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摘要 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居住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富有富贾出现, 他们纷纷改善居室条件,扩建房舍第宅,大量修造豪华别业。商人阶层的作为影响 了士人、平民,整个社会营造房舍第宅的建筑风尚趋向规模加大、装饰华丽和规制 违禁。本文旨在研究这种风尚变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各种表现以及士人阶层 对此的心态、所作出的反应。从而希望以此作为一个研究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 生活及相应世风的一些变化。 本文充分利用文献专业的优势,尝试更为广泛的借助文献材料,深层次地发掘 明代建筑房舍第宅的风尚嬗变背后的社会层面意义,希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本文共分五部分,主要分四个层次考论本选题。第一部分为引言,简单陈述并 初步分析了目前与本论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作了界定,对文 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予以定义。后四部分构成论文的主体,首先对明代以前与明初房 舍建筑的制度规定,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状况作了简要论述;接着探讨明代中后期 房舍建筑风尚的变化;其后考察房舍建筑的变化所带来的多重影响,包括房舍内器 用的跟进以及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如衣、食、行等的表现等;最末部分对士人阶层 因应房舍若干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舍建筑;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奢侈化 a b s t r a c t c l o t h i n g ,f o o d , h o u s i n g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a r et h ef o u re s s e n t i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p e o p l e t h eh o u s i n gc u l t u r e ,e n d o w e dw i t hp e c u l i a rc h a r m ,h a sp l a y e d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h a sa l l o w e dt h ew i d ee x i s t e n c eo fq u a n t i t i e so fw e a l t h yb u s i n e s s m e nw h o t e n d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 i rh o u s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e n l a r g et h e i rh o u s e sa n de v e nb u i l dl o t so f e x t r a v a g a n tv i l l a s t h et e n d e n c yo ft h e s eb u s i n e s s m e nh a sg r e a t l ya f f e c t e dt h eh o u s i n g s t y l eo fs c h o l a r ss t r a t u ma n dc o m m o np e o p l ew h op r e f e r r e de n l a r g e dh o u s i n ga n do r n a t e d e c o r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su p o nt h ev a r i a t i o no fh o u s i n gs t y l e ,i t s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t h er e s p o n s eo fs c h o l a r ss t r a t u mt ot h eh o u s i n gv a r i a t i o n ,w h i c hp r o v i d e san e w a n g l et ot h er e s e a r c h0 1 1v a r i a t i o n so fs o c i a ll i v e s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o c i a lm o d ed u r i n g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u n c o v e rt h eu n d e r n e a t hs o c i a lr e a s o nb e h i n dt h ev a r i a t i o no f h o u s i n gs t y l ed u r i n g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b yr e s o l i n gt oal a r g en u m b e ro fd o c u m e n t s t h i s 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p r e s e n t sac o n c i s es t a t e m e n t a n da n a l y s i so f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w h i c hi n v o l v e st h ed e f i n i n go ft h er e s e a r c ha r e aa n d 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 s 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p a r t sc o n s t i t u t e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t h e