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1着V1着……VP”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1着V1着……VP”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1着V1着……VP”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1着V1着……VP”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1着V1着……VP”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对“v ,着v ,着v p 结构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围绕“v 。着v ,着v p 结构,对其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就“v 。着v 。着”和“v p ”进行论述;接 着分析“v 、着v 。着v p 结构的复杂化,探讨这一结构的类型;然后通过考察封 闭性的语料,分析“v 。着v ,着v p ”的演化历程,考察这一结构的来源及其语义 特征,在对语言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现代汉语中“v 。着v 。着v p 已经成为 一种构式存在。在论述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贯串了一些语用的分析,进一 步分析了“v 。着v 。着v p 结构在语用平面上的特殊用法,从而更有力地说明“v 。 着v 。着v p ”之间的语义关系。 “v 着v ,着v p ”是一种常见并富有特色的句式,其具体表现形式特点不 一,不同形式之问在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 试从“v 。着v 。着v p ”结构及其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力求对“v 。 着v 。着v p 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存在情况作出详尽的描写和解释,以丰富对 “v 。着v 。着及“v 着v 。着v p 的认识。 ( 1 ) 理论上多元性。综合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法、语义特征分析等语言理 论对“v l 着v l 着v p ”进行研究。( 2 ) 从形式和意义出发,互相验证,加强对 “v l 着v l 着v p ”结构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3 ) 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 分析相关语境因素和篇章特征。对“v l 着v l 着v p 结构的起源,及其相关的 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考察。 本文把重点主要放在短语“v l 着v l 着”及其后续部分谓词性结构上,这些词 语,尽管前辈们已经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由于研究的立足点、角度不同,还有 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另外本文从构式语法理论出发,认为“v l 着v l 着v p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种构式,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持续过程中又有 另外一种新情况、新状态出现,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句法;语义;语用;构式 a b s t r a c t i i lt l l i sp a p “v 1 着v 1 着v p s 仃u c t u r co f t l l es 砌y w e6 r s ts t a r t 舶mt l l e s 仃u c t u r eo f “v 1 着v 1 着v p ,s y n t a x ,s 锄锄t i cf e a t u r ea i l a l y s i s ,m a i l l l y 啪u l l d t l l el e a d i n gp a no f t h e “v l 着v l 着“肌dm e f o l l o w - u pp a no f ”v p i 眦e x p o u n d 咄 n l e i l 锄a l y z e st h ec o m p l i c a t i o no f “v 1 着v 1 着v p ,t 0e x p l o r et 1 1 et ) ,p e so f “s s t m c 眦;a 1 1 dm e nb y1 0 0 l ( i n ga tt h ed o s e dc 0 印u sa l l a l y s i s “v l 着v l 着v p t l l ee v o l u t i o no fh i s t o r y e x a m i n i n gm es o u r c eo ft h i ss t n j c t l l r e 锄di t ss 锄a n t i cf c a t 瑚i c s , i i lt h e 锄a l y s i so ft h ef a c t so fl a i l g i l a g e ,b 嬲e do n l e 趴a l y s i so ft h ef a c t st o 仃yt 0 d 锄o n s 仃a t ei nm o d e n lc l l i n e s e “v 1 着v 1 着v p h 鹤b e c o