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呻睦 舯韭 专 题 论 述 湟 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愚路的探讨 王 生峰 ( 青海省湟 中县技术推广 中心 , 8 1 1 6 0 0 ) 摘要:近年来湟 中县在旱作生态农业发展 中采取工程措施 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肥料建设 与培肥土壤相 结合 、 结构调 整与推 广抗旱技术相结合、 科技 培训 与提 高农民素质相结合等措 施 旱 作生态农业得到 了长足发展 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存在基础 脆弱、 生产水平不高、 生态环境 恶劣 、 农 业投入不足等 问题 。 针对 取得 的成效和存在的 问题 提 出了今后旱作生态农业发展 思路 从 加 强 基础 设施 建设 、 推 广 农 业 适 用技 术 、 调 整 优 化 种 植 结构 、 发展特 色优 势农业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探 索新途径 关键词 : 旱作生态农业 : 发展 : 主要措施 湟 中县 土地 总面 积 2 7万 h m2 , 南 北 长 9 1 k m 东 西 宽 6 8 k m 海拔 2 2 2 5 4 4 8 8 m, 相对高差 2 2 6 3 m, 年均气 温 2 8 年平均降水 5 2 7 m m。农业经济结构明显表现 出地域性差异 , 地势高寒 气候干燥 , 降水分布极不均 匀 年降水 总量 8 0 以上集中在夏秋 两季 春季降水 只 占年降水量 的 7 左右 , 春旱发生频 繁 , 十年九旱 , 粮油产量 变 幅较大 。 因此 对旱 作生态 农业 开展研 究 和 探讨 。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1 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湟中县现有耕地 6 0 1 0 O h m z 其中 无灌溉条件的山 旱地 4 2 7 0 0 h m 2 占总耕地面积的 7 1 O 5 人均旱地达 0 2 h m z 左右, 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因此 充分利用资源 优势 大力促进山旱地、 尤其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 是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 问题。近年来 , 湟中县立足实际, 紧紧围绕“ 旱 ” 字做文 章 坚持不懈地发展旱作生态农业 使干旱山区粮油产 量得到稳定提高 目前浅 山地区粮食产量每 h m 2 达 2 2 0 0 k g 、 油料产量 1 8 0 0 k g , 粮油总产量占全县的 6 6 。 1 1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把改土改水作为发 展旱作 生态农业 的突破 口 从 2 O世纪 8 0年代初开 始 , 结合实施农 田水利工程 、 农业综合开发、 商品粮基 地、 粮食 自给工程建设 、 “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 生态 环境综合治理 、 干旱山区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等项 目, 大力种草种树 、 绿化荒 山、 封山育林 、 涵养水源 , 坚 持开展大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和农 田基本建设 使农业 生产生态环境条件 明显改善 全县 已累计兴修梯 田 l 8 7 0 0 h m z 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 1 5 0 6 1 k m 改善灌溉面 积 3 6 0 O h m 2 扩 大 灌 溉 面 积 3 0 0 O h m 2 ,造 林 面 积 4 3 0 0 O h m 2 四旁植树 3 3 0 0万株 农 田林网植树 1 3 0 0万 株 防护农 田 2 1 3 0 O h mz 全县 森林 覆盖 率 由 2 0世 纪 8 0 年代 的 1 7 达到 目前的 3 3 。通过治理 。 部分山旱地 植被已基本恢复 水土流失表面径流量减少 7 O 使 昔 日跑水 、 跑肥、 跑土的“ 三跑田” 变为“ 三保田” , 有效 地促进 了粮油产量的提高 1 2 肥料 建 设与培 肥 土壤相 结 合 把 有 机肥 建设 作为 发 展旱 作 生态 农 业的 基础 措 施 根 据 山 区地广 人稀 、 土壤肥力不足的实际把肥料建设作为发展山区旱作 农业的重要措施 , 认真贯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 以 有机促无机的方针 大力促进肥料建设 特别是人畜粪 便、 麻渣 、 过磷 酸钙等堆制“ 几合一” 肥料得到广泛应 用 , 全 县平 均 每年 堆 制 1 0万 1 5万 m s , 干旱 山 区耕地 精 肥上 山 面积 达 到 6 7 0 O h m 2 , 近地施 家粪 2 3 m 3 。