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一卜进行的研究1 :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尔北师范入学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i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 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同 期: 电话: 邮编: r i 五 摘要 1 9 4 5 年8 月1 5 同抗战胜利后,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因为有感于抗战胜利后 中国文学杂志的极度匮乏,和中国即将全面复兴的形势极不相称,郑振铎、李健 吾等蛰居上海的文化人开始为创办文艺复兴积极奔走。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 下,文艺复兴终于于1 9 4 6 年1 月1 0 同成功面世。 不可否认,在郑振铎和李健吾的苦心经营下,文艺复兴的确被打造成二 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最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刊物。可以洗,文 艺复兴几乎刊登过所有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在读者当中产生了很大的 反响。而且,相比于亲睐知名作家,文艺复兴对扶植、鼓励青年作家更是不 遗余力,很多r 后在文坛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家都是在这罩起步的。然而,由于国 民党政府出版审查机构的骚扰、战争所带来的发行不便、经济崩溃等多种困难的 重重压迫,虽然郑振铎、李健吾想尽了一切办法勉力支撑,文艺复兴还是在 1 9 4 7 年11 月1 同被迫停刊。 虽然从创刊到停刊仅仅存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文艺复兴仍是成功的, 郑振铎、李健吾等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关键词:文艺复兴;郑振铎;李健吾;唐浞 a b s t r a c t a u g u s t l5 19 4 5a f t e rt h e v i c t o r y o ft h ew a r , t h ew h o l ec o u n t r y r e j o i c e d r e s p o n d i n gt oc h i n aa f t e rt h ew a rb e c a u s eo ft h ev i c t o r yo ft h ee x t r e m e s h o r t a g eo f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 s a n d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i n c h i n a sd i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t e ,z h e n gz h e n d u o ,l ij i a n - w u ,e t c 1 i v es h a n g h a i sl i t e r a t i b e g a n t o f o u n d e r , ”r e n a i s s a n c e ”a c t i v e l yr u n n i n g i nt h e i rt i r e l e s se f f o r t s ,t h el ”r e n a i s s a n c e ”w a sf i n a l l yo nj a n u a r yl0 19 4 6i ss u c c e s s f u l l yd e v e l o p e d i ti su n d e n i a b l et h a tz h e n gz h e n d u oa n dl ij i a n w uo fp a i n s t a k i n ge f f o r t s ,t h e ”r e n a i s s a n c e ”h a si n d e e db e e nh i tc a u s e db yt h el a t ef o r t i e st h e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 , c h i n a sl a r g e s tb u ta l s ot h em o s ti n f l u e n t i a ll i t e r a r yj o u m a lo fp u r e i tc a nb es a i d , ”r e n a i s s a n c e ”a l m o s ta l lt h et i m e a l lw e l l k n o w np u b i l i s h e dw r i t e r sm a s t e r p i e c e ,i n w h i c ht h er e a d e rh a dag r e a tr e s p o n s e m o r e o v e r , t h ep r o g a z ec o m p a r e dt o w e l l - k n o w nw r i t e r , ”r e n a i s s a n c e ”t on u r t u r e t oe n c o u r a g ey o u n gw r i t e r si st os p a r e n oe f f o r t al o to fg r e a ts u c c e s si nf u t u r el i t e r a r yw r i t e r sa r eh e r et os t a r t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 a st h ek u o m i n 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r e v i e wb o d y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h a r a s s m e n t ,t h ei