s i s t h e s e c o n dp a r tg i v e sac o n c i s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h o u s i n gr e g u l a t i o n sa n dt h es o c i a lm o d e d u r i n g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 蠹ep e r i o db e f o r e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 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v a r i a t i o no fh o u s i n gs t y l ed u r i n g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p e r i o do ft h e m i n dd y n a s t y , t h ef o u r t hp a r tm a i n l yc o n c e l n st h ei n f l u e n c eb r o u g h tb yt h eh o u s i n g v a r i a t i o n , i n c l u d i n g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h o u s i n g , i n s i d ef u r n i t u r ea n ds o c i a ll i v i n gs t y l e c o n c e r n i n gc l o t h i n g ,f o o d ,h o u s i n g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c t c 。t h el a s tp a r tf o c u s e su p o nt h e r e s p o n s eo fs c h o l a r ss t r a t u mt ot h eh o u s i n g v a r i a t i o n k e yw o r d :h o u s i n ga n db u i l d i n g ;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p e r i o d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e v o l u t i o no fs o c i a lm o d e ;e x t r a v a g a n t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各蔗彳 r 1 日期:弘0 年多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蒜蔓彩钐 日期:矽9 年z 月。;日 导师签名:才勋始 日期:甜占月j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迨塞逞銮厘进卮! 旦圭生;旦二生i 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蘑蔓踢 日期:砷年f 月。;日 导师签名:才旬触 日期:耖田年;bjb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一) 研究现状及分析 绪论 本文是通过明代的房舍第宅建筑的视角来研究明代世风奢侈化的问题。本文研 究所涉及到的“明代的房舍第宅建筑”和“明代世风奢侈化”两个问题,学界都有 一些成果。 关于明代房舍第宅研究,学者们作了许多工作。但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建筑学领 域,多从建筑造型、技术等角度进行研究。以士人私家园林为例来看,到目前为止, 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的书籍文章非常多。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独具 魅力。而其又作为彰显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而受到多方关注。到目前为止,涉及到 中国古典园林的书籍文章非常多。除了许多介绍性的以外,研究性著作也不乏佳构。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以来有一个从发轫到逐渐增多的过程。 二十世纪初,主要出于社会变革的原因,有许多关于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出舨物。例 如:1 9 0 3 年,镜蓉室主人摄影装制本( 御制) 圆明园图咏照像二十幅;1 9 1 0 年, 黄凯钧圆明园恭纪,国粹学报6 卷6 6 期第i - 5 页;1 9 1 5 年,圆明园被焚后 废纸摄影四幅,大中华1 卷1 2 期等。性质类似的文章还有一些,主要是圆明园 的一些照片以及抒怀文字,这应该算是研究的初始阶段。( 注:关于圆明圆的研究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仍有许多人在此领域做研究,但因其与本 文所述无甚关联,故后文不再多做叙述。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真正开始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1 9 3 0 年,朱 启钤先生创办的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成员对古 典园林也作了些研究。1 9 3 1 年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于先后加入学社,研究工 作大量展开。营造学社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研究主要有:阚铎园冶识语( 附 园冶目录) ( 1 9 3 1 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 卷3 册) 、1 9 3 2 年依明安庆阮氏刻本重新 校印明代计成的园冶三卷、刘敦桢辽金燕城郭宫苑图考( 书评) ( 1 9 3 7 年中 国营造学社汇刊6 卷4 册) 等。由于中国营造学社的主旨在于古建营造,所以其研 究成果也多体现于工科方面。 