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晏子春秋 较大的争议。本 对先秦的史料学 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 文摘要 行的一部典籍,其性质在学术界一直存在 行相关的研究,探讨它的史学价值,以期 笔者认为,晏子春秋的性质为史传文学。史传文学与史学著作、文学著作 既有差异,又存在着共同点。此书名为“春秋”,从形式上看是一部史书。而且其 内容也符合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真实地刻画晏子成就卓越的一生,展示了晏子经 邦济世的宏伟抱负,书中具有明显的“劝惩”倾向,“论赞”是作者情感倾向的主 要表达方式。作为史书的晏子春秋,同时又具有传记文学的特征:具有强烈的 传人意识和较高的传人艺术,对以后传记文学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总之,晏子 春秋是一部史传体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史学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此书的史体价 值和史料价值。 关于晏子春秋的史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在体例的创造上对史记的影 响:此书以专著的形式集中写一个人的体例,给司马迁创立人物传记以某种启迪: 以一人为主兼及他人的写作方法,对司马迁创立合传、附传等以颇多启发。司马迁 吸取了晏子春秋刻画人物的长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某些不足,创造了按时间 先后顺序首尾完整地叙写历史人物一生经历的人物传记模式。晏子春秋在描写 人物的手法方面也为司马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晏子春秋善于用小故事来 刻画人物,这也成了史记写人的最大特色;在故事的取材上,史记和晏 子春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司马迁对晏子春秋善于用对话写人的长处,是 心领神会的;晏子春秋文章结尾附有评论的做法,发展到史记,就出现了整 齐划一的“太师公日”。 笔者首先以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古籍的对照,对晏子春秋的史料价 值进行了“测量”。晏子春秋在后世的大量应用,体现了其较高的史学价值,史 料价值更是不容忽视。此书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先秦齐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 丰富翔实的独特的史料。晏子春秋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字史料,对于它的史料 价值,笔者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和风土民情等几个方面进 行分类。政治方面,晏子春秋涉及到的齐国当时的官职、地域、主要历史事件、 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别国的政治状况等内容。经济方面,此书反映了齐国当时的 一些计量制度、经济形式的一些变化以及当时齐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军事方面,此 书涉及到齐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军事原则和武器等内容。文化方面主要有建筑、哲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美学、音乐、天文、心理学、物理、医学等方面的内容。思想方面,主要涉及 到宗教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赏罚思想、经济思想等。社会方面,涉及到婚 姻、丧葬、服饰、救济、环境等方面。风土民情方面,主要有三不席、社会习俗、 沐浴、女扮男装、人的寿命、同性恋、继承家风等史料。 总之,晏子春秋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先秦社会的概貌,是我们研究先秦史 特别是齐国史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 晏子春秋;史体价值;史料价值; 盼类号】k 2 0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h i s t o r yv a i u eo f ( e 杂;鼬帕描缸 i sac l a s s i c so ft h ew o r d sa n dd e e d so fy a n z iw h ow a s aw i s ea n da b l ep r i m em i n i s t e r o fq i g u o ,i t sn a t u r eh a sb e e nq u i t e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i n a c a d e m i a t h i sa c a d e m i ct h e s i sp l a n st os t u d yi t ss e x u a lh i s t o r yf r o mi t sa s s o c i a t e ds t u d y o nt h ev a l u eo fi t sh i s t o r y , w i t hav i e wt om a k e i n gm yp y g m ye f f o r tt or e s e a r c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o ft h ep r e q i n i n m yv i e w , t h e n a t u r eo f i sah i s t o r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w e t hh i s t o r yb o o k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b