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在2004年,我国就已经实施了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 制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任期满5年就必须更换,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仍然有一部 分公司没有执行这一政策。 在2009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又一次提出审计师 轮换问题,并且扩大了轮换范围,究竟这一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审计师轮换能 否提高审计质量,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大部分系统的分析了审计轮换的问题。 理论部分本文 首先介绍了审计轮换制度的发展历程, 再分别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和寻租理论以 及他们对于本文的借鉴意义。在审计轮换的有效性分析中,通过轮换对审计质量 的内在影响, 轮换的成本收益对比以及政府监管三块分别说明轮换实施的矛盾和 现实意义。实证部分以上市公司轮换审计师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5年至2009 年我国沪深a股进行强制轮换审计师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是否轮换审计师,审计师任期是否满5年 作为解释变量, 通过横截面数据对比不同轮换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差异以及强 制轮换公司前后年度纵向指标的差异比较, 进一步论证注册会计师轮换是否提高 了审计质量,意在检验审计师轮换制度是否有效。 研究结果发现,更换审计师能够显著降低盈余质量,但是与自愿审计变更样 本相比,强制变更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满5年没有轮换样本 的和满5年更换审计师的样本也没有明显区别。在强制轮换的样本中,轮换效果 要在2年后才显现出来,轮换有一种滞后效应,可能是审计师面对新的客户需要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本文针对性的提出政 策的修改建议,意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这 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签字审计师;审计师轮换;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ii abstract in 2004,china government ruled that the cpas who are engaged i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should rotate periodically and the period is 5 years,but as a matter of fact some companies havenot complied with the policy.in 2009,the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cpa repeated this matter and enlarged the rotation extent.what is the effect of the policy and did the policy could enhance audit quality required us to do some stud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 two major parts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 confer the rotation of auditor.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 of the rotation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and introduces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rent seeking theo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tation. the contradic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otation is explained from three sections: the comparison of cost and benefits, the influence on audit quality an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during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we use the auditor change of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llect the mandatory rotation of auditors date from 2005 to 2009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or rotation and audit quality is don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rotation. we compare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annual targets of the mandatory rotation to further analysi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anged and unchanged cpa, the before and after of the cpa measuring audit quality by th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using whether change audit and reach the 5-year audit tenure as explanation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placement of auditor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arnings quality. but it doesnt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audit quality compared with voluntary audit rotation and 5-year without rotation sample. the effects of the mandatory