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墼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谂文是我个人在导疖指每下进行豹研究工作纛取得豹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弓f 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弓| 文鄢致谢豹内容乡卜,琴包含其继入或其它穰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殴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落意。 作者签名:赵佥曩 日 期:2 血。丛j 墓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犬学有关保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网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敝饔纸质敝;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麾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爱适用零藐定。 作者签褒:整金墓 日 期:幽口笸疽眨 中文摘要 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教育家。她出身名门,后因书史传家的 家学渊源被诏续汉史,继而为后富师,并参与东汉的政治活动。她在晚年写出的 女诫一书,汇聚了她对女性地位、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的主要观点, 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历史上对班昭的评价往往与女诫一 线相牵,其人其书都颇具争议性。本文利用传世文献与部分出土文献对班昭及其 女诫一书进行了重新解读。论述了班昭的家庭渊源、人生经历和重要的史学 成就;女诫中阳尊阴卑、男尊女卑影响下的女性观,敬顺为特点的妇行观和 “委曲求全”的家庭观。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我们应该肯定它有利于人 类进步的历史意义和维护家庭稳定的现实作用,她所提倡的一些内容并非完全如 一些学者所说“是套在妇女脖子上的枷锁”。当然,她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是封 建宗法式的,有局限性和落后性,但是考察当今社会,无疑其中某些一以贯之的 中华妇女道德传统有其难能可贵之处,而且至今仍不失其感召力。需要注意的是, 女诫对后世的影响部分源于时代的取舍,而非其内容本身的合理或不合理。 关键词:东汉班昭女诫女教 a b s t r a c t b a nz h a ow a saf a m o u sf e m a l eh i s t o r i a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i s ti nt h ee a s th a n d y n a s t y s h ec a m ef r o ma l li n f l u e n t i a lf a m i l y , l a t e r , w a sc a l l e dt om e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 h a r td y n a s t yc o n t i n u o u s l y , f o rt h eg o o dt r a d i t i o nt h a tr e a da n dw r i t eh i s t o r yf r o m g e n e r a t i o nt og e n e r a t i o n t h e na sas e r a g l i ot e a c h e r , s h et o o kp a r ti nt h ep o l i t i c a l a c t i v i t yi nt h ee a s th a nd y n a s t y i nt h eb o o k ”n vj i e ”,w h i c hs h ew r o t ei nh e ro l da g e , a s s e m b l e dh e rm a i nv i e wo fi s s u e st ow o m e ns t a t u s ,c o n j u g a lr e l a t i o n ,f a m i l y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e t c i ti st h ef i r s tb o o kw h i c ha d v i s e sw o m e n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m e n t so nb a nz h a oa n d n v , l i e ”a r ea l w a y si n t e r r e l a t e d ,t h e ya r ea l l q u i t ed i s p u t e d t h i st e x te x p l a i n e db a nz h a oa n dh e r n v 1 i e ”a g a i n ,b yu t i l i z i n gt h e r e l e v a n t1 i t e r a t u r e st h a tb a n d e dd o w nf r o ma n c i e n tt i m e sa n ds o m eu n e a r t h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s ,d e s c r i b e dt h ef a m i l yo r i g i no fb a nz h a o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 h e rl i f ea n dh e r 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w o m e nv i e wi nt h eb o o k n vj i e ”w h i c h w a si n f l u e n c e db ym e n ss u p e r i o r i t yt ow o m e no f f e r , w o m a nc o m p e t e n tv i e ww h i c h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b yo b e y i n g ,a n df a m i l yv i e ww h i c ht h i n k sb e t t e rb e n dt h a nb r e a k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o