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 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伴随着行政体制 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服务型政府的兴起,塑造与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相符的行政人 格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探讨行政人格的内涵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基础。 行政人员基于其职业角色所赋 予的身份和地位而形成一种角色人格行政人格。它由行政人员自我意识要 素、知识能力要素、品行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与行政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行政 人格是行政文化的积淀;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是互动关系。为适应转型的需要, 现代理想行政人格可表述为具有“公共人”的角色定位,独立、创造、和谐的人 格向度,适应需要并不断创新的人格素质。 剖析行政人格现状,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关键。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行政 人格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主要表现为身份意识的淡化或丧失、人格向度的依附 性、品行的腐化。传统行政文化的糟粕是滋生行政人格扭曲的温床;转型期行政 文化的冲突是助长行政人格扭曲的酵母。 “社会主义行政人格的塑造是通过社会 主义行政文化的灌输和熏陶来实现的。 ”因此,行政人格的塑造, 必须加强行政 文化建设,首先塑造公共精神,树立行政人格塑造的价值取向;其次,确立高尚 的行政道德;第三,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第四,培育先进的社会文化。通过行 政文化建设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实现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型。 应该明确的是,行政人格的形成和再塑造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经过一个 较长的时期,才能使之成为人们稳定的心理特征。同时,完整、独立的现代行政 人格的确立不仅仅是行政文化作用使然的,它实际上是多方合力的结果。按照辩 证法的逻辑,现代行政人格的最终实现必须依赖于其他各要素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转型期;行政文化;行政人格; 角色 ii abstract currently, china is in a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when reform is being deepened, system and the society are being transformed. at present, during the great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eepening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especially serving type government is springing up, the mold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that conforms to socialist public administration gets the solicitude of people increasingly. analyzing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present situation is crucial. administrator form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role based on i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osition composed, then the role personality is formed based on the role professional, which is also called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it is formed by the 3 essential factors such as administrator self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ability and conduct, and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culture: in content, administration culture contains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in molding,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and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re to move mutual to concer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nsition, the modern ideal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may be this: it is a “public person”; the personality is independent, creative and harmonious; meet to the forming essential factors meet the needs and can be constantly created. we must deeply kno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molding, which faces with three kinds of obstacles, such as the desalination or loss of identity consciousness; the 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the corruption of morals. studying its major cultural causes,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culture remains toxin and administrative culture conflicts in transition issue. socialist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molding would pass through socialist administrative culture instill into and nurture realiz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mould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first, we should mould public spirit, setting up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secondly, we should establish noble administrative morals; thirdly, we should train health administration psychology; fourthly, we should cultivate advanced social cul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administrative culture will realize. the molding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would need a longer period, then can become the steady psychological feature which fluency peoples behavior. at the iii same time, not only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and role establish the complete, independent and modern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but also it i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joining effort in many ways.