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璎 瑜伽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晓娜 指导教师符明秋教授 摘要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实地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瑜伽锻炼动机的理论 模型,经因素分析、相关研究等统计分析,编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瑜伽锻炼动机问卷, 应用自编问卷及锻炼阶段量表,对8 5 6 名瑜伽锻炼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研究瑜伽锻炼 动机的特点及其与锻炼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自编瑜伽锻炼动机问卷包括6 个维度,分别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 调节、成就体验和求知。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重测信度系数为o 8 “;内部一致 性信度系数为0 8 8 5 ,可以作为评价瑜伽锻炼动机的适宜工具。 2 瑜伽锻炼动机的总体情况。我国被试的锻炼动机总均分为3 5 3 6 ,各维度的平均值由高 到低依次为:外部调节( 3 9 8 9 ) 内摄调节 认同调节 成就体验 求知 整合调节( 2 3 5 5 ) 。 总体而言,我国被试的参与动机在整体上高于中等水平,但主动锻炼意识较差。 3 瑜伽锻炼动机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男女被试仅在认同调节维度上存 在显著差异( 女 男) 。小于1 8 岁及高于5 0 岁的被试比1 9 5 0 岁问的被试在外部调节维度上的表 现更强;1 8 2 9 岁的被试比3 0 5 0 岁间的被试在整合调节、求知维度上的表现更强;且5 0 岁以上 的被试在求知维度上的表现更强。高中学历的被试比其他学历的被试在内摄调节维度上的表 现更强,高学历的被试比低学历的被试在认同调节维度上的表现更强。 4 瑜伽锻炼动机在锻炼年限、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间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在内化 程度较低的锻炼动机中( 外部调节、内摄调节) ,锻炼年限短、锻炼频率低、每次锻炼时间 少的被试比锻炼年限长、锻炼频率高、每次锻炼时间多的被试表现更强;而在内化程度较高 的锻炼动机中( 认同调节、整合调节、成就体验、求知) ,则锻炼年限长、锻炼频率高、每 次锻炼时间多的被试比高锻炼年限短、锻炼频率低、每次锻炼时间烧的被试表现更强。 5 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个体参与瑜伽锻炼的动机与锻炼行为存在显著相关, 总体说来,内化程度较高的动机状态与瑜伽锻炼行为里正相关,对锻炼行为有显著地正向预测 作用,反之,则结果相反。 关键词:瑜伽锻炼动机锻炼行为自我决定理论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觚e e n y o g ae x e r c i s e m o t i v a t i o na n db e h a v i o r 舶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e l fd e t e r m m a t i o nt h e o 巧 m 旬o r :a p p l i c a t i o np s y c h o l o g y n a m e :l ix i a o n a t u t o r :p r o ff um i n g q i u a b s t r a c t b 弱e do nl i t e 舢陀他v i e wm e t l l o d ,f i e l d 陀s e a r c h 舔w e l l 嬲c o m b i n e dw i t l l 麟p e n s a d v i c e s ,t t l e 他s e a r c hc o 璐t r i l c t c dt h et h e o r ym o d e l0 fy o g ae x e l l c i m o t i v 缸i o n ,t h e nu 驼f k t o r 锄l y s i s 锄dc o r r e i 撕0 n 柚a l y s i st oa m l y s i st l l ed a t a a m e n dt l l e ”y b g ae x e r c i m o t i v 砒i o nq u e s t i o 皿a i l i e f l w i mi l i g h 他l i a b i l 时 姐dv a i i d i 妙f i n a l l y ;t l l e 心s e a r c hi i l v e s t i g a t e8 5 6y o g ap m c t i t i o n e 飓,柚d 撇l y s 跫i ec h a r 孔t e s t i co fy o g a 既e r c i m o t i v a t i o r l t h e他l a t i o 璐t l i pb e t w ne x e r c i 鼹 m o t i v a t i o na n d戗e r c i 鸵 b e l l a v i o ww 嗽 s n l d i e d t h e 陀飘l i t sa r es h o w e da sf o n o w s : 1 t h ey o g ae x e r c i 辩m o t i v 撕o nq u 骼t i o n m h 舔9 0 0 d 他i i a b i l 崎锄dv a i i d i t y ( 他t e s te l i a b i l i t y c o e 伍c i e mo fo 8 “,咖材眦lc o 鸺i s t e n c y 他l i a b i l 时o f0 8 8 5 i tc o n t a i 璐e i g h td i m e 璐i o m ,懈p t i v e i y e x t e n l a lr e g u l a t i o n i n l 删e c t e d 嘴u l a t i o i i i d e n t i f i c d 他g u l a t i o 玛i n t e g 例蒯他g u l a l i o n ,c o m p l i s h e x p e r i e n c e 锄dl m 0 、 2 t h ea v e 蝣eo fy o g ae x e r c i s em o t i v 撕o ni l lo wc o 岫廿yi s3 5 3 6 ,1 el e v c li si n 恤m e d i 啪t h e a v e r a g eo fe v e 叮f a c t o r i i lo r d 盯i s : e x t e n l a 重 托g u l a t i o n ( 3 9 8 9 ) i i l 由r