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五四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r , 士 学 、 飞 、 毛 、 1 、比 气 只 z . 余 二部分, 通过对“ 五四” 以来各个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 的分析, 展现了农村妇女由二十年代封建栓桔下“ 人” 的觉醒, 到新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历史进程, 指出中国广大农村妇女已完成了 由奴隶到人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解放, 标志着中国广大 农村妇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昂起了主人公的头颅, 从中我们看到 了一部中国农村妇女争取自 身解放的发展史; 第三部分, 论述了这一觉 醒的女性形象系列塑造的特点: 其一, 社会生活、 妇女求解放历程的生 动展示; 其二, 作家艺术感觉与创造精神的充分展现。从而指出: 她们 都是时代的产物, 她们的命运与祖国、 人民的命运息息相连; 她们寻求 新生活的足迹, 清晰地再现了农村妇女求解放的历程。作家们对她们 命运的关注、 描述, 寄托了女性美好的愿望, 体现了作家创作倾向: 以理 性的眼光从正面为农村妇女张目、 呐喊、 呼唤更高层次的新女性, 在现 实生活中诞生; 第四、 五两部分, 简要分析了各个时期女性形象塑造的 局限性及九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缺乏新女性形象的原因, 以引起从 事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者的思考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妇女的生 活现状、 社会地位及解放程度仍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关注农村 妇女命运仍是当今乡村小说家的任务。愿作家承担起这个任务, 以老 一辈作家为榜样, 为市场经济下繁荣和发展的新农村塑造出“ 新人” 形 象 ,特 另 。是 女 性 。 分 关 键 词 “ 五 四 ” 以 彩 农 村 题 材 小 说 “ 觉 醒 女 性 形 象 解 放 。2 硕士学 主 论又 、 队ci 曰t . i i i p , i s ab s t r a c t wo m e n p r o b le m i s a p a r t o f s o c ia l p r o b l e m a t t i t u d e t o w a r d s w o m e n m a r k s t h e c i v il i z a t io n d e g r e e o f a s o c ie t y . a s a n a g r ic a l t u r a l c o u n t r y , t h e m a j o r i t y o f c h in a s p o p - u l a t io n i s c o u n t r y w o m e n i w h o s u f f e r e d m o s t f r o m f e u d a l i s t id e o lo g y . t h u s , t h e 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o f c o u n t r y w o m e n c a n m o s t t y p i c a l l y r e v e a l e s s e n t i a l c o n t r a d i t i o n s o f s o c i - e t y , a n d a r o u s e e a s in g p e o p l e s c a n s id e r i n g a n d s y m p a t h y , s o , b o t h r e v o l u t io n is t s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n g w r i t e r s i n h i s t o r y h a v e p a i d f u l l a t t e n t i o n , i n t h e i r l i f e , t o t h e f a t e o f c o u n - t r y w o m e n , a s w e ll a s t h e s o l u t i o n s t o t h e e m a n c i p a t io n p r o b l e m. i f w e s a y t h a t i n a n y s o c i e t y , t h e e m a n c i p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w o m e n i s a n a t u r a l s t a n d a r d m e a s u r i n g u n i v e r s a l e - m a n c ip a t io n , a n d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a s o c ie t y c a n b e m e a s u r e d a c c u r a t e l y i n w o m - e n s s o c i a l s t a t u s , t h e n i t w il l b e q u i t e n e c e s s a r y t o m a k e a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仑 及 t h r o u g h o u r s o c i a l l i f e u n t i l c o m m u n is m r e a l iz e d . b y a n a l y z in g t h e a w a k e n e d w o m e n i m a g e s a t e a c h s t a g e o f n o v e l s d e a l in g