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自 20 世纪 90年代起,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在国际上引起了越 来越广泛的讨论。此后,无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 则委员会(fasb) ,都通过颁布一系列的会计准则,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和发 展。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2007年我国大范围 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 实务界,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我国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介绍、评析以及相关背景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规范性文字分析。 基于上述背景,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 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其次以 2007- 2008 年的沪深 a 股企业为样 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和权益变化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进行了实证 检验。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寻求价值计量的一种重大变革,给 企业价值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企业价值的波动;同时实证检验发现:剔除公允 价值变动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会减弱;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著大于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净额” 。为此,论文提出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并建议编制全面收益表(含有公允价 值)和单独的利润表(不含公允价值) 。 论文的研究工作从层次上分为三个部分,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运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 了关于企业价值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本文以托宾 q 衡量企业价值是最合适的。 第二部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关于公允价值 和企业价值的两个相关性假设。即:公允价值变动加剧企业价值的波动;相对于公 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权益变化,损益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具显著性。 第三部分从实证入手分别验证了前文所述的两个假设,并提出引进全面收益的 概念,建议编制全面收益表(含有公允价值)和单独的利润表(不含公允价值) 。 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托宾 q,投资机会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since1990s, the fair value, as a new measurement metho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wide- ranging discussions. since then, both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and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by promulgation of a serie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ad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ir valu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 a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had been introduced in. the extensive use of fair value, whether in accounting theory or practical community, has caused intensive controversy.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china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riterion,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standards, assessment and relevant background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ormative text abroad.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ative fruits home and abroad, first, the impact of the fair value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n, tak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a- share companies in 2007- 2008 as a sample, a empirically test is performed to find whether and how gains and losses and the equity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fair value affected the enterprise valu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as a measurement searching for a major change,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enterprise value and increased fluctuations in the enterprise value distinctly; empirical test also indicated that: excluding fair value changes, earnings per share and per share net asset of the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will be weaken;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changes in profit and loss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et change of fair value of financial assets available for sale of the capital reserve.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n making a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with fair value) and a separate income statement (excluding fair value) were proposed.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some of the conclusions and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are listed as follow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for the fair value is given. based on this basis of enterprise value, some of the basic theories ar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discussed deeply, and the business value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tobins q is proposed. theoretically explanation on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fair value to the enterprise value is presented. also the assumption saying“changes in fair value intensifies fluctuations in the enterprise value; compared with the changes on rights and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 , the impact of the loss changes to the enterprise value is more significant” is proposed. starting from demonstrations,the two hypotheses mentioned above have been validate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n making a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with fair value) and a separate income statement (excluding fair value) were proposed. keywords:fair value changes in profit and loss, capital reservation, tobins q, 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 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从会 计角度看,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在这些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 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 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 量属性。 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 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 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 是指以公允价值作 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路晓燕, 2006) 。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 会计界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 国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新准 则体系的实施,其承载的重要使命是提供更为可靠和有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 三个级次。