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i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摘摘 要要 中小企业集群在增强河北省地方产业竞争优势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但这些自发成长起来的企业集群大量存在规模小、集群互动效应弱等问题,并逐渐 出现了集群内恶性竞争和集群衰退现象。一些集群落入路径依赖的陷阱,区域产业不能突 破已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由于对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集群发生、发展、演 变特征等内在规律缺少足够的了解,很多地方政府都没能较好地解决企业集群内在动力的 培育与持续健康地发展问题。 论文探讨了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在诸多因素制约下的演进路径问题。研究综合运用分 工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对集群演进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地建立了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 的一种理论框架,并在研究和对比国内外发达地区企业集群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性地 提出了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的基本特征和行动策略。 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演进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将受到自组织、 政府作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路径是其成长机制作用过程的外在显 现,而成长路径选择则是对成长机制的作用方式做出相应约定。因此,为了促进和加快河 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成长,需要积极致力于其成长机制的培育和优化。通过对日本、意大利 以及我国浙江、广东等地企业集群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 环境,将决定不同地域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具有差异性。结合河北省集群发展的现实 背景,指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一系列成长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最后对容城服 装产业集群的演进做出了相应的实证性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机制,演进路径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ii research on devei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n hebei province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industerial compepitive advantage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s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however,these clusters growing spontaneously have many problems,including of the unadequate scale ,the low industerial level ,and the weak effect ,and they gradually present some phenomenon,such as vicious competition within the cluster,cluster recession.some clusters fall into the trap of path dependency.the regional industrial cannt break through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model. most local governments in hebei province failed to solve problems ,including of cultivating internal forc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because they still know little about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cluster growing.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issue on growing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n he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make us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theory and self-organzation theory to analyz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author establishes the oretical framework of analyzing growing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n growing path and opertional strateg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n hebei province generally, on the ground of studying and contrasting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is an dynamic process which will be influenced by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outer environment affecting mechanism and passiv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the growing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s explicit show of the effect of its growing mechanism. furthermore, the choice on growing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s prescribing the affecting mode of grow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accelerate the grow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n hebei province,its growing mechanism should be fostered and optimized. by analyzing and contrasting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in zhejiang,guangdong,italy and japan, the thesi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ing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is diverse in different region because of the dissimilar history conditions and realistic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in he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pointed out a few growing path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at last,the garment industial cluster in rongcheng country was chose as a study case,and its growing experiences was analyzed. key words:hebei province, sme cluster,growing mechanism,growing path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企业集群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种经济形象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就已出现。有关企业集群的研究 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对集群现象进行了最早的理论 概括,并提出了著名的工业区模型。自马歇尔后,对集群现象的理论研究一度沉寂。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后,一些经济现象引起学术界对企业集群的普遍关注。