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课件 .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课件 .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课件 .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课件 .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课件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一部分自然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基础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案导学,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冷暖和干湿,最大,波动上升,上升,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基础2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学案导学,海岸线,沿海,高纬度地区,供水不足,低纬度地区,蒸发,洪涝、干旱,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基础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学案导学,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CO2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_等。2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_。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建设海岸防护堤坝、培养新农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能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学案导学,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想一想】(2013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消息: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学案导学,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1)四个地区的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学案导学,B,A,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各地气温曲线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两者符合正相关,而由于有波动,所以并不符合正比关系,故选B项。第(2)题,CO2浓度并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气温,故选A项。,学案导学,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基础3气候类型,学案导学,1气候形成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_、_、海陆分布、地形、_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雨林,季风,草原,沙漠,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学案导学,地中海,海洋性,大陆性,季风,苔原,冰原,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想一想】阅读以下某气象站(1N,35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学案导学,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1)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2)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A正午太阳高度大B白昼时间长C太阳辐射强D晴朗天气多,学案导学,B,D,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解析:第(1)题,从气候资料看,最冷月气温大于15,降水季节变化大,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结合气象站(1N,35E,海拔1875米),可知该站位于东非高原,故可确定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资料显示,该气象站1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说明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是因为该地1月晴朗天气多。,学案导学,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1全球气候变暖,考点研析,关键知识点突破【关键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点二】全球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对农业的影响。,3对工业的影响。,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点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方向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2014广东卷)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A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B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这和我们平常一贯思维相反,遇到这种问题,往往要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后得出答案。,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欧洲西北部沿岸不存在上升流;冬季极地东风带南移,不是北移;降水增加会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全球气温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向南流动的冷水增多,导致欧洲西北部北冰洋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而气温偏低。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考点研析,读懂重要图表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知识点突破【关键点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其特点。1热带气候类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亚热带气候类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3.温带气候类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技巧比较、理解记忆气候类型1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在26左右,全年皆夏;降雨量全年分配比较均匀。(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温和多雨;冬雨较多。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3雨热不同期的独特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点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改变水热的组合状况而起作用,具体总结如下。,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技巧气候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4)如果是陆地上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点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技巧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就是阅读图上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其特征。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50mm为少雨,50mm以上为多雨。,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C、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方向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先读图名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图名中有“北京”“西山地形”“剖面图”三个关键词。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得益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A,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甲地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丁地在四地中居东南季风最远,且位于背风坡,所以降水最少。结合题目四个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向3气候类型的判读(2014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完成(1)(3)题。,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D,A,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甲站乙站丙站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D乙站丙站甲站【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阅读题干关键信息有,非洲大陆、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阅读图形信息有,乙、丙全年最低温度都在15以上,甲在10以上,都是七月份温度最低,降水季节变化较大。,B,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第(1)题,七月份温度最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最低月气温高于15,说明此三地位于热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在非洲只有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第(3)题,三个测站的海拔由高到低,即气温由高到低,图中甲站的均温最低,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甲站最高,乙站最低。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微专题,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气候一、回答气候特点。1气温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气温的日较差(大、小)。2降水量大还是小(在多少毫米左右);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二、分析气候成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2风带和气压带。4地形、地势。5洋流。6人类活动。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处在中纬地区,故属温带气候。地处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西面为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气温暖湿润。欧洲的地形平坦,山脉为东西走向,使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北美的温带海洋性狭长的原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紧逼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三、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1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2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四、降水类型及其分布。1对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国夏季午后的雨)。2锋面雨(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3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如乞拉朋齐和火烧寮的雨)。4气旋雨(台风雨)。五、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六、大陆性气候的特征。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2降水少。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七、海洋性气候特征。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2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方向4气候成因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_(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芛种植用水的来源。_,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1)注意气候干旱的成因从蒸发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等。(2)该地东部山地海拔较高,有冰雪融水(河水)。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014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题。,应用提升,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解析: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作答。气温包括高低、年较差,降水包括多少、季节变化。B城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Q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所以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答案: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1(2013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B,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解析:按我们的惯性思维,植树造林增加CO2的吸收不会加剧全球变暖。但仔细分析信息,关键不在植树造林而在于破坏了“冰雪覆盖”,因为冰雪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辐射减弱,这样近地面大气吸收就减少,气温便降低。相反如果植树造林破坏“冰雪覆盖”,气温就会升高。,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3题。2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3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B,D,学案导学考点研析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解析:第2题,34N以南、104E以西多数地区是我国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形成高山和高原气候,故亚热带的分布范围小。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