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心理技能训练是科学训练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 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为更好的验证心理技能理论对曲棍球运动项目 的指导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心理量表测量法、实验法和数据统 计法,以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为被试,进行干预前测,结合研究者观察 和教练员的建议,总结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运动员进行心 理干预和干预后测,通过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心理技能水平。文章研究结果如下: (1)理论部分:文章基于国内外心理技能理论、心理技能现状和心理干预研 究,结合女子曲棍球运动项目特点,建构曲棍球心理技能理论。主要包括:曲棍 球运功项目心理技能特征归纳;曲棍球运功项目心理干预理论与心理干预模型构建。 (2)实证部分:实证部分呈现出的结果主要包括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 和心理技能干预效果两部分内容。曲棍球运动心理技能现状:心理技能水平较 低,认知调控和集中注意力水平明显低于常模均值。女子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 情绪发展多变,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较差,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女子青少年 曲棍球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水平较低,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差。 身心的发展不平衡、训练比赛压力大、心理放松技能缺乏,运动员经常处于身心 疲劳状态。曲棍球运动心理技能干预效果:干预后心理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干预 前,干预前后认知调控和集中注意力呈显著性差异,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心理技能 水平。干预后运动员训练疲劳程度得到改善,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青少年运动 员调整身心健康。不同场上位置、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理技能具有 差异性。教练员、运动员对心理技能训练效果均有较好的评价. 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心理技能研究,为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在实 践上对于指导女子曲棍球运动项目,乃至其它项目的心理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 曲棍球运动员 心理技能 心理干预 作 者:路 燕 指导教师:朱国生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kil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ervention study of athletes of female hockey ii psychological skil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ervention study of athletes of female hockey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training, it affect the athletes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self-adjusting ability of athletes. to verify psychological skills theory to guide hockey players, the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observation method, psychological scale measurement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data statistics method, and treating the national youth women hockey players as subjects, combined with observ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aches, researchers summarize the hockey athletes present mental ability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est; on the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athletes skills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oretical part: being based on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ntal skill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hocke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ports psychological skills theory model, including: hockey exercise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d psychological skill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hockey exercise project; construct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odel. (2) empirical part: empirical par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includ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ckey playe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of hockey sport: the low level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cognitive control and concentration level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norm.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th women hockey players is changeable, more negative emotions, poor stability, and poor self-regulation. concentration level of youth women hockey player is lower. players vulnerable to be psychological skil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ervention study of athletes of female hockey abstract iii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training stress and lack of relaxed skills, athletes are often in a stat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fatigu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ckey player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skill obviously is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of intervention with cognitive control and concentration. mental skills training has improved the skills level. after intervention training athletes fatigue has alleviated. mental skills training for young athletes adjus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layers. different position, different mental skills training of athle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have difference. coaches and athletes give good evaluation to the effect of mental skills training. theoretically, this research enriches the mental skills theory,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mental skills training. in practice, the research guide womens hockey sports, and has a certain instruction value for mental training of other sport events. key words: youth; athletes of hockey; psychological skill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ritten by: lu yan supervised by:zhu guosheng 目 录 1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 2 1.1.1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青少年后备人才 . 