s s u eo f i n c o n v e n i e n c eb r o u g h ta b o u tb yt h ew a r , e c o n o m i cc o l l a p s ea n dm a n yo t h e r d i 筋c u l t i e si nh e a v yo p p r e s s i o n w h i l ez h e n gz h e n d u o ,l ij i a n w ue x h a u s t e da l l m e a n st om a n a g et os u p p o r t ,”r e n a i s s a n c e ”o ri nt h en o v e m b e r19 4 7l ,w a sf o r c e dt o s u s p e n dp u b l i c a t i o n a l t h o u g hf o u n d e dt ot h em e r ee x i s t e n c eo ff o l d e di nl e s st h a nt w oy e a r s 。b u tt h e ”r e n a i s s a n c e ”i ss t i l las u c c e s s ,z h e n gz h e n d u o ,l ij i a n w u ,w h oi sa l s ot h ek i n do f s e l f l e s sd e d i c a t i o nd e s e r v eo u ra d m i r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r e n a i s s a n c e ;z h e n gz h e n d u o ;l ij i a n - w u ;t a n gs h i i l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录i i i 引言1 。 棚1 第一章文艺复兴发刊情况概述3 第一节社会背景3 第二节文艺语境0 000 5 第三节创办过程和编辑团体7 第四节文艺复兴所遇到的困难与停刊9 第二章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1 2 第一节名家名作1 2 第二节青年新秀1 5 第三节封面、补白和广告1 7 第三章文艺复兴常设栏目“书评 试析2 l 第一节“书评栏目概说2 l 第二节“书评 栏目的主要特色2 2 第三节唐浞的文艺批评2 3 结语2 6 参考文献2 7 致谢2 8 d i l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早在1 8 9 8 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就曾把学校、报纸、演说并列为传播文明 的三利器,予以大力提倡。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技术 以及全新的报刊编辑理念的传入,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出版社、图书公司等 大众媒介开始在中国大量涌现。 大众媒介尤其是文学报刊的繁荣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出版和传播提供 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甚至可以说,以传播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报刊是中国 近现代文学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存空间。和中国传统的口耳相传、手抄等 传播途径相比,文学报刊具有明显的传播快速、阅读简便、覆盖面巨大等优势, 成为当时几乎每一个作家发表自己作品的首选阵地。而且,伴随着文学报刊的繁 荣而产生的稿费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职业作家群产生。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如果没有近代大众媒介的变革,就根本不可能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兴盛, 也就无从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如此庞大的体系与格局。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每一个 重要分期都有一份或几份重要的文学报刊与其相对应。如初期的新青年、小 说月报、晨报副镌,中期的新月、无轨列车、论语、文学、文 学季刊。而文艺复兴则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报刊 之一。 1 9 4 6 年1 月1 0 同,文艺复兴在上海讵式仓:, j t j j 。杂志的发起人是著名学 者郑振铎,主编是他本人和著名文学批评家李健吾。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全国最大的文学期刊,文艺复兴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众不| 一j 的非常远大的抱 负。在杂志创刊号的发刊词中,郑振铎在痛斥r 本侵略者残酷的文化封锁政 策后慷慨激昂地宣布,要“在四年窒息的敌伪统治之后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 完成五【q 未完成的任务。” 在杂志出到第1 卷第3 期的时候,上海出版公司 登出的广告,即以“战后唯一巨型文艺月刊”,“水准最高! 读者最多! 期刊权威! 风行全国! ”相标榜,在第2 卷第1 期的编后中,郑振铎也写道:“文艺复 兴这术一本东西,比较的可算是战后巨型之作”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文 艺复兴就宣布停刊了。 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刊的? 从创p j n 停刊,它的处境究竟如 何,都经j 力过什么样的曲折过程?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翟,文艺复兴都刊臀过 哪些重要作品,产生过什么样的重大影响? 