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pdf_第1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pdf_第2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pdf_第3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pdf_第4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摘要 李希霍芬是在中德关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关键人物。李希特霍芬是近代 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中国地学研究专家,他很早就对中国予以了关 注,1 8 5 9 年以科学特派员身份参加了普鲁士东亚外交使团,到达过香港、广州 和上海,并在台湾海峡的飓风季中完成了对台湾的勘测,获得了关于中国的第一 手资料。自1 8 6 8 年起,在加罩福尼亚银行和由外国人组成的上海商会的资助下, 李希特霍芬开始考察中国地质地理研究之旅,共计7 次,历时4 年,足迹遍及 1 3 个行省,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地质、地理、矿产资源、政治经济关系和风土 人情的资料,写作并发表了大量考察报告。1 8 7 2 年返回德国后,李希特霍芬继 续其研究工作,写作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著作。他也多次向德国政府提交 备忘录,为德国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政策出谋划策。 作为一位科学家,李希特霍芬为近代地质学和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有 力促进了近代中国地质学、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李希特霍芬也自觉地将 自己的学术研究与西方列强的海外扩张捆绑在一起,他的许多著述和建议为西方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在1 8 7 0 年就向德国政 府密报说: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1 8 7 7 年,他又向德国政府 专门提交了一份名为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 的地理位置,并渲染了可以在胶州湾筑建现代港口的关键性观点。德意志帝国政 府后来之所以选择胶州湾和山东省作为侵略目标,主要是根据李希特霍芬的论述 确定的。 不仅如此,李希特霍芬还通过广泛阅读和亲身体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和思想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和价值判断,阐发了一种相当完整的既具时代 特征又有鲜明个性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从西方的角度对中国这个东方文化的核心 国家和典型代表所具有的种种感知和认识,凸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接触和交往所 进行的深层次理性思考。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跨文化交流越来 越频繁,“地球村”的形成日益接近。然而,全球化进程也带来了“相关国家和 文化自我理解和未来定向的严重问题”( d e rg l o b a l i s i e m i l g s p r o z e s sb r i n 舀a u c h “g r a v i e r e n d ep r o b l e m ed e ss e l b s t 、,e r s t a e n d n i s s e su n dd e rz u k u n r s o r i e n t i e r u n gd e r b e t r o 疏n e nl a e n d e ru i l dk u l t u r e n m i ts i c h ) 1 ,而其最关键的挑战乃是“超越自 身文化的局限,重新研究与他者的不同,并使之变得容易理解”。( d i ew i c h t i g s t e h e r a u s f o r d e m n gd e sg l o b a l i s i e m n g s p r o z e s s e si s tje d o c h ,“d e nh o r i z o n td e re i g e n e n k u l n l rz uu e b e r s c l l r e i t e nu n dd i ed i f i e r e n zz ud e na n d e r e nn e ua u s z u l o t e nu n d v e r s t e h e n dz ue r s c h l i e s s e n ”) 2 。也就是说必须积极寻求理解其他文化并在不同文 化之间进行调解的可能性和途径。 鉴此,本人试以李希特霍芬的中国观为研究对象写作一篇博士论文,力求复 原其基本内容,说明其要特征,理清其形成过程,揭示其所折射的思维模式。通 过研究李希特霍芬的中国观,深入考察殖民扩张和现代化时代西方社会对中国和 中国人的评估,剖析东西文化接触的历史经历,批判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 李希特霍芬毕竟在中国进行过较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 也深入到一些偏远的内地。他与中国居民有直接的接触,对中国社会有亲身体验, 也亲眼目睹了当时在中国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和社会运动。因此,他的纪实报道 必定包含不少“真实 成分。