c i a ls t a t ea tt h a tt i m e ,w es h o u l da f f i r m i t sh i s t o r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h i c hi sf a v o r a b l et ot h ep r o g r e s so fm a n k i n d ,a n di t sr e a l i s t i cf u n c t i o n f o rt h es t e a d yo ff a m i l y , s o m ec o n t e n t st h a ts h er e c o m m e n d sa r en o tt o t a l l y ”as e to f c h a i n so nw o m e n n e c k s ”a ss o m es c h o l a r ss a i d ,c e r t a i n l y ,as e r i e so fm a i n t a i n sw h i c h s h ep u tf j n v a r da r ef e u d a l ,t h e r ea r ei t sl i m i t a t i o na n dl a g g i n gb e h i n d ,b u t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c u r r e n ts o c i e t y , u n d o u b t e d l y ,s o m ec h i n e s ew o m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a l sw h i c h n m n i n gt h r o u g h ,h a v et h e i re s t i m a b l ep l a c e s ,a n dd o e sn o tl o s ei t si n f l u e n c ey e ts of a r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h a tn e e dt o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i st h a tt h ei m p a c to f ”n vj i e ”p a r t l y b e c a u s eo ft h ec h o i c ef r o mt h et i m e s ,n o ti t so w nc o n t e n tw h i c hi sr a t i o n a lo r u n r e a s o n a b l e k e yw o r d s :t h ee a s th a nd y n a s t y b a nz h a o”n vj i e ”f e m a l e e d u c a t i o n 2 日l j舌 汉代是中国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秦朝虽然曾短暂统一,但此前更长 一段时期一直处在割据纷争不断的状态,整个社会围绕战争与政治,掩盖和淡化 了社会其它方面的正常发展。汉代重新统一以后,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社会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构建当中。中间虽然有所谓“王莽之 乱”,但整个社会的发展基本是连续的,后世许多重要的制度和社会观念都可以 在此找到渊源和雏形。汉代是形成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格的重要时期,譬如以阴阳 五行为基础的阴阳尊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理论,孝观念等等,这些都 成为班昭女诫的重要渊源和背景。 生活在东汉时期的班昭出身于班氏名门,其父班彪、长兄班固深谙中国传统 文化,史学造诣颇深。班昭本人幼年失怙,中年丧夫,后因家学渊源及自身的“博 学多才”而出入宫廷,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晚年写出的令后世褒贬不一的 女诫一书汇聚了她对妇女地位、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的主要观点,被 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女性劝诫要籍,后世多有仿效。称颂者因此而将她 奉为“女学中的孔夫子”、“女圣人”,而贬斥者则骂她为“女界的罪人”、“班贼”、 “父权制帮凶式的女性”。 结合对班昭个人背景、经历及汉代社会状况的考察,通过这个典型个案,分 析女诫一书,进而形成对班昭的全面评价,无疑对全面认识和推进当今妇女 运动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的。当然,囿于史料的缺乏和笔者水 平的局限,要想对班昭其人及女诫一书作出一番全面、准确的考证和评价还 比较困难。 目前关于论述班昭及其女诫的专著极少,主要有朱恢的班昭。和梅 侣( 裘毓芳) 的( 女诫) 注释。陶希圣先生的婚姻与家族、陈东原先 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陈鹏先生的中国婚姻史稿、陈顾远先生的中国 婚姻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制度史及彭卫先生的汉代婚姻形态等都在 朱谈:班昭,重庆胜利出版社1 9 4 5 年版( 台湾学生书局1 9 7 7 年版) 。 无锡白话报( 1 8 9 8 年5 月1 日一9 月2 6 日) 曾刊此文。 对汉代妇女、婚姻、家庭的论述中涉及到班昭及其女诫,但都比较简略。其 中陈东原先生认为班昭“系统的把压抑妇女的思想编纂起来,使他成为铁锁一般 的牢固,套上了妇女们的颈子”国: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则肯定了班昭 “开创女子教育先河”、“主张女子与男子一样应受专门的、较为正规的教育” 的积极性,认为班昭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提倡封建礼教,并改变宫中女性参与 政治和外戚专权的局面,著成了女诫一书”,认为女诫“强调做妻子的 只能做丈夫的附属品”。;曹大为中国古代女子教育一书则具体分析了以班 昭女诫为代表的一系列阐明义理的女教著作。另外,萧虹博士( d r l i l yl e e ) 关于中国妇女研究的论文集阴之德( 1 1 1 ev i r t u eo f y i n ) 。评析对象之一便是班 昭。她列举并分析了女诫一书对妇女提出的三大类控制规则,从意识形态、 言行、离婚与再婚等方面,用平实的叙述法,将班昭为妇女订下的“苛刻行为条 令”和她本人在朝野中的生活加以对照,侧重揭示集于班昭之身的各种矛盾。同 时,也将历史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展示了出来。 