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_第1页
马铃薯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_第2页
马铃薯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_第3页
马铃薯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年第 4期 植物捡疫 P L A N TQ U A RA N T I N E 马铃薯 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 张洪峰 陈阳婷 孟 兴 谭家兴 张 敏 宁红 ( 1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lJ I I 成 都6 1 0 0 4 1 ; 2 四川农业大学 ; 3 I t pl 省植物检疫站) 摘要马铃薯 A病毒是是马铃薯 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 新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将其列为检疫性病毒病害。本文介绍了该病毒的分布、 寄主范围、 危害症状、 诊断与 检测、 防治方法等, 通过分析该病毒的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 , 对其传入我 国及在 我国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 进行风险分析, 结果表 明其传入 的可能性较大 , 需要制定严格 的检疫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 A病毒;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S 4 1 3 0 马铃薯 A病毒病是由马铃薯 A病毒 ( P o t a t o V i r u s A, 简称 P V A ) 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多种茄科 植物的病毒病, 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广泛分 布。马铃薯感染上该病后可造成 4 0 以上的减产, 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 的病毒病之一 _ 1 J 。 P V A的危害性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已有 多个 国家 和机构将 其列为 检疫性有 害生物。E P P O 、 N A P P O把马铃薯 A病毒列为限定的非检疫性 有害生物 J 。P V A也是北美马铃薯种薯证书规定 的有害生物之一 。俄 罗斯在 2 0 0 3年把 P V A列入 俄罗斯联邦检疫性植物害虫、 植物病原体、 植物 ( 杂草) 名录 。我国1 9 9 2 年9月公布的 中华人民 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 险性病、 虫 、 杂草名录中, 将 P V A列为潜在危险性 的检疫性有 害生物 ; P V A 在2 0 0 7年被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 性有害生物名录 。 l 寄主范围 P V A的已知寄主为茄属植物 , 如马铃薯 、 洋酸 浆、 醋栗番茄、 枸杞、 普通烟 、 香料 烟、 假酸浆、 毛曼 陀罗、 野生马铃薯等 , 主要危害马铃薯。 2危害症状 根据品种和气候的不同, 感染该病毒的马铃薯 病叶会表现为黄化 、 斑 驳、 药叶、 叶表 面粗糙、 边缘 波浪状或不显症 , 一些敏感 的品种可表现为顶端坏 死 。感病的叶子通常是发光的 , 叶缘 向叶背卷曲 成线状。植株枝条 向外弯 曲, 茎一般不受影 响, 偶 尔表现为矮化 。该病毒 经常和 其他病毒如 P V Y, 十通讯作者 : n i n g h o n g 2 0 0 6 y a h o o t o m c n 收稿 日期 : 2 0 0 91 1 1 3 - 4 8 - P V X, P V M等复合侵染马铃 薯 , 表现为皱缩状。虽 然 当其单 独侵 染时 , 对 马铃薯 影 响较小 , 但 常 与 P V Y或 P V X复合侵染 , 引起 叶片斑驳皱缩 , 严重时 早期枯死 , 减产十分严重 J 。此病于 1 9 7 5年在黑 龙江省克山种植 的马铃薯 白头翁品种 田里表现轻 花叶症植株 中发现 。 3 病原特性 马铃薯 A病毒病的病原 P V A是马铃薯 Y病毒 属 ( P o t y v i r u s ) 成员 , 异名为马铃薯轻花 叶病毒( P 0 一 t a t o m i l d m o s a i c v i r u s ) 、 茄科病毒 3号( S o l a n u m v i r u s 3 ) 。