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1 9 、2 0 世纪之交刊行的 ,自第1 册开始就印在封面上。 任何报刊都有自己的宗旨,政论性报刊宗旨更加鲜明。清议报在第1 册卷首 的叙例中详细提出自己的办报宗旨:“一、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 二、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三、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四、发明东亚学 术以保存亚粹。” 2 1 在第l l 册的本馆改定章程告自中,对宗旨作了更加明确的概 括:“本报宗旨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口l 主持清议”,抨击黑暗的朝政, 这是清议报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开发民智”,介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 政治文化学说,是它在思想领域内进行的启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当然,和 清议报宗旨的第三条相对应,它的发行是得到了日本官方支持的。梁启超在家书 中就自述,“在此创报馆已成,现时未领薪,为俟其报消( 销) 行后,乃领也。在此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乍书馆2 0 0 1 年版。 1 2 】横滨精议擞叙倒,清议搬笫i 卅。1 8 9 8 年1 2 月2 3h - 【3 1 奉撤改定章程告白,清议报第l l 册一1 8 9 9 年4 月i 0 日。 川 l8 9 8 年1 2 月1 0 日与惠仙书,粱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6 9 页。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切起居饮食,皆同本国家所供给,未尝自用一钱”f4 1 。不但报纸的创办,而且后来 的发行,也是在f 1 本当局的协助下,邮寄至中国,通过日本侨民和租界内的日本洋行, 传送于内地。 清议报的性质。梁启超在 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 历中专门作 之性质一节,他把清议报的特色归纳为四点:“一曰 倡民权”,“二日衍哲理”,“三日明朝局”,“四日厉国耻”。尽管该报地处目本横滨, 名义上的创办和发行人均为旅日华商冯镜如,但是它的财产权、用人权、用稿权都在 中国人手中。清议报的政论色彩非常浓郁,即使是具有娱乐性的小说、诗词也 是政治性极强的。而中外近事、猛醒录、殖民杂俎、国闻短评等又具有新闻性。此外, 由于清议报的实际创办人、主笔等都是属于改良派,他们的观点也时常受改良派 领袖康有为的影响,宣传内容虽有改良思想,但西方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依然是主流。 所以,尽管该报的重要人物梁启超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词中说,“在党报与国报之 间”,之前他解释道:“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民之利益为目的者, 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但是它的经费由旅日华 商冯镜如、冯紫珊、林北泉等募集,它在组织上并不隶属于改良派,只是宣传过该派 的思想。总而言之,清议报是一份主张改良,极力倡导思想启蒙的一份民族政论 报刊。 1 9 0 1 年1 2 月2 2 日,清议报刚出完特大号的第一百期,报社失火,馆舍和相 关的设备全部被焚毁,但是由于原来的保险单上并没有把经理人的姓名写准确,承保 的外国保险公司拒付赔款,最后被迫停刊。 周期、版式和栏目、广告与售价 清议报于1 8 9 8 年1 2 月2 3 日出第一册,每月三册,大体和时务报相似。 但不同的是除了初创的1 8 9 8 年外,过年腊月不出,正月出满三册,只有光绪二十五 年( 1 8 9 9 年) j 下月初一册未出。逢闰月增加三册,所以1 9 0 0 年的册数最多。到1 9 0 1 年1 2 月2 1 日共出1 0 0 册。 清议报大体都能按时出报,只有光绪二十五年,十月间的三期因为失火,正 月初一同这一期因恰逢新年,基四期未出,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一同一册未出。 清议报以孔子纪年和光绪纪年两种方式并列,印于封面右上角。原本在时 务报出版时期康有为就曾要求梁启超坚持孔子纪年。但是因遭黄遵宪等人的反对而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被迫放弃。当康、梁逃亡,至日本再创报纸时,孔子纪年就实行了。 清议报的封面上印有册数。目录印于扉页,同时还有不同时期的馆址。为了 表示庆贺,在第- - n 的封面和扉页都特别选用了有纹路的边框。如果某刊有售价以及 承刊的封面告白价目,都印于封底。 