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1 ,鲁i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np u b l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t u d i e so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o f d o n gz h o n g s h u b yw a n gf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j i a n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j u n e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8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芳 日 期:2 蝴务蜩、p 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 半年口一年口一年半占两年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三t 芳 签字日期:嘴身6 目埽留 婴篓煮:学忆 签字醐:弋。支 r 。 k k 0 、 、, 、- 一 ,。 :i 如1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董仲舒行政思想研究 摘要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名儒,被世人称为“群儒之首”或“王佐之才”。他的思 想体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思想体系当中的更化思想可谓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董 仲舒的更化思想主要包括:独尊儒术思想、经济思想、德治管理思想、法治管理管理思 想、人事管理思想。其更化思想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主要 论述了董仲舒行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详细论述了 董仲舒更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文化政策、以德行政政策、法治管理思想和人事 管理思想;第四章总结了董仲舒行政思想的特点、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董仲舒的行政 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他以儒家思想为根本立足点,借鉴和吸取了诸子 百家思想精华之处而提出来的行政治国的基本理念。由于董仲舒所提出的具体建议适合 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统治者的需求,所以董仲舒的行政思想很快被汉武帝采纳并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他的行政思想奠定了中国两干多年封建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 念架构。他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为“新儒学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诸子百 家思想的综合,也使儒家思想登上了整个封建社会官方思想的宝座。自西汉时期,儒家 文化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本文将对董 仲舒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尝试挖掘其行政思想体系本 身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董仲舒;更化;行政思想;独尊儒术 i i ¥ v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i e so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o f d o n g z h o n g s h u a b s t r a c t d o n gz h o n g s h ui saf a m o u sd e t a i l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d u r i n g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p e r i o dw h ow a sc a l l e d t h eh e a d e r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i si d e o l o g yi sb r o a da n dq u i t ee s o t e r i c i nc o n t e n t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t h i n k i n g i st h eh i g h l i g h t so fh i sw h o l ei d e o l o g y h i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i sm a d eo ft h o u g h tr e f o r m ,t h er u l eo fv i r t u e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r u l eo f l a w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r o l eo fp e r s o n n e lm a n a g e m e n t ,p r o h i b i to t h e rs c h o o lo ft h o u g h t , a b a n d o n i n go t h e rs c h o o la n do n l yr e s p e c t e d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 t h e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o f f i v ep a r t sm a i n l y , p a r tii s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i ss e tf o r t ht h ep u r p o s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s t u d y , 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a n dc o r r e l a t i o n s t u d ys u m m a r i z i n g p a r t i i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 i i ii st h ef o c u so ft h i s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t h i n k i n go fd o n gz h o n g s h ui n c l u d i n g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c u l t u r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r e g u l a t i o n sa n dl a w ,h o l d i n go nb e n e v o l e n t ,p e r s o n n e l m a n a g e m e n t p a r t i vi sc o n c l u d i n gp a r tw h i c hi sm a d