o t hh a v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s i m i l a r i t i e s t h eb o o ki se n t i t l e d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s of o r m a l l yi ti s a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a n dy e ti t sc o n t e n tc o n s i s t e n t sw i t ht h e c o n n n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g e n e r a lh i s t o r r i c a lb o o k s :r e a l l yp o r t r a y i n gy a n z i s o u t s t a n d i n g 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h i sl i f e ,r e v e a l i n gy a n z i sg r a n da m b i t i o n st os a v et h a ts o c i e t ya n ds t a t e ,w i t hac l e a r t e n d e n c yo f a d v i s i n ga n dp e n a l i z i n g , d i s c u s s i n gp r a i s e ”i st h em a i ne x p r e s s i o i lo fa u t h o r se m o t i o n a l t e n d e n c i e s m e a n w h i l ea sa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i sp r o v i d e dw i t ht h e c h a r a c t e ro f b i o g r a p h i c a l l i t e r a r y :h a v i n gas t r o n gs e n s ea n d h i g hs k i l l o f b i o g r a p h i z i n g p e r s o n ,h a v i n g af a r - r e a c h i n gi m p a c to ns u b s e q u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i o g r a p h i c a ll i t e r a r y i ns h o r t , i sab o d yo fb i o g r a p h i c a ll i t e r a r yo fh i s t o r y , w i t hs t r o n gh i s t o r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t h e f o c u so ft h i st h e s i si si t sh i s t o r i c a l l y p h y s i c a la n dd a t av a l u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l y p h y s i c a lv a l u eo f m a i n l yd i s p l a y st h e i m p a c to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i sb o o kt ow r i t ea p e o p l ec e n t r a l l yi n am o n o g r a p hi n s p i r e ss i m a q i a nt oc r e a t eb i o g r a p h y ;n ew r i t i n g m e t h o dt od e p i c tal e d d i n gr o l et a k i n ga c c o u n to ft w oo rm o r ep e r s o n sc o n s i d e r a b l e e n l i g h t e n ss i m a q i a no no r i g i n a t e i n gj o i n t d ea n da t t a c h e db i o g r a p h y s i m a o i a nd r a w st h e g o o dq u a l i t i e so fd e s c r i b i n gf i g u r e so f w h i l eo v e r c o m i n g s o m eo fi t sd e f i c i e n c i e s ,a n dh ec r e a t sam o d e lt od e s c r i p tt h eb i o g r a p h i e so fh i s t o r i c a l f i g u r e s l i f e t i m ee x p e r i e n c es e q u e n t l ya n df r o mb e g i n n i n gt oe n d s i m a q i a nl e a r n sf r o m t h ea p p r o a c ho f i nd e p i c t i n gf i g u r e s : i sg o o da tu s i n gs m a l ls t o r i e st oc a p t u r ef i g u r e s ,w h i c hb e c o m e st h eb i g g e s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 a n d h a v ea l a r m i n g 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t h es t o r i e s ;s i m a q i a nh a sag o o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 s t r o