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扬州“个园”的审美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目,., ,.,户,. ,目,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1 9 8 0 s , t h e s t u d y o f a e s t h e t i c s a b o u t c h i n e s e g a r d e n h a s b e e n u p t r e n d i n g . b e s i d e s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o v e r a l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n e s e c l as s i c g a r d e n s , m a n y p e o p l e i n a c a d e m i c c i r c l e s c h a n g e s i g h t t o c o n c r e t e g a r d e n t o a n a l y z e i t s p e c u l i a ri ty . t h e y a n g z h o u g e - g a r d e n i s o n e o f t h e o b j e c t s s t u d i e d . h o w e v e r s o f a r t h e a r t i c l e s a b o u t g e - g a r d e n w i t h a e s t h e t i c m e t h o d a r e s h o r t o f a c a d e m i c s a n d t h e g r o s s i s s o s m a l l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h i s , t h e a r t i c l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e a l i z a t io n o f g e - g a r d e n s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w i t h a e s t h e t ic s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 t h e a rt ic l e t e x t is c o m p o s e d o f t h r e e m a j o r p a r t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f o re w o r d , c h a p t e r s , r e m a r k s . t h e r e a s o n w h y g e - g a r d e n b e c o m e s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o b j e c t , i s t h a t it o w n s l a t e n t a e s t h e t i c c a p a c i ty . s u b j e c t s a e s t h e t i c t a s t e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c a p a b i l ity a re re fl e c t e d b y h i s ( h e r ) a e s t h e t i c e x p e ri e n c e . s u b j e c t i v e e m o t i o n a n d t h e i m a g o t h a t t h e o b j e c t i n i t i a t e s i n t e r a c t . r e a l m g a i n e d b y t h e s u b j e c t h a s m a r k o f 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 i d e as . g e - g a r d e n s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c o m e s t r u e w h e n t h e o b j e c t h a s s a t i s fi e d s u b j e c t s a e s t h e t i c n e e d i n t h e c o a c t i o n s p r o g r e s s b e t w e e n s u b j e c t a n d o b j e c t .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h ig h r e a lm o f g a r d e n s l o n g s f o r t h e s a m e t h i n g w i t h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t a r g e t , t h e re f o r e i t s n e c e s s a ry t o re i n f o r c e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o f g a r d e n s i n a e s t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j o b . k e y wo r d s : y a n g z h o u g e - g a r d e n , a e s t h e t i c o b j e c t , a e s t h e t ic s u b j e c t ,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 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 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正不以 赢利为目 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又潺毒 l a 0 7 年岁月3 t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 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j于片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 1 0 年,可少于 1 0 年) 机密2 0 年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夯-, 一。 