m eas 仃u c 觚帅e e x i s t s h lt l 坞p r o c e s so fa d d r e s s i n gm e s ei s s u e s ,w ea l s 0 姗d u g l lan u n l b c ro f p r a 舯a t i ca i l a l y s i s ,向n l 磁a n a l y s i s o f m e “v l 着v 1 着v p s t m c t u r e i n m e s p e c i a lp r a g m a t i cp l a i l eu s a g e ,觚dt h u st 0e x p l a i nm es e m 锄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似e e i l “v 1 着v l 着v p m o r e e 胝t i v e l y i i lt l l em o d e n ic h i n e s el 锄g i l a g e ,“v 1 着v l 着v p i sac o m m o n 锄d d i s t i n c t i v eo ft h es 饥t e l l c e ,m ss 仃u c n 鹏t ) ,p eo ft h es p e c i f i cc h 锄c t 耐s t i c so fd i 脑e n t f o 肌s ,b e t w e e nt l l ed i 仃i e r e n t 南m so f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觚dp r a g m a t i c s ,c t c t l l e 佗a r e d i f 断e i l c e s i nr e s p o n s et o “ss i t u a t i o n ,1 1 1 i sp a p e r6 o mt h e “v 1 着v l 着 v p s t n l c t u r e 觚ds e i l l a n t i c s ,p r a g m a t i c s ,e t c t od e s c r i b e 锄d 觚a l y z e 锄e 日 o r tt 0 “v l 着v l 着v p ”s 仃u c 眦i nt h ep r e s e i l c eo f m o d e mc 1 1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om a l ( ea d e t a i l e dd e s 嘶p t i o n 锄de x p l a n a t i o nt h a ts o 嬲t 0e i l r i c ht l l e 咖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v1 着 v l 着”a l l d “v l 着v l 着v p ( 1 ) p l u r a l i s mi nt h e o 巧砌dm e t h o d o l o 黟t i l ec o m p r e h e l l s i v eu s eo fs t m c 删i s i l l , c o g i l i t i v e 孕a m m 瓯s e m a n t i cf e a t l 玳a l l a l y s i s ,l i n g u i s t i ct h c o r yo f m e v 1 着v 1 着 v p r e s e a r c h ( 2 ) s t a r t i n g 矗泐mt 1 1 ef o 姗柚dm e 柚i n 岛m u t i l a la u m e l l t i c a t i o n ,t 0 e n h 锄c et h er e s e a r c ho fi t ss t r u c t u r ea n dm e 锄i n g s ( 3 ) p e r s i s ti nu s i n gm ed y i l 锄i c 访唧o i n to fd e v e l o p m 饥t ,a i l a l y s i so fn l er e l e v 觚tc o n t e x t u a lf a c t o r s 肌dc h a p t e r s f e 栅e s t u d yf o r 也co r i g i i lo f “v l 着v 1 着。v p ”跹d i t sr e l a t e dp h e n o m e i l ao f l a n g u a g e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l y t l l i sa n i d ef o c u s e s 研m a r i l yo nt l l ep l l r 弱e “v l 着v l 着锄di t sf o l l o w - u pp a r t o ft 1 1 ep r e d i c a t es 劬m 鹏,t l l e s ew o r d s ,e v 髓t h o u g l lp r e d e c e s s o r sh a v eb e e i ld o n es o m e r e s e a r c h ,b u tr e s e a r c hs t a l l d p o i n t ,ad i f f 醯e n tp o i n to fv i e w t h e r ea r em a n yp r o b l 锄s n e e dt ob e 缸协e re x p l o r e d i na d d i t i o nn l i sp 印t l l e 1 e o 巧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i 彻 1 i i l 茁 m a t“v 1 着v l 着v p 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l 锄g u a g eh 嬲b e c o m eas 虮l c t u r e t y p e ,s a i dm a tt h ea c t i o n0 