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 优化整合研究优化整合研究 研究生: 张鹏程 导师: 陈照斌 教授 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研究方向: 武术 年级: 2005 级研究生 摘要摘要:武术,又称国术,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 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运动中包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 体育项目之一, 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它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 与其它基础课程一起担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师 资的重任。进入新世纪后, “人”主体意识回归,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之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而近段时间随着国学热出现,人 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拓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民 族瑰宝上,于是越来越多的问题被发掘出来,越来越多的现象不得不引发体育工作者 的思考。 随着 08 奥运的临近,中国传统项目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舞台,而不同的传 统项目受文化民俗的影响在我国中东西部地区受重视程度是明显不同的。 由于地域限 制,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全国传统武术相比,该区传统武 术源远流长,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如何依托地方资源,改革和发展广西体育教育 专业武术教学,适应新形式下的社会需求有着很强的实用和现实意义。在调查中我们 发现,广西武术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 学方法单一落后上,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武术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日益增强。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以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 术普修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武术普修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这一 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最终构思出新的武术普修课程内容体系。各高校武术普修 课内容由理论部分、技术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方面以武术概述、长拳基本技 法分析、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武术教学法、武术图解知识为主,适当增设广西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技术方面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动作为基础,具体内容由初级套路和 养生功法两类组成,可适当增加广西地方传统拳术和以五禽戏为代表的传统健身功 法。 新的武术普修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 与现实实用性相脱节的弊端,结合了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以期培养 出适应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要求的武术师资人才。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广西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的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广西; 体育教育 ;武术普修课 ;教学内容; 优化整合 ii the betterment and integration about teaching content of required martial arts course in the major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guangxi universities graduate: zhang pengcheng superviser : professor chen zhaobin major: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direction:martial arts grade: graduate students in 2005 abstract: martial arts is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people through long non-stop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the movement of martial arts, as one of our great traditional physical events, is deep-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ttracts peoples much attention with its own unique glamor. due to its irreplaceable funtion of passing dow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martials arts is on the list of required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and with other elementry, shar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both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people, with the wake of consciousnes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health and thu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an ever before. with the return and extension of research in martial arts, more and more people focus on traditional physical events -“national treasure”.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issures and phemomena are found out and also bring out the reflection of peopel involv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pproach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chinese traditional events increasingly appear on public stage. however,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habits and customs, different traditional events attract different atten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 the subjects of this paper are mainly from the guangxi automomous region, in which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s long-standing and highly-emphasiz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adjust to the new social needs, it is very meaningful and practical to reform and develop the martial arts education of guangxi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making use of local resourses.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e issues in guangxi martial arts education mainly focus o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ocial need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methods being old-fashioned and invarie. undountedly, with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resure is also on the increase in the reform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aken from the content of required martial arts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y. using the biobliograghy and questionairs, this iii paper investigates and researches the betterment of course content and its combin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new experimental system of course content in required martial arts. its content is suggested including two parts, one part for theory and one part for practical skills. here the theory part is mainly about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rtial arts, the analysis of basical skills in changquan, the organization and judgement in competition,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martial arts, the knowledge of perceiving pictures in martial arts and some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of guangxis ethnic groups. the part for practical