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 键因素之一。我国引进、消化、吸收、研发的技术创新模式在某些方面已体现出弊 端,照搬西方管理理论、方法、技术而形成的管理体系也存在缺陷。在不成熟的市 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要在实现工业化使命的同时走向信息化进程,薄弱工业基 础使得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最大的障碍。 本文首先阐述了技术创新的有关理论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其次采用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模式,以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简称 3m 公司)的技术创新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对 3m 公司的背景和历史 发展进行介绍后,对 3m 公司技术创新文化、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展 开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总结得出了3m公司进行创新的根本途径通过15规则、 宽容和自由等企业文化来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通过业务部制度、内部 创业、风险投资等企业机制来有效的分配资源、激励员工;通过逆向战略计划法、 先导用户法等管理方法将公司员工的创新商品化,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在吸取国外知名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实际问 题,本文提出从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观念、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和围绕核心技术创新 的方式等方面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 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技术创新 创新文化 创新机制 管理创新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 of global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core of competition has been the key factor for enterprise. in china, the mode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learning system of management from wes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immature marketing, our companies have to reach information when they achieve industry. so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biggest obstacle when our companies take part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the paper expresses the actuality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world and adopts an analysis model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after introducing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s (3m) backgrou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ulture, technology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3m company. as the result, the paper finds three ways to impro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first, the 3m company builds a fre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for its employees by its culture. second, 3m company distributes its resource by its mechanism. and the third 3m company turns the innovations into commodities by its management. comb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amous foreign enterprises with the realit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our companies, this paper gives three advices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first it is building the right innovation concept. second it is optimizing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 third it is enclosing the cor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chnology management. key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novation culture innov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innovation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黄伟 日期:2005 年 4 月 26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黄伟 指导教师签名:云虹 日期:2005 年 4 月 26 日 日期:2005 年 4 月 27 日 本论文属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绪绪 论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基于自然资源和资本 资源,谁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 。但 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基础开始向知识资源转移,竞争焦点不仅包括最 终产品和服务,而且开始涵盖各种知识活动成果,竞争战线已经前移到产品乃至基 础研究阶段。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知识与资讯的结合不但加速了科技发展,而且也使 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致使企业需不断投入研发、获得优势创新成果,并搭配经营 策略,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是由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组合而成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方 式有两大类:一是使生产资源最优化以获得市场允许的边际利润。