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钱谦益戏题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戏题诗作为我国古代旧体诗的一种类型,一直有着广大的创作群体。但 是由于它带有游戏玩笑的性质,创作起来又比较随意,人们在欣赏了它的 诙谐幽默之后,便往往忽略了把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诗体样式来对待,去探 究其更多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事实上,中国诗歌史上颇有一些诗人戏题 诗写得很好,也很有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只有少数几篇论文论及戏题诗, 且主要是关于杜甫和陈寅恪的。本论文则立足于钱谦益的戏题诗来展开研 究,将钱谦益的戏题诗放在了戏题诗发展历史中,考察了它的题材内容和 表现手法,挖掘出了其戏题诗中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并确立了钱谦益戏题诗 的历史地位。如果说杜甫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戏题诗的诗人,他丰富了戏题 诗的内涵拓展了戏题诗的题材;那么钱谦益作为明清时期创作戏题诗数 量较多的诗人,则用戏题诗来曲折隐讳地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遗民情 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而陈寅恪则把戏题诗的游戏功能和寄托功 能发挥到极致,寄深情、评时事,使戏题诗几乎首首有趣味、首首有深意。 他们的戏题诗各有特色,又承接联系,划出了戏题诗发展史上一条清晰 的脉络,而钱谦益则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可 以说,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戏题诗研究中的一点空白,也给钱谦益研 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戏题诗钱谦益杜甫陈寅恪 v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k i n do fo l ds t y l ep o e t r y , x i t ip o e t r yw a sw i d e l yw r i t t e ni n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b u ti t w a sj u s tb e c a u s eo ft h eg a m en a t t h ea n dt h ee l a a r a c t e ro fc r e a t e da tw i l l , p e o p l ea l w a y s n e g l e c t e dt oi n q u i r em o r i n t o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sa n da r t i s t i cv a l u eo fx i t ip o e t r ya l a n t h e y a p p r e c i a t e dt h ep o e m s a c t u a l l y ,i nt h ec h i n e s ep o e t r yh i s t o r y , t h e r eh a db e e nm a n yp o e t s w h ow r o t ep o e m sw e l la n dd e s e r v e dmt os t u d y b e c a u s et h e r ea l ef e wt h e s i sc o n c e r n e d w i t hx i t ip o e t r yn o tt os a yq i a nq i a n y i sx i t ip o e t r y 1w o u l dl i k et om a k er e s e a r c ho nt h i s 1p u tq i a nq i a n y i sx i t ip o e t r yi n t ot h eh i s t o r yo f x i t ip o e t r y a n ds t u d i e di t sm e a n i n g f u l c o n t d l t s ,g a m i n gm e t h o d sa n d t h er e m a r k a b l ec h a r a c t e rt om a r cc l e a r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 q i a nq i a n y i sx i t ip o e t r y w ec a ns a yt h a td uf uw a st h ef i r s tp o e tw h ow r o t ex i t ip o e t r y i nal a r g ea r r l o t i n t h ee n r i c h e d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t h e m eo fx i t ip e c t r y ; q i a nq i a n y iw r o t em o l ex i t ip o e t r y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h i sx i t ip o e t r ye x p r e s s e d 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o fh i so l de o t m l r ya n dt h ew i l lo fa n t i - q i n gd y n a s t y ,w h i c hf o r m e dh i s o w i ic h a r a c t e r ( ;h e ny i n q u ei m p l i e dt h em o s tu s eo f x i t ip o e m t h a ta l m o s te v e r yp o e mo f h i sw a si n t e r e s t i n g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t h e i rx i t ip o e t r i e sn o to n l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b u ta l s o c o h e r e n tw h i c hf o r m e dac l e a rf i n ei nx 硒p o e t r yh i s t o r ya n dq i a nq i a n y iw o si nt h ec 印仃e o ft h el i n e ,t h i st h e s i sn o to n l yn l a k e $ u pt h eb l a n ks p a c eo fx i t ip o e t r ys t u d yb u ta l s o i m p l i e san e wd i r e c t i o no f q i a nq i a n y is t u d y k e y w o r d s :x i t ip o e t r yq i 柚q i a n y i d uf u c h e l ay i n q u e v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叠丝堑! 