一 万 能泣 二二感 抢弓 .二 ,一_代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 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 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 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 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 法律责任由 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荡系 ) ,m 7 .m4 1 h 引言 引言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盛誉之下的国人怎样看待本 国的这项文明呢?中国疆域辽阔,因此按地域特征就可以 划分出风格各异的园 林类型来,比如按地域分, 有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 域园林之别;按园林隶属关系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 胜之别。中国园林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奇葩,它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经济、风 俗等文化载体发展开来的。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道释成分,自然也会渗透到园 林中去。因此,关于中国园林的研究,既是为了继承传统文明成果,又是为了 开拓新的价值形态以应用于当代文明建设中。 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数量很多,文章仅围绕扬州“ 个园”展开讨论,也只 是讨论 “ 个园”的审美价值。 , 相关研究状况 2 0 世纪年代中国内 地掀起自 然美研究 热潮, 作为自 然美间接形态的园 林艺 术随之成为讨论的话题之一。部分学者倾向于研究园林的整体美的特征,同时 也有部分学者把视角投向具体实在的单一园林。总的来说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是逐渐合理化、成熟化的。 通过梳理 2 0世纪 8 0年代以 来的中国学术期刊资料库 ( 1 9 9 4年 2 0 0 6 年) 、中国人民 大学复印资料 ( 1 9 8 0 年 2 0 0 6 年) 所收录的文章,作者收集 到以扬州“ 个园” 为文章主题的期刊文章共有1 2 篇. 其中以2 0 世纪9 0 年代和 2 1 世纪初两大时段的文章居多, 2 0 世纪9 0 年代研究 “ 个园”的期刊文章有5 篇, 2 1 世纪初的有6 篇。 在这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内, 最早研究扬州“ 个园”的 文章是仁康在1 9 7 9 年第4 期 扬州大学学报 上发表的 扬州名胜古迹简介( 之 四) 。 上述文章多从中国古建园林技术的角度叙述扬州 “ 个园”的独特景致,有 的是从整体上把握“ 个园” 的特色,比如钱辰方的 个园 历史及其特色 : 有的 是探讨 “ 个园” 某方面的 特色,突出 个园 假山 特点的 有范莉莉的 个园假山 天 引言 下绝 、朱晓鲁的 浅析扬州个园 假山 特点 、申 泰晓的 试析个园的分景叠石 艺术 , 突出 个园植物配置特色的 有李海舰、 黄春华的 个园植物配置艺术的探 讨 。 从总体上来说,上述文章都能较准确地把个园的 风貌特征表达清楚,为进 一步深入研究个园的人提供了 资料之便。 不足之处是文章性质集中 于建筑类, 所以 文章往往流于感性的叙述、客观事实的罗列,缺乏学术性文章应有的系统 性、 理论性、 逻辑性。以 美学的方法展开 研究的 文章更是凤毛麟角。 z 选题的理由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历史积淀过程中留存给后人的财富,它是集自 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如今保留 下来的古典园林是历史的见证、 文化的结晶。对于它们的研究开发,是时代所需、利国利民的事情。如何继承 和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扬州 “ 个园” 是保存尚 好的古典园林之一,是江南园林中扬州园林的代表 之一, 是私家园 林的典范之一。 与其它园林相似, “ 个园” 亦有它自 身比较突出 的主题.拙政园以水为主景,留园以山池建筑并重,网师园以幽深见胜,沧浪 亭以苍古清幽见长,而 “ 个园”以竹石为胜。“ 个园” 有四季景致、竹柏成林、 山 池楼亭,其中四季景致连贯一致、相得益彰,分峰用石是全国尚存的孤例。 所以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章在涉及园林山石构筑技巧时, 往往举“ 个园” 为例。 “ 个园” 在研究园 林的书籍或文章中 多被引以为 例,以“ 个园” 为主题展 开系统讨论的文章少之又少, 而以美学的角度审视 “ 个园” 做出研究的更是寥 寥无几。想来原因很多,比 如说 “ 个园”规模较小、建筑类型较少,在这方面 无法与颐和园、 拙政园相比; “ 个园” 主人多是商人, 不像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等私家园林的主人多是文人,在文人气息浓重的 江南园林中“ 个园”显然容 易被人们所淡视。 