当企业能够比竞 争对手更有效率的运用这些活动来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时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提高产品生产、销售的能力。二是公司通过创 新在短时间内比其他公司拥有绝对优势的创新产品来打破现有市场的平衡,而获得 优势。管理大师熊彼特将“通过效率竞争”称为只是“敲敲前门”的竞争方式,而 将“通过创新竞争”称为是“破坏建筑物的炸药” 2 。 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大方面。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构成企业生 存与发展的两把利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目前我国的创新管理仍处于一 个较低的水平,它已成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瓶颈,阻碍我国企业参与全球 竞争。从技术创新角度而言,我国在落后的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引进、消化、吸收、 模仿、研发技术创新模式已体现出明显弊端。二是从管理创新来看,我国企业的现 行管理体系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形成的,总体上是借鉴西方的管理 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使得管理创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发达 国家的创新思维的影响 3 。然而,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激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烈的全球竞争环境,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工业 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因此对我国中小企 业而言,如何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形成企业自有的一套创新体系已成了一项关 系组织成败的关键性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简称 3m 公 司)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详细而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的实际 情况,得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对策。 1.2 技术创新 1.2.1 创新的概念及分类 1.2 技术创新 1.2.1 创新的概念及分类 管理大师熊彼特在其 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 (innovation)一词,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 要素的新组合”。同时他认为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 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实 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而有的学者将创新定义为将新的构思经由采取适当过程 进行调整,予以产品化;还有的认为任何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均为创新;3m 公司它们 对创新的解释为:新思想能够改进事业或利润的行为。本文所研究的创新主要基 于 carter 和 calamtone 对创新所下的定义,即创新是由对新市场或新服务机会启动 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发明,进一步发展、生产与销售,使该发明能成功商品化的过 程。 创新的来源是市场需求或技术的延伸应用。 企业只有在持续创新中才能提高其市 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企业创新的类别也随着 环境变化、市场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的发展经历了由效率型企业、质量 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后转入创新经营型(见图 1-1) 。创新型企业主要包括观念创新、 技术创新、市场行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及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等。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图 1-1 企业发展历程 1.2.2 技术创新的概念 1.2.2 技术创新的概念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和 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 巨大作用,并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自此以后,国际上关于技术创新 的研究经历了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开发性研究,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的系统研究和 80 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阶段,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技 术创新研究做出了贡献,并给出了他们的技术创新定义。 1962 年伊诺思(j.l.enos)从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 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订 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林恩(g.lynn)则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定义, 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 整个行为过程。曼斯费尔德(m.mansfield)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的构思开始, 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费里曼(c.freeman)认为,技术创新 是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 备的商业化应用,后来他又修订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 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4 。缪尔塞(r.mneser)在研究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定义 效率型企业 质量型企业 灵活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 时间 企 业 成 长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后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虽然提法有很大差异,但比较统一的一点是 技术创新是以其市场实现程度来度量的,这是区别于发现、发明、技术进步等概念 的重要标志。本文认为基于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是来源于新市场或新服务的机会, 以技术为基础的发明创造,并进一步发展、生产与销售,使得该发明能成功商品化 的过程。 