三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论著有彭- - n 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书中概述了中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6 1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l 飞r ,s t h e s i s 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 还以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对南北园林 艺术风格的变化傲了一些比较。该书中还附有大量照片和分析图谱。 童寓江南园林志一书,分为文字部分、图片、园林平面图三部分。文字 部分分造园、假山、沿革、现况、杂识五章,概述我国传统的造园技术和艺术的一 般原则,重点介绍江南地区( 苏、扬、沪、宁、嘉一带) 著名园林的结构特点、历 史沿革、兴衰演变过程。图片部分包括版画、国画、照片、平面图等。该书照片 为作者在抗战前亲历拍摄,有的建筑在战后有损毁,故其照片可以作为修复参照。 造园史以及园林美学、园林艺术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此类专著和文章较多, 影响较大的有罗哲文著中国造园简史提纲o 、张家骥中国造园史o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o 、杨鸿勋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概论o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 术。、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o 、刘托浅析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等。 另外有大量文章研究园林构造等,其内容完全为建筑工科方面,本文的研究对 象没有涉及到,所以不再一一列举。从对上述多篇著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私家园 林学者的角度多集中在造园史,私家园林的流变等,结合文化方面的考察则多是从 美学角度切入的。私家园林是选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角度,其他民居建筑的研究情 况也大致类似。 根据本文的研究角度,还应该关注到学界对于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奢侈化问题 的研究。近2 0 年来,学术界对明清对期所谓“奢靡”问题的研究较为突出,除了 传统的经济思想史继续探讨或时有涉及外,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领域对此也 予以研究。这一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需求,既是对国外新兴学科的吸收 与利用,也是对2 0 世纪特别是8 0 年代以来中国史学自身革新的继承与发扬;既有 对历史的关注,也有对现实的关怀。按研究对象范围可以将部分研究成果分为以 下两类: 。童离江南园林志 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4 。罗哲文中国造园简史提纲 j 古建园林技术1 9 8 4 ( 2 - 4 ) 。张家骥中国造园史 m 哈尔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7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 史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0 。杨鸿勋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概论 a 】建筑历史与理论:第2 辑 c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2 建筑历史与理论 第3 - 4 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杜1 9 8 4 9 安怀起编文,王志英绘图中国园林艺术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6 。宗自华等,中国园林艺术概观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7 。刘托浅析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j 】古建周林技术1 9 8 9 ( 1 )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1 、以明代为整体研究 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明代前期到中后期社会风气转变的问题。蓝东兴 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杂议回一文中论述了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的表现、 影响及原因。文章认为明代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盛行,大量社会资本用作奢侈消费 浪费了社会物资,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放弃本业、弃农经商,工业生 产专注于奢侈品的生产,造了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还导致社会关系恶化、官场腐 败。究其原因则是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社会中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无法改变低下的 社会地位等,各方原因相互作用,使得奢侈浮靡之风出现并滋长。此类研究成果还 有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o 从社会思潮角度研究,认为晚 明社会上兴起入文主义思潮,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奢靡之风蔓延、人们追逐奢侈消费, “这反映了人们自然本性的原始冲动,也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认定和把握”。 刘和惠论晚明社会风尚曰认为晚明的奢侈风尚对于打破明前期停止凝固的社会 风气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政治腐败,统治者没有对这股风气加以正确的引 导,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 。