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以“小商 品,大市场”为特征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典 型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情况与经济增长情况存在密切的关系,而随着 近些年来温州产业发展陷于困局,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也相对缓慢了。 为使温州产业经济走出发展困局并重新回归到高速、 持续发展的 轨道上, 文章从温州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的负面经济现象 入手,揭示了温州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局;通过对温州产业发展困局背 后诱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温州的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对温州的产 业布局与发展方向进行战略定位,进而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角色新 定位等七个方面措施构造温州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采取盈利模式 重塑、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品牌建设等四种不同的策略来突破温州产 业发展困局。 文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目前对于“温州模式”研究局限于理论 或仅对其产业发展的局部情况事后分析总结的狭隘方面, 对温州产 业经济展开系统性讨论分析, 进行打造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应 用研究。文章也为其它借鉴温州模式的区域经济体在制订产业规划 与产业发展策略时提供有益参考与帮助。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五章) 。 第一章,温州概括。本章简要介绍了温州的区位状况、温州经济 发展情况以及温州的特色产业。 第二章,温州产业经济发展的困局表现。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表 现集中显现在经济综合指标下滑、企业和资本外流、国际贸易阻力重 重、产业结构演变缓慢等几个方面。 第三章,温州产业发展困局的原因探索。通过生产要素、产业结 构与发展路径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以及制度创新等 几个方面的分析来揭示使温州产业发展陷入困局的诱因。 第四章,温州区域定位与产业布局。通过分析温州当前面临的新 形势以及对温州的内部实力评估,结合温州区域发展目标,根据“目 标愿景所处环境自身实力”战略的三维关联分析工具,制订温州 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方向策略。 第五章,温州产业发展的突破策略。从制度创新、政府角色重塑 等七个方面措施构建温州产业持续性发展能力, 通过产业链互动发展 及盈利模式重塑、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化合作以及建设区域品牌等四 种策略来突破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 关键词:困局,产业,集群,结构调整,突破策略 predicaments of wenzhou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of breakthrough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ness, wenzhou has made a remarkable economic miracle, and the wenzhou mod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small merchandise and big market has become a typical development method fo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speed of wenzhou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latively reduced due to its industry predicaments which have been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has written to reveal the predicaments of wenzhous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exploring the negative economic phenomena which were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dicaments and combining with wenzhou citys positioning together with its development target to strategically re-positioning wenzhous industries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t is supposing to construct the abilitie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seven suggested actions such as systems innovation, governments role recast etc., and fulfill the breakthrough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dicaments with four kinds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such as accelerating industry chains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regional brand etc. with all these actions, wenzhous industry economy would be able to walk out of the predicaments and win back to its tracks of high-spe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rticle has been fresh to some parochial points of view such as the research of wenzhou mode was limited to theory or partly concluded i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fter the event. the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al discussion of wenzhous industries and a practical research for reconstructing its sustainable abilitie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article has provided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other economic regions who would like to learn and follow wenzhou mode to make out their regional industry progra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article contain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wenzhou introduction. it briefly introduces wenzhous regional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eatured