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试图以张爱玲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传奇为研究对象,分 两个部分分别论述张爱玲创作中运用的反讽、意象这两种写作技巧。 j 张爱玲小说中的反讽有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的特征,一方面是隽永的反讽, 一方面是压抑的悲哀,使得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苍凉之美 在意象技巧方面,本文着重论述张爱玲小说中较为突出的都市意象,并对 意象在小说行文中发挥的暗示故事主旨、凸现人物心理、衔接场景转换等作用 加以分析,同时对张爱玲的意象中较为独特的特点,如通过“客观对应物”来 构成意象、意象多以比喻义出现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仓作技巧反讽意象苍凉感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r e g a r de i l e e n c h a n g sn o v e lw r i t t a ni n1 9 4 0 s 。 , e s p e c i a l l yl e g e n d 勰t h e t e x ti no r d e ft oe x p a n dh e ra r t i s t i ct e c h n i q u ef r o mt w o a s p e c t s :i r o n ya n di m a g e 缸t oh 盯i r o n yt c c h n i q u e ,e i l e e nc h a n ga p p f i e dt a c t i 岱o fv e r b a li r o n ya n d s i t u a t i o n a li r o n y s h eu s e ds k i l l f u la n dm e a n i n g t f i l li r o n yt oe x p r f 8 8ak i n do f s a t m c a l f l m & 1 nt h em e a n t i m e 。s h ea l s oh a dt h es y m p a t l l e t i ca t t i m d 龆删s “c i s s i t u d e s o fl i f eo f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i nh e rn o v e l s t h ec o m p o s i f i o no fi r o n ya n dd e t a c h e d m a n n e r si ne i l e a nc h a n g sn o v e l st o o ko nt h eu n i q u ed e s o l a t es t y l eo f a e 妯c t i 璐 o n i m a g et e c i m i q u e t h i st h e s i si u u s t r a t e de i l e a nc h a n g sn o v e l sm a i n l yi nh e r i m a g e o f c i 哆w h 王c h i s m o r e o u t s t a i l d i n g 也龃o m e r s a n d i j l h e r n a v d ,u s e o f i m a g e o a y e d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n a r r a t i o n ,w h i c hh i n t e dt h es u b j e c tm a n 盯o ft h es t o r y , r e v e a l e dp e r s o n a e ,sm i n d ,a n dr u nt h r o u g ht h ej u m po f m e 印a c e m e a n w h i l e 。t h i s 1 1 1 铬i s 仃i e dt oa n a l y z el l l ep a r t i c u l 盯c h a r a c t e r i s f i co ft h ei m a g 鹤i ne i l e e nc h a n g s n o v e l s f i r s t l y ,f o r mo b j e c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v er o t ei m a g e s e c o n d l y 。f o r mf i g u r eo f s p e e c hr o t ei m a g e k e y w o r d s :a r t i s t i ct e c h n i q u e ,i r o n y ,i m a g e ,t h es e n s eo l d e l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 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基洼堙蕉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了谢意。 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导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1 9 4 3 年,二十三岁的张 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杂志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正式踏入上海文坛此后短短两年时问,她创作了十多篇优秀的中 短篇小说及大量的散文,并出版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获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就。这两年,是张爱玲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五十年代初她出走香 港,后移居美国,仍有一些作品问世,在港台文学界有着持续的重大影响 虽然张爱玲写作生涯的辉煌时期不过两年,但是留给世人评说的东西却很 多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从她成名时即已开始。建国后在新的文化体制下沦 陷区文学一段时期内未被大陆文学界予以承认,张爱玲作为上海孤岛时期最富 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也被大陆学界遗忘,八十年代之前的大陆文学史对她只字未 提。