e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r o l eo fh i s t o r y a n dt h em o d e mv a l u e t h ep r o p o s a l sa d v i c e db yd o n gz h o n g s h uw e r ei m m e d i a t e l ya c c e p t e d a n dp u t t e di n t op r a c t i c eb e c a u s et h e yc o u l dm e e tw i t ht h en e e d s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 d e m a n do fr u l e r s i nf a c t ,t h ea d v i c ew a so fs i g 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 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o fd o n gz h o n g s h ul a i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c h i n a sf e u d a ls o c i e t yr u l e s m o r et h a n2 , 0 0 0y e a r s h i si d e o l o g yw a sr e f e r r e dt oa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yl a t e r t h e n e w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 y s t e mc r e a t e db yd o n gt r u l ya c h i e v e dt h o u g h ti n t e g r a t i o na m o n g h u n d r e d so fs c h o l a r sf i r s tt i m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a tt h es a m et i m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e c a m et h eo f f i c i a li d e o l o g yf r o m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c o n f u c i a n c u l t u r eb e c a m ei n t ot h em a i n s t r e a mo f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o fc h i n aa f t e rt h e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t h ec e n t r i p e t a lf o r c ea n dc o h e s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w a sf o r m e db a s e do nt h e a d m i n i s 蚴i o nt h i n k i n go fd o n g 1w i l la n a l y s i s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o fd o n gz h o n g s h ua n dr e v e l a t i o nf o rm o d e ms o c i e t yi nt h i sa r t i c l e k e y w o r d s :a t t e n t i o no ne t h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 o n l yp u r s u i n gc o n f u c i a n i s m ;m a n a g e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t ol a w ; r e v i e wq u o t es y s t e m i i i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目的 1 2 选题意义 i i i i 1 1 1 1 2 1j ! e 论意j ;f :一。j 2 1 2 2 现实意义2 1 3 文献综述。2 1 3 1 董僻,舒的更化思想一一2 1 3 2 董仲舒的以德行政思想2 1 3 3董仲舒的法治管理思想一3 1 3 4 董仲舒的人事管理思想一。一 3 1 4 创新点。= 5 1 5 研罗主方法。5 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2 1 董仲舒行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 1 1 政治上诸侯王势力膨胀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2 1 2 经济上豪强兼并日益剧烈 2 1 = 3 思想上尊儒是必然趋势8 2 1 4 人事上官吏选拔制度混乱,人才匮乏 2 2 董仲舒行政思想理论基础 2 2 1 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2 2 对诸子百家的综合吸收 2 3 董仲舒的政治生涯及著作 第3 章董仲舒“更化行政思想 3 1 行政文化理论取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2 行政权力思想 3 2 1 尊君君权神授 3 2 2 权力制约论 3 3 经济政策思想 331调均制。一。一 2 ( 1 3 3 2 减轻徭役赋税一。一2 1 3 3 3 发展种植业。一。一 2 1 3 3 4 禁官吏经营工商业“与民争利”。一。一。一一2 2 i v o ;m m n心拈坫墙掩d捞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3 a 以德行政与法治管理思想。一。一一一。一2 33 4 1 以德行政思想。一。一一2 3 3 4 2 法治管理思想。一一。一2 4 3 4 3 以德行政与法治管理的关系一。一。一。一2 7 3 5 人事管理思想。一。一。2 8 3 5 1 确立察举制一。一一。一。一2 8 3 5 2 兴太学,置明师2 8 3 5 3 考功名,定升降考陟之法2 9 3 5 4 人事思想的影响3 0 第4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的评价 3 3 4 1 董仲舒行政思想的历史作用。3 3 4 1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合3 3 4 1 2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3 5 4 2 董仲舒行政思想体系的特点3 7 4 2 1 民本思想取向3 7 4 2 2 宗教性与人文性并存一。3 8 4 2 3 兼容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3 9 4 3 现代借鉴竞宝义。4 0 4 3 1 强调道德教化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人性、塑造理想人格的作用4 0 4 3 2 “天人感应”说对“君权”的刺激与限制,体现了民主理念4 0 4 3 3 “大一统”思想的现代价值。一。4 1 4 3 4 “德、法”思想对于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的启示 第5 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 1 4 3 4 5 4 7 4 9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第l 章绪论 1 1 选题目的 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朝代,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 响。