日期:理二笸: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鑫趱导师签名:蕉叠差日期: l l 沙0 7 ,r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钱谦益( 1 5 8 2 ,1 6 6 4 ) ,字受之,一字牧斋,号蒙叟、东涧遗老等,江苏常 熟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 1 5 8 2 年) ,卒于清康熙三年( 1 6 6 4 年) 。明万历 三十八年( 1 6 1 0 年) 进士,殿试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明天启元年( 1 6 2 1 年) , 主持浙江乡试,因钱千秋舞弊案坐失察。明崇祯元年( 1 6 2 8 年) 七月,应诏 北上,出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三个月后,因与礼部尚书温体仁争宰相 失败,罢职归里。明崇祯十四年( 1 6 4 1 ) ,与柳如是游西湖,后筑我闻室居之。 南明弘光元年( 1 6 4 5 年) ,清军南下,钱谦益开城迎降,仕子清朝。任职六 月以病归。后联络瞿式耜、郑成功等参加复明运动。诗文在明末清初享有盛 名,江南一带奉为“文宗”,主盟文坛五十年之久,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 左三大家”。其诗文主张上扫前后七子颓风,下启有清一代风气,在中国文学 史及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 笔集、吾炙集、国初群雄事略、列朝诗集、绛云楼书目、绛云楼 书目补遗、钱注杜诗等。 钱谦益学问渊博,享年丰长,经历多舛,性格多变,加之大节有失,他 已成为一个复杂且多争议的人物。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他,研 究他,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下面我便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 概述。 ( 一) 钱谦益研究概述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于钱谦益的评价 关于钱谦益其人其诗,明清两代主要有这样一些评论。在降清前,钱谦 益一直被奉为文学泰斗,顾云美( 苓) 秘图斋存稿中有道中寄钱牧斋先 生诗云:“赌棋墅外云方紫,煨芋炉边火正红。身是长城能障北,时遭飞语 久居东。千秋著述欧阳子,一字权衡富郑公。莫说当年南渡事,夫人亲自鼓 军中。”。及至钱谦益降清后,议论丛生,象顾炎武那样对之嗤之以鼻的,固 。顾云美秘图斋存稿( 稿本) 撰于崇祯癸未至弘光三月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不会少,其他人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有故意回避的,如朱鹤龄与吴梅村 祭酒书说:“夫虞山公生平梗概,千秋自有定评,愚何敢置喙。若其高才博 学,囊括古今,则复乎卓绝一时矣! ”;。有表同情的,如潘耒从亡客问: “牧斋虽大节有亏,然其学问之宏博,考据之精详,亦岂易及? 安得以人废 言? ”圆;也有表示遗憾的,如查慎行有诗云“生不并时怜我晚,死无他恨惜 公迟” :也有表示鄙夷的,如赵翼瓯北诗话卷九云:“顾谦益己仕我朝, 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己无足观, 诗亦奉禁,固不必论也。”。乾隆皇帝更是痛斥钱谦益既已作为清朝的臣子, 还把“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 。 但章炳麟不同意此说,馗书云:“其悲中夏之沉沦与犬羊之扰,未尝不有 余哀也。”“世多谓谦益所赋,特以文墨自刻饰,非其本怀。以人情思宗国者, 降臣陈名夏至大学士,犹扮顶言不当去发,以此知谦益不尽诡伪矣。”。 对于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具代表性的评价即王士稹带经堂诗话所云: “明末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 大白;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或过之。”o 由于钱谦益的贰臣身份,清代关于 钱谦益的诗作评论并不是很多。但晚清民国学界则基本认同王士稹的说法, 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梁乙真中国文学史话及刘经庵中国纯文学 史纲等。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内对钱谦益的研究可能只有陈寅恪的柳如是 别传一种。1 9 6 5 年,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钱谦益与清朝的经 学一书中曾指出:“钱谦益是明末清初1 7 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或文明史的 巨人,他不仅是文学家、批评家、理论家,也是政坛巨子,但他却未能受到 重视,研究论著很少。”他分析了当时钱谦益研究尚很薄弱的状况,指出:“研 究钱谦益是很必要的,一在于其与清朝文学史的关系;一在于与清代考证学 。