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i 摘要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管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司首次公开发 行股票、上市后的再融资、st 以及退市等方面,监管者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措施来 保证政策的实施,其中的核心就是有关会计盈余信息的强制要求。对于信息提供 者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必然有动机利用各种操纵手段来迎合管制的要求, 以最大化自身利益。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需要更多地依赖 于主观判断来进行确认,为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很大的操纵空间。 由于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要求出台时间较晚, 因此国内在这一方面的实证 研究并不多见。 该文以我国 2003 年度所有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 a 股上市公司作为 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噪音进行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对 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鉴别不同盈余组成部分的持续性,确保会计盈余质 量。该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现状以及动机,其次探讨了上 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与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最后从非经常性损益与投资回报率 的关系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噪音进行实证分析。实证部分主要包括自变量的描 述性统计、均值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表明: 每股正常利润变化与投资回报率显著正相关;非经常性损益上升时,投资回报 率会下降,非经常性损益下降时,投资回报率反而会上升,并且这时每股非经常 性损益变化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每股正常利润变化的回归系数,这与二者的持续 性程度相反,说明非经常性损益上升是利空消息,下降是利好消息,同时说明投 资者对持续性程度高的盈余反应不足,对持续性程度低的盈余反应过度;每股非经 常性损益变化程度与投资回报率的方向具有负相关关系,但无法解释投资回报率 的变化程度。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该文提出要遏制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调节 利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可以考虑从以下三点入手:一、进一 步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二、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三、在对 t 类 公司的监管中引入非经常性损益指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质量,信息噪音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it is the government s regulation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today, in terms of the process of ipo, secondary equity offering, st and delisting, governors have esta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policies can be implemented well. the core requirement is the compulsive regulation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ccounting earnings. because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rs will consequentially cater for the government s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since non- recurring earn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 off and chanciness; it mainly relays on the subjective judgments and ties up with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managers can obtain an immense manipulating space. due to the l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regarding disclosing of non- recurring item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fiel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ormation noises of non- recurring item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168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that had non- recurring items in 2003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research can help the investors distinguish earnings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earnings. firstly, the essay analyzes how the listed companies manage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and their motivation, then demonstrates the earnings quality and its relations with non- recurring items, in the end, empirical study has been taken on the information noises of non- recurring items from the ang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and return rate. the empirical study includes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line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recurring earnings scaled by equity and the raw returns have a significant direct ratio; when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increase, the raw returns will decrease, while the raw returns will increase as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increas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the non- recurring scaled by equity is bigger than that of recurring earnings scaled by equity, which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their persistence degree