研究了整个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变迁的内容阶段、特征、原因,并作了评价。 文章将“居用”单独列出做了研究,对其评价也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吴琦晚 明至清的社会风尚与民俗心理机制 认为社会风尚奢靡,导致民俗心理意识上“以 俭为鄙”,不分贫富、竟尚虚荣。社会风尚变异、民俗心理转变,对人们的价值观 念及行为,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志琴晚明世风漫谈 认 为晚明礼制废弛是社会风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风气变化又给文学艺术的创 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区域性研究 另有些文章研究了明代中后期某一地区的社会风尚。王卫平明清苏州社会 风尚的变迁:吴地民风嬗变研究之二。一文研究明清时期的苏州地区,认为其时 。蓝东兴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杂议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3 ( 2 ) 。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 j 学术月刊1 9 9 8 ( 2 ) 9 刘和惠论晚明社会风尚 j 安徽史学1 9 9 0 ( 3 ) 。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 j ,南开学报1 9 9 4 ( 4 ) 。吴琦晚明至清的社会风尚与民俗心理机制 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9 9 0 ( 6 ) 。刘志琴晚明世风漫谈 j 社会学研究1 9 9 2 ( 3 ) 。王卫平明清苏州社会风尚的变迁:吴地民风嬗变研究之二 j 历史教学问题1 9 9 3 ( 4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k st h e s i s 追求科举功名仍是社会主流,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商业日趋受到重视,社 会上盛行拜金思想及奢侈之风。在其另一篇文章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奢侈风气及 其评价o 中,作者研究了太湖地区。文章认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奢侈之风日盛一 日、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并且是不论贫富、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对其评价 一反常论,从解决城市劳动人口就业、冲击封建伦理道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刺 激手工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奢侈之风盛行的积极作用。朱子彦明清时期 乌青镇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风尚o 着眼于明清时期的江南名镇乌衣镇。乌衣镇蚕桑 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多,发展迅速。由于商业发达,商人的力量壮大,他 们不但主导经济活动,而且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商品经济发展产生 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崇尚高消费。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明 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一 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从饮食肴馔消费、住宅园林消费、 衣着服饰消费、陈设用具消费等九个方面对江南地区的消费风气和结构做了研究, 得出结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高消费和低消费并存。在高消费结构中,突出的 是政治性和奢侈性消费。病态的畸形消费只能导致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无益于社 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王兴亚明代中后期河南社会风尚的变化。一文通过对衣着 服饰、饮食宴会、房舍园亭等六个方面具体表现的研究,得出结论。文章认为明代 中后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如江南地区,故其风尚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及江 南。但其变化也十分明显,就河南地区而论,城乡差别也日趋增大。还有如牛建强、 汪维真通过三篇文章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风尚取向的更移。再论明代中后期 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变化 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区取向的改变及其特 征o 对明代中后期江南、江南周边地区以及浙闽粤的沿海个别地区的社会风尚做 了研究。 结合本文视角来看还有一些研究成果值得一提。如陈宝良著明代社会生活史。 中专辟一章论述明代的“居住生活”,从皇家建筑到民居,详细介绍了明代的居住 生活。在述及住宅生活时尚时,略有谈及奢侈化问题,但行文以述为主、论为辅。 