rs t a t ei nt h eo n 9 0 i n gp r o c e s so fc o n t i 肌o u sa n d 锄o m e ra d i 侬:r e n tw a yo f a c t i o no rs t a t eo c 锄瞒ni sa l s on l ei 姐o v a t i o 邶o f t h j sp a p 既 k e y w d r d s : s y n t a x ;s 锄锄t i c s ;p m g m a t i c s ;c o n s 协j c t i o n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脱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住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鍪名:麴纽兰 2 0 卜年多月手f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即、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签名:堑塑塾 2 0f ,年j 。月) 阳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m 1 ) 年 玛j | b 1 1 研究对象的界定 绪论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v 。着v 。着v p ,大的前提是该结构中的前两个v ,必 须相同,另外它们表示的情状必须与v p 部分表示的情状不同,该结构的形式具体 可以分为: a “s 。+ v 。着v ,着+ ( s :) + ( 状 ) + v p ”。前导部分与后续部分紧密相连, 中间没有停顿,二者形成一个紧缩句,他们中间的状语与s 。均可有可无。如: ( 1 ) 方际成说着说着精神焕发( 王朔( 看上去很美) b “( s 。) + v 。着v ,着+ s :+ ( 状 ) + v p 是指“v 。着v 。着v p 结构中v 。 部分的主语移位至v p 之前的形式。如: ( 2 ) 说着说着我的语气就开始变得无耻( 王朔过把瘾就死) 还有一种情况,句法上出现在v p 前面的主语并不是v 。部分的主语移前,而是 v p 部分的主语。如: ( 3 ) 打着打着这边张明张宁生就出来了,那边汪若海大姐二姐也跑下楼。( 王朔看 上去很美) “张明张宁生”没有参与“打 ,而是“出来”的当事主语。 c “( s ) + v 。着v ,着,+ s :+ v p 这种形式不同于“s 。+ v 。着v 。着+ ( s 。) + ( 状 ) + v p 的地方在于v 。部分移位至主语之前以后,跟后续部分又进一步分隔了。如: ( 4 ) 慧芳坐在沙发内低头织毛衣,神态若有所思。织着织着,她停下来,叹了口气 ( 王朔刘慧芳) d “s 。+ v ,着v 。着,+ ( s :) + ( 状 ) + v p ”前导部分的主语出现;后续部分的 主语与状语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不出现时可以补出。如: ( 5 ) 他的嘴笨,说不好,说着说着,就停顿下来,而眼睛虽然没有迎风,也流下了 泪,一种快活的泪。( 老舍火葬) 其中第一种形式是结构的基本形式,后面几种是基本形式的变式。 。s 表示主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在文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l 另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为了表述简明,我们把“v 。着v 。着 称为句式的 前导部分,把“v p 称为句式的后续部分。 日常生活对话中还有一种表示应答的“v 着v 着 ,这与我们要讨论的情况不 同。如: 。啊? 你听着吗? ” “咦一一听着听着”( 王继同例) 。好啊! 忙着忙着。”于爷说了几句话,大家伙儿再往前走( 雍正剑侠图 ( 下) ) 它们只是一种言语习惯,后一个“v 着 只传递冗余信息,可视为语用上的叠 用。这是口语中特有的重复现象,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 “v l 着v i 着v p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种构式,表示动作在持续进行 或状态在持续过程中又出现另外一种新情况、新状态的方式。实质上它表示的是 状态的变化,可以是一个动作进行状态到另一种动作进行状态的变化,即动态到 动态的变化;也可以是一个动作进行状态结束并进入静态,即动态进入静态的变 化;也可以是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比如: 老头吃着吃着,“嘿嘿嘿! ”自己笑啦。 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 1 2 本文语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近代和现当代汉语中不同历史时期符合“v 。 着v 。着v p 结构的形式及意义标准的具体用例,对该结构进行完整的历时考 察。不同时期我们选取的语料主要有: 唐五代至明代部分( 七千万字左右) : 刘坚、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1 9 9 0 ( 唐五代卷) ;1 9 9 2 年( 宋 代卷) ;1 9 9 5 年( 元明代卷) ,商务印书馆。 。侯友兰、徐阳春“v 。着v 。着v 。”句式语法语义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圆为了表述简明,这里的时代划分,我们没有采用汉语史的分期,而是采用中国史的划分:古代:1 8 4 0 年之 前;近代:1 8 4 0 1 9 1 9 年;现代:1 9 1 9 1 9 4 9 年;当代:1 9 4 9 年至今。 