相反,五十年代以降在海外及港台学界则一直持续着对张爱玲的研究。八 十年代开始,受港台学界的影响,张爱玲成为大陆现代文学界的研究热点,其 作品在大陆广为流传,大量的研究资料也纷纷涌现,并有研究者专注于从旧报 刊发掘出她的佚文,文坛上又一次兴起了“张爱玲热”。1 9 9 5 年张爱玲在美国 辞世,出版界出版了各种纪念特辑,研究者发表了诸多纪念文章和文学评论, 此后对张爱玲的研究日渐走向成熟,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重要的成果。 关于张爱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周芬伶在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 一书中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她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张爱玲批评研究总结为五个 主要方向:( 一) 着重文学技巧的探讨,主要代表有傅雷、夏志清、水晶等;( 二) 从社会意识批评作品思想内涵,如唐文标等人的论述;( 三) 从女性本位的立场 来评论张爱玲小说的价值,如高全之、孟悦、戴锦华等;( 四) 从精神分析的角 度研究张爱玲,如水晶、郑树森等;( 五) 红楼梦魇与海上花译著研究。 o 在文学技巧方面,早在四十年代张爱玲成名初期傅雷即已发现她这方面惊 人的才能。傅雷于1 9 4 4 年以迅雨为笔名发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是最 早从文学技巧方面评论张爱玲小说的。他指出张的小说“新旧文字的柔和,新 旧意境的交错,正是恰到好处。”“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刻画,固是作者风 。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第7 页,中国华侨出版社,2 0 0 3 年。 2 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像在这篇( 引按,指金锁记) 里那样 的尽其效用。”。到六十年代张爱玲研究的开拓阶段,夏志请在其专著中国现 代小说史中专设一章。并且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章,论述了张爱玲及其作品, 对她的才华及写作技巧做了高度评价夏志清认为张爱玲的小说突出之处在于 “她的意象的繁复和丰富,她的历史感,她的处理人情风俗的熟练:她对手入 的性格的深刻的揭发”,o 并以传奇中的小说为例,剖析了张爱玲独特的意 象及讽刺运用技巧。七十年代台湾学者水晶在张爱玲的小说艺术o 、张爱 玲未完固等书中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其中一篇象优亦忧象 喜亦喜专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此外还在雨的大白嘴唇解 读( 红玫瑰与白玫瑰) 中分析了小说中雨、月亮、镜子等意象。在此思路之下, 此后不断有评论者从技巧角度切入,更结合张爱玲写作时的社会环境及其身世 背景,对张的作品加以论述,撰写了相当数量的单篇论文及专门论著,比较有 影响的有胡凌芝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董仲年张爱玲小说艺术论、宋家 宏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其创作等。 可以说,对张爱玲小说艺术技巧 的研究一直贯穿在整个张爱玲研究之中,并不断走向深化和成熟,体现了研究 者对张爱玲小说艺术性的高度重视,正如研究者所说:“她的独到之处在于:各 种技巧在她的手里运用得纯熟自如,几乎臻于化境。更可贵的是,各种技巧在 她的小说里相互补充、融洽无间,获得了综合的效果。” 综观前人对张爱玲小说创作技巧的研究,多数研究者都意识到了张爱玲小 说中意象繁复丰富这方面的特点,并将它视为其作品的独特之处,相对而言, 却少有人意识到张爱玲小说中反讽技巧的纯熟运用,即使是涉及到反讽的论述, 也没有对反讽这一文学术语给以清晰的解释和界定。 本文主要分析张爱玲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到的反讽和意象技巧,论 述对象为短篇小说集传奇o 。在反讽技巧运用上,张爱玲有言语反讽及情境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见陈子善编。张爱玲的风气,第3 页,山东画报出版社, 2 0 0 4 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 6 0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水晶,替张爱玲补妆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4 年。 ”水晶。替张爱玲补枚张爱玲未完,山东画报出版衽,2 0 0 4 年。 o 温儒敏,近二十年来张爱玲在火陆的“接受史”,见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华丽 影沉,第3 6 1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3 年。 9 余斌,张爱玲传,第1 6 9 页,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o 张爱玲,传奇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年。以下引文都出自此版本,不再一 一注明。 3 反讽的特点,反讽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体现了她对。乱世”中普通人的人生 和命运的思考,使其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苍凉感。在意象的运用上,张爱玲营 造了丰富的意象世界,并通过意象设置暗示人物命运、反映故事主旨,使意象 承载了丰富的深层意蕴。 4 第一章反讽技巧运用 米兰昆德拉曾在t , b 说的艺术中说:“根据定义,小说是- - 1 1 反讽的艺 术:它的真实是隐蔽的。不公开而且无法公开的。”粤反讽作为一种修辞和一种 叙事策略,一方面可以避免小说叙述中的单一视境,构成丰富的多重视境,从 而增强小说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致;另一方面,反讽手法的成功运用,也可透 露出小说家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张爱玲对世俗人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在揭示人性、描摹世情时,常喜欢 采用反讽的笔法。