综合上述一些著述整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 0 王卫平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奢侈风气及其评价 j 学术月刊1 9 9 4 ( 2 ) o 朱子彦明耩时期鸟青镇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风尚 j 学术月刊1 9 8 8 ( t 2 ) o 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一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一 j 华东师范大学报1 9 8 8 ( 2 ) o 王兴亚明代中后期河南社会风尚的变化 j 中州学刊1 9 8 9 ( 4 ) o 牛建强汪维真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风尚取向的更移 j 史学月刊1 9 9 0 ( 5 ) o 牛建强汪维真再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变化 j 河南大学学报1 9 9 1 ( 1 ) o 牛建强汪维真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区取向的改变及足特征 j 1 东北师范大学报哲杜版1 9 9 2 ( 1 ) o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4 硕士擎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论证,如社会风尚变化的原因、影响、评价等。但是就目前已掌握的研究成果来看, 还缺乏对于社会风尚变化表现的专门论著,前文所列一些文章中有的已经涉及这个 问题,但是多在较小篇幅中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论述,似略欠深度。本文 拟就明代房舍第宅建筑自前期至中后期的变化及社会各阶层对其反应作深入论述, 以期从“住”这一角度对明代世风奢靡化问题作出专题性研究。 ( 二) 研究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有明一代房舍第宅若干变化的状况,以及社会各层面对此 做出的反应,并对明中后期的世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论文的着眼点在于随 着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阶层之房舍第宅在规制、权属等若干变化的变化, 而无意于建筑造型或者建筑手法的研究。在描写房舍第宅变化的同时关注到了除了 “住”变化外,相关的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向奢侈化的变化。 明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各个方面的变 化,住宅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学界对我国古代房舍第宅建筑的研究多集 中于建筑学领域,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其中许多是建筑发展沿革这种纵向 的研究,对于社会层面的横向研究则更少。 而从前文对于研究现状所述来看,绝大部分文章只谈其中一个问题,其中有少 数研究文章在论及世风问题的时候作为例证谈及房舍第宅建筑,但也只是寥寥数 笔,并未有做深入分析。所以从目前所掌握的研究成果来看,本文试图通过对明代 房舍第宅在权属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反应的研究,尝试藉由结合文化史 和社会史的研究取向,来探寻房舍第宅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新的研 究角度。 目前,学术界对于房舍第宅建筑的研究还是多为建筑艺术角度的研究,涉及到 文化层面的较少。另外学术界对社会史的研究非常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但 他们多数关注的是形而下,即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史,而对形而上方面,即其对社会 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其作出的反应关注较少。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居住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商人富贾出现, 纷纷改善居室条件、扩建房舍第宅、大量修造豪华别业。商入阶层的行动影响了士 人、平民,整个社会房舍第宅建筑风尚趋向规模加大、装饰华丽、规制违禁。本文 旨在研究这种风尚变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表现以及士人阶层对此的心态、所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作出的反应。从而希望以此作为一个研究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及相应世风 的一些变化。“代社会生活的形成乃至变异,必然意味着社会关系以及相关的社 会秩序的变动。正是从这种角度而言,生活与经济、社会、思想、心态诸多层面有 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是将房舍第宅的研究与时人心态、反应及社会发展联系 起来,讨论风格变化背后社会层面的意义。 ( 三) 研究范围及定义 应该说在对明清时期“奢靡”问题的研究中,对明清社会世风奢侈化的探讨也 是一个重点。 汪士信认为:“所谓奢靡,无非是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 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戏游,殆无虚日这四项”。圆对于明清的“奢侈” 到底如何界定,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奢侈”等同于高消费,强调其消费 与享受的一面的占极大成分。还有些文章强调世风“奢侈”在反对或维护封建礼 法与等级作用的面。明清人在谈及这一问题时,用了“奢侈”、“奢华”、“华 靡”、“侈靡”等不同词忙,在针对具体事项时,措辞与含义可能稍有不同,但在 总体上并无质的差别,本文对此不作区分。本文所关注的是由于“奢侈”造成的违 礼逾制,以及人们对此作出的反应。 本文所引用文献以地方志和笔记为多,所以文章所引观点也与之相类。具体考 察可见,明清人的“奢靡”观念通常主要包括从以下几个方面。、指某事项的花 费超过该事项当时官方规定或民间正统、传统思想认可的需要标准。也就是说奢侈 与否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可能因为阶级阶层不同会有所差别, 超过此标准就是奢侈、挥霍,甚至是暴殄天物。二、指当时官方规定或民间正统思 想认为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如赌博嫖妓,是不正当、应禁止的 活动事项。一些地方志将其视作奢靡风气的伴生现象或其表现形式之一。三、指消 费与个人( 或部分人) 的收入相比较而言,不相称、甚至超过了其支付能力。