skills is based on basical movements and integrated movements, its content consisting of elementary movement sets and the basics in strength-conservation and spirit-refreshment, and some guangxi local traditional quanshu and traditional fit-keeping basics. according to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physical talents, this sketch about new content of required martial arts course wishes to remove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al-life practicality and coures contents of martial arts in university, and finally cultivates th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alents in martial arts who are fi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both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as it is sincerely hoped, the research above can go somewhere offering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the content reform of required martial ar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guangxi universities. key words: guangxi ; physical education ; required course of martial arts course content ; betterment and integration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张鹏程 日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 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 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张鹏程 日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 导 师签名: 陈照斌 日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 1 1 引言 1 引言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教学不断进 行改革,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也不断深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中小学 体育课程全面实施,打破了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 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作 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通过改革、优化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体系,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基础扎实的体育教 育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1.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 武术课程自设立以来即为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 高校体育专业技术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越来越脱节,其许多实用功 能均未能得到体现。武术教学与社会需要难以融合的问题日益暴露,这不能不引发 广大武术工作者的思考与重视。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武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和方法并不十分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标准,其滞后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武术课的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武术教育确实难以满足培养新世纪武术 教育人才的需要。 通过研读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全国武术教育在教育创新改革这一点上的表现并 不让人乐观,而由于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部地区的武术教学略有不同,如何 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西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广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其它省份有所差异,体育教 育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广西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 容的设置,探讨和优化广西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好新世 纪需要的复合型的体育人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全国主要体育学术期刊杂志及全国中文体育文献索引 、 中国体育 报刊数据库等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术整体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武 术教材、学生能力培养等领域,关于武术普修课程最核心的部分课程内容的 优化和整合方面探讨的却很少,而针对广西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目 前尚未猎及。经过对比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蔡仲林教授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调查研 2 究 1一文中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当前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要向着“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方向进行相应 的改革,并对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武 术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该学者针对当前学 校教育与学校武术的现状,在文章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进 一步提出今后的武术教学研究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体制等方面实现进一 步的创新和突破。 温佐惠的体育院校武术普修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出体育学院长期以来由于 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单一,导致武术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2。作者通过设计新的武 术普修课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三轮教学实验与运用性检验。学生在教学时数和教学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接受新模式教学后,不仅能完成过去大纲所规定的技术、技能、 理论考核内容,而且还能达到新模式教学中所规定的武术基础理论、技术、技能考 核要求。结果证明了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此文为本研究在选择武术教学内 容上提供了一些借鉴。 翟少红等在初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内容的构建一文中,针对中学武术 教学现状,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武术技术内容体系,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个领域目标在新武术内容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2004 年 11 月,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 3,与会的专家教授们针对当前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 一些发展对策的构想, 此次会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武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和 “挖 掘中华武术精神内涵”两大问题上。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上,武术运动管理中 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提出: “武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应跳出现有的框架和模 式, 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武术学科体系、 教学体系。 ” 北京体育大学朱瑞琪教授认为: “从教学计划上讲,要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突出一专多能原则 来改革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所谓整体优化,就是以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为本, 既要有本专业的特色,又要有民族传统的特点;突出一专多能原则,既要突出本专 业能力、还要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同时他还认为: “武术不 讲文化只讲肢体操作,只会越走越窄” ,因此高校武术教育第一个就是要从武术与 文化入手。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众多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文章,主要有:吴俊清的高 等院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模式探讨 ,陈威的对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新课 程目标对策的思考 ,胡美兰的高师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 ,宋创业的 高校武术课优化教学探究和李良萍的安徽省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 现状调查与分析等文献。