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产权关系越来越复杂,会计信息使用 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环 境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信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向社会提供更为相 关、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编制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均衡会计 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公允价值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 理事会都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力求彻 底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问题。 而我国却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应 用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 程。因此,认清公允价值的本质,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操作性问题,不仅能在理 论研究上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对会计实务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允与公允价值的概念,并结合主流的公允价值定义,分析公允价 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完全信息理论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为支持公 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提供理论证据;产权关系理论是促使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推动力, 不同产权主体的信息需求推动会计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会计目标理论是公允价值计 量的导向,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 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计量理论是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实践基础,为公允价值计量应 用提供了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公 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内容,指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有序交易市场中的脱手价格,讨论了公 允价值计量的原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层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基础。 本文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探 讨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过程,并将这个历史过程划分为萌芽、发展、初步应用和规范应 用四个阶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还考察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世界主流市场经济国家会 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本文 结合 2 0 0 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介绍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最 后,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讨我国目前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环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会计准则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nterprise scale becomes more and more big and property relation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display the character of diversification, so i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we all know, in the knowledge- base economy times, economy environment has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this requires that whe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it must be according to fair value, providing society with more relevant and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f we work according to fair value, not only the reliability and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n be balanced, but also society and economy will develop more stabilized. fair value has emerged as a hotspot in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ield at present. both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regar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 and throw into large amount of man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in accounting practice. however, we have not in- depth discuss about the essence of fair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whats mor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also undergoes a tortuous and complex process. so, its necessary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fair value and settlement the problems of operatability i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 if so, we could not only clarify matters and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in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but also it has major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accounting practices. at first, it is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fair and fair value in this paper,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widely recognized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is discussed. in my opinion, complete information theory could not onl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ory, but also support the fairness of fair value information with theoretical evidence. property relations theory i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wners of different property need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o make their decision, which requir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ust be reported in accordance with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ccounting objective theory gives significant guidance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more relevant and reliable with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decision- making. accounting measurement theory provides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with the practice basis. it can indicate that feasibility and operatability exist in the practi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ory, i further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e fair value of measurement model. the essence of fair value is the exit price which exists 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besides, the principl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fair