o j e c t e dr e g u l a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e d 他g u l a t i o n c o m p l i s h c x p e n c e k n o w i l l t e 伊铆尉r e g u l a t i o n ( 2 3 5 5 ) 3 t h ee x e r c i m o t i v 撕彻l l a dt t l es i 印i f i c 锄tg 朗d a g e 锄de d u t i o nd i 行e 硼1 c e s t l l e 陀啪s s i g i l i 6 c 柚td i 行e 他n c eo i l l yi i li d e n t i f i e d 他g i l l 鲥o nb e t 、 r nb o y s 锄dg i r i s ( m f ) f o r 眈t e m a l 陀g u i a t i o n , t i l es u b j t su n d e rt t l ea g eo f1 8 锄do v 盯5 0y e a 鸺o l d t l l es u b j t sw i t i lt l l ea g ef 如m1 9t o5 0y c a r so l d 【p 0 0 1 ) ;f o ri n 蛔;r 纳e dr e g u l 撕o i l i m o w ,如es u b j t sw i n lt h ea g ef 如m1 8t 02 9y 娼o l d t h e 鸩e 6 0 m3 0t 05 0y e a 塔o l d ( p o 廿l e 倦 ( p 也el o wq u a l i 6 6 0 n s ( p o t l l e 鹅( p o 0 1 ) 4 t h ee x c r c i m o t i 嘶o nh a dt h es i 9 1 l i f i c 卸tp r 孔6 c et i m e e x e r c i 自e q u e n c y 姐d 髓c he x e r c i 鼹t i m e d i 丘音r 锄c 酷o v e m u ,f o rt h em 0 6 咖o nw i t hl o wi i i t c m a l i z a t i o n ( e x t e n l a l 托= g u l a t i o n ,i n 旬嘲e c t 酣 陀g u l a t i o n ) m es u b j c c t s 诵t t ll e 豁p m c 6 t i m e ,l o w 盯甑e r c i 仃e q 唧c y 衄dl c 鼹e he x e r c i 辩缸eg m h i g h e r 0 r 嚣t h 髓血e 嚣谢吐lm o 他p 嘞c t i t i m e ,h i g h e r 味e r c i 辩仃e q u c ya n dm o 陀e h 既e r c i 辩 6 m c ;f o rt h e 咖石v 嘶w i n lh i g hi n t e m a l 妇d o n ( i d 锄t i f i 酣他g i i l 撕。玛i 眦g 随t e d 哪l 舐o n m p l i s h e x p 硎e r i ,l m o w ) ,t h er 龄u l t sc o m 镐t h eo p p o s i t e 5 t h 棚陀w 醛s i 鲥6 锄tc o r 陀l 撕o nb 吐w 嘲c x a 陀i s em 0 6 v a 6 册a n db e t l a v i o r a l l dt l l e 皿1 0 6 v a l j o nw i t h h i g hi n t c m a i i z a 6 0 nw 毯s i g l l i f i c 锄t l yp o s i t i v ec o n l a t e d 诵t hy b g ac x e 亿i s 嚣b c 蛔撕o ra n d h a d s i g n i f i 锄n yp o s i 6 v ep 他d i c 6 0 nf o re x e r c i s 骼b e l i a “o r ,t h e 而鼹,t h er 既m l 毽c o m e st t 埒o p p o s i t e k e yw o r d s :y b g a 既e 比i s em o 廿v a 6 0 ne x e k i s eb e h a 订o rs e i fd e t e r m i i i a 廿o n 血e o r y m 1 文献综述 1 文献综述 1 1 概念界定 1 1 1 瑜伽的概念 瑜伽源于古老的印度,音译y o g a ,原意指把牛马套在车辕上,引申意为用意志力抑制住 知觉器官的功能及丛生的杂念,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佳状态,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 美的境界。瑜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可将其分为以下5 个阶段:原始瑜伽 ( 3 0 0 0 b c ) 、前古典瑜伽( 8 0 0 b c - ) 、古典瑜伽( 2 0 0 a d ) 、后古典瑜伽( 2 0 0 a d 1 9 0 0 a d ) 及近现 代瑜伽( 1 9 世纪中后期一) 。 相传瑜伽有7 2 个流派,如哈达瑜伽、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热瑜伽、力量瑜伽和冥想 瑜伽等。总的来说,可分为灵性瑜伽和健身瑜伽两大类,多以师授弟子的方式流传。本研究 主要以健身瑜伽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可将其定义为:以身体修炼为主,以瑜伽体 操为中心,逐步提高身心的潜能,最终实现身心整合的最佳状态心1 。 1 1 2 锻炼动机的概念 动机( m o t i v “) 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或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驱力,即“一个人花费精力或付出努力去达到某个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历程3 1 。 一般说来,动机具有以下3 种机能:始发机能,行为的原动力;选择机能,选择行为的方向; 强化机能,行为的变动、加强、维持和中止,都受动机的控制与调节。 在体育运动中,锻炼动机既是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锻炼行为的动力哺1 。综合已有研 究可将锻炼动机定义如下:锻炼动机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其具有激发人的锻炼行为, 且使锻炼行为保持一定强度的特性。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能使锻炼者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更 加努力,更加集中注意,坚持的时间也更长,而较低的锻炼动机则可能使个体退出或放弃体 育活动。 