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 无包膜, 长约 6 8 0 7 5 0 n m, 直径 l l 1 3 n m, 核酸类 型为正单链 R N A, 基 因组长约 9 7 k b 。外壳蛋 白由一种多肽组成 , 分 子量约为 3 0 k D a 。 根据其致病力可将病毒分为 4个株 系: 较温和 型的、 温和型的、 中度严 重型的、 严重型的 。致死 温度 : 4 4 5 2 ( 2 ; 稀释终点 : 1 1 01 4 0 ; 体外存 活 期 : 1 8 下保存 21 8 h后丧失侵染性 , 冰冻干燥后 病毒失活 。 4 传播规律 该病毒病至少 由 7种蚜虫 以非持久性 的方式 传播_ 1 , 如桃蚜( M y z u s p e r s i c a e ) 、 百合新瘤蚜 ( A p h i s f r a n g u l a e ) 、 鼠李 马铃 薯蚜 ( A n a s t u r t i i ) 、 棉 蚜 ( g o s s y p i i ) 、 大戟长管蚜( Ma c r o s i p h u m e u p h o r b i a e ) 等_ 1 , 介体传播不需辅助病毒。其中, 桃蚜是最主 要的传毒介体, 桃蚜获毒和接种只各需 2 0 s , 并可保 毒 2 0 mi n , 具有很高的传毒效率 。P V A还可通过 2 0 1 0年第 4期 植 物检疫 P L A N T QU A R A N T I N E 汁液机 械 摩擦 接 种 。薯 块 可 持 久 带 毒 , 因此 P V A可随种薯传播和定殖。 该病毒一般在寄主活体上越冬 。在气候温 和 地区, P V A病毒在木本植物上 ( 如桃树 ) 越冬 , 在非 木本植物上越夏。也可在马铃薯种薯上及另外一 些茄属植物上越冬 。 5 检测技术 5 1 症状鉴定 P V A在 多数马铃薯品种上引起花 叶、 斑驳、 叶 脉凹引起 叶面粗缩 , 叶脉上或脉问呈现不规则 的浅 色斑 , 暗色部分比健叶颜色深 , 叶缘皱褶呈波状 , 病 叶变黄 , 早期脱落 , 块茎瘦小 ; 有的品种只表现轻花 叶状或叶脉坏死症 。病株 的茎枝 向外弯曲, 常呈开 散状的株型 。初次侵染和次生侵染没有 明显差 异 , 有时可引起 中毒褪 绿。其 中, 黄 或灰绿的不规 则区域与深绿 区域交织。斑驳 区域形状不 同, 位于 脉上和脉 间。叶片经 常发亮 , 并有波状 区, 在 日照 充分 的季节 , 其症状不如在冷凉气候 下明显 , 有时 甚至完全隐症 。该病毒在 田间的症状不 明显 , 在天 气炎热、 干旱的季节 , 很难识别 。 5 2指示植物鉴定 利用指示植物鉴定 P V A, 采用常规汁液摩擦接 种法接种 即可。不 同的指示植物表 现出不 同的症 状。接种枸杞 51 0 d后 , 接种叶片出现不清晰局 部病斑 。接种醋栗番 茄 ( L y c o p e r s i c o n p i m p i n e U if o l i u m) 71 0 d后 , 接种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枯斑 , 再后 出现系统病斑 , 病株叶片由下至上枯萎坏死 。接种 普通烟 ( N i c o t i a n a n t a b a c u mC V Wh i t e B u r l e y ) 7 d 后心叶出现轻微明脉 , 以后呈轻脉带症状 。将 P V A 接种在三生烟 ( t a b a c u m C V S a ms u m) 上 , 产生 明 脉和散性斑驳 , 随病毒和栽培条件而异 。接种假酸 浆后 ( N i c a n d r a p h y s a l o d e s ) 从 轻微 明脉和斑驳至严 重坏死 , 皱缩和矮化 , 随毒株 而异 1 0 。接种 h u m d e mi s s u m 与 S t u b e r o s u m C V A q u i l a的杂交品种 ( 即马铃薯 A 6杂交种) 以及 S d e m i s s u m “ S d A ” 的离 体叶片, 在 1 8 C温度和光照 1 0 0 0 1 x下 , 3 5 d后 , 接种叶片出现黑褐色 实心星状坏死斑 点症状 , 这一特性也是 区分 P V A、 P V Y和其 他 Y病毒属 的 特性之一。地霉松接种 P V A后产生许多小 型点状 病斑。 5 3 电镜观察 P V A是马铃薯 Y病毒属成员 , Y病毒属 的病毒 形态均为弯曲线状 , 只是各种病毒 的长度不同 , 很 难区分。其中 P V A与 P V Y均可侵染马铃薯 , 用 电 子显微镜很难区别它们的粒子。 5 4 血清学测定 D A s E L I s A方法是对该病毒进行检测鉴定 的 有效方法。在感染 P V A的叶片、 茎秆 等组织 中取 样 , 利用 P V A的抗体和酶, 可 以检测 P V A 1 8 。因该 病毒与 马铃 薯 Y病 毒 ( 普通 株 系和 烟草 坏 死株 系) 、 天仙子花叶病毒 和烟草蚀纹病毒有血清学关 系 , 因此该方法存在非特 异性反应 ( 假 阳性 ) 的 问 题 】 , 应用时对血清 的特异性要求较高。 