industries chapter two: the indication of predicaments among wenzhous industri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predicaments especially focused on reduce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dex; out-flee of corporations and capital, heavier resis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low evolvement of industry structure, etc. chapter three: research for reasons of wenzhous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dicaments. it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predicaments through analyzing production factors, lean o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path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regional condition and systematic creation, etc. chapter four: region and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wenzhou city.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3d associating analyzing tool of vision-enviroment-strength, the article makes the industry positioning as well as setting direction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cing new situations, evaluating its inner side strength and gathering with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target. chapter five: the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of wenzhous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supposes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s through constructing sustainable abilities of wenzhous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seven suggested actions, and achieving the breakthrough target from predicaments by applying four different strategies such as accelerating industry chains development, improving its profit mod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regional brand etc. key words: predicaments, industry, cluster, structure adjustment,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孙辽 日期:2006 年 1 月 15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孙辽 指导教师签名:陈继祥 日期:2006 年 1 月 15 日 日期:2006 年 1 月 15 日 前言 借着改革开放提供的机遇, 在过去短短20多年间, 温州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倍以上,年增长率到达15.99,在此期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典 型发展道路。但是,在温州工业化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上,民间驱动形成的小规模投资, 必然是集中于回收期短、 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制造业。 至于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在温州迄今仍是凤毛麟角。 温州区域经济一方面是建立在先行者的先发优势, 尤其是制度创 新的先发优势基础上,另一方面,是建立在规模经济、低成本和低价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然 而,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先行者的先发优势渐渐淡去,而低成本导致的低价竞争极容易陷 入无序混战的局面。因此,温州区域经济的比较竞争优势正在失去,产业发展陷入困局。要 实现温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进行创新。 本文从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温州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入手, 提出温州产业结构调整 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思路, 即通过分析温州产业发展陷入困局的诸多原因, 根据当前所 处新形势与自身实力条件,制订出温州区域与产业战略目标,界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在 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上,通过制度创新、政府角色定位、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等七个方面的措 施来构建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再通过围绕产业链及其盈利模式重建、产业结构优化、国际 化合作与分工参与以及区域品牌建设等四种策略来突破产业发展困局。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温州基本情况,包括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第二部 分,阐述温州产业经济发展困局的集中表现;第三部分,对温州产业发展困局的背后原因进 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温州区域与产业布局进行战略定位;第五部分,阐述如何“锻炼内 功”构筑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能力,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温州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区 域经济竞争力的目标。 本文的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综合分析等三种。 (1)文献 分析:归集既有的政策法规、案例、研究论述、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尤其是有关的统计年 鉴)以及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2)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藉由与专家学者、温州 统计部门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以补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归集资料之不足与验证。 (3)综合 分析: 使用战略研究管理的有关工具对上述的两项方法所得资料与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在此 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知识进行演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对策。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1 第一章 温州概况 1.1 区位条件概况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一座中小型城市。它坐落于浙 江省东南部(见图 1-1) ,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 14 个沿海开放 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 13 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 18 个港口城市之一。温州全市辖 3 个区 2 个市 6 个县, 陆地总面积 11784 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面积约占 17, 东面濒临东海, 周边是以山地为主的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人均占地面积 52.6 平方米, 是浙江全省平均值的 2/3;全市人口 750 多万,其中市区人口 190 多万。 文献来源: 浙江国际投资促进网 图 1-1 温州版图 figure1-1 wenzhou map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2 在气候方面,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雨 量充沛, 冬无严寒, 夏少酷暑。 年平均气温 16.118.2 摄氏度, 年降雨量分布在 15001900 毫米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在 17002000 小时之间。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杨梅、甘蔗等 160 余种。温州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木产品和动植物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海洋资源较为丰 富,渔场有洞头、南麂、乐清湾等处。 温州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 个、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省级风景区 7 个、市级风景区 8 个,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五分之一强。 在交通方面,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海陆空交通体系完整畅通,是一个集河 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是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是全国 20 个主枢 纽港之一。目前,温州空港通航城市达 62 个;海港与国内各港口均有通过的货运航线,并 与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2004 年的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 3291 万吨,境内公路总里程 5458 公里 1。 1.2 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把改革开放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 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 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是民营化、市场改革的产物。它依靠民营化改革的深入,率先大力发展了民营 经济, 有效地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转变了经济运行机制,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它走的是一条 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依靠主要依靠内部的资本积累,市场上也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集中于传 统产业,在发展中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温州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链为纽带 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推进产业发展要素区域性聚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 济,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 系,使温州民营经济兼具小企业“小”的活力和大企业“大”的实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 适应性和竞争力2。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的四个阶 段: 1 参见温州统计年鉴-2005 ,第 11-12 页。 2 文献来源:温州市前市长钱兴中的报告: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 2001 年 4 月 1 日出版。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3 第一阶段,1979-1992 年的初中级发展阶段:从家庭工业起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 场”格局,出现产业群落,发挥了“小资本、大辐射”的效应。 第二阶段,1993-1997 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民营经济依托专业发达 的专业市场体系与产业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形成, 通过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集聚和 产业群落演进互为依托, 促进和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演变, 促进温州 的工业化、城市化。 第三阶段:1998-2002 年的提高发展阶段: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确立,温州民企的 产业发展领域拓宽了, 产业结构出现从传统经济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化升级趋势, 产业组 织中出现“小企业合作网络”的集群发展新动向。 第四阶段,2003 年以来的全面创新阶段: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优化民营经济产业集 群的空间结构, 进行适度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 开始以全面提高经济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 创业。 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至 2004 年底,温州全市现有 24.6 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 52.8 万人,注册资金 63.5 亿元;私营企业 3.86 万户,投资者 11 万人,注册资金 466.8 亿 元。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 5 至 6 番。 从 1978 年至 2004 年, 温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 13.21 亿元 增加到 1402.6 亿元,工业总产值由 11.12 亿元增加到 3000.5 亿元,财政收入由 1.35 亿元 增加到 143.2 亿元(见图 1-2) 3。从增长曲线的斜率上看,这些年来温州经济的发展速度是 令人瞩目的。 