1.2.3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 1.2.3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具体到一个企业的层面,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可以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谈到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走向成功时,人们经常提到美国的软件企业、日本 的制造企业以及国内的龙头企业。回顾微软、ibm、3m、intel 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历 程,可以看到创新对企业的竞争力是多么重要。从传统大、中、小型电子计算机到 pc 机、从 dos 到 windows 系统、从数字处理到多媒体和网络、从电唱机到录音机、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到高清晰度电视,无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一个又一个 的新产品,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开辟出了全新的市场,再通过 持续的创新,不断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和竞争地位。在国内,海尔集团的巨大成功,可以看作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 竞争力的有力例证。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开 拓了新市场,扩大了企业市场份额,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了 企业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性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消耗,方便 了操作,降低了成本。 3)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使得技术更新、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替代品不断涌 现,这些新的产品以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性价比驱逐了市场上老产品,这就是通过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实现的产品结构升级过程。任何一种产品都会有一个生命周期, 也很少有产品会没有替代品,现在市场上的领先者,在由技术创新引起的竞争中, 未必永远是领先者,正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引起的“创造性毁灭”为社会创造福 利,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如果一个企业不思进取则往往会由于产 品陈旧落后,在竞争中失败。这种失败小则使企业受损,重则使这个企业“毁灭” 。 为了谋求良好的效益和长久的发展,企业就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一代产品, 促使企业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4)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形成 技术创新在企业中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方式、新的行为,这必然要与企业原有 的组织和制度产生碰撞。为了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提高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必须对企业组织和制度进行变革,即制度创新。制度创 新是技术创新的客观保障,由于保证技术创新而引发的制度创新,使企业组织和制 度向反应更快、效能更高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由此而产生新的创 新文化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巨大财富。 1.2.4 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2.4 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新理论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五、六十年代战后新 技术浪潮的推动,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一些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延伸到产业 领域内部,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1957 年布朗(brown)在经济 学季刊上发表了“机床产业的创新” 。伊诺斯(enos)1958 年的博士论文重点探讨 了石油工业的发明与创新。麦克劳林(mac laurin)在 1949 年出版了“收音机产业 的发明和创新”一书。其后,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但是这 时创新的研究仍然是以技术进步经济学的面貌出现,只不过其中一些内容已接触到 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创新行为。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人们力图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更好地利用企 业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 50 年代未到 60 年代初,创新管理研 究开始出现,标志性事件是伯恩斯(burns) 创新的管理一书 1961 年出版。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也在 1960 年正式成立研究组研究创新的管理。自此以后,技术创新管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理的研究从少到多、从分散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从概念到应用等都成为企业管 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技术创新应用与发展方面,美国和日本创立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美 国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是一个发达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的“技术领先型” 国家,其大量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巨 大作用、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等构成了其技术创新的特点,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 制为此打下了基础。日本则是通过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而发展起来的国家,二战 之后日本面临的是被战争破坏了的一切和粗糙的经济、技术基础,但日本以大量有 效的技术引进(尤其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团体协作精 神和追求高质量产品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美、日不同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其企 业的实践,对我国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1.2.5 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1.2.5 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我国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比国外晚了许多年,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 掀起技术创新研究热潮的时候,我国正是极左路线猖獗之时。