鉴于此,本文开展以“ 个园”为主题的研究,旨 在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具体 个案的分析研究方法, 还“ 个园” 以 真实风貌示人, 弥补美学领域对于扬州“ 个 园”研究的不足。 引言 3 研究的意义 前人研究 “ 个园”侧重于内中物质实体的抽离分析,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 成果的 基础上, 从以“ 个园”为审美对象的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切入, 在分析 的过程中得出“ 个园” 审美价值存在的现实以 及其审美价值实现的 机制。 文章 把主 题定位于“ 个园的审美价值” , 仅是“ 个园” 研究课题的一个方面。 文章在学理方面的意义。此文是以 美学理论来分析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研究 对象,试图以这种尝试填充中国具体园 林美学研究的空缺,挖掘像 “ 个园” 这 类园林的实际价值。 文章在现实方面的意义。 此文从研究“ 个园”的审美价值入手,分别明 确 了“ 个园” 审美价值实现的两大条件: 审美客体、审美主体。 通过分析“ 个园, 审美价值的实现,自 然过渡到对于当代的启示,引发了把园林艺术纳为审美教 育素材的思考。文章结语处对于园林审美教育实施方法的探索,旨在扩大美育 范围、扩充美育素材、提升美育质量。 4 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正文主要包括引言、三大章节、结语。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关于 “ 个园” 研究的相关状况, 文章选题的 理由,做这 方面研究的意义,以 及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三大章。 第一章主要讲“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即“ 个园” 成其为审美客体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诸如园中山 水、建筑、植物等都是蕴含着 美的物质载体。 这是引发审美主体展开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主要分析 “ 个园的审美主体” , 侧重于通过对 “ 个园” 审美主体的审 美活动的 梳理, 折射出 审美主体的主 观精神。 “ 个园” 建造者的审美观念是时 代 风尚、社会制度、园主思想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思想观念: “ 个园” 欣赏者的审美 趣味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的,反映着欣赏者的文化修养、审美倾 向、审美能力等。 第三章在前两章的 基础上, 着重分析“ 个园审美价值的实 现” 。 审美主体观 照“ 个园” , 进入审美境界, 这就是“ 个园”审美价值实现的标志。 审美境界又 是分层次的, 最高的境界亦是最理想的 境界。 在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 引言 审美客体满足了 审美主体的审 美需要, 客体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就得以 实现。 文章结语部分谈及园林审美的目 的与审美教育目 的的相通性, 得出园林应 被纳为美育素材的结论, 进而探索园林美育在新时期如何实施的方案。 关于美 育对象,文章在借鉴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作了综合,主要定位于社区群体和 企业群体。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审美的需要是随着人类发展自 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发展中包含了 对审美的 需要。人类的审美需要实质上就是人类自 由地表现自己 生命的需要,就是从这 种生命表现中获得享受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审美需要,归根到底是生命的 一种自 然需要。 为满足自 身的审美需要而开展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参与审 美活动的人即审美主体不是纯粹自 然的人,也非只有社会理性的客观存在的人, 而是自 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统一的人。 事物能够满足审美主体审美需要, 就具有 肯定的审美价值。事物的审美价值是被人发现和创造的,同时审美价值及其观 念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发展的。审美价值的实质指人类审美活动中审美客体 的 存在、 感 性形 式、内 在意 蕴具 有与主 体自 由 生 命发 展的 需要 相一 致的 性 质 。 从审美价值的实质来看,审美价值不是事物的单方面属性,审美价值的存在与 否离不开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审美活动过程。换句话说,审美价值是审美活 动中客体主体化的成果。当然能满足审美主体审美需要的客体不是单纯意义上 的物质存在,而是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事物。 作为审美主休的人,是以审美感知的敏锐性、超越性 ( 对自由的追求)为鲜明 特征的主体气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都是 相对的 概念, 两者只有在相互作用时 才 成其为审美主客体,才有实际的意义、才有可能产生审美价值。 “ 个园”是物质存在非常丰富的园林,它自 身所具备的特性赋予了它雄厚 的审美潜质。以 个园为观赏对象的人, 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了对个园的 认 识和理解.