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观考情考纲考频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3年5考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年13考3.人脑的高级功能(),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规律性应答,神经系统,反射弧,解惑(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2)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2)高级神经中枢与低级神经中枢的关系: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_的调控;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最高级中枢,高级中枢,2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除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外,还具有和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与这一功能相关的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功能分区如下:,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语言,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2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_,形成细胞膜的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_,导致膜形成的动作电位。(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_,再恢复到静息电位。,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K外流,“外正内负”,Na内流,“外负内正”,排钠保钾,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1)传导形式:,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3)传导特点:,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与类型,电信号,兴奋部位,双向传导,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或。其原因是递质贮存于内,只能由释放,作用于。,单向传递,树突,细胞体,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1判断有关反射及人脑高级功能叙述的正误。(1)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2012年高考重庆卷)()(3)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非条件反射(2012年高考广东卷)()(4)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5)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判断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叙述的正误。(1)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2013年高考海南卷)()(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2013年高考四川卷)()(3)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012年高考海南卷)()(4)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2012年高考海南卷)()(5)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2012年高考海南卷)()(6)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年高考浙江卷)()(7)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012年高考重庆卷)(),1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神经系统,2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的,导致兴奋在完整_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单向,反射弧,(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4)实验判断法: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知识拓展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3.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易错易混(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是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进行,A项错误;激素的运输没有选择性,B项错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项错误。答案:D,2(2015年江南十校联考)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2)图2中的1表示_,该结构可能由_(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_。(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解析:(1)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突触A的结构可以推断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此时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2)图2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1应为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该结构可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3)图3中的Y来自脊髓,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达Y后,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并传导,最后引起肌肉收缩,此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取指血时手指并未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此时X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答案:(1)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神经递质(3)兴奋非条件抑制,1神经冲动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神经冲动,3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如下图),双向传导,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相同,(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3)绝缘性: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4)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整的,5膜电位的测量,6.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膜电位的变化情况。(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3(2015年衢州质检)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解析: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答案:D,4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填序号),效应器由_组成。(2)若在甲图中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_,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是_(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_的跨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局部电流的是_(填标号)。(4)若丙图中释放的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填“兴奋”或“抑制”)。(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解析:(1)传入神经的始端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的末端和它所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效应器。判断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有两种方法:一看突触:在突触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只能从前往后传,所以前面的是感受器,后面的是效应器;二找神经节:的细胞体在中枢以外,且有神经节,这条神经就是传入神经,连着它的是感受器。(2)当在处刺激时,电流计A上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下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所以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向上);当电流计A下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上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同理,在电流表B中也会出现同样的偏转情况。当在处刺激时,由于在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仅有B的下端出现负电荷,故只能出现一次偏转,而兴奋不能传到A,故A不偏转。(3)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的原因是K外流,当受到刺激时兴奋处的电位会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局部电流。,(4)丙图中的为神经递质,如果能促进Cl进入细胞,则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状态,不能兴奋,即受到了抑制。(5)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产生没有影响,即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突触前膜和突触小体都没有受影响,但是给予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被阻断,所以是突触前膜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将兴奋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答案:(1)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关的肌肉、腺体(2)两次偏转,方向相反两次偏转,方向相反A不偏转,B偏转一次(3)K(4)抑制(5),1突触的常见类型(1)从结构上来看:A轴突胞体,B轴突树突。(2)从功能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的类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神经递质,受体,2神经递质及种类(1)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对具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2)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3)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_。(4)种类:递质、递质。(5)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6)特点: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如果因药物或酶活性降低,递质不能失活,则会引起后一神经元持续。,化学信使物质,突触小泡,糖蛋白,兴奋性,抑制性,兴奋或抑制,被酶破坏,兴奋或抑制,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图解分析,(1)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胞吐)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2)传递过程:前一个神经元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后一个神经元)。(3)信号转换:电信号电信号(兴奋)(递质)(兴奋),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化学信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_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_,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_,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慢,时间就越长,选择性,5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5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胞体D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d两点,刺激a、d间的中点,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解析:图示的结构含有2个突触,A正确;依题意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胞体,C正确。