n gp o i n t so fp o r t r a y i n gf i g u r e sw i t hd i a l o g u eo ft h e ;t h ep r a c t i c eo f w i t he n d i n gc o m m e n t a r y , l a t e r t r a n s f o r m si n t ot h eu n i f o r mo f t a i s h i g o n gs a y i n g ” m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d a t ev a l u eo f ,c h i e f l ym a n i f e s f si n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p r e - q i na n dq i g u o sh i s t o r yr e s e a r c hw i t haw e a l t ho fu n i q u em a t e r i a l 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w o r d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et os t u d yh i s t o r y , t h e a u t h o rc l a s s i f l sm a i n l y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m i l i t a r y , c u l t u r e ,i d e o l o g ya n ds o c i e t y 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p o l i t i c a l l y , i n v o l v e st h et h e nq i g u o s o f f i c i a l ,r e g i o n ,m a j o r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s ,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p o l i t i c i a n s ,t h ep o l i t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o f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e c o n o m i c a l l y , t h i sb o o kr e f l e c t st h e ns o m em e a s u r e d e p e n d e n ts y s t e m ,s o m ef o r mo fe c o n o m i cc h a n g e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s d e p e n d e n ts t a t u s m i l i t a r ya s p e c t so ft h i sb o o kr e l a t et oan u m b e ro fm i l i t a r ya c t i o n so f q i g u o ,m i l i t a r yp r i n c i p l e sa n dw e a p o n s c u l t u r em a i n l yr e l a t et o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h i l o s o p h y , a e s t h e t i c s ,m u s i c ,a s t r o n o m y , p s y c h o l o g y , p h y s i c s ,m e d i c i n ec o n t e n t s i d e a s ,p r i m a r i l y r e l a t e st o r e l i g i o u si d e o l o g y , e t h i c a li d e o l o g y , i d e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r e w a r da n d p u n i s h m e n ti d e o l o g y , e c o n o m i ct h i n k i n g s o c i a la s p e c t s ,i n v o l v em a r r i a g e ,f u n e r a l , c o s t u m e ,r e l i c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t c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p e o p l ea n dap l a c ec h i e f l yi n c l u d e d s o c i a lc u s t o m s ,b a t h i n g ,h u m a nl i f e ,h o m o s e x u a l i t y , i n h e r i t i n gf a m i l yt r a d i t i o n s i ns h o r t ,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r e f l e c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s t y l e a n df e a t u r e sb e f o r eq i nd y n a s t y , j sv a l u a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 st or e s e a r c hp r e q i ne s p e c i a l l y q i g u o s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 ;h i s t o r i c a l l y - p h y s i cv a l u e ;d a t av a l u e ; c l a s s i f i e dn u m b e r :k 2 0 7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 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张段巧於 字:2 影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躲良功欢 签字日期:2 0 0 孱 l 月留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选题意义 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 导论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材料”。