特别是他借助于西方社会的理论和方法所作的解说 更别有一番情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李希特霍芬的中国观对于认识中国 历史、社会和文化,和了解西方社会,它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李希霍芬,山东,考察 1 j o e mr u e s e n ( h r s g ) d i ev i e l f a l td e rk u l t u r e n e r i n n e r u n g g e s c h i c h t e ,i d e n t i t a i e t f r a n k f u n 乱m 1 9 9 8 。s 1 0 j o e mr u e s e n ( h r s 2 ) ,d i ev i e l f a l td e rk u l t u r c n e r i n n e m n 厶g e s c h i c h t c l d e n t i t a i 地f r 卸n k 向r t 乱m 19 9 8 ,s 1o ric h t h o f e n sr e s e a r c ha b o u ts h a n d o n g a b s t r a c t r i c h t h o f e ni sav e 巧 i m p o n a n tp e r s o ni nt h el l i s t o 巧 o fs i n o g e m l a n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h ei saf 锄o u sg e o l o g i s t ,g e o g r a p h e r 锄de x p e r to nc h i n e s e s t u d y h eh a s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t oc h i n aa tae a r l ya g e 1 nt h ey e a rl8 5 9h ea t t e n d e dt h ep m s s i ad i p l o m a t i cm i s s i o nt 0 e a s ta s i aa sas c i e n t i s t ,i nt h i sw a yh eh a sb e e ni nh o n 亦o n 舀g 啪g z h o ua n ds h a n 曲a i ,h e m e a s u r e dt a i w a ni nas t o r n la n dr e c e i v eal o to f o n e - h a n dm a t e r i a l s s i n c e18 6 8w i t ht h ef i n a n c e h e l p o fc a l i f o m i ab a n ka n ds h a n 曲a ic o m m i s s i o nf o r f o r e i 印e r s r i c h t h o f e ns t a n e dh i s g e o g r 印h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c h i n 4h eh 签m a d ea l t o g e t h e r7t r i p s ,i tt a k e s4y e a r s ,h eh a sb e e nt ol3 o ft h el8 p r o v i n c e s ,c o l l e c t e dal o to fm a t e r i a l sa b o u tg e 0 1 0 9 i c a l ,g e o g r 印h i c a l 卸dm i n e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si nc h i n 如h ea l s ol e a m e dal o ta b o u tc h i n e s ep o i i t i c ,e c o n o m i ci o c a i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c u s t o m s ,w i t ha l lt h e s em a t e r i a l sh ew r o t ep l e n 够o fr e s e a r c hr e p o r t s a f k rh ec a m eb a c kt oh i s m o t h e r l a n di nl8 7 2r i c h t h o f e nc o n t i n u e dh i sr e s e a r c hw o r l 0p u b l i s h e ds e r i e so fb o o l ( so nc h i n a h ea l s og a v es e v e r a lm e m o st op m s s i ag o v e m m e n t ,醐dg a v ec o n s u l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t h e e x p a n s i o no fg e m l a n yi m p e r i a l i s m a sas c i e n t i s t r i c h t h o f e nh a sm a d eg r e a tc o n m b u t i o nt om o d e mg e o l o g ya 1 1 d g e o g r a p h y ;a n dp u s h e dt h eb i n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g e o l o g ya n dg e o g r a p h y al o t b u t 砌c h t h o f e nh a sc o m b i n e d1 1 i sr e s e a r c hw i t ht h ee x p a j l s i o no fi m p e m l i s t p o w e r sc o n s c i o u s l y ,m a n yi n v a d ep o l i t i c