即: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 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 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 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 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上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 的。原因是考虑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 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主要讨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经 济后果,具体到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并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分别验证。本章 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导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然后在考察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略有差别. 我国会计准则指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 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而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这两个定义基本相 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最新发布的 sfas 157中重新作 出规定: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 市场的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 销售其资产所收到的或者转移其负债所支付的 价格. 在本文中, 公允价值指的是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会计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负债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 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将在本文中交替使用, 两者并无根本差异.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其次,陈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最 后阐明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从国际上看,公允价值这一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80年代,源自于美国大量的金 融机构破产案件,并由此而引发的信贷与储蓄危机以及广大社会民众对美国银行体 系可靠性的担心。自 90 年代起,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在美国引起了 越来越广泛的讨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任主席 breeden 在 1990 年首次提出 所有上市公司都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认为公允价值更能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 的建议。此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先后颁布了 sfas l05、107、115 等一系列会计准则,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 从国内看,我国的会计准则在运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上,呈现反复使用的态势。 具体来说,1998 年至 2000 年为公允价值的酝酿、培养阶段,而且强调在各项会计 准则和会计制度中逐步地在采用公允价值;但是,随着会计标准在会计实务中更多 的应用以及对我国特殊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不断深入的研究, 2001 年及以后颁布或 修订的会计准则摒弃、回避了公允价值,而更加强调和使用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 主导地位(特别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体现的更为突出) ;直到 2006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才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并成为某些资产 (衍 生金融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同时,这也是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关于公允价 值这一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运用现状将在第 2 章作详细介绍。 1.1.2 选题的意义 在前文选题的背景中, 我们分析了 2006 年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 最大亮点(王建成,2007) 。但是,公允价值的适度和谨慎引入(刘浩、孙铮,2008) 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这一计量基础的改变是否以及 怎样影响企业价值是公司财务理论和会计理论应该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之 一。 继 1961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 moonitz在其撰写的会 计研究公告第 1 号 (ars no.1)中提出“ 公允价值” 这一概念(葛家澍,2007) ,以 及 1967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颁布并实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第 10号 (apb opinion 10)并要求对“ 企业合并” 中获得的资产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和摊销 (路 晓燕,2006)以来,国外学者围绕公允价值会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正如后文的国外研究文献评述所指出的那样,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上升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3 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这一经济后果高度。 与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学者围绕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 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介绍、评析以及相关背景理论和实际应用 的规范性文字分析。 基于上述背景和原因,本文将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经济环境,在借鉴国 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公式推导和实证分析,具体考察公允价值的 使用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这一问题。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公允价值在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而且对于制定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 策略和步骤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还是国际 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在会计准则制定上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 价值会计转变。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以及在会计准则 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之间,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为此,许多会计学者为了探求 相关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检验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一系列假设,为公允价值的 充分运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本章将在梳理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历程 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公允价值的提出开始于 1961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 moonitz在其撰写的会计研究公告第 1 号 (ars no.1)中就提出“ 公允价值” 这一 概念(葛家澍,2007) 。1967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颁布并实施会计原 则委员会意见第 10 号(apb opinion 10)并要求对“ 企业合并” 中获得的资产用现值 进行初始计量和摊销(路晓燕,2006) 。 随后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watts & zimmerman(1986)提出的契约成本假说(contracting costs) 。该假说认为契约是 基于确认信息而不是基于披露信息的,因此将按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披露变更为按 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会影响债务契约和其他契约,从而改变未来的契约 执行结果,即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将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发生变化,其采用 期的利润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因而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债务契约和其他契约。虽然这 只是一个理论性研究,但是为后来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陆续出现了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但仅限于金融资产。bernard、merton & palepu(1995)通过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丹麦银行收益与资本的波动性影响, 发现公允 价值的调整从整体上确实会引起丹麦银行收益与资本波动性的增加; cornett、 rezae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4 & tehranian(1996)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增加(或减少)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可能性 的公告事件将带来负(或正)的股票超常回报;股票的超常回报与金融机构的原始 资本金比率负相关,与证券投资组合和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率以及市价和账面价值 之差正相关。 