and indicates that the decrease of non- recurring items is good news while the increase bad and that the investors underreact to the earnings with high degre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i of persistence but overreact to the earnings with low degree of persistence; the degree of variation of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scaled by equity and the raw returns have an inverse ratio, but it cannot explain the degree of variation of the raw returns. the paper finally gives some advice further it: 1) 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non- recurring items more accurate and complete; 2)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n disclosing of non- recurring items; 3) applying the indicator of non- recurring items to supervise the t companies. 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non- recurring items, earnings quality, information nois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1 1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我国会计准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及 时性及明晰性,这一系列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 的信息,即满足决策有用性。处于财务报表核心地位的盈余数据是传达会计信息 最重要的载体,因此,盈余数据是否满足决策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 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非市场化因素仍然起重 要作用,政府管制渗透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以下简称 ipo)、上市后的再融资以及退市等,监管者制 定了许多严格的措施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其中的核心就是有关会计盈余信息的强 制要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供给方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必然有动机利用 各种利润操纵手段来迎合管制的要求,以获取租金。由于非经常性损益自身一次 性、偶发性的特点,且一般数额较大,操作相对比较简便,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 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对其进行控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发行新 股、“ 保牌” 、“ 扭亏增盈” 和增发、配股等再融资的需要,刻意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进 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司空见惯。 近年来,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csrc)开始注重加强 对公司盈余中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借此进一步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1999 年 12 月 8 日,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 年修订稿),首次要求上市公司从 1999 年报开 始在“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中披露“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指标。之 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概念的界定从模 糊逐步清晰;所包括的内容逐步细化,由最初的四项到十四项;披露的范围更加 广泛,从最初要求在年报中披露,扩展到在定期报告以及申请发行新股材料中予 以充分披露。 除了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强制披露之外, 证监会还逐步采取措施限制非经常 性损益在 ipo 和再融资等管制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抑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 损益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2001 年 3 月 15 日,证监会颁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 股发行工作的通知 ,要求申请配股的上市公司最近 3 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 收益率平均不低于 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 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而对于申请增发的上市公司 最近 3 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6%,且预测本次发行完成当年加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2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6%,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的要求相同。 2004 年 12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 题的通知 ,规定公司 ipo 披露发行市盈率时,所使用的每股收益应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影响。主要也是为了突出发行人主营业务创造价值和持续盈利的能力,便 于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发行人的真实价值,防止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影 响发行价格。 总而言之, 证监会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管制的目的在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盈余 信息的质量。通过披露会计盈余中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不仅可以挤掉 上市公司业绩中的“ 水分” , 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楚地分析企业利润的构成状况和 更加深入地认识利润的含金量,从而增加对会计盈余的持续性、可靠性判断力; 而且,通过限制非经常性损益在资本市场管制中的作用,可以抑制非经常性损益 调节利润的动机和行为,剔除股票价格中过多的泡沫成分,避免市场的配置失灵,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ball and brown(1968)1、 beaver(1968)2从信息观的角度出发, 分别采取事件研 究法与关联研究对会计盈余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在 此后的数十年中,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一直是西方资本市场实证会 计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也都证明在中国资 本市场的制度背景下,会计盈余是具有信息含量的。