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iii master dissertation shandong institute of p.e. and sports analysis on technique of getting-off and acceletive run on sprint for shandong province excellence athlete zhao jiahuan by zheng qinkai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upervisor: professor wu yong apr.15.2009 iv 目录 摘要 . v abstract . vii 1.前言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文献综述 . 2 1.2.1 起跑与起跑姿势 . 2 1.2.2 起跑器角度 . 3 1.2.3 蹲踞式起跑的理论依据 . 4 1.2.4 起跑时下肢的发力特点 . 5 1.2.5 “预备”阶段膝关节的角度和身体重心的位置 . 6 1.2.6 起跑后加速跑 . 7 1.2.7 加速跑技术特点 . 7 1.2.8 加速距离 . 8 1.2.9 加速距离、最大速度和加速能力的关系 . 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1.4 研究的目的任务 . 13 1.5 研究的意义 . 13 2.研究方法与步骤 . 13 2.1 研究对象 . 13 2.2 实验器材 . 14 2.3 研究方法 . 14 2.3.1 平面摄像法 . 14 2.3.2 比较分析法 . 16 2.4 测试结果 . 16 3.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18 3.1 “预备”阶段重心位置 . 18 3.2 关节角度 . 19 3.3 蹬离起跑器的时间 . 20 3.4 步幅 . 21 3.5 支撑缓冲时间 . 23 4.结论与建议 . 26 5.参考文献 . 27 致谢 . 28 附件(无) . 2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0 v 摘要 短跑经过百年的历程,成绩在不断的提高,现在男子 100m 世界记录是由牙 买加选手博尔特所创造9.69s。 世界记录不断地被刷新, 除去科学化地训练及 场地器材的更新和高科技的应用,短跑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和发展是促进 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现代百米跑的技术动作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 原理,具体技术表现于:高步频、大步幅、上下肢的动作配合趋于协调、重心上下 起伏较小、直线性好、有明显的节奏感等方面。 短跑项目一直以来是山东省的弱势项目, 在以往国内比赛中也没有较好的成 绩。赵嘉欢是目前我省新涌现出来的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过去的比赛中取得 过较好的成绩。目前,其 100m 成绩徘徊在 10.49s 左右,从以往的国内比赛积分 来看,他基本排在全国前八名。假如他能继续保持或者成绩进一步前进,那么在 今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中,我省短跑项目将取得重大突破。赵嘉欢来我省训练年 限短,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若是想使运动成绩有新的突破,必须 从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各相关因素出发,找到制约成绩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 加以改正。笔者通过对赵嘉欢近一年的跟踪观察,对其情况进行大体的了解。发 现其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不是很理想。后又通过录像解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对 赵嘉欢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数据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 进行对比,找出不足。 本文研究结果:1.赵嘉欢“预备”阶段重心位置和关节的角度与国外优秀运 动员相比没有多大的差距。2.在蹬离起跑器的时间进行对比,发现赵嘉欢前后脚 蹬离起跑器的时间都比 matic 要快,赵嘉欢前脚快出的时间为 0.035s,后脚快出 的时间为 0.045s。与其他国外优秀运动员的相比差距也不大。但是由于本次对蹬 离起跑器的时间的测试的方法与国外的不同,所以此次数据只做参考。3.在步幅 方面,赵嘉欢起跑后加速阶段的步幅比 matic 小。但是赵嘉欢前七步步幅增加的 幅度比 matic 均匀。 赵嘉欢步幅小可能与下肢柔韧性不好有关。 4. 在支撑时间方 面,起跑的前三步之后赵嘉欢的支撑时间明显大于 matic。显示出赵嘉欢小腿和 脚踝处专项力量的欠缺。 建议:1.赵嘉欢起跑前七步步幅较小,应在训练时主观上加大步幅,同时还 要注意步频,使两方面统筹兼顾,做到同步增长。素质训练课中应进行相应的柔 vi 韧性练习,并保持经常性练习。2.支撑时间较长,可能为专项肌群力量不足,建 议多进行小腿腿部和脚踝专项力量的练习。 关键词:百米 起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赵嘉欢 vii abstract through the course of a century,the world record is 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now the latest world record was broken by powell asafa ,jam9.69s.except scientific training、 updata of ground and equipment、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updata of sprint technique plays a important role. run 100 meters of modern technique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sports