19731974 年曾有关 于国外技术创新的译文在国外经济学动态上发表,1981 年张培刚和历以宁教授 在其国外经济学讲座一书中介绍了技术创新理论,在 80 年代也曾有外国研究者 到我国讲学。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真正始于八十年代末,89 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陆续资助了一批技术创新研究项目,帮助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中国科技 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1989 年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及其研究群 体开展了“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成为我国从企业管理角度研究技术创新 的开先河之作,1992 年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了傅家骥、姜彦福、雷家肃主编的技 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 , 是最早一本系统论述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专著。 这个研 究群体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专著和教材,如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 促进 技术创新的税收信贷政策研究 、 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机制与 政策研究 ,1998 年傅家骥教授主编的技术创新学出版,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 重要的技术创新专著。 2000 年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技术创新 mba 教材技术创新管理 。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蔡希贤教授进行了中国中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心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跟踪研究 、 当代典型工业技术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创新 过程研究等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制订产生了影响。特别值得 指出的是近年来多个研究群体对大量企业和特定地域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 查,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了解实际情况,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 条件。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对于我国的企业更具有借鉴意义、增加实用性,论文对在技术创新 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的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的技术创新管 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优秀公司的运作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模仿并超过 这种方式,是改善企业绩效的快速方法,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变革的风险。 日本人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积极模仿美国产品和操作方法,最终成功的超越了 它的竞争对手。 进行案例研究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选准案例所研究的对象。如果所选研究对象 同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差距太大则会导致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并产生 与实施企业背道而驰的结果。所以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本论文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本论文所选取的案例应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十分优秀的企业。因本论文是研 究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方法,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应着眼于那些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成熟的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这样会增加可学习性。为增加实用性,本论文所选 取的研究企业从规模运作上应用同我国企业具有相似性。 依照以上的三个标准,本论文从 intel、ibm、辉瑞、惠普、施乐、3m 等极具创 新的公司中选取了 3m 公司作为此次研究改进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对象。 1.3.2 论文研究框架 1.3.2 论文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框架是引导本研究从选题、构思一直到科学结论的总体性框架。在本 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框架,可归纳为图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图 1-2 论文研究框架图 依据此框架图,论文先从论述技术创新的理论、作用和发展现状开始,到概述 3m 公司历史发展状况,再到分析 3m 公司技术创新体系,最后是结合我国企业 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几条建议。 文献研究 资料处理和分析 研究成果:提高技术创 新管理的途径 理论系统分析: 创建理论分析框架: 界定问题 概念 假设 方法 解决问题: 定义技术创新 总结技 术创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得出技术创新作用 案例研究 资料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 建立研究标准 筛选、选定研究对象 分 析研究对象 结合我国情况进行分析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2 3m 公司背景介绍公司背景介绍 3m 公司是一个创新产品超过 60000 多个、管理规范成熟、有着大公司的规模同 时具备小企业灵活的特点,是创新闻名的百年企业。3m 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的成 功实践对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1 3m 公司简介 2.1.1 3m 公司总体状况 2.1 3m 公司简介 2.1.1 3m 公司总体状况 3m 公司,全称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因其英文名称头三个单词均以 m 开头, 所以简称为 3m 公司。 