四、 指消费者竭力追求攀比、与他人相竞,热衷于浮夸炫耀等。五、指从事或过多地从 事工商活动与服务行业,也包括在其他方面追求财利。在明清人的观念中,商人 与奢靡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六指是否遵循当时的伦理纲常、顺从原有的礼乐 。陈宝庭明代社会生活史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汪士信乾隆时期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应得、实得利润与流向试析 j 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8 9 ( 3 )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之制与等级秩序。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僭越前提下的“奢侈”,对于上述几个方面都 有涉及。 “房舍第宅”的范围应该包括皇宫、王府、士大夫住宅及民居,本论文主要涉 及士大夫住宅及民居,其中考虑到商人对于世风影响的作用较大,所以将商人住宅 从普通民居中离析出来做研究。本文的着眼点不在房舍的修造技术等问题,而在于 以房舍建筑作为一个切入点,去审视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些潜移默化的风尚变化,并 对此作出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礼制中对于服制的规定严格,所以奢侈风尚变化的研究多集 中在服饰方面。相对而言,衣、食、住、行中,对于“住”得关注较少。由于房舍 第宅的资料相对散乱,仅从一些笔记、方志中可以找到只言片语,这对研究造成了 一定困难。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不代表这一问题不存在,所以笔者会 尽最大努力分析研究可以检索到的文献资料。 哗见钞晓鸿町j 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忠的考察 j 历史研究2 0 0 2 ( 4 ) 7 硕士擘住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房舍建筑的制度规定与社会风气 ( 一) 明代以前房舍建筑规定 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统治者通过对衣、食、住、行等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严格地规定来树立权威,维护统治。其中“住”即对于房舍等第的规定 是重要方面。 为了“昭名分,辨等威”,历代统治者通过一些条文禁令来作为社会规范,约 束臣民的行为。如房舍靠q 度,宋代规定“六品以上宅舍,许作鸟头门;父祖舍宅有 者,子孙许仍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雠,仍不得四铺飞檐, 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哟口果世风有变化的趋势,统治者会继续通 过颁布禁令来规范社会民众的行为,以维持统治秩序。如成化杭州府恚记“嘉泰元 年四月宋甯宗禁侈靡昭日:风俗侈靡日盛一日,服食器用殊无区别,虽屡有约束, 终未尽革,今回禄之后凡百官民户起,盖屋宇一遵制度,务从简朴,毋事华饰,销 金铺翠并不许服用”。o ” 明初,朱元璋认为:“昔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是以汉 高初兴,即有衣锦绮觳、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奢侈, 阈里之民服食居住与公卿无异。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所以失败也。”回非 常的推崇礼制,认为礼度败坏,会导致国家灭亡。于是他身体力行,制定了许多 法令规定,并严令臣民执行。明初还规定“百姓或奢侈逾度,犯科条,辄籍没其 家”。国 ( 二) 明代房舍建筑制度规定 明初,太祖朱元璋所制定颁行的一系列详细法令制度中,也包括一整套房舍等 第法令,具体规定包括从亲王到平民房舍建造的间架数目、建筑材料、装饰物品等。 。宋史:卷1 5 4 舆服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民国杭州府志:卷7 4 风俗l a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集2 c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3 第3 4 页 。宋濂洪武圣政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 9 嘉靖太平县志:卷2 地舆志下 a 天一闱藏明代方志选刊 c 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 9 8 1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要求臣民遵守,并强调不准违例建造房屋。 亲王宫殿制度,洪武四年( 1 3 7 1 ) 制定。王府宫殿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 用青绿点金装饰;廊房,用青黑装饰;四城正门用红漆金涂饰,可以用铜钉;宫殿, 可以藻拱攒顶,中间画蟠螭,用金边修饰,再画八种吉祥花;前后殿座,红漆金蟠 螭纹饰;帐,用红销金蟠螭纹饰:座后壁,则可以画蟠螭彩云。在王城得西南立社 稷山川坛,东南立宗庙,将彩绘蟠螭彩云饰改为龙饰。洪武九年( 1 3 7 6 ) 对亲王宫 殿制度作了补充规定。亲王宫殿可以用朱红、大青、绿三种颜色装饰,殿内屏风用 云龙装饰,顶幔用青色纹绮、泥金云龙,门庑及城门楼,都用青色琉璃瓦覆盖,均 如东宫之制。弗规定亲王居室只能用丹、碧两种颜色装饰。诸王只能按照固定式样 建造宫殿,不许犯分,更不许建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 弘治八年,定王府制度。天顺四年,定郡王府第制度。分别对王府和郡王府 第的间数傲了详细规定( 如下) : 弘治八年,定王府制。前门五间、门房十间,廊房一十八;端礼门五闻, 门房六问:承运门五闻、前殿七问周围廊房八十二;穿堂五间,后殿五间, 家庙一,正房五间,厢房六门三间,书堂一,。正房五间,厢房六门三间,左右 蠡顶房六,宫门三问,厢房十,前寝宫五间,穿堂七问,盏顶房一,东西各 三所,每所正房三,后屋三,厢房六,多人房六,连浆糨房六,净房六,库十, 仪仗库三闻,厢房六间三门,正房五,后房五,厢房十二,荼房二,净房一。 世子宫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 郡王府第,天顺四年定。