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ppt_第1页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ppt_第2页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ppt_第3页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ppt_第4页
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明从170万年前至鸦片战争前夕,大致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及明清六个时期。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私有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基本特色;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成就辉煌。,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远古公元前221年)1、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3)商业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重农抑商3、思想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文学:诗经、楚辞(3)艺术:汉字、绘画(4)科技:司南,考试说明:,一、先秦时期1远古时代:(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3)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等技术。2三代时期(夏、商、西周):(1)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考点整合,(2)经济发展: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2)社会经济: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文化的繁荣: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一、阶段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2、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1、政治:“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朝2、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3)商业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重农抑商3、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试说明:,二、秦汉时期:1秦朝时期:(1)政治: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两汉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加强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考点整合,(2)经济: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3)文化: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视角一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例1(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能力。通过“同姓不婚”“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鲁晋同姓,鲁国是姬姓,晋国也应该是姬姓,正确;燕国是周召公的封国,属于姬姓封国,故晋燕不能通婚,不正确;宋是殷商贵族微子启的封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可以通婚,正确;秦晋通婚,可知秦不是姬姓,故秦燕可以通婚,正确。,答案C,拓展归纳,三个角度准确把握分封制和宗法制,视角二考查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例2(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两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答案C,拓展归纳,运用辩证及发展的观点分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演练命题热点,1“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材料强调的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察举制解析:选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本题选宗法制。,A,2陈胡公妫满是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解析:选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陈胡公只能选择嫡长子为继承人,故D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D,3“(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解析:选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使人人直属于国”,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加强地方管理,可以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D,点击命题角度,视角一小农经济成为古代经济的主导,例1(2012海南高考)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从题干反映的统治者举行“藉田”“亲蚕”等仪式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一现象,说明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本题易误选A项,主要是没有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一信息而流于表象;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的。,答案D,拓展归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视角二古代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例2(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C项。,答案C,拓展归纳,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1)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2)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点击命题角度,视角一先秦诸子思想,例1(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解题时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与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与儒家维护等级秩序的“礼”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代表下层民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讲求实际功利,与材料中“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不符,故C项错误。因此选D项。答案D,拓展归纳,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子百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视角二先秦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例2(2012海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解析题干中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项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答案B,拓展归纳,1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视角三儒家思想逐渐确立正统地位,例3(2010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儒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孙弘因为精通儒家经典春秋而位列“天子三公”,并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反映出儒学地位的提高,D项说法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B、C两项的结论,排除。,答案D,拓展归纳,古代的治国思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具体如下:1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以儒家思想治国,即所谓“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往往表现为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的这种政治理念即所谓“帝道”。,技能一掌握高考主观题答题流程与模板,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求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明白解题的任务,知道答题的方向;(2)清楚限制性条件,界定答题的范围;,(3)把握解题的途径,确定是否要结合所学。在上述三个原则指导下,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第二步:概括材料,得出信息关键词;综合所学,依据相关知识概括要点关键词;第三步:判断观点,寻找依据,得出结论。,(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第一步: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第二步:1概括材料,得出信息关键词,2综合所学,梳理相关知识,概括要点关键词,注:如设问中不要求结合所学回答,则“综合所学”步骤略去。,第三步:判断观点,寻找依据,得出结论1方法依据启示、看法、认识类问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并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