so fi m p e r i a l i s tp o w e r si nc h i n ai sm a d ea c c o r d i n gt oh i s s u g g e s t i o ni nh i sb o o k s h eh a sw r i t t e nt op r u s s i ag o v e m m e n ti n18 7 0 ,t h a ti no r d e rt ob e p o w e r f u li ne a s ta s i a ,w em u s to c c u p yj i a o z h o ub 苟i nt l l ey e a r18 7 7 ,h es e n da n o t h e rr e p o nt 0 h i sg o v e m m e 他i n s i s t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p o s i t i o no fj i a o z h o ub a y ,a n ds u g g e s t e dt h 她i n j i a o z h o ub a yc o u l db u i l dam o d e mh a r b o r ,w h i c hi st h ev e 拶k e yp o i n t a r e rt h a t ,p m s s i a g o v e m m e n tr e a l l yc h o s ej i a o z h o ub a ya n ds h a n d o n gp m v i n c ea sh i si n v a s i o n ,i ti sm a i n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r i c h t h o f e n sa c c o u m n o to n l yt h a t ,b yr e a d i n ga l l d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雕c h t h o f e nf o n i l e di l i so w n o p i n i o na b o u tc h i n e s ep o l i t i c ,e c o n o m i c ,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 ,h ee x p r e s s e dar e l a t i v e c o m p l e t ec h i n a v i e w ,w h i c hn o to n l yr e n e c t st h ee r ab u ta l s oh a si t so 、nc h a r a c t e r , 厅o mt h a tw ec a ns e et h a t ,h o wd o e sam a ns e ec h i n a 丘- o mt h ev i e wo fw e s tc o u n t y , h o ww i l lh ea p p e r c e i v ec h i n a w 色c a l ls e el l i sd e e p e rt h o u g h ta b o u ti n t e rc u l t u r a l t o u c h n o w a d a y s ,w i t h 恤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僦e e n d i 旋r e n tc o u n t i e si sm o r e 舶q u e n tt h a ne v e r t h e r e a r e r ,t h ep r o c e s s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b r i n g u s “伊a v i e r e n d e p r o b l e m ed e ss e l b s t v e r s 伽e n d n i s s e su i l dd e r z u k u n r s o r i e n t i e r u n gd e rb e t r o 脏n e nl a e n d e ru i l dk u l t u r e n ”,a 1 1 dt h ei m p o n a n t c h a l l e n g ei s ,e nh o r i z o n td e re i g e n e nk u l t u rz uu e b e r s c h r e i t e nu n dd i ed i 艉r e n zz u d e na n d e r e nn e ua u s z u l o t e nu r l dv e r s t e h e n dz ue r s c h l i e s s e n 4 ,t h a tm e a n s ,、v eh a v et o f i n do u tt h ep o s s i b l i t ) ,a n dm e t h o dt 0s o l v e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r o b l e m sb e 觚e e n d i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i s ,1w a n tt ow r i t em ym a s t e rp a p e ro nt h i st o p i c 1w o u l dl i k et o 衄 m yb e s tt or e c o v e ri t sb a s i cp o i n t s ,t o 锄a l y z ei t s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s ,g e ti t sf o n i l i n g p m c e s si no r d e r ,o p e nu pl l i st l l o u g h tm o d e l s b ys t u d yh i sc h i n av i e w ;1w a j l tt o a n a l y z e ,h o wd i dw e s ts o c i e t ) re v