朱鹤龄愚庵小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1 1 o 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十一清康熙刻本 o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1 1 o 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p 1 3 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o 清高宗实录卷八百三十六p 5 中华书局影印本 o 章炳麟馗书三联书店,1 9 9 8 o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 上册) p 2 1 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6 3 1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口经学的关系。”国其实在他发出呼吁的时候,陈寅恪已经著成柳如是别传 ( 1 9 5 3 1 9 6 4 年间著成)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中说:“牧斋著书,借 此以见其不忘故君之微旨” 。陈寅恪欲通过自己的努力,“恕其前此失节之 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迹”,替其洗冤。后来,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中亦 举出钱谦益参加抗清活动、以图补过的种种事迹,认为“牧斋志节,历久不 渝,委曲求全,固不计一时之毁誉” ,也对钱谦益持同情态度。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钱谦益的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研究已逐渐从“左”的思潮中走出,不在 耿耿于钱谦益政治上的缺陷,对钱谦益的研究呈现多样化深入起来。大致可 以分为下面几类: l 、生平经历研究: 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裴世俊四海宗盟五十年一一钱谦益传( 东方出 版社,2 0 0 1 ) ,这是继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后,又一次对钱谦益生活史料的 筛罗整理。他把钱谦益一生分为前明时期( 1 5 8 2 1 6 4 4 ) 、明清交替时期 ( 1 6 4 5 1 6 4 6 ) 、入清时期( 1 6 4 7 1 6 6 4 ) 三部分,是第一部关于钱谦益的个人 传记著作。相关著作还有简秀娟钱谦益藏书研究( 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 1 9 9 1 ) ,对钱谦益藏书的经历及其所藏书目版本源流进行了分析考证。范景中、 周书田柳如是事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2 ) 则是从另一侧面对钱谦 益生平的补辑。这一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培军钱谦益降清悔恨实录 ( 宁夏大学学报,1 9 8 7 年第3 期) ,赵刚钱谦益晚年修史活动与思想转 变( 文史知识,1 9 8 8 年第5 期) ,李庆钱谦益:明末士大夫心态的典型 ( 复旦学报,1 9 8 9 年第1 期) ,朱则杰钱谦益柳如是丛考( 浙江大学学 报,2 0 0 2 年第5 期) ,杨连民论钱谦益入清后的两次被逮兼与裴世俊 先生商榷( 中国韵文学刊,2 0 0 4 年第4 期) ,方良钱谦益清初行踪考( 江 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4 期) ,等等,对钱谦益生平经历中的诸多方面都作 了认真的考察。 o 吉川幸次郎钱谦益与清朝经学,载京都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9 号,p i $ ,1 9 6 5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五章复明运动p 5 8 5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2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齐鲁书社,1 9 8 6 ,3 h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定 2 、文学思想研究: 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一是孙之梅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 齐鲁书 社,1 9 9 6 ) 。从家世、交游、晚年三个时期考察了钱谦益政治、佛学、文学等 各方面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论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学观 念的演变。二是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4 ) ,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钱谦益心学思想演变的新视角考察钱谦益文学思想, 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从哲学的层面考察其文学思想的成因,又从历时 性的角度,把钱谦益中晚年贯穿起来,较之孙的著作更为深入更多层面地考 察了钱谦益文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三是陈居渊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 江 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 0 0 0 6 ) ,其中有一部分探讨了钱谦益通经汲古、返朴 归真的文学创作思想。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胡明钱谦益诗论评议( 社 会科学战线,1 9 8 4 年第2 期) ,这是八十年代后最早较为系统地探讨钱谦益 诗学思想的专论,开启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的浪潮。邬国平钱谦益文学 思想初探( 阴山学刊,1 9 9 0 年第4 期) ,从三方面探讨了钱谦益文学思想: 一、从汩没俗学到幡然易辙:钱谦益早期深爱李梦阳、王世贞,后转变为反 对七子拟古,二、裁伪体,格量是非:批判闽诗派、七子派、竞陵派,肯定 茶陵派,三、返经本祖,重视诗文的社会功用。