他们的研究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质量的提高起到 3 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们的认知领域。但是,这些文章,与新 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联系还不够紧密,多数局限在对武术教学内容 整体改革的设想的探讨中,虽对武术课程进行了优化,但缺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安 排的研究,以致于在实际地教学中难以实施。广西区此前很少有对体育教育专业武 术普修课全省性的调查研究。 因此,本课题主要通过调查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现状的基 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出武术普修课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力求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武术课的实施情况, 运用现代课程论的相关知识,对武术普修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这对于促进广 西武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3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3. 1 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4,“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 策” ,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武术课程在 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目的即在于为广 西培养优秀的武术教育人才,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 据。 1.3.2 研究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在知识能力改变了世界的同 时,世界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育人才摇篮的体育 院系的体育教育专业, 有必要根据社会对未来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转变教学观念, 将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贯彻在体育教育专业各门课程体系之中,对教学 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构建出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课程体 系。通过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乃至对全民 健身计划的实施均有重要意义。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历来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2003 年 6 月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全国普通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武术类课程被列入6大类主干课程 之一。 5 但在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的高师体育专业武术教学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人 才培养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武术知识、技术与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水平, 4 并没有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直接影响到武 术普修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高 低。 这无疑是我们每个武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聚居区,民族传统武术 资源丰富,因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差异,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 容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区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 术普修课教学内容调查分析,结合国家教育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案、教 学指导纲要,探讨武术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问题,并籍此构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 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内容框架,培养出以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规格的体育人才,不但对广西区乃至对省内外其它体育院校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广西各级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 上的依据和参考价值。为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 的联系提供有益的建议。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因 受能力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重点选择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体 育系、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等四所本科高校相关的 体育院系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向调查院系索取武术普修教学大纲及考核与评价内容;并查阅了近几年来有 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相关论著、书籍、文件与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调查对象 向广西各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向已修完武术普修 课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2.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在运用统计判别法的基础上,采用再测信度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在回 收问卷 15 天后,在第一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小样本进行第二次调查,得出两次 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r=0.83,前后两次存在高度相关,可靠性较为显著,问卷效 度符合调查要求。在调查过程中,请各位专家、教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统计 得出 86.5的专家、教师对问卷的效度评价为“较高” 。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采用现场发放或邮寄发放回收的方式。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 家、教师调查问卷发放 30 份,回收 28 份,有效问卷为 28 份,回收率为 93.3 , 有效率为 93.3;学生问卷共发放 440 份,回收 423 份,有效问卷为 418 份,回 收率为 96.1,有效率为 95。 (见表 1) 表 1 :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发放问卷数 回收问卷数 有效问卷数 回收率% 有效率% 专家、教师调查问卷 30 28 28 93.3 93.3 学生调查问卷 440 423 418 96.1 95 6 2.2.3 专家访谈法 对广西高校体育院系部分调查对象及武术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在了 解当前广西高校武术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同时,对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实效 性提供论证,为广西武术普修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提供有益参考。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和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常规数 理统计和分析。 7 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时代背景 3.1.1 全民健身和“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 3.1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时代背景 3.1.1 全民健身和“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 人类进入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大大加强,同时竞争日益激烈。 要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必须提高国家整体国民素质,而未来国民素质的高低 与国民个体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基于这一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 实加强体育工作” 6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明确指出: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 国人民为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7 。这些文件说明了国家对体育工作在 提升国民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肯定。 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一向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之一。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国当前武术普修课程内容应从大众普及以及健身的角 度出发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设置。 