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doc_第1页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doc_第2页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doc_第3页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doc_第4页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语文教案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同。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洗出它们的名称吗?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相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足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呈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星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四、课内作业 1-抄写词语(练习3)。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木_;禾_ 3“波萝”一词练习说话。 识字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同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宇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形近偏旁。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好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井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日字旁”、“目字旁”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和的,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温暖(nu9n)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晾晒 4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5小哥哥站在山坡上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这叫什么?出示词卡:眺望 6“眺望”也是看,但和“看”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为什么都是日字旁?(“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目字旁)为什么都是目字旁?(“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用“暖、眼、准”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和记忆“暖、准”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中书写时都应左窄右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有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渎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两点水”、“三点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三点水”。 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 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 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 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4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我国10个省区,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 5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出示词卡:黄河教师简介“黄河”。 6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教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六、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用“冷、冻、冰”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笔顺。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及时反馈。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与太阳有关?(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与眼睛有关?(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与冰有关?(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与水有关?(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歇诀: “目字旁表示眼睛,目字旁与太阳有关。瞄准射击要用眼睛,晾晒衣服要在晴天。”“三点水是水的变形,两点水与冰冻有关:江河湖海离不开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课内作业 L抄写课后词语。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3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1、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都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党字头”,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底部齐平。 晓: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1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 (4)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附板书: (一) 知时发生 春雨好雨 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二) (春) 眠、不觉(想)花落 (晓)闻啼鸟夜(听)风雨 12、蚕姑娘 教学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看课件理解“蚕山”。 、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12、蚕姑娘ABAC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蛾又黄又瘦 3、月亮湾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月亮湾的位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指导朗读。 ()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学生字“湾”、“牙”。 ()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实践。 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 ()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 ()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至()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再看画面(),提问: ()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再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轻声试背。 ()指名试背。 ()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座座房子(表示村子);()拱形的石桥;()田字形的农田;()三角形的山;()月牙状的小河。 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自学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交流。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 波暖晓 ()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指导写字。 ()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月亮湾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4、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理解文中不懂的词。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课后练习第2题的两个问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认识到少年在祖国关怀下,生活无比幸福、快乐,生应奋发向上,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5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把自己参加的一项庆祝“六一”的活动说明白,再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少年儿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生活是美好幸福的,应从小树立奋发向上,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2有感情地朗读好这篇语句、节奏感强的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中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有关思考题。 