biomechanics, specific technical performance: high frequency、long step、motor coordination、center of gravity gravity stability、 good straight line、clear sense of rhythm etc. sprintt has long been weak project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has been not acquired the better rank. zhao jiahuan is currently the new man emerged outstanding sprinter. in the past he has also made the better performance. at present,his 100m result is around 10.49s. he is in the national top eight replying on points of domestic competition. if he can continue to maintain or to further advance performance, the sprint performa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will be a breakthrough in this years national games of the eleventh.because of a short period of training to our province, he still has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on technique.if we want to get a new breakthouth,we need to find out factors that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performance from lots of relevent factors,and adjust them. author observed the trainning of zhao jiahuan near a year ,and found out getting-off and acceletive run were not well. through video analysi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we studied the course of getting-off and acceletive run,and contrasted the study datas with foreign athletesmatics,and found his shortcomings. the results :1.there a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zhao jiahuan and foreign athletesmatic in “ready” stage center of gravity location and the angle of joint.2.contrast on time of leaving blocks:the time of zhao jiahuan is shorter than matics,faster time of pud is 0.045s, crural too. there a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zhao jiahuan and foreign athletes.3.on step: the step of zhao jiahuan is shorter than matics in acceletive run.but the increase range of zhao jiahuan is evener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than matics.this point shows flexibility of zhao jiahuan that is not well.4.on the time of support : after the first three steps , the time of support of zhao jiahuan is longer than matics.the point shows that zhao jiahuans calf and ankle of the lack of special forces .5.on horizontal velocity:because the test method is differet from matics,so we didnt make a contrast. suggestions:1.the first seven steps of zhao jiahuan is shorter ,he should subjectively increase his step in trainning with improvement frequency. he should make flexibility trainning ,and often does it.2.he should make special forces trainning to improve his calf and ankles power. key words: sprint getting-off acceletive run zhao jiahuan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1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短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强度最大,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 其竞争非常激烈, 可谓是田径运动项目中的重头戏。 自 1896 年希腊雅典的第一届 奥运会男子 10om 托伯克的 12 秒;女子第九届奥运会 1oom 埃罗宾逊的 12 秒 2, 经过百年的历程,成绩在不断地被提高(现在的 100m 世界记录是男子博尔特 9 秒 69;女子格里非斯乔伊娜 10 秒 49)。