表一:清议报出版情况一览表 起讫时间共出册数总期号 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 5 第卜一5 册 光绪二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至十 二二月二十一日 2 8 1 】第6 3 3 册 光绪二十人年止月初一日至十 一爿二十日3 6 2 l第3 4 6 9 册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一日至十 一月十一日3 一第7 0 一1 0 0 册 栏目。清议报的具体栏目有本馆论说、支那近事、戊戌政变记、寄书、外国 近事及外议( 后改为外译汇编或外论汇译和外国近事、时论汇录第3 7 4 1 册、时论 译录第4 2 册起) 、支那哲学、政治小说、诗文辞随录,后来曾有横滨近事( 第1 0 册 一期) ,第1 1 册起增加政治学谭、杂文( 或来稿杂文) 、各埠近事( 第1 3 册增) 、戊 戌横滨倡祀孔子徵信录( 第1 2 册增) 、万国近事( 第1 l 2 3 册) 、政治学报( 或政治 学案,第1 9 册一期) 、大同学校课卷( 第2 3 册) 、亡羊录( 第2 4 2 5 册) 、猛省录( 第 2 4 3 5 册) 、闻戒录( 第2 5 册) 、饮冰室自由书( 第2 5 3 9 册、9 3 1 0 0 册) 、国闻 短评( 第2 4 2 9 册、第8 5 、1 0 0 册) 、地球大事记( 第3 2 册起) 、殖民杂俎( 第3 4 + 为了使表格更清晰本文中所有表格中文字均采用小于正文的五号字体。后面表格皆同此例,不再标注。 圜1 8 9 9 年1 0 月2 1 日的火灾导致迟刊第3 2 册,中间映4 册。另正月初一为新年,再缺i 册共缺5 册。 2 1 闲闰月加3 册 【3 i 第1 0 0 册奉馆告白中提到:“因举行一百号大祝典特别增加页数是以一百零一零二两册办一齐归井曲:内 今年之报出至第一百册即为作完。”由此,数量上减少2 册。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册起) 、奏稿选录( 第3 3 册) 、汗漫录( 第3 5 3 8 册) 、中国近事( 第3 6 册,至第 6 3 册改为外国近事) 、东洋学说( 第3 8 册一男女交际论) 、译书附录( 第4 7 册起 社会进化论、埃及近世史、政治学、中国财政一斑、支那现势论、杨( 扬) 子江) 、立志业谭( 第5 2 5 3 册伟人佳话) 、瀛海纵谈( 第6 4 7 3 册) 、廷梦录 ( 第7 8 8 0 册) 、中国近十年史论( 第7 7 册积弱溯源论) 。这些比国内报刊更多 的栏目显示了清议报为了增强启蒙的效果,结合社会实际所作的改进和努力。通 过这些栏目可知该报以政论为主,即使小说也是以政治为主题,特别是对时事的关注 超越了最初拘泥于横滨和中国内地各埠的局限,逐渐放眼全球以更加准确掌握时局; 诗文词随录也大多是以忧国救国为中心。 清议报的告白都附于报末。前5 册基本是有关本馆的告自,如售报价目、承 刊告白价目、本馆章程的改定、勘误记或正误记等。第6 册开始代派其他报社的报纸, 有澳门知新报、天津国闻报、上海苏报、澳门澳报、星( 新) 加坡天南新 报、福州闽报、汉口汉报。各报馆相互代售报刊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对渴求新 知。关注国家及世界局势的爱国人士来说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露。第9 1 1 册专门刊载 了题为恭颂黎领事德政的告白,歌颂古巴驻美领事黎藻泉接济在美华人灾民的事 迹。第1 0 册开始刊售发行人冯镜如增订的华英字典出售告白。刊登的告白既有 汇集清议报相关文章的的合集,如政治小说( 佳人奇遇、经国美谈) 合刻、 饮冰室自由书、十八世纪欧洲三大家政治学说;又有集资兴办的书局、自办书 局以及日本汇编社发行的书籍,例如普及舍发行的新编东亚三国地志( 该舍由天 津国闻报馆、上海同文沪报馆、汉口汉报馆和横滨清议报馆四家报社合办) ;梁启超 在上海开办的广智书局印售的万国宪法志、中国十八省地图、东亚新地图、 极东地图等通志和各类地图;日本译书汇编社发行的和文汉读法、物竞论、 国家学原理、女予教育论、日本制度提要、欧米( 美) 政体通览、日本游 学指南等各类书籍。这些刊印与代售的书籍,内容大多集中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可以况与清议报形成了互补之势,弥补了报纸连载无法连贯阅读,与时事结合过 于紧密易流于肤浅等不足,满足了更多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受众将这些书刊与 清议报参照阅览,在中国国内思想极其受限的情况下,对认清形势转变思想将会 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这些书刊的销量并不清楚,但是清议报馆通过各代销点 经销的这些书刊,成为当时国内传播新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 清议报有偿干u 登的告白,第一期就提出了收费标准:“两行起码,一期三元, 2 0 0 3 年 :海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以后每期加二元,四行六元,其余类推。图另议,封面告白加倍。”以后不断变化: 第4 册中告白标准为:“一页一期金十五元,二分一金八元。四分一金四元五角,八 分一金二元五角。”并开始打折:“一月以上各五折,半年以上各六五折,常年各五五 折。” 