朴臻兰钱谦益的文学本质 论( 复旦学报,2 0 0 1 年第4 期) ,从钱谦益“文有本”,即“灵心”、“学问”、 “世运”三个方面看其文学本质。裴世俊钱谦益和经学( 苏州大学学报, 1 9 9 7 年第1 期) ,认为钱谦益既是经学倡导者,又是异端思潮鼓吹者,因为 他反对理学,以复古为其宗旨。罗时进钱谦益文学观转变及其批评的意义 ( 宁波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4 期) ,论述了钱谦益四十岁前后文学观的转变 及其批评意义。由此可知,钱谦益作为明清诗歌流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 明清诗学发展史的研究中起着承上起下的历史意义,已经被广泛并深入地研 究了。 3 、作品研究: 首先是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的钱牧斋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1 ) 的出版,较全地收集了钱谦益的诗文集、补遗和年谱,还收录了前有学集、 4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初学集未收之诗文著述。但此书仅是在原作基础上略为笺注、标校,总 体上忠于原作,没有深入地鉴赏和研究。在这方面,裴世俊出版了钱谦益 诗歌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1 9 9 1 ) 及钱谦益古文首探( 齐鲁书社,1 9 9 6 ) , 两部著作对钱谦益的诗、文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需要指出的是,在钱 谦益作品研究中,钱谦益杜诗学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钱谦益对杜 诗的笺注方法,杜诗与其诗学理论之关系,都是学术界反复讨论的问题。如 彭毅钱牧斋笺注杜诗补( 台湾大学文史丛刊本,1 9 6 4 ) 、郝润华钱注杜 诗与诗史互证方法( 黄山书社,2 0 0 0 ) 分别对钱注杜诗进行了补遗和论 述。此外,关于钱谦益作品研究的论文也是蔚为大观,如关于杜诗学研究的 论文:长谷部刚、李寅生从“连章组诗”的视点看钱谦益对杜甫c 秋兴八 首 的接受与展开( 杜甫研究学刊,1 9 9 9 年第2 期) ,探讨了钱谦益对杜 甫诗的继承与发展。邬国平以杜诗学为诗学钱谦益的杜诗批评( 学 术月刊,2 0 0 2 年第5 期) ,从钱谦益对杜甫诗歌品评上看其诗歌理论。裴世 俊杜诗学史中的 钱谦益笺注杜诗的缘起( 聊城大学学 报,2 0 0 2 年第1 期) ,论述了钱注杜诗知人论世、以史证诗之鲜明特色, 及对宋以来杜诗学中曲解和附会的拨乱反正之功。还有其他关于钱谦益诗歌 各个侧面及总体的研究,如余曲诗钱谦益诗歌略论( 齐鲁学刊,1 9 9 3 年 第5 期) ,王英志钱谦益山水诗初探( 南京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1 期) , 钟振振 钱谦益t 落叶 等四酋注释辨正( 清华大学学报,2 0 0 5 年 第4 期) ,王顺贵、黄淑芳 2 0 世纪钱谦益诗学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1 期) 等,就不再赘述。 由上可以看出,从对钱谦益生平经历的研究,到对其作品、理论的探讨, 总体上对钱谦益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了。想继续钱谦益研究,得进行新的拓 展。戏题诗作为钱谦益创作诗体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数量,也有一定的特色, 目前的研究只有我导师蔡锦芳先生杜甫、钱谦益、陈寅恪戏题诗之比较 ( 杜甫研究学刊,2 0 0 6 年第4 期) 一文中略有论述,他人还尚未注意及此, 所以我打算就此方面展开较深入地研究。接下来我便将目前学界有关戏题诗 研究的倩况作一概述。 上海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戏题诗研究概述 所谓戏题诗,是指题目中含有“戏题”、“戏赠”、“戏简”、“戏作”、“戏 呈”、“戏寄”、“戏为”等字样的诗歌,这些诗歌一般都具有游戏的因素,起 到了或逗趣、或嘲弄、或遣闷、或抒怀的作用。( 至于标题中没有明确用“戏” 字标出的诗,虽诗中有游戏之意,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并且数量浩 繁,实际研究时难于辨别,所以,拟初步研究诗作标题中有明确“戏”字标 志的“戏题诗”,标题中没有明确“戏”字标志的游戏之作,暂不列入“戏题 诗”研究范围。) “戏题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毛炳汉杜甫戏题诗初探 ( 中州学刊,1 9 8 5 年第6 期) 一文,他在文中提出“在杜甫诗集中,仅题 目明确标有戏字就有3 3 首。它与代表社诗主要风格的沉郁顿挫之诗 相映成辉,是构成杜诗风格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多年来,没有人对其 进行专题研究,本人试图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评论者注意。”。他认为杜 甫戏题诗风格“诙谐风趣”,内容则涉及“对统治者的讽刺规劝;自嘲和愤世 嫉俗;朋友问的调侃和向人索饮,以及题画、论诗、写景等几类。”该文是最 早研究戏题诗的文章,因为是最早,所以也很简略。作者意识中还没有将戏 题诗作为一种独立诗体来研究,所以他只是单纯地就杜甫的戏题诗展开论述。 其后我导师蔡锦芳先生谈杜甫的戏题诗( 杜甫研究学刊,1 9 9 2 年第1 期) 一文,不仅更深入地研究了杜甫的戏题诗,而且有意识地将戏题诗作为 一种独立诗体进行了源流追溯。她认为“戏题诗,即在诗歌的题目中冠以戏 题、戏作、戏寄、戏简、戏为、。戏呈、戏赠、戏问等字样 的诗歌”国,“戏题诗肇自萧梁时代,梁武帝最早作了两首,一是戏作,一 是戏题刘孺手板诗”,而“自我国诗歌史上的诗言志的传统形成以来, 杜甫要算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戏题诗的人了,并且他的戏题诗具有一种独特的 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既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又深沉蕴藉,耐人寻味”,她 还归纳出杜甫的戏题诗具有“虽若为戏,中有刀笔”的特色。该文对杜甫以 后的戏题诗发展状况也作了一个粗略扫描。至此,戏题诗作为一种独立的诗 。毛炳汉杜甫戏题诗初探p 6 6 中州学刊,1 9 8 5 ,( 6 ) o 蔡锦芳,谈杜甫的戏题诗p 3 3 杜甫研究学刊,1 9 9 2 ,( 1 )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歌体式已经被提出来了。