robinson & burton(2004)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采用时间的相机抉择行为研究 中发现:以前年度(前三年)报告了较高利润的公司,本次采用公允价值基础后三 天的股票超常回报率显著低于其他公司,但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未提及。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在 2006 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并未大范围地对公允价值进行应用, 1998 年公允价值在少数准则中被采用之后也很快就被取消, 因此缺乏进行实证研究 所必要的市场数据,关于公允价值以及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的研究还 比较少,后面的五篇文献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建成(2006)在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节中指出:“ 公允价值估 计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相关的” ,“ 使用权益和债务的市场价值更有利于债权人利 益的保护” ,“ 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经理人管理和操纵这些信息的可能性更低” 。这 篇文章虽然规范性地指出了公允价值与投资者、债权人、经理人的决策有关,但是 没有进一步说明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王海(2007)运用规范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 后果,在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与讨论部分,该文指出:“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成为 其推广运用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 我们在推行公允价值的过程中,有 必要保持一种妥协和折衷的处理态度” , 可见该文在本质上仍未上升到公允价值会计 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邓传洲(2005)以 110家 b 股公司 1997 年至 2004 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发 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 利得或损失具有较弱的增量解释能力,而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 性。 对于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张烨、胡倩(2007)选择在香港上市的中国 金融类公司来考察公允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 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 都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增量解释能力。 但是此文在研究样本中只选择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金融类公司, 由于 h 股和 a 股的 差异,这无法解释和说明 a 股市场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刘斌、鲍夏梦(2010)以 2007 - 2008 年的沪深 a 股公司为样本,对我国新准 则制度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记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 价值变动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5 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这说 明了一方面我国的投资者只看得到利润表里反映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而不关注包含在资产负债表里的资本公积内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变动净额。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但 是本文仅限于分析和验证价值相关性, 并没有具体到公允价值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通过对上述的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并未 清晰地回答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会改变企业的投资行为及由此衍生的投资机会集 (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s,ios) ,即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这一基本的理论问题。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研究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和披露是否影响 企业价值、怎样影响企业价值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本文就将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 样本,以资产负债中公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损益、权益变化为主线来研究公允价值 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提 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制定有利于自身发 展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趋同的中心议 题,同时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限于数据,因此迄今为止,关于我国 公允价值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以企业价值为研究目标,从公允价值是否、怎样影响企 业价值入手,理论上分析推导了公允价值如何影响企业价值,阐述了两者的逻辑关 系,并以此逻辑关系为实证的理论基础,最终从具体样本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建立了 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对比模型(对比模型阐述了存在公允价值变动和不存在 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如何变化,从而 阐述了公允价值变动确实影响了企业价值) ;接下来通过chi- square 检验和 wald 检 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最后论文建议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以编制全面收益表 (含 有公允价值变动)和单独的利润表(不含公允价值变动) ,从而为投资者和市场监管 者提供可以明显区分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同时在使用公允价值过程中,建议会计 工作者应该更加适度和谨慎,对其影响后果做好充分的估计。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6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公式推导与 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的方法得出本文的两个 假设, 然后通过收集我国 20072008 年年度报告中含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计入 资本公积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的上市公司,首先分别对每股 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调整每股收益(剔除“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后的每股收益) 、调 整每股净资产(剔除计入资本公积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后的 每股净资产)与企业价值进行回归,并对每股收益、调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调整每股净资产的标准系数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验证原理论假设。 本文力求在理论的推导、数据的收集、资料的引证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上,达 到足够的精确和客观。 1.4.2 研究框架 本文共分为 5 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 1 章,绪论。本章概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 和内容以及全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性探索。 第 2 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本章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 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其次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 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现状,阐述了公允价值变动存在两个流向,一个是企业利润, 一个是所有者权益,并提出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重点,即对于公允价值变动的这 两个流向,其经济后果是否相同,在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上是否一致。 第 3 章,相关理论基础及借鉴。本章将分别从指标衡量(经营成果指标、财务 状况指标、资金运用能力指标)和投资机会集两个方面阐述企业价值,并提出本文 将采用托宾q 衡量企业价值的原因。通过对本章的介绍,为第 4 章的公式推导提供 了理论基础。 第 4 章,实证研究基础、结果及分析。本章首先通过对托宾q 公式的推导,提 出本文的两个假设 (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假设) , 其次建立相关的对比模型, 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通过卡方和 wald 检验验证原假设。 第 5 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着重概括本文的基本结论,探讨本研究的 局限性,并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的框架如图 1.1 所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7 图 1.1 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fig.1.1 mechanism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of impact of fair value to the enterprise value 1.5 本文的创新性探索 本文可能存在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的大 企业价值衡量指标理论 经营 成果 指标 理论 财务 状况 指标 理论 资金 运用 指标 理论 托宾 q 公式推导 回归分析 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假 设 实证检验 结论及建议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 系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理论阐述 投资机会集理论 企业价值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8 范围运用, 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了这一计量模式的使用会影响企业价值,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文采用对托宾q 公式推导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公允价值和企 业价值的相关性假设,使得假设结论更具说服力。 