据调 查 每 h m : 施用 7 5 t “ 几合一” 堆肥的地块与不施“ 几合 一 ” 堆肥 的地块相 比 粮食作物增产 1 1 9 1 3 5 油 菜增产 1 3 8 1 7 2 。 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 按照土壤 3 4个为宜。所选测验种应该为属于对立优势类群并 在本地有较好适应性且配合力较高的几个典型骨干 自 交 系。 参 考文 献 【 1 】 刘纪麟 玉米育种学( 第-r a)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 0 0 2 2 李伟, 郑旭春 玉米商业育种 自交系选育浅析 中国种业 , 2 0 0 5 , 1 0 : 2 3 2 4 【 3 】 赵久然 优 E h t 自交系选育新方法 玉米科学,2 0 0 5 , 1 3 ( 2 ) : 3 1 3 2 f 4 1 陈晓亮 , 周广 成 改进玉 米 自交 系常规 选育技 术的探 讨 中国种业 , 2 0 0 7, 2: 4 6 4 7 5 】 高伟政 , 张万志 , 徐韶 玉米 自交系铁 0 2 5 5选育研究 中国种业 , 2 0 1 0 , 4 : 6 3 6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0 一 O 8 1 7 ) 专 题 论 述 田 舯 2 0 1 ,0 第 蔓 期 肥力 测定 的结果 大力推 广测 土配方施 肥技 术 每 年推 广面积达 1 3 2 0 O h m 2 麦类作物氮磷 比达 1 : 0 9 豆类作 物氮磷比达 1 : 1 8 , 马铃薯 、 油菜氮磷 比为 l : 0 8 。 通过合 理 施肥 、 改进 施 肥技 术 , 达 到 了以肥 蓄水 、 以肥 调水 的 增 肥抗旱 目的 。 取 得 了显著 的增 产效 益 1 3 调整种 植 结构 与推广抗 旱 措施相 结 合 把推 广抗 旱增 产 技 术作 为 发 展 旱 作 生态 农 业 的重 要 环 节 目 前 山区粮食作物 3 2 4 0 0 h mz 。 比 1 9 8 5年减少 8 1 0 O h m 2 : 油料作物 1 0 3 0 0 h m , 增加 3 3 0 O h m 2 。 在粮食作物内部压 缩 了小 麦 、 青 稞 种植 比例 , 扩 大 了效 益好 的蚕豆 、 马铃 薯种植面积: 在油料作物内部大幅度压缩了胡麻面积 增加了优质 、 高产的杂交油菜子面积 , 把推广旱作农业 技术作为提高山区粮油产量的重中之重 一 是 扩大机 播面积 全县 旱地农 业 中常规条 播面 积达 2 2 7 0 0 h m 2 分层施肥播种 面积达 1 0 7 0 0 h m2 旱作 沟播 面积达 4 2 0 O h m z 尤其是采 用旱作 沟播 技术 后 土 壤保墒能力明显增强, 粮油产量大幅提高。 据多年试验 统计 采用沟播技术播种 的小麦 比畜力条播增产 1 5 2 0 油菜增 产 1 5 2 3 。二是 引进 选用适 应性 强的抗旱品种 推广的抗旱优 良品种根系发达 抗逆性 强 , 表现 出较好 的增产效 益 。尤 其在 小麦 品种 中 互麦 1 2号 占山旱地 小麦播 种面 积 的 4 4 由于该 品种 生长 期长 , 抗旱 、 抗病虫 、 抗雹 、 抗倒伏 , 在干旱严重、 病害蔓 延的年份 。 仍保持了优良特性 , 达到了稳产。三是强化 植保服务措施 通过大力推广化学药剂灭草、 灭虫 、 灭 鼠、 防病技术 , 小麦 白秆病 、 锈病 、 麦茎蜂 、 油菜茎象 甲、 农 田杂草等 一些病 虫草 害得到 了有效 控制 四是 合理 轮作倒茬 随着豆类和薯类面积的扩大 从抗旱的角度 考 虑豆 类 推广 深 种 ( 1 O c m左 右 ) 可 吸收 下层 水 分 , 并 且具有较强的发芽势和顶土力 在旱象较重的年份便 于出苗。 马铃薯属晚造作物, 由于播种期 晚、 出苗迟 , 可 减轻春旱的影响 , 保证了稳产、 高产 山旱地小麦和豆 类、 马铃薯轮作 基本不种重茬 , 达到 了用地养地相结 合的 目的 推广豆类套种油菜及蚕豌豆混种技术 也 是 近 年来 传 统 耕作 技术 与 现 代 新 技术 相 结 合 的成 功 典范 , 实行套种、 混种后 , 使豆类通风透光 、 防止倒伏 、 避免烂秧 、 防止 了落花落荚 , 增加 了效益 、 培 肥 了地 力。五是推广科技新成果。在山旱地每年推广增产菌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1 3 6 0 O h m z 增强 了抗旱机能 发挥 出了明显的增产作用。 据测定 , 使用调节剂后 增产幅 度达 1 0 2 3 。 1 4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 把提 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发展旱作生态农业切入点 从农 科教统筹人手 结合旱作农业技术项 目 旱作农业科技 示范区、 示范田建设 , 狠抓科普教育 强化科技培训。 每 年利 用冬 闲季节 , 广泛 开展 乡村两 级农村 基层 干部 、 科 技示 范户 、 农户 的农业 实用 技术知 识培训 。 本着 “ 实 际 、 实用、 实效” 的原则 , 采取因地制宜 、 分类指导 、 突出重 点 、 分区培训的方法 , 积极开展“ 科技之冬” 、 “ 科技宣传 月” 活动 。 