w it h c o u n t r y m a t e r ia l s i n c e ma y , 4 t h , p a r t t w o u n f o l d s t h e h i s t o r ic a l p ro c e s s o f t h e a w a k e n e d w o m e n s e t f r e e f r o m t h e f e u d a l : b o u n d - a r y i n 1 9 2 0 s , t o s e l f 一c o u n s c io u s a w a k e n i n g . i t 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 t h e e m a n c i p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c h in e s e c o u n t r y w o m e n f r o m s l a v e s t o h u m a n b e i n g , l a s t l y t o n e w s o c ia l is t p e o p le w i t h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h a s m a r k e d t h e i r m a s t e r y s t a t u s o n t h e m o t h e r l a n d w i t h l o n g h i s t o r y .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 a h i s t o r y o f w o m e n s s e l f 一e m a n c i p a t i o n i s s h o w n v i v i d l y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 p a r t t h r e e e m p h a s i z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o f c r e a t i n g s u c h a s e r ie o f a w a k e n e d w o m e n c h a r a c t e r s . f is t l y , s u c h d e s c r i p t io n s a r e v i v i d i n c i c a t i o n s o f b o t h s o c i a l l i f e a n d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e m a n c i p a t i o n o f w o m e n . s e c o n d - ly , t h e y a r e t h e i n d i c a t i o n o f w r i t e r s a r t i s t i c i n s p i r a i t o n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 p a r t s h o w s t h a t w o m e n a r e t h e p r o d u c t o f t im e , t h e r i r f a t e is c lo s e l y r e la t e d w i t h t h a t o f o u r c o u n - t r y a n d p e o p l e . t h e t r a c e o f t h e i r s e e k i n g f o r a n e w l i f e c l e a r l y r e v i e w s t h e e m a n c i p a - t io n p r o c e s s o f c o u n t r y w o m e n . t h e c o n s id e r a t io n a n d d e s c r ip t i o n o n t h e i r f a t e f r o m w r i t e r s a r e t h e i l l u s t r a t io n o f w o m e n s b e a u t i f u l h o p e s , a n d w r it e r s c r e a t i n g t e n d e n c y 一f r o m a r e a l i s t i c p o i n t o f v i e w, a n d a p o s i t i v e a t t i t u d e t h e w r i t e r s t e n d t o c a l l o n f o r c o u n t r y m u m e n , s o a s t o a r o u s e n e w w o m e n o f a h ig h e r l e v e l t o b e b o r n . t h e l a s t t w o p a r t s , p a rt f o u r c o n c e r n in g o n c o u n t ry w o m e n s d e s t in y i s s t i l l a m a j o r t a s k o f w r i t e r s d e a li n g w i t h c o u n t ry m a t e r i a l . t h e r e f o r e , w i t h e l d e r g e n e r a t io n o f w r i t e r s a s e x a m p l e s , t h e y a r e e x p e c t e d t o t a k e u p s u c h t a s k s , t o d e s c r i b e n e w w o m e n i m a g e s i n n e w c o u n t ry u n d e r s o c i a l i s t 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 k e y w o r d s : s i n c e m a y , 4 t h , n o v e l s d e a l i n s w i t h c o u n t ry m a t e r i a l a w a k e n i m a g e s , e m a n c i p a t i o n 4 、 士 r 泛; 仑灭 气 从. s 沐不 付 * 五四 ” 以 来 农村 题材小 说中 觉醒的 女性形 象 一、 艺术与现实: 妇女命运的历史回顾 恩格斯认为: 母权制的被推翻, “ 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从 此之后, 妻子在家庭中“ 被贬低, 被奴役, 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 变成生孩子的简单 工具了 。 ” 这种家庭内 部的极端不平等, 使女性所受到的 待遇一直是不公平的, 她 们一直处于受压迫, 被奴役的地位。 然而, 从世界范围看, 中国广大的劳动妇女的命运更为悲惨。在现实的纲常 礼教、 君神族夫的层层压迫下, 她们踌缩在社会的最低层, 含辛茹苦, 苟延残端。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不知有多少妇女成了封建祭坛上的牺牲品!她们丧失了独立 人格, 没有人身自由, 只是男子的附庸和家庭的仆役。“ 长时间来, 妇女在现实生 活中的状况及其价值, 颇有点像植物中的葛藤, 没有自己的枝干, 靠攀缘其它植物 而生活女性需要依附; 象天空中的流云, 没有自己的根基、 份量和位置。从中 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 到西欧中世纪 女人是男人身上 一根肋骨所做 , 历史的传统偏见在男女间掘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使永世的夏 娃 们负 着心 灵的 重 荷。 ,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是男性中心的社会。妇女不仅承受男性所承受的封 建压迫, 而且比男性更多一层“ 夫权” 的压迫。“ 男率女, 女从男” ; “ 在家从父, 既嫁 从夫, 夫死从子,;“ 俄死事小, 失节事大” 是古之大道。董仲舒首倡的“ 三纲五常” , 封建王权以树立范本的形式强化压迫女性的“ 贞、 节、 烈、 顺” 的妇女观, 与王权的 行为相呼应, 士大夫阶层也积极地为这一妇女观作论证和普及工作, 刘向纂 烈女 传 。 等, 套在女性脖子上的纹索死死地钳制着她们。被视为中国传统“ 经典” 的 诗经 也明明白白地写着: “ 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 乃 生女子, 载寝之地, 载衣之褐, 载弄之瓦” 。一“ 床” 一“ 地” , 一“ 裳” 一“ 褐” , 一“ 璋” 一“ 瓦” , 裁判分明, 两个世界。这种封建压抑与禁锢的结果, 连女性自己也“ 心悦 诚服” , 自 认倒霉。东汉女作家班昭在其所写的 女诫) 中, 肯定了上述思想。作为 1 . 夕 份r 几; 夕及 女性, 她站在妇女的立场上, 不是呼吁妇女觉醒, 而是呼吁妇女肯定自己是男人奴 隶的地位。文中她特别强调妇女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自 卑, 承认女人是天生被男 人欺负、 虐待的。其次她说, 妇女天生是弱者, 没有力量和男人杭衡, 假定要和男 人抗衡, 就是狂妄, 就是毁灭。最后她提出“ 妇德” “ 妇容” “ 妇言” “ 妇工” 的最高品 德, 告诉女人怎样侍奉男人, 怎样取悦丈夫。她说, “ 卧之床下, 明其卑弱, 主下人 也。弄之瓦砖, 明其习劳, 主执勤也” 。正是在这种“ 女诫” “ 女训” 的熏陶下, 有史 以来, 中国妇女承受了多么巨大的苦难, 痛苦?栽害了多少“ 节妇” 、 “ 烈女” ?鲁迅 为此而深深地悲哀、 优愤。他说, 中国人向来没有争到过“ 人” 的价格, 至多不过是 奴隶。中国自 从有文明以来, 一直排着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宴, “ 人们就在这会场中 吃人, 被吃, 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 更不消说女人和小 儿” 。 在十九世纪以 前, 可以 说女人是一种最可怜的小动物, 随时随地被虐待、 玩 弄、 羞辱、 杀戮。呜呼, 就在这没有星光月色的漫漫长夜里, 在沉重的镣铐枷锁中, 她们哭泣着, 呻吟着 “ 五四” 新文化运动, 给古老的中国吹进了一股新风。西方科学文化和各种新 思潮一涌而人, 各种报刊杂志, 纷纷介绍西方各国有关妇女解放的学说, 讨论中国 妇女问题。鲁迅、 胡适等人都专文介绍易卜 生, 传播易 卜 生倡导的“ 个性主义” “ 妇 女解放” 的思想。 新青年 还于1 9 1 8 年6 月出过 易 卜 生号 , 不甘作丈夫玩偶的 娜拉( 娜拉 ) 向她丈夫公开表白自己主见的话: “ 我相信第一我是一个人, 正同你 一样。无论如何, 我务必努力做一个人。 ” 娜拉发自内心的铿锵有力的话感召 着久被蒙蔽的中国女性。她们激动了, 到了 1 9 2 0 年, “ 妇女解放的声浪振得无人 不知, 新的杂志一时也出了 五六种; 在文化运动中 实在热闹已 极了! ” 在这种热烈 的讨论气氛中, 诸如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 家庭改革, 社交公开, 女子人格独立, 妇 女教育, 大学开放女禁等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的问题都提出来了。 “ 五四” 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 以其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专制、 礼教习 俗, 激发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觉醒。自然, 妇女解放的呼声最先只是在现代知 识者、 知识女性那里得到反响, 之后, 在经历了十年, 也许更长一些时候, 妇女解放 的呼声才传到了广大乡村, 才从少数农村妇女的胸腔中吐出。 伴随着整个社会前 行中文明与愚昧的冲突, 强化“ 妇女解放” 的呼声与压抑这种呼声的思想和行为的 冲突也一直不曾停歇。