5 5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 方法检测 P V A具有 灵敏度高 、 准 确性强、 特异性好 的特点 , 而且操作简便 , 不仅可 以 检测出植物组织 中含量极低的病毒 R N A, 还可检测 出休眠种薯所带的病毒。迄今为止 , P V A分子生物 学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极少。2 0 0 3 年吴兴泉等依 据 C P氨基酸序列建立 了 P V A不 同分离物间的系 统 进 化 树 , 为 病 毒 的 鉴 定 提 供 了重 要 依 据 。 2 0 0 4年吴兴泉等首次建立了 P V A分子鉴定与检测 技术 , 采用一 步 R TP C R技术 检测 P V A, 将 常规 R T P C R技术中的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两个 步骤合成一步, 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污染, 使检测技 术更为简便快速 , 更具有实用性 _ 2 。丁铭、 袁青等 也提出了两步 R TP C R检测 P V A的方法。核 酸 斑点杂交技术近年来也被应用于 P V A的检测 , 此 方法稳定 , 但是耗时长。2 0 0 8年高海霞等提出应用 流式微球一 步法免疫 检测马铃薯 A病毒 的方法。 流式微球技术 ( c y t o m e t r i c b e a d a r r a y , C B A) 是流式 细胞术与荧光微球相结合 的一项新技术 。此 方法的灵敏度 比传统微孔 板 E L I S A高 4倍 ,且检 测时间仅需 2 h ,并且具有特异性强 、 灵 敏度 高、 重 复性好 、 操作简便的优点 J 。 6 防治 通过建立种薯分级生产体系和结合 田间检测 , 拔除病株 , 可有效地控制该病毒的危害。主要防治 方法包括 : ( 1 ) 制定严格的措施 , 加强调运繁殖材料 的检疫 ; ( 2 ) 采用无毒 种薯 , 建立无毒种 薯繁育基 地 , 推广脱毒种薯 ; ( 3 ) 选用抗病 、 耐病品种 , 加快抗 病品种的培育 ; ( 4) 早播 , 拔除病株 ; ( 5 ) 健全病虫 害测报综合防治体系, 做好蚜虫防治, 通过应用杀 虫剂叶面喷雾和 内吸性药剂处理土壤 , 控制蚜虫虫 口密度 冽。 7 马铃薯 A病毒的风险分析 2 0 1 0年第4期 植物栓 疫 P L A N T Q U A R A N T I N E 7 1 分 布 马铃薯 A病毒分布于欧洲各国、 日本、 美 国、 新 西兰以及中国的福建 、 黑龙江、 云南等 。 , 。 7 2 传人 的可能性 P V A分布于很多马铃薯重要产区, 可存在 于种 薯、 组培苗中, 且寄主广泛 , 所以马铃薯种薯及其他 茄科植物传带率较高。中国每年从国外引进茄科 植物材料数量大 , 其中有可能携带 P V A。特别是马 铃薯种 薯中 P V A 的浓度很低 , 并且马铃薯薯块 中 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 在检测取样过程 中多酚类物 质暴露在空气 中容 易氧化成多醌 , 从 而影响 了 检测 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容易出现漏检 的情况 , 导 致 P V A传人我国的可能性较大。 7 3 定殖的可能性 马铃薯是 P V A 的 自然 寄主 , 也可侵染 其他 的 茄科植物 。P V A在马铃薯 上系统侵染 , 能进入薯 块 , 薯块带毒率较高。我国每年从 国外引进种薯作 为种质资源 , 该病毒能随种薯繁殖而定殖 9 j 。如作 为生产薯 , 病毒在生长期 内有叶蝉在 田间传播 , 大 量繁殖 。由于 国内对 P V A研究较少 , 对抗 性 品种 的研究更少 ; 目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几乎都为马铃 薯 A病毒病的感病品种。故 P V A在我 国定殖的可 能性较大。 7 4 扩散的可能性 7 4 1 毒源 P V A的毒源广泛存在 , 马铃薯等多种茄科植物 都是 P V A的寄主。随着近些年蔬菜种植业的快速 发展 , 尤其是温室 、 大棚种植 的推广和连续种植 , 多 种茄属经济植物面积不断扩大 , 不仅为马铃薯 A病 毒提供 了广泛的寄主 , 也为马铃薯 A病毒 的积累和 扩散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 J 。同时该病毒经种薯传 带率很高, 通过病种薯可实现远距离扩散 。目前我 国农村普遍实行 自留种 , 这些留种薯块往往已被病 毒侵染 , 这种 留种方式使 P V A在 当地农家种 中逐 年积累并广泛传播 , 扩散可能性极大。 7 4 2 传播介体 P V A的传播介体蚜虫, 在中国大量存在及 繁衍。蚜虫传播是 P V A主要 的传播途径 , 且非持 久性传播使杀虫剂对蚜虫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 往往 在杀虫剂 发挥效果前 , 蚜虫 已在众多植物上传毒。 桃蚜可寄生多种作物 , 且迁 飞面积广 , 距离远 , 再加 上四季均有茄科作物为桃蚜提供 了积累毒源 的机 会, 为马铃薯 A病毒病的流行提供了基础条件。