郡王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中门 楼一间,前厅房五问,厢房十,后厅房五,厢房十,厨房三,库房三,米仓三, 马房三o 公主府第制度,洪武五年( 1 3 7 2 ) 制定。公主府第仿唐、宋制,用正一品制度。 公主府第厅堂九阃十一架,用花样兽脊,梁、栋、斗拱、檐桷可以彩色绘饰,但不 能用金。正门五间七架,大门用绿油,铜环装饰。石础、墙砖,镌凿玲珑花样。国 。参见1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2 6 页2 俞汝楫编礼都志稿:卷6 3 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俞汝楫札部志稿:卷6 3 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详见l 俞汝楫编札部志稿:卷6 3 1 1 1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 张廷玉编明史:卷6 8 志4 4 舆服 m 北京:中 华书局1 9 7 4 3 洪武五年六月丙申条 a 明太祖实录:卷7 4 m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 9 6 2 年影印 本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百官第宅制度,洪武二十六年( 1 3 9 3 ) 制定。包括厅堂间架数目,装饰彩绘颜 色、形制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具体分为以下几条: 第一、各级别官员第宅建筑规定细目。 公、侯:前厅七间,两厦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问七架;门屋,三 间五架,可用金漆以及兽面锡环;家庙,三间五架。房屋均可以黑板瓦覆盖,屋脊 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棋、檐桷,可用彩色绘饰;门、窗、枋、柱可用金漆饰。 廊、庑、庖、库、从屋,建造时不能超过五闻七架。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可用瓦兽,梁、栋、斗棋、檐桷,用青碧 色绘饰;门屋,三间五架,用绿油漆及兽面锡环。“一品官房屋除正厅外,其余房 舍允许根据正屋制度,从宜盖造,但务必要减小,不许太过”。 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可用瓦兽,梁、栋、檐桷,用青碧色绘饰; 门屋,三间三架;黑油漆,可摆锡环。 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用土黄色装饰;正门一问三架;黑门, 铁环。 第二、官员建造房屋不许用歇山转角、重檐重棋以及绘画藻井。楼房,不在重 檐之例,不作规定。 第三、品官房舍中的所有门窗户牖,一律不得用朱红色油漆。 第四、功臣宅舍,如果建在地势较宽的地方,可以允许在后面保留空地十丈, 左右两边各五丈。但不许挪移或搬迁军民居宅,更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修建 亭馆、开掘池塘,作为游玩之处。 第五、官员之家住宅按照前定丈尺,不许多留空地,如果超过,就必须退出多 占的宅地,可以让子孙赴官,要求得到园地,另外在城外拨给。o 第六、官员任满致仕,可以享受与现任同样的待遇。官员去世,其子孙仍可继 承房屋的等级权力,永久居住其父祖房舍。 庶民庐舍制度,洪武二十六年( 1 3 9 3 ) 制定。房屋不能超过三问五架,不许用 斗棋,不得用彩色装饰。洪武三十五年( 1 4 0 2 ) 再作规定,庶民房屋不允许建九问 或着五间,房屋即使十所、二十所,都可以修造,但问数不可以超过三间。 寺观庵院房舍制度,洪武三年( 1 3 7 0 ) 制定。凡寺观庵院,除了殿宇、粱栋、 母本节所参考相关规定多参考中华书局1 9 7 4 年本张廷玉编明史:卷六十八志四十四舆服,但未见有此句所 引规定该句引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2 6 页, 。第五条规定参见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2 6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门窗、神座、案桌可以使用红色,其余如僧、道自己居住的房子,都不许起造斗拱, 对梁栋进行彩绘,以及僭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子。洪武六年( 1 3 7 3 ) 规定,凡是 各处僧道寺观,除了以前就有的金彩装饰神佛以及龙风等像外,再不许起造。天顺 八年( 1 4 6 4 ) 规定,京城内外寺观。今后不许增修请额。 另外规定,不论官员或者庶民,房屋的栋梁或者回廊、墙壁上均不许雕刻吉帝 王、王后、圣贤人物故事,以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等图形。 郑廉豫交纪略记:“建文四年中令;军民房屋不需盏造九、五闻数。官员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詹桷青碧绘饰。三品至五品, 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只用粉青刷饰”。o 洪武十三年颁行的明律中,专列“服舍违式条”,规定:“凡官民房舍、军 服、器物之类,各有等第。若违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笞 五十,罪坐家长。工匠并笞五十”。回 可以看出明初的规定繁多,在房舍第宅建筑上从规制、用材、装饰、色彩等来 区分森严的等级,并强令执行。 ( 三) 明代的社会风气 1 、明初的社会风尚 明初,在洪武年的一系列细致、明确、严苛的制度规定下,社会风气还是崇尚 俭朴的。地方志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于潜县“山居野处,不竞纷华,男耕女织,罔 皆浮伪,贱商贾之逐末,贵勤俭以崇本”。回 吴志记“郡号靡丽而能崇节俭,勤力作犹不能自给”。 建德县“俗尚勤俭, 商贾末作,皆习简朴,不侈华丽”。回 顾起元引明入王丹丘建业风俗记:“嘉靖十年以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 居室不敢淫,饮食不敢过。后遂肆然无忌,服饰器用,宫室车马,僭拟不可言。 。参见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1 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2 7 页 。