历经数次社会革命, 进人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劳动妇女 / ,、_ 、 钾州: 卫 , 产 z 在政治上、 经济上、 地位上都获得了巨大提高, 从而使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未来前 途呈现出一片光明。这是不容忽视的主流。但是,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程度毕竟 还较低, 尤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农村, 妇女依然存在着一个被“ 养” 的问题依 附于在劳动、 经济上有实力的男子; 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 封建思想仍继续残留在 我们的生活中, 尤其是在远离现代意识的农村, 歧视女性的男性大有人在; 妇女缺 乏自 我意识者更不乏其人。中国妇女的缠脚布虽早已除去, 但精神上的“ 裹脚布” 却是依然存在, 制遏着女性, 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彻底解放将是个漫长的 历史过程, 它贯穿于我们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整个过程。 女人问题是社会间题的一部分, 对待女性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 度。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中国人口中的多数是农村妇女, 她们在旧社会受压迫最 深, 处境也最惨烈, 因此她们的生活状况最易暴露社会的本质矛盾, 最能引起人们 的关切和同情。所以, 任何时代的革命家和进步文学家都十分关注妇女解放的问 题, 并尽力把妇女的不幸和悲惨命运诉诸社会, 以产生强大的号召力, 激励人们为 改变妇女命运, 革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斗争。 “ 五四” 前夕的思想启蒙运动, 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空前开放, 空前活跃的局 面。“ 新思潮” 的先觉者们, 对“ 人生这个问题” 思考之后, 提出了改变文学创作者 态度的要求, 一个时代理论认识的巨大进步, 必然影响到文学创作面貌的变化。 当时进步的小说作者们一方面以自己所最了解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为表现对 象, 执着于“ 个性解放” 、 “ 婚姻自 主” 、 “ 爱的哲学” 、 人生“ 苦闷” 等等社会问题探索。 创作了大量的“ 爱情小说” 和“ 问题小说” ; 一方面在“ 到民间去” 的号召下, 开始步 出“ 知识者” 王国的疆土, 将自己探索的目 光投射到都市以外的世界沉睡的乡 村, 开始以自己暂时不太熟悉的“ 地之子” 的生活为描写素材, 创作出一些农村题 材作品。还有些人把自己探索的笔峰伸向了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农村 劳动妇女身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文学家们第一次关注了她们的命运, 将她 们的痛苦与不幸用小说形式表现出来。从此以后才有了大量描写乡村生活的小 说( 古代毕竟是少数) 。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小说在以鲁迅为旗手的一支宏大的作 家队伍中, 随着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 走向繁荣。到三十年代出现大面积的丰收, 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几乎全盘“ 农” 化, 建国后写农村的作品势头未减, 直到今天, 尽管城市文学已经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 农村题材的作品似乎仍然在我们的文 1 专飞 、丫 . t 一 n?) , . , 4- r i - 二 t 火j 气 z 1 5 学园地中占 据着很大的一块面积, 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为我们营造了一 个不容忽视的多姿多彩的“ 女性世界” 。其中觉醒的女性形象更令人关注, 她们以 她们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命运, 从广阔的时空上表现了农村的历史, 展示了各个 阶段的农村新生活和人们心灵中日益增多的亮色, 给人以除旧立新, 创建属于乡 村女性最美好的生活环境, 追求属于自己幸福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蕴含着深 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内容的女性群象, 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舞台上则发挥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 二、 觉醒、 抗争与解放 “ 五四” 以来农村题材小说中觉醒的女性形象 “ 五四” 以来, 中国妇女开始觉悟, 这要归功于“ 五四” 新文化运动及为广大女性呐喊、 助阵、 叫不平的进步作家。他们高扬“ 为人生” 的旗帜, 将较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与风俗民情描写相 融合的现实主义作品推到读者面前。这类作品多揭礴旧社会的黑暗, 对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示 深切的同情; 同时对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可怜的小人物精神世界进行剖析, 指出他们的落后、 愚 昧和不觉悟,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 一) “ 五四” 时期: 香迅等作家为农妇呐喊, 呼吁解放农妇 普通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在“ 五四” 时期是以被侮辱、 被损害者身份进人小说 殿堂的。