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b);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c)。植物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单侧光照射,幼苗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切去苗尖端,幼苗不生长。不透明的帽套在苗尖端,幼苗直立生长。不透明的帽套在苗下端,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推测: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2波森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的实验去顶的幼苗,不生长不弯曲。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平放在去顶幼苗上,只促进生长不弯曲。琼脂块放在切面的一侧,向对侧弯曲生长。放上无生长素的琼脂块不生长不弯曲。实验结论:幼苗的尖端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生长素;幼苗的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20世纪30年,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二、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1生长素具有促进茎伸长,影响根的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等作用。2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且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AB段促进作用增强,BC段促进作用减弱,CD段抑制。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三、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1实验原理:2,4D是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且不同浓度对插枝生根的效果不同。2方法步骤(1)取烧杯编号:取3只烧杯,分别编号1、2、3。(2)分装液体:1号和2号烧杯内分别装不同浓度的2,4D溶液,3号烧杯加入等量的蒸馏水。(3)扦插枝条:将3组从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枝条,分别插入3只烧杯中。(4)测量总长:每天测量这些枝条上根的总长度。(5)记录数据,绘制曲线3实验结论(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2,4D溶液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2)超过一定浓度,随2,4D溶液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3)2,4D溶液浓度为107 gL1时,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1(2015浙江10月学考)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A向光弯曲生长 B背光弯曲生长C向上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2(2016浙江4月学考)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幼苗切面的左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A不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3(2016浙江4月学考)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87.81.3注:a1、a2、a3、a4依次增大。A2,4D的浓度为a4时会抑制生根B组别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1与a2之间D2,4D既能促进生根又能抑制生根4(2016浙江10月学考)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某种植物枝条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B根的数目和长度可作为观测指标C一组用蒸馏水处理,另一组用等量2,4D溶液处理D实验结论是2,4D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基本相同B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要一致C需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D超过最适浓度的2,4D一定会抑制枝条生根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D点表示植物茎向光侧浓度、C表示茎背光侧浓度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AC之间CC、D两点生长素浓度的作用能用于解释生长素的两重性D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可以有相同的效应3下图表示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AM长得比N长BN长得比M长CM弯向一侧生长而N不弯曲生长DN弯向一侧生长而M不弯曲生长4以下几种情况(琼脂块含生长素,插入的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通过)中,两株幼苗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B去掉顶芽将抑制侧芽的生长C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D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扦插的枝条越容易生根7下列现象中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是()A根的向地性B茎的背地性C顶端优势D除草剂的作用8小麦的幼苗受到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A弯向光源生长B背向光源生长C停止生长D直立生长9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植物幼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顶芽比侧芽生长快2,4D消除田间杂草A BC D10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幼苗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一侧B幼苗、幼苗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幼苗尖端、幼苗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幼苗尖端、幼苗、尖端下面的一段11如图所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苗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侧光、重力等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二、非选择题13对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处理:放在暗盒里;在幼苗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幼苗尖端;切去幼苗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放在暗盒里;切去幼苗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4)如果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5)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6)以上实验说明,植物具有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_。幼苗尖端能够产生_,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_。14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尖端4 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 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个一组分别放入保持在25 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天,下表为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2天后的平均长度(mm)胚芽胚根101212.312.1101112.712.7101013.513.610914.712.610816.012.010715.110.910612.210.010510.810.010410.010.0(1)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2)为什么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_。(3)为什么要用10个一组而不是1个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_。(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多少?_、_。由此可以看出_对生长素更为敏感。1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ABCD2,4D溶液浓度abc0平均株高(cm)20293516请回答:(1)实验目的:_。