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dialectics law, the last realization of modern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must rely on the mutual movement of other essential factors. key words: social conversion period;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administrative culture; rol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来源 本文来源于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行政人格与文明行政研究” (课 题编号 06bzz003)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选题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对韦伯官僚制进行批判和反思, “一些人将焦点 放在作为官僚制基本组成单位的微观个体之上, 他们发现官僚制的运作与官僚的 个人动机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掀起一股批判官僚制、构建服务型政 府的热潮。行政人格的研究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学 者呼吁“行政人员主体地位的回归” ,对“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 提出了批评, 指出政治行政二分原则下的 “价值中立” 导致了行政人工具化, 而官僚制的科学化、技术化追求则使行政人员成了工具理性的附庸,认为“如果 我们能够为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那么服务行政的设计方案 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与服务行政的本质相背离”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 入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行政人格研究必将成为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政治转轨,制度体制变迁,行政体制改革深入。 组织机构的设置,权力结构的状况,职能的确立,法律制度的构成等“硬件”只 是有效行政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政府到底怎样运转和运转的效果如 何,还需要一个“软件”人。因此行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必然要重视人的因 素。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思想,实现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创 新。这意味着一种崭新的行政价值观在我国确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当前的 行政改革和政府转型,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革命,是一场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的革命。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实现社会公众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实现行政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8. 张康之, 杨艳. 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j. 江海学刊, 2004, (06): 87-93. 2 人员的全面发展。 行政人格是行政主体行政人的人格,作为党政机关、国 家公务人员等行政主体在行政体系中的本质特征, 是行政人员与其他社会成员相 区别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行政人员在行政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毋庸置 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行政人格状况总体上是进步的、积 极的,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传统人格失效” 、 “现实人格失范” 、 “理 想人格失落”的“人格危机”现象在公务员队伍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行政人 格必须转型。这是行政管理现代化最深层次的转型,也是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 关键因素。由此,理想行政人格的塑造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迫切需要。 1.2.2 选题的意义 人格理论认为,人格主要受到基因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文化的影响。行政人格的产生发展也不外如此。目前学术界研究行政人格的比较 多,但从行政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行政人格的还比较少,更缺乏系统性。随着历史 时期的不断变化,行政人格也不断变化,并且社会转型和政府改革对行政人格的 构建、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将研究视野转向行政环境的文化要素,将行政 人格置于这一动态的大环境下进行分析,更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这也是本 文的创新之处。 (1)目前我国对行政人格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多从伦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从其他角度如文化角度研究的比较少; 且主要集中于对行政人格的基本理论如概 念、结构、类型、功能等方面的诠释。对行政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 比如行政文化的结构、内涵、组成要素及在行政体系中的作用等。对行政文化如 何影响行政行为及对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等微观层面,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从行政 文化角度研究行政人格,着眼于微观层面,开拓思路,丰富行政人格和行政文化 的理论内涵。 (2)以行政文化为研究视野,着眼于其与行政人格的相关性,探求行政文 化影响行政人员个人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行政人格塑造的对策,具有方 法论意义,对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人格研究的热潮。 “人格”一词广泛运用 于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不同的学科从各 郭济,芮国强.牢固树立科学行政发展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0,(02):6-8. 3 自的特点出发,对人格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解,但在公共行政领域对人格的研究 是非常薄弱的。考察公共行政的文献,目前学术界关于行政人格的研究,内容只 是零散的穿插在有关书籍中,尚未形成体系。但可喜的是,在我国随着服务型政 府理论的提出,行政人格的研究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行政人格研究成果 不断增多。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行政人员和领导干部的道德(或称官德)人格的研究 取得了较大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行政人格的含义与类型。如李建华 等认为行政人格是国家行政人员在公共事务中区别于社会其他成员的内在性规 定,包括行政资格、行政品格与行政风格三个方面。 陈建斌则将国家公务员的 人格称为公仆人格,即党政干部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 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 行为倾向性,是公仆行为规范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具有组织人格与个 体人格的二重属性。 王沪宁、竺乾威编写的行政学导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了行政人员的能力、性格、气质与行政行为的关系,并“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 把行政人格分为“顺从型” 、 “独立型”两种类型等等。台湾学者张金鉴在行政 学典范一书中借鉴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艾奇里斯的研究成果,从管理与激励的 角度,对行政人员的人格作了分类,提出“幼稚型”与“成熟型”两重人格类型, 进而提出塑造“成熟人格”的设想。张康之则将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划分为依附 人格、工具人格、独立人格,并将独立人格视为当前我国行政人格的理想形态 。 二是行政人格的结构与功能。如许志江认为人格的结构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具 体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 即日常行政行为、 行政角色认知、 行政气质、 需要动机、 行政价值取向。 李建华等认为行政人格具有多种对内对外的功能,其对内功能 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动机整合以及行为调控等,对外功能则体现为榜样激励、 体系维护、社会辐射等。 三是行政人格的测评与评价。国内一些心理学者己开 始引入各种理论开展对不同领导干部群体的人格测评与研究, 如张丽锦对不同职 级行政管理人员人格特质进行比较研究等。 高云则认为建立一种多向性的、公 民可参与的全面评价机制是解决当前行政人格不如人意的关键。 胡晓庆、陈建 斌则以工具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转型为出发点,以独立型人格塑造为切入点,认 李建华,夏方明.行政人格内涵新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21-24. 陈建斌.时代呼唤公仆人格兼谈公仆人格的研究价值j.探索,2003, (06):31-33. 张康之,杨艳.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j.江海学刊,2004,(06):87-93. 许志江.行政人格的含义与结构试析j.理论观察,2006(01):61-62. 李建华,夏方明.简论行政人格的特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3):20-21. 张 丽 锦 . 不 同 职 级 行 政 管 理 人 员 人 格特质的比 较研究j. 宁夏大学学 报 (人文社 会 科 学 版),2000,(02):105-108. 高云.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1):22-25. 4 为确定行政人格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是科学评价行政人格的前提, 并基于行政人格 的内涵,引入层次分析法,选取道德格、性格格、智慧格三因素作为准则层构建 递阶层次结构,初步构建出行政人格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行政人格的现状与 塑造。这是近年来行政人格研究比较集中、成果也比较丰富的领域。如黄金声、 郭俊强论述了现实中领导者的双重人格现象, 主张通过自我塑造与组织培养两个 途径,在人格选拔、人格教育、人格监督、人格榜样等环节上下功夫,逐步形成 人格塑造的系统工程。张康之从行政人员的道德定位出发,主张强化行政人员道 德意识的监督机制,进而促成行政人格的生成,达至行政道德的最高境界。 同 时,作为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的塑造中表现为对行政 人员心灵的冶铸。 曹芳等认为传统行政文化的糟粕与毒瘤是滋生行政人格异化 的温床,转型时期行政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是助长行政人格异化的酵母,因而,行 政文化现代化是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新契机。 王爱芳、刘爱莲则从行政伦理教 育、 行政监督和行政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三方面论述了现代化进程中行政人格的塑 造。 等等。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行政人格研究散见于各种著作中。就内容而言,行政人格研究实际上就 是公共行政中人的行为研究,包括行为的内外生成机制、过程及类型等。1947 年罗伯特a达尔在公共行政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公共行政学:三个问 题中指出,公共行政科学之创立必须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并断言:公共行政 科学的发展,意味着在政府管理之服务领域中的一门人的科学的发展。 德怀 特 沃尔多在 什么是公共行政 (1955)中认为, 从某些方面和某种关系上来说, 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心要素是人本身, 是通过在公共行政中从事这种行为和过程的 人来进行的。 尽管达尔与沃尔多提出“人”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具有核心地位, 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沿此道路研究下去。在随后的公共行政学领域,真正关注公共 组织中人或人格问题的学者也寥寥可数。 其代表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行政人员的 胡晓庆,陈建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行政人格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 院学报,2006,(04):53-58. 张康之.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2,(03):58-63. 张康之.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9,(06):9-13. 曹芳,陈建斌.行政文化视野中的行政人格塑造j.行政与法,2005,(10):25-27. 王爱芳,刘爱莲.论现代化进程中行政人格的塑造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04):38-41. 罗伯特a达尔.公共行政学:三个问题.参见彭和平,竹立家等著.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55-160. 