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较之都市的妇女, 其地位更为低下。 她们处在黑暗社会宝塔的最底层。“ 人生派” 作家第一次发现她们时, 吃惊地怀疑 她们是不是“ 人” ?( 这也是一个人? )(叶绍钧) 里的“ 她” 生来就没有过人的资格: 从小, 父母把她当作“ 一个很简单的动物” 喂养着。长到十五岁就被嫁给一个不通 人性的赌徒。干活顶得“ 半条牛” 。由于受不住丈夫和公婆的虐待, 她逃到城里当 女佣。丈夫死了, 她父亲把她叫回去交给公婆, 当“ 一条牛” 卖掉, 用作丈夫的硷 费。这正如鲁迅所说: “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旧式婚姻, 却要比漂妓更高明。这制 度之下, 男人得到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 ” “ 五四” 落潮期, 这类关注农妇命运, 呼 吁解放农妇的小说逐渐发展起来了。先后出现了: 叶绍钧 阿凤 、 杨振声的 贞 女 、 许钦文的 疯妇 、 汪敬熙的 砍柴的女儿 、 冯文炳 阿妹 、 含迅的 祝福 、 离 婚) 、 台 静农 烛焰 等。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描画了 农妇非人的 .4 . 别 l, =r z 生活现状和悲惨的命运, 将农村“ 妇女解放间题” 严肃地提到社会改革者的面前。 “ 五四” 先驱者们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在于他们把人的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向 前推进了一步: 不仅用崭新的目 光发现了外部世界, 而且以崭新的思维方式, 认识 了“ 人” 的“ 自身” 。他们提出“ 幸福的度日, 合理的做人” 。而社会则根本不把人当 人, 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群臣、 父子、 夫妻之间的绝对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灭绝了 “ 人” 的一切正当权利和生活欲望。尤其是农妇, 在封建礼教禁锢下, 从来就没有 过做“ 人” 的资格。在婚姻方面, 所谓“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 便是劳动妇女被剥夺 了做人的资格的真实写照。鲁迅 祝福 里的祥林嫂当初嫁给了一个比她小十岁 的男子, 已是婚姻的不幸。二十六、 七岁死了男人, 仅因为她是个寡妇, 便百般遇 虐, 象牲畜一样被随意卖出买进, 冒着风险挣得一个奴隶的地位, 然而她不懂奴隶 与奴隶也不都在同一命运线上。鲁四老爷说她改嫁“ 不干不净” , 她成了“ 有罪” 的 奴隶, 被剥夺了参加“ 祝福” 劳动的权利, 使她那早已被蹂肺得淌血的心灵再受重 创。她的精神开始变得“ 不灵活” 了, 加之听到“ 阎罗锯身” 的故事, 精神感到恐怖, 干活不随人意, 终被赶出门外, 她的生活地位降到奴隶以下, 在别人的“ 祝福” 爆竹 声中, 寂寞地惨死于街头。如果说杨振声的 贞女 中“ 贞女” 忍受不了人间的煎 熬, 可以逃出人间地狱, 以死了结痛苦一生的话, 而样林嫂连“ 贞女” 的那种自 尽的 “ 幸运” 也没有。她活着争不到一个奴隶的地位; 死去, 又怕“ 阎罗锯身” 。她终于 怀着极度的精神恐惧, 从人间地狱走向阴间阎罗的“ 锯刀” 。如果说, 人们在 贞 女 中目睹了封建礼教活活地吞噬了青年女子的驱体, 那么在 祝福 里却看见了 封建礼教残忍地咀嚼劳动妇女的灵魂。这里鲁迅正是用犀利的笔锋, 揭示了封建 社会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根源, 对封建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发出了强有力的指 控, 喊出了要当妇女为人看的心声。诚如当时沈雁冰所说: “ 妇女解放的真意义是 叫 妇女来做个 人” , , 鲁迅等作家们正是为 社会被压迫被损害的妇女获得做“ 人” 的权利而呐喊而呼吁的。 ( 二) 束搏与反杭: 封建桂格下“ 人” 的觉醒 中国的“ 五四” 运动, 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在十九世纪欧美女权 运动蓬勃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发展的。一开始妇女解放运动就成为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争取婚姻自由、 个性解放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新思潮。其间表现妇女间题 的小说, 大部分是写知识女性的, 它们表现了知识女性现代意识, 首先是性爱意识 5 崎) 否万 士 学 二 论 文 的觉醒, 此时一部分“ 直面惨淡的人生” 的小说作者, 在深刻表现广大农妇悲渗遭 遇和不幸命运的过程中, 热情的呼吁农妇的解放。注意发掘深藏在她们那受迫 害、 受侮辱的心灵中的反抗因子, 表现她们的反抗性格。有的作品还热情地透露 出在封建礼教蹂明下的灵魂开始有了某些觉醒的信息。勤劳、 善良是农妇们的固 有的美德。强烈的求生欲望、 韧性挣扎、 不服从命运的安排, 是农妇们的重要性 格。 这也是一个人?)中的“ 她” , 在迫害面前不屈从, 在危难之中不认命, 忍受不 了虐待就逃出去“ 自食其力” 。“ 砍柴女” 在礼教的种种诱惑与迫害面前, 坚定不 移, 宁死不屈, 保全了自己纯洁的灵魂。 离婚 ( 鲁迅 发表于 1 9 2 5 年) 里的爱姑, 勇于反抗, 性格泼辣, 在遭到丈夫无故抛弃时, 她当面骂丈夫是“ 小畜生” , 公公是 “ 老畜生” , 并带领娘家人拆了婆家的灶台, 还到官绅那里去告状, 决心闹得“ 老畜 生” “ 家破人亡” 。至于她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 七大人” 的“ 说人话” 上, 造成最后 的失败, 那是时代的局限: 她还没有阶级觉醒, 她还不懂得封建官绅正是压迫劳动 妇女的封建政权的代表! 随着作家对农民生活了解的深人, 随着时代的前进, 沉滞氛围中的乡村, 劳动 妇女开始了某些觉醒不再单单为了求生, 有时也为了某些生活幸福的欲望而 作出大胆的抗争。