value hierarchy, principal or most advantageous market and valuation techniques take the first place i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having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searching aft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go though western mature market economy country, taking usa for example. and the course is labeled as bud, grows, parted application and all- sided application, in sum of four phases. stone from other mountains can attack a ja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lessons for our country to adop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is paper also inspected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mainstream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additio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have been issued in 2006 and applied in 2007 in our country. the latest progress is worthy of research. it 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final, in light of chinas specific conditions, i make great efforts to find out the restraint factors that baffles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then i want to give some advic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key words: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ccounting standard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产权关系越来越复杂,各 个不同的权利主体都需要通过各种信息做出决策。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能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包括企业管 理当局、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政府机关各个方面。当然,各个不同的使用者会有 不同的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特点, 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以选择恰当的会计计量模式为基础。多年来,以历史成 本计量模式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因其面向过去的固有局限性,虽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 可靠性,但是却失却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因而受 到广泛的批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信息科技迅 猛发展,网络经济异军突起,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日新月异,国际资本市场日趋成熟, 国际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事实。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会计发展面临着越来 越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全球会计改革的焦点。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和应用的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的一个极富挑战性、极具重 要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十几年来, 世界各国都对这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尤其以美国的表现更为突出,其对公允价值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早 在 2 0世纪之初,美国的会计学者就一直致力于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他们不断对 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质疑,探索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领域应 用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进入 2 1世纪后,美国的财 务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f a s b 1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 2 0 0 1 年以来,f a s b 陆续研究和拟定了 3 0 余份“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最终于 2 0 0 6 年 9 月份公布了第 1 5 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2 s f a s 1 5 7 公允价值计量 。 2 0世纪 7 0 、8 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 济的发展和日益完善对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9 9 8 年我 国首次允许在债务重组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准则和非货币 性交易准则里,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尚不成熟,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此后相关 部门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仅仅在少数资产项目的期末计量时有所 1 fasb 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fasb 成立于 1973 年 6 月, 取代 apb(会计原则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工作,其工作任务是针对重大的会计问题,制 订相应的财务会计准则及其解释性文件。 2 safs是财务会计公告(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的英文缩写,sfas是 fasb 的工作文告。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保留。 2 1 世纪以来, 我国与国际经济日益接轨, 要求我们采用国际一致的全球会计准则。 经过多年的探讨,国务院财政部于 2 0 0 6年 2月 1 5日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要 求在多个领域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据统计,在 1个基本准则 3 8个具体准则当中,公允 价值共计出现 3 4 8 次 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知识经济呼唤着公允价值的应用。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又要提高会计信息 的相关性,全面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时 代的对会计的召唤,是社会经济对会计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赋予会计的必然使命。 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 正是基于时代的呼唤,本文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 理论基础,在完全信息理论、产权关系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与会计计量理论的基础上探 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内涵。然后,本文以史实分析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着 重与分析公允价值概念从无到有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历史沿革,总结出公允价值演变与 应用的四个阶段,试图为进一步探索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景奠定基础,进一步分析会计计 量的发展趋势。 本文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分析推动公允价值不断演进和 应用的动因,指出公允价值计量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为进一步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探索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奠定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市场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的企业也会越来 越多的到国际市场上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会计准则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是大势所趋,因 此认为学习、研究、借鉴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成果,不仅有利于我国会计准 则的进步和完善,而且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 康稳定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1. 