a l u a _ t ec h i n e s ea 1 1 dc h i n e s es o c i e 吼t oc r i t i c i z et h e c u l t u r a js u p r e m eo ft h ew e s ts o c i e 吼 飚c h t h o f e nh a sm a d eal a n gt i m ej o u m e yi nc i l i n a ,h eh a u sb e e nt o1 3o ft h e1 8 p r o v i n c e si nt h ec h i n a t h a tt i m e ,a n da l s oh a sg ot os o m er e m o t ec o u n t i e si nt h e 、v e s t h eh a sh a d ed i r e c tc o m m u l l i c a t i o n 谢t hl o c a ld w e l l e r s ,h a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b o u t c h i n e s es o c i e 吼a l s os a ws o m ep o l i t i c a lm o v e m e n t si nc l l i n ai nt h a tt i m e b e c a u s eo f t h a t ,h i sr e c o r do nt h es p o ti n c l u d e dm a l l y t m e ”e l e m e n t s e s p e c i a l l yh i se x p l a n a t i o n h a u si m p l e m e n t e dw e s t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 ,i ti sm o r ei n t r e s t i n g b yo t h e r sf i a u l t s ,w i s e m e nc o 丌e c tt h e i ro 、v n 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r i c h t h o f e n sc h i n ar e s e a r c hs h o u l d b eh e l p 如l 锄d m e a n i n g 亿lf o rt h es t u d yo fu n d e r s t a n d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 ,w e s th i s t o 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 k e yw o r d s : ric h t h o f e n , s h a n d o n g , r e s e ar c h 3j o e mr u e s e n ( h r s g ) ,d i ev i e i f a l td e r k u l t u r e n e r i n n e r u n g ,g e s c h i c h t e ,i d e n “t a e t f r 卸k 向n 乱m 19 9 8 ,s 10 4j o e mr u e s e n ( h r s g ) ,d i ev i e i l u t d e rk u i t u r e n e r i n n e n 岛g e s c h i c h t e ,i d e n t i t a ,吒f r a n k m r t 乱m 1 9 9 8 ,s 1 0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 注;室g 遗查基丝盂蔓挂型直塑的:奎拦卫窒2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喜 取签字日期:z 。产6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室 敢 签字日期:知d 9 年i 月日 导师 黼期:脚产月日 l 3 车希槿并对m 束毒 1 _ 绪论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1 1 研究目的 李希霍芬全名斐迪南冯李希蓓芬男爵( f e r d i n a n dv o nr i c h l h o f e n 1 8 3 3 一1 9 0 5 年) ,是德国1 9 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是一位在中 德关系史 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人物。他曾于18 6 0 年随普鲁上东使| = i 1 束华考察, 18 6 8 一1 8 7 2 年又对中国进行了7 次大规模的地理、地质考察。他一方面通过寅地 考察和悉心研究,对中罔的地质、地理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说,一方而又以 中国研究为基础,积极为帝国土义侵略扩张出谋划策,充当其先锋。特别是他对 山东的考察和评价对后来德国政府侵华方针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年的李希霍芬 受普鲁士政治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李希霍芬作为一名贵族学者,束华考察主 观上足“帮助”中国发展,李希霍芬认为西方先进的技术的确帮助了中国,他的 科学考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诞生。