这信息, 仿佛是“ 五四” 汛潮期的时代“ 呐喊” , 到了“ 五四” 落潮 时, 才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传出来令人惊喜的回音。 封建礼教残害农妇, 除了以“ 三从” “ 四德” 和“ 贞操节烈” 观念去窒息她们的精 神外, 还用了“ 缠足” 的“ 法子” 去残害她们的肉体, 将她们的精神和躯体统统扭曲 成畸形。鲁迅曾讽刺说, 缠足是野蛮社会残害女子的“ 第一等的新发明” 。“ 五四” 时期, 都市中首先涌现出一批“ 放足” 的新式女性。然而此风刮到闭塞的乡间, 却 是“ 五四” 落潮的事情, 作家们准确地捕捉住了这一动向给农村妇女的精神面貌带 来的重大变化。黎锦明 出阁 ( 发表于1 9 2 5 年) 刻画了一个受了都市新思潮启发 的农村姑娘的形象。陈四姑娘在乡下“ 首倡” 放足之风, 成了第一个“ 大脚姑娘” , 惹得乡里少年们“ 希奇” 起来。她之所以敢于如此“ 大逆不道” , 是因为她亲眼见过 城市小姐的大脚。她还要“ 进城念外国书” , 思想相当解放。她“ 力大, 两脚又活 泼, 可以扒到那高而险的树上去支晒衣竿子” 。她的性格似乎有点粗野, 那正是千 百年来, 劳动妇女们被礼教压得干瘪了的“ 人” 的自 然天性开始复活的表现。 “ 五四” 觉醒的现代性爱意识对乡村的冲击在部分作品也有表现。 拜堂 ( 台 6 回 r 一 f 份 静农1 9 2 7 年) 叙述了小叔与寡妇自由 结合的故事。汪大死后, 汪二与年青的寡妇 有了秘密的爱情关系, 致使汪大嫂有了身孕。面对这一难堪的局面, 汪二一筹莫 展。而汪大嫂敢做敢当, 忍住羞辱, 主动请人“ 牵亲” 与汪二“ 拜堂” 把关系公开, 为 的是“ 将来日 子长, 哈要过活的” 。从汪大嫂那种依靠自己的勇气, 挣得婚姻幸福 的行为, 可以看到被封建礼教压抑了数千年的中国广大农村妇女, 已从沉睡中觉 醒。许杰 台下的喜剧 和 大白纸 中的金纱和香妹, 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 不惜 以死抗争。在她们的身上表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为所爱的人献身, 毫不顾 惜自己的生死、 痛苦、 乃至所谓的“ 名誉” 。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现代性爱意识已在 乡村女性身上觉醒, 这一觉醒象一束强烈的光, 预示着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在人 的觉醒中的必然崩溃。 ( 三) 骚动与觉醒: 走向社会革命 1 9 2 7 年大革命后, 中国社会一度陷人白色恐怖中。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 围剿曾给文化、 知识界带来新的动荡、 分化, 给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城乡人民造成 了巨大灾难。“ 九一 八” 事变后, 日 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加紧, 民族矛盾日 益加 剧。中国社会在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中发展, 逐渐形成了农村革命深 人和文化革命深人新局面。我国妇女运动作为解放事业的一翼, 随着整个革命形 势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 日益显示出它与阶级斗争、 民 族解放斗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期间许多以描写妇女生活著称的新作家涌现出 来。例如丁玲、 茅盾等都以“ 五四” 以来的新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 柔石、 叶紫、 萧 红、 罗淑、 白朗等青年新秀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刻意描写城乡下层妇女, 特别是 农村妇女的生活。尤其可喜的是, 这个时期作家刻画的妇女形象比“ 五四” 以来的 “ 新女性” 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塑造出一批妇女英雄人 物, 反映了我国妇女解放的新面貌。 广大被压迫妇女的命运一旦与社会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联系, 新人的形象便 破土而出, 站在时代面前了。最早传出这个讯息的, 是叶绍钧的短篇小说 夜 , 小 说以“ 四一 二” 政变后反动当局对革命者的残杀为背景, 描写了一位“ 老妇人” 革 命意识的新觉醒。她听到女儿女婿被杀害的消息后, 由惊恐到坚定, 由空虚到充 实, 她在看到死者留给她的写有“ 儿等今死, 无所恨” 的字条后, 豁然“ 懂得了向来 不懂得的女儿女婿的心思” , 也认清了亲人为革命牺牲的真实意义。于是她“ 决定 7 汽 沙份片 、件 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 。“ 老妇人” 的形象代表了当时普通群众对国民党 反动派屠杀政策的积极反响和革命回答。魏金枝 奶妈 , 写了一位以“ 奶妈” 的职 业作掩护的从事地下工作的女共产党员。着重描写并赞颂了她为革命自我牺牲 的精神和革命者的人性美。 比较起来, 叶紫创造的农村妇女的新人形象更为典型更为成熟。叶紫是带着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宝贵经验走上文坛的。她那些描写农村阶级斗争的 小说, 十分清楚地表明“ 文学是战斗的” 。短篇 向导 中塑造了一位刚毅果敢的5 0 多岁的农妇刘女 翁妈的形象。她的三个儿子因参加革命队伍渗遇反动派杀害, 她 胸怀深仇大恨, 自愿做诱敌深人的“ 向导” , 最终歼灭了一团白军, 她自己也英勇献 身。刘女 翁妈代表了3 0 年代在实际的农民运动中觉醒的一批农村妇女。叶紫的 中篇小说 星 , 不仅在其本人, 即使在3 0年代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小说中, 都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梅春姐这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塑造更具感召力。