2 近代部分( 六百万字左右) : ( 清) 石玉昆述,俞樾重编:七侠五义( 上、下) ,宝文堂书店,1 9 8 0 年1 2 月。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上、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1 0 月。 曹绣君:古今情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 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上、中、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5 年5 月。 现当代部分( 六百万字左右) : 老舍( 四百万字左右) : 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 王朔( 二百万字左右) : 王朔文集( 全九册) ,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根据内容表述的需要,我们引用的有其它论文中的相关 用例,文中都有说明。 1 3 “v 。着v 。着v p 研究现状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大多可以带时态助词“着 表示“进行体 ;也可以重叠, 表示“尝试态 或者“短时态”,这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讨论的已经很多。动 词带“着 之后可以再重叠,构成一种形式和意义都不同于“v 着、“v v 的“v 着v 着 形式,也见有人论述。而“v l 着v l 着v p ”形式,现有的语法著作对 这一句式虽有涉及但还未进行深入的讨论。前辈们对“v 。着v 。着v p ”的研究 大致有以下情况: 吕叔湘认为“动。+ 着+ 动:”构成的连动式,动。可以重叠,当动,重叠时, 动,与动:的意义关系可以是“动。正在进行中出现动:的动作”,例如“想着想着 笑了起来 ,“说着说着不觉到了门口了。 申小龙认为“a 着a 着 是动词重叠形式,不同于动词连用的“a 着,a 着”。 “a 着a 着重叠法加附加法,它既表现一种动态的持续,又预示着这种动态面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5 月。 3 的一种变化。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引起变化的持续体 。 郑懿德认为“v 着v 着v p 格式,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时出现了新的情况。如: 听着听着睡着了。“v 着v 着 与动词短语之间可以停顿,也可以加入相应的名词, 其语法意义相同。如:“听着听着,耳朵都听得向前翻了 圆。 武柏索等认为“v ,着v 。着 是由时态助词“着 的叠用构成的一种格式,一 般用在两个相同的单音节动词的后面,表示某种动作正在进行中,又出现另外一 种状况或动作 。 王继同注意到“v 着v 着 在语义上不自足,不能构成独立的语义片段,必须 依附于后面的谓语性成分。他认为“v 着v 着 是指“动作正在短时持续进行( 的 时候) 。“v 着v 着”和后面的谓语性成分之间构成一种前偏后正的时间关系固。 王继同还讨论了构成“v 着v 着 重叠式的动词的条件。区别了与“v 着 重叠 形同实异的四种“v 着 叠用,考察了它们之间在语义、功能、结构和语用上的异 同,并指出“v 着v 着 表示动作的持续,且动作延续了不久就出现了新的情况固。 曾常年称“v 着v 着 为反复态。他从组合能力、句法功能角度对“v 着”和 “v 着v 着”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代汉语里的“v 着v 着是动词持续体形式“v 着 的复叠式,既有“行为持续”的体意义,又有“反复”的态意义,“v 着v 着” 还具有引出后续句表示新情况的语用功能 。 侯友兰、徐阳春对这种句式的句法语义作了分析,总结了v 。、v :的语义特征, 认为“v 。着v 。着v 。 整个句式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v ,着v ,着”既可以 表示的持续状态,也可以强调某种动作的进行过程。v :最多由主谓短语和述宾短语 充当,这是因为后续部分新出现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对一个新状态、新情况的叙 述、描写。 李宇明从量范畴的角度分析了“v 着v 着”,认为“v 着v 着 是动词带时态助 。申小龙试论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语文论从,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3 年1 2 月。 国郑懿德福州方言时体系统概略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讨会,1 9 9 4 年l o 月。 国武柏索等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8 月,第3 7 8 页。 回王继同 论动词“v 着v 着”重叠式,汉语学习,1 9 9 0 年第2 期。 王继间论“v 着”重叠与“v 着”叠用,浙江大学学报,1 9 9 1 年第4 期。 曾常年 现代汉语动词持续体的反复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 9 9 8 年9 月第5 期。 o 侯友兰、徐阳春r v 。着v 。着v 2 - ”句式语法语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4 词“动助 复叠式,不仅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还意味着一种新事件的出现,并从 客观上分析了这些新事件对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影响。