1 1 3 锻炼行为的概念 杨德森认为:“以全面、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行为是脑功能活动的宏观表现,是 内在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与外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指向外部的活动。 是为了维持个人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作出的全部反应。简而 言之,行为是脑的功能,是内在心理需要的外部表现,也是针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n 日常经验及前人研究发现个体参加体育运动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 )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如强健身体、人际交往、减肥等:( 2 ) 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都是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 3 ) 只 有具有一定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体育运动才会对健康、减肥、精神等产生作用和功效。 综上所述,锻炼行为是指个体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具有一定强度、频 l 文献综述 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本文中的锻炼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里为了健康、塑身、娱乐、 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等目的进行的具有一定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瑜伽运动。 1 2 自我决定理论的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 s e l f - d e t 咖i n 撕1 1 1 e o r y ,s d t )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 e c ie d w a r dl 和r y 锄 l u c h 砌m 在2 0 世纪8 0 年代提出的一种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将个体行 为的自我决定程度作为研究的焦点,其认为个体生来具有心理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能,这种 潜能会促使个体从事感兴趣的、利于能力发展的活动,使个体具有先天的、内在的、建设性 的自我发展的倾向,但个体自我成长需要的实现仍会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即自 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外在环境的基础上,对行动做出的自由选择| 8 1 。 自我决定理论由4 个分理论组成,基本需要理论( b 舔i cn e e dt h e o 叮,b n t ) ,认知评价 理论( c o 鲥t i v ee v a l u 撕o nt h o e c e t ) ,有机整合理论( o i 舯i s n l i ci n t e 则i t h e o o i t ) , 因果定向理论( c a 吣a l 埘o r i 锄t a 矗o n sn e o c o t ) 。基本需要理论( b n t ) 阐述了个体的3 种 基本需要,及其与个体心身健康、生活价值观、幸福感等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 c e t ) 探讨 了现实社会中各种外部情境及因素对个体内部动机的影响;有机整合理论( o r r ) 详细区分了 个体的动机在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动机类型,并对不同类型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 响进行了探索研究,其认为非内在激发的行为活动是通过外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而发生作用 的:因果定向理论描述了个体先天存在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对个体在环境选择和适应上的影 响。下面将就4 个分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阐述。 1 2 1 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动机分类 自我决定理论既不是把动机看作一个单一的概念,也没有将动机简单地区分为内部动机 和外部动机,而是将个体的动机假定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体,并按照自我决定由低到高的程度 依次分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3 部分,即连续体的最左端是无动机,个体的自我决 定程度最低,最右端是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程度最高憎1 。无动机是指完全无意向、无目的、 无自我控制的状态:外部动机是指个体行为的产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且通常需要个体付 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根据自我决定由弱到强的程度,可以将外部动机依次分成外部调节、内 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它们形成一个连续体。外部调节( 懿t e i n a l 代g l l l 撕) :个体的行 为与报酬或者避免惩罚相联系。内摄调节( i n 删c c t 酣他g i l l 撕0 n ) :当个体的行为与自尊或自我价 值密切相关时,个体就会在乎并遵守外部的规则和要求,否则就会感到内疚和羞愧,但此时 个体并没有接受这些规则和要求,因而是受控制的。认同调节( i d 吼d f i e d 他g u l a t i ) :当个体充 分地认识到某种行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能够认同这些规则时,他在行动过程中就不会感 受到压力和受控制,而是更多地体验到自由和意志。整合调节( i | 舵卿e d 他g i l l 撕o n ) :这是最高 程度的外部动机的内化,它与内部动机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动机, 因为它还具有工具性的成分,行动本身仍不是个体的最终目的们。