这之后,谷曙光的游戏之中的至性情深一一杜甫 戏题诗初探一文( 江淮论坛,2 0 0 2 年第1 期,p 8 9 ) ,则在很大程度上采 纳了我导师蔡锦芳先生论文的看法。许德楠从所谓杜诗中的“戏题剧论” 谈杜诗的“历史命运”( 杜甫研究学刊,2 0 0 5 年第3 期) 虽然也谈到戏题 诗,但是并没有以戏题诗为重点,而是转向对杜诗历史命运的关照。最近, 我的导师蔡锦芳先生又发表了杜甫、钱谦益、陈寅恪戏题诗之比较( 杜 甫研究学刊,2 0 0 6 年第4 期) 的论文,则是又续前缘,在研究杜甫戏题诗 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展到钱谦益和陈寅恪,并重点对陈寅恪戏题诗的特色作 了探讨,同时简单梳理了一条戏题诗从杜甫到钱谦益再到陈寅恪的发展线索, 揭示了他们之间一定的继承关系。 迄今为止,戏题诗研究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应该说,学者对这种诗体的 注意和研究还是非常不够的。因为创作戏题诗的诗人很多,戏题诗的数量也 很大。据我的粗略统计,情况大概是:王维有1 2 首,岑参5 首,元稹5 首, 自居易7 7 首,柳宗元6 首,刘禹锡1 3 首,李商隐1 1 首,欧阳修2 1 首,苏 轼8 2 首,黄庭坚1 3 7 首,陆游3 9 1 首,袁宏道2 5 首,袁中道1 4 首,钱谦益 1 2 5 首,吴梅村1 l 首,查慎行1 0 5 首,曹寅4 0 首,厉鹗7 首,赵翼8 首, 龚自珍2 首,林则徐2 酋,曾国藩2 首,郭嵩焘8 首,陈三立4 6 首,陈寅恪 2 5 首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可是都还没有人去研究。在 这里,我选择钱谦益的戏题诗来研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钱谦益的戏题诗 有1 2 5 首,在明清与其同时代的作者中,他的戏题诗是比较多的,在戏题诗 发展史上也是属于创作作品较多的诗人之一。二是钱谦益的戏题诗博采众家 之长,对前人的戏题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别是 他利用戏题诗看似游戏的笔法,抒发自己难以直言的反清复明隐衷,大大丰 富了戏题诗的表现内涵和审美价值。三是钱谦益的戏题诗对后人尤其是陈寅 恪戏题诗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对钱谦益戏题诗的 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钱谦益诗歌及钱谦益本人,也能够对中国古代的戏题 诗这种诗歌体式有一些更加深入的了解。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钱谦益以前的戏题诗创作回顾 第一节早期的戏题诗( 唐以前) 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戏题诗,当是 南朝齐谢且莼( 4 6 4 4 9 9 ) 的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诗云:“山中上芳月,故人 清樽赏。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干丈。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别后能相思, 何嗟异封壤? ”。反复咀嚼这首诗,除“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句,调侃 朋友太在乎聚散离合,不够旷达,稍有和朋友游戏的意味,其余几句多写时 景,游戏味并不强。 又查逯钦立书,南北朝时的戏题诗除谢胱此作外,还有1 6 首,它们是: 梁武帝萧衍戏作诗、戏题刘孺手板诗,梁简文帝萧纲戏赠丽人诗、 执笔戏书诗、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诗,邵陵王萧纶戏湘东王诗,梁 元帝萧绎戏作艳诗,徐君茜初春携内人行戏诗,沈满愿戏萧娘诗, 褚绢戏为诗,陈后主叔宝戏赠沈后,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魏澹园 树有巢鹊戏以咏之,释玄逵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诗,昙延戏题方圆动静 四字诗。综观这些戏题诗,从题材上看,主要包括四个类型: 一是写女色艳情的。萧梁时的几个皇帝都有戏题诗,武帝二首,筒文帝 三首,元帝一首,这六首之中就有四首是女色艳情诗。在其他南朝诗人中女 色艳情诗也较多,可以说这是写得较早也是较多的早期戏题诗类型。南北朝 诗风绮丽、柔弱,此时的女色艳情戏题诗主要用华丽词句描写宫廷生活,描 写妇女的容貌、体态、打扮等,以达到刺激感官耳目的功能,语言轻佻,态 度轻薄。如:梁简文帝萧纲戏赠丽人诗“丽妲与妖嫱,共拂可怜妆。同安 髻里拨,异作额间黄。罗裙宜细简,画膘重高墙。含羞未上砌,微笑出长廊。 取花争间镊,攀枝念蕊香。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自矜心所爱,三十侍 中郎。”。从妆饰到衣裙直到神态、动作。无一不刻意雕琢力求形似,整首诗 。运钦立辑棱先秦汉魏晋南靶朝诗( 中册) 齐诗卷四,p 1 4 5 0 ,中华书局,t 9 9 8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册) 梁诗卷二十一,p 1 9 3 9 ,中华书局,1 9 9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细密绮艳,属于当时盛行的宫体诗之流。诗题中的“戏”,则是戏为艳词之意。 再看梁元帝萧绎戏作艳诗“入堂值小妇,出门逢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 且踟蹰。摇兹扇似月,掩此泪如珠。今怀固无已,故情今有馀。”。仅看诗文, 描述女主人公与故夫邂逅的痛苦和不堪,还算动人,但题为艳诗,又加上戏 作,就暴露出了统治阶级的低级趣味。诗人饶有兴致地描述其压抑和窘迫的 情态,并不是为了表示怜悯同情,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这种文字游戏, 缺乏深刻内涵,其格调也是低下的。 二是写君臣、友朋之闯开玩笑的。这类诗有梁武帝萧衍戏题刘臻手板 诗、邵陵王萧纶戏湘东王诗、虞世南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诗等。 其中梁武帝萧衍戏题刘孺手板诗题下,注引南史曰:武帝宴寿光殿, 诏群臣赋诗,时刘孺与张率并醉未成。