rotation has a lag of two year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new customs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skills. finally, we give some advices on policy changing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olicy makers. wish this research c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signature certified public auditor;auditor rotati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选题背景及意义 审计质量的好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首要话题,但是,历年来层出不穷的重大 财务舞弊案件使得人们对审计质量产生了忧虑,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也一直是实务 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过长审计任期是上述财务舞弊案的共 同特征之后,比如,安然公司自 1985 年成立以来,一直由安达信审计其财务报 表;世界通信从 1989 年开始就一直聘请安达信为其审计师;而到 2000 年末,毕 马威对施乐公司的审计年限更是达到了 40 年,审计师轮换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 讨论的热点。 在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该法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 审计、 内部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并强调实施审计合伙人轮换,要求实施审计项目合伙人五年期强制轮换规定。该 法案试图借助审计合伙人的强制轮换来提高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 并通过不同签 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提高财务报表形式上的独立性。 而在中国,这样的财务舞弊案件更是屡见不鲜,从 1992 年的“深圳原野”案, 到 1993 年的“北京长城机电”和“海南中水国际”,这“老三案”刚平息不久,又爆 发出了“新三案”。不论是“琼民源”那 5.71 亿元的利润中有 5.66 亿元是虚构的, 从股市“最大的黑马”现形为“最大的骗局”。还是那个为我们讲述“真实的谎言”的 红光实业,编造了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隐瞒重大 事项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为我们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以及东方 锅炉的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在发行股票时,将未发行的 132 万股公司股票违规 出售后再补交本金, 将其中的巨额差价占为己有的特别严重的贪污行为。 在 1998 年的 5 月和 7 月,国务院分别出台了两个重大文件: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 以及国务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出稽察员方案的通知。首批稽察特派员在朱 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动员大会后一举破获了多起案件,但是随后的“郑百文”,震惊 中外的“银广夏”、“亿安科技”、“秦风农业”、“科龙电器”等事件的出现,使得人 们不禁战栗,到底我们国家的审计怎么了?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审计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都让监管者无法坐视不理了, 继美国颁布法案不久,中国证监会的相关管理者就提出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接下 来的时间里逐步完善上市公司聘用审计师的制度。 在 2002 年 6 月 25 号中国注册 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在该指导意见中 首次提出定期轮换这一说法,具体来说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独立性,在办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具体鉴证业务时应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和签字注册会计师, 但是这一政策并没 有对如何轮换做出具体要求。在 2003 年 1 月 6 号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 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通过对年报的格式和内容的规范 来进一步要求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和解聘情况, 事务所连续为公司提供相关 审计服务的年限(从事务所首次与客户签约那天算)以及审计费用。而证监会、 财政部在 2003 年 10 月 8 号共同下发的 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 定期轮换的规定才真正对定期轮换做出具体要求,执行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的签 字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 该规定是从规范 审计师的角度提出,随后财政部又从企业角度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企业年度 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管理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指出境内除了特殊行业企业以外的 各类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企业聘请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执业 5 年都应该 要求事务所进行更换。国资委为加强对中央企业财务的监督和管理,于 2004 年 2 月 5 号发布了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该规则首次对会计师事务 所的最短任期和最长任期同时做出了限制, 即央企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提供 审计服务不得少于 2 年, 但是连续聘请同一事务所进行财务决算审计业务不得超 过 5 年。