她成立于 1902 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圣保罗市,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 并且是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成份之一。在过去 20 年中, 3m 多次获选最受推崇的十大 企业之一的称号。 在 1997 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 19 家行业领袖中占据一 席之地。2003 年获商业周刊评选的最佳表现五十强之一的殊荣。同时,名列英国 金融时代评选的 2002 全球最受尊崇的十大企业之列 5 。 3m 公司在 2000 年其销售额超过 190 亿美元,在健康医疗、安全、电子、电讯等 市场具有领先位置。3m 公司在其 30 多个技术平台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公司产品超过 60000 个,几乎每个员工产出一个产品。每年的新产品就有 200300 个,同时在创 新转化上 3m 公司规定:销售收入中的 40来自于五年内开发的新产品;30来自于 四年内开发的新产品;10来自于一年内开发的新产品 6 。随着公司产品创新的增 加,为加强对其所有创新产品的管理,公司于 2000 年对现有品牌进行了整理,并组 成了有 40 多个业务单元,6 个市场:运输、制图和安全;健康关怀;工业产品;消 费者和办公室产品;电子、通信;专业材料。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2-1,该表总结了 3m 公司的各营运事业部在公司销售中所占的比重,本表右侧列出了各个主导品牌与 新增品牌。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表 2-1 3m 公司产品分布表 7 事业部 占 2000 年收入的百分比 现有品牌 思高 思高洁 3m perfect-it trizact 工业事业部 21% scotch-brite 3m scotchlite 交通业、制图及个人安全事业部 21% scotchprint aldara 医疗事业部 19% littmann 思高 思高洁 scotch-brite 报事贴 o-cel-o 消费品与办公用品 事业部 17% nomad 3m microflex volition 电子通信事业部 15% 思高 3m dyneon 思高洁 特殊材料事业部 7% novec 注:公司在 2000 年的总收入为 196.59 亿美元。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2.2.2 3m 公司发展历史 2.2.2 3m 公司发展历史 3m 公司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 3m 公司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的关键因素。在这部发展历史中,3m 公司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创业阶段,3m 公司 通过创新渡过了生存危机,找到了公司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阶段,创新成为了 3m 公 司迅速成长的强大动力,其不断开发的创新产品是其成长的真正的原动力。在多元 化经营阶段,创新是 3m 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跨国经营阶段,创新帮助 3m 的海外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经营阶段,技术创新的好坏直接影响了 3m 公司 未来长远的发展。 1)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从 1916 年至 194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带动了美国军工产 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工业必需品的研磨砂纸销量激增,极大的促进了 3m 公 司的发展。在此期间 3m 公司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革命性的防水研磨砂 纸 wetordry 使 3m 跃居研磨产业的领导地位;用于汽车行业的遮蔽胶纸、透明胶带 等不但开辟了新的市场,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2)多元化经营阶段 多元化经营阶段是从 1940 年至 1951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美国送入 了经济和科技的高发展期。在此期产 3m 以研磨制造技术和精密的粘胶技术为基础, 向磁带、高性能陶瓷、光学镜片、光纤等方向发展开发出诸如:复印机、录音带、 防尘口罩、医疗口罩等多种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带动产品的不断创新,产品的 不断创新形成了 3m 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为配合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3m 公司在内 部实行了事业部制。 3)跨国经营阶段 跨国经营阶段是从 1951 年至 1984 年。随着 3m 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3m 公司的 产品也开始向海外销售。但在产品销往海外的过程中,3m 公司经常会遇到各国的贸 易保护政策,使产品的海外销售受到影响。为了避开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3m 公司 采取了跨国投资的方式,并从 1951 年开始成立了海外事业部,专门负责海外子公司 的事务。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4)全球经营阶段 全球经营阶段是从 1984 年至今。自 1984 年以后,由于 3m 公司基本上完成了在 全球的战略布局,3m 公司开始利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将生产、销售在全球范围 内进行调度,进行全球经营。并开始逐渐在十九个国家分别设立了技术研究中心, 以满足各国市场对产品改进的需求。 但是,在这一阶段,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近些年,3m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 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对 3m 公司来说,技术创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3m 公司未来长远 的发展,尤其对其全球经营战略的成功与否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发挥 3m 公 司的创新精神,促进 3m 公司更进一步的创新,是 3m 公司在这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 要问题。 2.2 3m 公司的创新类型 2.2 3m 公司的创新类型 在 3m 公司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创新类型(见表 2-2) 。类型 a 针对的是 10 年以上的新技术开发,其创新目标是形成一种新产业,类型 b 的主要任务是高级技 术开发,满足现有用户的新用途,可以在未来的 310 年内给企业在现有领域内提 供竞争优势;类型 c 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当前业务进行产品开发、产品控制和技术服 务,从而延长现有产品的市场寿命。 表 2-2 三种创新类型 8 创新类型 作用(目的) 客户关系 工作方向 特征 类型 a 产生一种新的商 业或产业 满足人们尚未提 出的要求:新客 户与新市场。 研究 先有解决办法后 有问题(如即时 贴) 类型 b 改变竞争基础、 提供竞争优势 现有客户与新用 途 开发 类型 c 延长产品寿命, 使 固 定 资 产 增 值。 现有客户与用途 市场 先发现问题再去 寻求解决办法 3m 公司在美国的中心研究实验室主要致力于长期的技术开发, 以做出根本性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的创新;技术中心(原来的高级实验室)负责开发不同的技术平台,同时为产品 寻找新的用途; 部门实验室与客户和已经开发的产品紧密结合, 满足当前的需要。 