美国会计学家坎宁(canning)在其会计经济学 (the economic of accounting) 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些与历史成本计量理论与方法相对立的观点, 认为资产是指可转换为 货币形态的未来服务,其直接计量应该是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来表示。 2. 1936 年,斯威尼(h. w. sweeny)在稳定会计 (stabilized accounting)一书 中建议在物价变动时可采用 “一般水平” 作为稳定的计量单位, 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 3 根据生成的.pdf 格式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6 版) ,以“公允价值”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共搜索到 348 处,其 中目录之中 1 处,准则正文中 347 处。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麦克尼尔(k. macnel)在其会计中的真实 (truth in accounting)中指出, 一项资产的经济价值就在于它的交换能力,市场价格是计量企业资产价值最合理的基 础。建议对于存货、有价证券等可销售资产,应当按照市价进行估价;对于可重置但非 用于销售的资产,应当按照重置成本进行估价;而只有那些既不用于销售也不可重置的 资产,才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4. 佩顿(paton)先是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后又倾向于使用现行价值。他认为, 一个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会计记录上所反映的只能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也是来自资产 购置时的市场价格。佩顿还提出了可计量对价(measured consideration)的概念,认为 在交易双方在交易时所认可的交易价格,对买双方而言,就是其资产的历史成本;对卖 方而言,则是其资产的现行价值,形成了其处置资产的收入。 5. 首次在会计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是 1953 年 aicpa4领导下的 cap5发布第 43 号会计研究公告(arb no.43) ,指出在获得无形资产的并进行初始计量时,对于通过 证券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是其对价的公允价值或者是给予财产的公 允价值。 6. 爱德华兹和贝尔于 1961 年合著了企业收益理论和计量他们批评传统会计实 务和历史成本,坚定地主张推行现行成本(current cost)会计。他们认为会计必须反映 企业所持有的资产按现行市场价格价值变动的信息,并提出了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 7. 1961 年, 莫尼茨 (m. moonitiz) 以个人名义发表了 ars6 no.1 会计基本假设 。 moonitiz 在 ars no.1 中提出了市场价格假设,市场价格是会计数据基础,公认而又公 允的市场价格,特别是过去的交易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亦即历史成本,应是财务会计数据 和财务报告信息的计量属性。 市场价格产生于过去或现在的实际已发生的交易或者未来 预计要发生的交易。其中又惟有代表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达成的市场价格即历史成本, 具有确定性, 从而能可靠地计量; 现在的价格和未来的价格都带有不确定性和预测性质, 因此不能有把握的计量。莫尼茨的观点是后来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ars no.1 后来也被 aicpa 否决了。 8. 斯伯尔斯(robert t sprous)和莫尼茨(m. moonitiz)合著第 3 号会计研究论文 集(ars no.3) ,认为,一项资产的计量(计价、估计)问题是对其“未来服务”能力 的计量。计价的基础可以选择三种交换价格,即过去的交换价格、现行交换价格和未来 交换价格。资产的正确的计价很大部分是依赖于未来利益存在的估计,而不管计价应用 的是什么计价基础。ars no.3 的观点也具有超前性,但是同样被 aicpa 否决了。 4 aicpa 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的英文缩写, 。 5 cap 是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ounting procedure)的英文缩写。cap 成立于 1938 年,受到 aicpa 的领 导,其工作任务是宣告其认可的一些会计原则、程序和专业术语,其工作形式是发表会计研究公报 (accounting research buletins, arb) 。cap 在 1959 年被 apb 取代,apb 在 1973 年被 fasb 取代。 6 ars是会计研究论文集 (accounting research studies)的英文缩写。ars是会计研究部(accounting research division, ard)的工作方式,ard 的任务是研究重大会计问题,为apb 制定会计准则提供参考意见,并以个人名义 发表 ars。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9. sfac7 no.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五种计量属性,分别是历史 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进一步指出各种计 量属性都有自己的用途,它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并存是现实的选择。 10. 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 ,不仅讨论了公允价值的 概念和计量方法, 而且为在初始确认和计量中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提供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公允价值并不是与历史成本根本对立的计量属性,在初始确认 计量时,如果没有明显的反证证明这不是一项公平交易,历史成本也可以是过去的公允 价值. 11. 2006年9月份公布了 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 公允价值计量(sfas - 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 。sfas- 157 确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建立了一个在公认会计准 则 (g a a p ) 范围内计量公允价值的框架, 并详细地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事项。 sfas no.157 不仅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而且规定公司应就以 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 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 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葛家澍(1995)指出,80 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金融市 场呈现出强劲的革新动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可能产生较 大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金融领域的应用或将推动财务会计重大变革。 13. 汤云为、陆建桥(1997)指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 要的变化, 共同推动了财务会计不断向前发展。 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将是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而且历史成本的历史地位将逐步消弱, 公允价值的作用将凸显出来。 14. 黄世忠(1997)认为,从美国财务会计的发展动向看,公允价值会计极可能取 代沿用了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成为 21 世纪的最主要计量模式,并将导致会计 计量的一场大革命。 15. 薛云奎(1999)在财务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中指出,财务会计的发展,将 从重可靠性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 从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 重。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 16. 王开田、娄权(2000)认为,现行会计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采用权 责发生制确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对可能会实现或将要实现的交易或事项一般不予反 映,这样衍生金融工具得不到确认和反映。这种缺乏前瞻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 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亦是有害的。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必 是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7 sfac 是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 on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的英文缩写。sfac 是 fasb 发表的重要纲 领性文件。fasb 对财务会计概念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7. 谢德仁(2001)认为,历史成本原则不断受到突破,开始是用稳健性原则来修 订历史成本原则与实现原则,后来为提高信息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某些资产与负 债项目全面突破历史成本原则,实行公允价值计量。 18. 谢诗芬(2004)从会计计量的角度回顾了会计百年的发展历史,指出价值是财 务与会计的核心概念、本原逻辑和联结纽带,21 世纪的财务会计变革呼唤这价值型会 计模式,并且这一模式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脱离或忽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来研究财 务与会计问题不够全面和深刻。 19. 