在论文方面,根据有关索引,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黎舟贵客曾发表过班昭 评传。,周之风发表过班昭是中国妇女界第一个罪人 ,虽然未能找到,但 从题目及时代背景推测可能有较浓的反“封建”色彩。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 日益发展,思想不断解放,史学研究更为开阔,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开始走向繁荣。 专门探讨班昭及其女诫的文章也逐渐增多,如朱仲玉的女史学家班昭与明 德马皇后。、葛亮的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上的班昭探讨了班昭在史学 上的贡献及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政治成就:秦草的班门三杰著( 汉书) 一 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分别介绍了出现在班氏家族中的这三位史学家, 特别指出班昭博学高才,修成汉书八表,对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编修 二十五史的史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所做的女诫是中国女性的第一本教科 书,也是中国传统女训的鼻祖,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枷锁 ;苏萍的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版,第4 7 、4 8 页。 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4 4 页4 8 页。 萧虹:阴之德中国妇女研究论文集,张威译,新世界出版社1 9 9 9 年版。 黎舟贵客:班昭评传,妇女杂志1 9 4 0 年9 月1 卷1 期。 周之风:班昭是中国妇女界第一个罪人,广西妇女1 9 4 2 年3 月2 2 、2 3 期。 朱仲玉:女史学家班昭与明德马皇后历史知识1 9 8 2 年第1 期。 葛亮: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上的班昭,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 9 9 5 年第2 期。 秦草:班门三杰著( 汉书) 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 0 0 0 年 第4 期 4 试论一代女史学家班昭的心理悲剧及其价值“从汉女班昭的女诫入手, 解析了一代女史学家在封建权重压下的心理悲剧,探寻其顽强实现自己各方面价 值的女性独特智慧,以便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女教书的真正价值”。; 胡捷的试论东汉班昭的妇女价值观认为女诫是东汉前期这一特定时代的 历史产物,它完全认同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班昭“由于跻身上层统治 者行列而自觉充当了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者”。;李庆华论( 女诫) 的成书原 因则分析了东汉儒家思想和家庭,以及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权力斗争的矛 盾对班昭写作女诫的影响。;沈时蓉、刘莹的中国传统女训的当代审视一 以班昭( 女诫) 为例对女诫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传统女训对当代社会有 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韦石的世界晟早的女教育家一班昭 和张芳梅的中 国古代第一位女教师班昭。则把班昭作为开创女子教育的先驱进行了分析。 总的来说,关于班昭及其女诫的研究己日趋细化和理性化,不再是非此 即彼地简单肯定或否定,历史研究的政治化色彩也逐渐淡漠,由站在阶级的立场 或男女对立的立场转而成为站在女性自身及社会整体发展的立场来看问题。但总 的来看,关于班昭的史学、文学成就、政治活动等方面的评述较多,一般多肯定 或赞扬,而关于女诫则仍多执批判态度,认为是妇女隐忍卑下、屈从的表现, 并把班昭视成妇女界的罪人,但也开始有部分肯定的声音。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实证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借鉴 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注意将文献资料与出土资料相互结合,共分三 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班昭的家族渊源,班昭整理、续写汉书的经历和成就, 及为后宫师参与东汉政治决策的特殊人生经历:第二部分对女诫一书中班昭 的主要思想以阳尊阴卑、男尊女卑为特点的女性地位观,以柔顺为特点的女 性行为观,以追求夫妇长久、恩爱为目的忠贞观和曲从公婆、和睦叔妹的家庭观 进行了具体论述和解读;第三部分主要是讨论了班昭与女诫的历史评价问题 及班昭部分观点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期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取得对现代 苏萍:试论一代女史学家班昭的心理悲剧及其价值, 理论界2 0 0 4 年第5 期。 胡捷:试论东汉班昭的妇女价值观,株洲师专学报2 0 0 4 年第1 期。 李庆华:论( 女诫) 的成书原因,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 沈时蓉、刘莹:中国传统女训的当代审视以班昭( 女诫) 为例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 0 0 年第5 期。 韦石:世界塌早的女教育家班昭,中小学管理1 9 9 4 年第1 i 期。 张芳梅:中国古代第一位女教师班昭 ,( 华夏文化2 0 0 2 年第3 期。 社会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班昭与女诫的全面考察和解读,无疑应当肯定班昭的史学地位和 政治成就,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否定女诫观点中个人人格和价 值的缺失的同时,还要具体区别它们和当时的三从四德观、后世的节烈观的不同, 更应该注意到女诫中“女子卑弱”的观念对促进和巩固当时男权胜利的历史 价值和进步意义,尤其曲从公婆、和睦叔妹的家庭观在重视孝道的汉代社会的现 实意义。她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在现代看来当然是有其局限性和落后性的,但是 考察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如“贤妻良母”、“温柔大方”、“贤内助”、“善 良”、“孝顺”等词语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无疑其中某些一以贯之的中华妇女 道德文化传统是不无可取之处的,女诫对后世的影响部分源于时代的取舍而 非其内容本身的合理或不合理。 