【1 】“广义的史料,应 包括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或简称遗迹。从严格 意义上讲,只有当这些遗迹进入历史研究和历史编撰的领域,成为被人们使用的有 用材料时,才能真正具有史料的价值和意义。,1 2 j 时光不能逆转,过去无法再现,人 类要了解和认识自身的历史,只能凭借各种史料。史学工作者对这些史料进行综合 分析、研究,把客观存在的历史予以描述,编撰成史书。丛这个意义上说,史料是 研究历史的依据,没有史料就无法研究历史。一一 先秦史研究碰到的最本难器怆:晗筵吏科的匮乏。晏子春秋作为先秦时期的 一部重要典籍,理应对先秦更酌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支持。但因其性质一直存在 争议,又缺乏对其市史料的科学鉴别,所以未能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从性 质判定上对剀制晏子春秋进行研究,并进而对此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鉴别和分 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确立了这一研究课题,旨 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二)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论证晏子春秋这部典籍的性质。在下面的学术史综 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此书的性质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最大的 分歧就是此书是史学著作还是文学作品。所阻本文研究的重点,具体一点讲就是考 证此书是史书还是文学方面的著述。唯有确定了此书的性质,才可以在相关的领域 探讨其应有的价值。确定此书的性质是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的前提。 本文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判定此书是史学还是文学作品,其方法和标准是什么。在中国悠久的文化 史发展上,由于文史相通以及文人的文史兼综,在一些典籍中文史的界限模糊,从 而造成了对其性质的难以认定。文学作品和史学著作既有差异,又存在着共同点, 所以使用怎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判定是该论文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拟从从量和质的关系上判定此书的性质。晏子春秋一书的不少内容, 在别的典籍中多有出现,这就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此书的性质。在别的典籍中出现 的材料占全书的比重越大,其史学性就越强:反之亦然。从众多的典籍中查找出类 似的记载,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 2 、此书中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如何判定其史料价值。晏子春秋 一书共二百一十五章,内容庞杂且多有重复,哪些材料是原初的真实,哪些是后起 演绎和虚构,难以区分。所以如何做出令人信服的考证与判断是一件细致困难的工 作。 本文的创新点,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新方法考察此书的史学价值。具体来讲就是: 1 、采用了从量的统计来确定书的性质的方法。研究中,将重点运用统计计量 学的方法,通过数据的统计,来“测量”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及其分量。例如, 通过整理、统计,我发现晏子春秋中至少有十四篇在左传中出现,至少有 十一篇在史记中有过相似的记载。左传和史记具有较高的史学权威性, 晏子春秋在这类作品中得到印证的记载越多,其史学价值也就越高,性质也就 越明显清楚。 2 、利用把此书的有关史料和别的古籍进行对勘的方法,对有关材料的史学价 值进行鉴定。前面也提到,晏子春秋中的不少内容,在别的典籍中多有出现。 如内篇谏上第十五曾在隋书志第十八鱼蔡、说苑辨物、艺文类聚 第七卷、艺文类聚第九十六卷、艺文类聚第一百卷、太平御览卷十一、太 平御览卷三十五、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太平御览卷八百七十九、太平御 览卷九百三十二、后汉书左周黄列传等典籍中出现。中国典籍浩如烟海, 进行章节的对照更是一项枯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若能给别人的研究带来些许的 便利,便已心满意足。 3 、对材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晏子春秋一书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五 花八门。我把此书的相关内容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五大块。每 一大块依据不同的内容,又相应地分为若干小部分。如把社会这一部分分为婚姻、 救济、服饰、丧葬、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分类。 ( 三) 学术史综述 晏子春秋是记述晏子言行的一部典籍,篇目如下:谏上二十五章、谏 下二十五章、问上三十章、问下三十章、杂上三十章、杂下三十章、 外上二十七章、外下十八章,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前六篇称内篇,后二 篇称外篇。刘向所言“皆合六经之义”的六篇,即指内篇六章。晏子春秋 每章都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且每章都有标题标明它的内容。故事内容长短不,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长的六百字,最短的只有三十几个字。 古今学人对此书进行过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1 、此书真伪之争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该书,至唐书经籍志,人们一致认为该书的 作者为晏子。中唐时柳宗元开始怀疑此书为墨子门下的齐人所写,但并未怀疑此书 的真伪。北宋王尧臣等撰写的崇文总目,始认为此书是伪书:“晏子八篇, 今之,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撰,则非也。”此后宋陈揆从史载此书的 卷数不同、陈振孙则从书名提出怀疑,清朝的管同直指今书为六朝后人伪作。【3 晏子春秋非晏子自作,目前在学术界己成定论,然而据此怀疑此书的真实 性,则是不可取的。孙星衍、刘师培、钱熙祚、高亨、管同、金德建、孙绿怡等人, 都曾从不同层面论证此书为先秦古籍,并非伪书。1 9 7 2 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三 十二枚晏子春秋残简,与今本晏子春秋大致吻合,证明此书并非伪书。至 此,伪书之说才销声匿迹。 2 、成书年代之争 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 1 ) 春秋说。从刘歆的七略到唐书经籍志,均记载此书为晏子之作, 可见汉至唐代的目录学家们一致认为此书写于春秋时期。当今学者邵先锋等人持此 观点。 ( 2 ) 战国说。这是当今学术界最为普遍的一个观点,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 种说法: 一是战国中期以前说。董治安认为此书应该“距离历史上晏子的时代还不太远, 而且它的编者比较熟悉晏子的传说故事的人物。”【4 】郑良树的观点是:“晏婴逝世后 不久的春秋末期,或者左传成书前的战国初期。”【5 】夏凌霞认为:“成书很可能 是在战国中期或之前的一段时间,至少与孟子同时或比其稍早。”【6 】杨亚蕾说: “( 此书) 基本定型大致在国语成书后不久,即战国初期稍后,中期以前。”叼 二是战国中期说。高亨先生认为此书的写作,“或者与稷下大夫有关吧? ”【8 l 虽没有 直接提出战国中期说,但我们都知道,“稷下大夫”是战国中期产生的。赵缢也“倾 向于稷下时期”【9 】,谭家健认为此书的“成书当在国语、墨子之后,战国策、 韩非子、吕氏春秋之前”【1 0 】,即战国中期。吕斌从文体、语言文字、思想倾 向等方面考证该书成书于“战国中期。” “】三是战国中后期说。刘蔚华、赵宗正认 为“此书的编写年代,大概是战国中后期”【1 2 i ,金德建持同样的观点【1 3 】。笔者支持 此观点。四是战国后期说。吴显庆说:“其主要内容写成于战国后期。”【1 4 1 杨天堂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此观点。【1 5 】五是战国末期说。董正春认为:“综合品味,晏子春秋当在战国末 期成书。” 1 6 1 ( 3 ) 秦统一六国之后说。这个观点是吴则虞先生在晏子春秋集释序言 中提出来的,他还推测出作者可能是齐亡后依附于秦国的齐国故臣淳于越。骈宇骞 提到:“从史记的记载和简本晏子的重新问世,足以蜕明晏子春秋的 成书年代最晚不会晚于秦统一六国,从书中的内容及书中的语言用字来看,很可能 还会更早一些。”【1 7 】 ( 4 ) 战国秦说。张季平认为此书的成书时间“上限不会早于战国,下限不会 晚于西汉”i 。 ( 5 ) 汉朝说。梁启超说:“汉志此书或即司马迁、刘安所见本也。然此殆 非春秋时书,尤非晏子自作。柳宗元谓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盖近是。然其人亦 并非能知墨学者,且其依托年代似甚晚,或不在战国而在汉初也。然似是刘向 所校上之本,非东汉后人窜乱附益也。” 1 9 1 毛曦、李仙娥认为:晏子春秋引诗 为“毛诗”,应该形成于西汉初年,所以此书也应该成书于西汉初年。【加】此外,马 赫说:“今见之晏子,形成当不会早于汉宣之年矣。” 2 1 1 ( 6 ) 六朝说。管同认为:“其文浅薄过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舆? ”陋1 吴德 旋赞成此说。 3 、作者归属问题 ( 1 ) 晏子自撰说。自汉书艺文志,至隋、唐的经籍志、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题解等一些史志著录都主此说。 ( 2 ) 墨子之徒中齐人为之说。唐代柳宗元认为:“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 之。” 2 3 1 ( 3 ) 淳于越之类齐人为之说。吴则虞从书本所塑造的晏子形象,淳于越的身 份和思想,书中反映的齐国生活、地名、方言等方面推论出此观点。 2 4 1 ( 4 ) 与稷下大夫有关说。高亨推测:“晏子春秋的写作,或者与稷下大夫 有关吧? ”【2 5 王志民持此观点。张季平甚至认为是“稷下学宫道家中老子一派人物 所作。” a 6 1 n认为“是齐稷下大夫淳于髡所著” 2 7 】,刘蔚华、赵宗正也有同样的 观点。【2 8 】 ( 5 ) 晏子没后传其学者为之说。此说首见于王应麟玉海引中兴书目。 其后,孙星衍、张纯一也主此说。孙星衍认为:“婴死,其宾客哀之,集其行事成 书。”1 2 9 】吴九龙、邵先锋等人认为是晏子的弟子、门客所为。 ( 6 ) 多人之作说。杨天堂指出:“作者不只一人,对流传的晏子故事加以记录 整理的可能有几个人。”【3 0 】凌迅也认为:“晏子春秋非出于一人之手,乃是众多 作者不断增补、编撰的结果。” 3 1 1 谭家健、孙绿怡、张季平、祝玲凤、刘军等人也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为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笔者支持此说。 