相比于当时其他的文学杂志,文艺 复兴的独特点在哪,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独特点? 文艺复兴的常设栏目 “书评”和郑振铎、李健吾所秉持的办刊理念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o j 1 9 3 3 年7 月l | f n :i :海创刊,鲁迅、茅盾、郑振铎等先后参加丫编务t 作,足小说月报停刊后最具 影响的义学f = | j 物。 口1 9 3 4 年1 月ll l 稿i 1 :海创刊,由郑振铎和章靳以担任主编,是3 0 年代中期中固北方影响最大的义学刊 物。 第l 期,第7 页。 第3 期,封底。 第1 期,第5 2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将采取以原始材料文艺复兴刊物本身为主,相关回忆材料、研 究材料为辅的方法着力探讨上述问题,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从创刊到停刊的 大致线索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复兴发刊情况概述 文艺复兴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域应运而生的特殊产物。它从 创刊出版,到发展壮大,再到最后的停刊消亡,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有其无可 规避的必然性。 第一节社会背景 1 9 4 5 年8 月1 5 日,r 本政府宦布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意味着中圜在经历了 八年艰苦卓绝的仑民抗战之后,最终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中华民族 在经历了一百多年备受外国列强欺凌和压迫的屈辱岁月后,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 胜利。所以,抗战胜利的到来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所激起的兴奋和欢乐是难以用言 语来形容的。解放区、国统区、原沦陷区,各地的人们都载歌载舞,尽情宣泄自 己的激动情绪。 从表面上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沉浸在同样的欢乐之中,但实际上大后方的 人们和原沦陷区的人们的心情依然存在螳微的差别。对身处大后方的人们来说, 同本侵略者虽然被赶跑了,但长期以来国民党政府种种令人痛心和愤慨的所作所 为以及即对将到来的内战的担忧,让他们对未来的前景不敢太乐观,可谓是欢乐 中夹杂着忧愁。而身处原沦陷区如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人们却是欢欣鼓 舞、兴奋之极,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冈:第一,原沦陷区的人们是同本侵 略中国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在r 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忍辱偷生多年,是最迫切 地需要这场胜利的;第二,在绝大多数原沦陷区人们的心目中,国民党政府依然 是代表中陶的正规政府。而且,他们已经很长时i 、日j 没有亲身体会国民党政府的腐 败,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政府的“接收”没有丝毫的恐惧。当时,在原沦陷区流 行着一句话,就是把8 月1 5h 这一天称作“天亮了”。我们且看郑振铎发表在民 主杂志创刊号上的走上民主的第一步中的一段话: 人民就在水深火热之中,望“国军”如大旱之望云霓。我站在路旁,看见入 潮中对于军队的忘情的大喊欢呼,我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在睽别了十四五年,如 东北数省,或在暌别了八年,如大部分的收复区( 注:指原沦陷区) ,父老们重 睹“汉官威仪”,那热情是难于以言语形容之的,将怎样的慰劳、抚问之呢? 。 因此,所以当抗战胜利的消息刚传到原沦陷区时,原沦陷区的人们并没有大 后方人们的那种担忧,而是极其乐观的。如果我们再对比一下郑振铎在抗战胜利 前后所记录下的的心情变化,也许对此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通观郑振铎1 9 4 5 年6 月1 同到8 月1 0 同这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的同记,我们 会发现他所记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和物价飞涨、社会混乱有关。在这段同子罩, 郑振铎过得是异常凄苦,几乎天天为钱疲于奔命,他不仅四处向朋友告贷,在最 转引白转折年代中困的1 9 4 7 年,舍冲及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2 年l o 月 第1 版,2 0 0 2 年1 0 门北京第一次e i j 刷,第5 6 页。 7 f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艰难的时候甚至还炒起了股票。粗略统计了一下,在郑振铎这两个月的日记里, 单是“可怕”、“不知道如何活下去”这样的字句就分别出现了6 次和3 次。由 此可见蛰居在沦陷区的文人们的生活有多么困苦! 他们不仅丧失了发表自己作品 的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这样的窘迫状况一直到抗战胜利前夕 才有些微的改善。在1 9 4 5 年8 月11 同的同记里,郑振铎兴奋地写下了这些文字: 晨起,有人来,说起,日本已经屈服了,兴奋极矣! 至市场,已不再做新交 易,买不出东西,干着急,但现在已经不怕冻馁了! 没有钱也不要紧。国旗已经 满街飘扬。 日本的投降虽然没有立刻给郑振铎的物质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但从他在同 记里所用的语气来看,他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朝气蓬勃起来,不再像以前那 样颓丧。在随后r 本宣布投降的8 月1 5 同,郑振铎同样在同记罩表达了自己的 兴奋之情: 晴,热,尚有风。夜有月。晨出,至市场,因南京路封锁,不能过去,折至 金城稍坐。又至开明,谈颇畅。