就在 2003 年和 2004 年定期轮换制度轮番出台后,政府通过几年的监督 和分析,直到 2009 年 10 月又一次把轮换推到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国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德守则第 4 号第八十八条中规定:作为公众利益实体的上市公司,为 其审计的关键审计合伙人任期不得超过 5 年,并有 2 年的“冷冻期”,该守则已于 2010 年 7 月 1 号实施了。 审计定期轮换涉及到中国审计市场中一个较深层次的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 私人关系密集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审计的三方关系中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显得尤为 重要。注册会计师应对由责任方负责的审计对象提出结论,以增强责任方之外的 预期使用者对审计信息的信任程度。同时,我国的审计行业发展较晚,整体质量 较差,事务所行业的整体实力较弱,审计质量并不能完全被大众认可。在实施签 字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的 5 年后,再一次规定了关键审计合伙人的任职年限,这 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到底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轮换能够带来提高审计质量还是 因为签字会计师的轮换根本就没有起作用?在定期轮换制度的实施期间审计质 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由于我国的上述相关规定是在 sox 法案通过后颁布的,而且在监管部门颁 发这些规定之前,国内鲜有学者研究过强制轮换的问题,因此,人们难免对这些 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本文正是由 09 年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 业道德守则联想到 04 年实行的签字会计师定期轮换这一规定,以此为背景, 从理论上分析签字注册会计师更换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盈余质量作为审计质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量的判断标准, 意在通过横截面数据和纵向时间数据两方面来分析这一政策在实 际工作中的实施情况,希望能在旧规定执行数年之后提出新的政策改进建议。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审计师轮换制度的研究最初是从审计师任期和事务所任期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在过去的研究中,一般有三种情况:正相关、负相关、复杂相关。鉴于这一 政策各国实施情况不同,本文首先区分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再进一步细化为不同 相关情况。本文中正相关是指强制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认 为轮换后能提高审计质量,支持轮换。负相关则相反,复杂相关是指这两者之间 的关系还没有定论,或者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1.2.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 1正相关正相关 理论方面:支持审计师轮换的以 mautz&sharaf 为代表,他们认为审计师为 一个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任期越长,审计人员就越会对审计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在审计过程不愿意使用新的方法,审计师的独立性可能受到影响,审计质量会降 低,即本文中所说的签字会计师轮换和审计质量是正相关。watts&zimmerman (1983) 认为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时间越长, 越可能存在私人关系, 进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在审计师和客户长期合作中,如果审计师出具 了不能令管理者满意的审计报告则会面临“下岗”的风险(farmer,1987),审 计轮换制度恰好能够缓解这一压力(raghunathan,1998)。tan(1995)认为注册 会计师在连续审计的第二年会更愿意遵从第一年的审计结果, 这种心理会使得注 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偷懒。 他们的自满情绪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审计过程毫无怀 疑,固定思维令他们不愿意接受新的审计程序,即使发表审计意见时也会坚信自 己以往所做的判断,这将严重的威胁到审计质量(brody,1998)。ann(2000) 也认为随着注册会计师任期的不断增加,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证研究:虽然对审计任期和轮换的理论早就出现,但由于数据的缺乏和政 策的变化,对这一理论的实证研究一直到 21 世纪初才逐步进行。dopuch(2001) 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 强制轮换能 够避免客户对审计师施加压力而提高审计质量。myers&omer(2003)在此基础上 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轮换能够同时抑制正向和负向操纵性盈余,进而提 高审计质量。moscove 等(2005)认为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注册会计师与上市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公司之间的存在某种特殊关系, 但是注册会计师的自满情绪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 的审计质量下降。 2负相关 2负相关 一般认为, 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可能是因为专属知识的缺乏和较高 的轮换成本。理论方面:pal morose(1991)发现在会计师审计新客户的前几年更 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收到发生审计失败。petty 和 cuganesan(1996)认为注册会计 师通过与客户的接触了解, 获取识别客户特殊风险的经验, 为了保护自身的名誉, 避免诉讼风险,定会提高审计质量。lyer&rama(2004)通过研究注册会计师和审 计客户之间出现不同意见后的谈判能力发现,在早期,由于事务所面对一个新的 审计客户,首次投入成本较高,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得罪客户与其解约,往往都是 顺从公司的意见,但是随着任期的延长,事务所的成本逐步得到回收,使得他们 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正确的审计意见,提高审计质量。 