本文从收益质量角度出发, 检验构成会计盈余明细项目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是否具有不同的未来预 测能力?证监会要求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是否有助于提高盈余质量?广大的投资者 能否理性地对待非经常性损益?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968 年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开创了实证会计研究先河。他们通过对纽 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 261 家公司从 19461965 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 12 个月到披露后 6 个月的股价进行经验研究 ,他们发现盈余变动的符号与股票非正 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这是自有资本市场以来,人们第一 次发现会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的系统性证据。与此同时该研究还提出了平均累计 超额回报(cumulativeaverage residuals car)分析的方法。car 的原理是,若盈余 公告带有信息含量,则应该观察到在公告日附近 car 有一明显变化;若市场对信 息的反应是无偏的(不存在系统性的高估或低估),则 car 应在公告日后基本保持 在一定水平上。而在同一年,beaver(1968)研究了交易量对某种特定信息的反应, 在他的经典研究中,他选择了 1961 年至 1965 年的 143 家财务年度不结束于 12 月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3 31 日的 nyse 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盈余公告期的交易量与非盈余公告期的交易 量做了对比分析,以对那些“ 正常” 和“ 持续” (并非由信息引致)的交易量加以考虑, 他发现在公司年报披露的当周,其股价的波动幅度和交易量均显著地高于其他交 易周,说明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使用了公告的会计信息。 gonedes(1975)3的研究发现, 股票市场报酬率与非正常盈余项目的符号之间存 在着相关关系。bowen(1981)4研究了电力公司的盈余对股价的作用,发现市场对 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lipe(1986)5报告盈余项目的时间序列与 股票市场报酬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barth et al.(1990)6将美国银行业的盈余分解成两个组成因素, 分别是营业利益 和出售证券利益。结果显示只有银行业的营业利益对股价有所影响,而出售证券 利益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投资人确能区分营业利益和出售证券利益,两 者的盈余持续性有所不同。 扣除“ 证券投资利得与损失” 项目之后银行类公司盈余与 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联度高于不扣除该项目的盈余数字。 ohlson 和 penman(1992)7的研究显示, 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 会计盈余的不同 明细项目具有显著不同的价格反应,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窗口内,差异不再存在。 strong 和 walker(1993)8的研究结果表明,把会计盈余区分为正常项目和非常 项目,可以提高报酬率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具有不同盈余持续性的盈余组成因 素对股价有不同的影响。 schadewitz(1996)9根据芬兰的数据调查了中期各个盈余项目的信息内容,发 现被认为是永久性的盈余项目的盈余反应系数高于被认为是短暂性的盈余项目。 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将股价与盈余项目的持续性直接联系起来。 collins,maydew and weiss(1997)10根据修正的 ohlson 估价模型对 19531993 共 41 年的美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的提高会引 起利润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下降,净资产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提高。 ballas(1999)11以 19801990 年英国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特殊项目 (exceptional items)和营业外收支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发 现有证据表明,特殊项目有正的经济价值,其资本化的比率与经营利润相比没有 显著不同。 burgstahler(2002)12的研究得出市场能够识别特殊项目与其他盈余项目之间的 区别,同时也能区分正的特殊项目与负的特殊项目。 jeon, kang 和 lee(2003)13运用 ohlson 模型(1995)对酒店与制造业公司的非正 常盈余的持续性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酒店行业的非正常盈余的持续性程 度高于制造行业,并且酒店的等级越高,其非正常盈余的持续性程度越高。 chen(2004)14考察了盈余持续性程度在预测盈余公布之后的非正常报酬率中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4 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当盈余持续性程度高时,非正常报酬率与盈余变动是正 相关关系并且随后的投资回报率与盈余变动的方向一致;当盈余持续性程度低时, 二者是负相关关系,且随后的投资回报率与盈余变动的方向相反。实证研究进一 步表明,股价对持续性程度高的盈余反应不足,对持续性低的盈余反应过度。 gu, chen(2004)15讨论了美国财务分析师将非经常性项目排除在财务报表外或 包括在报表内的行为,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财务分析师认为应该包括在财务报表 内的非经常性项目比排除在外的非经常性项目的持续性更强,具有更高的预测价 值;如果预测价值是营业利润的主要用途,那么将价值小的盈余项目排除在外是 正确、明智的。 elliott and hanna (1988)16发现企业亏损和非经常性损益会严重影响利润的价 值相关性。这些研究发现,伴随着美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增加,其利润的价值 相关性呈现下降趋势,但企业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呈现增加趋势。 国外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有较多的文献已对非经常性损 益的持续性、价值相关性和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 研究。 在国外的文献中, ohlson 模型(1989)17对于研究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之间的 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也将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 噪音进行实证分析。 1.2.2 国内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要求出台时间较晚,因此国内在这一方面的实 证研究并不多见。魏刚、蒋义宏(1998)18研究 1999 年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披露的 年报后,得出主要结论:利用非经常性收益来粉饰会计报告,以增加报告期的净 利润,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chen、 chen and su(2001)19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利润持续性的高低与股票价格 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似乎表明中国投资者不区分持续利润和暂时利润。 