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工入厂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劳务工入厂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劳务工入厂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劳务工入厂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劳务工入厂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教育培训,1,什么是安全安全是一种通过您的行动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安全是为了您、您的家庭和您亲人的幸福。,2,3,从自身利益角度来看安全:关系到三个家庭及三代人的幸福,4,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5,6,7,8,9,2007年6月12日,公司电站02#煤场变检修结束需要恢复送电,由于T682开关的开关门无法关上,高压运行联系高压检修来处理。高压检修接到运行通知后,阚某某等三人即到现场处理,14:40分,杨某某在处理故障过程中,被电弧灼伤。经医院检查,杨建华右面部、右颈肩部灼伤面积约20%,局部等级为度。,10,2008年10月9日下午热电站汽机岗位根据检修工作票要求:隔离0.4Mpa2#供热母管,更换四期侧减温水阀。汽机运行人员在隔离完成该段母管42只阀门和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后,交付机械维修人员检修。在机械维修进行更换维修时,发现四期加热蒸汽2#隔离阀有内漏现象而使维修工作无法进行,为确保维修安全,运行人员决定关闭四期加热蒸汽#1隔离阀,由操作工朱某某进行现场操作加热蒸汽1#隔离阀。10:30当时该员工实际上关闭了9#汽轮机排汽至0.4Mpa1#供热母管隔离阀,导致10:319#机排汽压力急剧升高,致使该机组排汽主付安全阀均连续动作,也造成主安全阀排汽管脱扣。,11,每一个安全事故的教训都是惨痛的,每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每一个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危及生命!,12,不安全行为和条件是构成工作场所事故的基础,海因里希事故伤害率,1死亡,30损工伤害,300可记录伤害,3000包扎事件,30000不安全行为和条件,构成事故的基础,及时找出不安全行为和条件,防事故于未然,13,预防事故的关键是防止量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尽可能防止一切小事故和事故隐患!才可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14,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15,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这些事故原因的主要根源。,16,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可能导致超出人们接受界限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行为。按行为的主体来分类,不安全行为可以划分为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和个体的不安全行为。,17,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在组织的经营宗旨、政策、措施等经营战略中没有把安全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制订或者没有完善安全生产的规划和措施,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在技术和设计上没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整改,18,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个体从事的导致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19,事故无大小之分。身边的一些小事或小疏忽,完全可能引起巨大的事故和损失。只有安全,才是效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不仅受人的思想、动机的支配,而且受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与行为人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条件等有关,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有时难以预测和控制。事实证明,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21,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对现场不熟悉、或因情况紧急、时间紧迫,慌乱而产生误判断;二是由于标准不完备,制度不健全,操作上的经验主义,认识和确认的失误,因情况复杂而判断错误;三是由于领导掌握知识不足、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或因其它事件干扰,分散了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以致判断失误,导致违章指挥,22,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逞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23,不安全行为的九种心理:1.马虎心理2.侥幸心理3.自满心理4.浮躁心理5.投机心理6.逆反心理7.莽撞心理8.懒散心理9.盲从心理,24,认真消除不健康心理因素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可以而且必须最大程度地减少它。,25,公司安全生产原则1.安全责任制。2.属地管理制,谁主管谁负责。3.责任追究制。4.一票否决制。,26,公司十大安全禁令禁烟区内严禁吸烟。公司内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违规操作或违章指挥。严禁在公司内部或信息系统中,发泄私愤、攻击他人,发布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论。严禁工作时间睡觉。严禁隐瞒事故真相或不按规定上报。严禁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后进入生产或维修区域。机动车辆在厂区内严禁乱停、超速行驶。严禁在限制区域内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生产及维修作业过程中,严禁不按规定穿戴劳护用品。,27,我们的目标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设备“零缺陷”,安全“零事故”,28,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9,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30,事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的,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失,妨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件。责任性事故:违章作业(指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主观原因而导致的事故。操作事故:在生产操作及维修操作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成品跑冒或不合格以及报废,使生产发生波动或停产等。,31,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32,事故的“六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经过不明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性质不定不放过、事故责任不追究不放过、事故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整改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33,“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已、不被别人伤害。,34,消防安全“三懂四会”“三懂”是指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公司内的的急救电话是2120,消防报警电话是2119,35,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然后在大门口或附近道路口迎候和引导消防车辆。,36,运行人员在生产中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按规程操作;坚持精心操作;坚持认真巡回;坚持精通业务,37,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时,操作人将灭火器迅速提到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处(室外灭火,操作人应在燃烧物的上风方向),拔出保险销,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用力握紧开启压把,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注意,使用灭火器时不得倒置灭火、撞击)。,38,室外消火栓一般由两人操作。当发生火灾时,一名操作人员从水带箱内拿出水带和水枪,向发生火灾的方向抛出水带,留下一个水带接口接消火栓,将另一个接口接上水枪向前跑,据燃烧物10米左右时,双手握紧水枪,对准燃烧物准备射水;另一名操作人员将一只DN65的栓盖旋开,将留下的一个水带接口接消火栓,从水带箱内拿出扳手,待前面的操作人员接好水枪,做好射水准备时,用扳手缓慢打开消火栓阀门出水,实施灭火。,39,人触电后,需要在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迅速抢救。动作迅速是至关重要的。国外有统计材料说,从触电4分钟开始救治的,有90%有良好效果;从触电后5分钟开始救治的,只有10%有良好效果;而从触电6分钟开始救治的,救活的可能性极小,40,对昏迷病人的放置应采取侧卧姿势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41,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1.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2.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3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