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显现出强大的竞争 力,同时,美国硅谷则创造了通过集群式中小企业发展高科技的奇迹。这些现象引起包括区域经济学、 地理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学术界普遍关注。 当今,中小企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全球企业集群发展现象几乎遍及 所有产业领域,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中小企业集群 的典范,例如:美国的“硅谷” 、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业、日本的汽车企业集群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鉴 于国内蓬勃的集群现象,纷纷制定了企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把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振兴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 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企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企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 增加值的 50%以上,中西部地区企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 企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企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 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 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企业集群在当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企业集群 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 重;部分企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 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特别是对企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 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发改委于 2007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2 年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 近几年来,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清河的羊绒产业集群、辛集的皮草业集群、 白沟的箱包产业集群、唐山的钢铁业集群、文安的木材加工业集群等,其中一些己经成为全国知名的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清河的羊绒产业集群、白沟的箱包产业集群。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 在带动区域经济、拉动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提高河北省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 技术水平、市场竞争,河北省于 2006 年 2 月发布了河北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 见 ,并确认公布了 50 个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集群,确定集群化为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形式。但是,相 对来讲,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这些自发 成长起来的企业集群大量存在规模小、缺乏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集群互动效应弱等问题,并逐渐出 现了集群内恶性竞争、集中污染和集群衰退现象。一些集群落入路径依赖的陷阱,区域产业不能突破 已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产业升级得不到实现。无独有偶,近两年在我国企业集群最为发达的浙 江省一些地区也呈现出的集群发展陷入停滞、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困境。由于对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下中 小企业集群发生、 发展、 演变特征等内在规律缺少足够的了解, 很多地方政府无论是对企业集群的 “构 件” 还是对集群发展的政策干预, 都没能较好地解决企业集群内在动力的培育与持续健康地发展问题。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当前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目光大多聚焦于集群的特征、形成条件、竞争优势方面的研究,而对企业 集群演进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集群演进研究大多基于企业集群显现阶段的特征、机制与绩效表现, 缺乏对企业集群形态演化和内在机制的系统研究。这就不免会给人造成误解,似乎集群是万能药,集 群就代表着创新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可以担保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事实上,从企业集群整体角度来 看,集群的发展过程必然表现为产生、发展和衰退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外部性、集聚经济、交易成 本和柔性专业化等理论能够很好解释企业集群产生竞争力的原因,却不能有效说明企业集群如何才能 持续发展:一些尚未丧失外部性、集聚经济、交易成本和柔性专业化或者交易成本并不太高的集群却 未能充分发育甚至己经衰落。而社会资本、区域创新和网络创新等理论虽然能够揭示企业集群内在复 杂关系和企业集群发展的机制,但不能有效解释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向。 在理论上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进行的探索已尤为迫切。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中小 企业集群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现有的基于国外成熟集群(如意大利的服装集群、美 国硅谷高科技集群等)的集群理论不宜直接应用于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国内关于颇具地域特色(如 广东省企业集群、浙江省企业集群)的集群的演进理论也不能直接照搬于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对于 像河北省这样具有自身区位优势的地区,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较低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培育和促 进其成长的问题研究则更少。同时,由于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企业发展理论 有多大程度适用于集群企业?集群企业如何利用集群演进规律来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在现有学术界 还没有较完善的答案。 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的研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河北省区域竞争优势。企业集群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改革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3 开放以来,广东东莞、江苏的苏州、浙江的绍兴等企业集群集中的城市,经济增长大都以 20左右的 速度迅猛增长。2005 年经济增长率惠州为 19.7%,绍兴为 19.5%,东莞为 19.5%,深圳为 19.2%,苏州 为 18.9%,无锡为 18.7%,中山为 18.57%,宁波为 17.7%。国外企业集群发展对一国或区域经济的影响 证实,企业集群本身就具有一种聚集优势,这种聚集优势能够转化成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2、有助于加快推进河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从而有利于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 从东部沿海地区的实践看,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门槛低、易模仿, 因而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等。