3认识到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少年儿童应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4写一段记述活动的文章。 5读好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到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少年儿童的奋发向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六一”)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儿童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以往的“六一”节你是怎样度过的?谁来说说其中一次你最愉快的,印象最深的六一节 是怎样过的,心情什么样。 (同学们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这首诗就反映了少年儿童欢度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时的快乐、自豪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借助拼音,读准诗歌。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对诗歌中不理解的词弄明白意思。 3诗歌共有几小节,想一想每一节表达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四人每人读一节诗歌,正音。 2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3理解以下词意:(可) 抚摩:抚,轻轻地按,摸;摩,接触;抚摩,用手轻轻按着来回移动。在本课是说微风吹在身上很舒服的感觉。 流淌:淌,流;流淌,液体流动。 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本课指小鸟身上的羽毛已经长满、长全,也就是小鸟已经长大,成熟。 4逐节朗读,理解诗意。 学习第1节: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思考:这小节有几句话,这些句子抒发了“我们”什么样的感情?哪些句子体现出“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美好。(这小节的诗歌抒发了少年儿童欢度自己节日时的愉快心情。后面的几句诗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美好的。) (2)找出这一节中“打比方”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是“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这句话把少年儿童比作春天,用“花园”,“草地”,象征祖国的美好。可以这样理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如同春天,给祖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3)齐读第1节。 学习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 (2)提问: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 (这一节共三句话。前两句表达了少年儿童自豪的心情,后一句话写出了祖国对少年儿童的期望。) (3)自己小声读熟,然后全班以充沛的感情齐读这一节。 学习第3节: (1)自由读这一节,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想想把谁比作什么。 (这一节的第二句话是“打比方”的句子。把少年儿童比作了小鸟。) (2)指名读这个“打比方”的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少年儿童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再读第3节,体会一下这节的内容。(讲了“我们”幸福成长的原因,表达了“我们”的感激之情和崇高理想。) 学习第4节: (1)指名读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抒发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这节中的“快乐时光”指的是什么日子? (2)回答问题(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指名答。)(第4小节进一步抒发了“我们”欢度节日的快乐心情。这节里的“快乐时光”是指“六一”儿童节。) (3)用愉快的语气读第4节。 5朗读全诗,总结内容。 (1)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的录音,让同学们随着录音唱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说一说,祖国培养我们幸福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做? (3)老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应该知道少年儿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生活是很幸福、美好的。我们要从小树立奋发向上,长大以后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培养。 (4)全班有感情地再读全文,读出自豪、幸福的语气。 5、穿山甲问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详细地复述。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路就在自己脚下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后提问)大家看到这个题目,马上就会想到它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穿山甲问路) 二、初读指导 1介绍穿山甲:见“题解”和。教生字“甲”,读音。 2布置思考题:穿山甲向哪些人问路?哪几个自然段写问路?他最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各自按照拼音朗读课文后回答。 讨论后小结: (1)小松鼠老葛藤织布鸟小溪流路就在自己脚下 (2)第2-9自然段写“问路”。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 4指名分别读各部分。 问路(小松鼠、老葛藤、织布鸟、小溪流)由四个人读。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1自然段。 讨论: 1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总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绿色一一像翡翠雕成的世界。孔雀、蝴蝶、蜥蜴、阳光都是绿的) 2讲解:西双版纳、热带、翡翠。 3教生字“蝴蝶”:正音(hdi),记字形,蝴蝶是昆虫,都是“虫”旁,蝴,右边是“胡”:蝶,右边是“世”和“木”。连,“车”和“走之”。 4这一部分可分为哪两层?各写什么? 第一层总写“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第二层从“孔雀、蝴蝶、蜥蜴、阳光”四方面具体介绍。 5理解“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阳光也是绿色的。 四、练习背诵第l自然段 检查背诵。 五、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按笔顺描红:甲蝴蝶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甲、蝴蝶、连”,认读本课生字。 2背诵第1自然段。 3这篇文章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部分。 2封师指点:这一部分写小穿山甲向小松鼠、老葛藤、织布、鸟和小溪流等问路的情况,把相关内容用“”隔开。 (23;45;67;89) (2)默读第2、3自然段。 小穿山甲为什么事着急了? (迷失了方向,东拱拱,西钻钻,怎么也找不到路在哪里。“东拱拱,西钻钻”意思是到处拱) 体会写小穿山甲和小松鼠的语句,读出适当的感情。(结合教“兄弟”,这里指弟弟,口气亲切) 为什么说“这路你(小穿山甲)走不了哇”?(远小) 教师点拨:小松鼠善于跳和跑,不但在树上跑来跑去十分灵巧,而且还能从这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上。所以说“哪儿有树,哪儿就有路”。 读第2、3自然段。 (3)默读第4。7自然段。 这一部分写了小穿山甲向哪些人问路?为什么一个说它“过不去”,一个说他“去不了”? (老葛藤织布鸟) (路在悬崖绝壁上实在危险过不去) (路在天上去不了) 结合讲生字“悬”(xun):悬崖,高而陡的山崖,上面是“县”,下面是“心”。“实”(sh)宝盖头下面一个“头”字。“那里实在危险”换个说法怎么讲?(那里的的确确危险)指名读第4-7自然段。 (4)默读第8、9自然段。 小溪流是怎么回答小穿山甲的?指名读小溪流的话。 出示:“我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我看来,路就在自己脚下。 讨论: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讨论后小结:路要靠自己走,不怕艰难,在摸索中前进。 齐读小溪流的话。 2轻声朗读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小穿山甲问路的情况。 3作业。 (1)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按照笔顺描红:兄弟悬实 (3)读下列词语: 问路兄弟辨别穿山甲 实在蝴蝶贴近织布鸟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写“兄弟、实在、悬”,并说出在文中的意思。 2小穿山甲向哪些人问路?分别得到什么回答? 3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 (1)老葛藤说:“我认识的路都在悬崖绝壁上。” (2)织布鸟说:“我的路在天上。” (3)小溪流说:“我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我看来,路就在自己脚下。”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三部分。 (1)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忽然、静下心来、贴近,初步体会它们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