她小说中的反讽文化背景,来自其生命中一种紧张不安的荒 凉虚无感,她的小说中对这种荒凉虚无的超然接纳,体现了张爱玲反讽的基本 态度。通过对她作品中反讽运用的考察,可以知道,。张爱玲的讽刺并不惩恶劝 善,它只是她悲剧人生观的补充。表面上是写实的幽默的描写,骨子里却 带一点契诃夫的苦味一方面是隽永的讽刺,一方面是压抑了的悲哀。这两 种性质巧妙的融合。使得这些小说都有一种苍凉之感。”o 张爱玲作为“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国,满怀苍凉与孤独,她“同时又是 一个活泼的讽刺作家”o ,下笔带着超然的反讽,对她作品中的人物从方方面面 做了或温和或辛辣的讽刺,但是她内心对她作品中的人物还是怀着悲悯的,因 此她还是。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实而又宽厚的历史家。”囝种种情绪 看来似不协调,实则深刻地表达了对乱世中人性的清醒的认识。 1 、反讽概念 ( 一) 反讽概念及类型 反讽( i r o n y ) 这- - 术语源于古希腊语中“e i r o n i a ”一词。在古希腊戏剧里, e i r o n i a 专指一种被称为“佯装无知者”的角色类型,意思是“佯装的、其言辞 含蓄不尽其意、假装愚笨、却常常击败自欺欺人的大话家( a l a z o n ) ”。这些 “佯装无知者”通常总是在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对手面前假装糊涂,说些怪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第1 3 6 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2 年。 o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 7 3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o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 7 2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o 同上。 o 同上。 5 诞离奇的傻话,但是他们最终能够证明自己所说的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洋相 出尽,威名扫地。 1 6 世纪以前,反讽这一概念在西方文论中还只是传统修辞艺术中的一种较 次要的修辞格,人们使用反讽主要局限于修辞范围,通过佯装无知、正话反说、 i , 反话正说或所言非所指等方式来表达反讽。 1 8 世纪末至1 9 世纪初,德国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f 施莱格尔、a w 施 莱格尔兄弟和k 佐格尔将反讽发展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原则,从而建 构了现代意义的文学反讽理论并奠定了文学反讽在西方文论批评中的历史地 位。由此反讽不仅可以致力于微观的修辞技巧,还可以着眼于宏观方面整个文 本的谋篇布局。 英国文论家d c 米克在其著作论反讽中,通过追溯反讽( i r o n y ) 一词的词源,并分析其他文论家对于反讽概念的论述,对早期及晚近反讽概念 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反讽的基本特点是: ( 1 ) 表象与事实的对照。反讽者展示某种表象,假装不知事实如何,而 受嘲弄者被表象所蒙蔽,确实不知事实如何。”o 这种对立性的结构使文本的意 义空间呈现出一种张力,借此实现丰富的反讽意味。 ( 2 ) 自信而又无知( 这种态度在反讽者方面是佯装的,在受嘲弄者方面是 真实的) ,认为表象就是表象。反讽本就有“假扮”与“佯装”的古义。在这里 反讽者假扮天真无知,而反讽的受嘲弄者则被这种假象所蒙蔽,以为自己很聪 明而对方就是个无知的人,他在故事中夸夸其谈,由此暴露出他的愚蠢和自负。 ( 3 ) 这种对于表象和事实互成对照无知无觉的态度所产生的喜剧效果。 ( 4 ) 超然因素。“观察者在反讽情境面前所产生的典型的感觉,可用三个 词语来概括:居高临下感、超脱感和愉悦感。歌德说,反讽可以使人凌驾于 幸运或不幸、善或恶以及生或死之上。”o ( 5 ) 美学因素。要让反讽打动人,就必须对它加以塑造。反讽的美学因素 在于,“以最小的夸饰产生最大的效果。”o 。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页,昆仑出版社,1 9 9 2 年,以下引文都出自 此版本,不再一一注明。 。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5 3 页。 。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6 7 页。 6 2 、反讽类型 关于反讽的类型,米克认为:“反讽分作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反讽者有意 运用反讽手法( 这一种通常称作言语反讽,但由于反讽者也可以借助其他媒 介,也许称作行为反讽 b c h a v i o u r a li r o n y 更全面些) ;另一种是反讽情境或 事件里不包含反讽者,般只包含受嘲弄者和观察者( 这一种通常称作情境 反讽,也可称作菲故意反讽 u n i n t e n t i o n a li r o n y 或无意识反讽【u n c s d o 懈 i r o n y ) ” 美国学者华菜士马丁也是如此对反讽分类的:“不过传统上我们区分两类 反讽语言的和戏剧的( 后者是情境反讽) 。”o 其中,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的 区别在于:“言语反讽引起的一些问题,可以归纳在修辞、风格、叙述和讽刺形 式、讽刺手法等名目之下;情境反讽较少引出形式问题,而往往引出历史问题 和思想观念问题。”“我们观察言语反讽,是站在反讽者的立场上,而观察情境 反讽,则站在观察者的立场上。言语反讽往往具有讽刺性,情境反讽则往往具 有更纯粹的喜剧性、悲剧性或哲理性。”o 张爱玲小说中的反讽,在叙述中构筑出表象与事实的对照,同时又不动生 色,具有超然的写作姿态胡兰成曾说过: 爱玲可以与金瓶梅 里的潘金莲李瓶儿也知心,但是绝不同情她们,与红横 梦里的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晴雯袭人以至赵姨娘等亦知心,但是绝不想要拿她们中 的谁来比自己她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 既知心,但却不落情缘,正是一种客观与超然。 后来也有学者做了更直接的评价: 张爱玲把人性的愚妄和生活的背谬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内容,采取的基本又是“有 距离”的、云端里看厮杀般冷漠、旁观的叙述,反讽的手法和反讽的意味几 函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4 l 页。