归家,以冰激凌半块为午餐。午睡。三时半,至 广和居吃点心,甚佳。七时许,复回家,晚餐后归。十时睡。今日正午,日皇广 播,正式宣布接收条约,“和平”已实现矣! 今后当可安生乐业,不愁饥寒了! 。 与之前的那篇r 记相比,郑振铎这次的语气更加曙定,心情也更加豪迈。和 平已经实现! 各种凶抗战搁置多年计划可以马上付诸实践了! 未来的前景似乎越 来越美好,越来越光明。 在郑振铎8 月1 1 同到8 月2 4 同这段时间的日记罩,以前频繁出现的“可怕”、 “不知道如何活下去”等字句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喜”、“喜甚等表达 愉悦心情的字句,足见他对抗战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乐观之情。也正是在这种 积极乐观心态的激发下,郑振铎等上海的一些进步文艺界人士开始纷纷行动起 来,力图恢复被同本侵略者破坏殆尽的上海文艺世界,并且很快出版了两份抗战 之后在全国很有影向的综合性刊物唐瞍、柯灵主编的周报( 1 9 4 5 年9 月 8r 创刊) ,以及郑振铎主编的民主( 1 9 4 5 年1 0 月1 3 同仓j - f i ) 。随后,各种 各样的新创的刊物丌始在上海相继出现,但文学刊物仍付之阙如,这不仅与上海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整个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极不协调。见此情景,酷爱文学的郑振铎发了愁,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 萌生了创办文艺复兴的念头,并开始为此四处奔走。 然而,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却让郑振铎创办文艺复兴的计划不得不 暂时搁浅。随着困民党政府接收上海的进程所带来的并不是上海人民所盼望的物 价稳定、社会安宁,而是物价崩溃、社会一片混乱。下如转折年代中国的 1 9 4 7 年_ 书中所描述的: 原沦陷区人民的这种热情,迎来的是什么? 他们得到了怎样的“慰劳”和“抚 郑振铎伞集f l 记题跋,郑振铎著,花山文艺版社,1 9 9 8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8 年1 1 月第一次印 刷,第3 3 8 3 5 61 j :( 。 蟮郑振铎伞集i | 记题跋,郑振铎著,仡山文艺 :版社,1 9 9 8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8 年1 1 月第一次印 刷,第3 5 7 负。 q 郑振铎伞集| l 记题跋,郑振铎著,花山义艺j i ;版 ,1 9 9 8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8 年1 1 月第一次印 刷,第3 5 8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胜利后带给人们的第一个见面礼, 竟是纷至沓来的一群群政府官员、军事机关和特务机关的洗劫式接收。他们贪婪 搜刮的对象是“五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称为“五子登科”。 社会上人人为之侧目,很快便把这种“接收”改成为“劫收”。 国民党政府疯狂的掠夺式接收给上海的经济造成重创,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 非但不想办法补救,反而把法币同为中储券( 即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 的 比值定为1 :2 0 0 罾。这一举措所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物价的直线上升。在国民 党政府接收上海之后,上海的物价不仅没有降至正常水平,反而一路上涨,甚至 远远超过了日本侵略时期的物价。这对身处上海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 打击,也为文艺复兴同后坎坷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第二节文艺语境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欣 欣向荣之景象,文艺界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大后方的文艺界人士争先恐后地创作 优秀的文艺作品末庆祝抗战的胜利和中国的新生,一大批在抗战期i 8 j 凶各种各样 的原因滞留在沦陷区的文艺界人士也重新握起久违的笔杆,纷纷行动起来。一时 间,代表不同流派、不同力量的作家、诗人、剧作家等文艺界人士各抒己见,他 们不仅积极对抗同战争期间的文学创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各自根据不同的主张、 不同的理论积极设计文学的未来走向,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概括地说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上海的文艺语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创作繁荣,流派纷呈。 1 9 3 7 年1 1 月1 2r ,上海落入同本侵略者之手。自此,上海的文化产业也 由盛转衰,变得极度荒芜。首先,由于频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同本侵略者经常 对上海进行强盗式的掠夺,导致上海经济濒于崩溃,民不聊生;其次,“一二九” 爱国运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绝大多数蛰居在上海的文化人都选择放弃创 作、以沉默对待同本侵略者的统治;再次,f i 本侵略者欲对上海实施殖民教育, 其管辖下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对刊物限制极其严格。j 下如郑振铎在文艺复兴发 刊词中所控诉的: 假如没有经过“窒塞”的人,决不会明了经过了整整四个年头的“窒塞”, 不能或不愿发表一篇小说,或一篇论文,或一首小诗,是怎样的烦闷、痛苦! 假 如没有受到过虎视眈眈的监视,要想发表一篇小说,或一篇论文,或一首小诗, 而不得不在技巧上掩饰着自己心头上要想写的想象,要说的话,要抒畅的情绪。 