2 1 随后的第6 册又发生改变:“每期每行三十五字为额,一行起码,一元二十五 钱过两行,以外每行一元。”因为价格降低,打折的折扣比例相对减少:“每月照价九 折,半年照价八折,长年照价七折。”1 3 1 但其中一个基本不变的原则是:附于每次告 白后的“以上皆先付资后刊报不再减折。” 在报馆于第1 5 册用日语整页刊登告白募集广告后,终于自第1 6 册承接了横滨七 十四银行和横滨贮蓄银行同元町支店的利息改正广告,大德堂为繁田医生所作的宣传 广告,以及由美国金山正埠文兴报馆发布的,美国金山正埠利亚路地实业公司的代贮 银两广告和该公司公开募集股份的正式告白。此外,还有为其他报社所作的代售广告 如知新报、天南新报、国闻报、同文沪报、苏报、中外时报等,以及 个人出版的书籍,如梁启超在李鸿章死后为他作的传李鸿章、验方新编, 日本侯爵伊藤博文、伯爵副岛种臣、清国公使李盛铎、韩国公使朴镛和等题词发售的 新书东亚三国地志1 4 1 等。这些广告是清议报为了维持报纸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因为仅凭报纸零售式销售的低廉而零碎的收入是很困难的,从清议报馆告白中屡次催 促代派处交纳收取的售报费用可以得到印证。但是清议报本身的政论性决定了受 众面必然比不上纯粹娱乐性的报纸,因为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不愿意付了钱却达 不到扩大影响的目的,更何况又是一份非本土的报刊。事实也证明,横滨的两家银行 的广告从第1 6 册刊登到第3 2 册结束,总共只刊载1 7 次。旧金山实业银行也仅刊载 了2 0 次。 清议报的发售价格在第1 册就提出:“周年三十三册,报费洋四元。闰月加 三册,洋四角。阅每月者报费洋四角,零售每本洋一角五分,邮费一册五厘( 日本邮 便局无设置之地邮费二仙) ” 5 1 。实际上,因为刚开始创刊为了扩大影响,最初的第 一、二册都是无偿赠送的,至第6 册发行时已经派发一万多份但是时间一长,必然 不堪重负。为此,该册告白特别提到“本馆实不胜应酬之繁,兹凡定阅报章者,务请 奉馆承刊告白价目,清泌报,第1 册,1 8 9 8 年1 2 月2 3 日。 2 1 奉馆承刊告白价目清议撒。第4 册,1 8 9 9 年1 月2 2 臼。 川奉馆承刊告白价目,清议报,第6 册。1 8 9 9 年2 月2 0 曰。 1 4 1 奉馆告臼,清议撤,第3 7 册1 9 0 0 年3 月1 日。 5 1 本馆告白清议报,第i 册,i8 9 8 年1 2 月2 3 日。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照册数赐足阅报。”只好采用激将的方法“诸君想不惜此区区也。”i l l 当清议 报发行状况越来越好的时候,代派处曾经发生过为了更多赢利抬高报价的事情,而 且“零售尤甚”。f 2 1 然而,此前报馆早在第3 册就采取了给予代理处提成的方式:“代 派处概提二成作经理之费”。至第3 4 册起,由于日本大增税,物价提高,清议报 采取以前的收费价格不堪支撑,被迫提价:“南洋美洲全年收洋六元,半年三元五毫, 概不零售。日本及清国内地及上海、香港各埠全年收洋五元,半年= 元七毫五仙,零 售每册二毫。”【3 】因为清议报的发售价格低廉,在该馆告白中不得不数次向各代 售处要求将所收一年的报费交清,又在6 9 册中特别恳求:“惟是经费浩繁,非籍陆续 收回报费,实无以为接济”,商议决定“明年”也就是1 9 0 1 年“半年收截报费一回, 年终清算一回。如年中不将半年,报费结算者概行停寄。” 4 1 可见清议报的创办 与发售并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或单纯的扩大政治影响,为实践办报的宗旨,编辑们 不仅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呕心沥血,而且为了维持报馆的正常运转殚精竭虑。 总之,清议报是】9 、2 0 世纪之交中华民族危亡时期创办的一份报刊,它继承 以前时务报等的优良传统,发挥它作为过渡时期大众传媒,地处日本可以接触、 吸收更多西书报刊,并且发行得到日本当局支持的优势,通过扩大的信息来源使国人 更清楚地看到国家所处的格局:以开民智、振民气为目标,积极传播的先进西方社会 政治学说与思想,也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有助于国人树立救亡图存的信心,坚定国必 强、民将富的决心。 清议报 清议报 清议报 清议报 第6 册, 第2 7 册 第3 i 册 第6 9 册 l8 9 9 年2 月2 0 日 1 8 9 9 年9 月1 5 日。 1 8 9 9 年1 0 月2 5 日。 1 9 0 1 年1 月1 1 日。 i白口臼自告告告告馆馆馆馆奉奉奉本 2 0 0 3 年匕海大学硕士学位论= ) :c = 二、清议报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启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探讨清议报的启蒙思想,有必要先认识一 下启蒙的含义。启蒙简单一点说就是摆脱愚昧,接受新知,提高文明程度。康德将启 蒙定义为:“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在这种不成熟的状态中,“不 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 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了。”