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_第1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_第2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_第3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_第4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研究 摘 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和管理问 题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城市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 面,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 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发展是整个社区建设的灵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 提升社区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区,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有 效解决社会转型期社区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 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做出初步设 想。 通过对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启动时期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的系统分析, 总 结出这一时期社区文化的发展在目标模式、组织模式、资源模式等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特征,并对这一发展模式的作用与局限做出分析与评价。根据 21 世纪我国 城市新型社区建设对于社区文化的要求,提出 21 世纪的目标模式应定位于和谐 社区精神的培育和社区人自由而全面的和谐发展。 明确政府、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单位组织在社区文化组织模式中的地位。对 21 世纪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 所依赖的资源进行分析,提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公益性 文化资源和产业性资源的有效整合; 现代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等 三个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定位,目标模式,组织模式,资源模式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s developmen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have begun to draw close attention from people since 1980s.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in soci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t is the distinctive integration of some cultural phenomena such as group consciousness, values, behavior pattern and life style, which is formed in a certain district and during a long period. culture development is the soul of the whole community build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ommunities and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harmonious community building. whats more, culture building will meet residents needs for culture life growing continuously and effectively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communities are fac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n an inductive method, and promote a new categorypattern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ttern of initial urban community cultures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attern is to be commented. there will be two goals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s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firs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spirit; the second is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s in communities. it is emphasized in this thesis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government, self-government groups and units in urban community cultures development. three kinds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s to be discussed: material and spirit, public good and business, modern and history. keywords: orientation, goal pattern, organization pattern, resource pattern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友梅 日期: 2007 年 6 月 3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刘友梅 指导教师签名:丁海椒 日期: 2007 年6月 3 日 日期: 2007 年 6月 3 日 1 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和管理问题 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 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加快社会现代 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对于蓬勃发展的社区建设而言,社区文化建 设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由于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区建设各项问题,因而成 为社区建设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需要着力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 我国学界在不断拓展新的学术领域,寻找新的理论视角,力求深化城市社区文化基 础层面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实践也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大小 社区全面展开,并不断取得丰富的应用性成果。进入 2 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城市社区文化在社区发展中的作 用日益凸显出来, 城市社区文化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总结与反思,进一步拓 宽城市社区文化研究的视野,已成为社区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2 一、绪论 (一) 城市社区文化的研建设究背景 在西方城市化的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社区消亡论”的悲观论点,认为现代城 市社会生活中,盛行的是一种消解情感、崇尚理性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现代化无情 地解构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区文化传统。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 一股发展社区、回归社区的潮流重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兴起。2 0 世纪以来, 英、法、美等国出现了一场广泛的“社区睦邻运动” 、 “社区组织运动”和“社区福 利中心”运动, 其宗旨就是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 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和自 治精神, 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改造社区生活条件的活动。 社区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 概念和社会实践而在全球得以迅速推广和施行, 现在全球已有 1 0 0 多个国家执行全 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自身也从作为摆脱社会困境的临时对策转变为可持 续发展的社区发展, 并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趋于融合一致。