而绝对不能畅直痛快地写出、说出的人,也决不会明了整整的四个年头天天在过 着这样的不痛快的写作生活是怎样的扰恼不安! 现在,抗战胜利了! 残忍的迫害小存在了! 无理的限制不存在了! 作家、诗 人、剧作家、学者等不用再蛰居家中,他们重新获得了他们所应该享有的话语权 焕发出生命中又一创作的光辉。而且,也许是被压抑太久的缘故,抗战胜利后, 转折年代中国的1 9 4 7 年,金冲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2 年l o 月第1 版,2 0 0 2 年1 0 月北京第一次e 1 j 刷,第6 页。 圆参见转折年代中固的1 9 4 7 年,金冲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2 年l o 月第l 版, 2 0 0 2 年1 0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2 4 3 页。 郑振铎,文艺复兴发刊词,文岂复兴第一卷第一期,第8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部分沦陷区的创作都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 据资料显示,和之前同本殖民统治时期相比,上海等原沦陷区在抗战胜利后 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各种刊物的发行,都要兴盛很多。一大批报纸、杂志仿佛如 阿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曾经身为全国报刊杂志界老大的上海更是不甘示弱,在 抗战胜利后不久就仓, j t j i 了二十余种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或侧重政论的杂文, 或侧重文史的散文其主编既有代表国民党政府的文人,也有“左翼”文学的大力 倡导者,还有一些就是如郑振铎、李健吾、沈从文等奉行自由主义的文艺界人士。 总之是创作繁荣、流派纷呈。 第二,左翼文学及相关理论盛行。 抗战胜利后,上海由国民党政府负责接收,所以仍然处于国民党政府的管辖 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左翼文学极其相关理论在上海没有什么影响,情况恰恰相 反,左翼文学及相关理论在当时的上海十分盛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茅盾的 八年来文艺工作的成果及倾向、冯雪峰的论民主革命文艺运动、胡风的论 现实主义的路、邵琴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检讨批判和 今后的方向等一系列理论的问世,以及白毛女、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 变迁等文学作品的成功出版并引起轰动,左翼文学已基本确定了它在文艺界的 支配地位。 从文艺复兴所刊载的作品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左翼文学或隐或显的影 响。文艺复兴不仅刊登了许多像郭沫若、茅盾、臧克家、丁玲等左翼作家的 作品,而且还策划了诸如“抗战八年死难作家纪念”、“鲁迅纪念专辑”、“闻一多 逝世周年特辑”等左翼阵营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即使在文艺复兴的“广告版 块,也随时可以看到左翼文学的内容。如在刊物第2 卷第3 期和第4 期就连续两 期用整个篇幅刊登为茅盾的作品做宣传的广告,集中介绍了茅盾的长篇小说、短 篇小说集、散文集和理论著作等作品,让人大丌眼界。 第三,自由。 这“自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作家在创作上比较自由,限制比较少。 国民党政府在接收上海后只顾一味地疯狂敛财,并没有在言论控制方面花费 多少精力。之后,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又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更加没有时 间和精力去管出版审查等事情。所以,相对国统区、解放区等全国其他地方来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上海的文艺语境还是比较自由比较宽松的。这一点,我们 同样可以从文艺复兴里找到大黾佐证,最明显的莫过于文艺复兴在出版” 鲁迅纪念专辑”、“闻一多逝世周年纪念特辑”、大量介绍苏联文学时并没有遇到 什么阻力。 二、文学“自由主义 流行。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派别,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三 十年的历程中却一直坚强地存在着。从胡适借挪威作家易卜生之口宣扬表现个性 的文学,到周作人以个人主义的“人问本位主义”为基点建构的“人的文学”, 再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胡秋源、苏汶为代表的“自由人”、“第三种人”,文 学自由主义的声张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借助抗战胜利的契机,一批作家、学者如朱光潜、 沈从文、萧乾、郑振铎、李健吾等重新发出文学自由主义的呼声,并迅速得到很 多人的积极响应。虽然他们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在文学价值观上都强调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性自由,肯定多元文化格局中文学的独立性,关注自由和美;在写作态度上都 强调不受组织和口号的限制而呈现“自由品质”,凭借独立的写作立场,充分发 挥各自的创作个性;而且他们也反对把文学和政治、商业等相连结,提倡文学的 纯粹性。这些文学自由主义的提倡者希望在抗战结束后,也能结束五四以来文艺 界内部争论不断、攻讦不断的状况,进而创造一个大家专心致志于写作,各种文 学体裁、各种内容都能和平共存的文坛。郑振铎和李健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者, 他们的文学自由主义观在他们编辑文艺复兴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文艺复兴 投稿简章的第一条就是:本刊园地公开,论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各部 门都欢迎投稿。