西汉真正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它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永远 的象征,尤其是汉武帝时代,由于刘彻的有欲多为和雄才大略,更使得汉朝空前的强盛。 有的学者把西汉和古罗马帝国称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两架马车。可见西汉对人类历史的 影响之大。然而,董仲舒作为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儒所提出的治国政策对汉武帝乃至整 个封建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董仲舒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理论大厦。董 仲舒的思想影响着两千多年的中国和中国人。董仲舒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政治成就上都 有真深远的影响。正是对于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在他死后的两干多年,人们对他的评 价却是众说纷纭。 首先就其政治成就而言,有的学者认为他促成了中华民族思想上的真正统一,是封 建社会理论大厦的建筑师,是封建社会初期的改革家;也有的学者认为董仲舒的思想束 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中国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枷锁。其次,就其学术思想而 言,有的学者认为董仲舒是一代名儒,他开创了一代经学之风春秋公羊的大师, 同时也实现了先秦百家的真正综合;他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太学的开创者。但是也有 不少人认为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说是愚民政策,是中国的神学论者,是 反动的。 董仲舒生活的西汉时代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现在的中国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现在的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改 革和振兴;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进行,西方一些消极思想正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 击。所以说,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正是在这种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在国际竞 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中华民族更要团结凝聚,更加需要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正基于此,笔者希望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挖掘董仲舒行政思想的闪光点和精华之 处,能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髓,已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 2 选题意义 1 2 1 理论意义 。 董仲舒的行政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行政思想的基本骨架。他的行政思想到了封建社 会中后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地方。对于董仲舒行政思想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所以笔者希望能通过此文的论述分析 - 1 一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对董仲舒的行政思想做出客观的中肯的评价。董仲舒的行政思想包含了改革、法律、人 事、德治等方面。研究董仲舒的行政思想对于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思想和丰富当代 中国的行政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2 2 现实意义 董仲舒的思想之所以成为学术界历来关注的热点,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实用 之处。中国正处于全面的改革时期,行政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都在大刀阔斧的 进行。中国也在大力倡导以德行政,构建和谐社会。董仲舒的行政思想既包括了主张“更 化 的改革思想,也包括了“以民为本”,“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 的以德行政思想, 同时他还主张“举孝廉,任名师,任用贤才不论出身 的任人唯贤的人事思想。他所提 出的这些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君民和谐”的大一统封建国家。董仲舒更化改 革主张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也可供现代人借鉴和吸收。故此,笔者认为研究董仲舒的行 政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与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3 文献综述 1 3 1 董仲舒的更化思想 作为汉代大儒的董仲舒,除继承孔、孟、苟并综合先秦诸子建构了新儒学体系外, 他还在此基础上,为汉朝从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改革 主张。这些具体改革主张是董仲舒更化思想的外现,是其一般政治思想的具体化。董仲 舒具体的更化政策大部分在汉武帝时期就被采用,这些政策的施行促进了汉武帝时期国 家的昌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人们对于董仲舒更化思想研究的较少。汤其领 在论董仲舒更化思想对汉武帝改革之影响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董仲舒的更化思想。 首先,分析了董仲舒更化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其次,阐述了董仲舒更化思想的基本内 容;最后,论述了董仲舒更化思想的历史地位。王永祥在董仲舒评传( 南京大学出 版社,1 9 9 5 年) 中专门论述了董仲舒的更化思想。作者认为董仲舒的更化思想全面而且 具体,包括:思想改革罢百家,尊儒术;经济改革调均制;人事改革考陟 之法。应该说,作者对董仲舒的更化思想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另外,李森在董仲 舒治国方略简论中也涉及到董仲舒的更化思想,但是阐述的并不多。笔者认为董仲舒 的更化思想是在其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作者 将董仲舒的更化思想归之为其王道论思想的衍生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淡化了董仲舒作 为改革家的历史功绩,而只是从学术意义的角度上分析董仲舒的更化思想。 1 3 2 董仲舒的以德行政思想 以德行政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共识。现在我们所倡导德治有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二是主张道德教化,主张以德化民u 1 。董仲舒以 2 o 厶o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天人感应立论,系统的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极大地 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德治的治国政策,从而奠定了此后中国 两千多年的德治基本政策和理念。