在以上4 种调节状态中, 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被看作是受控制的状态,其所涉及的行为往往伴随着压力,是个体为了 达到特定的结果而被迫做出的,它类似于传统的外部动机。而在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中,个 2 1 文献综述 体自我决定的成分较多,已经接受外部环境的要求,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外部规则与自我进 行整合1 9 1 。内部动机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兴趣、体验及愉悦感,由内部动 机引发的活动具有“奇异”、“新鲜”“具有挑战性”、“刺激”及“带来愉快感”等显著特 征。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内部动机包括学习型( 1 c l l o w ) 、完成型( c 伽叩l i s h ) 和体验( e x p 舐e c n e ) 型 3 类。 1 2 2 基本需要与个体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先天的、本质的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独一 无二,且可以跨文化、跨情境地广泛存在。其从促进个体内部动机和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入 手,归纳出个体具有的3 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能力需要 指个体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需要能够体验到一种胜任感: 自主需要指个体自我决定的需要,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 做出的自由选择;归属需要指个体需要体会到来自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关爱、支持理解等,在 活动中体验到归属感。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属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其开展其他研究 的基础。个体3 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其外部动机的内化,内在目标定向的形成及幸福感 的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1 2 3 外部事件与个体动机 d e c i & r y 粕指出,外部事件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而对内部动机产生作用的。只 有当个体体验到成就感,并体验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时( 即体验到自主感) ,外部事件才能 真正对内部动机起到促进作用9 1 。此外,研究发现,归属需要对个体内部动机的产生也具有一 定的作用,当个体处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中时,表现出的内部动机行为会更多副。认知 评价理论将外部事件划分为信息性、去动机性和控制性3 种类型。不同的外部事件对个体的 胜任感和因果关系的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以此改变个体的内部动机引。个体能从信息性 的事件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并能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此时个体自我感觉能胜任所 从事的活动,或者懂得该如何更好地胜任该活动。一般来说,这类事件会促进个体内部因果 关系知觉,提高其胜任感,进而促使其内部动机水平的提升。控制性的事件指个体由于感到 被控制而采取行动,该类事件会提高个体对外部因果关系的知觉,降低了个体的自主性,进 而会降低个体的内部动机水平,并可能导致个体表面的顺服或内心的抵抗,如外部奖励,限 制期限,规则,监督等。去动机事件即无效的事件,去动机事件会使个体产生无胜任能力感, 内部动机削弱。如负面的反馈、惩罚。 1 2 4 自我定向与个体动机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利于自我决定的外部环境有定向的发展倾向。一般来说,在个体身上 具有3 种水平的因果定向:控制定向、非个人定向及自主定向,这3 种定向是相对独立的。 控制定向指个体倾向于受外部报酬、结构、期限、自我卷入及他人指令的控制。具有高控制 定向的个体更依赖于报酬或他人的控制,易与他人的要求而不是自身的需求达成一致,且易 3 1 文献综述 把荣誉、财富和其他外界因素看得极其重要。非个人定向是指个体相信成功与否是个体无法 控制的,好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运气。他们通常漫无目的,且希望事情一成不变。 自主定向指个体对能够激发内部动机的环境定向,此种环境往往具有挑战性并能够给予有效 的信息反馈。具有高水平自主定向的个体易体现出自我创新,乐于寻求有趣的、富有挑战性 的活动,喜欢勇于承担责任。 1 3 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锻炼动机理论的比较 近年来,应用与体育锻炼领域的动机理论主要有肾雍的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能力 直觉模型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述了个体参加体育锻 炼的原因,如( 1 ) 肯雍的理论模型:1 9 6 8 年,盖拉尔德肯雍( k 朋) 首次提出了一个解释身体 活动原因的理论模型,由此开始了对体育锻炼动机问题较为系统的研究。该模型认为个体参 加身体活动的原因至少包括6 个方面:为强身健体而锻炼;为丰富社会经验而锻炼:为消遣 和寻求刺激而锻炼:为精神发泄和为磨练意志而锻炼;为丰富审美经验而锻炼。( 2 ) 健康信 念模型( 耶m ) :该模型认为,健康行为受心理与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该理论的核心部分是 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 能性。