蒋义宏和牟海霞(2001)20采用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标准, 研 究的重点在于甄别哪些特征的公司倾向于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发现, roe 略高 6%配股资格线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显著高于 其他上市公司, 盈利质量相对较差; ipo 上市公司发行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 的比例显著高于发行次年,盈利质量相对较差;eps 略大于零的上市公司非经常 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差。 徐晓伟、李林杰、安月平(2003)21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总体特征、非经常性 损益与配股线、委托理财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而且 部分公司借助于非经常性收益,迅速达到了改善经营业绩、扭亏为盈的目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5 梁杰、赵淼(2004)22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配股资格线的实证研究表明, 证监会对配股资格线的再次调整,使上市公司失去了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 以达到配股要求的原动力,管制达到目的。 chen,wang(2004)23对营业利润与线下项目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考察。 他们运用 ohlson(1989)模型, 对 a 股上市公司 1997 年 2002 年的投资收益与营 业利润和线下项目利润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营业利润与线下项目利润 均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在回归模型中,后者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前者,这与二者 的持续性相矛盾;线下项目能够持续到未来,并且具有预测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当前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重要集中于非经常性 损益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只有一篇关于投资回报率与正常 利润和线下项目利润之间关系的实证论文(chen,wang,2004),但是在这篇论文 中作者将所有的线下项目都作为盈余持续性低的盈余项目,这是不可取的。线下 项目并不等同于非经常性损益,按照 2004 年 1 月 16 日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 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1 号 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规范问 答),线下项目中的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营业外收入、支出和长期投资收益等 项目都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另外, 规范问答中将“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 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列入非经常性损益概念范围,而线下项目中却没有 包括这一项。 1.3 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点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以及 产生结果的制度或者政策进行评判,目的在于阐明问题应该是怎样的状况。实证 研究法强调以经验材料、证据来辅佐既定概念、命题假设的现实存在或有效性, 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会计方法、程序的应用。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 过对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的经验分析,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噪音问题。 同时,力图将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探讨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 规范问题。 1.4 论文结构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本部分首先介绍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 然后介绍国内外该问题的主要研究现 状;最后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6 本部分重要介绍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况,共有四个小节。第一个小节主要介绍中 外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以及中外会计准则或其他相关规范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规 定;第二个小节结合非经常性损益的各个项目描述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 现状;第三个小节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动机;最后一 个小节对本章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探讨 本部分对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的理论基础 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探讨。 首 先介绍三个角度下盈余的定义,然后对不同观点下盈余质量不同的内涵进行阐述, 最后探讨了在决策有用观思想的指导下盈余质量的核心要素及其与非经常性损益 的关系。 第四章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噪音的实证研究 本章将收集的样本资料利用研究设计的验证过程做出系统分析, 对实证的结果 提出合理的解释。其中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性 本部分为结论部分。该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对非经常性损益理论与 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说明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改进的 地方。 图 1.1论文结构图 fig. 1.1framework of this paper 绪论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 及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探讨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噪音的实证 研究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 与研究局限性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7 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2.1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 2.1.1 国外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 在国外,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对的概念是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的第30号意见书(apb opinion no.30)中将非常 项目定义为:非正常的(unusual in nature)和非经常的(infrequent in occurrence)事项 和交易。