4 、书的性质之争 关于晏子春秋的性质,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 1 ) 子书说。在古代,尽管有属儒属墨之争,但他们都一致地认为晏子春 秋是部子书。今人张啸虎、傅正谷等人也支持此观点,如傅正谷指出“晏子春 秋是一部政治性的文学著作”【3 2 】。 ( 2 ) 小说、外史说。董治安说此书“是一部接近历史小说的散文作品” 3 3 1 。 吴则虞指出:“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政治学说的著作,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 品,从文艺形式来看,它是我国最古的一部短篇小说集。”1 3 4 】高亨认为它“| 生质接 近历史小说”【3 5 】。吴九龙、j 凌迅、马赫、杨亚蕾、廖名春、邹新民、刘军、杨天堂、 董正春、王恩涛、王慧等学者皆持类似的见解。如朱世英、方道、刘国华指出“有 些故事可能经过艺术加工,妙趣横生,已近历史小说”1 3 6 1 ,“晏子春秋的出现对 人物纪传体的形成是有开山之功的。” 3 7 1 ( 3 ) 故事集说。孙绿怡认为晏子春秋是一部最早最古老的民间故事集, 是一部记叙人物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区文、笑话的故事汇编最早的人物传说 故事集。【”j 赵可璧、郭墨兰、王清涛、章沧授、宋玉顺等学者皆支持此观点。 ( 4 ) 史传文学。晏子春秋一书至清四库全书总目始移于史部传记类, 称它“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更准确地说明了从子 部转入史部的原因:“列之儒家,于宗旨固非,列之墨家,于体裁亦未允,改隶传 记,庶得其直。”当今不少学者都持这种观点,如孟周、金德建、薛安勤、毛曦、 李仙娥、刘振东、郭预衡、祝玲凤、陈兰村、徐立、谭家健等人。谭家健充分肯定 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从子部移入史部的正确性,不同意吴则虞等把晏子 春秋看作小说的意见, 3 9 1 笔者赞同这一观点,这点在文中将有所论述。 5 、学派属性之争 ( 1 ) 儒家说。唐书经籍志前的志书将其归入儒家。刘歆、王鸣盛、章太 炎、刘师培、吕思勉等人都持此种观点。如章太炎在国学略说诸子略说中提 到:“孔子以前,周公之后,惟晏子为儒家。”蒋伯潜在他的诸子著述考一书中, 将晏子列入儒家之书的范例之中。当代学者祝玲风、肖群忠、杨天堂等人皆同 意儒家说。 ( 2 ) 墨家说。中唐的柳宗元提出“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认为“墨好 俭,晏子以俭名于世”,“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 墨子,又非孔子,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加】此后,晁公武、薛季宣、王 应麟、焦站、章学诚、洪亮吉、尹桐阳等人皆持墨家说。如尹桐阳在诸子略论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之宜入墨家一文中指出:“桐阳以为晏子尚俭,与墨子同,其学实出于清庙之 守,为宋大夫之先河,而与儒异趣者也。” ( 3 ) “亦儒亦墨说”和“非儒非墨说”。近世及当代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 不是太激烈,大家似乎默认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淡化学派的概念,于是有了“亦 儒亦墨说”和“非儒非墨说”。前者以张纯一为代表,他在晏子春秋校注序 中说:“综核晏子之行,合儒者十三四,合墨者十六七。其学盖源于墨、儒。”后 者以毛曦、李仙娥为代表,他们认为:“晏子春秋一书已综合了诸子学说,它既 不属于儒家学派,也不属于墨家学派,而是兼采儒墨等各家学说之长,具有超越儒 墨的倾向。”【4 1 j 此外,董正春主张“作者笔下的晏子殆为纵横家者流”1 4 2 】。清代洪亮吉则 认为晏子自成一家。【4 3 】孟天运认为:“硬要把晏子归到哪一学派中去,是削足适履 的做法。晏子在百家争鸣之前,众学萌芽之初,晏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正反 映了齐文化的时代特点。”j 一、晏子春秋性质的研究 笔者认为,晏予春秋是一部史传体文学作品。对于什么是“史传文学”,张 新科认为:“史传文学,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史书中文学性强、以刻画人物形象为 主的作品;从狭义来说,仅指纪传体史书中的人物传记。”【4 5 】 史传文学源于先秦中国古老的史官文化。“所谓史官文化,是指上古三代到秦 汉时期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人士所创造的文化。”周朝时期,史官制度已非常完 备,各类史官分工明确。古代史官的地位虽不高,但作用却非常重要,他们成为“一 个全方位在审视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全知的人物” 4 7 1 。梁启超曾说:“既职在记 述,则凡有关于人事之簿籍皆归其保存,故史官渐成为智识之中枢。”【4 8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4 9 1 殷商之时的社会生活还被神主宰一切的蒙昧迷 雾所笼罩,当时由巫来兼主其事的“书史”,曾几乎等同于记录“神迹”。随着历史 的发展,史官笔下的主角由神渐人。“周人尊礼尚旆,事鬼敬神而远之”【删,闪现 出历史的主人公将逐渐脱离“神迹”而重视“人事”的理性的曙光。随着周王朝严 格奉行的宗法制度的日渐松弛,到春秋之时,著名的思想家管仲就开始提出了崭新 的政治文化观“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5 1 1 。人开始公开被肯定为政治历史舞 台的主角,在历史上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反映人们活动的作品开始大量增多。