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4 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 导 师姚侠文 教授 研究生刘 兴 摘要 体育院校是国家体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而教师是组成这一机构的第一要素 或主体力量在新旧体制转变及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市场选择下体育院校作 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发挥着培养各类高级体育人才的母机作用和知识创 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体育院校的发展水平及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于体育事业 发展的专门人才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 应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直是体育教育界和体育决策部门所关心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 题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教 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立题的基础以素质概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围绕我国体育 院校技术学科教师的群体素质分析讨论了技术学科教师素质的现状问题及形成的主客观原 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影响我国体育院校技术学科教师在管理评价 制度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不仅有赖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群体素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个别教师就能做的而是教师群体作用的 结果45 岁以下教师已占术科教师总数的 72.97%术科教师的研究生比例较低与普通高校 相比 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文化基础薄弱而带来的考试障碍是造成术科教师群体学历层次低 提升速度慢的瓶颈术科教师群体的职称结构重心过高比例矢衡高职称教师年龄重心偏 高出现了教授年龄的平台效应及学历层次低而职称结构高的一高一低现象 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学科单一专业性强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术科教师的技术性及传统的 留校用人观念造成了体育院校教师用人的封闭性形成了学缘结构的平台效应多数教师已 基本具备了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思想素质但在教育观念转变的深刻性明晰性上仍有 较大的思想障碍 调查分析表明术科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能力水平和精力投入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中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成果质量接近于老年教师水平而青年教师差距较大地方院校的整体 研究水平较为薄弱学历层次低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术科教师对专业认 识的偏差和局限性是影响教师群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内在因素各院校注重硬投入轻 视软投入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对教师存在着严重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关键词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结构因素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5 the research to umpty problems on the diathesis of gym teach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supervisor: pro. yao xiawen doctor candidate: liu x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are the highest education institution of the sports system of china. the teach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of this system. as the important streng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plays important action i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ng. it depends on the diathesis of the teacher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and train higher special person with ability. the peop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 of sports have cared about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problem for a long time that whether the diathesis of the teacher can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hesis compares with the teacher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ets forth the reason which affects the manage, judgement, system and conception of the gym teach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it adopts the researching way such as studying literature, talking with experts, investigating in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based on the diathesis of teacher is the key to actualize making-education. it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problems and the reason on the diathesis of the gym teachers surrounding the colony diathesis of the gym teachers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thesis thinks it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diathesis of separate teacher, but also depends on the diathesis of colony teacher to train the higher sports person with ability. only the effect of the colony teacher can accelerate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e gym teachers under 45 years old are only 72.97%. compared with general higher institutes, the postgraduate teachers are fewer and fewer. it causes the lower of the colony teacher in educational level which brings examination obstacle because of feeble founda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itle of technical post of gym teachers colony is unbalanced, the teachers of higher title of technical post are older. by analysis it also thinks the obturation when using people formed the structure of flat roof domino-affect because of the single subject and stronger professional character. most teachers have had the education thought which ado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much ideaistic obstacle in profundity and clear of changeover. it indicates through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level of ability and devotion in energy of the gym teacher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quality of achievements