3 图表中的数据根据需要选择引用温州统计年鉴-2005 ,并经处理形成图表,本文下同!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4 1978-2004温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1978-2004温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年份 单位: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 文献来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5 图 1-2 1978-2004 年温州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figure1-2 main indicators of wenzhous national economy from 1978 to 2004 从经济结构上看,根据统计数据(见图 1-3) ,温州国民经济中一、二、三次产业占 gdp 的比重关系中的第二产业的比重远远超过一、 三产业的比重, 而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值比重 已经达到 90强,表明温州已经是一个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5 温州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结构温州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结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主要年份主要年份 单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10.36.64.74.6 第二产业58.357.557.256.8 其中:工业48.150.851.851.4 第三产业31.435.938.138.6 1995年2000年2003年2004年 文献来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5 图 1-3 温州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结构 figure1-3 structure of wenzhous gdp in main years 在温州,它的产业微观基础是以非公有制(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的,按照统计 4,2004 年温州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 gdp 的比重达到 80.3。可以说,温州经济可以称之为 温州民营经济。 在经济发展成绩上,温州目前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市场份额可以用来说明。至 2004 年 末,温州已经拥有“中国鞋都” 、 “中国低压电器城” 、 “中国印刷城”等 27 个国家级生产基 地称号,10 个中国驰名商标,16 个中国名牌,64 个国家免检产品,102 个省级名牌,成为 全国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温州服装产量占全国 10强,皮鞋占全国 20,低压电器 长全国 40强,眼睛占全国 50,打火机占全国 95(等等还有许多) ,不难看出,温州 轻工业在产业集聚度、产业链完整度、市场覆盖率、品牌密集性等方面已经确立优势。从行 业上划分,电气机械、鞋革、服装、塑料制品、通用设备五大制造业产值都超过了 100 亿元, 在 2004 年实现了 998.26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 52.9 5。 4 参见温州统计年鉴-2005 ,第 2 页。 5 参见温州统计年鉴-2004 , 温州统计年鉴-2005的工业与商贸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6 1.3 特色产业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一个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服务) 、相互依存的厂商群。温州 厂商在轻工产业方面的高依存度形成了特色的产业集群。 而区域特色经济的优势源于产业集 聚,使分散的中小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温州经济之所以保持较高的 增长速度,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市场 与产业互为依托、一镇一品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 据初步统计,温州全市 11 个县(市、区)143 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 过 10 亿元的就达 30 多个, 经济总量占全市的 60%以上。 乐清柳市低压电器、 永嘉桥头纽扣、 瑞安塘下汽摩配件、苍南龙港印刷、平阳萧江塑编、瓯海永中阀门、龙湾蒲州制笔以及市区 服装、鞋革、打火机、眼镜、灯具、家具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显示了 产业集聚区独特的竞争优势。 按照 2002 年的统计数据, 温州特色产业主要表现归纳如下 (见 表 1-1) 6: 表 1-1 2002 年温州特色行业产值 序号 行业名称 集群内企业数 行业总产值(省略的货币单位:rmb)序号 行业名称 集群内企业数 行业总产值(省略的货币单位:rmb) 1 鞋革行业 4000 多家 318 亿元(出口 6.67 亿美元) 2 服装行业 2500 多家 302 亿元(出口 4.7 亿美元) 3 低压电器行业 1000 多家 241.5 亿元(出口 33 亿元) 4 塑料制品行业 - 88.8 亿元 5 印刷行业 2227 家 101 亿元 6 眼镜行业 800 多家 50 亿元(出口 40 亿元) 7 打火机行业 烟具行业协会有会员企 业 260 家 28.5 亿元(出口 22.8 亿元) 8 阀门泵类行业 1500 多家 90 亿元 9 灯具行业 500 多家 25 亿元(出口 1 亿美元) 10 制笔行业 行业协会会员 171 家 21 亿元(出口 10 亿元) 11 金融设备 100 多家 12 亿元 12 剃须刀行业 100 多家 12 亿元(出口 7.2 亿元) 文献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6 具体的特色产业情况汇总信息参见本文的附录 1。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7 第二章 温州产业经济发展的困局表现 2.1 经济增速趋缓与经济指标下滑 在浙江省 11 个地级市的 gdp 排名中, “杭甬温”长期占据着三甲位置,优势难以撼动。 1978 年至 2000 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 15.6,同期,全国为 9.5,浙江省 为 13.2;其中 20 世纪 90 年代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 20.5,同期,全国为 9.9,浙江省为 15.0 7。然而,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温州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 长趋缓的迹象(见图 2-1) 。 1978-2004年温州gdp发展指数1978-2004年温州gdp发展指数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指数值(以上年为100) 全市生产总值(gdp) 文献来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5 图 2-1 1978-2004 年温州 gdp 的发展指数 figure2-1 index of wenzhous gdp from 1978 to 2004 如上图所示,温州的 gdp 发展指数在 1993 年达到顶点以后,此后是一路平滑趋缓。尤 其是,1998 年以来,温州 gdp 年增长率均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速度,1998 年以来的平 均速度比 1979-1997 年的平均速度低 3以上,而且相对于同时期的浙江省平均水平而言, 领先的优势也不再明显。 根据 2002 年的统计结果,温州的 gdp 出人意料地滑落到浙江省的第七位,进入 2003 年更是没有刹住下滑势头,上半年名列全省倒数第二,7、8 月份更是两个月倒数第一。