送科技下乡、 送技术入户 全县干旱山区每年 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 4 0 0期左右 接受培训的乡村干 部和农民群众达 7万人次 印发各种农业科技资料 l 0 万 多份 提 高 了农 民群 众 的科 技意 识和科 学种 田水平 山区劳动 者受训 率达 到 7 5 以上 2 存在的 问题 2 1 农业基础脆弱兴修梯田面积逐年增加 而农 田 水利配套建设跟不上 许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影响了 整体效益的发挥 :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农机具配套率 低 : 抗御 干 旱 、 冰雹 等 自然灾 害 能力 低 特 别是 干 旱 一 直 困扰着该 地 区的农业 生产 2 2 生产水 平不 高 受 自然和 社会 条件 限制 农 民科 技文化生活水平普遍低 耕作管理粗放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率低 一些行之有效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尚未 得 到大规 模推广 2 3 生态环 境 恶劣干旱 山 区 因坡 大 沟深 水 土流 失 严重 , 植被稀疏 , 土壤保墒蓄水能力差、 肥力低 , 生态环 境脆弱。高海拔山区无霜期短、 气温低 , 积温不能满足 农作 物正 常生长 所需 2 4各项 投 入 不 足 由于地 多人 少 有机 肥 的施 用量 仍然不足 , 物资 、 资金和技术投入不高 。 广种薄收的掠 夺式经营尚未完全改变 , 导致土地产出率不高。 3 旱作生态农 业发展思路 3 1 加 强基 础设 施建 设 。 改善 农业 生产 条件 干旱 山 区地形复杂 水土流失严重 一般侵蚀模数达到 2 0 0 0 8 0 0 0 t k m 2 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就必须要从搞好生态农业出发 结合荒山荒坡的综合 治理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坚持以提高土壤肥 力 和土 地生 产力 为 目标 , 因地制 宜 、 分 类指 导 、 先 易后 难 、 突出重 点 、 综合 治理 。 应加 快农 田水利 基本建设 , 改 变农业生态条件 ; 改善植被 , 开发水源, 培肥地力 ; 开展 小流域治理 控制水土流失 最大限度提高生态效益。 3 2强化地力建设措施 提高土壤肥力 应广辟肥 源, 培肥地力。 以积 、 堆、 造、 拉等形式 , 通过大力发展畜 牧业 增 加农 家肥 积攒 量 , 并 充分 利用 作 物秸 秆 、 家 畜 家禽粪便堆制“ 几合一” 肥料 进一步扩大精肥上山面 积 实施以有机肥建设为重点的“ 沃土计划” , 力争使每 寸 阁 舯业 专 题 论 述 h m 2 耕 地施 用 有机 肥 4 5 t 以上 边 远地 块 每 h m 施 “ 几 合一” 堆肥 7 5 t 提高现有耕地地力水平 ; 大力推广种 植豆科牧草绿肥 扩大豆类 、马铃薯等养地作物的面 积 固氮肥 田, 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据测定 , 湟中县 干旱山区耕地碱解氮平均值为 5 6 9 mg k g , 速效磷平均 为 9 1 m g k g 速效钾含量 比较 丰富 平 均值 达 1 5 0 m g k g , 耕作层土壤特点是“ 缺磷 、 少氮、 钾丰富” , 要以此为 依据 , 正确施用化肥, 氮磷合理搭配 , 提高肥料利用率。 3 3 狠抓栽培技术措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旱 作农业特点和技术要求 要把先进的栽培措施高度集 成 组装配套后进行推广应用 , 形成适合本地区粮油作 物大面积高产 、 优质 、 高效的新型综合技术体系 , 为山 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中, 除继续抓好常规的配方施肥、 良种选用、 豌豆深种、 马铃薯整薯播种 、轮作倒茬 、病虫害防治等适用技术 外 重点做好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一是大力推广 机械播种 , 特别是旱作沟播和旱地垄盖沟植技术 作业 面积达到适宜机械作业面积 的 8 0 以上 : 二是大力推 广节水灌溉技术 力争干旱山区每户修建雨水集流窖 2座 在干 旱年份 保证 1 3 0 O h m 2 旱地 灌 水 l 2次 并 积 极采取喷灌 、 渗灌、 滴灌等节水措施 : 三是推广马铃薯 迟播 改变 目前马铃薯播种期提前、 易受春旱影响产量 的状况; 四是继续引进和推广应用旱作农业高新技术 建立一批起点高、 规模大 、 不同类型、 不同形式的典型 示范区,将旱作农业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 ,真正起到 “ 拨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 的作用。 3 4调整 优化 种植 结构 发展 优 势特 色农 业 调整 种 植业生产格局 逐步形成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和饲料作 物的合理结构 在确保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的基础上 , 引导和鼓励农 民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油料 、 豆类 、 薯类等 特色优 势农 作物 的生产 , 使 豆类 、 薯类 、 油 菜 面 积 由现 在 的 8 6 0 0 h m z 、 6 2 0 O h m 、 1 6 8 0 O h m 调 整 到 l O 0 0 0 h m 、 8 0 0 O h m 和 2 0 0 0 O h m ,逐步形成专业化 、 规 模化、 集约化的产业带、 产业 区。