她年轻、 漂 亮、 纯朴善良, 曾是一位遍受村人称誉的“ 贤德妇人, , 但旧式的婚姻却赐给她一个 极其粗俗、 卑鄙, 丑陋、 恶薄的男人。在大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的那个历史性的 年代里, 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人生路程。 正当她感到“ 整个世界象山一般的压着她” , 她是“ 永远也看不见太阳的人” 时, 大 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 打破了她所在湖滨村庄的沉寂, 给梅春姐带来了希望和新 生。她和革命者黄之间真挚的爱情成了她最初参加革命的动力, 而革命又为他们 爱情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她勇敢地冲破封建思想的藩篱, 与黄建立起互爱互勉的 美满家庭, 她“ 无忧无虑地无恐惧地饮着她自己的青春的幸福。 ” 爱情的觉醒促进 了她思想的觉醒, 她由一个普通的农妇成长为妇女解放的组织者和宜传者, 当上 村妇女会会长, 为妇女解放日夜操劳: 宜传妇女“ 自主” 的道理, 扩大农会组织, 解 放“ 童养媳” , 说服寡妇改嫁。不幸的是, 大革命的失败, 使她再度跌人痛苦的 深渊。但她没有绝望, 没有颓唐, 没有动摇对革命的信仰。她擦干眼泪, 毅然冲出 樊笼, 向着那“ 明天就有太阳” 的东方走去。 尖锐的阶级斗争固然造就了无数妇女解放的新人。“ 九一 八” 事变后方兴未 艾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样成为妇女解放的巨大熔炉。许多被压迫的妇女在日本帝 国主义的铁蹄所到之处, 抬起头来, 挺起腰杆, 走上民族解放的前线。这个时期的 小说也为妇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觉醒和英勇斗争留下了最初的剪影。萧红的 8 r 夕 :月 布 一 二 论文 伙 一 l 、1 仁 生死场 塑造了日 本占 领下东北农村妇女觉醒的群像。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这里的劳动妇女从一向混棍沌沌的生活中站起来了, 那令人难忘的村民宜誓会场 上, 就震响着妇女们表白 抗敌决心的呼喊: “ 是呀! 千刀剐也愿意! ” 她们跟全体村 民一道跪在枪口 面前盟誓; “ 若是心不诚, 天杀我, 枪杀我” 在这“ 一群” 中。老 王婆的形象较为突出。她是在阶级斗争中觉醒, 在民族斗争中成长。 ( 四) 讴歌与赞美: 积极投入社会解放大潮 从抗战到建国期间, 我国妇女继“ 十年内战” 之后, 又经历了八年民族反侵略 战争和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她们有的奋然崛起, 开辟着民族独立和自 身解放的道路; 有的暂时忍受着痛苦和不幸, 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根 据地、 解放区的妇女虽然经历战祸和流血牺牲, 但赢得了解放和觉悟, 领受了当家 作主的喜悦和幸福。总体上说根据地、 解放区的小说描写知识分子妇女生活的寥 若辰星, 而展现农村新型妇女生活的倒象雨后春笋, 大量涌出。一批来自工农群 众的文学新人诸如赵树理、 孙犁、 康溜积极响应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 的号召, 开始“ 新的世界” 和“ 新的人物” 的创作。 与解放战争差不多同时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 唤起了亿万农民为彻底铲除封 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而斗争。这场革命的群众运动也造就了大批新型妇女。1 9 4 8 年先后出现了一批以土地改革为主要描写内容的小说, 塑造了一批在铲除封建运 动中成长的妇女形象。如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的周月英、 董桂花在民主运 动中成长。董桂花逐步摆脱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羁绊, 走向自觉; 周月英在新的 生活环境中, 发展了她性格中倔强、 强悍、 干练的一面, 成为土地运动中的先进者。 周立波 暴风骤雨 中的赵大嫂、 白大嫂、 刘桂兰, 以其不同的生活经历、 性格特点, 在摆脱封建压迫中殊途同归, 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还有崔玻的 周大娘 、 于黑 丁 母子 都是从正面写老一代农村妇女新的精神丰采。她们的所做所为, 说明即 是年长的农村妇女, 也在整个社会的解放中觉醒, 变更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重塑着 自己的形象。 倾全部的爱和热情, 讴歌农村妇女在社会解放中所表现的优秀品格和前进足 迹的是孙犁。他的小说不音是一首首农村妇女在解放途中不断创造的颂诗。他 曾说: “ 我以为女人比 男人更乐观, 而人生的悲欢离合, 总是与她们有关, 所以常以 祟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 还说: “ 她们在抗日 战争年代, 所表现的识大体、 乐观主义 9 一 狱协一 卜 分 ) ;: 士 们 以 及献身精神, 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 ” 光荣 中秀梅的坦诚无私, 藏 中浅花对于丈夫的全力支持, 吴召儿 中吴召儿的勇敢、 热情、 自信。最令人 瞩目的要数 荷花淀 和 嘱咐 中塑造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形象。水生 嫂勤苦能干, 通情达理, 善良情深, 又勇敢机智, 公而忘私。她对水生是那样情厚 意重, 柔情难舍, 但为了大义, 她慨然应允丈夫参军。她没有过分的奢望, 只求丈 夫“ 你明白 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 她们支持丈夫参加抗日 战争, 但是还没有意识到 自己必须参加抗日 战争。