3m 在海外的分公司中有 32 家具有支持公司业务计划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功 能涉及技术支持、制造支持、产品改进、产品开发和一些技术开发。其他所有国 际分公司也都在由分公司支持的当地技术服务工程师、区域或美国实验室的帮助 下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9 。 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市场前沿的部门及分公司与位于圣 保罗市的研究机构比起来,工作重心不是新技术的创造发明,而是充分利用公司 现有的资源去满足当地客户的需要。过去的数十年来,标准的模式仍然是在圣保 罗孵化新型产品, 然后投放美国市场, 最后再逐渐向分公司的客户推广, 如图 2-1。 图 2-1 3m 公司产品开发的标准模式 2 2.3 3m 公司的独特产品模型 2.3 3m 公司的独特产品模型 3m 公司的各业务单位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凭借独特的技术品味开发 出色的产品并以此来抵御竞争对手。3m 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良好的利润 空间、出众的品牌和专利性产品。由于不断通过技术改进来追求差异性,公司能够 始终赶在结构性变化的前头进行调整,避免了许多同类公司的被击溃的命运。事实 上,它的有些创新如:录像带、美纹纸、玻璃纸、新雪丽保温材料、消毒盖布等还 圣保罗 孵化新产品 美国市场产品适应性改进等 亚 太 地 区 加拿大 公 司 欧洲及中东 地 区 拉美非 地 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改变了游戏规则,创建了全新的行业,延伸出整个产品类别 10 。 3m 公司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就在于其独特的产品模型,3m 公司认为当企业开发 了新的产品,就会从这种产品的溢价中获利。图 2-2 中的“s”代表独特的产品, “c” 代表普通产品。在竞争对手开始效仿之前,独特产品获利丰厚。 图 2-2 独特产品模型 可以应用独特产品模型的行业主要包括:制药和专业化工等。这些行业的产品 生命周期较长,从 8 到 15 年不等。专利的保护和独特创新的不易模仿性使 3m 公司在 一定的时间内保有较高的行业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专利到期或竞争等因素, 独特产品的收益开始下降。于是,这些企业的关键任务就是明智地选择研究与开发 的新项目,准备明天的独特产品。这其中 3m 公司的创新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一模型基 础上的,3m 公司也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创新永远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 c s s c 5 年前目前 100% 利 润 时间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3 3m 公司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公司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3m 公司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 3m 公司进行持续创新的保证。3m 公司的良好 技术创新文化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使得公司, 高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则进一步促使将公司员工的创新更有效的商品化。 3.1 3m 公司的技术创新文化 3.1 3m 公司的技术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主流观念(或理念或价值观)以及一个企业的主流行为 方式。其中, “行为方式”可以分为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主要是个人做事 的习惯,企业行为主要是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它可保证企业 的行为的一致性并对员工的起着激励作用。但如果一个组织认为“安全第一” ,那么 偏好风险的行为就会受到阻碍;如果组织非常注重凝聚力、忠诚度、协调一致和对 权威的盲目服从,那么与之不符的行为统统会受到鄙视;如果组织只雇用那些“说 一做一”的员工,那么喜欢挑战规则和界限的员工就不会得到组织的认可;如果企 业的文化是“残酷,竞争和隐秘” ,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形成人性化、协作性和开放的 文化。所以一个组织要想使企业具有创新意识,它就要建立一个促进创新的企业文 化。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一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前提,是激发组织的创意精神 与产生创新活动的保证。 在技术创新文化方面3m公司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1.1 宽容和自由的创新氛围 3.1.1 宽容和自由的创新氛围 宽容和自由指的是为给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3m 公司提倡在管理上对 员工的创新活动应宽容对待,应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以及让他们有一种在工作上的 安全感。公司认为:一个公司是不能命令人们有创造力的,它所能做的,只是努力 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繁荣的宽容、自由和安全的气氛。 创新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但是真正的一项创新能够最终商品化的却是很少的。如 3m 公司有一项统计在公司产 生的每 10000 个创意中,实际启动的只有 100 个,最终走向市场的只有 10 个,而取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得很好的销售成绩的则只会有一个。因此有很多公司将创新比喻为“熊猫交配”, 频率低、动作笨拙、常常徒劳无功,这说明了创新的风险很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 不是机器人。人们害怕失败,害怕受到嘲笑,害怕丢面子,害怕不符常理,害怕丢 掉工作。人类这种害怕失败的本性是创新文化的大敌,因为这种心理会阻止某些必 不可少的活动。一个组织想要培养出创新文化首先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宽容、自由和 安全的环境让员工来创新。 3.1.2 15的工作规则 3.1.2 15的工作规则 3m公司的15工作规则是指员工可以用工作时间的15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工作。设立 15规则是为了不扼杀那些新的、看似同工作不相关的创新。此规则是 3m 公司培育一种新事物得以脱颖而出的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 15工作规则最初是指 3m 实验室的人员可以在喝咖啡时间、午饭时间以及业余 时间自由进行规定任务以外的研究 11。 现今 15工作规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固定的 比例;也不是每个人都使用它,但有的人超过了 15的时间。15规则的结果是带 来许多对公司而言重要的新业务。 15规则起因于一项名叫“即时贴(post-it)”的产品。 “即时贴”产品是 3m 公司于 1980 年推出,但它的研发创意却可以远溯到 1964 年。当时 3m 公司正进行 内部产品的定期检讨与改进,时任 3m 工程人员的西维尔被分派参与中央研究室的 “聚合体粘着剂计划” 12。1965 年,西维尔在实验中,意外地创造出一种有粘性 但又不太粘的聚合体。粘剂顾名思义当然是越粘越好,可对于该种聚合体有什么用 途连西维尔自己也不清楚。但西维尔并没有放弃,在此后的 5、6 年里仍利用工作的 闲暇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终于在 1973 年一位叫弗赖伊的化学家兼指挥家的 一次偶然机会为此项发明找到了“用途”。