常勋(2004)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不属于同一层面,不是相对 应且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使用高新技术和积极参与金融市场,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活动的大型企业将从以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计量模式走向以公允价 值计量为主、辅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单一计量模式。 2 0 . 黄学敏(2004)认为,公允价值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允价值概念 可以涵盖其他几个计量属性,狭义的公允价值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计量属性,反映一种 模拟市场价格。 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 历史成本反映的就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 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2 1 . 路晓燕(2006)认为,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不 能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公允价值会计具有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 视,目前公允价值的应用已经从金融工具领域延伸到非金融工具。 1.4 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1 )规范分析的方法。本文采用以史实分析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公允 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分析在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应用 的各个阶段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特点。 (2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统一。 从历史发展和逻辑推理的角度对大量的文献资料 进行仔细的探索和研究,然后通过静态与动态分析的方法探索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发展 的脉络,探索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发展的诱因与内在动力。 2 、逻辑框架 (1 )公允价值演进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源动力就在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 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完全信息理论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发展的最基础理论。由 于完全信息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完全信息却是现实存在的,促使企业向社会提供高 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不完全信息环境中的不断博弈表明企业能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 公允的会计信息。同时,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日益复杂,不用的产权所有者需要不同的 会计信息,只有公允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各种产权所有者的决策需求。决策有用观的会 计目标理论也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正式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 息,促使会计计量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逐步形 成并日益成熟起来。衍生金融工具的涌现和应用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应用进程。 (2 )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演进与应用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 初步应用阶段和规范应用阶段。 萌芽阶段始于 2 0 世纪初至 4 0 年代, 标志事件是 1 9 2 9 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的物价 波动和破坏性的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此时历史成本计量理论逐渐成熟,也开始显 现出固有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会计专家开始研究更为科学的会计计量方法,但是他们 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发展阶段始于 2 0 世纪 5 0 年代,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首 次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之中,并开始着手研究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和方法问题。初 步应用阶段始于 2 0 世纪 7 0 年代,金融创新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公允价 值会计计量以其特有的属性优势在金融资产领域应用,并逐渐向非金融资产项目扩展。 规范应用阶段起始于 2 0 0 6 年美国 f a s b 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从此公允价值计量 规 范 应 用 阶 段 完全信息理论 产权关系理论 会计目标理论 会计信息需求 衍生金融工具 会计计量理论 公允价值 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初 步 应 用 阶 段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问题有了专门的准则指导。 (3 )公允价值演进与应用各个阶段的逻辑关系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理论基础, 进而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应用的历史进程,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特征。探索推动公允价值 计量演进与应用的推动力也是本文的目标之一,探索各个因素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 应用的机制,以便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 1 、从完全信息需求与产权关系角度分析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演进与发展的因素。 在分 析会计目标理论与会计计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 、试图提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心内容之所在,指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有序市场 交易的脱手价格,并进一步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公允价值层级、公允价值市场 基础和估值技术。 3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演进与发展的过程划分为萌 芽、产生、初步应用与规范应用四个阶段,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特征。 1.6 尚存在的不足之处 尽管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查阅和考证了大量的资料,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本文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的研究尚缺乏详实的数据支 撑,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规范性研究。 2 、本文主要进行规范性的研究,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考证,前人已经取得丰硕的研 究成果,规范研究的创新显得比较困难。 3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完善之中,本文对于公允 价值计量应用还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的政策建议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尤其是取 得实证研究的支持。 社会经济 发展 企业组织管 理变革 会计环境 变化 公允价值计 量演进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 2 章 公允价值理论基础 2.1 公允的涵义和公允价值的概念 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被反映对象的许多属性之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 性概括而成的。在概念形成阶段,人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够把 握事物的本质。在概念的运用阶段,人们将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去用以指导实践。 因此,准确地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是科学推论的起点,也是正确指导实践之必需。 2.1.1 公允的涵义 “公允” 一词是从英文 “f a i r ” 或者“f a i r n e s s ” 翻译而来。 “f a i r ”或者“f a i r n e s s ” 的相关解释是“公平” 、 “公正” 、 “正直” , “f a i r v a l u e ”被翻译为“公允价值” 8 。公正和 公平是一个道德概念,属于社会伦理规范的范畴。由于会计行为是社会经济行为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的行为规范在基本原则上也必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总体要 求。 “f a i r ”一词作为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准,逐渐被引入会计领域,成为会计 信息的一种综合评价标准,进而深入到会计的核心领域,成为会计计量的计价标准。