国内企业集群 发展最好的 20 个城市是深圳、东莞、珠海、温州、广州、中山、上海、佛山、台州、宁波、北京、绍 兴、厦门、杭州、舟山、泉州、惠州、湖州、苏州、嘉兴,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前 20 位 1 。这 些企业集群发达的城市,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全省的财政收入,一个镇的财政收入高 于中西部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 3、 有利于分析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政策的得失。 目前河北省及其地区的一些政府部门已开始重视 针对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规划引导。制定系统、全面的“集群规划”是地方政府部门对集群成长进行 引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的研究有利于分析相关政策的得失。 4、有助于推动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成长。单个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一些比较劣势,如规模 经济难以实现、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资本积累和融资困难等,这些劣势,单个中小企业自身无法克服。 然而,众多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在同一地域聚集后,通过产业组织的优化和群体的协同效应,可以获得 类似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不同程度地克服上述劣势。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优点,聚集后又克 服自身劣势,因而发展企业集群有助于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成长。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研究对象界定为河北省地域的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来自于对集群现象的研究。 有学者将中小企业集群看作是产业集群的一个分支,该分支中的成员由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构成 2。 尽管对这一观点还有待商斟(因为在一些集群中仍存在大企业,如中卫式集群),但不可否认,在绝大 多数的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均是其构成主体,因此有必要明确中小企业的概念边界。 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在界定方法上, 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前者是从企业的本质特征方面来界定企业规模,如企业产权与经营、市场地 位、管理与决策等。在定量界定方面,是根据企业的某个或多个经济指标来界定企业规模 3。 我国则以企业规模(即企业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为主要标准来划分中小企业,且在统计分 析中,企业规模的划分范围以进行独立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为对象。严格地说,过去中国企业规模的 划分仅仅是针对工业企业进行的,其划分标准前后经过五次较大调整。现行标准是国家经贸委、国家 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 号) 4。 另外,某一中小企业集群一般是围绕一个主导产业而形成,因而这就涉及到集群所处的产业领域 问题。实际上,中小企业集群并不是在所有行业均适宜发展或是都具有竞争优势,例如啤酒、钢铁等 产业,规模经济明显,所以仍需要以发展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而不是以建立集群为主。为此,有学 者研究认为,适合中小企业集群经营的产业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环节的纵向可分离性;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4 二是中间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即具有足够多的并联备用元件 5。根据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北省中小 企业的特点,因此研究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也主要设定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小规模制造加工业。 “集群”(cluster)一词较早出现于 1990 年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中,其被用来描述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 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6。此后, 随着这一概念被推广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企业集群” (enterprise cluster)、 “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rict)、 “区域集群”(region cluster) 等多种称谓。但从总体上看, “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也有一些学者称之为“产业簇群”和“企 业簇群”)在使用上更为广泛,它们实质上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个认识侧面而派生出的概念。我国学者 顾强和王缉慈认为: “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纵横交错的行业联系, 揭示了相关产业的联系与 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而企业集群则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 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 7。本文对产业集 群和企业集群两个概念不加严格区分。 1-3 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视角研究视角 从当前国内对中小企业集群研究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领域。经 济学的研究侧重于从集群内部的产业组织、产权结构、生产要素配置以及企业间的市场行为关系等对 集群现象加以考察;管理学的研究侧重于对集群发展阶段、模式、障碍因素、管理方法和对策等问题 进行分析;经济地理学则注重集群外部联系、区域创新环境和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的视角为经济学视角和管理学视角。 经济学视角集中在分工理论对集群产生和发展的解释; 而管理学视角侧重于集群的组织特性分析。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是本研究的主体。同时,由于集群企业是集群的重要元素,且现有研究多关 注于集群宏观层面,站在集群企业立场研究集群的不多。因此,本研究对集群企业的发展变化会有所 涉及。 1-3-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要通过研究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规律, 以期为政府等相关部门 提供一定的认识与理论依据;二是要通过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的研究,以期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 实践依据;三是要尝试在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的理论方面有所突破。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 运用分工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研究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演进。 内容主要包括界定中小企业集群成 长的基本理论内涵,并对已有的集群成长机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2、研究中小企业集群演进阶段及成长机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集群的主要因素和企业集群面 临的问题是不同的。研究对中小企业集群演进效应和特征进行了阶段分析。研究还对中小企业企业集 群演进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机制的分析框架。 3、 研究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环境和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中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 研究 首先分析、比较意大利和日本以及我国东部地区浙江、广东等地企业集群的发展实践与模式特点;之 后对河北省企业集群现状做出了分析,分析河北省中小企业与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此 基础上,重点论述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选择、成长机制和实现途径。 