实证方面:stice(1991)发现各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在签字会计师审 计的前几年里,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揭露问题,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aicpa(1992)通过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发现审计前两年失败的案例几乎是其他时 期的 3 倍。elitzur&falk(1996)通过建立一个固定审计任期模型,研究这个模型下 的审计质量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注册会计师知道自己将会在哪一年发生变更 后,审计质量逐年下降。benito&arrunada(1997)通过量化审计师轮换的成本 发现,审计师轮换并不能有效的降低审计合谋的发生概率,也无法从本质上改变 审计合谋成本,轮换付出的成本远超过带来的收益。davis(2000)以可操纵性应计 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其与审计师任期的关系, 发现这两者之间是正 相关关系。dallochio(2002),vigano(2002)以及 carey(2006)分别对巴西、 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强制轮换效果做出分析,均发现审计轮换降低了审计质量。 3复杂相关复杂相关 在早期的研究中,由于缺乏实证数据,shockley(1981)通过问卷调查了事 务所合伙人和银行分析人员对于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中发现, 他们均认为审计 师任职时间的长短对审计师独立性影响不同。knapp(1991)通过调查上市公司的 审计委员会成员对审计任期和审计质量关系后发现,在短任期里,审计师的纠错 能力较强,随着任期的延长,审计师的自满和惰性使得他们不愿意去发现错误。 johnson(2002)得出相同的的结论,但是长短期的划分界限不同,他以中期作为参 照期发现,短任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严重,但是长任期和中期的应计利润之间没 有显著差别。anthony&walker(1999)认为讨论审计轮换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 系是一个麻烦的过程,这不单单是审计任期长短就能说明的。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2.2国内文献综述 1正相关 国内文献综述 1正相关 理论方面:曾华(2002)认为轮换事务所能够帮助管理者和投资者每隔一段时 间就对公司财务报告重新审查,使得事务所能够以较高的审计质量进行公平竞 争。曹伟(2003)通过事务所轮换后审计市场、上市公司、事务所及所内会计师 的不同反应分析得出事务所轮换是有必要的。吴粒(2004)针对我国目前转型时 期的特殊国情分析认为事务所轮换有利于规范不完善的审计市场。刘骏(2005) 具体分析了牵制理论、文化融合性、审计师独立性以及 gao 研究报告得出事务 所轮换能提高审计独立性。他认为轮换能够有效接触 cpa 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 作关系,减少客户带来的压力。李兆华(2005)从博弈角度分析了事务所轮换能 有效解除审计合谋的问题,并对反对轮换的观点进行评鉴,结合我国现状得出事 务所定期轮换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实证方面:李爽、吴溪(2003)认为审计任期越长的公司,其审计意见发生改 变的概率就越大。邓川(2004)发现过长的审计任期与非标审计意见之间存在负 相关关系,即随着审计师任职时间的延长,发表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涂军 涛(2005)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刘启亮(2006)对审计任期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 究中发现,随着任期的加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率就越大。龚启辉(2009) 区分了审计师轮换和事务所轮换的不同影响来检验审计轮换的效果, 得出这两种 轮换方式之间存在差异的结论, 他认为由于注册会计师缺乏惩罚措施而无法提高 审计质量,但是能够防止正向操纵利润,事务所轮换方式相比签字注册会计师轮 换,盈余空间更大。 2负相关负相关 理论方面:耿建新、杨鹤(2001)研究发现绩效差的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 师。刘辉雄(2003)研究认为实施事务所轮换需要比较完善的审计市场体系,但是 我国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李国富(2005)通过分析审计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 题提出审计轮换制度无法在国内推行的原因,即使实施也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 吴溪、李爽(2005)觉得注册会计师轮换本来只是事务所内部自愿行为,通过强 制实施轮换使得这一行为法律化,但是其实施效果也只是事务所内部质量检验。 吴茜(2005)认为轮换制度本身对于减少财务舞弊,提高审计质量是有效的,但 是在中国,审计环境还不完善,实行事务所轮换只会造成整个审计市场的错乱, 根本无法提高审计质量。邓小洋(2005)认为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以及管理者的领导地位会降低事务所的独立性。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实证方面:陈武朝、张泓(2004)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注册会计师变更前一 年、前两年和当年的可操作应计利润变化程度,得出变更前后签字会计师都保持 了较高的独立性,轮换并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夏立军、陈信元(2005)对可能 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任期越长,审计师的独立 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这一现象在“四大”和“十大”事务所中,尤为明显。 曾山在 2006 年的硕士论文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李爽、吴溪在几年的分析中发 现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轮换政策出台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 但是这种作 用并不明显。王晓燕(2006)以操纵性应计利润替换审计质量,发现在审计师任 职的最初几年,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不高,但是随着任期增加,审计质量并没有 下降趋势。沈玉清(2006)未能发现轮换能提高审计质量,他认为这可能是专属 知识缺乏和客户压力所造成的。 