董仲舒作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儒家所极力 提倡的“仁政 思想,将“仁政 思想诉诸于实践就是以德行政的德治理念。关于董仲 舒的德治思想学者们有过不少的研究和论述。关英在略论董仲舒的以德治国思想中 认为董仲舒的以德为国思想从治国理论上是对汉武帝确立的“德主刑辅”统治政策的理 论支持,同时作者认为董仲舒的以德为国思想的实质和落脚点在于“以德正君”。笔者 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新颖的。李润杰在德治中国的重要历史资源董仲舒德治政治 的政策发微中,把董仲舒的德治思想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德治思想推进了政治制 度化;第二,重德教,辅刑罚,德刑并用;第三,太学养士,置明师,实试求贤;第四, 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为教化内容。作者更多的是从其理论角度分析了董仲舒德治思想 的内容,并没有阐述董仲舒德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德治思想在中国可以说是 渊源已久的,因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而儒家思想的最核心的政治理念就是“以 德为国,仁政爱民”。 1 3 3 董仲舒的法治管理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年之久,但是历朝历代都有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这些司法体 系的母体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在汉代 较为流行的一种断狱方法,它是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现。董仲舒是其首倡者,自董仲舒之 后,就广为后世采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法制文化遗产。关于董仲舒的思想国内外许多 学者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对于他的法治管理思想做系统地分析的却不多。董伸 舒法治思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主张尚礼并提倡德主刑辅。他主张把春秋决狱作为司 法判断的依据。周建英在董仲舒法律思想简论中对董仲舒的法治思想做了简单的概 括。他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是董仲舒法治思想的出发 点;第二,维护封建等级制三纲五常是其法治思想的根本原则;第三,大德小刑与德主 刑辅是其法治思想的最主要特点。魏春艳在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宗教基因中,认为董 仲舒建立的以“德主刑辅”为中心的法治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天神宗教理论 和圣贤崇拜等神学理论的结果。作者把董仲舒的法治思想归结为是其对神学思想集成的 结果显然是片面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董仲舒的法治思想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1 3 4 董仲舒的人事管理思想 古往今来,历代学者都对董仲舒及其思想做了分析和评价。大多学者研究的是董仲 舒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并未对其人事思想做过深究。有些学者也仅仅是在研究天 人三策的过程中偶尔涉及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用人原则和方法,但还没有形成比 较完整的分析。另外,汉朝察举制的确立应该说与董仲舒董的倡议是密不可分的。但是 3 -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后世学者研究察举制的很多,但都是就察举制本身的演进、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并未将 其和董仲舒结合起来论述。仲舒的人事思想可以说是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雏形,也成为 汉朝人事录用的基本模板。因此,在董仲舒人事思想这方面,笔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尝 试,对进一步丰富董仲舒行政思想的研究能有积极作用。董仲舒作为两汉儒学政治制度 化和宗教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一直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关于董仲舒思想的论著、 论文也层出不穷,思想人物评传更是比较集中地出现。董仲舒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 富,体系庞大富有兼容性,且定儒学于一尊,其学术思想向来为研究热点,以其为对象 进行研究的论文数不胜数,但学者们对于董仲舒思想的研究多是从其政治思想和哲学思 想出发,而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的较少。对于董仲舒的行政思想研究学者们多是对他的 某个具体的观点进行研究,如前面提到的以德行政思想。这些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系统 和全面的。学者们的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本文的间接资料来源。除此以外,人们对于董 仲舒的法律思想和更化思想以及人事思想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 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也是笔者选择研究董仲舒的行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董仲舒的研究著作也很多。汉书董仲舒传记录:“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 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玉杯、蕃露、清明、竹 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万余言,皆传于后世。”汉书文艺志载董仲舒的著录有两 种:“公羊董仲舒治裕十六篇”和“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再则即是汉书董仲舒传 所载天人三策,以及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中的两项上书,五行志中的“庙殿 火灾对”及论灾异七十七事两项,匈奴传中载论御匈奴等资料和言论、著作。此外, 后汉书应劭传还讲:董致仕家居,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 二百三十二事”。以上就是在汉代的史籍中所提到的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在汉朝之后的 隋书经籍志中记载了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十七卷”和“春秋决狱十卷 。 此后,唐人所藏辑录有自东周迄于南齐的诗赋杂文二百六十首之古文苑,其中辑录 了董仲舒的四篇著作:士不遇赋、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郊祀对、雨雹对。明 朝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其中就辑有汉董仲舒集,将上述汉书及吉 文苑中有关董仲舒的著作、言论总为一集;汪士贤的汉魏六朝诸家文集也辑有董 仲舒传;到了清朝王灏所辑畿辅丛书,也辑有董子文集。