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兴起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它既是人类文明发展新阶 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前我国 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被纳入了“单位” , 单位基本上垄断了全部社会资源,个人离开 了单位几乎无法生存。 单位不仅是职工就业和领取工资的场所, 而且也是享受劳保、 分房、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退休后活动的地方。单位的这一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改革 开放前我国社会整合的体制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使 得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就促成了单位社会功能的转移。单 位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被剥离而回归社会,这些社会职能又通过层层过滤下沉到居 民生活休息的场所“社区” 。单位不再是福利的摇篮, “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 。 1 但是,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既消亡着单位的社会功能,也对社区共同体的 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人们交往范围和数量扩大的同时淡化了人际交往的情感含量;城市住宅结构的独立 1江赛清. 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兴起及建设思路j . 求实,2002,(7):12- 14. 3 化使居民之间缺乏互动等等都是社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从各阶层、各利益 主体之间的不同利益中找到共同利益,将松散而复杂的区域社会结构要素凝聚成网 络化、系统化的利益共同体,培养居民强烈的社区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并将这一 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升华为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和信念共同体。心理认同和文化 认同是社区建设的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社区建设就是社区文化建 设。进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崭新课题,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实践对理论的呼唤。 (二)研究目的、意义 1 、研究目的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党、国家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 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 以提 高社区居民素质、 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区综合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 构成了和谐社 区文化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健康、成熟 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文化高度发展的社区。因此,应当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本文将立足实际,尝试着以城市社区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借鉴社 会学领域己有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新的 思维角度,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的演 进作初步的探讨。 2 、研究意义 社区作为一定的地缘群体和区域社会, 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社区是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 社会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每个具体的社区内进行的, 一些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现象也必然会在社区中得以具体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社 区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社区的健康和谐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本文 4 之所以选择其中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为论题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 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它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文化氛围以及 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同时应该是一个文化 事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塑造不同社区文化品牌,营造浓郁 的社区文化氛围,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凝聚社区乃至一个城市的人心,推动城市的 全面繁荣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要把握它的文 化资源、 文化环境和文化发展水平, 以高水平的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 特色和魅力,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其次,城市社区 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并通过其 所倡导的积极文化理念规范影响社区居民的行为模式,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对其道德 观念的侵蚀,能有效的引导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和 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文化素质,更好地发挥社区文化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科 普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增强社区发展凝聚 力和吸引力的客观需要。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心理情感上所具有的共同的归属感 和认同感,是社区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增强社区发展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基础。 由于城市社区文化生活较之专业文化生活更具有群众性、娱乐性、思想性和知识性 的特色,因此,社区居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 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巩固和发展 社区新型、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归属 感和认同感,从而也增强了社区发展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四,社区文化建设也是 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与社会转型的加速,作为社会最基础层面 的社区已经成为各类矛盾酝酿,扩散和集中的敏感地带,社区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 会的稳定。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做好疏解情绪、化解矛盾工作,防止和避免因 改革而出现大的思想震荡和危及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社区文化建设加强了,社 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党的执政基础也能得到坚实的保障。 5 (三)研究概况 社区文化建设是实践的工作形态,是社区建设的子系统,所以对社区文化的研 究尤其突出理论服务现实的功效,旨在为实践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设性创见, 完成理论向实践回归的过程。 学术界对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都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经济多元化发展中政府、市场推动力在 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换位以及人本理念的强调。因此,这些研究可以说是 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脉搏: 第一,多数学者对城市社区文化的界定都比较相似,均看到有形与无形两个层 面,即“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生活 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倾向、思维走向、文化品味及生存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 1 此定义兼具反映社区文化有形与无形的特征。