之 所以选择“f a i r ”这一词汇而没有选择其他词汇,是因为“f a i r ”这一词汇不仅能更好 地表达社会道德对会计行为的总体要求,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会计目标对会计方法的要 求。由于汉语比英语更为精妙,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从字面上理解, “允”既有公平、 得当、相称的意思,又有允诺的含义。因此, “公允”一词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比 “公平”有更为深刻的涵义。 “公允”一词在会计学领域,至少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公允有公正的含义, 不偏袒任何一方, 即会计信息应当能够中立地、 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者倾向于满足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2 )公允含有公平的 含义,双方都是平等的、自愿的,不带有强制成分,即在经济活动中应当以利益均衡作 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3 )公允含有公认的含义, 众望所归,即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被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认可,从而有助于解决企业不同 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 (4 )公允含有公开的含义,及时公开报告,即会计信息应当是能 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开市场报价的决策有用信息。然而,无论是公平、公正、公 认还是公开,都必须以真实可靠作为基础。公允的会计信息一定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因 8 1994 年 7 月,财政部会计司编译的会计准则丛书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章节中,将“fair value”译为“公正 价值” 。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为只有真实的信息才是公平公正的信息,才是能够为公众所接受的会计信息。离开了真 实可靠,公平、公正、公认与公开都将无从谈起。 2.1.2 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的本意是指公平的市场价格,其前身是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然而市场价 格并不直接就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公平有序交易中形成的交易价格或公开报价,而 公平有序交易则意味着存在一个可供选择的商品交易市场,买卖双方是平等自主的交易 主体,双方都熟悉市场行情并且都自愿地进行商品交易。 据任世驰与陈炳辉两位学者的考证,公允价值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 1 8 9 8 年史 密斯与阿迈斯一案的高等法院判例。 “在该判例中,高等法院决定投资者应予容许按投 资财产的公允价值,而不是按历史成本来获得公正的利润。这一判例后来被 1 9 4 4年联 邦电力委员会与霍普天然气公司的案例所推翻。 ”而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公允价 值的定义是艾利克柯勒(e r i c l . k o h l e r )1 9 5 2年编著的会计辞典 ,艾利克柯 勒在这部辞典里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公平合理之价值” ,通常与公允市场价值(f a i r m a r k e t v a l u e )通用 9 。这个定义含有两层意义:其一, “消息灵通之买卖双方以诚意磋 商而决定之价格” ,而这一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其二,如果没有公允交易或者公开 报价,则可用“估计之公允市场价值”替代。1 9 5 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 i c p a ) 指导下的会计研究委员会(a r b )发布第 4 3 号会计研究公告(a r b n o . 4 3 ) ,在谈到无形 资产的获得和初始计量时,a r b n o . 4 3指出,对于通过证券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 本应当考虑为是其对价的公允价值或者是给付财产的公允价值。这是会计专业团体首次 将公允价值应用会计研究与实践。此后,公允价值逐渐正式以一个全新的内容进入会计 研究与应用的视野。 截至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i a s 1 0 - 3 2和 i a s - 3 9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i n a n a r m s l e n g t h t r a n s a c t i o n ) ,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k n o w l e d g e a b l e w i l l i n g p a r t i e s )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a m o u n t ) 。 ” 在 2 0 0 0年 2月发布的 s f a c - n o . 7中,f a s 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双方自愿的前提 下进行的现行交易(a c u r r e n t t r a n s a c t i o n )中,一项资产的购置或者出售的金额或 者一项负债交易或清偿的金额” 。 经过长期的研究, f a s b 于2 0 0 6 年9 月发布了第1 5 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s f a s - 1 5 7 ) 。 在 s f a s - 1 5 7中, “公允价值”被定义为: “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所进行的有序交 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 ” 9 eric l.kohler,会计辞典 ,龙毓聃等译,三民书局,1952 年版,第 186187 页。 10 ias是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的英文缩写。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我国于 2 0 0 6年 2月份一次性发布了 3 9项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基本计量 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与现值共同使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指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 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由此可见,目前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并不相同。f a s b 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的 脱手价格;i a s b则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金额,没有明确脱手价格的观点。f a s b指出确 认公允价值的时间应当是在计量日; i a s b 却没有指出确认公允价值的时间因素,过去某 一时间点的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公允价值到计量日,很难说它还是不是公允价值,这样就 会给利润操纵留下了余地。总体来看,f a s b 经过长期的讨论之后在 2 0 0 6 年提出的公允 价值概念更加科学。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主要参考了 i a s b的观点,但是也没有明确 给出公允价值的定义。 2.2 完全信息需求理论 市场参与者参与市场交易,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得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信息,以便 于自己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许多学科在研究问题时往往以完 全信息作为研究的假设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推导出结论。然而现实的经济中,完全 信息是不存在的,倒是不完全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如此,完全信息理论在研究过 程中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完全信息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其二是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2.2.1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古典经 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运行良好的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只要能够获得有关他们自身偏好 和价格方面的信息就足够了,因为价格体系能够反映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全部信息。完 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也称为完全市场。在完全市场上,市场参与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 方都可以拥有任何想要获得的信息,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就能够 免费获得的。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中,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不能够拥有各个方面的经 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完全信息只是市场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 状态和理想状态,这种信息需求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正是由于完全信息理论忽略了 信息与信息成本对市场均衡的普遍影响,与现实经济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