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第1 8 3 页,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5 年。 o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7 5 页。 。胡兰成,今生今世,第1 5 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 7 乎是她顺理成章的选择和自然而然获得的效果。 本文拟依据米克对反讽的分类从言语层、文本层、形而上层对张爱玲小说 中的反讽艺术手法、超然人生态度进行分析。 1 、言语反讽 ( 二) 张爱玲小说中的反讽运用 言语反讽主要表现为叙述者真实意指与小说的言语层面之间的矛盾,这种 反讽注重通过言语表层的悖逆性给读者造成一种陌生感,从而召唤读者对小说 真实意指的领悟与追寻。 张爱玲小说中的言语反讽有多种方式,下文逐一论述。 ( 1 ) 夸大陈述 夸大陈述是将处于平常状态但又带有可笑性的描写对象的某一点放大凸 显,对其进行淋漓尽致的描绘,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读者的直观印象, 使他们感到荒谬和可笑,从而获得明显的反讽效果。 花凋中这样描述郑先生的外貌: 郑家一家都是出奇地相貌好。从她父亲起。郑先生长得像广告画上喝乐口福抽香 烟的标准上海青年绅士,圆脸,眉目开展,嘴角向上兜兜着;穿上短裤子就变了吃要 儿药片的小男孩;加上两撇八字须就代表了即时进补的老太爷;胡子一白就可以权充 圣诞老人o 这种样子,似乎不能说是样貌好,然而叙述者却说他们一家是“出奇”地 好,由此嘲讽了郑家人的自以为是。他们自以为是有身份人家,自然应该长相 漂亮,生活风光,然而事实上却是经济拮据,硬撑门面勉强度日罢了。小姐们 连件新式衬衫都穿不起,并且“丝袜还没上脚已经被别人拖去穿了,重新发现 的时候,袜子上的洞比袜子大。”袜子上的洞比袜子大,也是一句夸大陈述,可 以让人了解到郑家的小姐们是怎样的“泼辣有为”,相互间明争暗斗地争夺生活 。陈晖,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第6 3 页,新世纪出版社,2 0 0 4 年。 回张爱玲,花凋,见传奇增订本,第2 5 4 页。 s 资源。 等里童太太和奚太太都受到了丈夫的冷遇,童太太委屈地向大家诉苦, 而奚太太却抱着认命的态度,她还建议童太太到耶稣堂去找牧师解释解释。诊 所的候诊室里充满两个落魄女人的唠叨奚太太最后终于对童太太的抱怨失去 耐心,“渐渐头也懒得点了,单点一点跟睫毛,小嘴突出采像鸟嚎,有许多意见 在那里含苞欲放,想想又觉得没说头”,回这里把奚太太突出的小嘴比作鸟 喙,也是一种夸大陈述,勾勒出奚太太的琐碎与平庸。此处滑稽的肖像描写, 昭示了动荡年代里一个独自守在孤岛地区的女子,既要承受时代的重压,又要 面对非常局势下丈夫“合理合法”的负心,虽有很大不满,但却无从改变局面, 只好认命。苟且着,迁就着。 在琉璃瓦中,心心在父母面前这样评价陈良栋: 那个人,椰子似的圆滚滚的头,头发朝后梳,前面就是脸,头发朝前梳,后面就 是脸。简直没有分别lo 心心对陈良栋的第一印象如此不堪,也是因为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意中人 为了在父母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心心使用了这个很夸张的比喻,好教他们知 道她对陈良栋全无好感。这使得姚先生一心想通过女儿的婚姻为自己谋利益的 愿望又一次落空。 小说中的这种夸大陈述多以精彩的比喻出现,巧妙地传达一种反讽的意味, 令读者会心之间读出了人物的可笑之处。 ( 2 ) 抑制陈述 在大量的溢美之词后,叙述突然逆转,换上贬抑之词,也会造成一种明显 的反讽效果。 封锁中这样介绍吴翠远的出场: 她携着一把蓝白格子小遮阳伞。头发梳成千篇一律豹式样,惟恐唤起公众的注意。 然而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 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连她自己的母亲也 。张爱玲,等,见传奇增订本,第3 7 9 页。 o 张爱玲,琉璃瓦 见传奇增订本,第2 0 3 页。 9 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o 一开始叙述者说翠远怕引起公众的注意,这使得读者猜想翠远该是怎样的 面容姣好,然而文中却突然逆转,说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前后语气的 t; 跌宕,形成反讽,指出翠远的悲哀。她的长相如此平淡,在家庭中也没有什么 地位,更不要说引起公众的注意了然而,生活在一个带宗教背景的模范家庭 中,她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引起风波。 提到翠远的家人,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她家里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报,听无线电,向来不听申曲滑稽京戏什么的, 而专听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听不懂也要听。 翠远家的人天天只听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家庭中的人有较高的生活 品位,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听懂深奥的交响乐,只是勉强自己过一种西方式 的生活做样子给别人看罢了。这就深刻嘲讽了这个家庭的做作。在这样家庭中 生活的翠远,是不会快乐的。 花凋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抑制陈述。章云藩初到川嫦家做客,郑夫 人一边替章云藩搛菜,一边絮叨着自己的身世悲凉,叙说自己如何为家庭牺牲, 颇具神圣的母性光辉,然而在她的絮叨之间,她却不时插入题外话:“川嫦给章 先生拣点炒虾仁。”“章先生趁热吃些蹄子。”这些题外话是如此琐碎、庸常,这 就消解了郑夫人之前一席表白的严肃性。只令人觉得她的琐碎,却少有同情了。 ( 3 )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终于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然而“柳原现在从来 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 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 惆怅。” 好现象这一句便是反话正说了。