第一章班昭其人 班昭,字惠班,一名姬,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父亲班彪( 3 5 4 年) ,字叔皮,两汉之际著名史学家,曾“作( 史记) 后传数十篇”,以 续史记。异母兄固( 3 2 9 2 年) ,字孟坚,汉书的主要作者,东汉著名学 者。同产兄超( 3 2 1 0 2 年) ,字仲升,纵横西域近三十年,功封定远侯大将军。 关于班昭的生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武二十一年( 公元4 5 年) 说 , 一种是建武二十五年( 公元4 9 年) 说。而根据现有史料,对其生年较为详尽的 是范晔后汉书中的几条记载: 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 永宁二年( 公元1 2 1 年) 二月,( 邓太后) 寝病渐笃三月崩。在位 二十年,年四十一。 通过这两条史料,能够推断出班昭最晚应该在公元5 0 年出生。又: 元兴元年( 10 5 ) ,帝崩殇帝生始百目,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 太后临朝。 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 昭) 子成关内侯,官至 齐相。 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圣恩横加,猥赐金 紫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尤。 根据这几则史料,能够推断出班昭最早应当在公元4 3 年出生。但是翻检汉 书、后汉书等相关资料,其中并没有发现关于班昭确切生卒年的记载,所以 目前只能推算出班昭应当出生于光武帝建武年间( 4 3 5 0 年) ,卒于安帝元初或 永宁年间( 1 2 0 年前后) ,终年当在7 0 至7 7 岁之间。 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3 2 4 页。 安作璋:班周评传附表,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陈其泰、赵永春 班固评传( 南京大 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从此说。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3 1 4 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第2 7 9 1 页。 (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第4 2 9 - - 4 3 0 页。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上- 和熹邓皇后第4 2 1 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第2 7 8 5 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第2 7 8 6 页。 7 班昭出身于两汉具有浓郁家风的班氏名门,汉成帝时班氏家族得宠一时,且 获得了难得的“秘书之副”,特殊的家族风气和家庭环境为她学识、人品的形成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昭本人的一生亦比较坎坷,幼年失怙,家庭贫困,十四岁 时嫁同郡曹世叔。为妻,而世叔又早卒。和帝永元四年( 公元9 2 年) 因家学渊源 被诏东观藏书阁叙补汉书,后经常出入宫廷,成为后宫之师,“及邓太后临朝, 与闻政事”,得以显称当世。其人“博学高才”,“所著赋、颂、铭、诔、问、注、 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与蔡文姬、李清照、柳如是并称为中 国古代四大才女。班昭在东汉政治史、教育史、文学史尤其史学史上都留下了难 以磨灭的印迹。 一、家世渊源 关于班氏家族的远源,可以追溯到楚国令尹子文。“班氏之先,与楚同姓, 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谷,谓虎于 棵,故名谷于桴,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左传宣公四年 记载:“楚若敖娶于郧,生图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 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瞢中,兽乳之。郧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 收之。”为感念老虎对子文的哺乳之恩,子文被取名谷于桴。子文( 酮谷于榉) 官至楚国令尹,孔子称“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被孔 子称赞为“忠”。其治兵“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当为“仁”。“子文之子丽 班,亦为楚令尹”,班族一支即由此而来。嗣班生子克黄,官至箴尹。克黄在丽 椒( 囡椒之父司马子良为酮伯比的另一个儿子) 叛乱时恰逢出使齐国归来,在得 知这一消息后不仅没有逃避,反而认为“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君,天也,天可 逃乎”,于是归国请罪,而楚王彼时“思予文之治楚国”,命克黄继续担任原来的 职务,并改其名为“生”。 秦灭楚国之后,班族一支遂“迁晋( 今山西屯留南、沁水东北) 、代( 今河 北蔚县西南) 之间,因氏焉”。秦始皇末年,受当时战乱影响,班台带领班氏家 族相时而动,再次北迁,避地于楼烦( 今河套以东之晋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 大力发展畜牧业,“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 9 8 4 年影印本,第9 7 3 页。“据 三辅决录注,世叔名寿。” 班固: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4 1 9 7 页。 论语公冶长。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8 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班氏先祖因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 成为北方边地的雄豪,这也为班氏后来为官、读书从而重新融入中原仕途奠定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 班壹本人“年百余岁,以寿终”,“台生孺。