世界记录不断地被刷新,除去科学化地训 练及场地器材的更新和高科技的应用,短跑技术不断地更新、完善与发展是促进 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现代百米跑的技术动作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 原理,全程技术表现在:高步频、大步幅、跑步动作协调、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 下肢的动作配合趋于协调、直线性好、有明显的节奏感等方面。 在短距离运动项目的比赛中,起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比赛中能否通 过合理的起跑动作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有着重要地影响。 起跑的加速跑是将自身速度加速至最大的过程,加速的质量与之后的途中跑有直 接的关系。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体能及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迅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 技术动作水平日益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跟随我省短跑队 进行训练观察,并作为助教对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进行训练全程的跟踪观 察,发现该队员具有一定的专项力量,途中跑后程技术相对较好。但是美中不足 的是,该队员在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过程中前几步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和加速 的能力不是很理想。通过以往的观察和对他本人的问答,并向其教练和省体科所 的专家进行咨询以及查阅资料得出:首先,初步确定起跑姿势、起跑的重心高度、 蹬离起跑器的时间、蹬离起跑器后加速的前几步的质量等有可能成为影响其成绩 的因素。所以初步假设这几点有可能是限制他专项成绩进一步提高的障碍,然后 进行论证。短跑成绩的优异主要取决于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他具有一定的专项 力量基础,并能在运动之中较好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排除力量因素的情况下,专 项的技术动作就成了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笔者在此进行大胆假设,如果能 在起跑和加速跑技术动作上得到改近,将会提高起跑成绩和加速的最大速度,再 发挥他比较好的途中跑技术,较大的步幅,这将会使他的专项成绩得到提高。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2 本文归纳总结以往起跑和加速跑的技术特点,归纳整理前人对起跑和加速跑 技术的运动学、动力学及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以此用做本文的理论支持,并运 用平面摄像方法对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进行拍摄并解析其技术动作,并与 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参数进行对照,找出我省短跑运动员赵嘉欢在起跑和起跑后加 速跑技术上与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差距,进而讨论我省短跑运动员赵嘉欢技术上的 优势和劣势所在。 对照测试结果探讨关键动作阶段的用力机制, 并对以后的训练、 比赛提出合理化建议, 也可为今后我省田径短跑训练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若将眼光放远到 2009 年第十一届全运会, 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现代化训练手段和科 研工具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对一些有潜质的运动员个别培养,在平时训练过 程中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迅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挖掘出 其更优秀的能力, 提高其运动成绩, 使我省在 2009 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多添一 枚奖牌或夺得较好成绩,这也是我省短跑项目的一项重大突破。 1.2 文献综述 1.2.1 起跑与起跑姿势 起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否通过合理的起跑动作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对 短跑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的初速度,使得身体摆 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的先前条件。 短跑的起跑技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阶段,从站立式到蹲踞式经历了漫长的岁 月。最初运动员采用的是站立式起跑,后来慢慢演变成蹲踞式起跑。早在古代奥 运会上,选手们虽然采用站立式起跑,但他们已经懂得把石头放在脚后,因为这 样可以减少起跑后蹬的角度, 并利用后蹬时石头的反作用力来增加起跑速度。 1887 年美国人默菲首创蹲踞式起跑, 在比赛中第一个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是 1888 年美国 的大学生西里里, 1927 年起跑器出现, 1936 年十一届奥运会广泛使用起跑器, 1938 年起跑器被正式批准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田径规则严格规定,短跑运动员 在比赛中一律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从此蹲踞式起跑便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起来。 