(2)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A、B、C、D;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_喷洒A、B、C 3组芹菜幼苗,用_喷洒D组芹菜幼苗;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答案精析经典例析1C由于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尖端被不透光罩子遮挡后无法感光,生长素在幼苗两侧分布均匀,因此幼苗向上直立生长。2D由于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幼苗切面的左侧,而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此左侧比右侧生长快,因此幼苗将向右弯曲生长。3C组别1中2,4D浓度为0,属于空白对照,B项正确;2,4D的浓度为a4时即组别5中根的平均数目比组别1中的少,说明2,4D的浓度为a4时会抑制生根,A项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a2与a3之间,C项错误;组别2、3、4中根的平均数目比组别1中的多,说明2,4D能促进生长,组别5中根的平均数目比组别1中的少,说明2,4D能抑制生根,D项正确。4D2,4D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故D错误;本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A正确;因变量可选用根的数目或长度作为观测指标,B正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另一组用等量的2,4D溶液处理,体现本实验的对照原则,C正确。专题训练1D每组实验的枝条数量和生长状况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为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各浓度的2,4D处理枝条的时间也属于无关变量,也要保持一致,B正确;为明确不同2,4D浓度对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实验中应设置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枝条的对照组,C正确;最适浓度是指此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强,因此略高于最适浓度时,对生根仍起促进作用,D错误。2D当植物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A错误;由于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小于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B错误;有促进有抑制才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在最适浓度两侧,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可以有相同的生理效应,D正确。3A题中苗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XY,故M的长度大于N。又由于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正上方,所以生长素向下运输时不会分布不均,二者都是直立生长。4D四组实验未做处理的幼苗均向右弯曲生长。A、D中尖端放琼脂块,A平放在尖端,直立生长,D放在左侧,向右弯曲生长。B中尖端下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端,幼苗不生长。C中尖端中间插入云母片,尖端中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幼苗直立生长。5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C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C的浓度和小于C的浓度。6A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A正确;去掉顶芽将促进侧芽的生长,B错误;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植物激素是由一定的部位合成的,如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等,C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太高,反而抑制扦插的枝条生根,D错误。7B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掉单子叶作物农田的双子叶杂草,同一浓度对小麦是促进作用,而对杂草起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8A在单侧光照下,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生长慢,于是幼苗就弯向生长慢的一侧,即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9C中植物幼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作用对象都是茎,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都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导致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变化较茎敏感,故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其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抑制其生长,表现出正向地性,而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促使其近地侧的生长比远地侧快,表现出负向地性;的研究对象都是芽,生长素浓度的不同造成它们的生长状况不同;是利用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变化敏感,而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清除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10C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同时也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幼苗的尖端,而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即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11D甲由于尖端被云母片纵隔,所以两侧的生长素不能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乙的尖端与下部之间被不透水的云母片隔开,生长素不能由尖端向其下部运输,因此乙不生长也不弯曲;丙只有右侧被云母片将尖端与其下部隔开,左侧的生长素仍可向下运输,故向右弯曲生长。12C生长素是生长调节物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13(1)(2)(3)(4)直立生长(5)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导致向光一侧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快,因而向光弯曲生长(6)向光性幼苗尖端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促进下部的生长解析在暗盒内接受不到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用锡箔遮住的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仍能感受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生长。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不生长也不弯曲。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后,尖端的生长素可通过琼脂片向下运输,又因受到单侧光照射,向光弯曲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 金融工程期末试卷+答案(大学期末试题+考试重点总结)
- 2025年应急救护员(初级)理论测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资格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农业银行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四川乐山沐川县沐溪镇人民政府 沐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西游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母婴用品跨境电商市场品牌竞争力评估与品牌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效果评估与反馈研究报告
- GB/T 9444-2019铸钢铸铁件磁粉检测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5个台账)
- 公差与极限配合课件
- 经口鼻吸痰技术新版
- 《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cs6》教学课件(全)
- 喜迎国庆 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细胞》课件(定稿)
- 土样团聚体的分离及其有机碳含量测定
- 律师事务所合同纠纷法律诉讼服务方案
- 高级销售管理系列大客户销售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