从客观和语言心理两个方面 考察,“v 着v 着 的作用是预示着持续的中止,是减少动作量的一种表现哪。 郭圣林考察了“v 着v 着 句,认为“v 着v 着 是非独立小旬,对上文也有着 相当的依赖,如果没有上文的衬托和支持,“v 着v 着 的语义往往不能自足。并 且“v 着v 着是原型的背景小句,它表明了事件发展的线索,为新事件的出现设 置了场景,突出了新事件的份量。并进一步考察了“v 着v 着的语篇功能圆。 李志兵则对“v 着v 着的语篇结构形式和功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全面据 述“v 着v 着”的语篇结构形式,还着重探讨了其语篇功能固。 陈建民、方梅、许卫东等以及许卫东认为“v ,着v ,着是“v p ”的动稍 方式或者用来描述v p 出现前的状态。 1 4 选题的意义 “v l 着v l 着v p ”结构其具体表现形式特点不一,不同形式之间在句法、语 义及语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人们对这个短语结构的研 究还不够深入、全面。由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前辈们对这一形式的研究重点各不 相同,许多论文及专著把它归为连动式,也有不少前辈把它归为“v 着”的重叠式, 更有人把它归入反复态。虽然也有人从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它进行论述,但限于 篇幅的限制,论述不够深刻和系统。同时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v l 着v l 着v p 的特殊性:“v l 着v l 着与上文和后续句在语义、语篇上实际上是一种完型,它引 出后续句,且后续句表示一种新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试从“v l 着v l 着v p 结构及其语义、语用等方面进 李宇明 汉语量范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h 版社,2 0 0 0 年版。 圆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十句式的语篇考察,复旦人学博士论文,2 0 0 4 年4 月。 囝李志兵r v 着v 着”结构形式及其语篇功能考察,广西师范大学硕上论文,2 0 0 6 年3 月。 回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北京语文_ l ;版社,1 9 8 6 年1 1 月,第2 4 5 页。 方梅。从“v 着”看汉语不完令体的功能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 九)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 许卫东、张道新 铲v l 着( 0 ) v 2 ”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分析,辽宁t 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6 期。 许卫东现代汉语中“v 。着v :”结构的复杂化,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 0 0 7 年9 月第9 期。 行描述和分析,力求对“v l 着v i 着v p 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存在情况作出详 尽的描写和解释,以丰富对“v 着v 着 及“v l 着v l 着v p 的认识。 另外本文从构式语法理论出发,认为“v l 着v i 着v p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 成为一种构式,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持续过程中又有另外一种新情况、新状态出现, 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 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文以广泛的实际语料调查为基础,用共性探索和个性分析相印证,从不同 的角度切入,力求做到描写充分,解释合理。 ( 1 ) 理论上多元性:综合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法、语义特征分析等语言理 论对“v l 着v i 着v p 进行研究。( 2 ) 从形式和意义出发,互相验证,加强对 “v l 着v l 着v p 结构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3 ) 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 分析相关语境因素和篇章特征。对“v l 着v l 着v p ”结构的起源,及其相关的 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 鉴于研究对象的语法意义,我们首先围绕“v 。着v 。着v p 结构,对其句 法、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就“v 着v 。着 和“v p 进行论述;接着分析了“v 。 着v 。着v p 结构的复杂化,探讨这一结构的类型;最后通过考察封闭性语料, 分析“v 。着v 。着v p 结构的演化历程,考察这一结构的来源及其语义特征, 在对语言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现代汉语中“v 。着v 。