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和菌体的破碎.ppt_第1页
预处理和菌体的破碎.ppt_第2页
预处理和菌体的破碎.ppt_第3页
预处理和菌体的破碎.ppt_第4页
预处理和菌体的破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预处理和细胞的破碎,2.1固液分离的分类2.2发酵液的组成2.3悬浮液的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预处理方法2.4细胞破碎方法2.5细胞破碎理论2.6细胞破碎技术2.7细胞破碎方法的选择及评价,2.1固液分离的类型,1、过滤:重力过滤器、压滤器、真空过滤器2、离心3、重力沉降4、气浮分离:在水中通入或设法使水体产生大量微细气泡,附着于杂质颗粒上,密度小于水而浮至水面,从而获得分离的一种澄清方法。固液分离:处理固体颗粒粒度细小,很难用沉淀法分离。液液分离:用于从污水中分离回收石油,有机溶剂的微细油滴、表面活性剂及各种金属离子。,2.3悬浮液的预处理,凝聚剂:指的是让不稳定的胶体微粒(或者凝结过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合体的过程中所投加的药剂的统称。种类:A、无机盐类,如硫酸铝、明矾、硫酸铁、硫酸亚铁、FeCl3、AlCl3、ZnCl、硫酸镁等;B、无机碱,如Al(OH)3、Fe(OH)3、Ca(OH)2、CaO等;C、聚合无机盐,如聚合铝、聚合铁。机理:A、破坏双电层,B、水解后胶体吸附,C、氢键结合等。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絮凝剂种类:A、阳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聚苯烯酸二烷基胺乙酯、聚二烯丙基四胺;B、阴离子类,如聚丙烯酸纳、聚苯乙烯磺酸、聚丙烯酰胺(-);C、非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0)、环氧化乙烯。机理: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细胞产物,2.4细胞破碎方法,细胞破碎物理法和化学法的比较,物理破碎法缺点:A、高能、高温、高噪音、高剪切力(四高),易使产品变性失活;B、非专一性,胞内产物均释放,分离纯化困难;C、细胞碎片大小不一,难分离。化学破碎法缺点:A、费用高;B、引起新的污染,尤其是其他化学方法;C、一般只有有限的破碎,常需与其他物理法连用。,2.7细胞破碎技术,1)、固体剪切法(珠磨法,最有效的物理破碎法)操作简介,2.7细胞破碎技术,计算破碎遵循一级动力学定律,即对上述方程积分得对于n次连续搅拌研磨操作,则得蛋白质的物料平衡式:平均停留时间,V:磨腔的总体积,Q:发酵液的流量。,2.7细胞破碎技术,影响因素a)转盘外缘速度(见下图):适合条件:圆盘外缘速度20m/s,一般在5-15m/s。b)珠粒添量和大小添量:(见上图,添量体积一般占总体积的80-90%)粒径:一般在0.2mm(实验室),0.4mm(工业)。最终由实验确定,2.7细胞破碎技术,c)温度:温度在5-40C范围内对破碎影响较小。但研磨产热,功率,温度。如产物热不稳定,必须控温。d)细胞浓度x:最佳x由实验确定。一般产热量随细胞浓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单位细胞重量的能耗。e)破碎效率:R:每kg成品细胞(如酵母)释放的蛋白量,Q:物料流量,P:珠磨机消耗的功率。f)流量Q:破碎为一级反应。,2.7细胞破碎技术,计算服从一级反应定律式中,R为pro释放量,Rm为pro最大释放量.影响因素操作压力p:p,R;相反,R。温度2C/10MPa。破碎次数N:N,R。温度:比速度k与温度有关,温度25C,k1.5倍。细胞抗破碎系数a:a酵母=2.9,a大肠杆菌=2.1。细胞种类:影响k值。细胞浓度:Z:常数,p0:破碎所需的最低压力,:细胞浓度的参数。,2.7细胞破碎技术,阀门底座:刃缘阀座,平边阀座优点A、在大规模cell破碎中,高压匀浆机和珠磨机用得最多;B、高压匀浆机最适合于酵母和细菌;C、珠磨机可用于酵母和细菌,但对真菌菌丝和藻类更合适.,2.7细胞破碎技术,4)超声破碎法(1525kHz),2.7细胞破碎技术,机理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空穴化作用(cavitation),空穴的形成和闭合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和剪切力。优点:适合于多种细胞的破碎缺点:A、影响因素多,如振幅、黏度、表面张力、液体体积和流速、探头材料和形状;B、超声产生超氧离子毒害作用;C、有效能量的利用率低;D、产热大,需控温;E、不易放大,仅应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细胞破碎。,2.7细胞破碎技术,5)化学破碎法酶溶法、酸碱法、有机溶剂胞溶法、表面活性剂法酶溶法:利用酶分解细胞壁上特出的化学键,使细胞壁破碎。优点:A、产品释放的选择性;B、提取速度和收效高;C、产品的破坏小;D、对外界环境,如pH和温度等要求低;E、不残留细胞碎片。,2.8破碎方法的选择,选择的一般原则A、提取产物在细胞质内,用机械法破碎B、提取产物在细胞膜附近,用化学法C、提取产物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结合,可采用化学法和机械法结合的方法破碎技术杂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A、杂交技术可产生很大优势。B、破碎技术对下游分离技术的影响。破碎颗粒清除,产物的分离纯化C、在发酵阶段,考虑到发酵过程和环境对破碎难易程度的影响D、菌种的培育,胞内产物胞外产物,2.8细胞破碎的评价,破碎率定义N0:原细胞数,N:破碎后残存的正常细胞。N0和N的可通过直接计数和间接计数法得到。直接计数法方法:样本稀释-染色-上样计数。计算:同上。优点:方法简单。缺点:A、计数时间长,B、只有活细胞才被计数,误差大,C、细胞聚集时,不利计数,D、染色误差。,2.8细胞破碎的评价,间接计数法方法:样本离心-取上清液-测特定蛋白质或酶-与理论的最大值比较。计算:Rm:理论最大值,R:实验测得值。优点:A、方法客观可靠,尤其对蛋白质和酶,B、有多种选择的指标,胞内位置(如胞膜、胞壁、近胞膜蛋白等),灵活性大。缺点:影响因素多,如温度、pH值、剪切力、溶液的稀释等。解决办法:筛选相对稳定和恒定的指标。,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存在的问题A、包涵体B、N-端多一个蛋氨酸残基、表达产物未糖基化(大肠杆菌)C、表达产物过度糖基化,目标产物变成抗原(酵母)D、大肠杆菌的内毒素包涵体的解决方法(一般步骤)A、包涵体的分离B、包涵体溶解、变性、还原,一般用尿素、盐酸胍、SDSC、蛋白质的复性和重新氧化D、一般的分离纯化,习题,固液分离的类型:过滤(重力过滤器、压滤器、真空过滤器);离心;重力沉降;气悬浮凝聚:在凝聚剂(如铝盐、铁盐、石灰和NaCl)作用下,细胞蛋白质等(准)胶体去稳定,并聚集成1mm大小的凝聚块的过程。凝聚机理:A、破坏双电层,B、水解后胶体吸附,C、氢键结合等。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气浮分离:在水中通入或设法使水体产生大量微细气泡,附着于杂质颗粒上,密度小于水而浮至水面,从而获得分离的一种澄清方法。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