我们可以从文字言语中体会到他们对个园的审美感知。文章分别从 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的界定入手,明确两者的具体内涵及本质,然后进一步分 析在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审美价值生成的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对人生自 由的 追求是人类审美的最高理想,同时 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 标; 发现审美价 值实现机制与审美教育的相关联性从而引发思考,所以在文章最末部分安排了 “ 个园审美价值的当代启示”的内 容, 试图在实践中提升园 林的审美价值、 推 广园林的影响。 黄凯 锋 价值论 视 野中 的美学田 . 上海: 学林出 版社 . 2 0 0 1 年 . 1 3 7 同上. 5 5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是人类审美活动或审美行为的对象,审美客体本身就是一种对象 性存在,当然在审美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审美客体有一个由 可能向 现实转化的过 程。 。 这就引发出 一个问 题: 一个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 它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就是美学家经常争论的 关于“ 审美客体存在的条件” 的问 题。一部分人认为, 审美客体之所以 存在,关键在于主观因素,代表人物有康德、乔治 桑塔耶那、 黑格尔: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审美客体存在的条件在于客体自身具有的属性,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威廉 荷加兹、博克等。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的 看法值得重视,他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 “ 自 然属性是审美客体存在 的外在形式方面的条件, 它使对象具体可感;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是审美客体 存在的内 容方面的条 件, 它使 对象取得社 会涵 义。 ” 因 此说作为审美客体的 事 物是自 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综合体。 第一节 个园具有的物质实体 扬州个园是清代扬州园林中的名作,虽不是出于康乾盛世,但仍不失繁阜 盛鼎的 余绪。 此园 历经修改, 故址原是清初石涛的“ 寿芝园” ,后归马曰 馆、马 曰璐,名为 “ 小玲珑山 馆” ,至嘉庆二十三年 ( 1 8 1 8 年)经黄应泰修筑成今状。 个园属江南私家城市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与诗情画意等精神 元素于一体, 既体现出扬州园 林的共性, 又具有自 身独特的 个性。扬州个园景 观以叠山 为主,而且四季分明。个园地形较规整,为东西长而南北较短的矩形。 沿园门的中轴线上,前为四面厅 “ 宜雨轩” ,后为七间重屋 “ 壶天自 春楼” ,中 有小池假山,东畔有亭名“ 清漪亭” 。轩和楼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此外,园中 绿竹随处可见,尽显潇洒姿态。 讨论审美客体,我们首先必须明 确,客体决不是审美主体的衍生物, 不是 主体登堂入室进入审美自由境界的阶梯。审美客体是作为审美主体之外的有距 离的一个存在,它自 身有存在的必要和理由。构成审美客体的事物,其本身所 。蒋 培 坤 . 审 美 活 动论 纲 惬 周. 北 京 : 中 国 人民 大 学 出 版 社i 年9 0 .黄 凯锋. 价值论视 野中的 美学 【 nq.上 海: 学林出 版社 . 2 0 0 1 年. 1 0 8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园之中纳四季风景、季节特征分明、整园景致浑然一体。 “ 个园” 造园家营构四季时令,寄托这种构思的对象是山石。这就是利用 空间的形象来表现时间的做法。 “ 个园” 建造者充分理解并加以 利用石材的特质, 营造出时令不同的山 体,营造出 季节分明的四季景致。 “ 山 令人古, 水令人远。 ” 清代私家园林造山, 用 “ 未山先麓”法,寓无限之山于有限的山麓之中,令人 有涉身岩壑之感。 或用石叠,二三块灵石, 孤峙独秀, 在有限的 庭园空间里, 给人以“ 一峰则太华千寻”的意趣。 造园家叠石掇山,先有构思,再有操作, 最后是修饰。石各有质,石头种类不同,其形态、纹理、色泽都是有差异的。 石笋是形体呈笋形或剑形山石的总称,不限于钟乳石笋。石笋皆以竖向取胜, 宜独立布置于粉墙前、竹林中作对景.太湖石 “ 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 转、险怪势 其质纹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坳坎惟宜植立轩堂 前, 或点 乔 松奇 卉下, 装治 假山 ” 。 。 黄 石 节理面平如刀削斧 劈, 面与 面的 交线 又称为锋芒毕露的梭线,质地坚硬,形体平正大方,浑厚朴实。宣石 “ 产于宁 国 县 所 属 , 其 色 洁 白 , 多 于 赤 土 积 渍 , 须 用 刷 洗 , 终 y nl 其 履 惟 斯 石 应旧 , 愈旧 愈白 , 俨如 雪山 也。 ” 。 扬 州园 林, 不 但用湖石垒山 , 且还用黄石叠山 和宣 石掇山,更有在一园中,同时用湖石、黄石和宣石掇三色山的做法。乾隆时期, 扬州棣园的三色假山,系历代旧园的遗留和新建遗迹的合璧,可惜现己无存。 而 “ 个园”不仅有三色假山,而且增加石笋营造春景,从而在一园之内同时堆 叠了象征四季的假山,这是分峰用石做法的成功典范. “ 个园”春景在入口处, 在圆形园门的外两侧。春景是这样设置的:在两个方形花坛中,散植着刚竹, 苍翠掩映,几块笋石点缀其中, 仿佛春雨后的竹笋,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夏山 用玲珑的湖石堆砌,远望如石屋,石屋左右峰峦耸峙,其下池水澄澈,池边树 木参差,山体凹处用藤萝点缀,山顶植松。