根据h b m 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 锻炼动机和锻炼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 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3 ) 能力知觉理论:该理论由n i c h o l l s 等人于1 9 8 9 年提出的,其认 为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知觉,其将个体知觉能力的方式分为两类:“自我定向” 和“任务定向”。“自我定向”的个体通过获胜和证明比他人有能力来定义成功,“任务定向”的 个体则更多地通过自我的改进和任务的掌握来定义成功。如果个体的能力知觉较高,即认为 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时,他就会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相反,如果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活动 时,他在活动中就会产生焦虑,从而会降低其参加活动的内部动机或促使其退出该活动。( 4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由马斯洛( a h m 弱l o w ) 于1 9 4 3 年提出的,其把人的需求分成生 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 种,这5 种需求由较低层 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排列。其假设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 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 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近年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大众锻炼动机 的研究。 以上动机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 限性。总体来说,肯雍的理论模型只是在总体上概述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研究内容 比较笼统,无法指导开展深入研究;健康信念模型和能力知觉模型,侧重关注个体理性的、 认知的、客观的过程,却忽略了个体的情感、需要、动力等方面;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个体的 本能需要,却没有看到个体能动的一面,因而无法解释个体复杂的社会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作为一种新近的比较全面的动机过程理论,将需要与认知作用相结合,提 出个体具有的3 种基本心理需要,且这些需要对动机或行为的影响是受认知作用调节的,这 为深层次地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该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4 1 文献综述 认为个体的自我决定能力在于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社 会环境对人的潜能发挥的重要影响;自我决定理论把对自我决定的追求看成是人类行为的内 在动机。并对自我决定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把人类的动机看成是一个从外在调节到 内在动机之间的动态的连续体,并依据自主的程度对动机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从 满足人们基本心理需要的角度对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1 4 自我决定理论在体育锻炼领域的应用 1 4 1 自我决定理论对运动动机的实证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在体育锻炼领域的应用多集中在对运动参与性动机的研究1 。以 s e l f d e t e m i i l a t i t h r y ,s p o r t 锄de x e r c i ”为检索词( 限制为标题) ,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 进行检索,检索到5 5 篇研究文献,而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检索词,以“体育”“运动”“锻 炼”等关键词限,定语言为中文进行筛选,仅检索到文献1 6 篇,其中有9 篇是采用国外量表 进行调查研究,而其余7 篇为对国外研究的综述。下面将国内外的部分研究进行综述。 对锄,f 尬d 舐c k 等( 1 9 9 7 )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能够促进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1 副。 薛峰( 2 0 1 0 ) 采用改编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运动情境动机量表调查研究发现:大 学生参与运动动机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认同调节、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认同调 节和内部动机与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 机则与他们呈显著负相关。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能够预测运动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在调节对 运动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驯。 p l l t e & a n s h e l ( 2 0 0 9 ) 研究表明:个体自我决定的动机与其锻炼频率、锻炼乐趣和积极情感存 在正相关7 1 。j 锄i 衙,b n m e t ( 2 0 1 1 )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分析了1 8 2 4 岁、2 5 4 4 岁及4 5 “ 岁3 个年龄段瑜伽锻炼者的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控制身体质量指数、性别、 受教育程度和种族的基础上,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具有不同 程度的相关【l s 】。c h a t z i s 觚m t i s ,b i d d l e ( 1 9 9 8 ) 研究发现自主安排活动的瑜伽锻炼者对身体活 动持有更多的正面态度,表现出更多的行为控制及更强的活动意图1 1 引。