其次,本文采用了对比模型来说明公允价值变动前后企业价值是否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并且具体到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变化。本文是首次直 接检验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变动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这一问题。 最后,通过检验证实原假设,并根据研究结论的启示建议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 并提出编制全面收益表 (含有公允价值变动) 和单独的利润表 (不含公允价值变动) , 从而为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提供可以明显区分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9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正如前文选题背景所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反复波动的态势,从培养 到摒弃,再到大范围推广。本章将对我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发展历程作一详 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全面的阐述现阶段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的运用现状,同时通 过介绍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涉及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的分类和会计处理,为第 4章的 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1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会计准则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经济制度的产物,从本质上讲它对最有效 地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从应用价值上讲,会计准则的存在 和发展也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环境相适应, 并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我国会计准则在自我探索的同时,积极的寻求与国际会计 准则的接轨,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上,呈现了反复波动的态势,这 也正体现了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 对现实经济业务的解释,而是在不断的进行思想总结和价值指引,这对我国的经济 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划为以下三个阶段。 2.1.1 公允价值的酝酿、培养阶段(1998 年至 2001 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发展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 际化特点日益明显,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和监管成为了会计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 使命,然而,中国会计如何与国际接轨,确保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也成为我国会计 改革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 我国在 1998 年 6 月颁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 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其中,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投资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在企业会计准则 投资中明确提 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在会计准则中逐 渐地采用公允价值,培养公允价值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引入,以及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当期损益的确认和“ 四项 准备” 的计提。 由此可见,我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先后颁布 16 项具体会计准则,并试图与国际 准则接轨,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将各种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损益计 入当期利润,鉴于当时我国的会计环境和经济条件,公允价值在第一阶段的超前性 特点非常明显,同时,不可否认,这段时期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尚处萌芽阶段。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10 2.1.2 公允价值的摒弃、回避阶段(2001 年至 2006) 在第一阶段中,公允价值准则的超前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事实证明在当时 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完全效仿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会 计管理模式是不适当的,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基于 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以及防止会计改革步伐过快可能导致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良后 果,管理层及时的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2001 年1 月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后来 财政部颁布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这段时期我国会 计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废除,同时规定各项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收益 不得确认为当期收益而计入“ 资本公积” ,同时,并提出了“ 八项准备” 的计提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由公允价值向历史成本的转变,并非表明我国对 公允价值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主要是在当时经济环境下,为了规范我国 资本市场的会计秩序,遏制资本市场中利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包装上市的违法 违规行为。 即便如此,在这一阶段中,虽然我国迫于环境的压力和要求暂时摒弃、回避了 公允价值的使用,但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却没有中断,许多理论和实 务工作者对公允价值概念和使用条件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比如:冯 淑萍(2003)认为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 作用,而应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逐步使用。这些理论研究和运用分析的广泛性,为 后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能够顺利地重新使用国际上公认的公允价值计量属 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3 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阶段(2006 年至今) 我国会计改革最重要的阶段应该是 2006年以来, 也是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第三 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标志是 2006年 2 月 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新会计 准则体系,包括 1 个基本准则和 38 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 16个准则进行重 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 22 个, 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 会计报表格式,同时在 2006 年8 月 1 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征求意 见稿) , 这充分表明我国的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 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范围导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 会计准则规定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比以前,这在会计实务上是一种 革命性的变化。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11 2.1.4 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使用的若干思考 当前,我国的会计改革已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对其制定和判断也更加理性, 与经济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毋庸置疑,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 允价值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正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我们在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中,应充分考虑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结合 各方面的因素,更加适度和谨慎,对其影响后果做好充分的估计。 会计准则应与经济环境相适应 会计实际上是经济环境的产物,在这点上,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应该有清醒的认 识。