记录董仲舒生平事迹 的主要著作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近年来的专著:华友根董仲舒 思想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3 月) ,李宗桂董仲舒与中国文化( 贵州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 ,周桂钿董 仲舒评传( 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 ,黄朴民天人合一:董仲舒与汉代儒学( 岳麓 书社,1 9 9 9 年1 月) ,余治平唯天为大基于信念本体的董仲舒哲学研究( 商务印 书馆,2 0 0 3 年1 2 月) 2 j 。 本文研究的内容涉及董仲舒的更化思想、经济思想、大一统思想、法治思想、德治 4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天第1 章绪论 思想、和对董仲舒生平事迹及思想的总体评价等各方面。本文主要研究董仲舒的更化思 想,系统探讨支撑其更化思想的体系的构建,基本立场、具体治国措施等等。董仲舒创 立的儒学兼容各家之长,在继承先秦儒家的观念的同时,采纳了其他学派的学说,将儒 学改造得适应新的集权时代,适应大一统的统治模式。本文将侧重讨论董仲舒更化思想 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影响以及对于现代的借鉴意义。 1 4 创新点 历来研究董仲舒思想的人很多,但是以往人们往往把焦点更多地放在董仲舒的君 权论、王道论和哲学思想上,研究其行政思想的人也不多,一些观点也是很零散的。当 然研究其人事思想的人就更少了。董仲舒作为封建社会行政理论奠基人,其人事思想也 很很高的研究价值。董仲舒提出的用人原则和官吏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当今进一步完善我 国的公务员制度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笔者想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和突破。 1 5 研究方法 第一,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分析法,又称为环境研究方法,就是在研究中把研 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在若干选定的原则和准则下,通过对系统内各要素、结构和关系 分子,来进行研究。研究董仲舒的行政思想不可能脱离他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应该结 合他处的历史环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董仲舒的行政 思想。 第二,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又称主题分析法。文献分析时要弄清分析文献“究 竟讲什么 ,以便给予检索标识。研究有关董仲舒的文章很多,那些文章对研究董仲舒 行政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董仲舒行政思想形成、 发展脉络,进而对其有所发展。 第三,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董仲舒的行政思想主要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 上,对其进行综合的整理和分析,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有创新行的有机整体。 如果只是零散的分析董仲舒的一些行政思想和政治思想或者只是将其各种思想进行简 单地叠架,就不可能形成一篇好的文章。 第四,矛盾分析法。研究董仲舒的行政思想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进行研究,既要 客观看待董仲舒行政思想和政治思想的积极意义,又要客观分析董仲舒思想对人类社会 发展的消极影响。 - 5 - l r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2 1 董仲舒行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董仲舒不仅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思想家。他在与汉 武帝的“天人对策”中,勇敢地指斥时弊,大胆地提出改弦更化的行政主张,为武帝一 改前朝黄老无为而治的方针,推行一系列整改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董仲舒一生历经文、景、武三朝。董仲舒早年生活的时代,正是黄老思想盛行的时期, 无为而治的施行,固然扫除了烦苛之政,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初年 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史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 家足,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 于外,腐败不可食,【3 1 。但与此同时,无为而治也带了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有四方面。 2 1 1 政治上诸侯王势力膨胀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文景时期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方针,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从中获利最大的乃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权贵豪强,特别是分封各地的诸侯王。他们 依仗优越的政治地位,割据一方,竭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吴王刘濞即是典型代表,史载: “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诸侯王势力日益 膨胀,“跨州连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f 4 】,使得中央皇权相对减弱,形成 “尾大不掉 的严重局面。对此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时文帝虽深纳其言,但终未能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致使景帝时终于爆发了以吴王刘濞 为首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着手加强中央集权。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 必然伴随着“百姓贫耗,穷民犯法州5 】等社会矛盾的激化,严刑峻法正是这样的历史条 件下的产物。当时,酷吏奸臣弄法,冤狱比比皆是,百姓怨声载道。针对法网同密、酷 吏肆虐、各种矛盾激化的情形下,董仲舒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提出了自己的更化主张。 2 1 2 经济上豪强兼并日益剧烈 话汉初年,汉高祖继秦之后,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但至孝惠高后执政时,“商贾之律复弛 。文、景时期则对盐铁等工 商产品采取放任政策,致使一些富商大贾、豪强地主据山占海,采矿冶铁,煮海制盐, 出现了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反差,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生产。“商贾大者积 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他们“男不耕耘,女不蚕 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若,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1 6 】。