孺为任侠,州郡歌之。孺生长, 官至上谷守。长生回,以茂林为长子令。回生况,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 农都尉,大司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之初,女为婕妤。致仕就第, 资累千金,徙昌陵。昌陵后罢,大臣名家皆占数于长安” 。班昭的家学近源确 切地说应当从这一辈开始,而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班婕好班昭的姑祖 母。 汉书成帝纪赞日:“臣之姑充后富为婕好,父子昆弟侍帷幄。”根据汉 书外戚传可知:“( 孝成) 帝初即位选入后宫。”班婕好是一位有德才、守礼 制的女子,“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 礼”。并多次箴诫成帝,被太后称赞日:“古有樊姬,今有班健仔。”。正是因为太 后的爱护及成帝初对班婕好的“尊宠”,成帝时期可以说是班氏家族的黄金时期。 谷永尝言:“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赏赐无量, 空虚内臧,女宠至极,不可尚矣。”。 这一时期,班氏家族与皇室关系密切。班伯被成帝亲自召见,封为中常侍 , 出入宫廷,侍从皇帝,传达诏令,掌理文书。班旃“博学有俊材”,经金殿对策, 被任命为议郎,后来又迁为谏大夫 等宫职。因为与刘向等一起典校皇家珍藏的 图书,并为皇帝“进读群书”,得到成帝的赏识而被“赐以秘书之副”。关于这些 书,大将军王凤认为“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 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 诸侯王”。所以,对于这些珍藏于皇室的秘书,甚至连东平王以叔父的身份求 取太史公、诸子书,大将军都不允许,而班氏凭借着皇帝宠幸的特殊身份却 轻易获得,后来成为班彪、班固、班昭等人治史的重要来源。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4 1 9 7 4 1 9 8 页。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第4 1 9 8 页。 注引张晏日:“楚王好田,樊姬为不食禽兽之肉。”师古注日:“窈窕、德象、女师之篇 皆古箴戒之书也。”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第4 2 0 5 页。 秦代始置,汉朝沿用常为列侯至郎中的加官。东汉时,专用宦官任之。 西汉时置,掌议论,属光禄勋,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宇,第3 3 2 4 - - 3 3 2 5 页。 “以家族为单位的富有庄园,为了保证本家族的繁荣昌盛,非常重视对家族 成员尤其是后代子弟的文化教育。”“庄园的教育把儒家经学作为子弟们参政的必 修课,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体存在,也便以其家长和宗族本身的文化素养和 积淀为基础,而相应地发展出某种具有独立意义的、和社会权威思潮不相苟同的 文化来。所以,在这里既有权威思想存在的市场,也有其他异端思想或新理念生 长的空间。” 从秦汉之际“以财雄边”到后来或任侠或学儒,班氏家族较为典型 地反映了这种变化。班彪“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 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圆,这些难得的“秘书之副”更加丰富了 班氏家族的家学范围,所以班族中既有像班况长子班伯那样饱读经书的儒学大 师,乃至“大将军王风荐伯宜劝学,召见宴呢殿,容貌甚丽,诵说有法,拜为中 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 受焉。既通大义,又讲异同于许商”。又有如班旃之子班嗣那般“虽修儒学, 然贵老、严之术”的“另类”之人。叙传记载他曾经讥笑向他借书的桓生日: “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 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炫耀? ”班彪其人虽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 后数应三公之召。仕不为禄,所如不合;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 不作”,但是也主张“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而且“性好老庄”。班固更是“博 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意而已” 。 班超虽以武功名世,其人亦“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班昭父、兄勤于著述,长于文采。班彪曾为寞融“画策事汉”,所上章奏深 为光武帝赏识,“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所著赋、论、 书、记、奏事合九篇”。班固是史学名著汉书的主要作者,其名作两都 赋称赞洛邑制度之美,以折射西宾淫侈,文美词深,成为汉赋名篇。又有曲 引篇,述叙汉德,也颇见文学功力。“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 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o 徐华:东汉庄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蕴,南都学坛2 0 0 2 年第3 期,第3 6 页。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第4 2 0 5 页。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第4 1 9 8 页。 萧统:文选卷九北征赋,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4 2 页。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第1 3 3 0 页。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第1 3 2 4 、1 3 2 9 页。 后汉书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下,第1 3 8 6 页。 浓厚而广博的的家学渊源及书史传家的家庭特点无疑为班昭本人的学识提 供了肥沃的土壤,她本人博学高才,和帝时为后宫师,教授范围不仅限于经学, 甚至兼及天文和算术。 班婕妤虽然因为自己的博学多才、谨守礼仪,在成帝初期得以显尊,但是等 到赵飞燕姐妹以柔媚得宠,日益娇纵,“健仔恐久见危,求供养太后长信宫,上 许焉”o 。