一方面,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要求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同时, 这也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 一个始终坚持不懈的大方向,但是鉴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不同的会计准则, 因此必须在原则上有个清醒的认识:趋同不等于相同,必须充分重视我国的环境因 素,而且趋同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将为公允价值提供新的动力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 金融衍生产品” ,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 的派生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是公允价值计量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常勋,2004) 。自 我国成立沪深证券市场以来,在探索和发展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方面做出了不断的尝 试和努力,产生了如远期合同、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等新的金融衍生产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在逐步实现资金商品化、利率 自由化、银行企业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金融衍生工具愈显重要,同时利 率和汇率等系统风险的逐步加大,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另外,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大多具有远期合约性质,订立时,实际的交易尚未 发生,只是产生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而且在未来不一定实际交割,交易所涉及的金 额也只是一个未来的金额,因此历史成本对其无能为力,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准 确的确认和计量。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的与国际市场接轨,金融衍生工具将成为公 允价值会计发展的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尚属公允价值导入阶段,基 于会计风险的视角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公允价值的来源、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 公允价值获取的难易程度将是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韩传模,2006) 。 会计监管不容忽视 当前环境下,有人对于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我 国的环境基础尤其是企业诚信机制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现 在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可能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12 靠性。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入21 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已 是大势所趋,这对我国的会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仍拘泥于按部就班的保 守思路,会计不但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甚至会成为我国经济 高速发展的一种阻碍。毫无疑问,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先进的、 超前的,如果等到外部条件都已完全成熟、经济环境都已根本稳定后才实施新会计 准则,这不但失去了会计原有的本性 超前性,而且将会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已经相对成熟,且 其超前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其次,大范围使用公允价值可能会导致一些 诚信不足的公司和个人对其利润进行调控。因此,我们未来会计监管的任务将更加 艰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增加会计透明度(魏明海,刘峰, 施鳗翔,2001) ,以及建立起良好的会计诚信机制,这些对于保障企业的快速、持续 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将越来越重要。 财会人员面临新的挑战 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对会计实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会 大大增加其职业风险。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包括期 初和期末价值)进行计量一般都会产生差额,而这种差额的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中被 允许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这不仅会引起股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更重要的是会引起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质疑,尤其会 对企业在特定时期对特定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提出疑问。这就要求会计人 员特别是企业的高级财会管理人员,不但在理论上对公允价值的性质和运用有充分 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要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及其经济业务的实质有深刻的认 识,拓宽业务面,增强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要对对象和经济业务进行充分的 论证,以保证其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否则将会承担较大的职业风险。 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影响 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计价、收入确认、成本核算 等作出了更为具体的制度规范,其结果也将直接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成本、利 润、资产质量、税务成本、现金流量、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产品价格、盈利指标 和各类市场表现等指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具有长期的制度效应。因此,这不仅对 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新体系将会对企业整体的经营 方针、财务战略和各项经济后果等产生重大影响。具体到企业价值,公允价值的大 范围使用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同时,这也正是本文将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公允价值的使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并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13 定位产生深远影响。企业在资产定价、收入确认、计量属性选择、会计方法判断等 方面,都会受其较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有些问题可能要在将来一定时 期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特别 是高级财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应对,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可能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 造成的影响有充分的判断,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对策。 2.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 如前文所述,公允价值大范围的运用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是一大亮点,这对于 原先的会计实务有着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资产负债中: 2.2.1 金融资产 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会计准则上。金融资产 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 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本节将根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计入方 式的不同,主要描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的准则规定。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代表,主要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 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衍生 金融资产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最显著的 特点是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直接计入利润表。下面将以交易性 金融资产为代表从而阐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 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相关的交易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 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 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现 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是指采用 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以此列示于资产 负债表中的会计程序,虽然其在最初取得时,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反映了企业取 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成本,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会计 期末的公允价值则代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时可变现价值;同时,根据企业会计 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 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运用现状 14 在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会计问题上, 最重要的是正确确认处置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价款,减去所处 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交 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加上或减去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后的金额。如 果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尚未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