其中,非正常是考虑到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反常性,并且 与企业正常和典型的活动明显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非经常是指在可预见的未 来不能合理地预计其发生。在界定一个项目是否属于非常项目时,非正常和非经 常发生这两项条件是缺一不可的。apb30 的目的是减少非常项目,以限制管理当 局通过对非正常或不经常发生项目分类为营业利润之上或之下来达到“ 分类平滑” 。 1992 年,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颁布了第 3 号财务报告准则(frs3)。 frs3 对“ 非常项目” 作了严格的定义:性质高度异常(a high degree of abnormality)的事项 和交易,该项目因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以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并预期不会再发生 (not expected to recur)。 例外项目(exceptional items)是指企业日常业务活动范围内的 个别累计项目或性质重大的项目。出于很难想象出能够超出日常经营环境范围以 外的交易或项目,因此有关准则并未对非常项目举例,但将例外项目划分为经营 性例外项目(归入经营性损益)和非经营性例外项目(单独列示于经营性损益之后)。 其中,非经营性例外项目包括经营资产的出售或终止损益、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对公司经营性质及重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组成本等。 1993 年,国际准则委员会颁布国际会计准则 ifrs 第 8 号当期净损益、重大 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修订稿),要求企业单独披露“ 非常项目” ,以及“ 需单独披 露的正常活动损益” 的性质和金额。 其中, 非常项目是指明显区别于企业正常活动, 预计不会经常发生或定期发生的事项、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事项或交易是 否能清楚地区别于企业的正常活动,取决于企业正常业务相关的事项或业务的性 质,而不是取决于预计发生的频率。同时,由于企业的正常活动存在差异,某一 事项或交易可能是一个企业的非常项目,但并非另一个企业的非常项目。 2.1.2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历次规定 1999 年 12 月 8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 式准则第 2 号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999 年修订稿), 首次要求上市公司披 露“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指标, 并且应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 额。接着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3 号 中期报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8 的内容与格式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9 号 净资产收益 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等信息披露规范中,也作了类似要求。 2001 年 4 月 25 日,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1 号 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 规范问答” ),进一步明确界定“ 非经常性损益” 是 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 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 收入、支出。并要求上市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以及申请发行新股材料 中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内容及金额予以充分披露。同时,要求会计师应对公司披 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2004 年 1 月 16 日,证监会又颁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1 号 非经常性损益(2004 年修订),对“ 非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内涵、外延给出 更加清晰的界定,列举了十四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04 年 12 月 27 日,上海证 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 2004 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 知 ,进一步强调注册会计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核实责任,要求在审计报告后附的 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包含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内容。 根据证监会 2004 年修订的规范问答 ,非经常性损益应该包含以下项目: (1)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 的损益; (2)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 (3) 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4)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5) 短期投资收益, 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 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 (6) 委托投资损益; (7) 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 营业外收入、支出; (8)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9) 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10) 债务重组损益; (11) 资产置换损益; (12)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13) 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14)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与修订前的规范问答相比,修订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9 列出了 12 类应包括的项目,不再设“ 可能包括” 类项目。委托投资损益、资 金占用费等项目也由原来的“ 可能包括” 类的项目转为应计项目,原因在于“ 可能包 括” 的项目需要推定,可能是非经常性损益,也可能是经常性损益,存在争议。 将一直倍受争议的“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的损益” 由“ 交易价格 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取代,即不再局限于关联交易, 且只确认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而非全部损益。 删除了“ 流动资产盘赢、盘亏损益” ,则该项目应作为经常性损益。 增加了短期投资损益、债务重组损益、以前年度已计提准备的转回等 4 个 项目。特别是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是近年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新手段。例如 2002 年年报中,st 吉发原大股东清偿欠款冲回坏账准备使公司管理费用减少,公 司未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同济科技 2002 年的净利润为 2048 万元,长期投资减值 准备转回就有 1000 万元,占净利润的近 50%,公司也没有将其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予以披露。 