3.1.2 武术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嬗变过程 3.1.2 武术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嬗变过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经过了 5 次重大改革.每次课程方案 的修订,都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 表 2: 90 年代以来我国 3 套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状况 类 别 门(类)数 主干课程名称 1991年教学计划 11 人体解剖学、体育概论、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 学校体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操、田径、球类、武术 1997年课程方案 9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 体操、田径、球类、武术 2003年课程方案 6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 术类 注: 此表来源:方千华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沿革 8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与前几次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相比,首先从课程名称上, 武 8 术作为术科四大领域之一,只有在 2003 年的课程方案中,才首次将“武术课程” 变更为“武术类课程” 。而从内容设置上,以往单纯以中国武术为教学内容,而 03 年 课程方案将其扩大为以中国武术内容为主,可以吸收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项目 9。 内容设置范围的扩大,给武术课程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 再者,新课程方案 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的限定,而在“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指导思 想下,构建出大框架体系 10,各个实施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武术课教学 内容,教学自主权大大增强,在教学内容上得以真正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 些举措非常有利于培养喜爱武术、会练会教武术的高素质武术师资。 不难看出,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武术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的变动, 可以说都是随着 时代的发展,根据时代和人民大众的要求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创新。 3.1.3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武术普修课程内容优化和整合之间的联系 3.1.3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武术普修课程内容优化和整合之间的联系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本着以提高学生体质 和健康水平为目的,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也在此背景下出台。 新推出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淡化了课 程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其中,目标体系由原来的 3 大块(基本知识、体质技能、思 想道德等)转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 5 个方面 11 。依据课程目标划分的五个学习领域所设置的学习内容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打破以往各项教学内容分开教授的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新 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 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 标准以 目标的达到与否来选择教学内容,使各地不同情况的体育教师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 地域特点,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体育内容。因此,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 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增加和补充的评价内容包括,体能 、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 合作精神几个方面,这改变了以往过分注重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体 现了评价的公平性。此外,课程评价形式则也由过去以技术考试等单一评价为主转 化为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新评价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不但适应了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要求,而且对教师处理教 材、 组织教学等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师资的母体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改革等多方面作出及时的调整是 必须的。所以,研究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顺应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趋势和学校 9 体育发展方向。 3.2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现状分析 3.2.1 3.2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现状分析 3.2.1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四所 体育院系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发现各所高校所制定的武术普修课的 课程目标大致相同,只是具体定位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武术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体育教育专业 的专业必修课程。所调查的四所高校武术教学的目标基本都集中在培养中学武术师 资方面。这四所院校均将武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设为武术普修教学工作的 重点,这也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特点。具体体现在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武术教学技能,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健身理念及教学方法;使学生较为系统地 掌握武术项目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术、技能;能基本胜任中小学武术课的教 学及基本训练,具备基层武术比赛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在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武术师资这一大的目标指向下,上述四所院校又结合自 己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学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见表 3): 表 3 各高校武术普修课程培养目标的比较 学 校 培养目标 广西师范大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武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健身理念和健身方 法;并以此发展民族体育、振兴民族精神与民族体育事业 广西民族大学 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运动训练、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人才。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基本技法,并具备创编、创新套路的能 力 广西师范学院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初级套路及其防身自 卫的方法。了解武术套路裁判法等的基本知识 玉林师范学院 通过系统的武术基本知识理论、技术的学习和多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较好地胜 任中学武术教学和基层竞赛组织裁判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的武术普修课程重视学生的内外兼修,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 学生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运用,期待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出传统中所蕴涵的 现代教育理念,为武术教学的科研和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培养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更注重培养实践型人才。该校的武术普修课程要求培养出的学 生对武术套路的把握性极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套路的基础上能够创新,鼓励学 生自创自编更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的武术套路。 广西师范学院注重武术的防身健身价值,在教学中较为注重学生技击技能的 掌握;玉林师范学院的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该校教学内容偏重竞技武术,采用的是 10 较为传统的武术普修教学模式。 但无论各高校是重传统还是重竞技,是重内涵还是重形式,各高校本科体育 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仍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武术师资,都 要求接受完武术普修教育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讲解、示范能力。因此,在各高校武 术普修教学过程中,教师均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为其以后能较好地从 事武术教学、训练工作奠定基础。 3.2.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3.2.