3复杂相关复杂相关 余玉苗、李琳(2003)通过理论分析来研究审计师任期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审计任期的长度与审计师经营、被审单位影响审计意见的动力以及事务所 定价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审计师惯性思维、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关系、审计师 纠错意愿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她们认为审计任期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简单 推出结论,而应通过政策的限制使之扬长避短,争取发挥其最大效益。 实证方面,以陈信元、夏立军(2006)以 2000 年至 2002 年收到标准审计意 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 审计任期小于 6 年时,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但是当任期大于 6 年时,它 们之间就是负相关,整体来说,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之 后刘启亮 (2006) 扩大了研究样本发现审计任期与正向盈余质量之间呈同样趋势, 但是在整体样本中,任期越长,盈余管理程度高。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签字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如何以及这一政策的 实施效果如何。具体来说,首先选取沪深a股20052009年的上市公司,对其 分成四类:满5年轮换(遵从组) ,满5年未轮换(违规组) ,未满5年轮换(自律 组) ,未满5年未轮换(自由组) 。然后对这些组进行对比,看看审计师轮换之后 的审计质量是否提高,5年是否是最合适的轮换年限,检验不同组之间的盈余质 量的差别,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各章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根据选题背景和意义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总结归纳国内外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提出本文可能的 创新之处。 第二章:签字审计师轮换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本章首先阐述了审计师轮 换的发展历程,再系统的分析了审计师轮换的机理。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签字审计师轮换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分析。先说明了审 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内在影响,分别从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方面阐述。再 分析审计师轮换的成本收益,比较得失。最后从政府监管角度来说明这一政策制 定的原理。 第四章: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研究动机提出本 文的研究假设,接着选择样本、确定变量及建立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分析推导 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第五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将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研究主要从审计质量的 内涵和审计师轮换理论角度系统地分析强制轮换这一政策,在相关理论分析之 后, 以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实施为切入点, 在 a 股上市公司中选取 2005 2009 年发生强制轮换公司横截面数据和纵向时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 对理论分析的有关结论进行一系列实证检验(如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 及回归分析) ,分析该政策实施前后的审计质量变化情况,得出研究变量间的关 系。本文模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调整,数据来源于万德数据库和 csmar 数据库并手工整理而得。 1.5 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 在我国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较晚,由于数据的缺乏,前人的理论多集中在理 论分析上,随着 21 世纪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强制轮换制度以及数据库的发展, 自 2004 年后对审计轮换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了。以往的文章大多研究审计轮换 的某一部分, 比如强制轮换和自愿轮换、 审计师强制轮换和事务所自愿轮换等等, 本文首次根据是否更换审计师和审计师任期是否满 5 年将上市公司样本划分为 遵从组、违规组、自律组和自由组,再通过组内数据的对比,将审计轮换的各种 情况都考虑在内,使得研究比较全面。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在研究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关系时,前人多侧重于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本 文通过横截面数据和纵向时间数据全面的分析了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能够使得结论更加完整,研究更加全面。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二章 签字审计师轮换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指出,强制轮换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在上 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注册备案, 以记录其所内的为同一上市公司连续审计的会 计师任期,该法案对该任期做出限制。国内在提出规定是并没有对此概念做出统 一的规定,本文认为审计轮换是为了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客观性和职业谨 慎性,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包括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负责人以及关 键审计合伙人)连续对同一企业的最高和最低审计年限做出规定,达到最高年限 时必须更换,未达到最低年限不得更换。 根据轮换对象不同一般可以将审计轮换分为签字注册会计师轮换和会计师 事务所轮换。