从规模养殖及农产品 专业化生产基地人手 , 立足干旱 山区的油菜子 、 蚕豆、 马铃薯 , 皮 、 毛 、 肉等优 势 资源 , 逐 步形 成 “ 种 养 加一 条 龙 、 贸工农一体化”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提高农业 的综合效益 3 5强化 生态建 设措 施 创 造 良好 农 业环境 干旱 山 区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 , 是制约农作物产量 的一个 重要因素。目前干旱山区还有近 8 0 的面积没有形成 保护性 的农业 生态 体系 , 土壤侵 蚀仍 较严重 。因此 要 在保 护好现 已建立 起来 的植 被面积 的基础 上 ,分 期分 批地扩大林草覆盖面积 形成一种坡面中下部兴修梯 田 田边 、 路旁林 网化, 坡面上部种植牧草 、 灌木 , 使之 成为林 、 草 、 田、 路的旱作生态径流农业。结合实施“ 三 北” 防护林 、 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 努力扩大林木植被覆 盖度 减少水土冲刷量 为旱作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造 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3 6 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农 民科技素质在 每年开展的“ 科技宣传月” 、 “ 科普之冬” 、 “ 阳光工程” 农 业实用技术培训期间 开展大型的科技宣传活动 。 抽调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宣讲 团深入到各乡镇进行科 技知识宣讲。 利用新闻媒体和干部会、 群众会等多种形 式 加强对新技术的培训和宣传 , 让群众真正理解和懂 得新技术增产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科技培训工作 除了采取集训、 轮训等办法外 , 要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到 农户 、 田间地头 , 现场指导, 解决技术难题。 要把培训重 点放在边远 、 落后 、 偏僻地区, 努力提高这些地 区农 民 科技文化水平 要组织科技示范户、 种田能手走出去学 技术 使他们成为科学种 田的带头人 。 参考 文 献 1 】 田伯 红, 张立新 , 宋淑贤 谷子新品种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 中国种业 , 2 0 0 0, 4: 51 - 5 2 2 1 边 新忠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技术行业生物医药新药研发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家电维修行业维修服务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前景报告
- 2025年智能电子行业智能化电子产品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网约车行业共享出行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崇阳县2025年湖北咸宁崇阳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97人(含医疗岗4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央民族乐团应届毕业生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招聘应届毕业生(硕士岗)拟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土地变更调查讲义》课件
- 财务整账合同模板
- 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课件-3.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
- 钢结构厂房排水系统安装方案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 口耳目手足课件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范应答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 2024 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人力资源服务赛项竞赛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