柳原婚后依然不忘与旁的女人调情, 这并非好现象,如此说只是流苏的自我安慰,其实她心中还是惆帐的。陷落了 一个都市,才成就了的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恋情,最终却是这样的结局,没有 。张爱玲,封锁,见传奇增订本,第2 7 4 页。 o 张爱玲,封锁,见传奇增订本,第2 7 5 页。 岳张爱玲倾城之恋,见传奇增订本,第8 5 页。 i o 真正的死生契阔,只有情感上对对方的不负责任。 花凋中川嫦从小在修饰方面就很少发展的余地。 她姊姊们对于美容学研究有素,她们异口同声地断定:“小妹适于学生派的打扮。 小妹遗一路的脸,头发述是不烫南d 。妹穿衣服越素净越好难得有人琵穿蓝布褂 子,小妹倒是穿蓝布长衫顶俏皮”o 她姊姊们未必对美容学素有研究,相反,她们对川嫦的建议都是怀着私心, 免得她跟她们抢衣服穿。这与j l l 嫦墓志铭上的话语。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 你的”构成强烈的反讽。原来她的姊姊们就是这样爱她的。 ( 4 ) 语义悖立对峙 语义悖立对峙是指有意将相互干扰、排斥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或将某特定 场合使用的词语挪用到完全不相干的场合中,形成语境压力,造成反讽效果。 花凋中j l i 嫦的大姐泉娟。说话说个不断,像挑着铜匠担子,担子上挂 着喋塔喋塔的铁片,走到哪儿都带着她自己的单调的热闹。”o “单调”与“热 闹”本是相互矛盾的一组词,此处却放到一起使用。“单调的热闹”令人感觉泉 娟的话虽多,但却没有内容,对她这种思想浅薄却好抢风头的个性进行了委婉 的嘲讽,并以她为背景向读者展示悲剧人物川嫦的家庭生活环境,暗中预示了 川嫦值得同情的凄凉命运和悲凉结局。 年青的时候中描述一个在爱情或事业上受了极大打击的人,踉踉跄跄 走进酒吧间,叫一杯威士忌后发起怔来,是理所当然值得同情的。即使喝得太 多,也“究竟不失为一种高尚的下流。” “高尚”和。下流”语义相反,此处 组合使用,构成反讽,对因受打击而买醉这种矫揉造作的做法进行了否定,直 接指向人性中的脆弱,揭示了人物的委顿颓唐。并与后文潘汝良的父亲喝酒的 场景“猥琐地从锡壶里倒点暖酒在打掉了柄的茶杯中”现一形成对照,揭 示了对未来抱有美好期待的潘汝良却是生活在一个更加令人委顿的家庭中。 o 张爱玲,花凋,见传奇增订本,第2 5 6 页。 o 张爱玲。花凋,见传奇增订本,第2 6 3 页。 每张爱玲,年青的时候,见传奇增订本,第2 4 0 页。 国同上。 l l 2 、情境反讽 情境反讽相对于言语反讽而言,更追求一种整体的效果,它是文本的主题、 结构等文体要素共同构筑的一种张力,一般情况下是隐而不显的 t l 通常叙述视角的不一致会形成情境反讽,这种构成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可靠 叙述( u n r e l i a b l e n a r r a t i o n ) 来得以实现的。叙述的可靠与否,会对叙述的效果 产生很大影响。“可靠的叙述者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他所讲述的故事及对故事 的议论,读者应当作为小说实情的权威性陈述。另一方面,不可靠的叙述者是 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他所讲述的故事膨或对故事的议论,读者有理由怀疑”母 因此一个故事如果采用不可靠叙述,但叙述者却采用信誓旦旦的语调,则会构 成强烈的反讽。 情境反讽一般分为戏剧反讽、事件反讽、总体反讽三类,张爱玲作品中的 情境反讽,分析如下。 ( 1 ) 戏剧反讽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安之若素,殊不知其所见所闻恰恰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们就称之为戏剧反讽。”o 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叙述者引用克荔门婷的话“一个人有了这种 知识之后,根本不能够谈恋爱。一切美的幻想全毁了l 现实是这么污秽! ” 但 小说后面叙述的故事中恰恰是因为傣细没有性知识才使她与罗杰的爱情毁灭, 致使罗杰无奈之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张爱玲利用戏剧反讽指出像愫细那样 愚昧的纯洁才是致人于死地的原因,而踏实的生活与恋爱只能在“肮脏中存在”。 ( 2 ) 事件反讽 在事件反讽里,实际发生的事与深信而期望的事恰恰相反。意即在故事中人 物和读者看来,某件事情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其结果却往往是出人意 料地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在这里,人物的艰辛努力与事情的悖反结果构成 了强烈的反讽。“事件反讽的受嘲弄者多少明确地表示依恋未来,而始料不及的 事态变化使他的计划、企盼、希求、忧虑或热望发生逆转或遭到挫折。”回 。什洛米斯里蒙凯南,转引自程锡麟试论布恩的( 小说修辞学) ,外国文学评论, 1 9 9 7 年第4 期。 辔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1 0 7 页。 o 张爱玲。沉香屑:第二炉香。见传奇增订本,第1 5 8 页 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粥页。 1 2 琉璃瓦里的姚先生即是如此姚先生有一位多产的太太,生的又都是 女儿,他将女儿们视为自己美丽的“琉璃瓦”。姚先生为一个个待嫁的女儿周密 地筹划终身大事,表面上说是为她们好,但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她们的幸福,而 是将她们的婚姻当作投资。可惜每一次都是机关算尽,结果却总不能如他的意 i 靠着女儿的婚姻发家致富。这时,。姚太太肚子又大了起来,想必又是一个女孩 予。亲戚们都说:来得好! 姚先生明年五十大庆,正好凑一个八仙上寿! ”o 姚 先生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就此落空,这恰是对他的人生态度一个辛辣的嘲讽。这 样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人欲说还体,反讽的意味由此产生。在期待与结果的悖 逆中,显出人物的庸俗和渺小。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故事的开始叙述者以一种赞扬的语调指出佟振保 是正途出身,是一个最合理想的现代中国人物,他下决心要创造一个对的世界, 他要做他自己世界的主人。但随着故事徐徐展开,振保的命运却朝截然相反的 方向发展。他不敢接受玫瑰与王娇蕊的爱情,也不能去好好地爱他的妻子。从 开始的对家庭不负责任到最终悔过变为好人,整个过程中,他只不过是个浑噩 的凡俗人。他被动地听任生活逻辑的安排,不但没有如他所愿创造出一个对的 世界,反而展开了一个极其不对的世界。