投寄之稿请直行缮写清楚,并加标点符号。除了缮写清楚和加 标点这样最基本的要求外,没有其他任何限制,确实够“自由”! 那么,郑振铎和李健吾具体做得怎么样呢? 只要翻开文艺复兴稍一浏览, 就可以知道他们完全践行了他们的承诺。文艺复兴罩面既有著名作家,也有 年青新手;既有左翼文学的领导人,也有文学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可谓是包罗万 象,应有尽有。 上述三个文艺语境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互相缠绕,相辅相成的。可以 说,也正是在这三个文艺语境的共同作用下,才造成了文艺复兴那与众不同 的特有魅力。 第三节创办过程和编辑团体 郑振铎之所以会萌生创办文艺复兴的想法,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据 上海出版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杂志后期的发行人刘哲民凹忆说: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上海综合刊物出版了将近二十种,而文艺刊物独 付阙如。西谛先生是热爱文学的,他看到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面临着一个文艺复 兴的时代,竟没有一种文艺刊物,他说实在不成话。就和唐锼、柯灵商量,要我 们发行一个大型文艺刊物。当时我们的力量是很有限的,鉴于西谛先生的热望, 而且他对编辑文艺刊物是富有经验的,也就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了。 在得到上海出版公司的肯定答复之后,郑振铎开始着手为文艺复兴的创 刊做前期准备工作。查看郑振铎全集同记题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抗 战胜利后郑振铎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多,非常繁忙,但他还是抽出大量的时i 、日j ,并 以最快的速度来筹办文艺复兴。1 9 4 5 年l o 月6 日,郑振铎宴请钱钟书、李 健吾、辛笛等人,商讨文艺复兴的出版事宜。 晴。晨起,写“民主政治”一篇,毕。至办公处。午归,请客,至者有一樵、 仲 钟 书、建吾、西禾、辛笛、芝联诸人,慰堂、振吾亦为不速之客,后来,唐 艘、柯灵来,森老、沈仲章来,谈甚畅。文艺复兴决可实现出版。四时许, 至通惠,民主稿已不少。六时许,至景耀处晚餐,有鹤琴及何曼诸人。九时 半9 3 ,即睡。 参见任意一期文艺复必封底的投稿简章。 刘哲民两谛与 ,【n l 忆郑振铎,陈福康编选,i :海:学林i l ;版 l 版,1 9 8 8 年9 月第一 版第一次印刷,第2 4 4 页。 岛郑振锋伞集 | 记题跋,郑振铎著,花山文艺版社,1 9 9 8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8 年l l 门第一次印 刷,第3 7 5 页。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谈甚畅”,“文艺复兴决可实现出版”等话语来看,郑振铎对文艺 复兴的出版发行是信心百倍的。果然,在同年1 0 月1 2 同,郑振铎又一次设宴 款待当时上海的文化名人,大家谈论的主题当然还是文艺复兴。 睛。晨至办公室。午,归。午睡。下午,至舒处,谈颇畅。为之生火做菜。 至六时许,到联华,今夜为文艺复兴请客也。到者不少,谈得很高兴。此月 刊大约下月中可以问世。十时许,归。 由于日记十分简略,我们不知道当时商谈的具体内容,但从郑振铎的行文语 气来看,事情的进展似乎十分顺利,以至他遽下断言,乐观地认为文艺复兴 可于1 9 4 5 年1 1 月的中旬问世。然而,世事难料,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大出乎郑 振铎的意料。 由于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后实施了的一系列不当措施,上海的物价开始飞 涨,社会也动荡不安,所以文艺复兴的出版事宜只能往后推。但郑振铎并没 有因此而气馁,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文艺复兴终于在次年,也就是1 0 4 6 年的1 月10 同顺利出版。 在文艺复兴的编辑团体中,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著名的文艺批评 家、翻译家李健吾。李健吾不仅是杂志最初的发起人和积极响应者之一,而且还 和郑振铎一起共同担任文艺复兴的主编一职,一直到杂志停刊。在众多孤岛 时期和沦陷时期这句上海的文化人当中,郑振铎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李健吾呢? 在关于 一文中,李健吾详尽地讲述了他和文艺复兴结缘的 经过: 出这样一种大型杂志,完全是振铎的主意。他为什么看中了我,可能有这几 个原因:一则是,我在贝公馆( 即日本驻沪宪兵司令部) 受尽折磨,没有出卖朋 友,根本就没有提起他和我的交往关系。在日本宪兵荻原大旭审问我怎么样调到 国立暨南大学当教授,我跳过了他( 他是文学院院长) ,说是校长何炳松看到我 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的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论文,就打电话约我到上海教书 的。荻原大旭觉得这话尽情尽理,大概在日本是这样的,也就相信了我的话。二 则是由于我思想上有些中间偏右,他为了团结广大的投稿人和读者起见,挑出我 这小兄弟来,做他的助手。三则是,他清楚我刘西渭不搞个人主义和小圈子,对 任何人、任何事不存私心,可以避免祸根,但从当时的投稿人的姓名上,就可以 领会一切。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健吾正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力能、对朋友 的忠诚以及不偏不倚的处事态度,才赢得了郑振铎的完全信任。而在之后的合作 中,李健吾也没有辜负郑振铎的期望。他f f - - 人的合作如鱼得水、异常顺利。