但是李希霍芬凼为接受 了资本家的资助不得不为之服务,为后期西方州强掠夺中闭的矿产资源,尤其足 煤、铁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从中德关系发展史的角度柬讲,国内学术界对于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1 8 9 7 1 9 1 4 年德国侵略山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对于李希霍 芬,这个在中国进行了长时间考察,并著有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的学者的研究还 比较匮乏,这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德关系史无疑是一种缺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 因一方面是1 8 9 7 年德国占领胶澳地区之前,中国文献鲜有记载德方情况,相关 资料是由德意志人撰写和保存,而这些资料至今仍主要分布在德国,中国国内很 难找到。另一方面,外文资料虽然丰富,但囿于语言限制,国内发掘和利用、研 究上尚有缺陷,现存资料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是这段历史的研究一直被搁置的重 要原因,随着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这一论题的迫切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因此,研究这一论题对于深入认识李希霍芬这一在中德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的历史人物、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借此复原德 国占领青岛的最初构想,揭露德国侵略青岛,挖掘和掠夺山东、华北自然资源的 野心。在研究中,笔者也感到,这些考察与李希霍芬的周密安排和他前期接受的 科学、系统的教育密不可分,其中有些考察成果对于当今中国今天的地质、地理 学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2 研究现状 首先,李希霍芬本人的学术成果非常丰富,后世的研究也多是根据他丰富的 出版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由考察的特殊背景和李希霍芬勤奋、踏实的工作作 风决定的。作为受资助条件,李希霍芬在考察的过程中将各地的物产、贸易等情 况以书信的形式寄给上海欧美商会,后结集出版了李希霍芬男爵书简。在李 希霍芬的有生之年,没有来得及将他的考察成果全部整理出版,只完成了5 卷本 中国个人旅行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的前两卷,剩余3 卷和2 卷在中国写 作的同记他死后由其学生整理出版。这些著作按照时间顺序将在各省的所见、 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回国后,为了完善在山东的考察,他专门写作了论文胶 州湾:它的世界地位和预见的意义( 1 8 9 7 ) 和著述山东和它的门户胶州湾 ( 1 8 9 8 ) ,并多次向普鲁士政府呈送关于开发山东省的文书。从此也可以看出李 希霍芬对山东的重视以及山东在李希霍芬考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李希霍芬在考察的基础上还绘制了两本地图集,按经纬度分幅编绘,地质图、 2 李乖梧井w m 东的考察 地文圈荐占一半,比例尺均为1 :7 5 0 ,0 0 0 ,包括现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内蒙、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 湖南、广东、四川等省l h ( 自治区) 的全部或部分。第一册为李希霍芬于1 8 8 4 年编成,1 8 8 5 年出版,收北方地区的地质、地文图各1 2l 幅:第二册为m 戈洛 尔( mg m l l ) 博士在李希霍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工,於1 9 1 2 年编成,收南方 各地区的地质、地文图各1 5 幅,为编这两奉图册,除利用了李希霍芬自己的材 料,还参考了他人的文献、吾种地图及官方发表的材料1 6 0 余种。表现了当时 对中出地质所能达到的摄高认识。 李希诺芬1 9 1 2 午出版的中国地幽集封血 固内学术界虽早关注李希霍芬的学者是一代文学大帅鲁迅。1 8 9 8 年霭迅存 南京陆师学章附设的矿务学掌上学时阅读了一些翻译过柬的地理学著作,虽然鲁 迅后来并没有从事实际的地质t 作,但是早期还是写了一些地质学的| 文,中 国地质学略论f 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运篇论文中就曾提到: 千八百七十一年,德人利忒何芬1 者,爱上海商业会议所之嘱托,由香港八 广东,湖南( 衡州,岳州) ,湖北( 襄阳) 遂达四川( 重庆,叙州,雅州,成都, 昭化) :入陕西( 凤翔,西簧,潼关) ,山西( 平阳,太原) 而之直隶( 正定,保 定,北京) 。复下湖北( 汉口,寰阳) ,往来山西问( 泽州,南阳,平阳,太原) , 经河南之怀庆,以至上海,八杭州,登宁波之舟山岛,遍勘垒浙。复溯江至芜湖, 捡江西北邵,折而之江苏( 镇江,扬州,淮安) ,递八山东( 沂州,泰安,济南, 莱州,芝罘) 。碧眼炯炯,击节太诧若所悟。然其志未熄也:三涉山西( 太原, 大同) ,再至直隶( 宣化,北京,三河,丰润) ,徘徊于开平炭山,八盛京( 奉天, 锦州) ,始由风皇城而出营口。历时三年,其旅行线强于二万里,作报告书三册, 1 “利式何井” 希杯井,车米到中日用第一个,口束艇现十 “用就改姓李取h 李鸿# i q 姓。后腔济铁路午,第一辆火下的 午头即墩名“h 甜f c n l0 ,t b 女r 盘车希排莽n 峙女地e 牲济发k h 程中k 挥特蛛作月。 3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于是世界第一石炭国之名,乃大噪于世界。其意日:支那大陆均蓄石炭,而山西 尤盛;然矿业盛衰,首关输运,惟扼胶州,则足制山西之矿业,故分割支那,以 先得胶州为第一着。呜呼,今竞何如? 毋日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 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盖自利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今也森林民族, 复往来山西问,是皆利忒何芬之化身,而中国大陆沦陷之天使也,吾同胞其奈何。” 