随着商贾富豪势力的发展, 兼并之风日炽,他们“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以 - 7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迫蹴民”。广大农民尽管春不避风尘,夏不避暑热,秋不避阴雨,冬不避寒冻,四时无 日休息,然遇恶岁不入,仍不得不卖爵鬻子。针对时弊贾谊、晁错先晤上奏,建议政府 采取措施,发展农业。时文帝虽然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入粟拜爵,减免田租的办法,但 始终未能遏制兼并之风的发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 矣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僧上 无限” 7 1 。 2 1 3 思想上尊儒是必然趋势 西汉初年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实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方 针,这样就为儒家思想的复明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公元前1 4 0 年,十六 岁的刘彻登上皇位,深感时弊严重,试图改革旧制。即诏天下贤良极谏之士对策,寻求 治国之方略大计。于是董仲舒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贤良对策中大胆地提出了“更化”的 主张。董仲舒更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 产生有其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威衰败,“周礼”已成 为社会进步的桎梏。面对社会的动荡、巨变,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结束这种混乱 的局面。各种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研讨氛围, 这种氛围极有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了。 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以结束战争、安定社会秩序,明确人伦关系,用非暴力的形式一 统天下,以求天下长治久安,实现大同为目标。然而,酣于战争之中的诸侯国君只信武 力服天下,对于孔儒思想置于高阁。事实上孔子以“克己复周礼 ,以修性自身为出发 点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在当时是行不通的。秦始皇采取法家学说,重用商鞅, 变法改革,秦国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天下。在天下统一的情况下,应当运用统一全国 臣民思想的理论指导治国安邦,一贯信奉武力的秦朝统治者,崇尚法家学说,压制民众 言论,大搞文字狱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 表现了秦在思想理论上的失败,也标志秦 之朝政治上的失败。结果,秦短命而亡,汉取而代之。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各种学说,以儒、道、法、名、阴阳家为主要学派,这些理 论学说的产生都有其客观原因,都是在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产生的。然而,诸多理论是 否适合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就在于理论本身的生命意义。秦末留给刘邦的是一片废墟, 国力极弱,民不聊生。因此,要稳定统治,必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史载:“汉承百 王之弊,高祖拨乱为正,文景在养民”。说明当时采取“黄老之学 作为统治思想的根 源,同时也应验了孔子思想先富民,然后教化民。在没有解决民众的基本衣食温饱 问题时,枉谈仁义道德,辨实、正名。这并不是说,汉初,除黄老之说外,其它学说一 无是处,只不过说其它学说不能立即起到维护政治安定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汉朝经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封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仓廪充实,“太仓之 - 8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民之殷富可见一斑。经济的繁荣带来 文化的繁荣,各种学说又开始出现。正由于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清静无为,导致 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削弱,封王势力越来越强,以致出现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虽被平叛 了,但却反映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又下 诏削弱诸位封王的权力,不准其执掌治国大权,封国内的各级官吏均由皇帝任免,原封 官无效。武帝时,进一步削弱了封国的权力,去除了他们的封爵。这些措施的推行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利于封建统治。为了这种局面长期维持下去,必然要有一种适合于汉 统治者统治需要的理论。这样,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学说应运而生了。同时,为了在理论 界和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以适应汉初统治者的封建统 治。这样,儒家学说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学说,再次兴起便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综合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看,没有哪一代真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 从根本上去推行“清静无为”政策,但汉初统治者一直把“清静无为”作为一阶段的治 国之策,并没有把他作为统治民众的指导思想。故而,在经济比较发达、国力比较强盛 情形下,便立即采取“极有为”的政策,推崇儒学,以在政治思想界确立以“儒家思想 为宗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大一统 封建中央集权政治权威性【8 】。 2 1 4 人事上官吏选拔制度混乱,人才匮乏 汉武帝即位时,经过汉初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 发展。但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土地集中的现象也愈来愈明显。 中央集权政治也正处在巩固和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王国势力威胁的问题没有根本解 决;边地各族,北边匈奴时常入寇边疆,给北部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严重 威胁:南方的闽越为、越、南越和西南少数民族,早在秦朝以来已跟中国发生了政治、 经济上的联系,各族人民有扩大联系的要求。汉武帝即位后,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并且扩大所统治的疆域及对外往来,改变受匈奴威胁的不利局而,因此急需各种人才。 可是以前的官僚制度难以获得大量人才。在我国奴隶社会时,官吏是由贵族世袭的。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他们要冲破奴隶制的束缚,要废除奴隶主的 世袭特权,开始从“民间”提升官僚。