班健仔识时地自我引退在东宫与太后为伴。 伴随着班婕好的失宠,班氏家族的辉煌也不复往夕。及至班昭之祖父班 况少子班稚时,“平帝即位,太后临朝,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风 俗,采颂声,而稚无所上。琅邪太守公孙闳言灾害于公府,大司空甄丰遣属驰至 两郡讽吏民,而劾闳空造不详,稚绝嘉应,嫉害圣政,皆不道”。后“闳独下狱 诛”,班稚虽得太后哀闵,还是1 7 _ 书“陈恩谢罪,愿归相印,入补延陵园郎,太 后许焉。食故禄终身。由是班氏不显莽朝,亦不罹咎”。 二、从幼年失怙、中年丧夫到续修汉史 虽然班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但是班昭的人生却颇为坎坷,经历了从幼年失 怙、中年丧夫到续修汉史、为帝后师显名当朝的历程。 建武三十年( 5 4 年) ,五十二岁的班彪去世,时年班昭不过2 9 岁,可以 说是幼年失怙。根据后汉书记载: 永平五年( 公元6 2 年) 兄固被诏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常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从养老母。”帝 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班家尚需要班超为官府佣书来养活老母亲,可见此时其家境已大不如从前,生活 是比较拮据的。由上则史料还可以发现,永平五年,班固“被诏诣校书郎”时, 仅仅是班超与母亲“随至洛阳”,并不见班昭踪迹,此时的班昭当已经嫁给曹寿。 班昭在曹家的生活缺少相关史料记载,详情已不得而知。班昭在作女诚 时曾自述: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第3 9 8 f i 页 l 汉书卷一百上叙传上,第4 2 0 4 页。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粱列传,第15 7 1 页 年十有四,执箕第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 瞑黜辱,以 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勤不告劳,而夸而后,乃知免耳。 目前仅能通过这段自叙来一窥班昭在曹家的生活。而且后来世叔早卒。,班昭又 承受了中年丧夫的不幸。 虽然当时班氏家境与成帝时相比已是大不如前,但是诗礼传家的家学渊源却 一直延续了下来,尤其是那批难得的“秘书之副”更是成为班氏治史的宝贵财富, 也成为后来班昭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台阶。 班氏以书史传家,其修史始于班彪。班彪“性沉重好古”、“才高而好述作, 遂专心史籍之间”。史记问世以后得到时人的极大推崇,由于其记载的下限 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因而后世补缀者众多。后汉书班彪列传载:“武帝时, 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o 但是班 彪认为这些补缀“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于是“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 作后传数十篇”。唐代刘知己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则云:“至建武中, 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于是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 传六十五篇。”。其言有别,但班彪曾经续补史记是无疑的。他为史记 所作的续补成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重要积淀之一。 “建武三十年( 5 4 年) ,( 班彪) 年五十二,卒官。”。班固“以彪所续未详, 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明帝永平五年( 6 2 年) 有人上书显宗,告发班固私改 作国史,班固被收捕京兆狱中,后“( 班超) 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 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 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以 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 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r 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 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后因不严格管教家奴得罪洛 从后汉书所载女诫“年十有四执箕第于曾氏,于今四十余载。诸女方当适人”看,班 昭之夫不应算是早卒。沈钦韩有此议。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3 第1 3 2 3 、1 3 2 4 页。 班彪列传上,第1 3 2 4 页,注日:“好事看谓杨雄、刘歆、阳城衡、褚少孙、史孝山之徒也。” 后汉书卷四| _ 上班彪列传上j 第1 3 2 4 - 贞。 浦起龙:史通通释三,上海书店1 9 8 8 年版,第2 5 页。 后汉书卷删十l 班彪列传上第13 2 9 页。 后汉书卷阳卜e 班彪列传r 第13 3 4 页。 阳令种兢,和帝永元四年( 9 2 年) 因窦宪案牵连“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 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班固本传记载:“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糟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但是列女传目:“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对此, 袁宏后汉纪日:“( 马融) 兄续博览古今,同郡班固著汉书缺其七表及 天文志,有录无书。续尽踵而成之。”。司马彪续汉书天文志记载,孝明 帝使班固叙汉书,而马续述天文志。刘知几史通外篇古今正史刚 认为班固卒于洛阳后,其书散乱,莫能综理,“其妹曹大家博学能属文,奉诏校 叙。又选高才郎马融等十人从大家受读。读其十表及天文志等犹未克成,多是待 诏东观马续所作”。程千帆先生也认为:“汉书天文志盖出马续,诸表则班昭 补之而未成,续又毕其功也。”。徐浩先生廿五史论纲对此分析说:“班氏八 表及天文志己粗具规模,或为未定之稿,后园坐窦氏而卒,未及最后审定, 故和帝诏昭成之,盖审定订正其书。