2 可见,早在2 0 世纪初期,鼻息敏锐的中国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在西方 侵华史上扮演“先锋 角色的李希霍芬了,并明确指出“盖自利氏游历以来,胶 州早非我有矣。 1 9 1 1 年j 下在柏林大学留学的张星浪,读了当时已经出版的四卷中国之 后,一方面指出这有为德国谋我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又称赞它为体大思精的绝 世之作,认为“苟得同志五六人,分门详之,则二三年内,中土之研求地质矿产 者,亦得最详之参考书。”3 中国最早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十 届会长翁文灏( 1 8 8 9 1 9 7 1 年1 月2 7 日) 对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成就和学术地 位大加赞赏,“李氏对于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及地文之观念,其伟大之贡献,实无 其他地质学家,足与伦比。李氏之功,不仅凌驾于时闲,抑且超秩其后学,盖李 氏者,是最先明了中国地文之伟大科学家也,此亦绝非予过甚其辞之歌功颂德 也”。4 基于李希霍芬对中国地理、地质学的巨大贡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李希霍芬 来华考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和地质学方面。这其中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出现 于2 0 0 5 年李希霍芬去世l o o 周年之际,发表于第四纪杂志上。分别有:洋 人的脚印漫话辛亥革命以前外国人在中国的地质考察;李希霍芬地貌学思想 在中国的影响与发展,第四纪研究,第2 5 卷,第四期:斐迪南冯李希 霍芬对中国地质学和地理学做出的贡献( f e r d i n a n dv o n 砌c h t h o f e n s , c o n t r i b “o n st oc l l i n e s eg e o l o g ya i l dg e o s c i e n c e s ) ,迪特叶科尔( d i e t e rj 苕k e l ) , 第四纪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李希霍芬和“中亚人与环境”,刘东 2 鲁迅以“索子“为笔名,1 9 0 3 年l o 月发表在东京浙江潮月刊第八期。 3 陶i :龙:中国地质学史,h t t p :, v w 名e o c i t i e s c o i t l ,s l l c n s l e o h i t c n 0 3 h t m 。 4 翁文灏:李希径芬j 中困之地质工作,方忠月刊,1 9 3 3 年第6 卷第1 2 期,3 7 3 8 页,原为英文所作。 4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生,第四纪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李希霍芬及其在中国的工作;李 希霍芬与黄土风成说,孙继敏,第四纪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李希霍 芬与中国之地质工作,翁文灏,第四纪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李希霍 芬在中国地质学上的卓越贡献,潘云唐,地质评论,第5 l 卷,第5 期;德 国侵占胶州湾,1 8 9 7 1 9 1 4 ,方史;德国学者李希霍芬与中国的地质,王根元、 色特米歇尔( c e r tm i c h e l )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 9 9 0 年第1 3 卷第2 期;菲 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斯文赫定著、潘云唐译、刘东生校,第四纪研究, 第二十五卷,第四期;黄土与地球系统李希霍芬对黄土研究的贡献及其对地球 系统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郭正堂、刘东生,第四纪研究,第二十五卷,第 四期;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 b a r o nf e r d i n a n dv o nr i c h t h o f e n ) ,斯文赫 定( s v e nh e d i n ) ,中国地质学报,1 9 3 3 年5 月;f v 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 质地理考察,山东地质,第1 1 卷9 l 页;李希霍芬和他在中国的地质学工作 ( 砌c h t h o f e na n dg e o l o 西c a l 、o r ki nc h i m ) ,翁文灏,中国地质学报,1 9 3 3 年5 月;中国:一个德国人笔下的中国地质,吴风鸣,地质勘查导报,2 0 0 5 年1 0 月1 1 日第0 0 3 版。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和青岛( f e r d i n a i l dv o n 黜c h t l l o f e nu n dt s i n a u ) , 汉斯马丁博士( d r h a i l s m a n i nh i n z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斐迪南冯李希 霍芬 展览开幕式致辞,柏林地理学会驻波恩的学术中心2 0 0 7 年5 月l o 同;。 