因此,社区文化是由诸多要素构成 的整体概念,学者们的讨论也基本以整体范畴为对象。这样,对城市社区文化的研 究在最基本的概念上体现了一致性,保证了学术规范。 第二,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薄弱,参与文化活动的自主性缺失。当前, 我国很多城市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疏离感,部分居民对社区共同事业和利 益十分淡漠。并且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推动 所造就的,这就使得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仍是以被动参与为主,居民参与的广度和 深度还远远不够。 2 其次,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资源 主要靠政府部门的供给,但其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这其中也包括 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较为匾乏 3 。最后,社区教育功能 1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课题组. 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 考j. 江淮论坛,2001,(2):76. 2 黄立营.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j. 煤炭高等教育, 2004,(11):102- 103. 3 付春梅,谢守红.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 经济师,2004,(4):55. 6 弱化。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品位还不够高,融娱乐、知识和教育于一体的社 区文化内容偏少,且不少内容简单重复,从而导致了社区教育功能弱化。 4 第三,学术界针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大思路。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居 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居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不同 层次社区居民的需求。 1 其次,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中 资源短缺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二要动员社区辖 区内的单位争取与之共享文化资源 2 以上是从近些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诸多论文中概要归纳出的 几个方面。从总体上说,我国社区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相比而言,关于城 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与薄弱的水平。从已有研究成 果来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还没有确立在社 区研究中应有的重要地位。相对于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等现象的研究, 关于社区文化的专门性研究,无论从数量与质量都来说都难以尽如人意。二是关于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理论论述大 多比较空泛、深度不够。在对策研究上只是做了一些理论上的阐述,可操作性有待 考证。本文作者力求对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剖析的广度和 深度上以及对策研究的可操作性上较之前人有所突破。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立足实际,广泛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通过网 4 周淑英. 社区文化的兴起、 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j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 0 0 0 , ( 1 2 ) : 5 5 - 5 6 . 1 周堡垒,陈君.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j . 合肥业大学学报,2003,(2): 91- 92. 2 金鸣鹃.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析 j . 城市发展研究,2 0 0 3 , (3 ) : 5 1 . 7 上检索国内外信息资料,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角度开展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 (1 )文献法,对有关文献进行认真收集、查阅、分析、整理。 (2 )比较法,纵向横向比较,即过去与现在比较,国内与国外比较,寻找我国城市 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规律和动因。 (3 )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对社区文化实践进行总结分 析评价。 (4 )综合分析法,作者参阅了相关方面专家、学者的大量著作与文献,将他们的观 点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从而形成了新的有机整体。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绪论。此章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目 的和意义,概括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撰写本论文所用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城市社区文化内涵及研究综述。此章定义了“社区” 、 “社区文化”等基 本概念,归纳了社区文化的特征及功能,对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进行综述。 第三章社区建设初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分析。此章全面总结了社区建 设初期我国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深刻剖析了产生这些 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章 2 1世纪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定位。此章为本文的落脚点和核 心,针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8 二、城市社区文化内涵及研究综述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界定 1、社区概念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居民社会生活的起始点。社区 (communit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j.tonnies)首先提 出的,1887 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滕尼斯最早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 对社区进行了界定。他将社区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 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在滕尼斯的视野中,社区 不仅包含地域共同体,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文化意 识是其精髓。 1其后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把滕尼斯的“社区”从德文译成了英 文 community,是公社、团体、共同体的意思。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以费孝通为 代表的一批中国学者,将英文 community 一词译为中文的“社区” ,被沿用至今。其 含义是指人们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用于区别局限于血缘关 系基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在国家民政部指导下 开始引用并普及“社区”概念,在过去城市的街道和里弄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 立社区。此后有关“社区”的概念被广泛地引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社区指一定 地域内的社会关系结构,通常是指在一定地域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种社会 关系的区位体系;在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地域空间范围的社会单元之内,生活着具有 长期稳定的交往关系的人群,较为安定的定居生活强化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共同体 意识,并逐渐创造出一系列调节内外关系的风俗、礼仪。但从文化学的意义看,社 区又远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它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共同的背景等结合在 一起的社区共同体、情义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信念共同体。它意味着亲密的人际 1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42-344. 