德怀特沃尔多.什么是公共行政.参见彭和平,竹立家等著.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 党校出版社,1997:181-198. 5 行为、态度,如弗洛伊德和戴蒙德的精神分析组织理论、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哈默 与古德塞尔关于官僚制度的争论,李普斯特(lipst,1980)的“街头官僚理论” 、 唐莱威提出的官僚重塑模型以及布雷顿和温崔、 唐斯和尼斯坎南等对官僚行为的 研究,等等。也有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研究行政人格的,如基尔运用混沌理论对公 共管理者道德的研究,库珀对行政角色冲突的研究等。库珀认为组织中的公共行 政人员必须从美国政治共同体中吸纳和培养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应培养自己的身 份认同资源, 具体提出了职业身份认同、 政治身份认同和社区身份认同三种途径。 小威廉姆h怀特(j williamhwhyte)在组织人(1956)中论述了组织中 的基本的个人伦理自主性,主张保持一种组织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坚持个人道德 的首要性。当然,也有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的,如美国社会科学家罗伯特k默 顿在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中讨论了官僚制中因组织结构的内部紧张和冲突而导 致的官僚人格变异。马威克(dwaincmarvick)对官僚在公共组织中所起的作 用进行了细致研究,从公共官僚的个人目标与理性的角度,依照职业风格将公共 官僚分为三类:体制主义者、专家和混合类型。等等。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行政人格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的相关 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国内研究尽管有增多趋势,但缺乏对行政人格如何 影响行政行为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且对行政人格的含义、结构、特征等基本理论 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如对行政人格的内涵存在两个基本指向,即一是将人格拘 囿于道德,将行政人格的构建等同于道德自律;二是把行政人的所有特征要素都 涵盖在行政人格之下,使之泛化,无法提出切实的构建要素。其次,国内主要是 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研究行政人格,从其他角度进行研究的比较少也不系统。如 从行政文化角度研究的仅两篇,数量少,且没有深入揭示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的 相关性,忽视了环境对行政人格的动态性要求,实践操作性不强。即使是从心理 学视角研究行政人格,有的也只是照搬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理论,而没有深入研究 中国人的心理特质。因此,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 会制度、体制、文化等方面对行政人员这一特定群体进行动态研究;从个体层面 对行政人格的动力机制、类型特征、人格评价等进行具体研究;从社会历史发展 的宏观角度,剖析行政人格各种表现的深层社会根源。这三方面将是行政人格研 究的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任何行政行为都是由人和人组成的组织 6 来实施的。人格是“人之为人”的资格,行政体制改革必然要重视行政人员的人 格转型。本文正是立足于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从社会转变的深层次原因文化 转型的角度出发,试图揭示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的相关性,分析当前行政人格扭 曲的文化成因,寻找理想行政人格塑造的路径。 1.4.1 研究内容 (1)行政人格及其与行政文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分析 行政人格的内涵, 得出行政人格是基于行政人员的职业角色所赋予的身份和地位 而形成的角色人格这一结论。行政人格是行政文化的积淀,且与行政文化是一种 互动的双向作用关系。现代行政人格是定位为“公共人” 角色,人格向度独立、 和谐、创造,人格素质适应需要并不断创新的行政人格。 (2)转型期行政人格扭曲的表现及其文化成因。转型期经济政治转轨,制 度体制变迁,行政体制改革深入。行政人格扭曲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要表 现为身份意识淡化或丧失、人格向度的依附性、品行的腐化等。传统行政文化的 糟粕是滋生行政人格扭曲的温床, 转型时期行政文化的冲突是助长行政人格扭曲 的酵母 (3)基于行政文化建设的行政人格塑造的路径选择。塑造行政人格,必须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首先塑造公共精神,其次确立高尚的行政道德,第三培养健 康的行政心理,第四培育先进的社会文化。 1.4.2 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强调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注重从整体 与局部、整体与外部即系统的大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从行政文化的角度研 究行政人格,即是将两者都看作独立的系统,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作用的,研究行 政文化对行政人格塑造的作用机制。 (2)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中考察, 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行政人格有其产生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基因遗传和环 境影响。而这两方面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且行政文化具有传承性。因 此必须用历史的观点研究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 具体分析行政人格的发展历程和 行政文化的发展史,历史分析行政人格塑造的文化方式。 7 第 2 章 行政人格及其与行政文化的相关性分析 行政人员基于其职业角色所赋予的身份和地位而形成一种角色人格行 政人格。 它由行政人员自我意识要素、 知识能力要素、 品行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 与行政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即行政人格是行政文化的积淀;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 是互动关系。 为适应转型的需要, 现代理想行政人格应定位为 “公共人” 的角色, 具有独立、创造、和谐的人格向度,适应需要并不断创新的人格素质。 2.1 行政人格的内涵与结构 2.1.1 行政人格是一种角色人格 行政人格内涵的界定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前提和基础。而关于行政人格的界 定, 学者们侧重于从心理、 伦理、 法律、 社会规范等角度对之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但是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他们 都承认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内在规定性, 行政人员是行政 人格的载体。那么,行政人员到底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身份、地位,还是一种角 色?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行政人员是一种角色,行政人格正是基 于行政人员这一角色所赋予的地位和身份而形成的角色人格。 