顾名思义,签字注册会计师轮换就是在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企业 提供审计服务的时间达到一定年限,上市公司就可以要求事务所更换审计师。会 计师事务所轮换是要求连续为某一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事务所任职达到一定年 限时,由上市公司的有关管理层研究决定更换事务所。就我国目前来说,只有对 中央企业的事务所轮换做出具体规定,一般上市公司只要求轮换注册会计师,本 文也主要分析签字审计师的轮换。 2.1 签字审计师轮换的制度背景签字审计师轮换的制度背景 审计师轮换的每一次发展似乎都在财务丑闻曝光之后, 人们也只有在一次次 震惊中才能明白审计需要发展,法律需要规范。这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各国 介于历史原因,发展参差不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轮换制度相 对比较全面,而在中国起步较晚,不过可喜的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 有很多学者和官员投入进来,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人们对于审计师轮换 的讨论主要在两个方面: 审计师轮换是否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师轮换的成 本收益比较。而且,在西方早期的研究中,审计师轮换大多是事务所轮换,但随 着研究的发现,事务所轮换的成本较高,人们才逐渐提出注册会计师轮换的。审 计师轮换制度正是在一次次商讨研究中向前发展,一般来说,审计师轮换制度可 以分为四个阶段。 2.1.1 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 审计轮换的最初的形式其实是事务所变更, 而且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最初目的 是为了提供更能令公众相信的财务报告。作为这一行为的“先行者”美国杜邦公 司,在 1911 年1918 年每年更换事务所,在 1919 年由于战后会计部门工作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量太大才没有更换事务所, 但是在随后 1920年1928 年仍然每年更换审计师, 杜邦公司当时的董事长认为, 好的审计必须要由独立于公司内部财务部的其他审 计师来完成。 不过, 当时的财务主管卡朋特却认为, 每年更换事务所的成本太高, 新的审计师对公司的了解都是从零开始。从 1928 年开始,杜邦公司试着每几年 更换一次事务所,但是随着后来的业务复杂程度加大,对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 任何一个新的事务所都无法在一到两年内将杜邦的整个财务状况了 解清楚,作为国际著名事务所的普华永道也下了一番功夫,为杜邦公司制定了一 整套财务分析体系,配备专人研究,既然都是出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的目的, 杜邦也终于决定将自己的审计业务一直交给普华永道。 2.1.2 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二阶段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迈可森罗宾森公司舞弊案在审计学史上是一个经典案例, 他的出现使得审计 中很多被忽视的问题都凸显出来。这件事最初是由汤普森公司发现的,在多年的 合作中,汤普森一直发放贷款给罗宾森公司,在 1938 年对其财务报告的审查过 程中发现罗宾森一直盈利的部门出现现金短缺,以及董事会原计划减少存货,账 面存货不仅没少反倒增加了。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汤普森求助于纽约证券交易 委员会,在之后的调查中,sec 发现罗宾森公司的账面收入虚构了 900 多万,存 货更是虚增了 1000 多万。作为审计师的普华永道事务所对该公司审计十多年却 一直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检察官就首次提出事务所强制轮换这一概念。 但 blough 等人认为轮换所带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使得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实施。当公众指 责审计师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时,审计师认为这件事是管理层合谋所造成的,审计 师是严格按照 aicpa 颁布的财务报表检查规范执行的。出席听证会的人员 也认为应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的是管理层,由内部人员造成的虚假财务报 告,审计师不用负责。也许这是这个观点,使得审计师不用承担责任,在随后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财务舞弊案件。 2.1.3 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三阶段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是审计轮换制度发展的矛盾期, 持正反两方面观点的人关于这一问 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从最初的奈德对国会提出上市公司每 5 年更换事务所的建 议,在 1976 年 12 月份,美参议院商务委员会的工作小组李麦特考夫提交了著 名的 metcalf 报告,该报告指出,“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美国的审计 市场,严重干涉了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和法规,应该轮换事务所以解决这一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问题。这一报告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第二年的 11 月,美参议院商 务委员会提出了“改进上市公司和审计师问责制度”的报告,该报告认为目前为 止并没有详细证据能说明事务所轮换能提高审计质量, 但是不排除其具有一定的 作用,事务所内部审计师的轮换也许能够行得通。会计职业界在此问题上表示一 致观点:事务所的轮换带来的成本及经验数据的流逝是巨大的,审计师独立性的 问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更换来实现。到 80 年代时,舞弊案件使得人们对 这些官方说法无法认同,尽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1992 年仍然坚持认为更换 事务所不仅无法提高审计质量,还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随后一起起审计失 败案例使得公共的指责不断,审计轮换还是没有得到认同。 2.1.4 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四阶段签字审计师轮换制度发展的第四阶段 早在 1974 年意大利就明确出台了上市公司每九年应更换一次事务所的政 策,澳大利亚会计界也支持这一轮换方式,而德国等国家则认为公司应该每七年 变更审计合伙人。