9 交往,深厚的感情,道德的承诺、社群的团结及久远持续的传统联系等一切社会关 系形式。 1因此,社区又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 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文化 当人们生活在同一社区时,会面临很多共同的生活问题,自然产生了一种互相 合作的集体行为。可以说,只要有人聚集生活的地方,就一定会伴随着文化的产生 与发展。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从社区的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政 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身力量,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外来援助,改善社区经济和 文化状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社区文化。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 不同,因而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执其词,国内外尚无权威性的确定解 释。就笔者所见,有关社区文化内涵和定义,至少有以下 5 种: 一是 “文化活动说” , 认为社区文化主要是指社区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活动、课堂学习、剧 院演出、节日庆典、环境美化、文物保护和旅游等。二是“群众文化说” ,认为“社 区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社区中的反映,是地域性的群众文化。社区文化体现社区居民 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和感情色彩,它一经产生并被社区居民所认同,便对社区内 的居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种规范作用是法律约束所难以达到和不可替代的。 ” 2三是“社区特色说” ,认为“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一种高度一致的文化。它拥有 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明显不同的居住形式,特殊语言,一定的经济观 念。 ” 3四是“文化设施说” ,认为“社区文化是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 ,有的时候, 社区文化也被理解为社区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舞厅、体育场馆、 群众活动广场、公园等硬件设施。五是“传统文化说” ,认为社区文化是社区的传统 文化遗产、文化古建筑以及民俗等。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学术界的诸多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真正要从理论上全面 1 于海.文明社区的文化内涵j.社会,1997,(9):25 . 2 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35 . 3 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9): 1-4. 10 把握社区文化,笔者认为对于社区文化的理解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把 握。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 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的社区文化则专指 社区精神文化,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 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只有将广义和狭义、物质和精神两个 层面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二)社区文化的特征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 ,除具有一般社会文化的普遍特征外,由于其构成 要素的异质性,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亚文化”的地域性、群众性、多样性和共享 性等特征。 1、地域性 社区文化是伴随着社区同步形成的,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滋生和发展起来 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该地区的烙印,受到地理条件、居住人口、社区组织、 传统精神、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具有地域文化的个性。一般情况下,社区形成 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的积累越丰厚,地域性的特色就越突出。 2、多样性 社区文化是社区内各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在长期的实践中共同培育和 创造出来的;社区文化服务于社区内不同层次的居民群众,因为不同群众个体,有 着不同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的形态主要有工人俱乐部、文艺沙龙、诗歌协会、戏 曲协会等各自都在发挥自身的长处,为社区文化增光添彩;社区文化的设施,各式 各样,有图书馆、歌舞厅、棋牌室、游乐园、宣传窗等,都为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 不同文化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3、开放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人口流动加快,经济活动频繁。伴随人员交往的增多, 11 社区文化也在随之进行着不断的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本土社区文化与外来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等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发生碰撞、融合, 最后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它既保留原有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外来文化的色 彩,成为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系统。 4、共享性 社区文化是全体社区成员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因而也为社区成员所共享。 社区居民不仅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也是社区文化活动成果的维护者、 受益者。他们在自娱自乐中愉悦身心,在相互观摩和切磋中增强人际沟通,在互帮 互助中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正是因为社区文化能为它的成员所共享,其中富有特 色的优秀部分特别是风尚、礼仪、民俗和民间艺术,才得以保留和传承。社区文化的 实践同时也表明,社区文化的共享性越多,社区的凝聚力会越大,社区成员的归属 感也就越强。 5、群众性 社区文化是地道的群众文化。群众演出、群众创作、群众竞技、群众娱乐、群 众教育,都是以群众为主体。社区文化的群众特点将其与被少数人垄断的“贵族” 文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文化区别开来,它是扎根于群众的社区居民自娱自乐和 自我教育的文化。 (三)社区文化的功能 1、社会整合功能 社区是由一定人口构成的地域共同体,生活在社区的人们不是相互孤立而是互 相联系的,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之间结合的一种“黏合剂”, 它把社区里的个人、 家庭、邻里、组织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组织起来, 并使他们的社会行为有条不紊地 为社区的稳定和发展的总目标服务。 社区文化通过培育社区成员的认同感、 归属感、 向心力和凝聚力来发挥整合功能。 社区认同是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认可和接受,是形成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12 的基础。缺乏社区认同, 社区成员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 认同感的形成离不开社区文化, 它是社区文化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产物。社区归 属感是社区成员对他们置身于其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感情, 是比社区认同感更深层 次的社区心理感受, 它表现为 “社区兴我兴, 社区荣我荣, 社区衰我耻” 。 社区归属 感的形成既有赖于社区能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更有赖于社区文化的“化 育” 。社区文化为社区成员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养料, 强化人们的社区 意识, 促进社区归属感的深化。以社区文化为基础和源头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 增强, 必然产生出强大的社区凝聚力, 它作为一种“社区士气”, 保证着社区成员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共同促进社区的繁荣和发展。 