此外,在以上理论研究展开之前,本文将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来奠定理论研究的认识基础。在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之后,本文将以容城服装产业集群的演进实践为典 型案例做出实证研究,最终得出总体研究结论。论文共 6 章,论文框架如图 1.1 所示。 绪论 理论综述 中小企业集群演进阶段及成长机制分析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环境及路径分析 实证研究 5 fig. 1-3-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具体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法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处理有关对象的整体联系的科学方法。系 统科 家日本和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以及我国广东和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进 行比 集群的 形成 图 1.1 研究框架 结论 1.1 research structure 1、系统动态分析法。系统方 学方法要求从事物的整体、相互联系、有序、动态等方面来把握事物。其中系统动态分析的方法贯 穿了全文。 其中还运用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来分析问题, 把集群的演化过程作为一个不断为取得竞争 优势而演化的系统来分析。 2、比较分析法。将发达国 较分析。将浙江省、广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相比较来进行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对于企业和企业集群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成长、优势培育和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 理状况的差异大的背景下,不同的政府环境、机遇或压力影响着乡村工业化组织形式,最终形成不同特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6 进行 1-3-4 论文创新点论文创新点 论文创新点主要有: 阶段及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 尝试性地提出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的分析框架。 在对 集群的发展现实,提出 六点实践性策略:依托区域优势要素与资源的成本路径;重视区域专业市场建设、实现商贸经济与城 色的集群经济类型和模式。 所以针对河北省不同地区及其他国家集群发展的典型案例, 运用个案分析与 一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抽象出集群发展中的共同特性,从而为我国其他地区实施集群战略、推动经济 发展提供借鉴。 4、其他方法。静态分析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现实特点进行描述、概括,对其以往的成长路径 总结;而动态研究则侧重于将集群发展视为一个过程,进而对其未来走向进行探索和预见。规范分 析将遵循从现状分析入手,到成长机制建构,进而再到成长路径选择这样一条技术路线。而实证分析是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将相关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最终着眼于对现实问题 的解决。 1、 对中小企业集群演进 已有的集群成长机制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机制的分析框 架:e=f(s,c,p),即中小企业集群演进将受到来自于自身、外部环境和人为干预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 影响。对比国外典型成熟企业集群发展演进过程与阶段特征,归纳总结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过程中的动 力因素、集群规模、空间指向、内部结构、集群风险及竞争优势等特征。 2、提出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的实现途径。结合河北省中小企业 镇企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市场路径;鼓励和培育关键性企业的龙头企业路径;以工业园区模式来发展企 业集群的工业园区路径;合理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的政府路径;提升集群产业技术的创新路径。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的相关理论综述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群演进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集群经典理论2-1 企业集群经典理论 2-1-1 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和克鲁格曼。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在其 1890 年出版 的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他认为: “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扩大 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利于这一工业的一般发展的经济;第二类是有赖于从事这一工业 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 ”同时他指出: “现在我们要继续研究非常重要的外部经济, 这种经济往往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 ” 8 他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享受更多的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马歇尔将这种产业集聚区域称之为 “产业区” , 并把这种特定产业对特定地区的依赖称之为产业的 “本地化” 。相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产业集聚内的企业能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学习经验曲 线中的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 模经济。 首先,技能、信息、技术、工艺和新思想能在集中的企业间迅速传播和应用: “当一种工业已这样 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会长久地设在那里,因此从事同样行业的人,相互从邻近的地方所得的利益 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优良的 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地研 究;如果一个人有了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 之源泉。 ” 其次,产业集群能促进相关配套辅助产业的成长和专业化协作,并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马 歇尔写道: “在同一种类的生产总量很大的区域内,即使用于这个行业的个别资本不很大,高价机械的 经济使用有时也能达到很高的程度。因为辅助工业从事与生产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为许多邻近的工业 进行工作, 这些辅助工业就能不断地使用具有高度专业化性质的机械, 虽然这些机械的原价也许很高, 折旧率也许很大,但也能够本。 ”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展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模型,他把马歇 尔的“产业区”优势的论述总结为三点:本地专业化劳动力的发展;大量增加的相关企业和生产服务 活动对核心产业的支持;以及频繁的信息交流对创新的贡献。而这些优势即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 9。 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 作用而产生的 10。他偏重于密切的经济联系导致集聚而非比较优势,并且认为技术外溢是集聚的次要 因素。他认为产业集聚一旦发生,就能自我增强而持续下去。克鲁格曼将最初的产业集聚归于一种历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8 史的偶然,初始的优势因“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所以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 区位都具有“历史依赖”性。 2-1-2 集聚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 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区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他们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对产业集群作了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伯、美国的胡佛、英国的巴顿等。 