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长春税务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 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长春税务学院所有。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长春税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长春税务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 限至 年 月止) 。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i 中 文 摘 要 目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 全球都在为受到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烦 恼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处境备 受关注,我国相当一批企业无奈破产倒闭。企业订单明显减少,销售萎缩,老板患得 患失,拼命控制各类成本支出;员工怕失业,前景黯淡,工作状态不佳。在当前的形 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呢?薪酬结构应如何调整呢?如何完善 员工福利呢?既能做到保留核心员工,又能吸引应聘者呢?如何规避劳动法的风险 呢?企业应正视危机所带来的挑战,把握住其中的契机,积极探寻科技创新、服务创 新、产品转型。但影响这一切的核心因素是企业人力资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开发、利 用情况,而企业绩效问题又是这核心中的核心。因此,人们在寻求持续改善组织的管 理过程、 改善组织的管理业绩、 确保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方面, 尝试了许多新的方法, 其中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办法。 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 核心,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弊端。平衡计分卡实现了绩效方法的创新,丰富了管理 会计的内容。利用平衡计分卡,企业管理者可以计量他们的经营单位如何为现在和未 来的客户创造价值、如何建立和提高内部生产能力、如何为提高未来经营而对人员、 系统和程序进行投资。平衡计分卡是用来交流、通知和学习的系统,而非一个控制系 统。随着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 增加,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并成功执行,平衡计分卡就是这 么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公司运用这一系统不但可以在整个组织内沟通他们的经 营战略,而且可以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到组织内的每个人,通过把经营战略执行、 能力发展以及浮动薪酬体系相结合,从而激励每一位员工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 本文就是基于金融危机环境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对传统绩 效评价方法和平衡计分卡进行比较分析,体现出平衡计分卡的优势,从而运用平衡计 分卡原则,以可操作性强的风格阐述如何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 绩效目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意识,强化抗风险能力。在通过案例分析之后,进一步 探讨我国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为平衡计分卡的 理论探讨提供线索,也希望能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入应用平衡计分卡提供建议,把更 ii 多的公司锻造成基业常青的百年企业。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绩效 绩效评价 传统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体系 iii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global sprea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 the economic downturn caused by the trouble. wit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real economy,the weaker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concern the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bu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ankrupt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rporate orders, sales shrinking, the boss thinking, all kinds of these are hard to control costs; employees afraid of losing their jobs, prospects,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should be how to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rategy? salary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how to improve staff welfare? can do to retain key employees as well as to attract candidates do? how to avoid the risk of labor law do? enterprises should face up to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crisis, which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actively explo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product transition. however, the core of the impact of all these factors is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problems is the core of the core. therefore, to seek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 attempt of many new methods, includ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oach.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main financial indicators as the cor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novation, enrich the cont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us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enterprise managers can operate their units of measurement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customers to create value,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internal productivity, how to improve future operating on people, systems and procedures for investment. balanced scorecard is used to exchange, informing and learning system, rather than a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rapidly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expanding the scale of business, increased competition and customer expectations increase, companies need to develop a iv strategy different from other competitors an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so management system. companies can not only use the system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to communicate their business strategy, and can break down the companys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ach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strategy, capacit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ariable pay system in order to inspire every member of staff to achieve company goal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within the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reflect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order to use the balanced scorecard principles, to be operational style of how to establis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goals, enhance the anti-risk awareness and enhance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through case analysi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proces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s well as measures of the theor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provide clues, but also hope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to further the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car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more evergreen companies forging into a shape of a century enterprise.