历经百年发展,人们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蹲踞式起跑方式,使其起跑技术更 合理,更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 到现如今起跑器的安装已经分为三种方式: 栾敏学.蹲踞式起跑的四个特征j田径,2000.12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3 普通式、拉长式和接近式。 普通式:经人们长期实践和研究,安装起跑器的方法已由多种类型趋向于适 合本人特点的“普通式” 。现绝大多数运动员均根据自身的腿部力量、躯干与四 肢长度而采用适合本人特点的 “普通式” 。 即起跑器前抵脚板到起跑线的距离是一 脚半, 前抵脚板和后抵脚板的距离是一脚半(以起跑者本人脚的长度为丈量单位)。 这种起跑方式比较适合短跑初学者和身高一般者。 拉长式:即起跑器前抵脚板到起跑线的距离是两脚长,前抵脚板和后抵脚板 的距离是一脚长。这种起跑方式比较适合身材高大的运动员。起跑时身体大部分 重量集中在腿部,两腿过直。起跑时的延伸线过长,起跑后身体过快直立,初始 加速度慢。 接近式:即起跑器前抵脚板到起跑线的距离是一脚长,前抵脚板和后抵脚板 的距离是一脚长。使用这种起跑方式的人比较少,多使用于身材矮小,腿部力量 发达的运动员,在以往的比赛之中,一般日本选手多采用这种方式。身体大部分 重量集中在手和双臂上,臀部适度抬高。起跑时的延伸线很短,身体明显前倾, 步子短且不稳,身体移动距离较小,初始加速度慢。 虽然起跑器安装方式可分为以上三种,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起跑器的安装和 使用主要是根据个人特点和训练水平而定;适合个人的身高和腿长;适合个人速度 和力量的发挥;与大小腿弯曲角度相适宜, 在蹬离起跑器时能够充分发挥下肢肌肉 最大力量,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 “预备”姿势时感到舒服而不拘紧,后蹬角度适 宜,蹬力大,蹬速快。 ” 1.2.2 起跑器角度 当我们在训练运动员使用起跑器时,通常花时间和精力来不断调整前、后起 跑器抵脚板的距离以达到个人最适宜的位置,而往往忽视放置脚的抵脚板角度对 起跑成绩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抵脚板的角度会给起动的速度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而较低的抵脚板角度 低至 30,可以产生非常快的起动速度。在布鲁塞尔 大学,有人曾采用肌电图和力学指标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前抵 脚板的角度分别为 30、50、70。 “实验结果表明抵脚板角度越小,起跑速 度越快。度数为 30时比 70时起动快 24% ,比 50时快 5%。这二者在统计学 张东海.浅析蹲踞式起跑技术.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4 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 据生理解剖学分析, 其原因是这一角度能使踝关节处于 良好的有效趾屈位置。抵脚板角度越低,踝关节背屈的程度越大,在这一角度时, 预先拉长了腓肠肌和跟腱,刺激里面的肌梭和腱梭,使得肌肉张力增大,从而增 加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得到较大的加速度。现在一般前抵脚板角度较小约 40 45,而后抵脚板角度较大 6070。 1.2.3 蹲踞式起跑的理论依据 起跑姿势由站立式到蹲踞式的演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蹲踞式起跑经过实 践检验的确优于站立式起跑。国内学者李永智用肌电分析仪器和测力台对两种不 同的起跑动作进行分析,获取这两种起跑动作中主要肌肉在起跑动作中的用力顺 序、用力大小以及蹬地力等数据,他通过对四名受试者(一级短跑运动员、分层 抽样) 的两种不同起跑动作的数据分析, 得出蹲踞式起跑优于站立式起跑的结论。 他的实验思路是:肌电活动顺序反映了肌肉活动顺序,肌电活动情况可从某一方 面反映肌肉用力的情况。他采用美国 noraxon 2000 16 道肌电仪,以表面肌电极方 法在竖脊肌、左股直肌、左半腱肌、左腓肠肌、右臀大肌、右股直肌、右半腱肌、 右腓肠肌进行了肌电测定。 他采用的是 kistler 9287ax 型测力台测定两种起跑动 作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证明: “一、蹲踞式起跑中水平支 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水平支撑反作用力,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二、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的肌肉活动顺序即肌肉用力顺序各不相 同。 三、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肌肉的肌电活动时间和幅度,即肌肉用力程度 各不相同,在蹲踞式起跑中右股直肌用力程度最大,而站立式起跑中右腓肠肌用力 最大。 但总的来说,股直肌和腓肠肌是这两种起跑姿势的主要用力肌群。 ” 李永智 老师还指出在蹲踞式起跑时,人体的重心低,髋、膝关节屈曲的角度较大,所以 作为大关节肌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被拉伸的程度较大。 蹲踞式起跑时, 由于重心低, 起跑要克服的阻力较大。 由此,“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中 “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原理” , 即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大的运动速度时,运动链中各关节的肌肉虽 同时用力,但其中大关节总是首先产生活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 先后顺序。 ” 由于大关节的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大,因此产生的肌力矩也大,当被 郑毓春.起跑器角度与起动速度. 田径教练员. 