由于一次机会, 她们相约去看丈夫, 看见了打仗, 经历了 风雨, 见了世面, 知道了打仗也不是十分可怕的事, “ 只要你不着慌, 谁还不会趴在 那里放枪呀! ” “ 打沉了, 我也会浮水捞东西” 这就是说, 她们走出了家庭, 经过 了一次战斗, 增长了见识, 知道男子能做到的事, 女人同样也能做到; 男人能参加 抗日 战争, 女人为什么不能参加。当他们听到水生批评她们是“ 一群落后分子” 时, 有个女人说得好: “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 过二年, 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 可以说, 经过了一次战斗的考验, 唤起了妇女们的自尊心, 唤 起了她们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样工作和战斗的思想觉悟。“ 这一年秋天, 她们 学会了射击。冬夭, 打冰夹鱼的时候, 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 来回警 戒。敌人围剿那百顷苇塘的时候, 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 出人在那芦苇的海里。 ” 嘱咐 中水生嫂在革命中锻炼的更成熟了, 她靠着“ 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 闯 过了无数艰难的关口” , 终于迎回了丈夫。分别八年, 短暂的相聚, 又要别离, 水生 嫂又会作如何表现呢?第二天一早, 就用冰床送夫返队。冰床象“ 离开强弩的箭” 向前飞弛。 水生担心地说: “ 你慢一些, 疯了? ” 水生嫂却笑笑作答: “ 同志, 我们送 你到战场上去呀, 你倒说慢一些! ” 古往今来, 有谁曾见过这样的“ 送夫出征图? ” 这 是何等的豪气, 何等的情怀!解放区农村妇女闪光的心灵及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所 创造的美好的精神财富是何其珍贵! ” 解放区农村妇女不仅积极地投身到社会解放大潮中去, 而且部分乡村女性在 人民民主专政下, 敢于冲破封建婚姻束缚, 争取恋爱、 婚姻自由。反映解放区生活 的小说, 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作品, 就是从这一角度写农村妇女, 展示因此而呈现的 她们在社会解放总进程中的命运。这种取材倾向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一方面恋 爱、 婚姻、 家庭问题是社会习见的形象, 而且它们也最具休、 最直接地触及着妇女 自身的利益、 命运; 另一方面, 4 0 年代解放区农村妇女历史命运的变化, 首先是在 1 0 , 二 论又 i . 葱! i 士 喻一 这一间题上表现出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变革了的新的生活, 作家们深深地为妇女 命运的改变所感动, 他们不能不对此做出艺术的反映。赵树理、 康潘、 西戎、 孔厥 等一批作家, 把自己的艺术才情献给了这一艺术世界。赵树理的成名之作 小二 黑结婚 , 最早描写并歌颂了青年男女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的斗争。女主人公小芹 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规范的姑娘。她开朗、 大方, 为自己的恋爱婚姻抗争毫不妥 协。她断然拒绝三仙姑给她包办的婚姻, 把母亲收下的彩礼扔了一地, 气愤地说: “ 我不管! 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 她极端蔑视混人村政权的恶霸残余金 旺兄弟, 对他们蓄意策划的妇救会的所谓“ 斗争会” , 毫不放在眼里。她扭着妇救 会主席金旺老婆去找村长, 并质问到: “ 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 ” 她在斗 争中表现得多么旗帜鲜明, 理直气壮啊!表现相同题旨的作品还有康灌的 我的 两家房东 、 西戎的 喜事 、 秦兆阳的 幸福 等。 解放童养媳, 帮助寡妇改嫁, 是根据地、 解放区婚姻政策的主要内容。孔厥的 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中折聚英的形象就展示了她们在人民政权支持下翻身解 放的历程。折聚英从一个苦难沉重的童养媳, 大胆变革自己做人的境遇, 梢起自 我命运, 最终成为“ 妇女先锋” 。众多妇女的进步、 幸福, 反映了一种新的妇女观、 新的道德价值观的确立劳动妇女已从非人成为人而学习、 工作、 生活。 五十年代前期, 中国大地刚刚经历了革命风雨的洗涤, 阳光明媚, 风习淳朴, 新生的共和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广大乡土小说家和他们作品 中的人物一样, 心情是明朗的, 情绪是达观的, 理想坚定, 追求执著。在这种心境 和时代精神感召下, 他们塑造了一系列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用自己积极的, 卓成成 效的劳动创造着新生活、 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女性。 艾芜 南行记续篇 中阿秀妹妹, 告别了姐姐的苦难命运, 当上了公社医生, “ 新的世界就展现在她的四周和脚下。 ”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 以诗意的笔触, 通过 一次山村婚礼, 写出山村姑娘新的生活感受: “ 青春, 康健, 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 生活, 她们劳动过的肥美的、 翡翠的田野, 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 以及这 迷离的月色, 清淡的花香, 朦胧的, 或者确定的爱情的感觉, 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 源泉” 。姑娘们告别了 母辈们, 或年长的姐妹们的苦难, 开始了新的生活。 李双双小传 中的李双双和 耕云记 中的萧淑英, 是五十年代末李准笔下塑 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