秋山以 黄石叠成, 气势磅礴、稳重 而又不失灵活,山道边种植丹桂红枫以增秋高气爽的气氛。冬山用宣石堆叠成 狮子状,意为雪压百狮,旁植天竺和腊梅, 地面用不规则的白 矾石铺设, 对面 白墙上有 2 4个圆孔,称为 “ 风音洞” ,风入洞口呼呼作响,象北风呼啸,加深 冬的意境。 “ 个园” 造园 家抓住四季的 本质特征, 概括出 每一季的 必备因素, 用 有限的形象典型再现了四季。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 园林篇)罗列春夏秋冬四 景假山堆叠条目: “ 春景假山是以 竖纹的峰石石笋配以披拂的竹竿,露其峰 【 明 1 计 成园 冶 注 释 【 ml- 陈 植 注 .fi t 京 : 中 国 建 筑工 业 出 版 社 , i l i : 8 年 .2 2 5 . 【 明 1 计 成 . 园 冶 注 释 【 闭. 陈 植 注 .fi t 京 :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 1 9 8 8 年 .2 3 2 - 2 3 3 .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头而藏石身,给人以虚实变化的印象。 ” “ 夏景假山以叠石停云来体现。它通过 叠石的丰富层次和灰调的石色,以及广玉兰的浓荫,山洞的幽深,予人以苍翠 如滴,清凉爽快的感觉。 ” 石极为精巧,山路崎岖, “ 秋景假山 登道多置洞中,以山 底而上,洞内叠 时洞时天假山周围配以红叶植物,以衬秋景,以 与秋景相类。 ” 。 “ 冬景假山 选用色洁白 、 体圆浑的宣石 ( 雪石) ,叠于围墙下, 给人以 积雪未 化的感觉. , . 每个条目 皆以“ 个园”为 例,以 应验每种造景手法。 “ 个园”四季假山的堆叠不仅符合上述造景法则, 而且灵活地加以 配置修饰, 更加突出了 每处景致的特征,莫不令人耳目 一新、赞叹巧妙。 “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 宇宙最基本的 涵义就是世界赖以存在的 空间和时间。中国古典园林是艺术的宇宙模式,这首先意味着园林在形态上和 内容上是人们宇宙观的艺术表现。历来造园者及园林研究者大概不会忽略园林 的 “ 空间”内涵及空间处理技法。造园家以高下虚实等位置经营手段,建造出 含蓄丰富、 虚实相间的景致来,使审美主体在动静俯仰观照的过程中,体会到 有限之中寓无限的匠心和吞吐大化妙合天地的意蕴。 “ 个园”造园家不仅仅践行 了上述的基本造园原则, 而且独出心裁营构了 用空间表示时间、把时空完美结 合的四季景致。 “ 个园”建造者的创新动机,来源于对时空问题的感触和反思.人在作为 时空主宰的 “ 天”面前是渺小的、无力的。但人是大自 然的杰作,他具有自 我 意识和对象意识,他也有超越意识和超越能力。漫长的人类史,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是人类对自 我限制的超越历史.在艺术领域,这种超越现象也是普遍存 在的。 实际上, “ 宇” 是指“ 宙” ( 时间)的空间存在方式; “ 宙” 又是“ 宇” ( 空 间) 存在的运动过程。宇具空间之广延性,宙具时间之连续性。时空并存,不 可分离。空间易把握,时间则较抽象、不易把握。所以言园林构造原则时,往 往仅以“ 空间”论之.而 “ 时间”是隐藏于 “ 空间” 之中的,只是没有强调和 突出而己。计成 园冶中提及 “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 时之烂漫. ” 他所提倡的建园原则是“ 体、宜、因、 借” , “ 轩楹高爽、窗户虚 邻”都是空间处理上的具体方面。 “ 轩楹”要 “ 高爽” ,便于观者仰观俯察、畅 通生命之气: “ 窗户” 要“ 虚邻” , 便于外观和内 视, 借以 沟通内外。 而这样经 。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编 冲国 古 代 建 筑 辞 典 阅北京 : 中 国 书 店 出 版 社 , 1 9 9 2 年2 2 0 . . 北 京 市 文 物 局 编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辞 典 网一 北 京 : 中 国 书 店 出 版 社 , 1 9 9 2 年 .2 2 1 . .1 明 】 计成. 园 冶 注释 m l 陈 植注a t 京:中国 建 筑工 业出 版社,1 9 8 8 年.s 1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营的目 的,就是 “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悠长都 被言及了。 “ 一峰则太华干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中国古典园林对山水的处理 手法, 往往是写意的, 需要观者调动想象、 联想才能把握真味. “ 收四时 之烂漫, 旨 在说明把四时的美景收录于一园之内,这源于对时光易逝的感伤而萌生的对 时间的 超越。 “ 超越时间,也就是超越人的 局限 性。 ” 人生短暂, 转瞬即 逝,人 生无可挽回地走向生命的终结。与其痛苦挣扎,不如摆脱时间对人的束缚,打 破过去、现在、未来的一脉相承,泯灭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轮回。 “ 不问四时” 。 成为 一种流行的 艺 术创 造 方式。 艺术 家以 不合时 来说时,以 不问四 时 来 表达对 时间的关注,以 混乱的时间安排来显现他们的生命思考。 绘画史上关于 “ 雪中 芭蕉”的艺术创造方法就是这种忘却时间束缚的做法。从逻辑上看,这种做法 荒诞不羁:但以哲理妙观角度视之,则是颇有深意的。 “ 个园” 造园家借鉴绘画 史上这种 “ 不问四时” 、雪中亦可芭蕉绿的经验指导,在园林这种四维的艺术作 品中, 消解时空的维度, 成功地做到“ 春夏秋冬半日间” 的艺术效果。 时间 ( 春 夏秋冬)的纵向维度被造园家融入到空间的横向维度中。一园之中,春夏秋冬 皆有。观者不用等待外在的时间力量作用园林诸景产生夏荣秋枯的变动,仅仅 需要周游小园,便可领略四季。今人有诗咏此: “ 二分明月映壶天,四季风光诗 画 篇” 、 “ 个园 异 趣 冠 江 南, 春 夏 秋 冬半日 间” . 全 都 道出了“ 个 园” 的 独 特 鲜明的魅力所在。