of middle age teachers, the youth teachers are poorer. it is the major reason that the research level of the whole of institutes is weaker and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er. the gym teacher has had the wrong cognition to specialty for a long time, which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diathesis of colony teacher. all the institutes are absent of consciousness of continue development and have the serious trend to pay attention to using and neglect training when using teachers. key words: p.e institutes, gym teachers, colony diathesis, structure, factor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6 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 1 导言 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 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 体育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 而教师是组成这一系统的第一要素或主体力量高等体育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在经济及 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被人们视为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财富和源泉 进入 8 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究其历史动因有的学者 概括为时代信息化经济跨国化竞争综合化的结果 2 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都把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当作关键一环来抓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体的发 展战略 对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动力源的高等教育和高等体育院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体育院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体育科技文化和为竞技体育主战场服务的重任高等教 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科教兴体奥运争光计 划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对体育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任务高等体 育院校要从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 战略意义当前和十五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全 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 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内涵发展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 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 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 进入 9 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 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 工作规程及配套系列法律教师队伍建设开始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教师队伍的 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体育院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 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目前体育院校已发展至 1 5 所拥有体育类学科全部本科专业有 6 个博士点2 6 个硕士点 1 教育部文件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0 号 2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5 页 3 教育部文件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0 号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7 全日制在校生已达 3 4 0 0 0 多人专职教师 2 8 0 0 多人高职称教师 1 1 0 0 多人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6 所直属体育院校共为国家培养了近 7 万各类体育人才1 8 0 0 多名研究生2 5 0 0 0 名函授教育本专科生培训在岗教练员 3 0 0 0 余名国家级体育指导员千余名为国家培养了 许多高水平运动员仅 1 9 9 3 1 9 9 7 年6 所直属体育院校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共获得奥运会 和世界锦标赛金牌 4 3 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 9 6枚科学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在历 届 4 9 2项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成果中体育院校共获 1 2 3项奖占 2 5 % 在历届全国体育科 学大会录选的论文中体育院校的入选论文占三分之一体育院校已成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 的重要力量 体育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和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适应 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体育院校作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担负着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工作母机作用而体育院校能否培养出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 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 平教师队伍因此本文主要从群体的角度以教师群体素质结构及群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作 为研究点以此对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的群体素质进行分析 1 1 选题依据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科研选题是一个逐渐逼近科学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合乎需要性创造性科学 性和可行性四项普遍性原则即选题要满足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体现科研目的对选 题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应是人们获得新知识的创造性劳动体现科研价值选题必须考虑课题完 成后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研究把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研究作为选题这 一选题是否符合四项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来回答 体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事业综 合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从事体育事业的专业人才建国初期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提高体育工作者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在全国成立了 6所直属体育学院为全国及本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培养 人才5 0 年代末期又成立了若干所由地方管理的体育学院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体育院校已走过了近 5 0 年艰苦而又光辉的历程从宏观上说我国 体育院校通过发展调整改革探索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高等体育教育制度和体系 这段历程可分为 5 个发展阶段15 0 年代初期5 0 年代末体育院校的起步和创建阶段2 5 0 年代末6 0 年代中期调整和稳定发展阶段 3 6 0 年代7 0 年代中期1 0 年内乱阶段4 1 9 7 7 年1 9 8 5 年恢复和发展阶段5 1 9 8 5 