在 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郑振铎、李健吾的办公条件自然是十分刻苦的,甚至连个 像样的办公地点也没有,阅读、甑选、批改稿件等工作就在他们各自的家中进行: 郑振铎伞集口记题跋,郑振铎著,花山文艺版社,1 9 9 8 年1 1 月第一版,1 9 9 8 年1 1 月第一次印 刷,第3 7 7 页。 李健吾关于 ,l 口j 忆郑振铎,陈福康编选,上海:学林i ;版社j l ;版,1 9 8 8 年9 月第一版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艺复兴无所谓编辑部。他的“庙弄”就是编辑部,我的家就是编辑部, 还有就是上海出版公司的小小办公室。创作大多由我负责,他负责大多是中 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一类的文章。不过也不一定,有时稿子寄到他家,有时寄到 我家,有时寄到出版公司,便由一位年轻叫阿湛的,送给我们看。快付印了,我 总拿起每期的稿子到庙弄给他过目一遍。“编后”、“编余”,也分别由两个人写。 条件虽然刻苦,报酬虽然低廉,有时候甚至根本没有报酬,但郑振铎和李 健吾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合理分工、互不干涉再加上他, f f j t j r l 份无私奉献的精 神,使他们最终缔造出文艺复兴的辉煌。文艺复兴所刊登出来的文章不 仅精品多,有的还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这就充分体现出郑振铎和李 健吾两位主编对文艺复兴呕心沥血、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付出,也充分体现 出他们两人扎实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文学鉴赏眼光。 参与文艺复兴出版发行的还有一位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刊物的经济支 柱上海出版公司。从文艺复兴 j 干i j 之后,一直是由上海出版公司总经售 的,上海出版公司也负责着文艺复兴包括稿费、印刷费用等等一切的支出。 上海出版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 据李健吾回忆: 所谓“公司”,其实人数寥寥,全是几位相好而已。上海出版公司的经济后 台是晋成钱庄。这家钱庄是刘哲民和钱家圭两位先生经营的。辛笛在经济关系上 可能通过金城银行也有些帮忙。 上海出版公司虽名为公司,但其规模并不大,经济实力也不是很雄厚,再加 上它还同时经营着其他两份大型刊物唐驶和柯灵主编的周报,施蛰存主 编的活时代,所以其艰难可想而知。果然,在之后的日子罩,随着上海经济 形势的一步步恶化,上海出版公司步履维艰,难以支持,最终被迫倒闭。但是, 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期,上海出版公司宁可赔本也要支持三份刊物的勇气和 毅力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第四节文艺复兴所遇到的困难与停刊 从创刊剑停刊,文艺复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可谓是困难重重、麻烦不断,概括起 来,主要体现在以f ) l 个方面: 第一,国民党政府出版审查机构的干涉。 虽然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耽于“劫收”上海,另一方面又陷在内战的泥潭不能 自拔,没有把太多的时问和精力放在出版审查上。但其出版审查机构,并非完全 等同虚构,仍然会对包括文艺复兴在内的各种杂志进行不定期的骚扰。郑振 铎对此就曾多次公开抱怨。 o 李健吾关十 ,回忆郑振铎,陈福康编选,一i :海:学林 l l 版社版,1 9 8 8 年9 月第一版 第一次e l ij 1 6z 。第2 5 1 页。 岛根据令健再在关于 中的州忆,到了文艺复兴后期,他奉人和郑振铎基本1 :都是义务 劳动,根奉没有什么报酬。 珏李健吾关十 ,回忆郑振铎,陈福康编选,上海:学林 i ;版社j i j 版,1 9 1 1 8 年9 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第2 5 0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发行不便。 内战开始后,很多人被迫流离失所,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再加上战争所导 致的交通中断等不利因素,造成文艺复兴的发行,尤其是上海以外地区的发 行变得极其困难,最终导致刊物的销量大幅度下滑。 第三,经济崩溃。 经济崩溃时文艺复兴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国民党政府疯狂“劫收”、内 战等造成上海物价飞涨、经济崩溃。这直接给文艺复兴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困 境:一是经济崩溃害得绝大多数的读者难以维持生计,他们的肚子尚且填不饱, 当然不可能每个月把钱花在一本可有可无的文学刊物上,因此文艺复兴的销 量开始直线下降;二是出版的成本大大提高,纸价、印刷费、工资、稿费等天天 都在上涨,刊物的出版一期比一期困难。而且这么一来,为了生存下去,文艺 复兴就必须不断提价,以下就是文艺复兴从创刊到停刊各期的价格表: 期数价格 1 卷1 期每期国币8 0 0 元 1 卷2 期精印本每册国币1 2 0 0 元,普及本每册困币1 0 0 0 元 1 卷3 期精印本每册国币1 6 0 0 元,普及本每册国币1 2 0 0 元 1 卷4 期每册困币1 5 0 0 元 1 卷5 期每册国币2 0 0 0 元 1 卷6 期每册国币2 5 0 0 元 2 卷1 期每册国币2 5 0 0 元 2 卷2 期每册国币2 5 0 0 元 2 卷3 期每册围币2 5 0 0 元 2 卷4 期每册国币3 0 0 0 元 2 卷5 期每册困币4 0 0 0 元 2 卷6 期每册国币5 0 0 0 元 3 卷l 期每册国币7 0 0 0 元 3 卷2 期每册国币8 0 0 0 元 3 卷3 期每册国币1 0 0 0 0 元 3 卷4 期每册国币1 2 0 0 0 元 3 卷5 期每册国币1 5 0 0 0 元 3 卷6 期每册国币1 5 0 0 0 元 4 卷l 期每册国币1 5 0 0 0 元 4 卷2 期每册囤币3 0 0 0 0 元 文研号固上刊物封底没有价格标示 文研号中金圆券3 0 力元 文研号下人民币2 0 0 0 元 上表的数据显示,除了少数几期外,文艺复兴几乎每期都在涨价,而且 涨幅一次比一次大。