作为审美主体的观者,需要领略到满园景致所蕴涵的深刻人 生、宇宙哲理,进而提升自 身的精神境界,才不枉费造园家的独特匠心所在。 “ 个园”长期藏于民居深处,得以保存完好,实乃幸事。难得造园家赋予 这小小园林如此生命力,使其得以以旧时盛时模样示今人。更难得的是个园四 季美景,是全国孤例,是分峰用石的典范,是创新超越的成功佳作。现今的造 园者要从中汲取那不尽的生命力量,领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如何推陈出新、 如何超越时空束缚。重要的是从中得到启发和获取创作灵感. 在实际的设计营 构过程中,设计者们把自 身的生命力与建造对象的生命力相贯通,赋予建造对 象与宇宙大化相同的气息,这样建造出的作品才能焕发园林审美主体的身心与 之相融相通,才能产生因景生情、由 情造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实现愉悦 。朱良 志 . 中国 美 学1 5 讲冈.北 京 : 北 大 出 版 杜, 2 0 0年1 9 2 . .朱良 志 冲国 美 学”讲 t m 】 北京 : 北 大出 版 社, 2 0 0 6 年2 0 6 . .杨刚 编. 中国 名 胜 诗词大辞典 闭. 杭州: 浙江大学出 版社。 2 0 0 1 年 . 2 2 5 .杨刚编. 中国名 胜诗词大辞典 m i . 杭州: 浙江大学出 版社, 2 0 0 1 年. 2 2 5 第一章 个园作为审美客体 心志的目 的。 这些都是产生审美意境的前提条件和内 在要求。只有园 林具有深 刻内 涵,才能引发审美主体的思考和联想,才有可能实现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 解放。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第一节 造园家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指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对美、审美、创造美所持的相对稳定的总 体观念。它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关于美的理性认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审美观念的核心是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人们以一定的审美观念 指导着创作和欣赏。 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自 然影响了个园的建造,所以 对造园家审美观念的 分析可以把握作为创造者的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扬州个园是清代扬州园 林中的名作, 虽不是出于康乾盛世, 但仍不失繁阜 盛鼎的余 绪。 此园 历经修改,故址原是清初石涛的“ 寿芝园” ,后归马日 馆、马 曰璐, 名为 “ 小玲珑山 馆, , 至嘉庆二十三年 ( 1 8 1 8 年) 才筑成今状。 个园属江 南私家城市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与诗情画意等精神元素于一 体,既体现出扬州园林的共性, 又具有自 身独特的个性。当然这离不开造园家 的构思与匠心。明造园家计成说: “ 世之兴造,专主鸿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 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 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 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现 从造园家作为审美主体的角度来分析造园家在设计建造个园的过程中所体现出 的审美观念。 2 . 1 . 1 合乎体宜 造园家作为园林的总体设计者,是 “ 道”与 “ 艺”的综合者。他们既要懂 得 “ 道”的精神,又要懂得 “ 艺”的技巧。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对造园者 要求很高。 造园家本身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 他 ( 她) 本人的艺术修养。 审美观 念是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对美、 审美、 创造美所持的相对稳定的总体观念,是世 界观和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在实践中 形成的一种关于美的理性认识, 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们以一定的审美观点指导着创作和欣赏,它 也就制约着人们实际的审美方向。 第二章 个园 审美主体 不管是建筑艺术, 还是园林艺术,在创作设计时,都讲究 “ 体宜”二字, 或者是“ 合乎法式” 、“ 得体” . 这就像作画讲究“ 胸有成竹, 、“ 胸有丘壑” 。 园林构造者同样要做到合乎体宜, 这样才会被人接受、欣赏,不然,会贻笑大 方。 “ 复园”的成功之道。陈从周关于整修前人园林有 “ 复园”与“ 改园”二 议:“ 设若名园,必细征文献图集,使之复原,否则以己意为之,等于改园。 正如装裱古画,其缺笔处,必以原画之笔法与设色续之,以 成全璧。若一 般园林,颓败已极,残山剩水,犹可资用,以今人之意修改,亦无不可, 故名 之曰 改 园 。 ” 。 个园 故 址 是 清 初 画 家 石 涛的“ 寿 芝 园” 。 乾隆 年 间, 盐 商巨 富马曰 馆、马曰 璐在东关街筑小玲珑山 馆, 延揽各方墨客。嘉庆间,马氏 衰弱, 两淮盐业商总黄至摘购园,改筑成今状。石涛中年寓南京、 扬州,晚年在扬州 以 卖画为生。他善画、工诗、擅书,还有一手画外造园、善砌假山的硬功夫。 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就出自 石涛之手,他能用太湖石、黄石、峰石、宣石等象 征四季的假山,利用翠竹穿插、石池反照、阳光明暗、石梁三曲、丹枫掩映、 洞天盘旋等,反映出四季不同的风光。有诗作记之: “ 琅竹千杆个字园,黄山 拔地小 桥 援. 