年至今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体育院校是行业性较强的单科性院校8 0 年代中期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体育院 校基本在统一的模式下运行绝大部分院校只有体育教育一个系主要是培养中等以上学校 的体育师资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才与师范大学体育系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很相近没有 本质区别这种状况使体育院校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建校之初国家为之所铺设的发展轨道进 入 9 0 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相对独立封闭的体育院校 的办学弊端日渐显露学科单一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难以及时吸收和了解其它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8 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老化近亲繁殖严重学术领域消沉保 守学术风格单一信息不畅教师素质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素 质教育的提出为体育院校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国家体育总局 原 5所直属院校的领导体制下移至地方管理后面对着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办学 质量迎接挑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是摆在各体育院校面前的紧迫 任务 体育院校处于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最高教育层次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就必须要 有高质量的体育院校而高质量的教师是构成高水平院校的第一要素高素质的人才要靠 高质量的教师来培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教师问 题单列一部分进行论述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4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师资是一所高校构成的最主要因素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 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 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也指出教师是变革的动力是促进 东西方之间南北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是塑造新一代性格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人类从来 没有像今天这样痛切地感悟到教师在这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全球 教育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美国自 8 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之中明天的教师国家为 2 1世纪的 教师做准备什么事情最重要为美国教育未来而教等一系列报告多次论及教师素质的意 义其中国家为 2 1 世纪的教师做准备一文要求美国人认识到两点最基本的真理第一 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第二取决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 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新旧体制转换及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市场选择下高等体育院校应成为面 向社会服务于体育事业的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应成为着力解决中国体育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机构训练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紧密结合的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体育高等学府体育院校教师的素质状况如何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高等教育进 一步发展的需要能否经得起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考验这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体育院校面对 市场的挑战而提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在经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教育转轨的 情况下研究体育院校的第一要素教师及教师素质对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体育院校的发展 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 1 . 2 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综述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数量之多不可计数不少教育专家学者对教师 素质都提出过不同的见解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23 5 刘佛年中国教育的未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53 页 6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1 6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9 1 . 2 . 1 国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 在西方比较明确论及到教师素质的教育家可推至到古罗马时期的德谟可里特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在论教师中就对教师的业务 能力提出了要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学校的章程都详细规定了教师所应具有的品德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时期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自我修养和自我 教育认为没有培养和发展好自己的人是没有资格培养和发展别人的 7 自进入 2 0世纪以来世 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教育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纷纷重视师资 培养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1 . 2 . 1 . 1 美国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1 9世纪末心理学的发展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发展赫尔巴特霍特杜威等人将其应用到教 育领域在教师资格标准中开始强调对教学法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学测量学e d u c a t i o n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和儿童心理规律等新学科领域知识的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俄 亥俄州首先于 1 8 2 5 年实行了教师资格证书一个国家的教师资格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 平和教育质量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是通过确定教师资格标准来鉴定与考核教师素质当然这 里所指的鉴定与考核并不是教师素质的全部 从 2 0 世纪 2 0 年代起美国一些学者开始用实证的方 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教师的品质和人格如卡塔斯和韦帕斯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概括了 2 5项 教师职业应具有的品质 5 0 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对美国震动很大 战前偏重 如何教 的师范教育观受到了批评 并被良师必学者的观点所取代8 0 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在日本和德国经济腾飞的压力下 重新审视本国教育状况 全美教育委员会于 1 9 8 3 年发表了致美国人民公开信 国家处于危机中 教育必须改革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突出 的表现在 1 9 8 6年卡内基教学特别工作组发布的以 2 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和霍姆斯 小组报告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同时指出了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成为一门 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以改善为此教师专业化从 8 0 