身份是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身份和地位也是有区别的。地位强调的 是客观的社会位置,而身份强调的是主体的社会地位。同时地位涉及人们在社会 关系中的位置,而身份是关于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社会地位和身份又都与角色 联系着。角色原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因此,演员是身份,是其所扮演的剧中 人物的角色。中国大百科全书把角色定义为:与人的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 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可见,角色是与一定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是占 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如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能享受的权利等。 首先,角色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 所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了婚 姻、血缘、亲友、同事等微观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政治、法律、教育、文化、道 德、艺术、宗教等宏观的社会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网中,每个人都是 这张网上的一个纽结, 在这网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角色规定。 因此,角色体现了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 的地位和身份。其次,角色是关于处于某一位置的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的规定。任何一个处于确定位置的现实的人,总是有某种规定、某种使命和任务 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这点。角色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它从不同方面规定了处于 8 某一位置的人应负的使命、应享有的权利、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体现了社会 对个人的需要,也反映了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人组成的。要 使每一个人成为有组织、有效率的社会整体中的一分子,使他们朝着社会的共同 理想而共同奋斗,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社会就需要对其每个成员提出相 应的人格要求。个人能够理解和达到社会对自己提出的人格要求,自觉地为社会 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实现了自己作为社会关系之网的一分子而生存的社会价 值。 社会学角色理论告诉我们,角色是现实特定的社会单元,角色关系就是基本 的现实特定关系,角色和角色关系具有鲜明和突出的现实特定性。人格是对现实 特定关系的反映,显然是在与角色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格通常表现为 角色人格,角色是人格的外在表象。它们之间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二者在本质 上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人的人格具有整合性、稳定性,而其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 则是多重的、多向度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丛”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说 明,人格正是由人的角色活动来塑造的,个体通过角色的地位、作用和资格要求 体现其特性,展现其做人的资格和实现做人的价值,使其人格在角色化的过程中 获得发展,这就是人格的角色化。而另一方面,在角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格必 然对角色活动产生反作用,使角色活动具有了鲜明的个体人格特色,这就是角色 的人格化。角色的人格化便是角色人格。既然角色是有权利和义务的,它要求角 色扮演者维护、行使和实现权利,履行角色义务和承担角色责任。这正是法学意 义上的人格规定,是在权利与义务上对人之为人的资格的确认。这一规定并不与 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人格规定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因此, 我们可以把角色人格规定为:以角色权利为基础,以角色职责为标准,以角色认 同为关键,以角色能力和品行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和存在方式。角色权利和角色职 责,是角色的客观规定和角色人格的客观基础,角色认同、角色能力和角色品行 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而角色认同、角色能力和角色品行是角色人格的主要内 容。同时,角色人格中含有某种角色自由,它保证角色扮演者的个体独立性和自 主性。 行政人格中的“人”是指专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人员,其主体是公务 员,他们从事公务活动,国家给予薪酬,这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所以说行政 人员是一种职业地位及相应的身份,其行为模式是一种角色。基于其角色要求, 行政人格形成了。 行政体系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 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 都是根据一定的原则来预先作出职位设计和安排的, 然后再选拔一些人充实到这 些职位上。这一过程是角色定位的过程,表现为组织根据行政体系运作的需要指 定某些(个)到某些(个)职位上去。某个人被选拔出来担任某部门中的某一岗 9 位的职务,也就意味着他开始扮演着与这一职务相应的角色。 行政人员在扮演 角色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对象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 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其地位和身份也就不同。行政人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形成特 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与行政客体的执行关系、与行政相对人的互动关系以及行政 组织内部关系。行政组织内部关系又包括行政人员与行政组织的关系、行政人员 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这些关系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与行政客体的 执行关系、 行政人员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属于正式关系, 此时行政人员的身份、 地位以及行为规定都是有法律规定的,是行政人员所必须认同和遵守的。行政人 员与行政相对人的互动关系、 行政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既存在正式因素也存在 非正式因素,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既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也有个体的 情感诉求。这一系列关系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是有机一体的,不能截然分开。