2003 7 文献来源:马津龙, 温州发展的复归与超越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2 期。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8 年度温州市经济增幅 14.4,虽然为 6 年来温州经济运行最佳,但这个增幅在浙江 11 个地 级市中仅排列第 9 位;2004 年的增幅为 14.1,在浙江省内更是比 2003 年下降一位,仅领 先于毗邻的台州市的 13.6,处于第 10 位 8,相对增速滑坡非常明显。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的经济增长特点与全国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景气上升 时,温州的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 1998 年以来,温州的经 济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而且经济增长的趋势也与全国趋于一致。 根据 相关分析,从 1989 至 1997 年,温州 gdp 增长率与全国 gdp 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 0.7748, 但 19972004 年上半年,其相关系数高达 0.9868,这表明,温州相对全国的超前增长的趋 势已经明显减弱 9。但同时,浙江省的经济平均增幅已经有明显超前于全国的态势。这都说 明了温州的增长优势在持续弱化了。 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同时,温州的综合经济指标也出现了相对滑坡。除了经济增长率之 外,2003 年,温州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利用外资、 外贸出口总额等综合经济指标的增长率也基本上处于浙江省的倒数 几位。 其中, 在财政收入方面, 温州在 2004 年的发展指数与绝对值都出现了下滑 (见图 2-2) , 这在近些年来在浙江全省内都是极为罕见的。 温州财政总收入发展指数(以上年为100)温州财政总收入发展指数(以上年为1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时间:1978-2004 单位:左-指数; 右-次坐标值(亿元)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财政总收入发展指数财政总收入(亿元) 文献来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5 图 2-2 1978-2004 年温州财政收入发展指数 8 参见温州统计年鉴-2005附录部分 3-6。 9 文献来源:谢健, 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与温州模式的发展瓶颈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6 期。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9 figure2-2 indexes of wenzhou s total financial revenue from 1978 to 2004 如上图所示,从 1993 年以来(除了 2000 年有所上升外) ,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有增速 下滑的迹象。 相对于国内的其它城市, 温州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城市, 民营经济尽管相对发达, 但温州的市政建设相对非常落后,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将直接影响原本为“弱政府”的温州 政府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这反过来也影响了政府对温州产业升级的推动能力。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绩效方面,温州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根据温州统计资料 显示 10, 2004 年列入经济效应考核的 4603 家工业企业,全年经济效益指数比 2003 年下滑 了 0.5 点,在 11 项考核指标中,跟 2003 年相比,改善的只有 4 项,下滑的却有 7 项。在影 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中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 新产品产值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3 项指标比浙江全省的平均水平低 28.7。另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发生亏损的有 243 家,亏损率为 5.28,同时年末企业应收帐款比 2003 年增长了 21.8,这些信息都表明了 温州产业经济中隐含的经营困局。 2.2 企业外迁与资本外流加速 企业外迁趋势不减、 资本外流加速又是温州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企 业对外扩张,是资本的逐利性所致,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但这样外迁显然对温州经济的发展 很不利,不但是资本增量的外移,存量也将随之而去。 有调查显示 11,温州人在外地创办的 1.57 万家工业企业,其中温州企业外迁形成的接 近三分之一。温州民营企业外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外迁。温州民营企业在日趋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 为了在产品开发和销售上能跟得上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要把自己的研发、 销售机构或生产基地甚至总部迁往外地。二是整体外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州民营企 业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大量整体外迁, 有的甚至整个行业整体外迁。 如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创办国内第一个灯具市场(东方灯具市场)后,整个行业突飞猛进,一度成了全国最大的产 销基地、批发中心。但到了 90 年代中期,由于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原因,温州的灯具行业 几乎整体迁往广东省中山市古镇, 致使温州灯具行业处于极度低迷的境地。 另根据一份温州 市委政研室以乐清市部分外迁企业作样本的调查显示:2004 年前,在外迁的 85 家企业中, 属于自身发展需要的 21 家,占 24.7;属于用地等要素制约外迁的 21 家,占 24.7;属 于人为原因造成“软环境”影响的 43 家,占 50.6。 对于温州来说,民营企业是普遍现象,不可能享受特别待遇,甚至能否充分享受到国 10温州统计年鉴-2005 ,第 7 页。 11 文献来源: 马津龙提供给 “温州模式的演进与前景” 理论研讨会的论文 温州经济现象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04 年 2 月 28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10 民待遇也是一个问题,而对于不少外地来说,民营企业被成为特殊扶持的组织,作为增量引 进,甚至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有减免税的,有的地价远远低于在温州的成 本,这些原因致使很多企业离开温州另觅地方发展。比如,随着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推出 的“173、学昆山” 12的举措,对温州企业的拉动很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依托中 心城市、 国际大都市的优势继续扩展, 目前温州市很多大的企业正在考虑将公司总部或发展 重心转到外地。如正泰集团现在生产基地仍在温州,而研发中心已经移到上海。另外还有均 瑶集团,在起步阶段,在温州还能发展下去,但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以航空服 务业为基础,乳品业为核心,兼营酒店、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均瑶已经把集 团的营运、人才、科研中心全部迁移到了上海。 