d i e t e rj a e k e l 在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和他在中国的旅行( f e r d i n a n dv o n 础c h t h o f e nu n ds e i n er e i s ei nc h i n a ) 一篇文章对李希霍芬的生平和中国之行进行 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陶士龙编写的中国地质学史一书也对李希霍芬在华考察 的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且着重强调了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影 响。 此外,一以下论著也都有关于李希霍芬的论述。刘善章、周荃主编:中德 关系史译文集,青岛出版社,1 9 9 2 年;刘善章、周荃主编:中德关系史文丛, 青岛出版社,1 9 9 2 年;郭双林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 社,2 0 0 0 年;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 8 1 5 年至1 9 1 1 年西方 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施丢克尔著, 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 9 6 3 年7 月;王守中著: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德国侵略山东史,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1 月;潘琪昌著:百年中德关系史, 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6 年9 月; 德 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 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一1 8 9 7 1 9 1 4 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 8 9 7 1 9 1 4 年档案史料 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4 年;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发展备忘录1 8 9 8 年 l o 月至1 9 1 4 年1 0 月等论文集、专著和史料汇编中,也包含有不少有关李希 霍芬的论述。 总体来说,国内学术界有关李希霍芬的研究依然比较薄弱,大部分论著以介 绍为主,并多为沿袭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之作。本文试以部分德文原著为依据,对 李希霍芬在山东考察的过程和结果做出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原创 性。 1 3 研究内容、方法与步骤 本文以李希霍芬笔下的山东为对象,主要考察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定位和考 察,具体来说是分析李希霍芬对中国第二次大规模考察中涵盖的对山东的考察范 围,考察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对山东、对中国的认识。 论文的首先以李希霍芬当年的考察顺序为主要脉络,首先复原李希霍芬笔下 的山东人的精神面貌、各地的交通状况及运输方式、矿产资源与经济情况,植被 情况,其中包含他本人对各种现象的观点和分析。 本文采取的方法有综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图表分析法、量化分析法等多 种综合历史学、历史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方法( 从文章中看不 出用了这么多方法! ) 。 论文利用的主要原始资料为调查报告,本文将最大程度地利用原始材料,力 图从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复原其考察内容。在对这些计划进行分析的过程 中,引入现代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城市的外部空间分布体系和内部土地 利用结构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科学考察过程,分析其中的科 学性和非科学性,并揭露这种考察的侵略性和殖民性。 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6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 1 ) 基本理论的整理 学习和借鉴城市地理学及规划学的理论方法,找到科学理论和史料的有机结 合点,对以往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掌握。 ( 2 ) 资料的搜集 多方搜集资料,有效利用青岛档案馆、青岛图书馆的地方史资料,发挥方便 搜集、利用地方文献的优势。同时有效利用国家图书馆、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的 档案资料,力求资料的完备。 ( 3 ) 资料的翻译、整理 从资料条件上看,李希霍芬在考察过程中留下了大量手稿,考察结束后花了 3 5 年的时间专心著述,同时在他的学生和他的夫人的努力下,整理出版了5 卷 本中国一中国个人旅行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这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丰富 的一手资料。在我的导师孙立新教授的帮助下,我很快获得了这些材料,并通过 翻译、整理对山东部分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必要的 前提条件。