对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营业外支出界定更规范,指出是“ 扣除公司日常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 支出” 。 “ 处置长 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即处置 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取代了“ 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 ,外延扩大; 对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其他政府补贴不再限定“ 政策 有效期短于 3 年” ,外延扩大。 2.2 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现状 众所周知,利润指标往往被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通 常,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公司来说,其净利润应该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而 对于亏损公司或出现异常情况的公司来说,它的净利润或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 非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此时,公司的收益质量大打折扣,其未来前景也堪虞。 由于非经常损益自身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且一般数额较大,操作相对比较简 便,这类公司通常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调节利润,达到“ 保牌” 、“ 扭亏增 盈” 、和增发、配股等再融资的目的。 如前所述,2004 年 1 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 范问答第 1 号 非经常性损益 (修订稿), 详细界定了十四种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以下将以该法规中列举的项目为基础对非经常性损益可能涉及的项目做一分析。 2.2.1 长期资产处置的非公允化 公司为生产经营所购置的各项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是公司进行持续经营不可或 缺的基础,作为生产性公司购置资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出售或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10 置换以获得利润,处置或置换此类资产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频率也是很低的。 因此,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处置固定资产损益、处 置无形资产损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置换而发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应 该剔除在经营性损益之外,而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而眼下,年末卖“ 家当” ,通过以非公允价值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等产生的非经常性收益而突击操纵“ 报表业绩” , 已成为近年 来一些亏损上市公司“ 脱贫致富” 的首选手段。例如中宝股份 2003 年前三个季度亏 损 1966 万元, 11 月底转让其子公司上海众孚实业公司控股的杭州奥兰多置业公司 90%股权,获转让收益 5468.61 万元,一举扭亏为盈;令人费解的是 2002 年 8 月 才成立的奥兰多置业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 1000 万元, 2003 年 4 月上海众孚实业公 司竟出资 1.58 亿元购入其 90%的股权,其溢价之高令人难以置信,半年后竟然能 以 2.14 亿元的价格转让他人,而此时奥兰多置业公司的总资产只有 7144 万元,净 资产仅 946 万元,且尚处于亏损状态。 2.2.2 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的发放一般具有严格的标准和审批过程,但是,地方政府出于地方 保护主义的考虑,为了支持当地上市公司保牌或获取再融资资格,而给予上市公 司特殊的财政补贴的事情也屡有发生。陈晓、李静(2001)28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 通过财政支持积极参与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行动。以下两类上市公司经常可以 收到政府补助。一种是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类、媒体类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在进入行业低谷期时,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以起到削峰 填谷的效果。巴士股份、大众交通获得的补贴就属此类。另一种是受当地政府扶 持的绩差公司,以濒临暂停上市边缘的 st 公司为主。这类公司因经营业绩不佳, 面临“ 戴帽” 或退市的风险, 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有限的壳资源, 出于一种地方保护主 义或者政绩要求,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大力扶持。如 st 合成公告称,为支持公 司改革脱困、摆脱退市危机,重庆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4000 万元,且自 2003 年 起,由市财政连续 3 年每年给予公司 4000 万元扶持资金,共计 12000 万元。 根据修订后的规范问答 ,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收入都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处理;而对于企业获取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种税收优惠及税 收返还,应根据相关收益取得是否符合现行法规规定、是否得到正式审批来判断 是否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如果没有审批文件,或属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越权审 批的,则由此产生的收益即使能够在很长的时期内可以获得,也应作为公司的非 经常性损益。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返还、减免,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补贴, 应作为经常性损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11 2.2.3 投资收益 投资是为赚取差额或者实现资本增值而开展的活动。公司发生的投资活动包 括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种基本类型,由此获取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权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收益以及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由于急需扩大公司 规模,并且投资机会也比较多,其投资活动比较频繁,因此并不能断定投资收益 高一定是件坏事。然而对于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公司或上年度发生亏损的公司, 发生大额的投资收益应该引起关注。张嵘(2003)25在对 2002 年深市上市公司非经 常性损益状况进行分析之后,指出股权转让收益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利 用股权转让是部分急于扭亏的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 例如, 中色建设 2001 年亏损, 为了实现扭亏, 公司于 2002 年 12 月转让持有的 2000 万股民生银行股权获利 4664 万元,成为 2002 年扭亏的“ 救命稻草” 。2003 年,公司继续转让 3000 万股股权, 获利 7117 万元, 占当年度净利润的近 90%, 暂时掩盖了公司主营业绩不佳的真相。 