石涛 砚 海波 澜起, 设 绘飞豪 芍药轩。” 。 据马曰 璐 所做 小 玲 珑山 馆图记记载得知:“ 以古今胜衰之迹, 佐宾主杯酒之欢,予辈得此,亦贫儿 暴富矣。于是鸿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 从 事 其 间 , 三 年 有 成。 ” 后 来 被 黄 应 泰 所 购,“ 主 人圃 而 新 之, 堂 皇 翼 翼, 曲 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 嘉树翁 晴 而翁i 7 , i9d 爽 深靓, 各极其 致。” 综观个园的 历史 变迁, 不同的 造园 家在继承和改进它的规模与体制上是走修复之路的。石涛开创的个园分峰用石 的造园手法被继承下来,并被发扬完善。马氏兄弟拥有个园时期增设了几座建 筑;黄氏时期被修筑成今状。个园的主题逐渐被明确:不出户而壶天自 春,揽 四季风月、天地上下于一园,卧 可听风声雨声鸟声,行可观山 影树影花影,真 是体现了可游、可望、可居的特征。 建造园林之前,造园家除了考虑到利用故址之遗迹而借以发挥外,还考虑 。陈 从周. 园 林清议 p 刃 南 京: 江 苏文艺出 版社 .2 0 0 5 年2 0 . .截 巍 光 编 . 中 国 名 胜 大 典 i m l .9 济 科 学出 版社 . 1 9 9 7 年 .2 4 0 . .陈从周、 蒋启霆选编. 园 综【 阅. 上海:同济大学出 版社一2 0 0 4 年, 1 0 7 - 1 0 5 . 。 ri l l 刘凤谙.个园 记m . 1 1 1 .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到其他方面的提议要求,比如地域特点、时代风尚、主人雅好、主人经济实力 等。 一个时期的园 林作品代表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风貌,一座杰作园 林浓缩了 时代的智慧精华。造园家的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某一进程中 或社会某一领域的独特美学规则。自 从康乾八次南巡,寓居扬州,扬州官员与 盐商为表接驾之意,大建湖上园林,一时扬州园林名振四方。随着乾隆朝的衰 落, 扬州的园林亦随之走上了 下坡路。不过扬州园林 “ 南秀北雄”的艺术特点 被传承下来。 另外, 雍乾时期以“ 八怪” 盛名的扬州,形成了 一股标新立异、 融雅俗为一体的艺术流派, 对当时及以后的扬州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曰馆、马曰璐以业盐定居扬州,两人乾隆初被举博学鸿词,不就。好学、工 诗,喜结客,人称 “ 扬州二马”。黄至玛 ( 应泰)虽为盐商, 亦性好风雅,工 绘画,师法王挥,长于山水、花卉。个园造园家在建造是园之前,必定综合着 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料,才使得个园得体益彰。所以说能造园实属不易,能造好 园林更是不易。清人张潮曰: “ 叠石累山,另有一种学问,其胸中丘壑,较之 画家为难。 此则合地宜,因石性,多不当弃其有余,少不必补其不足,又 必 酌 主 人 之 贫 富, 随 主 人 之 性 情, 又 必 藉 群 工 之 手, 是以 难耳。 ” 。 叠 石 磊山 尚 且如此,设计建造整个园林则更是困 难。 造园家综合了以上诸种要素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园林的整体布局、规划以 及细节。比如何处建建筑、何处筑山蓄池、何处植花种树、何处设路建桥,这 是位置安排的问题。还有利用何种材料实现这些设计理想, 这是材料选择的问 题。接下来还要选择各类名工巧匠,这是工程实施的问题。个园呈长方形,坐 北朝南。建筑有宜雨轩、透风漏月轩、壶天自 春楼 ( 抱山楼)、 住秋阁、从书 楼、鹤亭、清漪亭:山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曲池婉转、水碧映天;园中有竹、 桐、 松、柏、 藤、 玉兰、 芍药、牡丹、草、焦、枫、柳、桂等各种植物。 个园 春景在入口 处,方形花坛列砌园门 两侧,杂植翠竹,间 插笋石,象征春意盎然。 夏景比较阔大,夏山以太湖石堆砌,有洞、有壑、有谷、有涧、有壁,山缝中 杂植藤萝,山上有鹤亭,主人当年养鹤之所。山下曲池,围以湖石堆岸,池中 有一亭, 池水四面环之,可静坐观山 观水。池北有抱山楼,园中最大建筑,双 层七间长房,沿楼内长廊走至东尽头, 可登秋山。 黄石堆砌、浑然天成,杂以 。虞初新志 卷六 仆 幻 , 吴伟 业 张 南 垣传 后张 潮 ( 山 来) 评 语. 1 2 9 .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枫树。 过秋山 前行, 可至冬山。 冬景稍小,以 宣石堆山, 貌石狮闹雪之状。山 后为风音洞,北风吹孔, 有萧杀之气,增添隆冬气氛。旁植有腊梅。个园园林 的设计就像一出曲 文, 春景是开篇, 夏景是铺展, 秋景是高潮, 冬景是收尾。 造园家处理得高低起伏、 有松有弛. 个园 西部、北部较开阔,东部、南部较紧 凑。 造园家亦懂画理: 有疏有密、疏密得当。 纵观个园的经营实构, 可谓是契 合明计成“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的造园经验之谈:“ 因者,随基势之高 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检,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 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据远近,晴 峦耸秀,给宇凌空;极目 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叮踵,尽为烟景, 斯所 谓巧 而得 体 者 也。 ” 建园 有法, 而 无定 式。 这就 要求 造园 家 做到因 地制宜. 主人名园为“ 个园”,因为“ 主人性爱竹,善以 竹本固,君子见其本,则思树 德之先沃其根;竹心虚,君子观其心,则思应用之务宏其量;至夫体直而节贞, 则立身碾行之故系者实大且远;岂独冬青夏彩,玉润碧鲜,著斯州筱荡之美云 尔哉?主人爱称曰 个园。”此园既以竹为名,那主题也应是竹了。世人对 竹子的推崇备至,由来己 久。君子之谈,历久弥新。以竹喻人之高风亮节、品 端性良、虚心谦逊,此 “ 比德”之现象源自 儒家,至清代黄志绮一介儒商亦沿 袭了这一标榜身心高洁的传统之道。