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balanced scorecard,performance measures 1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iii 引引 言言 . 1 1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 8 8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 . 8 1企业绩效 . 8 2评价 . 8 3企业绩效评价 . 9 4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10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 10 1评价目标 . 10 2评价对象 . 10 3评价指标 . 10 4评价标准 . 11 5评价报告 . 11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 11 1准确性 . 11 2及时性 . 11 3客观性 . 11 4可接受性 . 12 5可理解性 . 12 6成本效益 . 12 7反映企业特征 . 12 8目标一致性 . 12 9可控性和激励性 . 12 2 10良好的应变性 . 12 (四)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 13 1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 13 2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问题 . 13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 . 13 5长期性与短期性 . 13 (五)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 13 1完善和改进国家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 14 2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 14 4促进企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 14 5正确了解自身差距,树立高标准的发展目标 . 15 6增强企业形象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 . 15 (六)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15 1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提出 . 15 2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特点 . 16 3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 17 4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计分卡 . 18 二、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分析二、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分析 . 1919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 . 19 1平衡计分卡的提出 . 19 2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19 3平衡计分卡的指标 . 21 4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 . 26 5.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 27 (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前提分析 . 29 1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 . 29 2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步骤 . 32 (三)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 33 1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前提 . 33 2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 33 3 3对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 . 35 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分析 . 3838 (一)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38 1我国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 39 2我国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条件分析 . 41 3我国企业能够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 . 42 (二)我国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 1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43 2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 46 (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 49 1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 . 49 2需得到高层主管的大力支持 . 49 3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沟通,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可 . 49 4建立明晰的战略目标 . 50 5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制度 . 50 6建立有效沟通和内部激励机制 . 50 7夯实应用平衡计分卡的信息化基础 . 51 8切莫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和经验 . 51 9从战略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的“绩效提升功能” . 51 10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平衡计分卡 . 51 11借助于管理咨询公司的力量 . 52 四、平衡计四、平衡计分卡的案例分析分卡的案例分析 . 5353 (一)公司简介 . 53 (二)平衡计分卡的建立 . 53 结结 论论 . 606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6262 附附 录录 . 6565 后后 记记 . 6666 1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进入以高 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企业将进入国际竞争的 大市场,面临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强大竞争对手和更趋复杂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时代的变革,发展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 有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造就和提升 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借鉴国外先 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方法,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实施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系 统如:erp,6sigma,is09000,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等等1。虽然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许多企业仍然业绩不佳,甚至 摆脱不了失败的厄运。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略管理缺失或执行不到位,企 业众多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干,缺乏有机的联系,结果战略归战略,实际运作归实际运 作。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种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以整合组织内的全部资源和能力并集中用于成功的战略实施。平衡计分卡自产生以 来,迅速风靡全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来说, 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进行企业改革,提升 组织的敏捷性和学习能力,迅速响应外部竞争,从而加快成功实施战略的步伐,提高 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历史,理 论界和企业经理人对于平衡计分卡内涵的学习、 研究不够深入, 甚至存在着一些片面、 错误的认识。