德国的工业区位经济学家在考虑了运输、劳动力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后,强调了集聚经济的作 用,企业通过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等,获得集聚经济效益。近代工业区 位理论的奠基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alfred weber) 最早提出了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cs) 的概念。韦伯早在 1909 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首先提出集聚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 位分布时,首次使用了集聚因素。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从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集聚是通过企业 对集聚好处的追求自下而上形成的 11。 韦伯认为聚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聚集优势,第二阶段是各 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集中化,形成高级聚集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需具备四个方面的因素: 技术设备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专业化,而专业化的生产部门更要求工业的聚集;劳动力的高度分工要求 完善的、灵活的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有利于聚集的发生;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 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集中化可以使单个企业廉价使用整个基础设施成为可能,从而 降低一般经常性开支成本。 胡佛 (e.m.hoover) 在 1948 年出版的 经济活动的区位 中将集聚经济视为生产区位的一个变量, 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产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体的规模所产生的经济。 巴顿在 1976 年出版的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探讨了产业集群现象。他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熟 练工人、经理、企业家的发展,集群内日益积累起来的熟练劳动力和适应当地工业发展的职工安置制 度,进一步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巴顿的贡献在于,它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 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 争促进了创新;同时集聚有利于企业、供货商和客户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在信息的传播中了解市场动 态最终导致创新的产生;最后,由于通讯工具在大的集中地是比较优越的,这样就能促使该地区的所 有企业很快采纳这种创新 12。 2-1-3 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综合体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综合体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了增长极概念,他指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 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 终影响” 。佩鲁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创新,而创新总倾向于集中在一些特殊的企业。 这种特殊的企业就是领头产业,即增长极。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和周围相联系的推动性单位,具有 “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地区产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包括技术 的创新与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获取巨大规模经济效益等作用 13。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9 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产业集聚经济增长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又是与部门经济的研究交织在 一起的,当推动性产业生产的增加导致区域外的其它活动产生时,极化效应发生。增长极理论认为推 动产业的建立,完全依赖于政府的力量,倡导通过政府干预,形成集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 它将政府在产业集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放大。不过,实际上政府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有限 的,同样有“失灵”的问题。采用增长极战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必须以发达的城市经济为依托, 而这往往是不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 地域生产综合体战略是前苏联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由苏联的一些知名学者如科 洛索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普罗勃斯特等,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于三十年代提出的。科洛索夫斯基将 产业综合体定义为: “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 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 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 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 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 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就称为 “生 产综合体” 。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具有集中人力、物力、财 力办大事的优势,综合体的建设完全是由国家投资完成。 2-1-4 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于 1937 年在“论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威廉姆森于 1975 年和 1985 年分别出版了市场与科层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两本名著,界定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提出环 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将导致交易费用增加,构成市场与组织间的 转换关系 14。交易费用能较好地解释产业集群的成因。 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使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 对稳定,这些均有助于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同时,由于数目众多的企业地理 接近,增加了市场参与的角色,市场机制更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并克服交易中的 机会主义行为;此外,产业集群的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各个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的 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促使交易双方达成并履行合约,节省了企业搜寻 市场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2-1-5 新竞争理论新竞争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 1998 年发表了“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从竞争优势的角 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不同于科层制组织或垂直一体化组织,是对有组 织价值链的一种替代。这种独立的、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 效率、效益及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 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难以达到的。 