至后又令融兄续继昭成之者,因续有文名, 又博览群籍,善九章算术,使其参校异同以成定本也。”。韩国学者朴宰雨先生 赞同此说o 。后世也多认为班固卒时,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而马续 仅作天文一志班昭则续补汉书之表。目前看来,这种说法较为合理。 史书含表创自司马迁。史记有十表,汉书效法史记有八表,即异 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 成哀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汉书第一次 创立了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可以说“八表”是班昭在汉书中的 唯一著述。 一 古今人表将人物从传说时代的太昊到秦朝的吴广,分为九等,依次为: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收集了近两千位历史人物加以评价。班昭列表并不局限于帝王、臣下、名人等, 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绩、品德、贡献、对后代的影响等为依据,列了上上圣人 1 4 位,上中仁人1 7 3 人,其中既有政治家、军事家、也有外交家、文学家、诗 后汉书卷八r 四列女传曹世叔妻撩2 7 8 4 页。 袁宏:后汉纪校注卷十九顺帚纪下,周天游枝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5 2 7 5 2 8 页。 程千帆:史通笺记,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2 0 8 页。 徐浩:u 五史论纲第二章前汉书上海书店1 9 8 9 年版第4 5 页。 朴宰雨:f 史记) ( 汉书 比较研究中国立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页 1 3 人、学者等,使每个历史人物的地位一目了然。古今人表为后人检索和研究 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提供了方便,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 汉书修史的指导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正统思想。它不仅把董仲舒的事迹从 儒林列传中单列出来,专门作了董仲舒传,而且对他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高 度评价,认为:“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 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还引用刘向、刘歆、刘龚等学者的话,肯定董仲舒是“令 后学有所统一,为群儒首”圆。古今人表品评人物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博施于 人而济众”的“仁”。在仅有的1 4 位上上圣人中,除了传说中的太吴、炎、黄、 少吴、颛顼、喾、尧、舜、禹、汤等帝,文王、武王及辅佐过武王、成王的周公 之外,唯一一位在列的布衣之人就是作为无冕之王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则被列入 1 7 3 位上中仁人之中,可见孑l 子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班昭与 班固同样的儒家正统史学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1 7 3 位仁人之中,仅颜师古注明的就有2 2 位属于帝妃, 另外还有女娲氏等女性人物,可以看出班昭在品评历史人物时对于女性的地位和 作用是十分重视的。 , 但是古今人表中的“今人”只写到秦末,而没有“今人”中最重要的汉 代人物,这与汉书古今人表前言中“总备古今之略要云”的说法名实不符。 颜师古以为:“但次古人而不表今人者,其书未毕也。” 但这似乎又与班昭、马 续续补汉书的工作相矛盾,待考。 百官公卿表意在“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开篇介 绍自伏羲、神农、黄帝以来官制的形成和演变,叙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及各 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了汉 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官员的变迁,为研 究秦汉官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材料。 表所含的信息量很大,在史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知几史通卷十 六杂说云:“谓太史公之创表也,列行萦纡以相属,编字而相排。虽燕越万 里,而于径寸之内犬牙可接;虽昭穆九代,而方尺之中,雁行有序。使读者阅文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 5 2 5 页。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 5 2 6 页。 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8 6 1 页。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第7 2 2 页。 4 便睹,举目可详,此其所以为快也。”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也认为“作史体裁, 莫大于是”。 汉书自问世就被认为是难懂的,列女传记载:“时汉书始出,多 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圆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亦日: “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 以授登。”对于汉书的传播班昭亦功不可没。 汉书这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凝聚了班彪、班固、班昭父子、父女三人的心 力。班昭也因为家学渊源及自身的学识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著正史的女 性。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将班昭的史学成就与孟母相提并论,赞日:“奕叶班姑 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 三、为后宫师参与东汉政治 因为家学渊源而奉诏续史,成为班昭走入东汉宫廷进而参与东汉政治的第一 步。