2 1.1.2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 2 1.1.3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特殊的心理技能 . 2 1.2 理论基础 . 3 1.2.1 心理技能理论综述 . 3 1.2.2 心理干预理论综述 . 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9 1.3.1 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相关研究 . 9 1.3.2 运动员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 . 10 1.3.3 曲棍球运动专项心理机制研究 . 12 1.4 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 13 1.4.1 缺乏干预性研究和过程性研究 . 13 1.4.2 缺乏提高青少年心理能力的研究 . 13 1.4.3 心理技能训练中未能重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互动作用 . 14 1.4.4 缺乏曲棍球运动专门性心理理论 . 14 1.5 研究内容 . 14 1.5.1 曲棍球心理技能干预理论 . 15 1.5.2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 . 15 1.5.3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干预研究 . 15 1.6 研究意义 . 15 1.6.1 理论意义 . 15 1.6.2 实践意义 . 16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7 2.1 研究对象 . 17 2.2 研究方法 . 17 2.2.1 文献资料法 . 17 2.2.2 观察法 . 17 2.2.3 心理量表测量法 . 17 2.2.4 实验法 . 18 2.2.5 数据统计法 . 19 3 曲棍球心理技能干预理论 . 20 3.1 曲棍球心理技能专门理论 . 20 3.1.1 曲棍球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度及分配能力特征 . 20 3.1.2 曲棍球运动员的认知水平要求 . 21 3.2 曲棍球心理干预专门理论 . 22 3.2.1 基本心理技能训练理论 . 22 3.2.2 专项心理技能训练 . 23 3.2.3 赛前心理准备训练 . 23 4 研究结果 . 24 4.1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相关分析 . 24 4.1.1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心理技能分析 . 24 4.1.2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训练状态分析 . 25 4.1.3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指标相关分析 . 26 4.2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理技能状况 . 27 4.2.1 干预前、后心理技能比较 . 27 4.2.2 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理技能比较 . 27 4.2.3 不同位置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理技能状况 . 28 4.3 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干预前后训练状态监测状况 . 30 4.3.1 干预前后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指标比较 . 30 4.3.2 不同年限运动员干预前后训练状态指标变化 . 31 4.3.3 不同位置运动员干预前后训练状态指标变化 . 32 4.4 心理技能效果评价 . 33 4.4.1 教练员对心理干预的综合评价 . 34 4.4.2 运动员对心理干预的评价 . 34 5 分析与讨论 . 36 5.1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分析 . 36 5.2 国家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理技能效果分析 . 36 5.2.1 心理技能训练促进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表现 . 36 5.2.2 认知调控训练有助于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 . 37 5.2.3 集中注意训练提高女子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注意能力 . 37 5.2.4 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身心放松 . 38 5.3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干预评价分析 . 38 6 结论与不足 . 40 6.1 结论 . 40 6.2 不足 . 41 7 参考文献 . 42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6 9 附 录 . 47 10 致 谢 . 55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1 绪绪 论论 1 1 绪 论 曲棍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比赛时长 70min,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 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 。但是,随着我国曲棍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员之 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队员之间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已相差无几,在激烈比赛 中运动员心理素质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 运动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是培养曲棍球后备人 才的重要任务。 在训练模式改变的大趋势下,国家曲棍球管理中心相关领导已清楚认识到改 变以往训练模式已迫在眉睫。2009 年 8 月 30 日,中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队正式落 户于扬中市第一中学,标志着中国女子曲棍球体系突破了以往以体工队封闭式训 练的传统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全面的培训体系下,国青队的运动成 绩跻身于亚洲前列。2010 年,“文景国际杯”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夏 令营暨全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国家青年女子 u18 队以 4:2 战胜来访韩国 青年女子 u18 队,夺得冠军 。在此后的一系列比赛中,中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队 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获得胜利。 曲棍球运动项目的体教结合举措为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打响了第一枪。实 际中, 女子青少年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的初步建构为深入研究女子青少年曲棍球 运动员的心理发展状况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外部环境的改变和运动员个人的不断 成长给运动员日常生活和比赛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相关领导和教练迫切需要专业 心理人员协助管理,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理论上,笔者搜集与本文相关文 献发现,截至 2013 年 1 月,我国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机制研究还显得非常不足,更 谈不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曲棍球运动心理理论体系来指导管理者解决目前这些已暴 露而出的运动员心理问题。因此,不论是在理论还是现实层面上,加强对曲棍球 运动员的心理机制特点及其规律的深入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0 年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落幕中青队夺冠 eb/ol 1 绪绪 论论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2 1.1 研究背景 1.1.1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青少年后备人才 2011 年 4 月 1 号,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强调:实施“竞技体育后 备人才培养工程”,夯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基础,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以国 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公办体育运动学校骨干为基础,建立规模、布局、 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和巩固业余训练基地。