h a g g 盯( 2 0 0 3 ) 等人的报 告指出,体育老师对自主的支持可以预测学生在校外实际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啪1 。曹芳( 2 0 l o )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发现:多数对体育课缺乏动机的学生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图却很高;他们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可能是学校所提 供的自主选择条件和体育学习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体育 教学中任务气氛和表现气氛两种教学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任务气氛的教学环境 能增加学生的内部动机,降低学生的无动机馏。孙开宏,季浏( 2 0 1 0 )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和 认同调节可以正向预测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与v a l l e 啪d ( 1 9 9 9 ) ,p m s a l 【( 2 0 0 4 ) ,h a 鹊盯 ( 2 0 0 5 )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 2 圳1 1 。褚跃德,靳文豪,王英春( 2 0 0 9 ) 采用f r e d e r i c k 和r y 舳修订的身体活动动机测量调查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乐趣动机与锻炼的持续性显著相关:而外貌动机和杜交动机 与锻炼的相关性不显著旧。 5 1 文献综述 1 4 2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的量表编制 目前,结合具体的运动问题自我决定理论已发展形成几个测量个体参与性动机的量表, 具体如下: ( 1 ) 运动动机量表( s p o nm o t i v a t i s c a i es m s )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编制,名为e c h e l l ed em o t i v a t i v i s a 啊sl 懿s p o r t ,1 9 9 7 年 p e l l e t i e r 等人将其翻译成英文,并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7 。运动动机量表主要用 于测评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水平与个体运动能力与成绩的关系,共含2 8 个项目,分为7 维度。 其中3 个维度( 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和刺激动机) 测量个体运动时的内部动机水平,另外3 个子维度( 外部调节、内摄调节及认同调节) 测量个体运动时的外部调节水平:剩余的1 维 度测量个体的无动机。 ( 2 )锻炼动机量表( m p a m ) 该量表最初是由f r o d 舐e k l 2 刚等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于1 9 9 3 年编制的, 在1 9 9 7 年经r y 蛆【1 引等人修订,形成h 积a m r ,该量表包含3 0 个项目,将成人参与运动的 动机分为5 种类型:兴趣享受、能力、运动、保持良好外形及社会动机。其中,兴趣享受 和能力动机反映个体参与运动的内部动机,保持良好外形测量个体参与运动的外部动机,社 会动机则指个体对归属感的需要。 陈善平等( 2 0 0 6 ) 研究表明h 佃a m r 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但偏重于对运动者内 部动机的测量,要较全面的测量运动动机,需要增加运动者迫于外界压力而进行运动的外部 动机结构嘲。 ( 3 )内部动机问卷( i n t 锄a lm o t i v a t i o ni i l v 锄t o 巧蹦i ) 该量表最初由r y a n 在1 9 8 2 年编制而成,后被m e a u l e y 等人修订。原始问卷包括愉快兴 趣,努力重要性,能力,压力紧张,共4 个维度。改编后的量表包含1 8 个题目,采用5 点 计分法。 ( 4 ) 运动情景动机量表( s p o r ts i t u a t i o nm o t i v a t i o ns c a l es i m s ) 该量表由咖f ,v a l l e mr j & b l 趾c h a 咄c m 于2 0 0 0 年编制而成,共1 5 个题,分为4 个 维度:内部动机、鉴别原则、外化原则、缺乏动机,量表采用5 点计分法啪3 。 对以上量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运动动机量表以职业运动员和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 学生为被试编制而成,职业性较强,不适合对大众健身动机的测量:且本量表缺乏对个体外 部整合调节的测量,而h a n r a h a ne t c ( 2 0 0 4 ) 研究发现整合调节对个体的运动行为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锻炼动机量表偏重对内部动机的测量,缺乏对锻炼者迫于外界压力而进行 体育锻炼的外部动机的测量: 0 0 5 ) ,分别为:t l ,他,t 3 ,t 8 ,t 1 7 ,t 2 2 ,他3 ,t 3 7 ,t 4 2 ,形成含有3 3 个项目的再测 问卷。( 见附录3 ) 3 4 再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 4 1 研究目的 对再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问卷的理论构想进行修 订,确定瑜伽锻炼动机问卷的基本维度,为正式问卷的编制做准备。 3 4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3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的编制 选取重庆、石家庄、北京3 地的瑜伽锻炼者共计3 4 4 人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3 0 6 份,问卷有效率为8 8 9 5 。 研究工具 自编瑜伽锻炼动机问卷( 再测版) ,共8 个维度,合计3 3 个题项。