2、社会沟通功能 社区文化的开放性特点,使得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社区成员, 能够在统一的文化活动或氛围感召下加强彼此联系,为优化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经济意识、市场观念 空前觉醒,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利益交往增多,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却逐渐减少, 现代社区独门独户的住宅结构在客观上也阻碍了人们的交流, 甚至出现同住一层楼, 却互不相识的情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有效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 和互动,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社区 居民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冲破现代人冷漠、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创造和谐、友 善的人际关系,密切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内形成一种互相关爱、帮助的 氛围。 3、规范导向功能 社区居民的各种行动不仅受一定观念的指导, 而且受一定规范的约束, 社区文 化为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提供导向。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其 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念、 人生态度、 生活方式能有效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 并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其所否定的价 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纠正部分人的行为偏差,保持社区的良好秩序。社区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两种方式 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塑造正面的“参照群体”并予以 13 褒扬;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消极的“反面典型”并对越轨行为以予惩处。这种一褒一 贬、一正一反的导向机制给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以巨大的压力, 从而把社区 成员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 (四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 在西方社区研究领域,有很多涉及到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可以从不同侧面作 为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的借鉴,但是他们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或者基本上解决中国的社 区文化问题。 1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方社区研究视野中的社区文化,与我国社会 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社区文化,在语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国情、历史、 文化传统还是国民性格、素质等问题上,我国与西方有着很大不同。因此西方社区 文化的理论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来。 我国社区研究工作是于 1987 年起步的, 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从事 社区研究的实际工作者与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大都把研究的方向定格在“社区服务” 与“社区建设”上,社区文化仅仅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没有受到应有 的关注。自 90 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变化,对此有的学者概括为: “1992 年民政部在 杭州召开的全国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把社区建设推进到社区发展的新阶段。1996 年又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文明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 中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理论提高了一步。 ” 2自此社区发展的内容从单一社区 服务逐步拓展以社区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全方位的社区建设。 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将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推到了社区研究的前台,同时也为 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表明社区文化已 不仅仅是通俗意义上的文化娱乐,而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即人文教化的意 思。 在 90 年代末, 我国城市文明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涌现出天津市和平区、 1 邓伟志.我的社会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69. 2 郑杭生.跨世纪中国社会学 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60. 14 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卢湾区、浦东新区等许多社区文化建设的典型。对文明社区实 践的理论反思,又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对于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性的 认识。如:鲍宗豪对于上海市卢湾区文明社区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包括了选择指 标、跟踪测评、统计分析等三个操作层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明社区运行状况的 指数。 1社区文化研究中实证性与人文性研究的结合,提高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预见 性与科学性。 从总体上说,我国社区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相比而言,关于城市社区 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与薄弱的水平。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还没有确立在社区研究中 应有的主流地位。相对于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等现象的研究,关于社区 文化的专门性研究,无论从数量与质量都来说都难以尽如人意。二是关于城市社区 文化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本身存在着的困难之处,在 于缺乏清晰的概念命题和系统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因而在研究中难免呈现出概念 混乱、体系零散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文化研究的科学意义。三是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在关于社区 文化的研究论文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经验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宏观性的理论研究相对欠缺。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向纵深推进,对于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水平的要求也会 随之提高,因此,对社区文化的研究也必须不断拓展和深化。基于此,本文尝试着 以城市社区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借鉴学界己有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新的思维角度和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出发 点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的演进作初步的探讨。 1 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08. 15 三、社区建设初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分析 (一) “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概念 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 问题。但长期以来,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被附着在社区发展模式之中,没有得到单 独的讨论。随着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以及社区文化能动作用的日益凸显,对于城市 社区文化及其发展模式相对独立的理论探讨已是非常必要了。同时经过了十多年城 市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 社区文化建设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 从 90 年代初天津 和平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到 2l 世纪之初武汉市百步亭的社区文化建设, 都具有相当 的代表性。