而对于如何将其运用于战略制定、执行和组织学习等方面的经验也很有 限。 自从20世纪以来,在全世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级经理开始重 视公司的绩效考核,但是在平衡计分卡发明之前,几乎全世界的企业都采取单一的财 务性考核,各种财务性的指标成为当时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从20世纪 2 初期至90年代,财务指标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欧美国家 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级经理们已经认识到:即使最好的财务体系也无法涵盖绩效的全部 动态特点,很多企业开始对只依靠财务指标对绩效进行考核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 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财务性考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财务指标仅能够衡量过 去经营活动的结果,却无法评估未来的绩效表现,容易误导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2) 当财务指标作为企业绩效评估的唯一指标时,容易使经营者过分注重短期财务结果。 在相当程度上,也使得经营者变得急功近利,有强烈动机操纵报表上的数字,而不愿 就企业长期策略目标进行资本投资,因为这些并不利于短期盈余的表现; (3)由于不 重视非财务性指标(如服务或品质)的评估,致使企业竞争力下降,原本强劲的财务 数字有可能逐渐恶化; (4)片面的指标收集,难以推动整体绩效的改善。正是在这个 大的背景之下,1990年开始,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 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大卫p诺顿(davidpnorton) ,在 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信息时代的新 兴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2。我国正处于 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企业传统的业绩评 价管理系统和战略执行系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创新与决策的需求,需要积极应用 类似平衡计分卡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我国 企业国际竞争力。 始自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一而再、 再而三的在华尔街引发金融海啸,美林、 雷曼 兄弟一个个不可一世的金融巨头轰然倒下,尤其是在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 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处境备受关注,我 国相当一批企业无奈破产倒闭。我国企业如何能够在金融危机环境下生存下来,在这 种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分析平衡计分卡的涵义、特 点和历史发展,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和平衡计分卡进行比较分析,描绘平衡计分卡的 具体构建和实施流程。从而指出平衡计分卡理论框架中指标维度设置的优缺点和企业 界实施中的问题以及全新的改良方法。为了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管理 工具,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外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平衡计分 卡在我国企业的适用性, 进一步探讨我国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而为企业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在通过案例分析之后,为平衡 计分卡的理论探讨提供线索,也希望能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入应用平衡计分卡提供建 3 议。 2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 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 ,但无法评估 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 。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 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 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 于这样的认识, 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 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 学习与成长、 内部流程、客户、财务。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 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 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 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 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 中的内部流程方面,为吸引和 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 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 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 在这一方面, bsc 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 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 中的学习与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 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 统等方面的衡量。 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 产品质量、 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 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 的财务 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 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 善作出贡献。bsc 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 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平衡计分 卡是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在全球 25 个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中,它占据第三高位的 使用率,许多公司认为它的导入给组织带来了突破性的成果。世界 500 强中已有绝大 多数的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企业管理与国际接 轨的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企业传统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和战略执行系统已不能很好地 满足管理创新与决策的需求, 需要积极应用类似平衡计分卡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管 理工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 国已有很多家公司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这些公司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效果如何、在应用 4 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难点等问题都是值得我国管理界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在这样的 背景下,充分肯定 bsc 的创新思维,考虑到平衡计分卡仅仅是一个框架而非详尽的操 作性系统,着力综述和探讨其理论框架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对我国学术 界和实务界全面认识 bsc 的理论框架与实施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bsc) 以来,平衡计分卡就一直受到西方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atkinson 等在 1997 年也认为,bsc 是管理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值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研究, 并建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包括案例研究、 行为试验和档案研究等3。 2000 年美国 会 计评论发表了一篇有关平衡计分卡信息作用的著名实验研究文章平衡计分卡:共 用或专用业绩指标的判断效果 (lipe & salterio,2000) ,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4。 到 2002 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 1000 位公司中有 60%的公司采用了平 衡计分卡系统。史密斯和赖特的文章客户忠诚度和财务业绩的决定因素 (smith & wright,2004)检验类似平衡计分卡的综合框架中各层面业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 指出,公司业绩评价和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业绩与公司整体目标相联系,为 了实现有效的控制, 管理者必须理解 “导致结果作业链” 因果关系5。 