武帝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 美,刘孺洛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短短四句把君对臣的嗔责和 爱护,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虽然是即事而就,却琅琅上口,别有一番情趣。 又如:邵陵王萧纶戏湘东王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 望只有全功。” 湘东王即萧绎,是武帝萧衍第七子,生眇一目。萧纶是萧绎 的哥哥。此诗反映了兄弟间的友好和随便。 三是效别人诗体进行创作的。好的诗歌作品常会引起当时或以后诗人们 的仿作,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早期的戏题诗中也有这样 的作品,如梁简文帝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诗,诗云:“杂蕊映南庭, 庭中光景媚。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开楹开 碧烟,拂幔拂垂莲。偏使红花散,飘扬落眼前。眼亦多无况,参差郁可望。 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香烟出窗里,落日斜阶上。日影去迟迟,节华咸 在兹。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丝条转暮光,影落暮阴长。春燕双双舞, 春心处处伤。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从诗中可以看出“谢惠连体”词 多重复,回环勾联,读起来流转悦耳,音节优美,这样的诗模仿起来,应该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4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下册) 梁诗卷二十五,p 2 0 5 1 ,中华书局,1 9 9 8 ( 下册) 梁诗卷一,p 1 5 3 7 ,中华书局,1 9 9 8 ( 下册) 粱诗卷二十四,p 2 0 3 0 ,中华书局,1 9 9 8 ( 下册) 梁诗卷二十一,p 1 9 4 2 ,中华书局,1 9 9 8 9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是蛮有趣的。又如隋代释玄逵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诗:“我行之数万,愁绪 百重思。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上将可陵师,匹士志难移。如论惜短命, 何得满长祗。”9 就是模拟东汉张衡四愁诗的。四愁诗重章叠句、迂回 曲折,以四段“我所思兮”发端,描述了自己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创作风 格及精神追求也被后代很好的继承下来。释玄逵就“戏”用四愁诗中的 精神,鼓励自己克服艰难困苦、披荆斩棘,以求在佛学的道路上能修成正果。 四、是吟咏生活中某些点滴情趣的。戏题诗由于其游戏的性质,所以常即 事而发,由此及彼,从小见大,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如:隋代昙延戏题 方圆动静四字诗诗序云:“薛居士访,戏题方圆动静四字,昙延应声日:方 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波浪,静类涅檠室一。用形象的方城、圆日 等具体事物解释佛语,玩笑中也道出了一些哲理,同时也显示了昙延的应对 捷才和朋友间随和相处的乐趣。又如隋代魏澹园树有巢鹊戏以咏之:“畏 玉心常骇,填河力已穷;夜飞还绕树,朝呜且向风。知来宁自伐,识岁不论 功;早晚时应至,轻举一排空。”。短短的一首诗中就用了许多鸟雀的典故, “畏玉心常骇”,出自北齐魏收看柳上鹊诗“疑是雕笼出,当由抵玉惊” 。 “填河力已穷”,指“精卫填海”。“夜飞还绕树”,出自魏武帝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朝鸣且向风”,指汉书东 方朔传“鹊尾长,傍风则倾,背风则蹶,必当顺风而立,是以东向鸣也”。 魏澹博涉经史,词采赡逸,尤善属文。他的这首诗不仅融汇文史典故,而且 也巧妙地组合出一种文人怀才不遇、希图建功立业的情怀。这首诗捉摸玩味 起来还是很有内涵的,可以说是戏题诗中的佳作。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至隋这一阶段是戏题诗的发轫成长期,诗人利用 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也是偶一为之,数量既零星,表现手法也不见高明。格调 不高,情感枯槁,是创作上存在的共同倾向。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册) 隋诗卷十,p 2 7 7 5 ,中华书局,1 9 9 8 o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册) 隋诗卷十,p 2 7 7 7 ,中华书局,1 9 9 8 o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册) 隋诗卷二,p 2 6 4 8 ,中华书局,1 9 9 8 。逯铰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册) 北齐诗卷一,p 2 2 6 9 ,中华书局,1 9 9 8 4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上册) 魏诗卷一,p 3 4 9 ,中华书局,1 9 9 8 o 班周汉书p 2 8 4 1 中华书局,1 9 6 2 6 1 0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二节戏题诗的成熟与发展( 唐宋至元明) 随着唐代诗歌的鼎盛,戏题诗的创作也有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创作 戏题诗的作家和作品都有大幅度提高。唐代的杜甫、自居易、李商隐等,都 是大力创作戏题诗的作家。曹寅刊刻的全唐诗中收录诗人2 5 2 9 人,诗作 4 2 8 6 3 首,共计9 0 0 卷。其中写戏题诗的作者2 0 3 人,戏题诗总计3 2 6 首。 在杜甫之前或同时创作戏题诗的,有孟浩然2 首、王维1 2 首、李白3 首、岑 参5 首、刘长卿2 首、韦应物3 首等。 