此种新的官僚政治在秦统一六国后,得到一定程 度的发展。但当时选拔官僚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汉高祖即位后,由于勋伐、将帅多, 以及中央到地方的长官都可以自置属吏,因此中央不可能提拔大量官吏。西汉初年,“民 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一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赀,也未必得人。惠帝以后,在 各郡县推选“孝悌力田”,免除这些入的徭役,让他们“导率乡人。文帝诏“举贤良 能直言极谏者一开始建立比较具体的选举办法,即“贤良与“孝廉”之选。此法由最 高统治者制定选拔的科门,而后再令中央和地方官僚依此科门进行选举。这是一种自上 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举方式。但是文景之时,无论选“孝悌力田”或“举贤良” 9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等都没有成为定制,况且科门类少,不足以尽举之能事。同时在选举与官吏的任用上, “赀选( 拥有资产拾万钱,景帝时改为四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可以候选为郎) 与任子 ( 一千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选子弟到京师为郎) 之制还十分流行。因此不可能将民间的各 种人才选拔举上来。汉武帝为适应其统治的需要,大力加强选拔官僚的手段和办法,并 建立新的选官制,广开仕途,不断扩大其统治基础。而且汉武帝自幼喜欢儒家思想,不 赞同西汉以来所主张的黄老无为思想,在人事录用上他更倾向于儒生。在元光元年董仲 舒三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提出了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尤其是把官吏的选拔和“诸不在六艺 之科,皆绝其道的尊儒理念结合在一起,汉武帝欣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官制思想。 2 2 董仲舒行政思想理论基础 用一种学说统一思想境界,这是百家争鸣之后的必然趋势。自秦朝建立以来,因秦 独尊法家思想,施行严刑峻法最终被汉朝代替。汉初,由于刚刚结束战乱,统治者崇尚 黄老思想以恢复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黄老思想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发展和统治 者的需要,最终由董仲舒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和综合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 “新儒学”体系代替。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实施,儒家思想才真正 登上了官方思想的宝座。 2 2 1 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西汉初年,统治者目睹了秦因独尊法家,实施严刑峻法而在农民起义风暴中化为灰 烬。因此,刘邦自建立汉朝以来,就采取了减轻赋税,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崇黄老 思想。在当时社会,并不排斥儒家思想,只是儒家思想上处于隶属地位。至西汉初期, 儒家思想较孔孟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经历过秦的“焚书坑儒”之后,儒家 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汉武帝的多欲有为,黄老清净无为的思想已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 要。在西汉初期,就有很多大臣推崇儒家思想,如陆贾、贾谊、韩婴等。他们都推崇儒 家思想,但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在他们著述中都有体现。陆贾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性 质是政论,总结历史经验,主要是秦朝统治和灭亡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治国应遵循的方针。 由于汉朝政权刚刚建立,实际的社会政治矛盾尚未暴露,所以关于现实的政治问题陆贾 并没有涉及。与陆贾相比,贾谊的思想前进了一步。贾谊的思想由历史总结过渡到了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研究,他的著述更加切合汉朝社会政治需要,反映了大量尖锐的社会政 治矛盾,如治安策和过秦论等。陆贾和贾谊都是政治家,而韩婴则是一位学者, 因此韩诗外传主要是学术思想而不是政论。他主要是借对儒家思想的经典的阐述以 发挥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和董仲舒相比,陆贾、贾谊、韩婴的思想还是较落后的。对于先秦的儒家,他们基 本上就事论事,借题发挥进行解释也未形成新的体系,杂家的特点比较明显。在他们的 10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董仲舒行政思想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著作中既宣扬荀子的“明天之分 思想又宣扬“有神论”和“天人感应”思想;既宣扬 苟子的“性恶论”和“民本”思想又宣扬孟子的“性善论 和“王道仁政,民贵君轻 思想;既重视功利又要求有超功利的道德情操;既宣扬重视仁义礼制又主张刑罚和法制。 但是,他们的思想都是董仲舒行政思想的重要来源。到了董仲舒时代,董仲舒经过周密 地思考和组织,在发展儒家和纵贯诸子百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体系。董仲舒继承 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爱民”理念,他的行政思想的出现是儒家思想演变过程质的 飞跃。其中,贾谊的民本思想、严格的等级制度思想,陆贾的仁义为本思想和天人感应 思想,韩婴的人性论思想,孟子的井田思想,孔子的仁政思想都被董仲舒加以吸收融合 而成为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秦皇岛市人民医院科室教学质量监控考核
- 2025人民医院医用材料学如内镜附件材质基础知识试题
- 沧州市人民医院特殊照射技术考核
- 202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招聘心电图室工作人员若干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沧州市中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分析试题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柳林镇卫生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中心医院分子诊断医师资格认证
- 2025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招聘14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沧州市人民医院疼痛药物管理考核考核
- 衡水市中医院空气培养监测考核
- 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古诗鉴赏详解:李觏《南斋咏风》、黄友《咏风》
- 死因监测及肿瘤随课件
- 强对流天气安全培训课件
- 北京故宫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 燃气设备安装调试方案
- 2025年二外小升初真题卷及答案
- 术后鼻出血处理课件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环保行业2025年财务表现对比研究方案
- 纪检线索处置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