这种对立构成的反讽使自负的佟振保 露出了纠缠于世俗不得解脱的现代人的本来面目。 ( 3 ) 总体反讽 虬“反讽者认为,整个人类即是人类存在状况所固有的那种反讽的受嘲 弄者。”“克尔恺郭尔说:反讽在其明显的意义上不是针对这一个或那一个 个别存在,而是针对某一时代和某一情势下的整个特定的现实它不是这一 种或那一种现象,而是它视之为在反讽外观之下( s u bs p e c i ei r o n i a e ) 的整个存 在。”因此,“总体反讽( g e n e r a li r o n y ) 的基础是那些明显不能解决的根本性矛 盾,当人们思考诸如宇宙的起源和意向,死亡的必然性,所有生命之最终归于 消亡,未来的不可探知性以及理性、情感与本能、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客观与 主观、社会与个人、绝对与相对、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时,就会遇到 那些矛盾。”雪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里,真理的神圣与庄严已被消解,人们发现事物陷 入可怕的相对性中,个人的有限性极度凸显出来。人们无法摆脱这种生存困境, o 张爱玲琉璃瓦见传奇增订本,第2 0 5 页。 。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1 0 0 页。 1 3 只能接受以反讽方式呈现的种种困境。反讽性体现在人物与命运、理想与现实、 奋斗与目标、因与果、文本表层叙述与深层含义的反差与悖逆之中。它关注的 是生命本身的悖谬,作品通过反讽真实地呈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自身的荒诞性。 因此张爱玲的作品中,没有明显的调侃讥讽,也不故意增加幽默,而是沉静平 实,:是一种超然的轻描淡写,是故意把话说轻,但使读者知箕重。 张爱玲的这种平实从容的超然态度得自于时代和她个人身世背景的双重影 响她小说的大背景是沦陷时期的沪、港,她自己也恰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在 ( 传奇) 再版的话中她指出她身处其问的世界是一个乱世,。个人即使等得 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 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因此“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 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o 她对于在这样的乱世中人们所怀有的生 活态度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散文烬余录中她这样说道:。人是生活于个时 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 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囝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心理 背景下,人的本性表现是较为充分的,人的追求更琐屑,更实在,也更为疯狂, 张爱玲惊叹:“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 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吗? 事实 是如此” 深入分析这样的人性,既可以看到其渺小,也可以看出其悲哀,张 爱玲的苍凉感和反讽意味都来源于此。张爱玲将反讽的笔调指向沉沦中的人性, 表现普通人不由自主地“沉下去”时的不彻底和屈服、他们不高尚但却真实的 欲望、挣扎以及寻觅挣扎后仍然“上不去”的无奈和悲凉。 张爱玲的思想背景里还有一种孤独与不安,这与她对自身命运的深刻体验 与思考是分不开的。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幼时父母离异,后跟 随父亲生活,常遭后母虐待。一次张爱玲与后母发生冲突,后母恶人先告状, 使张爱玲遭到父亲毒打,并被囚禁房中长达半年,其间她生重病差点死去,父 亲也不给她医治。她冒险逃出父亲的家,跟随母亲,虽获得了自由,却需要面 对经济上的窘迫。中学毕业后她考取伦敦大学,但是由于战事她只得退两求其 。张爱玲,传奇增订本,再版的话,第2 8 7 页。 o 同上。 od c 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第1 1 4 页。 o 张爱玲,烬余录,见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第3 2 页,哈尔滨出版社,2 0 0 3 年, 1 4 次改入香港大学就读,三年后又是因为战事她被迫中断学业回到上海。成长历 程中的伤痛,使她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之感。散文烬余录中的一段话 道出这种心境:“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 条熟悉的街衙,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借我们只顾忙着一瞥 。 。 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二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自、渺 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o 在对时代与个人自身命运的观照之下,张爱玲产生一种身世之感。她说: “我想到许多入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 之感普通总是自伤、自怜的意思吧,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广大的解释的。将来的 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o 对于这种身世之感。夏志清评价道:“她( 张爱玲) 能和珍奥斯汀一样地涉 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 对于人生的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张爱玲一方面有 乔叟式享受人生乐趣的襟怀,可是在观察人生处境这方面,她的态度又是老练 的、有悲剧感的这两种性质的混合,使这位写传奇的年轻作家,成为 中国当年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曩 这种立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总体反讽。 