对这些社区文化建设典型的考察研究,可以从中归纳出我国城市社区文 化发展模式的演进逻辑。 从一般意义上说,社区文化发展模式是社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区 发展模式的次属形态, 从理论模式而言, 社区文化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时代条件下, 社区政府和社区成员所共同选择与确定的战略目标、组织机制、依托资源等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般方式、方法、路径的统 一体。与社区经济发展模式、社区政治发展模式等其他模式相比而言,社区文化的 发展模式体现着社区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是社区发展模式在社区文化领域中的集 中反映。 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发展模式,不能脱离社区的实际情况,也不能脱离社区 经济、政治、社区服务发展的水平。从目前来看,与社区经济、社区政治相比而言, 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确实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 着社区文化是在社区经济、社区政治发展之后自然生成和自发进步的结果。在特定 时期,社区文化的发展会极大促进社区其他事业的发展。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正确 选择,可以使社区文化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加快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 步伐。 16 社区文化发展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社区文 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目标模式、组织模式、资源模式等子模式系统所组成的。 1、目标模式 社区文化的发展目标是以社区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根本依据,以社区文化的传统 与现实的基础为起点,通过具体的社区文化建设所要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既是社区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工作目标,同样也是社区政府和社区成员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状 态。这一目标系统是由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共同组成的。社区文化的定量目标是指 社区文化的外显文化形态的数量与质量所构成,社区文化的物质设施、社区文化活 动等的数量与质量,都属于定量目标。社区文化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并不能 完全通过定量目标的实现来评价。社区文化的定性目标,是指社区文化深层次的内 容的发展状况的指标,如社区科学文化素质、社区精神心理状态、社区道德价值水 准,以及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的形成等,这些无形的文化指标最终代表着社区文 化的发展程度。 在社区文化的目标模式中, 定量与定性的目标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任何一种目标的忽视或偏离,都会带来社区文化发展中的某种缺失。社区文化的 发展目标是一个整体性的目标模式。 2、组织模式 在社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个主体。从成员类型分析,包括社区成 员和社区成员的小群体、社区各类组织、社区政府;从成员的角色定位来分析,又 可分为社区文化的发动者、管理者、享有者和参与者。这些主体之间的不同定位所 形成的互动网络,就构成了不同的社区文化发展的组织模式。在组织模式中,何者 处于社区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同取向。显然,政府主导 与社区主导的模式代表了社区文化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组织机制。在我国社区文化的 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己经形成了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占主导地位 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是在政府的全面主导作用下运行,政府的各项具体社区 文化工作内容的落实是贯穿于整个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线。但这是否是我国城市社 区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抑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模式,是需要认真思考和 不断探索的问题。 17 3、资源模式 社区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利用一定的基本条件。社区文化的资源按照形态来 划分, 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 按照社区文化资源的产出机制来看, 可以分为公益性文化资源和产业性资源;按照社区文化资源的时间与形式来划分, 可以分为现代社区文化和传统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不同于社区经济、政治以及社区 服务的地方在于,社区文化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不仅 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不仅有现代的,更有历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的、 精神的、历史的社区文化资源比有形的、物质的、现代的资源更为宝贵。固然社区 文化的发展需要资金财力资源的支撑,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有力的财 力支持,似乎无法谈及任何文化形态的发展。但针对社区文化的发展来说,只有有 形资源,并不能塑造一个完整的社区文化形象。作为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来说,是 否能够将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现代与历史的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为社区 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也体现了不同发展模式的内在差异。 (二) 社区建设初期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特征 从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概念体系出发,对新时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 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正处于一个发展模式转换的重要 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在 20 世纪末的 1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城市社区 文化发展模式的初级形态, 而进入 21 世纪之后, 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逐渐在向新的 更为复杂的模式形态转换.当然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某 些阶段里, 不同层次的发展模式可以同时并存, 具体的发展模式也须根据实际情况。 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 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的转换与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它反映了我国城市社会正在进行着的现代转型。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其启动时期,面临着两个基本事实。 一是改革开放前,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变形与萎缩, 即所谓的 “亚 18 社区” 。 1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下,政府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 活的唯一主体,同样也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唯一主体。而城市社区的自组织的发育 则受到行政体系的抑制,而严重萎缩、发育不良、功能异化。在计划经济时代,社 区基本丧失了其自治的特性,成为政府直接管理社区生活的一级“准行政组织” ,城 市社区的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其成员、经费、任务都由街道办事处这一政 府的派出机构指派,故其民主的自治功能实际上异化为政府的行政功能。 二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造成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互动关系的 缺失。有学者将“单位”称作“传统意义上的社区” 。 2这种社区的特点在于其高度 行政化所带来的封闭性,以“单位意识”和“单位归属感”取代了作为社区成员的 “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 。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城市社区中 的居民大多仍是“单位人” ,而不是“社区人” ,这使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初期社区主 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