( 见附录3 ) 研究程序 ( 1 ) 采用自编瑜伽锻炼问卷( 再测版) 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个别或团体施测: ( 2 ) 将回收数据筛选、输入,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形成正式问卷; ( 3 ) 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统计工具 采用s p s s l 5 o 矗) r 讹d o w sx p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 4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 1 ) 因素分析的适宜性 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前,先对参与分析的3 3 个项目进行抽样充足性的 k a i s 昏m e 舢l l 【i n 检验( 1 o 检验) 和因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b a n l e 仳球形检验) 。根据 k a i s e r ( 1 9 7 4 ) 的建议,只有在l ( m o 大于o 6 的情况下才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经分析,调查 数据的k m o 检验值为0 8 2 6 ,表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b 耐l e n 球形检验值为 1 1 7 8 7 4 9 ,显著性水平达0 0 0 0 极其显著。表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素,该问卷的样 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 2 ) 题项分析与筛选 根据项目载荷表,删除最大载荷 0 4 0 ,最大的两个交叉载荷绝对值之差 0 1 0 ,单个项目 独成维度及不能准确解释所属维度含义的项目共计1 1 个,分别为t 6 ,t 1 1 ,t 1 2 ,t 1 5 ,t 1 9 , t 2 9 ,t 3 0 ,t 3 2 ,t 3 4 ,t 3 8 ,t 3 9 ,剩余题项2 2 个。 ( 3 ) 因素确定与命名 对瑜伽锻炼动机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 p 血c i p a lc 伽硼n e n 协锄a l y s i s ) ,提取公因素 ( c 伽珊0 nf k t o r ) ,得出初始因素负荷矩阵,再应用正交旋转法( v a m a x ) 求得旋转因素负荷 矩阵。最后根据如下标准确定问卷的因素数目:a 因素的特征值( e i g 砌砒) = l ,即因素的 贡献率= l ;b 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 脱t e s t ) ;c 抽取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解释总变异的 2 ;d 碎石图拐点( s c r e ep l o t ) :e 抽取的因素比较好命名;f 每个因素至少包含2 个题项。根 据分析共抽取6 个因素。因素分析如图2 、表2 所示。 1 2 3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的编制 图2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因素分析碎石图 表2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因素负荷分析表 题号题项共同度因素负荷 因素一认同调节( 特征值为:2 7 1 3 :贡献率为:1 2 3 3 4 ) t 1 6 练瑜伽能使我的柔韧性越来越好 t 3 l练瑜伽可保持好的身材 t 2 7 练瑜伽可以使我更有气质 t 2 8 练瑜伽能提高我的平衡能力 t 2 l 练瑜伽能使我的心态变得平和 因素二成就体验型( 特征值为:2 4 8 4 ;贡献率为:1 1 2 9 1 ) t 2 5 当我的瑜伽动作越来越标准时,我会很有成就感 t 3 5 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一套具有一定难度的瑜伽动作后,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t 2 0 我喜欢全身心投入到瑜伽锻炼中的感觉 t 1 4 当我的冥想状态越来越好时。我会很满足 因素三求知型( 特征值为:2 1 4 6 ;贡献率为:9 7 5 7 ) t 4 我练瑜伽是为了加深对瑜伽的认识和了解 t 1 3 我很希望听到别人谈论瑜伽知识或文化 t 3 3 我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种类的瑜伽动作 t 2 6 当学习新的瑜伽动作时我感到很快乐 因素四外部调节( 特征值为:2 0 0 5 :贡献率为:9 1 1 2 ) t 2 4 练瑜伽让认识我的人对我更加关注了 t 9 为了向别人展示优雅的瑜伽动作 t 4 1 我练瑜伽是因为周围的人认为瑜伽是一项有品位的运动 因素五内摄调节( 特征值为:1 9 3 2 ;贡献率为。8 7 8 0 ) 0 5 1 4 0 4 7 1 o 6 5 5 0 5 9 3 0 4 6 0 o 5 4 7 0 6 3 4 0 6 5 1 0 6 3 4 o 5 7 9 0 6 2 7 o 6 4 0 0 6 7 5 0 6 2 7 0 5 8 0 0 5 4 1 0 5 4 3 0 6 1 3 0 7 5 0 0 4 9 6 o 5 3 8 o 7 0 4 0 6 5 8 o 4 9 0 0 6 9 0 0 6 9 4 0 6 2 4 0 5 5 8 0 6 7 8 0 7 0 8 o 7 4 5 0 6 6 5 1 3 3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的编制 t 7 我练瑜伽是为了锻炼身体0 5 2 8o 5 0 3 t 4 0 我练瑜伽是为了调节生活状态 t 1 0 我练瑜伽是为了增加一项兴趣爱好 t 3 6 练瑜伽是我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手段 因素六整合调节( 特征值为:1 9 2 4 :贡献率为:8 7 4 6 ) t 5 瑜伽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t 1 8 如果几天不练瑜伽,我会感觉生活好像缺点什么 0 6 0 1 0 6 5 6 0 5 1 3 0 7 3 4 o 7 4 4 o 6 5 6 0 7 7 6 o 4 3 2 o 8 1 4 0 7 9 4 从上表可知,瑜伽锻炼动机问卷共抽取6 个特征值大于1 的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 0 0 2 。 题项的最高负荷是o 8 1 4 ,最低负荷是o 4 3 2 。本研究遵循以下原则对因素进行命名:( 1 ) 参 照理论构想命名,即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来源于以理论构想为基础编制的预测问卷的哪个维 度,通常以贡献题项最多的维度命名;( 2 ) 参照题项因素的负荷值命名,通常根据负荷值较 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命名。 