如李自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 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陶潜字 渊明,号五柳先生,性嗜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郡将尝侯之, 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陶渊明归隐后的第一件乐 事便是“引壶觞以自酌”,斟满一杯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那份沉醉,都 是李白追慕己久的个性释放。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 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 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萧统陶渊明传 还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就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渊 明有一张没有弦的琴,常抚弄来寄意。“素琴”指自寻乐趣,是意趣高雅不同 流俗。李白和陶渊明有太多的共同点,同样不得志,同样放荡达脱,李白那 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都是一脉相 承的。李白这首戏赠不仅是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称赞,也是诗人自己率真超脱 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又如岑参醉后戏与赵歌儿:“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座 中醉客不得意,闻之一声泪如雨。向使逢着汉帝怜,董贤气咽不能语。”。董 贤是汉哀帝的男宠,“断袖之癖”即由他而来,被哀帝拜为黄门郎、大司马, 哀帝死后,外戚王莽将其赶出皇宫,废官罢爵,董贤上吊自尽。这里以“董 。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p 6 9 7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0 7 o 乔象钟、徐公持、吕薇芬选编中国古典传记p 2 9 0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7 。【唐 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十四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7 4 1 l 。【清】彭定球全唐诗卷1 9 9 中华书局,1 9 6 0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贤气咽不能语”,高度赞美赵歌儿的歌口昌艺术,有较浓的游戏意味,但诗中亦 有诗人的情感在。诗人流寓边塞、远离长安、人生颇不得意,故听到赵歌儿 的凄苦之音不禁“闻之一声泪如雨”。还有戏题关门:“来亦一布衣,去亦 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回诗人本是一身风尘,满腹失意,但经 由诙谐语道出,便让人从困穷中见出旷达。 可见,这一时期的戏题诗较之前代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他们的戏题诗,虽然也多是挥毫立就之作,但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是有个性、 有感情、语言幽默、趣味盎然了。比所谓的正统诗已毫不逊色,只是数量还 是不多。直到杜甫,才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加,表现手法也丰富了很多。 对于杜甫的戏题诗,我的导师蔡锦芳先生谈杜甫的戏题诗一文有深 入探索,这里便主要转述她的观点。她认为:“杜甫的戏题诗共有三十四首, 在其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占2 强。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嗟自身 孤苦寂寞的,也有嘲朋友穷愁潦倒的;既有美别人感情厚谊的,也有刺别人 悖礼浅薄的;既有赞别人画艺高超的,又有规别人艳情节制的;既有慨世风 浇薄的,也有咏生活乐趣的。其中既有效别人诗体的,也有自己新创的。但 如果从它们的表现手法上来看,则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戏言写哀,所 谓嬉笑之音,过于恸哭也;二是戏言写乐,所谓随时敏捷,妙趣横生 也;三是戏言寓讽,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如,杜甫官定后 戏赠:“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 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诗作于天宝十四载。与郑虔 一样,杜甫也是很不得志的,虽有满腹经纶,虽有报国之志,虽遇圣朝 明君,到头来却竞要为一个小小的河西尉的官衔而凄凉折腰”,“然而诗人在 诗中并没有径直地发泄其怨恨,而是将这一切戏冠上。圣朝逍遥的美名, 便不尽之意尽在言外了,令读者苦笑之后即陷入沉思。”还有杜甫脍炙人口的 戏为六绝句,诗人以绝句的形式,游戏的笔法来谈论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 虽然看似不太经意,但却在不经意中讽刺了后生的轻薄和无知。赵次公注云: “此六篇皆言文章之难事,公虽谓之戏,而中有刀尺矣”,这也体现了杜甫戏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p 1 3 |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8 。蔡锦芳谈杜甫的戏题诗1 : 3 3 杜甫研究学讨,1 9 9 2 ,( 1 )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诗的特色。可见。杜甫并不把戏题诗作为一种纯粹的游戏之作,而是赋予 了它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这就大大提升了戏题诗的格调。 杜甫之后的自居易也是戏题诗的大量创作者,在他的二干六百多首诗中, 戏题诗有7 7 首,以戏赠友朋、亲戚、方客为主。在7 7 首戏题诗中,就有近 7 0 首是与人唱和往来之作。如代林园戏赠戏答林园重戏赠重戏 答这四首诗,是白居易与朋友之间戏赠戏答、再戏赠再戏答,反复往来, 最后达到了以戏炫才、戏中取乐的游戏目的。