着v p 已经成为一种 构式存在,表示动作在持续进行或状态在持续过程中又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动作或 状态出现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贯串了“v 。着v 。着v p 结构在语用 平面上的一些用法,以期对“v 。着v 。着v p 结构有系统的认识。 本文的重点主要放在短语“v i 着v l 着 及其后续部分谓词性结构上,这些词 语,尽管前辈们已经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由于研究的立足点、角度不同,还有 不少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6 二“v 。着v 。着v p 刀多角度考察 “v 。着v 。着v p 结构是由动态助词“着用在两个相同的动词( 即v 。) 后 面,跟在它后面出现的第二个谓词性结构( 即v p ) 一起组成的,表示某种动作或状 态正在进行时又有另外一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出现。 2 1 前导部分“v 。着v 。着弦 2 1 1 搿v 。力考察 一般而言可以“v 着”和“w ”的动词能够进入“v 着v 着 结构,不可以“v 着和“w 的动词不能进入“v 着v 着 结构,这同“v 着v 着 兼有“v 着 和“w 的双重语义特征有关。“v 着”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持续,“w 表示时量 短或动量小,而“v 着v 着”总的说来是指“动作正在短时持续进行。所以一 般情况不能“v 着”或重叠的动词也就不能进人“v 着v 着 的框架。 从动词的类型上看,由于选取的语料范围的限制,从收集的1 8 8 例符合“v 。 着v 。着v p ”结构的语料看,出现在“v 。着v ,着”结构中的“v 都是由动词来 充当的,其它词类则没有出现在这种格式中的例子。不过在其它语料和一些参考 文献中则发现了一些形容词及双音节词语充当v 。的例子。 以下是形容词充当v 。的例子: ( 1 ) 扔掉后我身上轻了一点,人可能这样轻着轻着就没有了。( 读者) ( 2 ) 男女间的事,好已很难,怎么好着好着说分就分手了呢? ( 读者) 上述两例中的形容词“轻、好 后面加上“着 变成“轻着、好着 之后, 它们都有了动态的意味,或表示动态的持续,或表示静态的性质处于持续的状态。 在语义上它们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的语义特征都由原来的 + 性状 转变到 + 动态 、 + 持续 。 o 王继同论“v 着”重叠与“v 着”叠用, 浙江大学学报,1 9 9 1 年第4 期。 口朱德熙语法讲义第2 6 ,6 6 6 8 ,7 1 页。 王继同论动词“v 着v 着”重叠式,汉语学习,1 9 9 0 年第2 期。 7 形容词充当“v 。着v 。着 结构中v 。的例子很少,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形容 词与动态助词“着 的结合能力最差。 对动词的音节进行考察时,曾常年( 1 9 9 8 ) 认为凝结形式要求“v 是单音节 动词,他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发现凝结形式虽然“可能是受传统四字格的影响”, “v 多是单音节动词,但有时“v 修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凝结形式的“v 着 可 以带宾语,也可以是多于四字的多字格。下面是多音节词语充当“v 。如: ( 4 ) 婆媳两人等待着等待着,焦燥起来了( 王继同( 1 9 9 1 ) 例) ( 5 ) 他料想人们喧嚷着喧嚷着,一定会喧嚷出问题,现在果不出他的预料( 王继 同( 1 9 9 1 ) 例) ( 6 ) 大成咬着牙咬着牙,泪水滚到嘴里。( 王继同( 1 9 9 0 ) 例) ( 7 ) 奇怪! 为什么谈着闲话谈着闲话就扯到这上来了? ( 王继同( 1 9 9 0 ) 例) ( 8 ) 他总是害怕,非常害怕啃着啃着指甲,他会尖声大叫起来( 老舍四世同 堂) 例( 4 ) 中的“等待着等待着”是双音节动词短语的重叠结构,构成六字格凝 结形式;例( 6 ) 中的“咬着牙咬着牙,“咬着”后带宾语“牙 ,构成六字格凝 结形式;例( 7 ) “谈着闲话谈着闲话 ,“谈着”后带宾语,构成八字格的凝结形 式。例( 8 ) “啃着啃着指甲 中,“啃着”后带上宾语“指甲”,则是另一种形式 的六字格。 动词虽然最容易充当v ”但也不是任何动词都可以如此。就我们考察的范围中, 常见的v 。主要有以下几类圆: 动作动词:是指动作性非常明显和具体的动词。如:唱、说、聊、听、闻、 看、抬( 头) 、仰( 头) 、举( 手) 、摸、流。 状态动词:表示一种存在状态的动词。如:睡、站、飘。 瞬间动词:表示动作在极短时间之内实现或完成的动词,和终结动词有着密 切关系。如:死、突( 往外鼓) 、裂、塌( 倒下义) 、掉( 减少义,“掉价儿了”) 等。 。李泉在现代汉语“形+ 动态助词”考察,( 语言教学与研究,1 9 9 7 年第1 期) 中调查了1 3 6 0 个形容词。 得出r 形容词与动态助词的组合能力依次是:带“了- ”( 占3 4 8 5 ) ,带“过”( 占2 4 3 4 ) ,带“起来”( 包 括“下去下来”) ( 占1 4 3 4 ) ,带“着”( 占3 3 8 9 ) 。 。这里的动词分类,我们主要参考许卫东 时间副词研究,四川出版集团,2 0 0 8 年3 月,第2 4 6 - 2 4 7 页。 如:“先是一块一块地往外突,突着突着就轰地一声整个儿塌了下来。 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猜、想、气、愣。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v 。着v 。着 是建立在“v 着的语义基础之上的( 见2 1 2 ) ,口语性 很强,所以书面语性质很强的单音节动词不能进入“v 。