企业的外迁带来温州资本的大量外流,削弱了本地资本实力,抑制了投资增长率,降 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如果说一般中小企业的去留对温州的发展无足轻重, 但像上面提到的 一批龙头性企业的跨地区发展乃至重心外移, 这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温州的区域经济是一个很 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温州重视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运营的商务成本,来抵御更显优势的 大城市对企业的吸引。 另外方面,企业外迁也凸现出温州区域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相对缺失的现实窘境。 长此下去,将进一步导致温州产业结构升级乏力,产业结构低质化和发展后劲的积累,这将 对对温州产业集群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2.3 国际贸易壁垒频繁遭遇 在我国加入 wto 的头 2 年时间里,温州遭遇影响较大的贸易壁垒就有 13 起,涉案金额 达 8000 多万美元,其中仅 2003 年,温州遭遇的贸易壁垒就有土耳其对水龙头、玻璃镜片、 门锁的立案以及美国无汞碱性电池 337 调查案等 7 起案件 13。 温州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战中 “二 反一保”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的重灾区。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土耳其眼镜反倾销案和 欧盟打火机 cr 法案,虽然后者最后以欧盟取消针对中国打火机进口 cr 法规 14而告终,但打 火机的贸易纠纷是不会终止的。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因牵涉各方利益,近年来,各种名目繁 多的反倾销、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温州之所以招致较多的“洋官 司” ,与其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 温州基本上以生产轻工产品为主, 有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较大, 同时以中小企业为 12 上海市的松江、奉贤、宝山、闵行等区划出 173 平方公里作为低商务成本制造业工业园区吸纳企业进入。 13 金咸,翁晨辉, 温州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今年已有起 , 温州日报 ,2003 年 12 月 27 日。 14 cr 法规草案的核心内容是,规定进口价在 2 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设有防止儿童开启装置即带安全锁。 该法案一旦被通过,年产 5 亿多只、占世界市场份额近 70%的温州打火机,将面临退出欧洲市场的危险。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11 主体的温州民营企业在经营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低价往往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 优势, 但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如产品价格中未含环保和自然资源的代价、 劳工的社会保障、自然环境成本等,这些都极容易招致进口国的诘难。 以鞋革贸易为例,根据媒体披露,2003 年冬,20 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 马被焚烧;2004 年 1 月 8 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 ,温州鞋名列其中; 2004 年 2 月,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华商货物被查抄,包括温州商人在内的中国商人损 失约 3000 万美元;以及 2004 年的西班牙“9.16”烧鞋事件都说明了温州经营思路与贸易方 式也正与西方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发生碰撞, 这折射了温州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 2.4 产业结构演变缓慢 温州区域经济发展至今, 产业结构成为关键的制约瓶颈。 温州经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主, 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 工业产值中高新产品产值占比仅 5% 15。 一个突出表现是, 温州的产业结构至今仍然基本局限于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鞋革、 服装、工业电器、塑料制品、印刷等传统产业上,呈现出“低、小、散”态势,致使大企业 大集团发展步伐缓慢。 温州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占 99%;而且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约占 78%。据统 计,2003 年上半年温州工业总值超过亿元的企业由 57 家,而浙江全省的有 791 家,温州仅 占 7.2,这跟温州在浙江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并且这时期的这些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同 比增长 16.7,也远低于全省平均值 34.5,差距接近 18 个百分点16。此外,温州只有一 家上市公司(原国有企业东方集团) ,这与温州经济的总量与地位很不相称。这些结果都说 明了温州产业结构演变缓慢的情况。 15 文献来源:尤成勇的民间金融与产业的前世今生关注温州的二元金融(上) ,发表于温州日报 , 2005 年 11 月 9 日。 16 同上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温州产业发展的困局与突破策略 12 第三章 温州产业发展困局的原因探索 温州经济与产业发展处于困局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产业 结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制度创新等六个方面。下面逐 一进行阐述。 3.1 生产要素制约 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经济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 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 生产要素或者说生产力的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或人力资本,技术等等。一个地 区的经济格局是在经济主体在一定要素约束和制度环境下所作的行为选择,从增长的动因 看,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效率规定了经济增长的幅度。 而要解剖温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困 局, 必须从其特定的要素约束条件入手, 而生产要素制约正是导致温州经济与产业发展陷入 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今温州产业面临的要素制约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 能源原材料资源、 人才以及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等诸多方面的软硬约束。 3.1.1 土地资源短缺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天然的稀缺性, 经济发展与土地永远是一对矛盾。 而温州 “硬资源”的约束中,以土地表现最为突出。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温州工业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