此时的美国还在为这一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直到 21 世纪骇 人听闻的财务舞弊案件“安然事件”的曝光, 美国国会和会计界再也无法为这 些财务丑闻遮盖掩饰了,过长的审计任期是这些舞弊案件的共同特征。美国国会 在 2002 年通过了 sox 法案, 该法案正式要求连续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 事务所 5 年定期更换审计项目负责人。中国在随后也加入了审计师轮换的行列, 从 2002 年 6 月的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到 2003 年证监会、财政部共同下发的关 于证券期货审计服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真正对定期轮换做出具 体要求: 执行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 服务不得超过五年。这之后也不断地出台相关政策,就在 2009 年 10 月又一次将 轮换范围扩大到关键审计合伙人轮换。就在这段时间,还有一些国家如新加坡、 巴西、瑞士等都要求实施审计强制轮换。目前来说,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 就集中在轮换方式这一问题上。但是,随着政策不断完善,研究不断深入,审计 轮换应该能够更加适应人们的需求。 2.2 签字审计师轮换的理论分析签字审计师轮换的理论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和寻租理论两方面的分析来阐述审计强制轮换 的理论机制,并结合本文研究内容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2.2.1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 早在 16 世纪英国会计师 charles snell 就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南海公司的财务 资料进行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报告”,这一形式的出现大大扩展了人们的思维。 到 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 berle.a. & means 发现一些企业的所有者并不 适合经营,“两职合一”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弊端,因此作为罗斯福政府智囊团成员 的他们,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提出了“两权分离”这一想法,企业所有者通过让渡企 业经营权给管理者,而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资源所有者不再花时间和精力 去管理公司,而是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人去做,这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契约 关系,所以委托代理理论也可以说是一种隐性契约。作为契约的双方所有者 和经营者,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他们,都是有一种“利己”的心理,追求自身利益最 大化。所有者拥有了大量的资源,他聘用经营者希望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和成果, 财富最大化是他所追求的;而经营者关心的是自己的薪酬、工作环境、舒适度是 否与自己的努力成正比。 矛盾就产生了, 所有者希望付少量的钱获得大量的回报, 而经营者希望付出少量的努力得到大量的金钱, 而且作为经营者他们本身就有着 信息优势,他们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也有学者认为委托代理理论是 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上。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来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 系独立第三方,所有者聘任审计师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审核,而经营者通 过财务报告中优良的财务业绩证明自己的努力。 这时候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就应运而生了。 都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作为三方关系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审计师,他们三 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聘请经营者为其管理公司,聘请审计 师为其审核业绩,经营者和审计师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审计师的监督能够对经 营者的行为产生约束,三方之间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代 理人往往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以委托者的利益为首,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他们都存 在“私心”,想要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另外,作为经营者的代理人,他们能够直 接接触到公司的信息,但是所有者和审计师无法全面了解信息,而且随着现代公 司的发展,公司的股东人数多而杂,他们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有不同的认识, 很难协调,因此所有者常常委托经营者聘请审计师,这样原本固定的三方关系就 逐步变成了垂直关系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审计师直接受聘于经营者,审计报 告虽然是给外部使用者,但是,他们之间的契约关系使得他们互相需要,共同进 退,如果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那么经理人的经营成果会被质疑,但是他 不一定会丢掉饭碗,可是审计师,你就很容易失去这一份合约。此时,“聪明” 的审计师往往选择和经理人“合谋”。 为解决这一问题, 近些年逐渐流行的设立“董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但是他们往往不可能完全独立,和经理人 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行四边形关系其本质也是垂直型。委托代理 理论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缺陷,这也正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寻求更好的公司治理体制和方法来为经济生活的发展服务。 2.2.2 寻租理论(寻租理论(rent-seeking) 寻租理论,又常常被称为是寻利理论,就像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利益驱动 之下才做出的一样。