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武术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调查得知,各所开课学校本课程 课时分配基本没有太大差别,均在 70 个学时左右。其中,我们重点调查的四所高 校均将开课时间设置在第二学年中的某一学期。 表 4 各高校教学时数及学时比例分配情况表 学时比例分配 学 校 教学时数 技术 理论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72 72 70 70 56 64 58 58 16 8 12 12 按照各校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各校该课程的教学均由两个部分构 成:技术部分教学以及理论部分教学。 在具体课时比例的分配上,广西师范大学武术普修课总学时为 72 学时,其中 理论部分分配学时是 16 学时, 占总学时的 22.22%,技术部分为 56 学时,占总学时的 77.78%;广西民族大学总学时同样为 72 学时,理论部分教学分配学时为 8 学时,占 总学时的 11.11%,技术传授学时为 64 个,在整个教学时间上所占比例高达 88.89%; 广西师范学院总学时安排为70学时,理论部分分配学时为12个, 占总学时的17.14%, 技术传授 58 学时,占总学时的 82.86%; 而玉林师范学院总学时亦为 70 学时,理论部 分分配 12 学时,技术部分分配 58 学时,所占总学时比重分别为 17.14%和 82.86%。 可以看出,各校技术部分教学内容的学时比重除广西师范大学外均在 80 以上,广西 民族大学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百分之九十。 由此我们得知,目前广西这几所高校在教学安排上均倾向于技术部分的教学, 这也符合武术这一技击运动项目的性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象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虽然各校教学大纲中 都规定了理论课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部分武术教师对理论部分 11 重视不够的情况,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在对一些武术教师走访调查 过程中得知,教学大纲执行的不彻底还由于我国当前武术普修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仍 以套路教学为主,套路教学的“繁/杂/难”客观上需要教师多安排上课时间来让学 生学习、复习技术动作。 这样一来,本身就已经偏少的理论教学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无法达到教学 大纲的要求。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使得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理论知识学 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最终他们对武术的理解可能是片面和狭隘的,这不仅会影响 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也会影响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把握,最终造成武术教学的不良 循环。 3.2.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3.2.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如上所述,广西现有的几所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程内容基本包括理 论、技术两个部分。内容是理论基点地延伸,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和安排,能有力 地保证和促使目标地达成。 表 5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开设内容调查表 学校 理论课教学内容 技术课教学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 武术概述 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术技法分析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教学 武术评判与鉴赏 少年拳 五步拳 初级长拳 第三路 24 式简化太极拳 初级器械 散打技法 广西民族大学 武术概论、武术简史 武术图解知识、创编要 求 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武术套路的教学组织 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组合 拳术套路 器械套路 太极 拳 武术散打技法及防身术 广西师范学院 武术概论 武术图解知识 中学武术教学法 武术主要技法分析 太极拳运动概述 基本功 五步拳 三路初级 长拳 太极拳 初级器械 玉林师范学院 武术概述 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术技法分析 武术识图学练与创编 武术教学法 太极拳 运动 武术评判与鉴赏 基本功 少年拳第二套 少林拳十八法 24 式太极 拳 初级器械 实用攻防技术 如表 5 所示, 在具体技术内容设置方面, 各校区别不大,主要以套路教学为主, 包括规定套路,拳术套路,器械套路,个别学校开设自选套路(动作组合) 。同时,为 体现武术运动的技击性,有部分学校在普修阶段开展散打内容的教学。 可以说,各校仍是以竞技武术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虽然各校也随 时代要求加入了散打等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散打等课程是新的教学内 容,各校都处于摸索阶段,加之学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对其期望值偏高,可在实践学 习中发现学习的内容与传媒表现和宣传的内容差别较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12 性。另外,散打的课堂中非常容易发生伤害事故,频发的事故也加剧了学生对此课程 的畏难情绪,所以就目前来说,各校散打课堂的开设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尽管各校在教学大纲中都有相当比重的理论部分,这 一部分基本包括武术概论,武术史,武术套路竞赛知识等,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 校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自身对武 术理论部分不够重视,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该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也并不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广西高校武术教学对理论部分重视不足,在技术教学 中也有轻传统,重竞技的倾向。 3.2.4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程考核情况分析 3.2.4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程考核情况分析 考核不仅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 重要手段 12。从调查情况得知,各所高校所采用的均是“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平 时考核”的考评制度,并且各学校对采用的这种考评模式比较满意,这说明各学校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 ,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合理的武术课程考核 评价体系,多数采用的是 60% :30% :10%这种比例。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技 术考试包括基本功、拳术、器械三项,选取的内容各校有所不同。其中,广西师范 大学将武术裁判理论等级考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规定考试合格的学生授予武术 三级裁判证书,并将其考试成绩按 10计入成绩评定之中,表明该校意识到武术裁 判等理论知识在促进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技术考核中,各学校根据要求制定出 技术考核的相应标准,突出了技术的重要性,此外,各院系在考核中明确要求,理 论与技术考试两项全部及格总成绩才算及格。 纵观各高校的考评体系结构内容,与武术普修课教学目标不尽一致。武术普 修教学目标要求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和理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各高 校武术普修大纲没并有能够得到体现, 缺少对学生组织教学能力、 裁判与竞赛组织、 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等能力方面的考评。这也加深了学生“重技术,轻能力”现象的 产生。在评价方式上,大部分学校重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有利于全 面、客观的掌握教学效果。但是在调查中,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基本没有被 采用,最终考评只有教师评价这一种方式,这样的考评体系并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 的体现。 3.2.5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评价情况分析3.2.5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评价情况分析 如上所述,调查的各高校武术普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学生接触的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够,学生对该部分的 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如表 5 调查所示,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技术课教学内容 主要为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器械、简化太极拳。然而对四所高校已修完武术普修课 学生喜爱的武术技术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表 6 )学生喜爱的武术技术课教学内容 与当前高校开设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 表 6 学生最喜爱的武术技术内容调查表 (n 总=418 人) 武术 基本功 长拳 套路 器械 套路 太极 拳 散打技 术 传统武 术套路 养生功 法运动 男生人数 33 98 103 77 269 61 41 % 9.9 29.3 30.723.0 80.3 18.2 12.2 女生人数 10 26 15 56 18 19 17 % 12.1 31.3 18.167.5 21.7 22.9 20.5 注: n 男=335 人, n 女=83 人 数据显示:男生最喜爱的五项武术技术教学内容的先后排序是散打技术、器 械套路、长拳套路、太极拳、传统武术套路。而相同的内容女生的选择排序依次为 太极拳、长拳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散打技术、养生功法运动,这表明学生选择的 教材内容与性别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在选择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