2004 年美国 会 计评论又发表了一篇班克等人有关平衡计分卡信息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章(banker chang & pizzini,2004),实验背景设计与 2000 年莱帕和索提雷奥的实验很接近,他 们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前文结果相比较。欧洲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德国、英国 和意大利,对 bsc 熟悉的公司占到受访公司的 98%、83%和 72%(annick bourguignonetal,2004) 。 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 100 强公司中,有 70%的公司使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哈 佛商业评论更是将其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在欧美,bsc 已成为 各种管理论坛和学术会议最为热门的议题, 学术杂志也大量刊登 bsc 的理论研究何案 例研究成功,咨询机构纷纷开发有关 bsc 的咨询业务,软件公司开始开发具有 bsc 功 能的管理软件6。 平衡计分卡在西方企业的运用现状: 平衡计分卡是一套由西方引进的绩效评价系 5 统, 在西方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 已实行该系统的公司, 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美孚公司美国营销与炼油分公司,自 1994 年起,从公司高层到 公司内部各部门,再到员上个人,都全面地实行平衡计分卡,有效地推动了全公司及 其各单位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 可口可乐瑞典饮料公司也正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推 广平衡计分卡。它正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而来测量其战略 行动的。但就总体来说,推行平衡计分卡评价系统的公司还只是一小部分,并且实行 的时间也不算长,这套系统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完善7。 2 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 国际和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纷纷向企业界介绍和引进 平衡计分卡,尝试将其作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和业绩测评的工具。国内企业也在平衡 计分卡的光环下在企业中实施平衡计分卡项目。在国内著名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查询“题名” ,截至 2008 年底,多达数千篇。1998 年王丙飞等 译 综合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工具 一书中介绍了卡普兰与诺顿 1996 年第一本 bsc 著作的简易本。1999 年李焰等译公司绩效测试一书中把卡普兰与诺 顿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三篇文章系统的介绍给广大读者。2002 年姜定维、蔡 巍著奔跑的蜈蚣如何以考核促进成长对本土实践 bsc 的操作指导。2003 年胡 玉明等译平衡计分卡战略经营时代的管理系统是对保罗尼文 2002 年的 bsc 著作的翻译。2003 年宝利嘉编著战略执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和实践一书中介 绍了卡普兰和诺顿 1996 年和 2000 年两本著作。 2003 年林俊杰著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 略管理对 bsc 与战略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2004 年周大勇等译战略中心型组织: 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使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繁荣 一书中介绍了卡普兰与诺顿 2000 年的第二本 bsc 著作8。2004 年姜定维、蔡巍著bsc,“平衡积分”保证发展 阐述了 bsc 精髓、理解 bsc 作用、指导 bsc 实践。2005 年秦杨勇和田志宝主编的平 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一书从我国企业战略实施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入手,全面阐述了 我国企业运用平衡记分卡与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并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构建平 衡记分卡的操作步骤;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如何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来调整平衡记 分卡; 最后还完整地演示了我国某大型企业平衡记分卡与绩效管理系统的整个咨询设 计的方案。国内学者赵俏姿在 2006 年经过不超过 200 字的论述后,在其题为供电 企业绩效管理的构建与实施的文章中,认为平衡计分卡“是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模式 的首选” 。2007 年秦杨勇著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一书主要阐述我国企业集团战 6 略执行力提升、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战略地图与集团战略规划、战略地图与业务 战略规划等内容9。2007 年秦杨勇著平衡计分卡与薪酬管理一书所展现的主要内 容是平衡计分卡与薪酬管理变革的操作步骤, 以及如何处理 bsc 与薪酬回报机制的接 口。2008 年秦杨勇著平衡计分卡与流程管理一书介绍平衡计分卡与流程管理存在 密切的互动逻辑关系。运用“流程五因素分析法”结合流程结点进行绩效指标推导, 则可以为我们收集流程绩效指标提供帮助10。 但其中的多数仅仅是看重 bsc 的积极方面,缺乏对其消极方面的探讨。事实上, 我国的企业经营环境特征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营环境特征, 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 参差不齐,并不能简单照搬。国内一些学者纷纷指出了平衡计分卡的不足和在企业中 应用的困境(李维翠,陈华敏,2005;殷俊明等,2005;马介强,肖胜昔,2006) 。 而杨臻黛等则指出, “平衡计分卡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其成功运用也绝非易事。平 衡计分卡在西方国家创设和运用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既有成功案例, 也有失败的案例” , 并通过美国环球全融服务公司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失败案例, 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银行 业应用的要件。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现状: 在我国, 平衡计分卡的推广范围还十分有限。 但我们也可喜地看到,许多企业已经尝试在绩效考核方面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并 在小范围内试行,如光明乳业。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开始应用平衡计分卡,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有些企业不仅自己采用了平衡计分卡,还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软件产品,如 山东鲁能科技集团,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溶入电力系统绩效管理软件,云南、广西、 东北的电力系统均有采用。但平衡记分卡在企业能否应用成功,是我国企业界更加关 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和企业界也高度关注平衡计分卡的推广与运用问题。研 究平衡计分卡的学者也由最初的管理会计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领域,平 衡计分卡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三)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内容框架研究内容框架 本文在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与平衡计分卡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对传统绩效评价体 系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兴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的优点,进而说明平衡计分卡在国内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的 7 现状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 分析,以辅证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从而说明平衡计分卡在企业发展中起 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内容框架与思路为:全文总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 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 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分析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第 三部分主要论述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分析以及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和平衡计分卡的理 论比较分析,进而说明平衡计分卡的优势所在,以及平衡计分卡的体系构建和平衡计 分卡的实施。第四部分是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分析,介绍平衡计分卡在国内企业绩效管 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