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细菌感染.ppt_第1页
(参考课件)细菌感染.ppt_第2页
(参考课件)细菌感染.ppt_第3页
(参考课件)细菌感染.ppt_第4页
(参考课件)细菌感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微生物学基础,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感染,学习目的,掌握内容细菌的感染与致病细菌的毒力;外毒素与内毒素熟悉内容-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了解内容医院内感染及预防;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思考题,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什么是外毒素?有何特点?什么是内毒素?它有哪些生物学作用?内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感染:是指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入宿主机体特特定部位,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感染的发生发展由病原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免疫力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毒力:细菌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影响细菌致病性的因素:1、细菌的毒力2、细菌的侵入数量3、细菌的侵入门户4、机体的免疫力,侵袭力,产毒性,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病原菌,入侵、定居、繁殖、扩散,细菌毒素,抵抗吞噬,促进扩散,协助粘附,损伤细胞,抵抗吞噬,粘附定植,8,DepartmentofMicrobiology,HarbinMedicalUniversity,菌体表面结构荚膜:细菌的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溶菌酶及补体等杀菌物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在体内迅速繁殖和扩散。,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首先通过粘附因子宿主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上,才能在局部定居、繁殖并引起疾病。,其它表面物质:其它表面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都具有抗吞噬和正常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侵袭力,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透明质酸酶:在动物机体结缔组织中,有一种具有粘性的高分子多糖质,叫透明质酸酶它们可以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其失去粘性,导致松弛,易于病原微生物扩散蔓延。溶纤维蛋白酶(又称链球菌激酶):群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能产生这种酶,能将凝固的纤维蛋白迅速溶解,解除病原微生物的局限状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蔓延扩散。卵磷脂酶:魏氏梭菌能产生分解细胞的卵磷脂酶,使细胞坏死或红细胞溶解。,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胶原酶:魏氏梭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它能水解动物肌肉中网状结缔组织,使肌肉软化、崩解、坏死。此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作用。DNA酶:细胞裂解后可析出DNA,DNA能使渗出液黏稠,使病原微生物活动受限。而DNA酶能使DNA溶解,从而有利于细菌扩散。凝血浆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血浆酶,使血浆凝固,产生纤维性的网状结构,从而保护细菌免受吞噬。,毒素,外毒素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外毒素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G+菌和部分G-菌产生释放到菌体外,或溶解释放,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外毒素,外毒素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外毒素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外毒素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G+菌和部分G-菌产生释放到菌体外,或溶解释放,*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1mg破伤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1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毒素,外毒素特征:蛋白质毒性作用强选择性强理化稳定性差抗原性强,外毒素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G+菌和部分G-菌产生释放到菌体外,或溶解释放,外毒素抗原性,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合蛋白的抗原性抗毒素(antitoxin):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内毒素endotoxin,脂多糖LPS,脂多糖LPS菌体裂解释放化学稳定性不能成为类毒素免疫原性弱,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内毒素endotoxin,内毒素endotoxin,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的皮肤表现,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病原体的侵入数量: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的数量是不同的。伤寒沙门氏菌:108-109个/宿主霍乱弧菌:106个/宿主痢疾志贺氏菌:7个/宿主侵入部位/途径,感染途径,途径方式疾病举例,呼吸道感染,气溶胶,飞沫方式吸入,肺结核、白喉、百日咳,消化道感染,粪-口方式,食入,伤寒、痢疾、食物中毒,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血液或粘膜损伤,淋病、梅毒等,创伤性感染,皮肤、粘膜创伤、破损,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经血感染,输血、注射、针刺,细菌败血症,媒介昆虫感染,密切接触、叮咬,鼠疫,沙门菌病,多途径感染,经消化、呼吸、创伤等,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四、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感染的来源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细菌的感染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感染决定因素相互作用感染类型,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感染,环境因素,宿主免疫力,细菌致病性(毒力,数目,门户),1、隐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2、带菌状态: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就称为带菌状态。这种长期处于带菌状态的宿主,称为带菌者,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十分危险。“伤寒玛丽”: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3、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按发病时间的长短:急性传染:病程仅数日至数周,如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多为细胞外寄生物引起!慢性传染: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麻风病等。多由细胞内寄生物引起!,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全身感染,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练习题,1.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A.芽胞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2.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A.侵袭性酶B.菌毛粘附素C.脂磷壁酸D.荚膜E.Vi抗原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活菌释放到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D.毒力强E.抗原性强4.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H抗原B.O抗原C.荚膜抗原D.脂多糖E.肽聚糖,5.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E.DIC6.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但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但无毒性7.关于内毒素的特性,错误的是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为脂多糖C.性质较稳定,耐热D.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E.毒性作用相似,对组织器官无选择作用,8.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改变抗原性的物质9.革兰阴性菌感染宿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0.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1.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2.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3.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B型题问题1417细菌毒力细菌侵入数量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毒素细菌的抗原性14.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15.细菌能否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主要取决于16.细菌能否引起特殊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17.致病菌对机体有益的作用体现在,C型题问题1821外毒素内毒素两者均可两者均否18.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19.化学本质多为LPS20.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21.可引起特殊临床表现,X型题424822.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荚膜B.粘附素C.侵袭性物质D.菌毛E.细菌内、外毒素2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D.细胞毒作用E.DIC24.隐性感染A.无特异性免疫力产生B.可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C.可不出现症状D.能防御相同致病菌的再感染E.又称亚临床感染,答案,A型题:1.B2.A3.C4.D5.D6.A7.D8.C9.E10.C11.D12.A13.BB型题14.A15.C16.D17.EC型题18.A19.B20.A21.AX型题22.ABCD23.ABCE24.BCDE,思考题,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什么是外毒素?有何特点?什么是内毒素?它有哪些生物学作用?内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一、病毒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传播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HBV、CMV、HIV和风疹病毒,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局部感染localinfection病毒侵入机体后,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全身感染systemicinfection从入侵部位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到达远离入侵部位播散进入机体血液系病毒血症(viremia),病毒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恢复病原消灭型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chronicviralinfection)HBV、CMV、EBV潜伏性病毒感染(latentviralinfection)HSV导致的唇部单纯疱疹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AIDS、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致病作用表现在细胞和机体两个水平,急性病毒感染时细胞和宿主的反应,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溶细胞型感染病毒的杀细胞效应(cytocidaleffect)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effect,CPE)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cellapoptosis)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细胞转化包涵体(inclusionbody)的形成,细胞病变效应(CPE),正常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包涵体(inclusionbody),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病毒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与损伤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