从最初的国币8 0 0 元到最后金圆券3 0 万元,这之i 、日j 的差距 根据文艺复兴杂志封底的标价整理。 封底用小j 标明,奉期调整定价1 2 0 0 0 几整 留中国文学研究号的简称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惊人的,也是无奈的。文艺复兴的频繁涨价必然导致读者群的缩小,销量 也r 渐衰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经济崩溃的局面,身为文艺复兴主编的郑振铎和李健吾的压力是很 大的。1 9 4 6 年1 月2 0 同,文艺复兴第1 卷第2 期如期和读者见面,在这期 刊物中,有一则李健吾执笔的编余。本来,在文艺复兴已经成功出到第 2 期且已引起广泛关注得时候,李健吾应该非常欣慰,但他一开口却是出人意料 地向巴金和读者道歉,并且满腹怨气地解释说: 创刊号的第四病室,巴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因为和书局有约,就要成书, 所以我们从第二期就不再续刊了。巴金先生来信表示歉意,说他想不到久已筹备 的文艺复兴,迟了两个月才问世。应当表示歉意的是文艺复兴。谁叫纸价 一涨再涨,排印一贵再贵,逼得我们一迟再迟呢? 几乎人人在说,我们定价太高。实际八百元还要赔钱,内行人勿需解释就明 白。胜利不会解除文化的困厄,说什么我们不想相信,却也只有相信。为了普及 起见,从第二期起,我们决定添印廉价本,那就是说,另外用次等纸印一种本子, 价钱便宜( 现在恐怕就是八百元售价的廉价本,也将成为不可能了。唉! 一一二 月十日) ,纸却“推板”了。 开头就如此不顺,文艺复兴以后的处境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编 后或编余中,不论是郑振铎执笔还是李健吾执笔的,我们见得最多的,就 是这种关于文艺复兴所遭遇经济困难的诉说。 在面临这巨大困难的时候,郑振铎和李健吾没有丝毫的退缩,没有丝毫的逃 避,正如李健吾所说: “然而只要永远有人为着理想向前厮杀,我们事业自然会透出一线光 明。我们已经掮出文艺复兴的大纛,便有勇气承受所有的物质精神的双重的 波折。”。 的确,郑振铎和李健吾两人为了文艺复兴是绞尽脑汁、耗尽心血。在节 约刊物的成本方面他们下足了功夫,比如采用次等纸印廉价本,缩小字号以较少 页数。在增加刊物的收入方面他们也费了一番心思,比如特地增加广告的版面, 在原先出版广告的基础上引进大量的纯商业广告。他们甚至手f i 除了自己的工资。 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偷工减料,而是自始至终都维持当初创刊时的文字量,也 尽力维持高超的作品质量。 上述三个困难就像三座大山压在文艺复兴的身上,最终造成了文艺复 兴的不幸夭折。 国义艺复必第l 卷第2 期,第2 0 1 页,署名健吾。 讧义艺:复兴第l 卷第3 期,第2 8 6 页,署名健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在介绍文艺复兴的精彩内容之前,我先把刊物的基本信息大致地概括一 下: 刊物名称:文艺复兴。 创刊同期:1 9 4 6 年1 月1 9 日。 停刊同期:1 9 4 7 年1 1 月1 日。前后一共出版了4 卷2 2 期,其中前3 卷每 卷六期,第4 卷两期。 编辑人:郑振铎、李健吾。 发行人:钱家圭。 发行所:文艺复兴社( 南京西路6 2 4 号) 。 总经售:上海出版公司。 版式:月刊( 1 9 4 6 年3 _ 4 月,1 9 4 7 年2 3 月,1 9 4 7 年1 卜1 1 月合刊) 十六开本,每期正文1 2 0 页。 复刊情况:不曾以任何形式复刊。 虽然只存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但文艺复兴却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网罗了 一大批知名作家和青年新秀,为当时以及后来的读者奉献出了一道道华丽的饕餮 大餐。 第一节名家名作 一本纯文学刊物,如果想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广大读者的视线,并得到他们的 认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适当地运用“名人效应”。也就是在刊物上刊登一些在 文坛上业已成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的作品,以此达到增加刊物影响力的效果。 这一点,对于经常和各种文学刊物打交道的郑振铎来说自然不陌生。从郑振铎的 同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萌生创办文艺复兴的想法之时,郑振铎就经常宴 请当时蛰居在上海的著名文化人,也顺便拉来了不少优秀的稿件。 在文艺复兴j 下式创刊之后,全国文艺界,尤其是孤岛、沦陷时期蛰居在 上海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助阵。他们中有著名作家巴金、靳以、钱钟书、李广田、 师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复习卷二(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单元测试(相对论简介)
- 营销协议方案
- 国旗考试试题与答案详解一
- 高校应急疏散预案
- 法务案例笔试题目及答案
- 租广告位合同(标准版)
- 原油代购合同(标准版)
- 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 美容社交聚会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职高考数学复习第五章数列5-1数列课件
- 高一必修一英语单词默写表
- GB/T 40816.2-2024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及能效计算方法第2部分:钢加热炉
- 增值税发票清单模板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押密试题及答案
- 高标准农田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
- 医院培训课件:《分级护理制度》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
- 大型连锁医药零售企业发展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