弗赖伊在教会唱诗班练歌时,一直有用 小纸片夹在歌本中做记号的习惯,却不时遇到纸条滑落或移位的困扰。这一天,他 在唱诗班翻看乐谱时,忽然联想到:何不把西维尔发明的粘剂涂在纸张背后,做成 “暂时性永久”书签。这么一来,便条粘住的页次绝对不会脱落或移位,可以提供 “永久”注记的作用,不用注记时,只要轻轻一撕,书本或乐谱上面也不会留下任 何痕迹。此后又经过七年的努力,3m 公司终于将西维尔和弗赖伊的这一创新转化成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7 商品post-it,并为公司每年带来上亿美元的收入。西维尔事后说,他利用 15的 规定,遵循自由实验的原则在实验室里实验,把一些化学药品混合起来,“看看会 有什么结果”,结果发明了不寻常的粘胶。他认为发明 post-it 这一产品的关键在于 实验。要是事前彻底衡量和考虑过,我一定不会做这种实验;要是认真地查阅书籍 和文献,我也一定会停下来,文献里到处都是你不可能成功的例子 13。post-it 的发 明可能有点意外,但是 3m 公司创造一种允许这种发明出现的环境,绝非偶然。 3.1.3 容忍错误的企业文化 3.1.3 容忍错误的企业文化 “只有容忍错误,才能进行革新”是 3m 公司管理座右铭。在 3m 公司,它鼓励 进行试验和冒险,认为失败乃是成功之母,3m 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 3m 公司从失败 不断走向成功的历史。在 3m 创新文化中,失败与错误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经验。通 过创立之初走过的弯路,它们最后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必须创新,企业才会有出 路。而要创新,管理者就不能独断专横,对员工不能过于苛刻和责备。不管是谁, 只要是符合公司发展计划的新设想,都会得到公司的支持并进行试验。如果试验成 功,就会受到奖励,即使失败,也不会责怪任何人。3m 公司保护那些勇于开拓进取 的员工,并且选择适当时机当众对他们进行提携奖励。 通常 3m 有 6 成的研究计划失败。其研究开发副总裁在说明这种情形时表示, 这意味着 3m 甘冒极大的风险。风险性低,表示获利率也低,因此,3m 大胆地选择 了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事实上,3m 人似乎觉得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认为, 3m 是一个始自“错误”的公司,而且发展新事业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该公司, 所有曾受公司支援的构想者,均有因构想不当而失败的经验,但公司强调的是,这 个失败必须是史无前例的。3m 允许任何一个“第一次失败”。失败多,就表示经历 的挑战多。事实上,3m 技术革新的成功率与其他公司并无多大差距,只是由于经验 的累积,提高了成功的概率。在 3m 失败并不影响将来的晋升。也就是说,即使研究 计划触礁,不能再任预算小组的负责人,他仍能保有参加之前的职位。至于研究开 发计划小组是否真的失败,还必须由业务部副总裁与同僚所组成的委员会来决定。 委员会召开时,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必须列席参加讨论。因为 3m 认为,只有真正参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8 工作的人最清楚是否应该继续。 3.1.4 强调知识共享 3.1.4 强调知识共享 在任何企业中,若要想创新,知识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创新成本也 可以加快创新的速度。在企业里如果员工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 企业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企业文化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知识公开共享,那这种 行为将对企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样会把整个企业划分成了单个的个人,而不 再是一个整体,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的资源,那么从创新的角度上来说它不但会 延长创新的时间, 更会提高创新的成本 14。 所以知识的交流在知识共享中相当重要, 它将知识传送出去并且反馈回来,加强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 为了促进内部的知识交流,3m 公司一方面在公司文化中鼓励知识共享,另一方 面从硬件上也对它进行大力支持。 3m 公司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让大家聚在一起通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 3m 公司极力创造一个集体协作的 气氛,制定经常性联络的制度和鼓励员工们的主动创新精神,在公司规模还不大的 时候,实验室主任便在每星期五的下午召集员工坐在一起大家边喝咖啡边演示自己 的研究计划。此类举措让交流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结果是人们会出乎意料地把 信息和主张汇集在一起。其中一个典型就是建立了技术论坛。技术论坛就是 3m 的创 新活动的知识共享平台,是一个具有管理框架的大型志愿者组织,成员有数千人, 每天都有各种活动。技术论坛的成立,目的是在鼓励信息的自由交换,为研究人员 相互交流心得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条件,是公司员工相互联络的一种方式。技术论 坛下设分会和各委员会。分会主要讨论技术问题,包括诸如物理分会、生活科学分 会和产品设计分会。技术论坛委员会负责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交流事务。公司对 外委员会负责 3m 员工与其他公司人员进行交流的活动。这个组织还通过公司内部的 电视系统向全美各地的分部传送活动情况。交流委员会则向技术论坛成员定期分发 公司的业务通讯。员工在这些相互信任的气氛中交流受益无穷,这是一种文化、一 种氛围。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员工可以与其他部门 的人自由组合,同时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在注重鼓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9 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的同时,3m 公司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美学与礼仪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级运维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证券从业云考试资格及答案解析
- 天津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全套及答案解析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揭阳及答案解析
- 城市公交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汕头市生活广场消防安全测试题十五(含答案)
- 接债合同(标准版)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资源计划与分配辅助系统
- 学生入队必须掌握的“六知六会一做”
- 2025年中级制图员《理论知识》考试真题(含新版解析)
- 小学教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 腹痛科普课件
- 惊恐障碍课件
- GB/T 7113-2003绝缘软管定义和一般要求
- 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B/T 35985-2018煤炭分析结果基的换算
- 如何修改一篇作文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 2023年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