由 一 5 0 一 于该病毒靠蚜虫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播, 而传毒蚜 虫在我国又 比较常见 , 同时该病毒可随种薯的流动 大范围传播, 因此该病毒具有较高的流行风险 。 7 4 3 气候 我国幅员辽 阔, 包含温带 、 亚热带和热带等不 同气候类型 , 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 , 为 P V A的侵染 提供了良好 的温度 和寄 主条件。并且近些年全球 出现了暖冬现象 , 我 国冬季 的气候也趋于变暖 , 这 为毒源植物 的生长 、 蚜虫 的越冬创造 了有利条件。 现有的耕作管理水平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周边 杂草和媒介 昆虫 , 这又为 P V A的传播提供 了有利 条件 J , 所 以 P V A一旦随植物繁殖材料进入 , 将很 容易在我国定殖 、 传播和危害。 7 5 潜在的经济影响 马铃薯 A病毒是 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 的 病毒之一 , 它单独侵染引起花叶或皱 叶, 有 时无症 状 , 对作物的产量影 响较轻 , 但与其他病毒混合感 染 , 则加重症状和产量损失 。如马铃薯 x病毒和马 铃薯 A 病 毒 复合 侵 染 时 可 减 产 6 0 E 2 7 - 2 8 , 而 P V X、 P V Y等病毒在我国发生普遍 ; 我 国茄科植物 , 如马铃薯、 烟草等种植 区的辽阔地域及多样化的地 理气候条件 , 更使得 P V A传人我国并扩散后 , 根 除 困难, 造成的产量损失及综合经济后果均非常 严重 。 7 6 风险评估结论 P V A是一种危害较大、 易传播扩散的茄科植物 的危险性病原 物。近年来 , 我 国每年都要 从新西 兰 、 日本 、 美国和欧洲各 国进 口大量 的种子 、 种球 、 块茎等繁殖材料 , 该病 毒可随繁殖 材料远距离传 播。P V A在中国仅局部分布 , 但是定殖和扩散可能 性大 , 具有一定 的经济重要性。因此 , 口岸应严格 加强进境繁殖材料的检疫工作, 坚决切断其传人 途 径 。 8 风险管理 8 。 1 引进脱毒试管苗 经过脱毒的试管苗基本上可避免携带病毒及 其他有害生物, 能最大限度降低 P V A传人我 国的 风 险。引进试管苗同样可以达到引进优 良品种 , 丰 富我国茄科作物品种资源的 目的。 8 2 产地要求和产地检疫 严格执行植 物材料输 出前 的产地要求和产地 检验检疫。根据 国外 P V A的发生情 况 , 从事茄科 植物繁殖材料生产的单位要避免到 P V A疫情严重 2 0 1 0年第 4期 植物检疫 P L A N T Q U A R AN T I N E V o 1 2 4 N o 4 的地区引种 。每年进 口国或 出口国的检疫人员在 生长季节进行检查 , 确保种植区内无发病植株。 8 3入境检疫 在繁殖材料进境时 出具 出 口国检疫机 关开具 的检疫证 书 ; 对无原产地政府 开具 的植 物检疫 证书的或经检疫发现不 符合 检疫 规定 的繁殖材料 一 律不得人境。入境 口岸检疫单位按 照植 物材 料 检疫检验标准抽取样 品, 进行实验 室病 毒检测 ; 对 脱毒试管苗 , 也应该进行病毒检测确认 。 目前可以 用 D A SE L I S A和 R TP C R方法对 P V A进行快速 检测。对种子材料 , 即使检疫结果不携带 P V A, 也 要进行隔离试种检疫观察 , 隔离试种结果不带有该 病毒 , 方可作为繁殖材料 。 8 4 进境后管理措施 进境种子、 种苗等繁殖材料必须在严格的隔离 条件下进行种植 ; 整个生长期 间都必须进行监测和 检验; 相关产品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加工 ; 残株 、 根 系都必须进行销毁处理 , 以避免漏检 的有害生物扩 散释放 , 使其 限制在一个 有 限的区域 内 。对 种 植过 国外引进 的茄科植 物的地 块和地 区也要采取 严格的疫情监测措施 。检疫部 门应连续 3年每年 都对种植过 国外引进 的茄科植物 的地块及其周 围 进行 1次疫情调查。这样 , 不仅能够保证种植地块 实施轮作 , 也能在一旦有疫情发生时可以及时采取 措施 , 防止疫情扩散 。 参考文献 1 Ho o k e r W J Co mp e n d i u m o f P o t a t o Di s e a s e MN: Ame r i c a n P h y t o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1 9 81 2 Ba r t e l s R CMI AAB De s c r i p t i o n o f P l a n t Vi r r u s e s No 5 4 1 9 71 3 李芝芳 , 中国马铃薯 主要病 毒 图鉴 中国农业 出版 社 , 2 0 0 4: 8 0 8 4 4 胡琼 马铃薯 A病毒病及其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 