着v ,着 ,如“摈、禀、摒、 驳、颁等。 能够进入“v ,着v 。着 结构充当v 。的词语不是单一的,具有开放性。凡是能 进入“v 。着v 。着”这个结构中充当v 。的动词,它们有共同的语义特征: ( 1 ) 它们都是 + 谓词性 的,这是决定它们能否进入该结构的先决条件。 ( 2 ) “v 。着v ,着 ,无论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是表示状态的持续,它们最终 都体现出了 + 持续 的性质。 ( 3 ) 这些动词不论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一般都是表示主体可以支配 的动作,即具有 + 可控性 的语义特征。 由于动词的情状类型不同,它们充当v 。的能力也不同,根源在于它们的语义特 征有所不同: 动作性非常明显和具体的动作动词充当v 。的能力强,如:吃,走,说等,具有 + 动作 、 + 瞬间反复多次 、 + 可控性 等语义特征。 心理动词和状态动词充当v 。的能力也强,如:猜、想、站、坐,躺,蹲等,具 有 + 静态 、 + 持续 的语义特征,也能进入“v 。着v 。着结构。 另外,瞬间动词,诸如“死 等,具有 + 瞬间完成 的语义特征,也能进入“v 。 着v 。着结构,但出现次数较少。 2 1 2 “v 。着v 。着 分析 “v 。着v 。着”结构在形式上表现在中间没有点号,凝固性很强。 瞬间动词具有 一持续 语义特征,动作虽然不能持续,但是后面加“着”在表示多次重复的动作时,作为动 作的结果却足持续的。 圆在我们考察的语科范围内没有发现瞬间动词进入。v ,着v ,着”结构的例子只是在一些网络语言和小说中发 现个别例子:死着死者你就得习惯r ;头发掉着掉着就秃了 9 a “v 。着v 。着 在语义上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这种行为动作或 状态的持续包括静态持续和动态持续两种。在这一点上,“v 。着v 。着 依然保留着 与“v 着 相同的特点。例如: ( 1 ) 看马老先生回来,在公园大树底下坐了一会儿坐着坐着,鼻子里有点发痒, 跟着哆嗦了一下,打了个喷嚏。( 老舍二马) ( 2 ) 她吃着吃着,突然不动了,侧耳缔听,直到楼道内的脚步声过去,才继续吃 ( 王朔给我顶住) 静态持续指某种动作完成之后出现的结果处于持续状态,如“坐着坐着 等, 这是由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一次性完成之后保持其结束状态形成的,动作本身在 时间轴上是一个点,但其后的状态在时间轴上自然伸展。换句话说,静态事件可 以看作是动态事件的延伸。动态持续又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如“吃着吃着”等, 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在时间轴上构成一条线段,动作本身表示连续不断的动 态持续;另一种如“拍着、跳着、扔着 等,是同一种动作多次重复。“拍、跳、 扔等表示非持续的瞬间动作,在句子中带上表示持续义的体标记“着 ,整个过 程由若干相同动作构成,表示抽象化了的重复的动态持续。 在分析它们结构特点的同时,我们发现“v 。着v 。着强调某种动作在某个时 段正处在进行过程中。在语义上它通常所强调的某种动作的进行过程,是对某一 时段的观察,因为“v 着v 。着”不可以强调观察持续过程中的某一时点,并且一 般不用来表达某种动作的结果 。如: ( 3 ) 他说着说着,门铃响了( 时段) ( 4 ) 他正说着说着,门铃响了( 时点) ( 5 ) 门锁着谁也打不开一一门锁着锁着谁也打不开 b “v 。着v 。着不可分割。由于它保留着与“v 着相同的特点,所以一般 v 。是单音节动词,但“v 着v 。着 后可以有语音停顿,如例( 1 ) 、例( 2 ) ;“v 。 着 重复叠用,口语性很强,如例( 6 ) 、例( 7 ) ;“v ,着v 。着 前也可以带状语, 龚千炎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2 月,第9 0 页。 。侯友兰、徐阳春r v ,着v ,着v 。”句式语法语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侯友兰、徐阳春r v 。着v 。着v 2 - ”句式语法语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我们考察的语料范围内没有发现多音节充当v 的例子,其它文献中则出现了多音节充当v 。的例子 1 0 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还是有带状语的,如例( 8 ) 、例( 9 ) ;另外,“v 着v 。 着后面可以直接带受事宾语,如例( 1 0 ) ;且动词所涉及的受事对象可以提到前 面,例( 1 1 ) ;有的则在后面的分句中出现,如例( 1 2 ) 。 ( 6 ) 门员犯了臭,不该跑出禁区他们说是后卫笨蛋,没有及时回防争着争着就 吵起来了(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7 )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浑汤了(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 8 ) 她的嗓子不错,只是底气不足,往往唱着唱着便声嘶力竭。( 老舍四世同堂) ( 9 ) 他理应欢天喜地,庆祝自己的好运与前途;怎么会说着说着说出汉奸来呢? ( 老 舍嵌四世同堂) ( 1 0 ) 什么时候一想都可乐,吃着吃着饭喝着喝着水都能自个笑起来( 王朔看 上去很美) ( 1 1 ) 他想起那些葡萄来他想着想着可就又交了主意,他第二天早晨还是把那封 送错的信发出去( 老舍邻居们) ( 1 2 ) 小衣裳有不平正的地方要摸个二次了摸着摸着,摸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红 鼻子( 老舍抓药 2 1 3 “v 。着v 。着刀与上文回指关系 在具体的语境中,“v 。