它们 使行政人员处于整个行政体系的某一特定位置, 从不同方面规定了处于该位置的 人应负的使命,应享有的权利,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权、责、利的统一,体现 着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当一个行政人员被安排到一定的岗位上,他在这个岗位 上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根据角色要求的行为模式,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并时时 根据角色意识选择行政行为。 “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在心灵中积淀,最终形成行政 人员所独具的心理结果,这就是行政人格。 ” 也就是说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角色 意识的内化和积淀。 行政人员通过认同并践行其扮演的角色社会公共管理者 的地位、作用和资格要求来体现其特性,展现其做人的资格和实现做人的价值, 完成了行政人格的角色化。同时行政人格必然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活动产生反作 用,使其具有鲜明的个体特色。在这个意义上说,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性的体 现,从而实现角色的人格化。 由此,我们可以把行政人格规定为以行政人员的权利为基础,以其职责为标 准,以行政人员的角色认同为关键,以其能力和品行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和存在方 式。 行政人员的权利和职责, 是行政人员角色的客观规定和行政人格的客观基础, 行政人员的角色认同、能力和品行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而角色认同、能力和 品行是行政人格的主要内容。同时,行政人格中含有某种角色自由,它保证行政 人员的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依据其职业要求和角色 规范,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和。 2.1.2 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 人格结构有素质结构与动力结构之分 ,这是从对人格的不同研究角度来划 张康之. 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92-293. 同上, 297.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0 分的。但在对人格结构研究的漫长历史中,人们并没有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而且人格的素质结构与动力结构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人格动力也 是由人格素质决定的。因此,本文所说的行政人格结构也主要是指行政人格的素 质结构。行政人格结构,指的是行政人格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即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行政人格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动态 系统, 它既有相应的层次, 又有复杂的结构。 行政人格是由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 知识能力、品行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要素。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要素就是行政人员意 识到自己的角色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应该维护和实现自 己权利的价值取向或使命感,对行使权力负责,承担应尽的责任,有责任感。行 政人员自我意识的根本内容或灵魂是行政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这是行政人员行 政行为的始源动机。行政人员自我意识要素的核心是身份意识。行政人员要正确 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分清自己与相对人在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各自地位,这是行政 人员扮演好角色的先决条件。 (2)行政人员的知识能力要素。对一种信念或价值目标的真正认同并不是 简单的接受,而是首先认识和了解其内容、关系和要求及其价值。由于行政人员 的角色价值和目标,既反映行政体系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又反映行政人员的地 位、职责和权利,因此必须对各个方面都有清楚和明确的认识。然后才是个人对 其角色价值和目标的评价,既按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按行政体系的价值标准来评 价, 是行政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这不仅需要知识, 而且需要能力, 要有分析、 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行政人员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是多方面的、 丰富的和系统的, 知识方面主要包括综合性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领导管理知识,能力方面则包括 思考能力、探讨能力、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当然, 不同的角色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3)行政人员的品行要素。品德操行是指品质道德及其行为方式。品质是 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它包含丰富的内容,有各种各 类的品质,主要有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作为个人要素的道德是已经 内化为个人行为举止的道德规范。而品德表现为行为,即品行或操行。无论是对 行政人员角色价值目标的认同,还是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都要有相应 的品质道德来支撑和保证。行政人员的品行结构也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表现在 行政人员人品的各个方面,反映行政人员的整体精神面貌,支配行政人员的一切 行动。不同的行政体系对行政人员品行的要求不同,但大体都包括廉洁、敬业等 基本品质要求。 11 2.1.3 行政人格各构成要素的地位及协调发展 行政人格的自我意识要素(主要是信念、动机) 、知识能力要素和品行要素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它们的有机联系构成了行政人格的内在的 三维结构。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要素是行政人格的价值取向,是决定个体思想和 行为、反映角色要求和符合角色规范的导向性因素,是人格结构的基础。它对行 政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引导和拉动作用, 防止个体脱离行政人员相应角色的 要求和规范;知识能力要素体现了行政人员的自由和智慧,是行政人格结构的核 心,对行政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决定个体处理社会互动 关系、维护和实现自身权利,以及履行角色义务和承担角色责任的根本条件;品 行要素综合反映动机、能力以及道德和规范,体现情绪、态度和意志,是行政人 格结构的体现,使之在组织环境中实际地发挥作用和发生变化。 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行政人员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行这三个基本要 素,在行政人格结构中处于一定的位势和具有一定的功能,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 来,并保持一种协调和平衡。这是行政人格的横向结构。行政人格与组织环境之 间具有适应和不适应两种类型。 “适应”是指行政人员个体基于其认识和实践能 力而采取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实现预期目标,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相反,不成 功、不能实现目标和不能满足需求的,就是“不适应” 。适应或不适应都是一个 人格结构问题。 不适应包括人格结构三个基本要素不协调和总体人格结构与环境 条件不适应两种情形。 在客观环境与现实状况的关系中,行政人格的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行这 三个要素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当他们发生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变化时,就会引 起行政人格结构的倾斜或扭曲,甚至会根本打破相互间的平衡协调。这是行政人 格的“解构” 。但是行政人格会重新建构,行政人员个体的新的自我意识、知识 能力和品行构成新的行政人格结构, 从而构成一个行政人格的建构结构 解构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持续的分阶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时,行政人格中还含有某种角色自由。角色自由并不是行政人格中一个独 立的构成要素,而是渗透在行政人格的各构成要素之中。角色自由可以保证行政 人员个人具有独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性, 进行学习、 思考和探讨, 提高素质和能力, 以适应角色要求的变化。 2.2 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的相关性分析 美国学者 ga阿尔蒙德曾经指出,人格的层次构成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因 12 素之一。 这里讲的人格类似于民族性的研究,旨在说明一个民族大多数人的人 格结构以及这种人格结构如何制约人们的行为。 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各种行政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属于政 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因此,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2.1 行政人格是行政文化的积淀 人格是个体的各种内在力量的较为持久的组织, 这些内在力量和个人较为一 致的态度、价值、认知模式组成的复合体有关,通过这一复合体我们可以对个人 行为的一致性作出部分解释, 而人的行为的一致性是该社会文化系统以及个人在 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产物。人格是文化的积淀。 同理,行政人格是行政文 化的积淀。 从二者的内涵来看,行政文化的内涵究竟如何界定,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 有的认为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主要包括行政价值、行政环境、英雄人物、典礼仪 式、文化网络等五要素;有的认为主要由行政传统、行政风格、行政习惯、行政 价值以及支持性环境等五个因素构成;还有的认为最主要的部分是行政精神、行 政价值。我国学界对行政文化的构成要素也众说纷纭,但都认为“行政文化是政 治活动中的一种主观意识领域” ,只是构成要素不同而已。行政人格是行政人 员依据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 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 和,是行政人员角色意识的内化和积淀。行政人员作为一定的角色,处于特定的 社会关系和特定的社会位置,必然有其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行政文化正是政府官 吏或公务人员所应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 且 “用以确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行为模式的具体的规则和规定 是一定行政思想文化和一定行政心理文化的凝聚和体现” 。因此,不难看出, 行政人格正是行政文化与行政人员这一角色的产物, 从二者的构成要素来看,行政人格由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品行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要素属于意识层面,是一定社会背景下 人们对行政活动的系统反映和理性把握, 包括思想观念、 情感态度、 行为定势等, 反映了行政人格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行政人员的身份意识.知识能力要素是决 定个体处理社会互动关系、维护和实现自身权利,以及履行角色义务和承担角色 责任的根本条件,是行政体系的要求。品德操行是指品质道德及其行为方式,综 美g a 阿尔蒙德, g b 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 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美v巴尔洛.人格:文化的积淀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1. 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105. 张金鉴.行政学新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292. 彭国甫.行政文化的结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5):17-20. 13 合反映动机、能力以及道德和规范,体现情绪、态度和意志。不难看出,行政人 格的三个要素涉及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心理等方面,这些对行 政文化主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文化体验旅游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金融合规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升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共青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消费者购物体验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编程乐园探险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化烹饪菜谱创新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数字艺术市场创作与交易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2025年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研发资金申请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教育项目市场前景报告
- 2025年建筑工程-安全员C证-安全员(C证·上海)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
- 2025至2030医学混合成像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无答案)
- GB/T 18705-2002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 um-joyo c2001跨平台监控防误一体化系统使用说明书
- 中央供料系统介绍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PWM控制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介绍ISL6752
- 泰州市海军小学食堂劳务外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