这 就为史传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 一) 史传文学与历史著作、文学作品的异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史传文学作为再现真实人物生平及个性的史学著作,不仅应具有历史的科学性 和真实性,而且应具有文学的艺术性和形象性。大概正基于此,有人把史传文学称 为“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5 2 l 。 1 、史传文学与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的本质是历史著作,二者的相似之处体现在: 一是史传文学与历史著作都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记载对象,真实是二者的准 则。古希腊思想家卢奇安曾说:“历史只有一个任务或目的,那就是实用,而实用 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真实。”1 5 3 】“董狐之书法不隐”、“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 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5 4 】都是典型的例证。但受集体意识、情 感因素、虚假材料,及为尊者、贤者、亲者讳传统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求真决非一 件易事,它要求史家必须具有大无畏的气魄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刘知己曾感叹:“验 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5 5 】 二是无论是史传文学,还是历史著作,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功利性。通过再 现历史揭示其发展规律,为当朝为政者提供治世经验,这种经世致用的史学意识是 二者追求的政治目的。中国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大量史书,无不在撰述过程中将历 史与现实、古人和今人、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结合起来进行比较、思考,以达 到借古鉴今的目的。正由于此,司马光把自己撰写的史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是二者都具有劝善惩恶的道德目标,“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5 6 】是这目 标的具体体现。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敬德”、“隆 礼”、“崇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中国古代长期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 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求善弃恶,扬善惩恶。这点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本质内涵基本没变。史传文学和历史著作,把历史人物 纳入道德教化的范围中加以选择,使所塑造的人物具有正面或反面的“模范”作用, 从而给世人以警戒。 四是大都有依附皇权的倾向,在奉旨编撰的著作中尤为明显。在漫长的中国古 代社会,一切为最高统治者服务,思想文化领域也不例外。史传文学和历史著作中, 天予被列入“本纪”,以示是天下的主宰,而且在其他人物的选择方面,也受统治 者的思想限制。朝廷设立史官并逐步加强统治,使编撰者难以摆脱正统思想的束缚。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史家敢于冲破封建统治思想的钳制发表一家之言,并对至 高无上的天子进行揭露和讽刺。 五是按时间编排内容、吸收民间材料、附有论赞等,也是史传文学和历史著作 的共同特征。 史传文学同时又具有文学的特质,所以它与一般的历史著作又存在着区别: 一是一般的历史著作在记载历史时,往往概括介绍人物及事件,用的是“概括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人物、事件的大体轮廓。传记文学与此不同,它使用的是 “形象法”,把历史事件具体化、故事化,使“死”的资料变成“活”的艺术形象, 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变化多端的事件。 二是在记述人物的生平时,一般的历史著作运用的往往是流水账似的记述。在 史传文学中,“传记作家要从材料中寻出人物活动的动机,并且发现人物的个性。” 5 7 1 并且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压缩不必要的时间交待过程,延长或扩大富 有生命特征的事件,避免将传记写成生平与时代的记录本。 三是一般的历史著作在涉及人物时,往往只叙述人物所做的事,而很少注意心 理描写。史传文学不仅写人做了某事,还探寻其这样做的原因。史传作家就像一位 高级心理学家,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刻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正因为有了心理刻画,才使历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翱翔进文学的殿堂。 四是在塑造人物时,一般的历史著作采用的往往是作者个人的叙述语言。史传 文学中除了作者的叙述语言外,更多地注意运用历史人物自己的语言,把死的历史 人物变成活的艺术形象。有了个性化的语言,也就有了个性化的人物,个性化的语 言是历史进入文学的敲门砖。 五是一般的历史著作在刻画人物和再现历史事件时,大都粗陈梗概,很少有细 节描写。史传文学则十分注重细节描写,使得历史人物和事件更生动、更形象、更 有趣,可读性更强。 六是在一般的历史著作中,作者注重的往往是客观叙述。史传文学中则有较浓 厚的主观感情,尤其是私人著述,更是融入了作者个人的人生体验和爱憎观。 