李永智.2 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年(第 38 卷)第 5 期 李永智.2 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年(第 38 卷)第 5 期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5 拉伸后蹬伸收缩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力量。而站立式起跑时,人体的重心高,髋关 节的屈曲的角度较小,膝、踝关节屈曲角度较大,此时腓肠肌的收缩成了人体向 前的支撑反作用力的主要动力来源。 1.2.4 起跑时下肢的发力特点 从以往资料来看,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枪响之后是双脚蹬离起跑器。美国的 f 亨利曾研究过起跑的发力, 它对各种安装起跑器的方法及运动员蹬起跑器的力 进行了测定。结果是: 后腿蹬起跑器的力较大,用力特点是“打击式” ;前腿用力 特点是“推举式” 。 “f亨利认为后腿采用点击抵脚板,令抵脚板给人体一个向 前向上的力量,并以此力量作为起跑向前的一个动力之一。 ” “宁继海、宁周 红认为:以蹲踞式起跑姿势开始,听到“预备”后,运动员平稳迅速地抬起臀部, 使臀部稍高于肩,两手撑地,此时支撑力为 f,两脚蹬前后起跑器。 ” 大家在传 统意义上,根据 f=am 都会认为后蹬力量越大,获得的加速度越大,因而起动速度 也越大。但李艳霞曾提出: “起跑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蹬力的大小,还取决于力的 作用时间,即冲量(i=ft)。 ” 比赛时,运动员都想做到最快的起动。现在百米起 跑反应时最快是 0.104 秒 (由蒙哥马利创造) 。 反应时的计算是由发令后到后腿离 开后抵脚板的时间,低于 0.1 秒即为犯规,因为当今科学家研究认为人体反映极 限最快不会低于 0.1 秒。因此,想做到长时间用力作用到后抵脚板是不能的。 在起跑时,通过上肢的快速有力摆动,可有效带动下肢的蹬摆力度和双腿交 李艳霞.短跑加速跑前四步运动学分析. 2005.5 宁继海.宁周红.短跑起跑时的力学分析j 郑州人学学报. 第 2 期.1996. 9 李艳霞.短跑加速跑前四步运动学分析. 2005.5 表 1-1 2 种起跑姿势-水平后蹬力数据一览表 (fx,单位:n) 受试者 站立式起跑 fx 蹲踞式起跑 fx p 杜* 696.4 970.3 孙* 809.2 857.5 郭* 646.9 768.5 崔* 824.2 972.2 平均值 744.7 892.1 0.05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6 替速度。 “臂和腿的摆动除维持平衡的功能外还能加大对起跑器的作用力, 由此而 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运动力学上称此为相向运动。 ” 身体向前移动的速度取决 于加速度的大小。 “产生加速度的力来自于起跑器对脚的支撑反作用力, 起跑时后 腿不会用很大的力蹬起跑器,它需要迅速内收前摆,后腿的前摆动作对起跑器前 抵脚板产生一个向后的补偿作用力,前腿借此蹬离起跑器,为尽可能加大起跑的 加速度。 ” 因此,后腿主要作用是用于快速前摆,对起跑器前抵脚板产生一个向 后的补偿作用力。 因此,在此以向右为跑动方向为例,初速度记为 v,后腿摆动速度记为 v后,人 体质量记为 m,后腿质量记为 m后。 “预备”阶段将人体视为静止的,根据动量守 恒定理,后腿向前摆动产生 v后,由于动量守恒人体就会产生一个向后的速度 v1, 由此得到 mv后=(m- m后 )v1 ,又因 ft= (m- m后 ) v1 ,所以 mv后= ft,得到 f=mv 后/t。f 为后腿的前摆动作对前抵脚板产生一个向后的补偿作用力。从此公式来看 后腿前摆的速度越快,时间 t 越小,f 值就越大,对前抵脚板产生的补偿作用力 就越大,越有利于起跑。 1.2.5 “预备”阶段膝关节的角度和身体重心的位置 在涉及到起跑的“预备”阶段躯干和膝关节的角度时,大多数研究指出角度 应该量化。borzov 指出: “对于技术好的起跑者而言,关节角度的最佳化与体型 无关。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由于人体形态的不同,角度不能量化。” 杨东锋.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 2005.6 杨东锋.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 2005.6 翁梓林.影响短距离起跑之生物力学分析.台北师范学院报 v后 f 图 1-1 v1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7 表 1-2 国外研究者在关节角度的研究 从表 1-2 中可以看出前后脚膝关节角度是有范围的,把关节角度进行量化, 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起跑。在实际起跑中,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着起跑时的角度, 如运动员的身高、臂长、躯干长、大腿与小腿的比例和起跑器的安装方式等,这 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角度的因素。因此,对于起跑时膝关节角度在某一个范围内 变化还是能理解的,而这个范围是能最佳化起跑的范围。每个运动员都会根据自 身的情况来调节自己的角度, 以达到最佳状态, 而这个角度会在那个最佳范围内。 根据 schot&knutsen 的研究, “预备”阶段身体重心距地面的高度,男女运动 员分别是 54.44.8cm 和 53.22.0cm,身体重心距离起跑线的距离,男女运动 员分别是 18.85.1cm 和 15.73.0cm。 atwater研究世界一流的选手发现重心位置到地面的高度为0.480.66m及重 心到起跑线距离为0.120.20m。a. mero 研究发现世界优秀男运动员重心距地面 的高度平均54.3 cm, 大约占运动员身高的31% , 重心距起跑线的距离平均18.8 cm, 大约占运动员身高的11% ,世界优秀女运动员分别是32%和9%。 1.2.6 起跑后加速跑 “加速跑即起跑后的加速跑或疾跑,是指从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之前的 一个跑段,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较高的速 度。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是百米全程跑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它不仅约占总成绩的 30%, 更重要的是该段技术的优劣对运动员的最大速度、 维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及速 度耐力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 1.2.7 加速跑技术特点 起跑后加速跑的前几步,躯干前倾较大,摆动腿的着地点接近身体重心的投 杨东锋.