郑廉豫变纪略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杜,1 9 8 4 o 大明律礼制二仪制:服舍违式条 m 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9 。新城县志 a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集:2 c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3 第3 4 3 页 。光绪嘉兴县志:卷1 6 风俗 a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集:1 5c c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3 第3 4 3 页 。宣统建德县志:卷3 风俗志旧习一 a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集:9 c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3 第“ 页, 。顾起元客座赘语:卷5 建业风俗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第1 7 0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i r st i - i e s i s 房舍建筑方面如明代社会生活史中记载:浙江太平县,明初“屋室无厅室, 高广惟式”;江苏仪真,明初民居极为“卑隘”;福建邵武,在明初是“无广厦雕楹”; 即便像南京这样的繁华之区,正德以前,房屋矮小,厅堂多在后面,即使有些好事 之徒,“画以罗木”,但也“皆朴素浑坚不淫”;江苏松江,起初只有厅室堂楼,士 大夫也多居住在城外,如南郊有两位张尚书,东郊有孙尚书,西郊有顾尚书,地方 官就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牌楼。o 从大众对奢侈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社会风气所向,正如有方志所载;“闻有华靡 者,众共耻之”。o 2 、明代中后期的变化 明代中期以后,社会风尚逐步趋于奢侈。泾县志载:“明初新离兵革,地 广人稀,上田不过亩一金,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给徭役,衣不过土布,非达官 不用纶丝:女勤纺绩、蚕桑,居室无大厅,事高广惟式。成化弘治间,生养日久, 轻役省费,民称滋殖。此后渐侈,田或亩十金,民居或僭仿品官第宅,男子衣文绣, 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饰金银,务华靡,喜夸诈,好刚使气,有健讼告讦者,商贾 亦远出他境,嫁娶奢靡,生女多不育,丧葬用佛事,至惑于风水,暴露经年,或縻 费以葬,而于亲垄岁时祭祀,间多阙然,习随时异而奠之知也。” 不独泾县,其 他地区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修造房舍时社会各阶层相竞奢华,朝廷的禁令逐步名存实亡。这种现象不限 于某一地区,它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文献中有许多相关记载: 江苏常州府江阴县,“国初时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制甚狭小。成化以 后,富者之居僭侔公室”。回 山东兖州,“国初宫室尚朴成化以后富居华丽”。o 河南,万历二十二年( 1 5 9 4 ) ,杨东明在谈到中州风俗时说:“高堂大厦,罔思 身后之图”j 西明清之际“时中州鼎盛,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o 磊靖太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c m 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第3 2 7 页 。光绪重修嘉菩县志:卷八风俗一士农工商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集:1 9 c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3 第4 3 2 页 o 嘉庆泾县志:卷l 沿革风俗 列嘉靖县恚瑚 1 9 1 4 年重印本。 o 磊靖江阴县志:卷4 风俗记第三习尚 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c 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 9 8 1 o 嘉靖太康县志:卷4 服舍( 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c 】,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 9 8 1 o 王兴亚明代中后期河南社会风尚的变化t j j 1 9 8 9 “) o 邦廉豫变纪略:卷4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康县志记河南陈州府太康县城房舍:城舍“明初城内仅六七家草舍,后数十。景 泰间,渐多瓦舍。”“成化间,瓦舍宇渐多,俗以高楼相尚,弘治间尤盛”;乡舍:“国 初皆草舍。弘治闻,瓦楼舍宇类城市”。张防匏客集蓬蒿行记商丘:“高楼 飞阁连云起,画栋雕墙拟帝里”。回边之靖在风俗利病图说中说封丘“迩来宫室 渐侈也富者田连阡陌,岑楼相望。”o 可见自成化年间开始,高楼相尚,成为河 南城乡房舍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回 浙江,明初“居室无厅事,高广惟式,成化、弘治年闯屋有厅室。” 湖南,“国初宫室尚朴,三问五架,成化以后,富者之居高广靡丽,比之 宫室”。固 明季,陕西西安府咸宁县“雕甍峻宇,在在有之”。9 嘉靖翼城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记:嘉靖以降,山西平阳府翼城县“宫 室多贪壮丽,至有屋末完而家室空者”。 顾起元客座赘语:“正德已前,房屋矮小,厅堂多在后面,或有好事者,画 以罗木,皆朴素浑坚不淫。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 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侯。下至勾阑之 中,亦多画屋矣。”回,。 诸如此类文献记载还有很多,可以看出,大约从成化开始至嘉靖间社会各阶层 在房舍建筑方面有明显的增多、变豪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全国范围内蔓延。面对 社会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