由此,历史著作与史传文学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历史著述给人以历史的借鉴, 指导现实的人生;史传文学不仅给人以历史的教益,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史传文学与文学作品 史传文学与文学也是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 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传记文学,还是文学,都是以一定的人或人群为描写对 象。通过刻画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为完成这一任 务,二者都十分注重运用个性化语言、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并且在这一过 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 二者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区别:文学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假设, 大胆虚构,进行艺术的创作。史传文学则绝不允许脱离真实进行虚构,只能在真实 的基础上刻画历史人物。尽管史传文学有时也适当运用想象,但目的在于补充事实 链条的不足。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 此如此,却要计算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可以说是对史传文学与文学区别的最好概括。史传 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来描绘历史人物,要受到历史真实的限制。 总之,史传文学不仅具有史学著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而且还具有文学的艺术 性和形象性等特征。“作为史传作家来说,要有史学家的谨严,哲学家的睿智,心 理学家的细腻,文学家的笔调,这样,才能写出动人的篇章。” 5 8 1 ( 二) 晏子春秋本质上是一部史学著作 在笔者看来,晏子春秋不但从名称和形式上来看是一部史学著作,而且也 符合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 i 、从名称和形式上来看,晏子春秋是一部史学著作 “春秋”两个字连用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最早见于国语楚语上。楚庄王 就太子的教育问题求教于申叔时,申叔时回答:“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 以戒劝其心。”【5 9 】以下,申叔时还说了一大堆可以用作教育的科目,如“世”、“诗”、 “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楚庄王时,今传诗经尚未编 订,“礼”、“乐”并非专门的典籍而是一种规范、修养,“故志”、“训典”也是一般 典籍的泛称而不是专称。故此申叔时所说的“春秋”,也应当是某一类书的泛称。国 语晋语七提到:“悼公与司马侯升台而望日:乐夫! 对日:临下之乐则乐矣, 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日:何谓德义? 对日: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 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公日:孰能? 对日:羊舌胖习于春秋。乃召叔向使 傅太子彪。”【删这里的“春秋”,由于记载了“诸侯之为”,所以可以为国君提供借 鉴,精通“春秋”的人,也就有资格做太子的老师了。战国策燕策载:“贤明 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1 6 1 】由此可以推测,“春秋”应为史书的代名 词。有时为了说明是哪一国的史书,则在“春秋”前加上国名。如墨子明鬼下 记载过四个鬼故事:周宣王无辜杀其臣杜伯,杜伯复仇,“著在周之春秋” 6 2 1 ;燕 简公无辜杀其臣庄子仪,庄子仪复仇,“著在燕之春秋”【6 3 】;宋国丰后观辜祭祀不 合于礼,为袜子击杀,“著在宋之春秋” 6 4 j ;齐国二人争讼于神,理屈得立毙于盟 所,“著在齐之春秋”【吲。这都是在“春秋”之前带有国名的例子。这时,“春秋” 又具有了国史的性质。杜预曾说:“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 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 为所记之名也。州删就是说,“春秋”这类史书的特点在于编年。而古人在一年四季 之中,往往“错举”春、秋两季代表年,大概是由于“春为生物之始,而秋为成 物之终”1 6 7 的缘故。春秋代表一年,进而“春秋”也就成了编年体史书的代名词。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秦古籍中,“春秋”除了代指各国的国史外,一些私人著述有时也使用“春 秋”一名,如李氏春秋、虞氏春秋、吕氏春秋等。这些私人著作都是通过 记述历史总结出治国之道,所以命名为春秋;冠之以自己的姓氏,以表明是一 家之言而非一国的官书。在这些私人撰述中,“春秋”仍是史书的代名词。 2 、晏子春秋具有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 晏子春秋不但貌似史书,而且也符合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 一是晏子春秋尽可能真实地刻画晏子卓有成绩的一生。晏子历事齐灵公、 庄公、景公三世,从政五十余年。他不仅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最负盛名的贤相, 而且是春秋后期齐国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孟子认为“管仲以其君霸,晏 子以其君显”1 6 8 1 ,司马迁赞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1 6 9 】。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