在企业的投资收益中,值得关注的是委托投资损益。委托投资是近年来上市 公司出现的新动向,一些上市公司将大笔的资金用于委托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 据统计,2000 年年报中披露有委托投资的公司达到 157 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 13.99%,涉及金额 126.5 亿元。委托投资金额前 10 名的上市公司,其平均委托金 额高达 5.63 亿元。大量上市公司热衷于委托投资原因在于: 随着 1999 年以来新股发行逐渐走向市场化,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上的超募 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了大量的募资剩余。以 2000 年为例,上市 公司平均货币资金余额为 3.84 亿元,较 1999 年增长了 56.38%。许多上市公司已 不再满足于将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闲置资金和募资剩余存入银行赚取 低额利息,考虑到长期投资回报率较低,对改善企业当前业绩不易产生立竿见影 的效果,因此纷纷选择股票和国债进行短期投资。 证监会在 1999 年 9 月 8 日发布的关于法人股配售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允 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进入二级市场从事股票买卖业 务,为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进入股市扫清了政策障碍。为了避开通知中同时 规定的“ 持股时间不得少于 6 个月” 的限制, 许多上市公司便选择了委托投资的方式 间接投资于股市。 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业绩不理想,因此寄希望于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提升 公司的业绩。 然而委托投资收益缺乏持续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做出正 确评价;同时上市公司将大量的募集资金用于股市投资,追逐虚拟经济所带来的 超额收益,不仅违背了投资者的意愿,而且势必会增大股市的泡沫成份和系统风 险。另外,当主营业务不景气时,为了达到配股或扭亏等目的,许多上市公司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12 委托理财当成主业来经营,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竞争力的下降,形成对公司主 业的“ 挤出效应” 。 2.2.4 调节资产减值准备 我国的会计制度允许减值准备的转回,转回时直接冲减有关损益。减值准备的 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操作手法有两种:一是在当年大 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当年大幅亏损,第二年再冲回,即“ 巨额冲销” (big bath),从而做出第二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避免退市;二是选择某一年超大 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王 跃堂(2000)26、李增泉(2001)27均发现了国内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 余管理的证据。 不切实际的计提准备, 利用违规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亏, 美国证监会主席 levitt 称之为“ 甜饼罐” (cookie jar)手法。我国一些上市公司预计资产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 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操控盈亏的“ 蓄水池” 。举例来 说,2002 年,哈高科凭借高达 6630.4 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其中冲回的 坏帐准备就高达 5985.1 万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 2002 年实际亏损高达 5855.8 万元。2003 年,公司又故伎重演,凭借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等产生的 1187 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净利润 620.9 万元,其实如若没有非经常性损益的 帮助,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2.2.5 显失公允的交易损益 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惯用的手段。据我们统计,2002 年深圳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金额达 2544.92 亿元。在 510 家上市公司中,有 412 家公司发 生关联交易,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80.78%。关联交易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44.36%。 为了挤出利润中的水分,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财政部发布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其目的是对价格 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进行约束,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不能确定为当期损益, 只能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然而新规定出台后,许多上市公司故意绕开规定,使关 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日趋隐形化、非关联化。所谓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是指,上 市公司将资产溢价出售给非关联方,由此产生的收益将不受该规定的约束,而与 此同时,关联方通过其他方式弥补非关联方的损失;或者是关联方之间寻找一个 非关联方作为交易的中介,他们都和非关联方之间发生交易,把原本一笔关联方 交易变成两笔非关联方交易来完成。2002 年 6 月,st 银广夏与大金投资等签署了 股权转让协议,所转让股权的总价款为 7080 万元,而账面投资成本合计仅为 1737 万元,所转让的大多为亏损企业、有些净资产甚至是负数。该笔交易是否是关联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操纵现状及动机分析 13 交易,对“ st 银广夏” 当期损益影响重大,决定 st 银广夏能否恢复上市。虽然北 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已于 2002 年 7 月出具法律意见书认定大金投资为非关联方,但 我们很难理解一个与其没有任何关联的公司,怎么会花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能源企业维修工合同调整方案
- 2025年度特色饮品店加盟经营合同范本
- 2025版新能源电池购销合同
- 2025年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度家庭保洁与园艺养护一体化服务合同下载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场地租赁及管理合作协议
- 2025版水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与仓储服务合同
- 2025版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弱电设备智能监控与维保合同
- 2025版商标转让及品牌形象重塑协议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呼吸内科培训与考核制度
- DB11T 2330-2024 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新版)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指引(2023年版)
-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碱性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