波特认为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一是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 产率。由于地理上的相互邻近,集群内易形成专业人才市场;企业间容易建立起协调与信息机制;相 互市场、技术、竞争的信息能够在集群内迅速传播。这样,集群内的企业能够享受诸多益处:如降低 雇员与企业之间的相对搜寻成本及交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契约的搜寻、谈判与履行成本,机会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10 主义行为大为减少; 同时, 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享政府及公共机构同的专业基础设施或教育研究项目, 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产业集群能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动力来自于集群内的 竞争压力、竞争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集群内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可促进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 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同时改进服务与市场观念。三是集群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 的产生与发展。新生企业能够在集群中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原材料、资本、技能和劳动力,老企业能够 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了解自己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它们都从集群内获得更多参与竞争 与合作的机会。 总的来说,这些经典的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马歇尔为代表的集聚理论,该理论主 要回答了为什么会有产业集群的现象,以及形成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集聚理论的产生可以认 为是之前的分工理论的发展和深化的必然结果。第二类是以韦伯为代表的区位理论,该理论主要回答 了企业在何处集聚,集聚的过程和选择这个区域的原因。第三类是以波特为代表的集群理论,则主要 是回答了什么是集群,集群的本质以及集群的竞争优势,如何促进这种优势的形成等问题。当然这三 类理论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彼此互相联系很难把他们割裂开来,在这些理论中都可以看到他们彼此 的影子。比如马歇尔提到了产业区,韦伯谈到了集聚等,而产业集群理论很显然是继承了这些前辈的 思想而继续发展起来的。 严格来讲,到目前为止,产业群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无论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 理学还是公共政策研究等,都把产业群当作是有利于提高企业、产业和不同层面的区域竞争力的有效 的地域组织形式,大多数研究都基于这种观点,展开对产业群不同方面的研究。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产业群是个复杂的现象,是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的等多要素的系统集成,过分强调任何单个要素都注 定是片面的。 2-2 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2-2 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2-2-1 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 “集群”(cluster)一词较早出现于 1990 年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中,其被用来描述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 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此后这一 概念为学术界所广泛使用。 事实上, 对集群的最早认识是源于 19 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 产业区概念,他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是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 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小企业的集聚” , 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而胡佛则将集群看作是具有“集聚体”规模效益的企业群体。 尽管“集群”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尤 其是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然而至今学者们对集群概念的定义与内涵仍有着不同的认识。 波特认为,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货商 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它相关机构(例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 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也就是说,集群不仅包括对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其它实体,例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11 如专业化投入品的供应商,还通常向下游扩展到客户,平行扩张到生产互补性产品和使用相关技能、 技术或公共投入品的公司。 而 rosneefld 则认为, 集群是相似的、 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 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和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 分担风险。 仇保兴认为,企业集群就是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 织。 王缉慈从侠义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指一些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地理邻近的企业已经同意建立一 种合作机制来达到某种共同目的,例如发挥一定的潜力的目的 15。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研究表明,各国学者对集群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见表 3.1)。它已经“成为具有多种内涵的新型产业政策框架的理论基础” 16,并由此派生出多个相近的概 念,出现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eluster)、 “企业集群”(enterprisecluster)、 “新产业区” (newindustrialoistrict)、 “区域集群”(regioneluster)等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针对“产业集群” 与“企业集群”的内涵,研究者有不同观点。有学者指出,企业集群注重的是集聚者的微观个体组成, 有地理临近的要求,而产业集群是集聚者的宏观产业属性和专业化特征,既可以是地理临近型,也可 以是地理分散的,甚至跨越了国界 17。然而从地理集聚这一角度,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以上这些概念 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相同的,只是他们所关注的方面各有侧重 18。 表 2.1 各国对集群本质的理解 table2.1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o cluster in some countries 国家 对集群的理解 国家 对集群的理解 德国 相似公司的聚集和创新模式 美国 供应链网络和生产网络 意大利 产业知识流 加拿大 创新系统 墨西哥 创新系统 澳大利亚 创新的网络和生产网络 荷兰 价值链和生产网络 法国 由知识链连接起来的独特组合 英国 区域创新系统 爱尔兰 价值链 资料来源:许庆瑞,毛凯军.试论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科研管理,2003,24(1):72-77 符正平认为,定义企业集群需要把握三个维度 19: 1、经济维度。集群是指经营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与分工合作关 系。 2、地理维度。大量中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经营某一行业 的中小企业密度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