青少年时期在人一生 发展中是关键时期,在身体方面,青少年要接受青春期生理和身体方面的变化; 在认知方面,青少年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概括能力,但往往容易出现对认识的 不确定性;在情感方面,青少年感情比较丰富,同时也容易意气用事;在自我教 育方面,青少年缺少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行为,更多依赖于他人。青少年的身体、 认知、情感的发展和不稳定性对以后训练和生活会产生即刻和后续影响。因此对 国家青少年曲棍球(扬中训练基地)运动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后备人才的可持 续发展,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做准备。 1.1.2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择条件越来越严格。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运动员须面对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各方面的压力,青少 年运动员想建立自己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动生涯,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 前,运动员以强壮的体格和结实的肌肉为显著特征;而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今 天,高水平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差别已越来越微小,运动能力的潜能挖掘也到了一 定的极限,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在 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胜负的关键取决于心理因素 。当运动员身体素质已定性,动 作已经自动化,技战术程序化时,心理因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 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激活运动员的潜能,在青少年发展阶段培养更能让心理技 能贯穿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心理技能与动作技能一样,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 和多次的比赛经验才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动化。 1.1.3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特殊的心理技能 曲棍球运动是一项耗时长、对抗性强、进攻防守角色转换快的集体运动项目。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冯霞,程勇民和许伟民运用压力理论调控赛前心理状态新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5-79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1 绪绪 论论 3 因此不仅需要发展个人心理素质,同时需要加强团队心理素质。随着竞技运动水 平的逐渐提高,运动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不仅需要适合 专项发展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更需要掌握适合自己调整心理状态的策 略和方法,以在千变万化的球场环境中能发挥正常的技战术,甚至超常发挥。尤 其在面对关键进球时能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赢得最后的胜利。 国内外的理论和研究表明,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在日常 的训练、平时学习、日常生活、竞技比赛中常常面临各种困扰,如正常的水平不 能发挥,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不能协调发展,赛前的情绪波动,关键射门时犹豫不 决等等。纵观国内外青少年重大比赛,皆有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失误的现象。探 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大多是运动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激烈的竞 争压力。由于青少年集中注意力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分配集中注意力的范围和 方向。同时面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变化时,心里情绪波动较大,但应对策略不够。 因此心理技能训练成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理论基础 1.2.1 心理技能理论综述 首先概念界定是理论展开的起点。科学把握概念描述的全面性、偏重性、结 构性能够对于研究的方向确定、方法选择、实验设计产生决定性作用。心理技能 理论的相关理论原理大概分为三大部分:其一,心理技能的概念明晰;其二,心 理技能训练的概念明晰;其三,心理技能训练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 其一,心理技能: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和主观思想各异,心理技能概念多 样化。任未多(2000)认为心理技能即运动员在竞技表现过程中(包括训练和比赛), 所具有动员、调节和控制其内心活动及心理状态的能力 。石岩(2007)认为心理 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 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 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部技能 。定义虽各不相同,但可归纳一点:心理 技能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能力,后天长期的训练对心理能力有很大的影 响。结合前人的定义和本研究的需要,本文偏重于情境中心理技能,认为心理技 能是一种以遗传为前提条件,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适合运动员训练环境的内部心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4-69. 石岩,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182. 1 绪绪 论论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4 理活动的能力。 文章对上述概念进行归纳,认为心理技能应当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 响因素:心理技能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能力。 (2)训练手段:后天长期 的训练对心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后期训练包括“理论型训练”、“实践型训 练”以及“结合型训练”三方面。 “理论型训练”是指在运动队中针对运动员比赛训练、 生活、学习进行的一系列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调查活动以及心理咨询活动。这类 活动主要的引导者往往由专业运动心理研究员负责。“实践型训练”是由教练员组 织, 运动员完全处于竞争环境中, 通过不同的竞争类型铸炼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结 合型训练”是运动心理研究员直接介入比赛环境,在教练员的专业安排下对各类运 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强度进行测量、定性,并最终提出系统化、可量化的训练对 策。 (3)训练目标:目前,我国心理训练的目标还主要是以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增 长,而忽略了运动员人格健全的方面。实际上,“过度竞争”会致使运动员心理失调 几率大大增加。毕竟比赛环境中的那种应激反应不能出现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心 理训练目标一方面要求运动员拥有巨大抗压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运动员能 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心态。但是,本文暂还是以竞技成绩提高为核心研 究目标。 其二,心理技能训练:张力为(2000)认为,心理技能训练是旨在使个体掌 握心理技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过程 。季力康(1995)指出,心理技能训练是 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巧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表现及个人成长的训练过程 。刘淑慧 (1992)也指出心理技能训练的具体实施必须经历学习阶段、 获得阶段和熟练运用阶 段,它与一般技能形成过程相吻合,心理技能训练本质上与动作技能的训练过程 相同,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过程 。石岩认为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 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 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 综上所述,本研究列出以下若干关键词来表达“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 (1)目 标:以运动员健康成长和运动成绩的稳定发挥为目标。 (2)过程:心理技能训练 是一个具有阶段特征的学习过程。 (3)阶段:心理技能训练的学习掌握与一般技 能学习相互契合,具有“阶段性”特征。