到香港等三地以外地区,台商转投资大陆数据。分析维京、开曼 群岛对大陆投资资金之比例,大陆 2002 年统计两群岛 73 亿美元资金,57 亿美元是 台商迂回投资,占百分之 78;2004 年再估算,有百分之 70 来自台湾。 这也使得台 商在学界统计估算上窜升至第二。 (二)产业集聚效应 随着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升, 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呈现出 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即发展和成熟阶段。 台商大陆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是整个 90 年代。 随着 90 年代初掀起的台商对大陆 的投资热潮,台商的中小企业开始集体合作,邀请上下游工厂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同投 资,开始在特定地区集聚,呈现出产业集聚的雏形。到了 90 年代后期,随着台商大 型企业对大陆投资的增多, 产业集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形成了龙头企业为核心, 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如在东莞, 形成了以大众、微星、鸿友、源兴、美格等著名 it 产业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配 套完善的 it 产业集聚。在苏州,台商投资也出现了龙头带配套 , 配套引 龙头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电子产品为主的产业集聚。 台商投资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是 2000 年以后。随着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大陆工 业化的推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配套能力提升,研发人才越来越优秀,许多 台资上市、上柜公司不断落户大陆,加大投资力度,围绕生产加工基地,组建营销、 研发事业,并且呈现出研发本土化的趋势。致使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技术水准、产业层 次不断升级。 如大众计算机公司关闭在台湾的最后一条生产线, 全部转向大陆与海外; 神达、仁宝、大众、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在大陆筹设研发中心、ic 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促使台商的投资产业集聚进入了研发、制造、销售同步发 展与自我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成熟阶段。产业集聚也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如苏州目前已形成了产供销研等一体化的完整的电子产业集聚链条。 (三)投资区域变化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分布是随着其对大陆投资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 台 商投资由最初的以福建、广东等省为主,逐步扩散到长三角地区,并开始在中西部布 点投资。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台资主要分布在广东(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 深圳,三市台资企业超过 10000 家) 、福建(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二市台企总数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13 超过 5000 家)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台商对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的投资步伐已明显放 缓,投资重心转向以上海为中心,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包括苏州、无锡、 常州,杭州、宁波等地。尤其是近年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占 80%以上,仅上海、苏州、昆山、杭州四市的台资企业已超过 12000 多家。目前,台 商又逐渐北上,进入环渤海经济圈,其协议台资达到 200 多亿美元,实际到资约 100 亿美元左右,数量与福建地区相近。而中西部地区,以其优惠的投资政策、丰富的自 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尤其是目前随着能源电力的紧缺,中西部能源资源丰富的市 场潜力,对台商形成了不小的吸引力。 依 2009teema调查报告显示,位于海西经济区的厦门岛外从 2008 年的 29 名跃升至 2009 年的第 12 名、厦门岛内由 2008 年的 34 名升至 2009 年的第 19 名、福 州市区由 2008 年的 62 名升至 2009 年的 48 名、莆田更由 2008 年的 73 名升至 2009 年的第 50 名、泉州由 2008 年的 65 名升至 2009 年的 60 名、漳州则由 2008 年的 91 名升至 2009 年的 72 名、汕头由 2008 年的 76 名升至 2009 年的 63 名,显示海西经济 区所涵盖调查城市在台商心目中的评价均有显着提升;此外,西三角经济区所涵盖的 成都 2009 年名列第 11 名、重庆由 2008 年的 61 名大幅跃升至 2009 年的第 23 名,西 安则由 2008 年的 84 名上升至 2009 年的第 78 名, 显示以西三角为中心带动西部大开 发的策略思维,也已获得台商的高度关注;最后,由于具有东协加一的地理优势 以及中国大陆政策的支持,使得泛北部湾所涵盖的调查城市在 2009 年的评价均有所 上升,诸如:南宁由 2008 年的 70 名升至 2009 年的 56 名、桂林由 2008 年的 78 名升 至 2009 年的 68 名、北海 2009 年亦上升 1 名至 89 名。 (四)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制造业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点,投资占比在 85%以上,而且产业结构是逐渐升 级的。第一阶段是在 80 年代中后期,是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大陆 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如食品、饮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纺织成衣、木竹制品等, 而且这些产品大多属于下游加工业,技术层次教低,投资规模不大。第二阶段是在 9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第二次投资热潮的涌现,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移,石化业、电力基础设施等资金密集型产业 及电子电器业、精密仪器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大陆的投资不断升温。尤其以石化产 业最为典型,中间原料厂商出于就近供货、服务客户的需要,也在下游企业周边投资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14 设厂,形成配套、协调的发展格局。第三阶段是 2000 年以来,伴随台湾大中型企业对 大陆投资的增多,包含高科技产品在内的新兴制造业在大陆急剧扩张,技术密集型产 业成为主导,电子产业转移已形成规模。台湾八大计算机厂商都在大陆布建上下游产 业供应链体系,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 从宏观环境看,大陆经济发展、市场开放、投资领域扩大等投资环境的改善降低 了台商的投资风险,拓展了台商的投资空间,增强了台商的投资信心,使得台商逐渐放 弃合资合作模式,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从微观看,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独资化也是台 资企业出于自身因素以及企业制度等方面考虑,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陆市场所作的适 应性调整与安排。 三、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发展趋势 (一)台商在大陆投资仍有增长空间 台商对大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趋势,而且平均投资规模也迅速增大。第四次江陈 会于 2009 年 12 月举行, 会中共同回顾与检讨兩会自去年迄今签署 9 项协议的成果与 执行情形,海基会表示若干执行层面仍有加强的必要,尤其针对空运航班數与市场需 求的落差、三聚氰胺案件后续处理以及台湾重大经济罪犯遣返等议题。本次会议完成 海峡兩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协议 、 海峡兩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 海峡兩 岸渔船船员勞务合作协议三项协议之签署。有关兩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 议题,由于技术性等相关问题未完成签署。四次江陈会共签署 12 项协议,第五次江 陈会于 2010 年 6 月在重庆举行,双方完成兩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 智慧 财产权保护协商。 依台湾 投审会统计 , 2009 年核准赴中国大陸投资金额 60.6 亿美元, 较上(2008) 年减少 38%;投资件數 249 件,减幅达 48%,惟每件投资金额达 2,4,33 万美元较上年 增加 21%,金额与案件數均减少,但每件平均投资金额却增加;赴大陸投资金额较大 案件包括:聯发科 1.17 亿美元、纬创资通 1 亿美元、佳格食品 0.8 亿美元。 未来台商在大陆投资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这是由台湾目前经济持续疲软,处于 转型中所决定的。首先台湾把产业升级的方向定为向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 创造和下游增值型服务方向发展,但是这些都要有中游生产制造作为支持,而大陆所 具备的良好环境,为台湾中游生产制造业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台湾的服务业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二章 制造业投资环境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15 和农业都面临岛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而要寻求外部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陆庞大的市场 支持。 (二)投资热点观察 就投资地区观察,2009 年台商赴中国大陸投资的主要地区依序为(括号内數字为 占整体比重):江苏省(38.5%)、广东省(18.0%)、上海市(13.4%)、浙江省(8.3%)、福 建省(3.7%),五地合计占对大陸投资总额的 81.7 %。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为各级政府对台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些新的 思路和启发。主要是要积极营造台商产业集聚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一方面除创造必要 的硬环境外,在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劳工等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时,政府作用和效率、市场机制、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软环境)在投资者看来 更是重中之重。