此后,“( 和) 帝数召入富,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逐渐得到 了后宫的尊重和崇敬,“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现在散存下来的针 缕赋( 亦作针赋) 、大雀赋、蝉赋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汉赋是典型的 宫廷文学,它往往用华丽的词藻和铺张的手法,堆砌丰富的词汇,体制宏伟,光 彩辉煌,但内容往往虚浮“远远的看见了一片霞彩,一道金光,却把握不到 什么。” 不过班昭的文采从中仍可以窥见。而更能够体现班昭文采和政见的,则 是她为班超所写的一篇上书。 班超自明帝永平十六年( 7 3 年)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至汉和帝永元十 二年( 1 0 0 年) ,己近三十年远离故土。当时年近七旬的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 安息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上疏和帝,以“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 代马依风”相喻,同时分析了西域当地的情况,表达了自己“不敢望到酒泉郡,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卷二十六作史不立表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 5 9 8 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第2 7 8 5 页。 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第2 5 5 9 2 5 6 0 页。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第2 7 8 5 页。据资治通鉴卷四十八永元十四年,“超 妹营大家,注日:家,今人相传读日姑”。又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下:“冲帝母虞贵人,梁冀秉 政,抑而不加爵号,但称大家而已。则大家者,宫中相尊之称也。” 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6 卜3 7 l 页。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9 3 页。 1 5 但愿生入玉门关”。一年老思乡、叶落归根的心愿。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朝 廷未加理会,于是永元十四年班昭上书和帝请求恩准班超返回中原故土。这篇上 书内容共分两部分:首先叙述班超在西域的经历及请求班超回归故土的客观原 因,认为班超已身在绝域近三十年,且“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 不聪明,扶杖乃能行”,为国家管理西域考虑,“蛮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 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其次是 以国家推崇孝道为由,希望和帝能够恩准班超回归故土。她说: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 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遣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 衰,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 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 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 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特别是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 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朽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哀君弃其老马,于是收而 养之,读来令人戚然动容。班昭最终以她的文采和真情感动了和帝,使班超得以 回朝。 和帝时期班昭就数次被诏入宫,教授皇后、诸贵人,邓太后临朝之后,班昭 依然作为太后的老师,传授经书甚至天文、算数。后汉书皇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五
- 幼儿园师德师风工作总结汇报5篇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国际旅行社导游岗位面试题及标准答案公布
- 2025年房地产销售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答案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培训课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盐储备库管理知识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初级软件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指导
- 2025年街道安全员实操面试题库大全
- 2025年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招聘教职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红十字应急救护创伤止血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入学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出租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 寺庙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内容
-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大模型备案-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
- 会议摄影拍摄教学课件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
-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