年代后期被提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议程 之中 并促使教师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 9 0 年代 还产生了一种 选择性资格检定a l t e r n a t i v e c e r t i f i c a t i v e 的教师选择方法美国2 0 6 1 教改计划指出必须培养与未来社会相适应 的具有崭新素质的未来人 8 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素质 不惜巨额投资来组织有关协会和教育专 家研讨师范教育改革和在职教师的素质提高的问题为提高教师素质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 美国学者对教师素质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 2 0世纪 3 0年代就试图寻找真正教师的 特征并一直对教师的教育素质进行着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美国教育协会 通过调查认为优秀教师应有 1 8 项品质健康而有活力 智慧好学成熟的情感爱学生 乐观幽默能与人合作兴趣广泛容忍公正等 9 美国教育家 w . c . b a b l y 列举了 1 0项教 7 宫作民等新世纪教师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19 页 8 宫作民等新世纪教师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0 页 9 王连生教育概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275276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0 师完善品质同情心仪表谈吐真诚乐观热心好学活力公正严谨 1 0 s t a n l e y j . z e h m a n d j e f f r e y a . k o t t l e r 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教师的形象一 名人际关系的专家具有真实无偏见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一名有效的交往 者营造关心的气氛, 促进学生有效交往一名帮助者理解信任和同情学生 1 1 s y m o n d s 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亲近感爱护学生尊重学 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需求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 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的组织能力和统合能力 1 2 美国教育家克伯莱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备 7 种品质即健全的知识专业的准备 强健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生活的经验社会的了解正确的教育哲学5 0 年代由美国教育 协会组织的为期 7年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增进人们对教师特征的认识进而确定可被用来评 价和预测教师行为的客观度量其基本假设是教师行为是情境因素和具体教师特征的函数 情境因素和教师特征从最一般到最具体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一般的情境因素和教师特征影响 着具体的情境因素和教师特征而具体的情境因素和教师特征又进一步影响着具体的教师和 学生行为用图式可表示为 一般教师特征 具体教师特征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般情境特征 具体情境特征 通过课堂观察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该研究识别出 9个能产生有效教学的教师素质特 征理解友好善于激励富于想象勇于创造情感的稳定性等 1 3 哈佛大学教授派墨 认为教师应具备 4种基本素质同情心丰富的学识激励学生努力求学的能力淡泊宁 静的态度教育理论专家西尔斯认为坦白忠实同情牺牲乐观是教师人格所不可缺 少的要素 1 4 查浦曼和康兹在教育原则一书中提出优良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受过广博的 普通教育具有丰富的普通学识对任教的学科有专精的研究熟悉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 1 5 关于理想教师素质1 9 7 6 年美国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g a l l u p p o l l 中显示的结 果如下按得票多少顺序排列交谈和理解的能力严肃而公正的执行纪律的能力启发和 引起动机的能力高尚的品德爱护与关心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诚与献身精神友善的个 性端正洁净的仪表 1 6 10 唐松林等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分析云梦学刊2 0 0 0 第 4 期1 3 0 页 11 stanley j.zehm and jeffrey a.koggler,on being a teacher,cowin press,inc,1993. 12 韩幼贤教育心理学修订版下册茂昌图书有限公司1993354355 页 13 宫作民等新世纪都是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021 页 14 宫作民等新世纪都是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021 页 15 郑全洲译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8 4 页 16 方展画高等教育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20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1 关于教师素质的分析美国学者长于实证性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列举 出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然后请许多学者评定等梯依其重要性给予相应的百分比再 加以平均二是征求学者或学生的意见列出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然后进行归纳计 算排序统计出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如美国教育家波森b o s o n 曾指导研究生对教师的素 质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 2 1 项如学识训导方法教学 技术机敏自制注意学生的个别需要等 1 . 2 . 2 欧洲国家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英国政府在 1 9 8 3 年向众议院提交了题为提高教师质量白皮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实际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强调师资培训人员的 实际经验向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特别为在职进修拨款改善对教师的管理和使用 提高教师的资格标准及淘汰不合格教师英国在 1 9 9 5年第一次公布的竞争力白皮书就 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提出为增强英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彻底改 革进入 9 0 年代以后英国大学重新调整师资培训课程从而也提高了师资培训标准1 9 9 7 年英国新政府把教育改革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些改革其中包括提高师资队伍质量英国 教育行政机关评价合格教师的标准有三条人格品质适当的学业水平足够的教育专业和 实践方法的知识 技能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在 8 0 年代公布了一系列报告 论述了 有效教学 的定义并界定了称职教师的标准1 9 8 7 年英国教育专家 b r o a d h e a d 在仔细研究有效 教学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列举了教师特征涉及到的 5个方面即职业行 为职业特征组织属性感知性信息收集技能这 5个方面勾勒出一幅称职教师基 本特征的蓝图并将每个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分解 1 7 1 9 8 6 年欧洲教育部长常设会议发表题为教师和师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的文件提 出了称职教师的标准成为知识的协调者和向导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在师生之间 建立一种非权威性的关系承认学生有权参与影响他们未来生涯的决定理解校外的成人世 界能把人权民权非暴力冲突解决法的教育综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传统学科的特色之一 具有创造学习环境的技能具有开展群体工作或特色工作的技能鼓励年轻人反思将它作 为一个学习过程承认教师和其他人都是知识的源泉能够充分挖掘这些源泉不仅要掌握 交流的艺术而且要将这种交流艺术传授给学生 1 8 前苏联学者库留特金等人把教师的能力素质概括为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学生 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等三类夫恩果诺波林认为教师职业要求教师 有 9种能力素质理解学生的能力通俗易懂讲授教材的能力组织能力把握教育分寸的 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迅速地反映教育的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的能力胜任所 