如表2 所示,因素一包含的5 个题项“柔韧性越来越好”、“有气质”“提高平衡”“保持 好身材”等,多涉及个体对瑜伽运动好处的认同,故命名为“认同调节”。因素二包含的4 个 题项,多涉及个体在瑜伽锻炼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故命名“成就体验型”。 因素三中的4 个题项反映了个体在瑜伽运动过程中对瑜伽动作、瑜伽文化的追求,故名为“求 知型”。因素四中的3 个题项多涉及个体对外在“奖励”、“赞赏”的看法,与初步理论构想中 的“外部调节”一致。因素五中的4 个题项表达了个体想通过瑜伽锻炼缓解不运动的“无聊”、 “消极”的状态,与初步理论构想中的“内摄调节”含义相符。因素六中包含的2 个题项, 均表达了个体对瑜伽理念的认同,已将瑜伽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故可命名为“整合调节”。 将以上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最初的理论构想对照,虽有部分出入,但是基本吻合。根 据探索结果,可将瑜伽锻炼动机的结构模型做出如下修正: 圈3 瑜伽锻炼动机修订后的结构模型 3 5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3 5 1 研究目的 1 4 进一步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以验证瑜伽锻炼动机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3 瑜伽锻炼动机问卷的编制 3 5 2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经初步信效度检验的瑜伽锻炼动机问卷( 重测信度系数为o 8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 8 8 5 ) 。 研究对象 国内瑜伽锻炼者,主要是来自于广东、北京、黑龙江、重庆、上海5 个省市的瑜伽锻炼 者。通过到瑜伽会所、瑜伽健身俱乐部现场施测等方式共获得有效问卷3 0 9 份,其中男性5 0 人,占1 6 1 8 ,女性2 5 9 人,占8 3 8 2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男性瑜伽锻炼者比女性瑜伽锻 炼者明显偏少,所以被试抽样群体中男性被试较少。 统计工具 采用a m o s 7 0 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程序 ( 1 ) 采用正式瑜伽锻炼动机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个别或团体施测; ( 2 ) 将回收数据筛选、输入,并进验证性因素分析。 3 5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应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价问卷模型的吻合情况时,通常考虑如下检验指标( 荣泰生, 2 0 0 9 ) :( 1 ) 卡方检验( c h i s q 呲) 。f 值可以检查模型是否适合数据,完全适合数据时,差异 为0 。相对的,当模型不适合数据时,差异值无限大,但f 值易受样本量的影响,鉴于此, 一般采用卡方值除以自由度,即聊的方法。当脚越接近o ,表示模型与数据的配适越好, 通常r 冰5 ,即可认定模型与数据的适配程度较好。( 2 ) 基于总体差异的指标。常以“平均平 方误差平方根”i m i s a 作为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当r m s a e 0 0 5 时,可以判断模型的拟合 度较好,l 洲s 删1 时,表示模型的拟合度差,应调整模型或做其它适当调整。当 0 0 5 l 己m s a e 0 1 时,表示模型不满意但尚可接受。( 3 ) 基准比较,相关的检验指标如基准化 适合度指标( n f i ) 、相对适合指标( r f l ) 、增量适合度指标( 腰i ) 、t u c k * l e 诵s 指标( t l i ) , 这几个指标的值在o 一1 之间,越接近l ,表示拟合度越好。( 4 ) 绝对拟合指标。如a g f i 和 g f i 让1 。b a 9 0 z z i ( 1 9 8 8 ) 和m u l a i l c ( 1 9 8 9 ) 等人建议g f i 、a g f i 、n f i 、c f i 这几个指标与1 越接 近越好。经分析,模型的拟合指标值如下表所示。 裘4 模型的拟台度指标 由上表看出,脚为2 2 5 3 5 ,符合公认的模型拟合标准,可认为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g f i 、n f i 、a g f i 、c f i 的值均在0 8 5 以上,说明该模型的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移动昭通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黄山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中国广电滨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互联网运营
- 国家能源浙江地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梧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三门峡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珠海市中储粮2025秋招基建工程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白酒营销策划方案
- 国家能源南充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2023年航空公司招聘:机场安检员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道路车辆清障施救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港口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考核试卷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 地方病防治技能理论考核试题
-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 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毕业生登记表001汇编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DB35T 2054-2022 智慧消防 信息平台通用技术要求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