目前,国内研究更多的是按照运动员心理成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4-69. 季力康,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大专体育,1995,19:4-8. 刘淑慧,教练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24-2. 石岩,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182.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1 绪绪 论论 5 长特征来划分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 (4)手段:教练员、运动员和心理研究员共 同参与心理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手段的选择上,运动员是心理技能训 练的直接受体,其内心反应与情绪反馈直接决定着手段的选择与调整。教练员对 于运动项目的一般技能与战术较好,能在感性角度理解不同技术实施与战术执行 的心理要求。这种感性的认识能够帮助心理研究员制定符合项目规律的科学心理 训练计划方案。而心理研究员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基础,能够有效借鉴其他领域、 其他项目的心理训练的经验,选择与运动员当前状况相符合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因此曲棍 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是针对曲棍球运动项目所需的特殊心理要求,教练员、运 动员和心理研究员共同执行的调节运动员心理状态,完善运动员健康心理的训练 过程。 其三,心理技能相关因素研究。美国高级教练员培训教材(马滕斯和邦普, 1992)提出了五种与运动员操作表现有关的心理技能。它们是唤醒水平控制,目 标设置,应激控制、集中注意和表象,五种心理技能相互影响。 图 1 五种心理技能及相互间关系 (引自:马滕斯,1992) 各种心理技能之间的连线和箭头表示具有影响的关系:1、唤醒水平的有效控 石岩,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186 唤醒水平控制 应激控制 表象 目标设置 集中注意 1 绪绪 论论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6 制可以避免应激;高应激产生高唤醒水平;2、对以前最佳表现的表象有利于应激 控制;3、通过表象可进行提高注意力的练习。为了使表象效果更佳,需要将注意 力集中在所要进行表象的内容上;4、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会通过提高动机水 平而影响唤醒水平;5、欲获得好的表象效果就必须放松,通过表象可以学习和进 行放松;6、唤醒水平上升,注意的集中程度也上升;7、现实而具有挑战性的目 标有助于比赛应激的控制;比赛应激的控制,有利于比赛目标的实现;8、集中注 意于当前任务,有利于阻断和消除消极思维,实现应激控制;有效的应激控制, 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当前任务 (见图 1) 。 加拿大学者认为心理技能训练包括制定比赛计划、制定训练目标、模拟训练、 自信心训练、任务定向思维和积极表象 。我国击剑、皮划艇、帆船、帆板等项目 参加 26 届奥运会的心理技能训练包括自信心和目标设置、想象、应激控制和放松 训练、注意力集中、心理能量训练(徐培 1997;姒刚彦,1997) 。 总的来说,研究者从不同理论和个人经验总结出心理技能的不同成分。但心 理技能相关因素也存在共性,集中注意力、目标设置、认知调节、心理准备是训 练和比赛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技能。同时心理技能的各个维度之间相互作用,共同 影响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结合曲棍球心理技能专门理论,本研究从 集中注意力、认知调控、动机、协调能力和自信探讨心理技能现状和心理技能干 预效果。 1.2.2 心理干预理论综述 心理干预理论主要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 知心理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被与本能有关的 无意识力量所推动,经过精神分析,可将无意识力量提升到意识水平并对其进行 控制;一个人自我了解的增加,可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而自我了解的减少, 会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控制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正是从精神分析理论 出发挖掘个人成长史进行分析治疗 。行为主义 学派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 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仅包括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而且包括心理活动;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和关系,从而来预测 马滕斯,心理技能训练指南教练员运动员使用手册m.王惠民等编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5-306. 孙少强,孙延林,运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8:96. 王登峰.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7-158.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6,01. 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国家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1 绪绪 论论 7 人的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行为治疗是以行为主义为理 论基础,通过社会学习改变不良行为,强化积极行为。人本主义 重视人自身价值, 提倡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根据需要的规律性和个体需要的差异,满足个体需要, 提高个体自我实现价值。认知心理学 观点认为:现实中心理问题是对日常生活中 生活事件错误的认识、片面的解释的基础上形成;这主要与个体对过去事件的评 价、当前事件的解释和未来事件发生的预测有关;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测激活情 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从而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因此,从理论上说,如果改 善个体对问题的评价态度,调整个体的认知顺序,改变认知的结构,就有可能矫 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任何一种理论不可能解释实践中的所有现象和问题,根据现实的需要,结合 多种理论优点,才能更好的为实践服务。在心里干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几种相关 的干预模式,为心理干预提供借鉴。 (1)认知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模式(cognitive-behavioral mode1)指从认知角度, 帮助运动员解决情绪 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模式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通过调整运动员对问题的 认识,辨清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树立积极心理。认知行为模式主要 针对运动员两方面:一方面调整运动员生活中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主要由生活应 激引起,个体信息加工,导致消极情绪的扩散和蔓延。另一方面调整比赛中的紧 张情绪,主要采用放松训练调整生理唤醒水平,更好的为比赛服务。为降低消极 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增加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的转变,必须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和行为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只有这方面的主动训练,在比赛中才能获得良好 效益。 (2)ellis 的理性情绪模式 a 活动事件 b 信念 c 情绪和行为结果 图 1 abc 人格理论 ellis 的理性情绪理论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专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司法考试刑法事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建筑工长及兼职人员工作责任合同
- 2025合同解除职工经济补偿标准参考表
- 2025年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课件中表格无法播放问题
- 意大利a1考试真题及答案
- 旅游集团营销管理制度
- 中粮品牌管理制度
- 劳务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62∕T 1158-2023 松针小卷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辣椒采摘合同协议书
- 水洗砂劳务承包协议书
- 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一整套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
- 2025年度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题标准试卷(共二十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