着v 。着”中的v 与上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传递的信息 大多数是前面的话语提供的旧信息,多数可以从前面的篇章和语境中找到或推测 出来。 我们考察的1 8 8 个例句中,“v 。着v 。着中的“v ”同前面的篇章或语境之间 存在着三种关系。 a “v 。”直接复指前文中的词语。例如: ( 1 ) 他把小顺儿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袖口里,面对面的给讲古说今讲着讲着,小顺 儿打了吨( 老舍四世同堂) ( 2 ) 争着说:“我的床大! ”另一个就说:“我的床香! ”说着说着就要打起来( 老 舍小木头人) 例( 1 ) 中出现了“讲”一词,下文有“讲着讲着 与其接应。也就是说,上 文有与v 。相同的动词出现。例( 2 ) 中的“说着说着 在上文中也有与之对应的动 词“说。 b “v 。直接复指与前文中近义或相关的词语。例如: ( 3 ) 东阳也不便示弱,毫不退让吵着吵着,他们想起来祁瑞丰( 老舍四世同堂) ( 4 ) 鹰鸟向我这边飞过来。看着看着,我心中忽然一动。( 老舍猫城记) 例( 3 ) 中的“吵 与“东阳也不便示弱,毫不退让 意义相近;例( 4 ) 中 的“鹰鸟向我这边飞过来 肯定是“看 的结果,与“看 相关。 c 前面的篇章或语境中没有“v 。直接复指的词语,而是“v 。的具体内容。 例如: ( 5 ) 他的心中着了火! “我的错! 我老糊涂了! 我应该送他进城! ”说着说着,他象 全身都软了似的,慢慢的坐一一不是坐,他是瘫在了地上( 老舍火葬) 例( 5 ) 中,“我的错! 我老糊涂了! 我应该送他进城! 一是“说着说着中“说” 的具体内容。 2 2 后续部分“v p 刀 2 2 1 “v p ”刀考察 首先,从形式上看,v p 不是简单的光杆动词,而是由复杂的短语充当的。从 所收集的例句看,有的是主谓短语,有的是述补宾短语。如: ( 1 ) 不管说的对不对,而只管说的痛快不痛快说着说着,他觉到了自己的愚蠢。 ( 老舍蜕) ( 主谓) ( 2 ) 吃的苦还不算什么,一顿一顿想主意可真教人难过,想着想着我就要落泪。( 老 舍我这一辈子) ( 主谓) ( 3 ) 他理应欢天喜地,庆祝自己的好运与前途;怎么会说着说着说出汉奸来呢? ( 老 舍四世同堂) ( 述补宾) ( 4 ) 由天津回来,我遇见了俞先生,谈着谈着便谈到了小陈,( 老舍兔) ( 述补宾) ( 5 ) 说着说着,母女又说僵了( 老舍二马) ( 述补宾) ( 6 ) 我这是头一回没戏,撼不动,跟你一样说着说着说岔了,岔到北边去了”( 王 1 2 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 述补宾) 其中由述补宾短语充当后续句的最多,这是因为后续部分出现的动作、行为 往往是对一种新状态、新情况的叙述、描写。有的在v p 中的动词后加“了( 见 2 2 3 1 ) ,有的则在动词前加状语( 见第三章) 。 2 2 2 “v p 刀语义特点 后项表示“新 事件、“新 状态,“新主要表现在后项所述事件或状态往 往含有出乎意料的意味。我们把后续部分的谓词记为“v :”,“v : 的施事可以是 人,也可以是其它事物。 a 动作的施事发出动作v ,与v 。时,“v : 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往往是施事不 由自主地发出来的。 ( 1 ) 躺下,无事可作,他只能乱想,而想着想着便怒恼起来,低声自言自语的咒骂 ( 老舍蜕) ( 2 ) 她的嗓子不错,只是底气不足,往往唱着唱着便声嘶力竭( 老舍四世同堂) “怒恼起来”对于“他”来说不是有意为之的事情;“声嘶力竭”也不是“她 能够控制的情况。 后续句的动词以表示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的动词为多。如: ( 3 ) 自己锅里透出的家常的亲切味。吃着吃着我产生了恍恍的先视感,好像从前有 过这么一天,也是这样坐在桌前( 王朔浮出海面) ( 4 ) 东阳也不便示弱,毫不退让。吵着吵着,他们想起来祁瑞丰( 老舍四世同堂) b 动作的施事发出动作v 。,不参与v 2 ,v :是动作施事的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变 化,动作行为的施事根本无法控制,同时“v 。”句所述事件对“v 。 的施事或者对 叙述者而言是出乎意料的。如: ( 5 ) 东闻一闻,西跳一跳,跳着跳着把妹妹跳醒了( 老舍小坡的生日) “妹妹醒了 也不是“他”能够控制的。 ( 6 ) 我以为就要起一场飞砂走石的大风,但是跑着跑着天空就晴朗了,也没有起这 样的风。( 候友兰、徐阳春( 2 0 0 2 ) 例)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 0 0 4 年4 月。 1 3 例( 6 ) 中v p 所述事件是反映天气变化的,这种变化也是出乎“v 。 的施事意 料的。 c v 是动作主体发出的,v p 表示v 。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例如: ( 7 ) 他理应欢天喜地,庆祝自己的好运与前途;怎么会说着说着说出汉奸来呢? ( 老 舍四世同堂) 例( 7 ) 中庆祝时主体说的内容由“自己的好运与前途 变成“汉奸 。 2 2 3 “v p 一中与v 共现的词语 “v p 中与v 动词共现的词语有两种,一是表示结果意义的词语,如“到 、 “了 等;一是表示延续义的词语,如“起来 、“下来、“下去 等。 2 2 3 1 。v 刀与表示结果意义词语共现 a “到”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到力属于典型动词,表示“达于某一点 。后面常跟 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做宾语,如“到图书馆”、“到春天 。“v + 到”这一句法结构, 从形式上看,动词和“到在线性位置上紧密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