【l 】他给启蒙拟定的座右铭是:大胆地鼓起你的勇气,独立地运用你的 理智! 崔世广结合后进国家的民族文化特点认为,启蒙就是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思想现象。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批判中世纪蒙昧主 义,批判封建主义,宣扬近代社会政治主张,实现人们观念的变革,促进近代政治、 经济、文化等诸制度的确立【2 】。批判封建愚昧,宣传西方近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启 导国民的近代文明意识,正是清议报所做的启蒙工作。本章将对清议报宣传 的启蒙思想的具体内容加以探讨。 ( 一)启导国人感知时代特征 1 9 世纪末年的中国,依然处于“学问饥荒”的年代,更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 威胁。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先进的中国人热情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当时国内的报纸,尽管都有记者和通讯员从各地发回的本地外埠新闻、翻译的海外新 阉,以及有关当前问题的社论,但是往往失之精确文章过于短小,短评不多,这些 和各报馆处于国内,获取新闻途径有限,社论短评言论受束缚不无关系【3 l 。而清议 报借助于避居海外可以接触到大量西书西报的优势,启导国人感知时代特征,“务 使吾固民知我国在世界上之位最,知东西列强对待我国之政策,鉴观既往,熟察现在, 以图将来。”l 4 j 【i 康德:替复这个问题;f 十么是启蒙运动? ”,所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版,第2 2 :! :( i - 1 槎世广:近代启浆思想与近代化中1 3 启蒙思想比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3 页 i 廖梅:汪康年:从民约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4 1 2 4 2 页 p i 粱启超:( 清议报 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第1 0 0 册,1 9 0 1 年1 2 月2 1 旧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议报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报导和分析比较全面。对中国国内形势的报导与 分析,既有国人的来稿,也有外埠报纸的译稿,使国人对国内局势的真实状况了解更 加全面。外国报纸的真实报导披露了西方列强和日本等国企图瓜分中国、渴求在中国 攫取更多利益的野心。与此同时,清议报对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发生的大事,各国 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冲突的转译,本社有时添加的简短评论,都为国人放眼看世界提供 了一扇窗口,促使他们的时代感与爱国心进一步增强。 在2 0 世纪之初,清议报发表了梁启超的过渡时代论,文中指出,“今日之 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今日中国之现状,在政治上,“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 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学术上,“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 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风俗上,“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 道德以代之”,希望人们认清时代,开创美好的未来。 清议报首先结合各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当时所处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麦孟 华认为列强对待中国的策略,有的主张“瓜分”,有的标榜“保护”,手段虽然不同, 实质却是一样的,具有侵略性,不应该抱有幻想。他对中国的境况作了形象的描绘: “外人之处我中国也,夺我权利,虐我人民,土地则约以勿让他人,政治则胁之不能 自主,横施势力,夷若无人。”并简单概括:“有必亡之势,有难亡之理,有绝不可亡 之机。”他以日本的独立作为榜样,号召国人向日本学习,不要象印度那样沦为奴隶, 沉痛地说“今日不为日本之强盛,即为印度之灭亡:不为日本之维新,即为印度之奴 隶。其机至危,其时至迫。”【2 】1 8 9 9 年5 月,梁启超对俄、英、德、意大利等国侵略 中国的情形进行了描述,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分为“有形之瓜分”与“无形之瓜 分”。