在封锁中,封锁时期的电车上,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吕宗桢与陌生 的吴翠远先攀谈后熟识,最后表达了暖昧的情馕,封锁结束后,他立即回复常 态,使得翠远意识到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做了个不近情理 的梦。在此张爱玲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处在“封锁”的特定环境中,通常被 生活惯性所遮蔽的人的真实欲望在这一特殊时刻得到了释放,现实中的封锁使 人性得到了还原的机会,而当有形的封锁结束之后,人们又立刻回归“正常”, 回到现实生活所施与的更持久的无形的封锁之中。 这种人生的无奈在年轻的时候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潘汝良认真地读着 他成日不离身的德文教科书,书中一篇课文所描述的生活正是多数成家立业的 。张爱玲,烬余录见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第3 4 页,哈尔滨出版社,2 0 0 3 年。 o 张爱玲, 我看苏青,见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二,第1 2 9 页,哈尔滨出版社, 2 0 0 3 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 5 7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1 5 普通人的最标准的一天。成家立业的人把自己纳入标准生活的轨道,他们的生 活是单调乏味的。汝良思索着,一抬头,蓦然看到细雨的车窗外,“电影广告牌 上偌大的三个字:自由魂一,此处,现实人生和电影广告所昭示的理想人生的 冲突形成了不动声色的反讽语境。汝良所期待的年轻人的自由生活在现实世界 ; , c 中破灭了。为了自由,他愿意再年轻几年,然而这只是他的二_ 厢情愿,人终究 要长大,要老去,庸常的人们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远离自己年轻时怀有的 理想,转而向现实妥协。通过这种反讽,张爱玲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实世界的悲 哀与残酷,如同电影般美好的理想与憧憬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向人们 揭示了。不加润色”的现实世界的真相,为人生抹上了苍凉的色彩。 而潘汝良面对庸常的现实世界,最初是怀着理想,想要逃避这一切的: 他对于咖啡的信仰,倒不是因为咖啡的香味。而是因为那构造复杂的、科学化的 银色的壶,那晶亮的玻璃盖。同样的,他献身于医学。一半也是因为医生的器械一概 都是崭新烁亮,一件一件从皮包里拿出来,冰凉的金属品,小巧的,全能的最伟大 的是那件电疗器,精致的齿轮孜孜碾动,飞出火星乱迸的爵士乐,轻快、明朗,健康。 现代科学是这十分不全的世界上唯一的无可訾议的好东西。傲医生的穿上了那件洁无 纤尘的白外套,油炸花生下酒的父亲,听绍兴戏的母亲,庸脂俗粉的姊姊,全都无法 近身了o 这段叙述显示出潘汝良内心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与他所面对的残酷的生活现 实之间的冲突,显示出现代文明与这个风俗社会的不协调,也显示了理想与现 实在潘汝良内心的难以融合。由此,年轻的潘汝良从一个富有理想的人最终被 现实训练得不再充满幻想,也便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此外。人生无常,也使得人的生存意愿与生存现实发生冲突,构成反讽。 花凋中的川嫦“从被窝里伸出一只脚来踏在鞋里重新试一试,道:这种皮 看上去倒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呢。”在她对生活还有憧憬的时候,她并不能 抵抗命运的安排,因此后文“她死在三星期后”,这句看来十分客观冷静的叙述, 却给人以震撼。 面对苍琼而又虚无的人生,入们所热衷的世俗生活与虚无人生的本真面目 构成反讽,互相拆解。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葛薇龙在湾仔中的观感:“头 国张爱玲,年青的时候,见传奇增订本,第2 4 4 页。 1 6 上是紫黢黢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黢黢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 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然而在这灯 与人与货之外,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 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 , : 在这跟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回这 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最贴切最精彩的表述。 在无边的荒凉之中,人生的飞扬被人生的安稳所取代,张爱玲在自己的 文章中说道:。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 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 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丽人生安稳的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 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 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o 这种归于安稳,便是 对人生荒凉虚无的接纳。 o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见传奇增订本,第1 5 5 页。 謇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见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第1 3 页,哈尔滨出版杜。 1 7 第二章意象运用特点 意象是张爱玲小说中运用得最为生动、最富审美功能、诗性特征发挥得最 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形式。夏志清曾经这样评价:“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于 。 