个园有 “ 竹西佳处”的美誉,造园家利用 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孤植,或丛植,或林植,造出不同形制的美景来。山水相 拥相依,相互增辉,建筑点缀其中,亦是提供给欣赏者观景的好去处。扬州地 处南北交界处, 位置与气候独特,建筑仍袭江南园林之粉墙黛瓦、小亭翼然, 但同时又不失北方建筑雄厚的特点。 个园以小见大、淡雅质朴,是江南园林的 成功杰作。 2 . 1 .2 天人合一 合乎体宜, 泛化了说就是要做到天时、 地利、 人和, 天地又可合而为“ 天” . 合乎体宜,也就是要做到天人相合、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 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 成熟。在中国 文化中,这个 “ 天” 虽有多 义性, 诸如本原之天、主宰之天、命 m【 明 计成. 园冶 兴 造论山 . 陈植注.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4 7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运之天、义理之天、自 然之天等, 但自 然山水园 林追求人天混融, 这个“ 天” 主 要 指 道 家 认 为的“ 自 然 之 天” 和儒 家 所说 的“ 义 理 之 天” 。 东 方 古 贤的 天 人 合一观, 具有天然的美学品 格。 天人合一观启示于人的至美、 至善的境界,是 人与自 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之于生命如此,之于艺术也是如此。 造园者本来是 模范山水、师法自 然的, 但这种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模拟自 然中的山水 花木,而是经过造园家概括、提炼地把握自 然山水的特征,然后通过象征、写 意的艺术手法经营体度、 建构布局, 从而才创造出 源于自 然而又高于自 然的园 林杰作,以契合园主人的林泉之心。成功的造园家要做到园林 “ 虽由 人作,宛 自 天开”,这既是园林创作要遵循的原则,又是造园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而西 方古典园林偏重人为因素在自 然上留下的印痕,那整齐对称的草地、那修剪成 规则形象的树木、那精心布置的喷泉等等,都昭示着人工的力量和征服自 然的 满足感。 个园造园家把自 然美浓缩到一个中型私家园林中, 把建筑“ 人化 自 然”与山水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效法自 然、超越自 然的理想境界。 谐 和一 定 程度 上体 现了 中 国 传统的“ 天 人合 一” 哲 学思 想 和 道家 对大自 然少 为 而不持、主而不宰”的 态度。 . 儒家重视物的意义与内 涵, 而非实质作用或纯粹 外表之形式。儒家思想中比 较典型的“ 比德”说,从自 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 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 然的同一。这种思想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方方面面。作为艺术创作之一的园林建造,主持设计之人肯定受到这方面的 影响。 个园造园家于一园 之中分造象征不同季节的 假山, 让欣赏者可以 不出户 而体验四季交替变化,真是构思巧妙。儒家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园中水 绕山、山 拥水。造园者在设计四季假山之时,必当是想把四时天宇纳于一园之 中,以有限物象来象征无限 物象, 让人有以小见大、以 少纳多之感。另外花木 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桂树又名木择,喻富贵高升。陈溟子 花镜提及木择 的文句有: “ 木择香胜,宜崇台广厦,艳以凉咫,坐以皓魄,或手谈,或吟啸 其下。” 个园宜雨轩前就植有木挥树。其他还有芍药、 牡丹、 焦、柳、竹等, 皆深有韵致。这些园林元素被和谐安置在一起, 所构成的作品表现出生命的活 力和宇宙的生机,体现一种使人精神飞扬浩荡而又积极向上的追求与向往。 个园造园家的审美思想观念也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儒道释三家思 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所以造园家的思想观念必定渗透着儒道释思想。 。, 林 娣 冲国 园 林 文 化 1 阅北京 : 中 国 建 筑工 业出 版 社 .2 0 0 5 年 .4 3 .唐鸣铺、黄震宇、 潘晓岚编著. 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 ma游教育出 版社, 2 0 0 3 年1 8 6 . 第二章 个园审美主体 中国 古 代园 林造园 者以 感知、 情感、 想 象交织于 一体的审 美心理, 去体验真切 感受到的客体对象与宇宙生机活力的内 在联系, 去创作情景交融、 人与自 然相 融的园林意境。个园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个园处处令人生情, 情景相融,意 境自 会由 审美主体去体味。中国古典园 林体现的尚“ 和” 精神,指在变化中求 统一,达到物我一致、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统一、个人价值与 社会价值统一的美学思想。中国美学要求艺术作品的境界是一全副的天地,要 表现全宇宙的气韵,要蕴涵深沉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自 然美与人文美 相 结 合 的 园 林 艺 术 更 是 有 这 样的 要 求。 园 林 造园 家 懂 得 体 宜 观并 在 设 计 建 造 个 园过程中切实贯彻,这就是以人合天、做到了天人合一,从而才创造出与天地 宇宙相契合的高水平作品,成为后人赞叹学习的对象。 第二节 欣赏者的审美趣味 主体的审美趣味是个极具特性的概念。国内学者编撰的词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