本文运用的许多资料为德文原始资料,这就对资料翻译和整理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翻译整理所需要的史料为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 4 ) 论文撰写、修改和定稿 2 山东考察的缘起 2 1 李希霍芬生平介绍 李希霍芬出身于罗恩舒茨多夫( r o y n s c h u e t z e n d o r f ) 家族。父亲冯卡尔 ( v k a r l ,1 8 0 1 一1 8 7 4 ,1 8 3 8 年开始为天主教徒) 来自法兰克塔尔普法尔茨 ( f r a n k e n t h a l ) ,自1 8 0 6 年来到哈尔特维克瓦尔多( h e r t 、) ,i g s w a l d a u ) 生活;李 希霍芬的母亲是费迪南德( f e r d i n a l l d e ,1 8 0 7 8 5 ,信仰老路德宗) 是一名作家, 出身于普鲁士骑兵上尉家庭。李希霍芬1 8 7 9 年在达姆斯多夫( d 锄s d o r f ) 同卡 尔冯李希霍芬男爵( k a r lf r l 也v 甜c h t h o f e n ) 的女儿伊姆咖特( i m g a r d , 1 8 5 3 1 9 1 0 ,新教徒) 结为夫妻。 结束了在布雷斯劳( b r e s l a u ) 的天主教高级中学的学习之后,李希霍芬先 7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后在布雷斯劳和柏林学习自然科学,并于1 8 5 6 年凭借地质学论文论斑岩( d e m e l a p h y r o ) 在柏林取得了博士学位,接着他参加了由维也纳国家地质调查局组 织的对南蒂罗尔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并且继续参加了对喀尔巴阡山山脉的考 察。1 8 6 0 年他加入普鲁士政府发起的东亚远征队,意图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名 义同中国、日本、泰国缔结经济条约,这个组织受李希霍芬的叔父埃米尔( e m i l , 1 8 1 0 1 8 4 5 ) 的管理,带队者为外交官,后来的内务部部长艾林波( f r i t zz u e u l e n b u r g ,1 8 1 5 1 8 8 1 ) 。在这次旅途中,李希霍芬考察了锡兰、新加坡、同本、 中国台湾、菲律宾群岛、泰国、缅甸、吗咕噜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返回普鲁士 的途中经过美国。1 8 6 3 年到1 8 6 8 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 质勘查,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 6 8 年,加利福尼亚地质 所负责人怀特尼教授( j o s i a hd w 1 1 i t n e y ) 介绍李希霍芬对中国各省进行考察。 资助首先由加利福尼亚银行提供,后改由上海欧美商会提供。除去地理方面的考 察,李希霍芬还需要对当时那个陌生的地区( 中国) 做有关经济和政治情况的报 道。李希霍芬是那个时代第一位游历了中国几乎所有省份的外国学者。后期的学 者通过整理的他的考察材料,形成了系统的地貌学。1 8 7 0 1 8 7 2 年他在上海出版 的中国书简( l e t t e r so nc h i n a ) 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山东储藏的巨大的煤矿资 源,对它的开采和肥沃的黄土层的形成5 。中国西部的甘肃走廊南缘山脉,曾有 一部份的英文名称是依李希霍芬的名字命名的,如李希霍芬山脊( r i c h t h o f e n r a n g e ) ,即今天的祁连山脉。可见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质、地理学的影响之深。 1 8 7 2 年李希霍芬回国担任地质学教授,在普鲁士内务部部长艾林波的赞助 下,继续整理手稿。1 8 7 5 年李希霍芬得到波恩大学地理学会教授职位,1 8 7 9 年 就任;1 8 8 3 年在莱比锡担任教职,1 8 8 6 年到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 ( f r i e d r i c hw i l h e l mu n i v e r s i t y ) 任职。他还担任过柏林大学校长,连任多届 柏林地理学会主席( 1 8 7 3 1 8 7 5 年,1 8 8 0 1 8 9 0 年,1 8 9 2 1 8 9 4 年,1 8 9 8 1 9 0 0 年) , 当选为国际地理学会主席,以及柏林( 1 8 8 1 年,1 8 9 9 年) ,维也纳、慕尼黑( 1 8 8 1 年) 以及哥廷根皇家科学院院士。他的中国旅行以及他的学术成果给他带来了巨 大的名气,吸引了不少学生听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李希霍芬也将培养科学旅 行考察者作为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他的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成功的科学考察者和 5 李希霍芬:中困书简,1 8 7 2 ,上海。 8 李希霍芬对山东的考察 探险家,其中比较成功的有有斯文赫定( s v e nh e d i n ) ,艾瑞克普利加尔斯基 ( e r i c hp 珂g a l s i b ) ,阿尔弗雷德海特( 甜仔e dh e t t n e r ) ,威廉麦娜杜斯( w i l h e l m m e i n a r d u s ) ,阿尔弗雷德菲律宾( a l f r e dp h i l i p p o n ) ,噶尔哈特邵特( g e r h a r d s c h o t t ) 以及威廉斯沃( w i l h e l ms i e v e r s ) 。李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