2 0 0 5 , 5: 2 1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 薯研究 所 中国马铃薯栽 培学 北 京 : 中国农 业出版社 , 1 9 9 0 : 1 2 6 6 2 9 0 1 6 Va n Re g e n mo r t e l M H V, F a u q u e t C M , B i s h o p D H L, e t a 1 v i r u s Ta x o n o my c a l i f o r mi a: Ac a d e mi c P r e s s , 2 0 0 0 7 洪 健 , 李 德 葆 , 周 雪 平 植 物病 毒分 类 图谱 北 京 : 科 学 出版 社 , 2 0 0 1 8 L u i s F, S a l a z a r Po t a t o Vi r u s e s an d T he i r Co n t r o 1 L i ma, P e r a: I n t e r - n a t i o n al P o t a t o C e n t e r , 1 9 9 6 9 Ba d g e J, Ro b i n s o n D J, B run t A A, e ta1 3一t e r mi a l s e q u e n c e s o ft h e RNA g e n o me s o f n a r c i s s u s l a t e n t a n d Ma c l u r a mo s a i c v i rus e s s u g g e s t t h a t t h e y r e p r e s e n t a n e w g e n u s o f t h e Po t y v i r i d a e J G e n Vi r a1 1 9 9 7, 7 8: 2 5 3 2 5 7 1 0 B a r n e t t OW ”P o t ) v i rus T a x o n o my ” Vi e n n a: S p i n g e r Ve r l a g, 1 9 9 2 1 1 B e r g e r P H, Wy a t t S D, S h i e l P J,e t a 1 P h y l o g e n e t ic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o t y v i r i d a e wi t h e mp h a s i s o n l e g u me i n f e t i n g p o t y v i ru s e s Ar d h Vi ro1 , 1 9 9 7, 1 4 2: 1 9 7 91 9 9 9 1 2 李 明福 马铃薯 病毒及其 检疫重 要性初 析 植 物检疫 , 1 9 9 7 , 1 1 ( 5 ) : 2 6 1 2 6 4 1 3 郝 唉芸 , 张建军 , 申集平 马铃薯病毒病 的种类及 防治方法 内 蒙古农业科技 , 2 0 0 7 ( 2 ): 6 26 3 1 4 S i n g h h R P, e t a1 P o t a t o Vi rus A L e s o n s o n P h y s Mi s S p e c i e s Ame r - i c a n J o u mal o f P o t a t o Re s e arc h, 1 9 7 9, 5 6: 3 6 73 7 1 1 5 As s c h e ma n E, B r i n k ma n H , Bu s B B, e t a 1 P o t a t o Di s e a s e a De n - Ha a g, Ne t h e r l a n d:NI VAA, 1 9 9 6 1 6 姚文 国, 崔茂森 马铃 薯有害生 物及其检疫 中 国农业 出版社 , 2 0 0 4: 6 7 1 7 徐洁 指示植物 鉴定马铃薯 病毒技术 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马铃 薯 , 2 0 0 2, 1 6 ( 2 ) : 7 3 7 5 1 8 崔荣 昌, 李芝芳 , 李小 龙 , 等 应用 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法鉴 定几 种 主要马铃薯病 毒 植物保 护 , 1 9 8 9 , 1 6 ( 3 ) : 1 9 31 9 7 1 9 丁铭 , 方琦 , 张丽珍 马铃薯 A病毒云南分离物外壳蛋 白基因的 克 隆与序 列分析 西南农业 学报 , 2 0 0 6 , 1 9 ( 6) : 1 0 7 81 0 8 1 2 O 吴兴 泉, 陈士华 , 吴 祖建 , 等 马 铃薯 A病 毒 C P基 因的克 隆与 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 2 0 0 3 , 2 9 ( 5 ) : 2 52 8 2 1 吴兴 泉, 陈士华 , 魏 广彪 , 等 , 福 建 马铃 薯 A病毒 的分 子鉴定及 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