教学科的能力引起学生兴趣的能力 1 9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教育的优先地位丧失殆尽 17 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0 页 18 宫作民等教师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 9 9 9 2 1 页 19 宫作民等教师素质论稿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2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2 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大降低最近几年俄罗斯教育管理机关在改革师范 教育的同时一直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摒弃了过去的提高教师 的职业素质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而采取了评估鉴定导向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管理策 略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养教育 每次重大的教育改革都把教师教育的改善与革新作为重要 的课题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以历史上或当代的哲人为榜样提出了一个理想教 师应具备的素质标准如要有莱辛l e s s i n g 德国诗人之锐才要有莱布尼茨l e b n i z 德国哲学家之学识要有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之智慧等德国与 1 9 8 6 年制定了新 教师任免制度目的在于保证教师质量9 0年代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若干决议均对 教师素质提出了要求 2 0 法国每隔十年有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8 0 年代把师资培养作为教育的三大改革之一 法 国前教育部长若斯潘认为未来的教师既是科学家又是教育家应该能指导学生掌握自学 的方法 与学生建立友谊 并利用这种关系达到教学的目的 2 1 法国从 1 9 9 0 年秋季开始 在综合大学里设立了两年制的教师培训学院i u f m来培训所有中小学教师使培训后 的中小学教师达到普通大学高级研究文凭获得者的水平 1 . 2 . 3 亚洲国家对教师特征的研究 亚洲经济强国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于 1 9 9 5 年 9 月提出了第 3 次教育改革方案 其主要内 容之一就是改革教师政策要求改革师资培养制度实施教师任用考试制度提高教师的福 利 这些措施对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韩国认为2 1 世纪的教师无论在其训练背景 素质还是专门性等方面与今天的情形都不一样教师的概念也将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教 师所承担的教育作用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教育过程 韩国教育部 1 9 9 6 年底从教师的个人品 质教学职责其它贡献 3 个方面公布了一份教师评价报告 2 2 从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随着日本近代教育和明治维新运动的发展日本开始对现 代教师形象的探讨二战后的日本对于理想教师职业形象经历了教师圣职论教师劳 动论教师专门职业论三个阶段日本教职员组织还通过了伦理纲要6 0 年代以后 日本先后出版了许多关于教师修养和道德类的书籍日本文部省的咨询机构教职员养成审 议会于 1 9 8 7 年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员素质能力的措施的报告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进行 了探讨直属总理大臣的审时教育审议会把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作为面向 2 1 世纪的重要 课题日本进入 9 0 年代后出现的两大动向引人注目一是文部省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 询报告从教师是从事学生人格形成的专门性职业也是决定教育成败的观点出发把 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作为 9 0 年代主要的政策和课题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文部省正在 20 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2 页 21 王桂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 页 22 李称赞教师论韩国同文社199615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3 试图通过教师的培养任用和进修三个阶段综合把握师资培养培训努力完善面向 2 1 世纪 的教师教育制度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正在努力促进师资培养培训体制的一体化近年 来的教育改革把教师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已经从学校体系改革改为对教师素质能力的重 视 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文部大臣 关 于展望 2 1 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的咨询 在 1 9 9 6 年 7 月 1 9 日的第一次报告中指出教 育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教师问题 2 3 9 0 年代由文部省每年出版的我国的文教施策反复强 调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日本早在 7 0年代就成立了教育研究生院大学以通过这种 形式提高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达到所要求的学历水平在日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师 资的力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质量就没有建设的力量 1 . 2 . 2 我国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述要 本文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光盘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 的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文献并重点研读了相关文献 1 0 0余篇, 现将有关的研究现状作简要 综述 我国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 0 世纪 9 0 年代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从各级领导的讲话法规的出台到有关教师 素质讨论类的文章大量出现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对作为承担教书育 人培养和造就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教师素质则要求更高探讨素质教育若离开教师素 质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实施进入 9 0 年代伴随着知识经济与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及社会对 高素质人才的迫切呼唤素质教育才逐渐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 1 . 2 . 2 . 1 与教师素质有关的概念 主要涉及到素质素质结构的内容及教师素质的概念了解学者们对这些概 念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社会生活和现代学校教育活动中素质一词得到了 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概念概括地说主要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 狭义的素质概念主要是生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指的是人的先天解剖生 理特点如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方面的特点 2 4 这在教育学心理学的诸多教科书专著和 学术论文中都被作为一个认同的规范概念使用近年来经过众多学者门对素质一词的多 方探讨及素质教育的广泛实践目前大多数人对素质概念的理解普遍趋同于广义的素 质概念即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 及其它实践活动的作用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的 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整合体系它既可以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以指人的群体素质它 通常包括三层含义人的生理上原有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 的基本条件可见素质概念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突破了经典定义是一个内涵丰富而 23 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233 页 24 燕国材素质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0 4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4 