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曾提到过租金问题,但是 “rent-seeking”这一说法还是寻租理论之父塔洛克提出来的,随后,对于寻租的 理论不断发展,涉及到了经济、管理、行政、法律、社会等很多学科。通俗点讲, 寻租行为就是为了寻求利益, 理性人或组织为了获取某种稀缺资源的好处而影响 资源分配者的行为。寻租行为会造成财富的浪费和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人们往往 会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毫无意义的“购买特殊权利”的行为上, 作为资源的分配 者,不可避免的被卷入这场竞争中,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 目前对于寻租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垄断和政府监管以及腐败等角度, 在本 文中,寻租理论对于审计师轮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签字注册会计师可能通 过出具审计意见来寻租和经理人具有选择审计师的权利进而影响审计意见。 审计 师负责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意见对于各公司管理者尤为重要, 作为信息的审核人, 注册会计师能够通过“出售审计意见”与公司进行谈判, 掌握了公司财务信息的注 册会计师能够运用这一信息延长合约,与经理人合谋,共享租金;同样,管理者 手握审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审计师不能给出满意的审计意见,那么公司损失 的是一年的声誉,而审计师也会损失一个客户。因此,在谈判中,他们很容易为 了各自的利益达成共识,各自得利。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经济市场发展不均衡, 审计发展根基不牢,需要政府的强制性政策加以引导和制约。强制轮换理论的实 施,能打破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特殊合作关系,有效的减少寻租带来的审计 合谋现象,减少资源浪费,优化配置。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签字审计师轮换政策实施的有 效性分析 3.1 签字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内在影响签字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内在影响 deangelo 认为审计质量是市场对于审计人员发现和披露公司违约行为的评 价结果,一般来说,审计师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能力取决于审计师的专 业胜任能力,而愿意披露这一行为的概率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本章分析审计 师轮换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 3.1.1 签字审计师轮换与专业胜任能力签字审计师轮换与专业胜任能力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审计师发现 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或造假的能力。在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时候,一般会受到自 身的专业素养和行业经验以及对客户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因素的影响。 审计师的 专业素养在取得注册会计师签字权时就进行了严格考核, 他们都是对会计审计专 业有深入了解的专家。行业经验跟审计师从业经历有关,一些资深的审计师都是 经过多年的实地审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同行业的审计可能存在很大差 别,这就需要审计师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审计技能。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就是“经验学习曲线”,一种关于单位产品投入时间和产 品总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这一原理通常用于个体作业过程中,当劳动者不断重 复做同一项工作,他能够从中获得技术的熟悉和效率的提高,个人的经验能力也 能不断增强。同样,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群体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也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运用到本文中,我们可以认为,随着审计师连续为同 一家客户审计次数的增加,审计师对于客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运作流程以及行业 特点等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能更好的识别财务舞弊,降低审计风险,为投资 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如果把审计师投入在客户上的时间作为 劳动力投入,那么随着审计师投入时间的延长,熟练程度增加,则产出就越大。 也可以认为,在相同的时间下,审计师创造的价值会逐渐增大。反之,公司不断 更换审计师, 一个新任审计师对于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水平了解程度容易出现 偏颇,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就无法达到高质量的审计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虽然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会随着审计时间的 推移而提高,但是长期为某一公司审计,也会给审计师带来惯性思维的干扰。注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册会计师考虑到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影响之下, 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熟 悉,对自己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更加笃定,在连续的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更容 易产生惯性思维,坚持自己原有的方法。更换审计师后,新的审计师会带来一些 新的审计方法和程序, 他们有着不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 对于一个新的客户, 审计师一般会特别谨慎,态度更加认真,更易于发现财务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 他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