答案:D,6下图为动物调节的有关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动物受到外界寒冷刺激,兴奋在处传递时信号形式的转变过程是_。若在处给予适宜电刺激,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原因是_;是两电极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灵敏电流计,若在骨骼肌上的处给予刺激,在处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2)图乙所示结构是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它的化学本质是_,A中物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_。(3)除图中存在的调节方式外,动物体还有_调节。,解析:(1)图甲中,表示突触,兴奋在此处传递时信号形式的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图甲中,若在处给予刺激,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由正变负;由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故在骨骼肌上的处给予刺激,在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2)图乙所示结构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则A中物质名称是神经递质,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3)动物机体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正变负Na内流不能(2)蛋白质流动性(3)体液、免疫,实验二十一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判断分析与相关实验设计,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电流方向分析1静息状态(如图所示,其中B测的是静息电位)(1)电极都在膜外,电流计指针偏转。(2)电极分别在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向电极置于偏转。(3)电极都在膜内,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不,膜内一侧,2刺激神经纤维(如图所示)(1)刺激a点,b点先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左侧偏转;b点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但兴奋未传到d点,指针归零;d点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d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电流计指针总共发生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又同时恢复静息电位,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两次方向相反,3在神经元之间(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二、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三、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7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可以引起肌肉收缩,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肌肉、M点均可使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能偏转1次;突触后膜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8(2015年泉州质量检查)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是测定电位差的电表。请回答:,(1)图中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当刺激时,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变为_。(2)若在神经中枢注射某种药物(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刺激皮肤,电表a指针偏转,电表b指针不偏转,骨骼肌不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导致_。A突触小体中不能合成递质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分解C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3)如果刺激_(填图中序号)后,电表a、b均偏转;刺激_(填图中序号)后,电表a不偏转、电表b偏转,则证明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解析:(1)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上有神经节;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刺激后会变成外负内正。(2)刺激,兴奋会通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再从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由于药物的作用(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电表b指针不偏转,说明该药物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兴奋传递中断。(3)电表a位于传入神经上,电表b位于传出神经上,所以刺激感受器或感受器与电表a之间的传入神经,2个电表都会偏转;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电表b会偏转,而电表a不会偏转。由此说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1)感受器外负内正(2)C(3)/,例1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为脊髓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没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长期记忆为人脑的高级功能,没有低级中枢的参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为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语言相关的神经活动为人脑的高级中枢的活动,故A、B、C均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而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正可体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答案D,例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来源。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且只能通过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项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刺激时,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项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项正确。答案B,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来源,例3(2013年高考安徽卷)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验证,(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微讲座二十六神经调节的易错易混点及相关方法技巧1神经调节中的易混点归纳(1)肌肉不是完整的效应器,还应包括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2)只有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测量时才能观察到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3)有刺激不一定就能产生兴奋,刺激强度要达到一定阈值才能产生兴奋。(4)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时,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如传入神经损伤时,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2反射弧受损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3多个突触相联系的分析图解(1)图示: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2)解读: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3个突触。B处为效应器,应包括两部分。刺激B处的骨骼肌,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导。刺激A处,在C处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具体途径A神经元神经元C处,但不能从A经传到C处。,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区别技巧(1)兴奋的产生: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负,膜内电位由负正。(2)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传导具有双向性;但是刺激一端只能单向传导。(3)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它决定了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4)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的判定技巧:分析电流计的两个探针之间是否有电位差,有则偏转;方法如下:(5)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不清楚,检测是否发生兴奋,电表的两个电极都应该放在神经纤维膜表面;检测静息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一个电极放在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检测动作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6)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1(2015年唐山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解析:处属于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信息不会通过突触到达神经中枢,更不会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是感受器,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就会缺乏能量,不能合成神经递质和转运钠、钾离子,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后膜部位,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答案:D,2(2013年高考四川卷)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神经肌接头”为突触,所以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激处,肌肉收缩的同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项正确;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递,电刺激处,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方向均是由兴奋区至未兴奋区,D项正确。答案:C,3(2015年江苏四市调研)如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黏膜G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cca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多刀车床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玻璃包装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多孔介质燃烧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N-乙基咔唑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测量仪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led铝基板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高原特色农业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PVC涂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带答案分析
-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课件 Unit 1 Culture
-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 丹佛斯变频器modbus通讯
- (中职)氯碱PVC生产工艺及设备8项目八 PVC生产教学课件
- 115个低风险组病种目录
- GB∕T 33425-2016 化工产品中防结块剂抗结块性能的评价方法
- 常州豪爵铃木班组长任职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学技术史》课程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