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着重培育相关产业配套 环境;吸引台资的战略应从注重比较优势向注重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转变,挖掘大陆 现有台资公司的发展潜力,使台商投资真正融入大陆经济,为两岸经济发展发挥更大 的作用。 第三章 研究设计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影响台商制造业投资选择因素系统之建立 一、影响台商制造业投资选择因素之探讨 大体而言,早期针对产业的研究较注重区位要素在静态空间的分布影响能力,而 近来的理论进一步了解产业、厂商与时间、空间互动下的连动影响性。早期的区位理 论较重视实体空间中的成本问题,但是在产业架构逐渐改变之际,对目前以高科技产 业为主轴的产业架构,创新、群聚所带来的无形效益重要性日益增加,而过去实体成 本的问题也相对地较不受重视。然而无论所关注的重点为何,由何面向来切入,无论 是能实体操作运算的要素项目或是难以数据化、实质化的质化要素类型,最终仍必须 回归到成本与利润的考虑,只是在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与产业环境的前提下,就空间 规划的观点而言,生产场所的技术水准较产业分类来得更有意义,而掌握了产业的区 位偏好趋向, 对于产业整体的空间配置以及政策发展都有正面的影响 (张家维, 2002) 。 因此,根据第二章中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关资料与文献回顾之结果,配合台 商投资现况之考虑, 本研究研拟出影响台商制造业投资选择之因素, 包括: 原料成本、 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租税成本、劳力供给质量、产业群聚、基础建设、市场规模、 市场远近、未来发展等十项因素,主要分为具成本考虑之生产成本评估面向,具 发展现况考虑之生产资源评估面向,以及具区位考虑之销售市场等三个评估 面向,透过这些影响因素之分析,藉以了解台商制造业在投资环境选择与考虑时,其 具有投资环境吸引力之决定因素的优先级为何。 简单说明十项因素的大概内容如下: 原料成本: 制造工序中所必须使投入并使用的直接料料与间接材料。 人工成本: 雇用制造工序中所需要的直接人工与协助作业之间接人工,所有薪资、社 保与住宿等相关费用。 资金成本: 工厂在正常营运时所需的营运或购料的周转金, 例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成本 或股市募资的发行成本。 租税成本: 当地税局的各项税费成本与国税局规定之税务成本;投资时点的税务优惠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7 为租税成本之有利项目。 劳力供给质量: 劳工的学历、工作经历与可提供给企业的工作人数。 产业群聚: 生产相似产品的工厂或相同产业上下游工厂聚集设立在相同的地区。 基础建设: 水、电、交通、教育与医疗等公共建设。 市场规模: 此处的市场是指工厂生产产品之后直接销售的对象,并非一定是最终购买 的一般消费者。 市场远近: 此处是指工厂与销售对象的交通距离。 未来发展: 设置工厂或企业之后此工厂或企业未来的扩充与获利能力。 二、影响因子评估系统之建立 为了使整个评估系统更能彰显其分析目的, 本研究将上述三个评估面向与十个影 响因素建构成一个具系统架构之目标体系(如图 3-1) ,其中在生产成本评估面向中 包含了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租税成本等四项影响因素;在生产资源评估 面向中包含了劳力供给质量、产业群聚、基础建设等三项影响因素;而销售市场评估 面向中包含了市场规模、市场远近、未来发展等三项因素。 第三章 研究设计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制造业吸引力之研究 18 图 3-1 投资环境对台资电子业吸引力评估阶层图 第二节 分析层级程序法(ahp)理论之概述 分析层级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 授 saaty 于 1971 年代提出的决策分析工具,其将牵涉到众多考虑因素之复杂决策问 题建构成一个层级结构,而由评估者逐层来评断各决策因素之相对重要性,直至判断 出各决策方案之优先级为止。ahp 最大的特色为利用层次分明的层级系统整合分析, 将复杂且非结构化的问题系统化,增加评估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除易于了解因素间的 相对重要性排序外,主要应用在不确定性(uncertainty)情况下及具有多个评估准则 的决策问题上(satty,1980) ,由层级式架构逐一建构决策目标下各项要素与其相关 层级一: 目标 生产资源 销售市场 资金成本 原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化医疗器械安装与运营维护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食品添加剂生产与使用安全监管合作协议
- 2025年节能环保型锅炉购置及安装与长期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疫苗研发风险管理及采购供应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茶叶种植基地承包与加工厂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甲级办公楼智能化清洁保养与能源管理服务合同
- 2025社区医疗站点医师派遣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环保型自来水厂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合同协议
- 音乐节年度艺人演出代理服务框架合同
- 2025年春季时尚周展览工程及专业灯光音响设备租赁服务合同
- 保洁大理石清洗合同范例
- 碎石买卖合同
- 2025年上海市劳务合同经典版(2篇)
-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规则制定
- 2025届云南省高三高考备考数学模拟检测试卷(含解析)
- 碳中和技术概论 课件 第4、5章 氢能、生物质能
- 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非参数统计方法创新
- 老年人排泄护理课件
-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 中考英语高频单词(背诵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