自居易的这些做法,说明白居 易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戏题诗的形式在亲戚朋友的交往唱和中具有一种独特 的融洽关系、增进友谊的功用,正因为如此,他才乐此不疲。应该说,自居 易在戏题诗功能的扩展上,是做出了一定努力的。 戏题诗经过了唐代诗人的努力,已经走向了成熟。到了宋代,戏题诗又 蒜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数量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内容情趣上也体现出显著 特色。北宋苏东坡的戏题诗有8 2 首,苏东坡写诗追求书写的自由,重视书写 的游戏特质,其作品的游戏意味一直为人所乐道。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称其“嬉笑怒骂皆文章”。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杂以嘲戏,讽谏谐谑, 庄语悟语,随兴生感,随事而发,此东坡之独有千古也。” 如苏轼洗儿戏 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 卿。”诗人就生活中平凡而又常见的洗几一事生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深 切感怀。苏轼并不是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儿子智商和性格的期 望,破解自己的心中块磊;表面是天真的游戏语言,嘲笑自己聪明一世,失 意一生,实际却隐含着对当权者不能重用人才的的讽刺。苏轼这样以戏言的 笔法自嘲自己,微讽他人,以自己的诗才和智慧,为自己多舛的生活涂抹了 一些笑声,排解了些郁闷。苏轼的戏题诗不光是游戏,也是一种对现实不 满的发泄,是有微意寄托其中的。 南宋的陆游是诗歌史上作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其戏题诗的数量也是他人 莫及的。他的戏题诗,侧重于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和领悟,用戏题诗来 4 划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卷十四中华书局,2 0 0 3 o 清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1 0 o 宋 苏轼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味生活、抒怀遣闷。陆游已经把戏题诗作为平时生活必不可少的调料,如 起晚戏作醉中戏作困甚戏书饥坐戏作夜坐灯灭戏作幽居无 一事戏作闲甚戏作等等,起床、作息、无聊时都要用戏题诗来调剂,在 贫苦平淡的生活中自娱自励。可见,戏题诗还有冲淡士人生活中忧郁的功用。 陆游的戏题诗按内容可分为两段,前段是就读书起居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小 事有感而发的情趣之作,后段则是与贫困和疾病作斗争的自嘲和感慨之作。 这些其实也是陆游一生真实写照的侧影,仔细研究起来应是很有意味的。 其它,还有很多人也创作了不少戏题诗,如李商隐1 6 首,欧阳修2 1 首, 黄庭坚的戏题诗有1 3 7 首,等等。如果仔细挖掘,相信都能辨出他们各自的 特色,只因个人时间有限,不能对他们都展开深入的研究,只能留待他日了。 总之,唐宋时期戏题诗的发展,与唐宋时期诗歌的繁荣是同步的,诗人多, 戏题诗数量也多,可谓蔚为大观。较之唐以前的戏题诗,这时期的戏题诗多 了诗人对自己的关照和对生活的体味,在内容上更加深入,在表现手法上也 更加灵活多样。 元明时期是戏题诗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戏题诗的创作,据我的粗略统 计,元好闯2 2 首,耶律楚材1 2 首,刘因4 首,范柠8 首,杨士奇3 首,于 谦4 首,李梦阳1 l 首,王世贞6 8 首,袁宏道2 5 首,袁中道1 4 首可见 创作的数量上己明显减少,这和此时期诗坛的总体发展状况不够景气也是合 拍的。不过也有一些写得很有个性的戏题诗,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精神状态, 如元好问戏赠白发二首:“镜中昨日又明朝,破屋春深雪未消。摘下数茎 聊自笑,贵人头上不相饶。问愁何怨复何仇? 直要青春便白头! 拚却镜中浑 是雪,且看渠待几时休? ”m 问句和感叹的使用,语气加强,感情强烈,很有 元曲插科打诨的味道,再现了作者乐观而又不服老的音容笑貌。 以上我对钱谦益以前戏题诗发展的概况作了一次回顾,从中可以看出戏 题诗已经发展成熟了。由于它形式随便,功能多样,苦事乐事皆可写,学问 才气皆可见,并且似乎还尤其适用人生中无聊、郁闷的排解,它已经成了许 多诗人乐于写作的一种诗歌体式了。它的表现手法也日渐丰富和多样。钱谦 o 清 施国祁注,麦朝枢校元遗山诗集笺注卷二十p 5 7 2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生活于明末清初,这是一个改朝换代,士人存处非常艰难的特殊时期。钱 谦益的特殊心境使他对戏题诗这种诗歌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钱谦益共创 作了1 2 5 首戏题诗,并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丰富和发展。他同时代的诗人 们,如吴伟业、查慎行等,也创作了不少戏题诗。他们的创作,共同形成了 戏题诗在明末清初的复兴。下面我们便来探析钱谦益的戏题诗。 1 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钱谦益戏题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钱谦益戏题诗的内容 钱谦益的戏题诗共1 2 5 首。其中出自初学集的有6 2 首,它们是:薛 丈馈大鱼兼寄二绝句戏答、寒夜闻姬人语戏作、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 作、有耳病戏作十二韵、二髯篇戏简甘肃梅中丞兼呈兵部王尚书左坊文 中允、七月廿三日舟过仲家浅脑戏作长句书李文正公诗卷后、戏为拂水 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戏题钟伯敬茶讯诗、戏题王德操小像四首、仲 夏观剧欢宴浃月戏题长句呈同席许富允诸公( 四首) 、舒伟符画丹徒张明府 文光小像戏题四绝句明府记三生事一世为僧再世为邻家童子自为记甚奇、 俳体戏示士龙、戊寅元日偶读史记戏书纸尾( 6 首) 、戏书梅花集句诗、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七首、姚叔翔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