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 想己很久没有写了,所以不好意思下,提起笔来写下这个标题。 教学过程: 师生问候。 师:请大家都把书关上,我想请大家齐背诗经三首。 生背诵课文,背得比较好。 师:背得比较整齐,很不错!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孔雀东南飞这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师:首先请大家看到课文注解1。大家要记住一些文学常识,一是孔雀东南飞选自哪里?(徐陵的玉台新咏)二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诗,与时学过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我突然灵机一动,这首诗如此长,就非得让学生把所有的文字都读完吗?我难道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读其中几段吗?学生想读哪里就读哪里,然后再问问他们读后的感想,不是也很好吗?我马上清楚了这节课应该怎样进行了。于是我说 师:这首诗很长,我也不要求大家一口气就把它读完,我想请大家随手翻翻,翻到哪页就读哪页,看到哪段就从哪段开始读起,读那么四到五段,或者你觉得自己愿意再多读几段,也行,好吗? 学生读了有六七分钟,读书的声音仍然没有减小,看来学生还挺喜欢读这首诗的。我示意学生停下来。 师:好的,刚才大家都随意读了课文,我想问几位同学你读了哪些段落。我先请张建荣同学来说说。 张建荣:我读的是要求背诵那部分,就是“鸡鸣外欲曙”开始,一直读到了12页第二段。 师:那我想问问你,读完之后,你大概知道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吗? 张建荣:大概是说女子被府吏母亲趋赶回家,女子与府吏相互发誓言,永不相违。女子回家后,她的兄长又逼迫她再嫁。 师:概括的不错,基本上看懂了原文。好,请坐。 师:我请另一位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里。好的,贺智刚。 贺智刚:我和他读的地方一样,不过我没读那么多,我只读到了第11页最下面。 学生读的地方一样,我当然不能问相同的问题,于是我说 师:哦。读的地方一样。那好,我还是要问你,但问题不同。我想请你说说,你读了这几段后有什么感想呢? 贺智刚:我的感想是的女子不能把握自己的婚姻,被谴回家,还要被逼再嫁。 师:是的,古代女子很不幸,我们曾学过类似的诗篇,感叹女子不能自主自己婚姻的,是 有学生在下面答:卫风氓 师:是的,我们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卫风氓里面的那位女子。 师: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些段落。唐超群。 唐超群:我也是读了那几段,和他们一样。 有学生笑了。我也笑。 师:读的也一样。大家的心理挺相似的嘛。 生笑。 我没有料到第三个同学也读了相同的段落,但我还是不着急,我很快又找了一个问题,对读了相同地方的学生我不想问相同的问题,那太没有新意了,也不能全面检查学生读书是否仔细,于是我问道 师:我还是想问你,但与问前两位同学的又不一样。 学生都面带微笑,可能感受到了我的问题的层出不穷,都有了兴趣。 师:我刚才留意到了前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提到了“女子”“府吏”,但没有说他们的姓名,你能告诉我“女子”“府吏”的姓名吗? 问题一出,这个学生被难住了,从她脸上为难的表情就可以知道。 此时有不少同学已经找到答案了,在旁边提示她。 我看到这情况,就示意她坐下。 师:看来没有通读全文,还不清楚中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找到了答案。在课文的序里面有答案。男主人公叫 生答:焦仲卿。 师:女主人公叫 生:刘兰芝。 师:序里面有女主人公的名吗? 生:没有,只有姓,姓刘。 师:那大家从哪知道的? 生:第11页有“兰芝惭阿母”。 课上到这里,我以为已告一段落,学生已经初步从诗歌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但我还想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于是我问 师:有没有把全文都读过了的同学? 有学生回答说“有”。于是我请回答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学生基本上复述出来了,只是语言有点罗嗦。 师:复述得基本准确,但还要注意语言简洁。刚才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回答自己把全文读了一遍,不要紧,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朗读,没有读完全文的同学就可以边听边读边理解了。 播放课文朗诵。 有学生在轻声的跟读。课文比较长,但学生听得很认真。接下来应该怎么进行呢?我边听边思考,是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似乎不妥,因为听后感受学生很难说出什么来,而听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熟悉课文。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呢?我思索着。朗诵放完了,容不了我多想,于是我说 师:好的,大家听了课文朗读,我觉得这篇文章大家要注意这些字词的字形与读音。 “箜篌”;“公姥”的“姥”;“伶俜”;“葳蕤”;“玳瑁”;“主簿”的“簿”;“踯躅”,并与“踟躇”与“踌躇”相区别;“赍”;“鲑”。 讲到这里,下课铃响了。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后,再仔细读读全文,认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 打包下载引用该文发表评论转寄该文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我觉得教法是没有什么问题,灵机可以一动。不过容量显得少,只能算是一节铺垫课了。 顶部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xx/11/2201:32pm发表的内容: 容量确实是少,第一课时我本来的打算就不是深入的分析,要的正是铺垫。 感谢东方的评论。 顶部 “对诗歌的教学,我认为还是要多读,可能学生读两节课比老师讲一节课作用还要大。 ” 对啊。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感悟。读是强生感知文本的有效手段。 似乎觉得老师对读的少了一点。 顶部 下面引用由天地一沙鸥在xx/11/2203:07pm发表的内容: “对诗歌的教学,我认为还是要多读,可能学生读两节课比老师讲一节课作用还要大。 ” 对啊。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感悟。读是强化学生感知文本的有效手段。 似乎觉得老师对读的指导少了一点。 关于指导学生读,我以前的课堂中多少讲了些,因为是只想先让学生有个大概的把握,所以没有深入。以后的课中会更强调读出味道。 顶部 谢谢天地老师参与! 顶部 有创意,学习了 顶部 这篇文章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因为它包含的东西太丰富了。 边城兄的课堂灵活性是值得小燕子学习的! 顶部 下面引用由绛珠在xx/11/2206:31pm发表的内容: 我难道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读其中几段吗?学生想读哪里就读哪里,然后再问问他们读后的感想,不是也很好吗? 其实不是创意,是无奈之下的举动。 顶部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xx/11/2206:50pm发表的内容: 这篇文章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因为它包含的东西太丰富了。 记得上学期我给上海的学生上这一课,总共用10几天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解决完问题,记得小燕子刚来这里时曾经就这一课的问题发过两个小短文。 是啊,我也觉得课太难上,太丰富,我今天的课又没有教案。不知道该怎么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顶部 等待你讲出新意! 顶部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xx/11/2310:29am发表的内容: 上完了,现在想来,新意是肯定没有了。我已发帖,请关注。 顶部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xx/11/2206:50pm发表的内容: 10几天还没弄完? 太浪费时间了。 顶部 也许是啊,但总感觉有很多东西要说。 顶部 我觉得不能因为老师感到有很多东西要说,便讲10多天吧。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看学生有没有这种需要。 顶部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xx/11/2306:20pm发表的内容: 今天又想到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觉得不能因为老师觉得要讲很多东西就非得讲很多啊,要看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已经明显的感到疲乏,讲再多也是空的。 顶部 给学生留点自主学习的空间吧 顶部 下面引用由szw6998在xx/11/2408:34pm发表的内容: 不明白你的意思。 顶部 让学生爱读哪里读哪里,让学生多读,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体现出来了。 我感觉这是一节比较随意的课,既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