j 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届一 指。钱锺书善用巧妙的譬喻,沈从文善写山明水秀的乡村风景;他们在描写方 面,可以和张爱玲比拟,但是他们的观察范围,较为狭小。”o 的确,张爱玲小 说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她层出不穷、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意象了,独具特色、 繁复隽永的意象运用,使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美感和难以磨灭的的艺术生命力。 1 、意象概念 ( 一) 意象概念和类型 意象一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诗论中早有所见。最早将意象这一概念用 于文学理论范畴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熙之匠,窥意象而 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o 刘勰没有明确规定“意象”的内涵,但 已经指出意象的重要之处。经唐宋文论家对意象概念的讨论,到明代以后,意象 已经成为比较常用的术语,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内涵较为丰富的一个概念。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一词的一系列分析, 将意象概括为:“( 一) 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是有意义的表象,又是 有表象的意义,它是双构的、或多构的。( 二) 意象不是某种意义和表象的简单相 加,它在聚合的过程中融合了诗人的神思,融合了他的才学意趣,从而使原来的 表象和意义都不能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异和升华,成为一个可供人反复寻味的生命 体。( 三) 由于意象综合多端,形成多构,它的生成、操作和精致的组构,可以对 作品的品位、艺术完整性及意境产生相当内在的影响。” 在西方,意象( i m a g e ) 这一概念是在2 0 世纪初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中 提出的,且意象含义也比较复杂韦勒克沃伦在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 5 9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刘勰,文心雕龙,第1 5 l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 o 杨义,中国叙事学,第2 7 5 页,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 1 8 乎是她顺理成章的选择和自然而然获得的效果。 本文拟依据米克对反讽的分类从言语层、文本层、形而上层对张爱玲小说 中的反讽艺术手法、超然人生态度进行分析。 1 、言语反讽 ( 二) 张爱玲小说中的反讽运用 言语反讽主要表现为叙述者真实意指与小说的言语层面之间的矛盾,这种 反讽注重通过言语表层的悖逆性给读者造成一种陌生感,从而召唤读者对小说 真实意指的领悟与追寻。 张爱玲小说中的言语反讽有多种方式,下文逐一论述。 ( 1 ) 夸大陈述 夸大陈述是将处于平常状态但又带有可笑性的描写对象的某一点放大凸 显,对其进行淋漓尽致的描绘,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读者的直观印象, 使他们感到荒谬和可笑,从而获得明显的反讽效果。 花凋中这样描述郑先生的外貌: 郑家一家都是出奇地相貌好。从她父亲起。郑先生长得像广告画上喝乐口福抽香 烟的标准上海青年绅士,圆脸,眉目开展,嘴角向上兜兜着;穿上短裤子就变了吃要 儿药片的小男孩;加上两撇八字须就代表了即时进补的老太爷;胡子一白就可以权充 圣诞老人o 这种样子,似乎不能说是样貌好,然而叙述者却说他们一家是“出奇”地 好,由此嘲讽了郑家人的自以为是。他们自以为是有身份人家,自然应该长相 漂亮,生活风光,然而事实上却是经济拮据,硬撑门面勉强度日罢了。小姐们 连件新式衬衫都穿不起,并且“丝袜还没上脚已经被别人拖去穿了,重新发现 的时候,袜子上的洞比袜子大。”袜子上的洞比袜子大,也是一句夸大陈述,可 以让人了解到郑家的小姐们是怎样的“泼辣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绥化市青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选调工作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基因检测疫病识别-洞察与解读
- 2025河南郑州二七区一国企招聘各部门人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南长沙高新区中心幼儿园和馨园招聘教师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泉州安溪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韶关市始兴县事业单位招聘暨“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89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甘肃嘉陵关市卫生健康委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竞争性比选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食品新产品开发 课件 第二章 食品新产品开发流程
- 高中化学374个必备知识点
- 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试程序
- 舟山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 湿陷性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 丝杠安全操作保养规定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九章 运动员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 《情满今生》读书笔记模板
-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 大众蔚揽保养手册
- 急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