他认为,“有形之瓜分”是对领土的征服,而“无形之瓜分”是指权利的割让, 尤其是建筑铁路、内行航运、整顿财务等经济权利。但是“无形之瓜分”的结果要比 “有形之瓜分”的危害性更大。【3 】在论议和后之中国一文中,作者为1 9 0 0 年1 2 月2 4 日俄、英、美等十一国提出的“议和大纲十二条”而担忧中国的未来,他说, “夫今日之议和,不割要港,不失土地,而其所以限制我主权者。固其侵略之势力者 也。”接着痛陈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再失去自卫权,那么国家最为关键 的两种权利就都丧失了。即使有土地,有人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宁必待社之 1 1 1 粱启趟:过渡时代论,溃议撒,第9 3 册1 9 0 1 年6 月2 6 门。 i :l 佩弦生: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口,清议报,第3 8 册,1 9 0 0 年3 月l i 【1 f 3 1 袭忖客:瓜分危育,清议报,第1 7 肌1 8 9 9 年6 月8 日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屋,姓之易,土地之分裂,然后命之为亡国哉?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还转引日本朝 f 1 报一位作者的文章,“择录一二以供我同胞之鉴戒而猛醒焉”。【o 】可谓痛心疾首。 针对俄国的侵略,清议报连载三册讨论应对俄国的策略,把满洲问题视为“全 国生死问题”,满洲问题的决定,“即全国之运命之结果”,紧接着提出了四种对俄手 段:“宣破除一切倚望之心”( 破除对外国和“西安政府”的期望,因为“今回列国之 抗议者,非为我国,实自为己国之利益”,“西安政府全然腐败无力,只知仰望外国之 鼻息”) 、“人民与疆臣之地位”( 人民与疆臣联合、人民单独运动“人民尚有肃立 独立之性与坚忍之力,见有不可相联之势,令自单独运动以得保持其始终”) 、“宜全 拒绝俄约”( 研究修改的对俄条约,揭穿真相) 、“俄国撤回条约之不足恃”( 俄国公使 的意见和俄国官报的政府通报充分暴露出他们侵略的野心。) 这四种手段的实质意思 却是一样的,让国人看清俄国的企图,放弃对他们的幻想。【2 】 对于日本的对华政策,梁启超应帝国青年会的嘱托专门写了篇文章,劝说日本 有远见之士施以援手,保全世界的和平,发表在帝国青年会报纸该年的第三期上。他 把日本的对华政策归结成两点:“一日与欧洲均势主义。则保守福建不让与之约进 而经营两浙,及矿物铁路权,以闽浙为日本之势力圈,以各他日分裂之后,得分欧人 之余利也。二日保亚洲独立主义。则劝导满洲政府,使其实行改革,以振起国势。杜 欧势之东渐也。”明确指出日本期望与欧洲诸国保持均势,只会招致唇寒齿亡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日本依然抱有幻想。p 1 在对中国的局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清议报的主笔们对中国的未来是持肯 定的态度的,他们认为中国具有独立的实力。梁启超归纳了三点原因:第一,“皇上 英明仁勇,革新之机未绝”;第二,“民间社会团结,外人不易干涉”:第三,“海外在 留之人,气象雄大,可为宗国之用”。海外的六七百万人具有冒险独立的精神,丰富 的阅历,有精通工商业的,也有学有所成的。【4 l 追究中国积弱的原因,梁启超认为: 第一,源于理想的偏差。因为国家的强弱与国民的志趣品格有关,但是国人不知国家 与天下的区别、国家与朝廷的区别、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导致中国国民理想出现偏差。 【5 】第二,源于不良的风俗。中国人的奴性、愚昧、为我( 爱己利己) 、好伪、怯懦、 论泌和后之中国清议报第7 l 册,1 9 0 1 年3 月1 1 日 【2 1 对俄策清议报第7 5 册1 9 0 1 年4 月9 日;第7 6 册,1 9 0 1 年4 月1 9 日 第7 7 册t 1 9 0 1 年4 月2 9 日。 ( ,1 任公: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清议报第2 6 册,1 8 9 9 年9 月5 日。 【一l 粱启趟: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清议报,第2 6 册,1 8 9 9 年8 月2 6 日。 梁启超:积弱溯源论,清议报,第7 7 册,1 9 0 1 年4 月2 9 日 2 0 0 3 年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动等不良风俗是中国病弱的重要原因之;第三,源于政府的未立,国民意识的 缺乏国家是帝王的私产,民贼实行“驯之之术”、“恬之之术”、“役之之术”、“监之之 术”四种政术愚民、柔民和涣民; 2 1 第四,源于近事,这是近因。中国积弱的远因来 自于数千年的专制,近因却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以及最近共四个时代近二百 年以来积弊的日积月累,尤其是那拉氏把持政权的三十年的腐朽统治。他把主要原因 归结为国民全体,次要原因算在那拉氏身上。(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