能完整地体现人的身心发展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的新概念 在素质概念外延的限度和描述上 进一步形成了与个体素质相对的群体素质等新的概念 这种素质内涵的不断延伸与扩展 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实践的推动和更好地进行实践的需要 教师素质是素质概念的职业具体化什么是教师素质这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 一个概念不同的教师素质观直接影响着师资培训工作的方向影响着师资培训体制改革 的方向 杨良根等人1 9 9 8 在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一文中指出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 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和认 知品质的总和其中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素 质教育教学能力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 2 5 冯志亮等2 0 0 0 在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中认为教师素质是教师基于社会需要 职业需要个人需要和个人天赋而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与职业要求相应的知识 技能理论艺术思想水平以及生理素质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教师素质依据其主体的 数量可分为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依据其表现状态可分为显素质和潜素质依据其内容 可分为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等等 2 6 他指出素质教育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内容决定了教 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方向教师素质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需要和长期教 育实践的结果教师素质从根本上具有相应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共同性教师的教育实践是 教师素质形成的客观过程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对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他认为教师素质包 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胡深2 0 0 0 在素质论中指出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 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 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也就是说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应具 备的基本条件和应具有的稳定品质认为教师素质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7 朱益明等2 0 0 0 在教师素质及其评价中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 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及其应用能力的总和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师各种 素养的集合体既有静态性的内在一面又有动态性的行为一面他从时代国家以及人民 对教师的要求与希望推断出现代教师所需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知 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指出教师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的教师素质具有时代性内在结构性层次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2 8 王长纯1 9 9 6 在简论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当代我国教师教 育的目标已发展到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科学文化修养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水平 25 杨良根等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第 4 期34 页 26 冯志亮等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郑州郑州大学学报2000第 4 期60 页 2 7 胡深素质论北京华艺出版社2 0 0 0 2 7 0 页 2 8 朱益明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1 8 页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15 教学能力直到健康体魄各个方面 2 9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等人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认为科学的教师素质 定义应具备如下要求首先要切实体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反映教师的独特本质其 次对于教师素质的理解要有深刻的理论背景不能有研究者的凭空设计第三教学活动 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师素质的定义必须着眼于教学活动本身第四反对元素主义的 教师素质观应将教师素质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其内部包含着复杂的成分第五教师 的素质是结构和过程的统一动态性是其精髓第六教师素质的定义既能为教育实践和教 师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又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他们根据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的结果指出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进而提出了教师素质及结构理论 即教师在素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 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 3 0 由张承芬主编的教师素质学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 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具有时代性结构性层次性因果性和稳定性 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认为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 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等 7 项因素 3 1 由孙锦涛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概论提出大学教师的素质由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能力素 养等要素构成 3 2 由潘懋元2 0 0 0 主编的新编高等教育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忠 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潘懋元先生 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的职业品质职业品质它包括德与才两个方面才是指教师的智能和 知识而德即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3 3 由刘云翔王洪斌1 9 8 8 主编的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性阀门面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氢能飞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深海装备防腐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设计思路
- 亲子亲子沙龙活动策划
- 群租合同模板
- 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趋势及品牌营销策略
- 未签合同之前的安全协议4篇
- 消费升级与产品创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钢材销售合同2篇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客观题及参考答案
- 出境人员行前安全培训课件
- 短视频个人劳务合同范本
- 纯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件 模块一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基础认知
- 翻译后的基因表达调控
- 2025年度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内控管理岗等岗位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