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 2005.6 前脚膝关节角度 后脚膝关节角度 躯干倾斜角 研究者 borzov 100(95102) 129(115138) -14(-22-8) atwater 89(56112) 118(90154) -23-34-9) mero 等人 111 134 -29 tellez 90 135 mero 96 126 -21 mero 99 136 -21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8 影点,随着躯干渐渐地抬起和步长的加大,着地点逐渐前移至身体重心投影点之 前。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应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应该快,着地点 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 迅速屈膝向前摆动。摆动的方向应与人体运动方向一致,臂前摆时,肘关节角度 稍小于 90,后摆肘关节角度稍大于 90 。在加速度的最初阶段,躯干前倾较大, 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应逐渐抬起直至途中跑姿势。在起跑后的加速度阶 段,两臂的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起跑后加速跑的前期阶段,身 体应保持前倾状态,头部不易过早抬起。从生理解剖学来说,头部过早的抬起容 易引起身体的条件反射姿态反射,造成四肢的动作的僵硬。在以往的国际大 型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短跑明星们在正式进入途中跑前的加速阶段,头部 都是低着的。 1.2.8 加速距离 通过查阅资料,国内不少学者将研究的精力放在起跑后加速跑距离上,力求 从此方面找出我国短跑运动员成绩与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 导致此差距出现的因素。 我国短跑理论把加速跑的距离定义为 “一般为 30 米左右” (体育学院普修 通用教材 1996 年版)。这一定义致使现在许多教练还在用 30m 的距离来训练运动 员的加速能力。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时的距离是不同的,低水平运动 员在 30 米左右就可以达到最大速度, 而高水平优秀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距离出 现在 6070 米。从以往的资料得知,著名短跑名将刘易斯、伯勒尔最高速度分别 为 12.05 米/秒和 11.9 米/秒,他们出现最大速度时的距离都在 80 米段落。 “ 对短跑加速理论的质疑一文中认为,我国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差,这 种现象与我国长期传统的短跑加速理论的指导,习惯用 30 米距离为主要训练距 离,用 30 米成绩来评价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 运动员起跑后 30 米 处的瞬时速度是中外教练员和运动员非常关心的技术指标,它能较好地反映出运 动员的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表 1-3 第六届世锦赛男子 100m 决赛运动员在每 10处的瞬时速度(米/秒) 王宁.谈对短跑加速理论的质疑.j.田径.2004.第 2 期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9 姓名 10m 20m 30 m 40 m 50 m 60 m 70 m 80 m 90 m 100 m 格林 8.71 10.47 11.14 11.50 11.67 11.80 11.68 11.57 11.51 11.30 贝利 8.90 10.55 11.28 11.63 11.76 11.80 11.70 11.55 11.38 11.00 蒙 哥 马利 8.82 10.34 11.14 11.54 11.62 11.61 11.54 11.42 11.25 10.95 弗 雷 德 里 克斯 8.77 10.35 11.02 11.43 11.60 11.72 11.52 11.43 11.27 10.79 博 尔 顿 8.67 10.36 11.03 11.41 11.50 11.54 11.34 11.20 11.05 10.46 伊 寻 瓦 8.55 10.21 11.08 11.38 11.52 11.51 11.42 11.30 11.07 10.36 从表 1-3 第 6 届世锦赛男子 100 米决赛运动员每 10 米分段瞬时速度表来看, 这些世界级的运动员他们的速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60 米左右, 比我国的运动员加 速距离要长。从以上表也可以看出 30m 的加速距离不再适应当今的训练比赛。从 能量的利用方面来说,100m 属于最大强度的运动,其供能的主要方式是无氧供能 atpcp,磷酸原供能系统,而人体内的 atpcp 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仅能供 人体 68 秒。郭成吉曾指出: “如果将加速段的时间加上最大速度段的时间,可 以发现多数短跑运动员的这一时间在 68 秒之间, 参加第 6 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 子 100m 决赛运动员的平均时间为 7.85 秒,与生理学关于 atp-cp 系统供能时间为 68 秒的理论基本一致。故可认为,加速阶段的距离加上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所 用的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atp-cp 系统的供能时间。 ” 因此,过早的在 30m 内把个 人的最大速度加速到最大值,会过早的消耗掉体内磷酸原供能系统,导致疲劳过 早的产生。杨东锋也认为: “最高速度出现早,加速过程用力过大,甚至 30 米就 达到个人最高水平,直接导致了神经系统的过早疲劳,能源物质的过快消耗,从 而引起运动僵硬, 动作紧张变形, 从而影响到成绩, 尤其是后半程速度下降明显。 ” 申伟华也认为: “起跑后,在加速第一阶段的全力加速是非常不利的,这样会使 郭成吉,川中原,赛庆斌,马学军.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 100 m 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分析j. 中国体 育利技 2003 年(第 39 卷)第 10 期 杨东锋.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 2005.6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10 有限的能量消耗过大且易于引起神经和肌肉的过度紧张。 ” 王燕珍, 王枫也认为: “百米比赛中,运动员前 30 m 拼命跑,加速过快,用力过大,能量消耗过多,最 高速度出现过早,从而破坏百米节奏,使最高速度的提高和速度耐力保持均受到 影响。加速节奏过快,不利于途中跑加速段、最大速度段和最后冲刺段的速度发 挥,同时也不利于获得更大的最大速度,并造成后程速度明显下降。 ” 王鲁克认 为: “当起跑后加速节奏过快时, 不利于加速段(r=-0.63-0.97,p0.050.01)、 最大速度段(r=-0.63-0.92,p0.050.01)和最后冲刺段(r=-0.73,p0.01)的 速度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获得更大的最大速度(r=-0.90,p0.01),并造成后程速 度明显下降(r=-0.66,p0.05)。 ” 对于百米这种项目,能量较快的消耗是不可逆 的,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量是很难再补充的。因此,当磷酸原消耗已尽时,人体 供能系统开始以磷酸原供能过渡到无氧糖酵解供能,而糖酵解系统供能的最大功 率为 29.3j/kgs,这一数值要低于磷酸原供能系统的 56j/kgs。所以过快、过 早的完成最大速度的加速,不符合百米项目人体供能的特点,不利于百米成绩的 提高。 因此 30m 的距离只是反映运动员加速能力,爆发力和其它一些身体素质的技 术指标,并不适用于起跑后加速跑的理论指导。30m 的距离确切的说只是适用初 学者和低水平运动员,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加速距离就应适当加长。 所以国 内的一些学者们就加速距离长短进行研究。郑贺老师在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指出:目前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都表现出较长的加速过程,最高速度时段出现 相对的晚,降速过程晚且后程速度下降幅度较小,全程跑节奏明显等特点,我国 运动员的特点与这些相比有着鲜明的反差。这些都是我国短跑运动员急需解决的 问题。 但是由此又引出一个问题:100m 跑中,加速距离多长为合适?所以这就不能 简单的定论加速距离长或短就好。如果在最大速度、加速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当 然是加速距离越长越好;反之,如果片面的追求加速距离,而忽视加速时间与最 大速度的做法,同样不能被人们接受。 “100m 跑加速距离多长适宜,是各方面因 素综合平衡的结果。既涉及不同的训练指导思想,又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个性 申伟华. 优秀运动员百米短跑加速模式及因子分析j. 体育学刊.1998.第 1 期 王燕珍,王枫. 100m 跑现代技术特点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04 年 3 月第 25 卷 王鲁克. 现代短跑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3 期.第 16 卷总第 47 期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我省优秀短跑运动员赵嘉欢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11 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 ” 郭成吉在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 100m 跑速度规律的 生理学分析一文中指出: “加速能力对提高 100m 跑成绩至关重要,但加速跑的 距离却不能太低,只有首先达到最大速度并能保持较长时间者才能取得更好的成 绩。 ” 以往专家学者在讨论加速距离的延长和加速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兰州市皋兰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长春市九台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许昌市建安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黄石市下陆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淮南市潘集区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佳木斯市郊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助残日活动总结(15篇)
- 2025年下半年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分类考试笔试临夏考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墩柱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2025年版
- 卫生监督协管五项制度范文(4篇)
- 2025中国低压电能质量市场白皮书
- 2025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航空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电瓶搬运车安全培训课件
- 数据保护与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 情报共享平台架构-洞察及研究
- 棉纱库存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