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道德判断中情绪因素的作用机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道德判断中情绪因素的作用机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道德判断中情绪因素的作用机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道德判断中情绪因素的作用机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道德判断中情绪因素的作用机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裁牲声麟 奉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谂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文独立宪成孵研究成果。文中餐何引 用他人豹威果,均已徽出明确标滤或 l 孽剿许可。论文内容来包含法律意义上醴属于他人的 任何形武晌研巍成栗,也不包含本人融罔于蒸饿学僮申请的论文或成采。与我一瓣工器韵 阑恚对本研究掰徽的链何贡献均遗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嘲并表示谢意。 奉文翔遘厦上述声明,愿意承担黻下赛任和质粱: l 、交圈学校授予的学德证书; 2 、学梭辩在捆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麓行为进行通掇; 3 、本文接照学棱规塞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梭造成的名誉攒害,进行公开 邀歉。 磲、本人负蠢因谂文藏粱不囊产生的法律纠瓣。 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艇掇使罔攫粳书 本人竞全了解凼蹰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德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棱僳潜藏翮闺家 商关部门或枫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舨,允许论文被查阕鞠借阗;本人授权凼汹箧科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缡入有关数据摩进行棱索,可黻莱溺影印、缡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翻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棱鏖发表或使用学饿诡文或与该论文童搂桶关的学术论文或藏果时,署名肇位 仍然为凼两医科大学。 ( 僳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揩导教师签名: 网斓:年周网 豳期;年月蕊 奉声隳的版粳麴凼蕊医稀大学所有,米经许哥,任何单艇爱任何个人不得 蜜穗髓瑚)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1 a b s t r a c t 1 l 前言4 第一部分实证研究6 1 问题提出6 1 1 情绪认识双加工模型6 1 2 道德判断中的直觉情绪过程9 2 研究假设1o 3 研究设计和实施1o 3 1 研究方法1 0 3 2 被试lo 3 3 研究材料1o 3 4 研究程序l l 4 研究结果分析1 1 4 1 所有实验处理下被试的反应1 1 4 2 维修工人数量( 可拯救人数) 不同时被试的反应1 2 4 3 三种不同情绪状态下被试反应15 第二部分讨论一l7 1 情绪拳l 认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17 2 不同情绪唤醒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18 3 结论l9 4 不足和展望2 0 参考文献21 个人简介。2 3 j 改谢2 4 道德判断研究综述2 5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的道德判断反应倾向,分别探讨与道德情境 相关的直觉情绪以及个体先前唤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影响作用。 对象:招募自愿参加测试的大学本科生6 1 人,男2 8 ,女3 3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 法,所选被试均为医学相关专业。 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经典电车两难故事作为材料考察个体的道德判断倾向。已有研 究发现,经典电车困境中个体倾向于选择牺牲一个人拯救另外五个人,即根据事件的利益、 结果进行评判,从而做出功利主义判断。我们认为,电车困境中情绪情感也参与了道德判 断,在某些处理下,个体或许倾向于做出非功利主义判断。实验中将通过对两难故事的调 整及环境的控制来考察直觉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首先,本实验通过减少可拯救 人数来降低认知控制,从而突出直觉情绪来验证道德判断中情绪是否起作用。其次,通过 唤醒平静、高兴、悲伤三种情绪状态探讨个体先前的情绪状态,即非道德情境引发的直觉 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机制。 结果:直觉情绪和认知控制共同作用于道德判断。在电车两难困境中,被试的反应类 型在不同工人数时差异显著( p 0 0 1 ) 。采用1 工人为参照,维修工人为2 ,3 ,4 ,5 人时 均和1 人时作比较,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维修工人数量不同时被试的反应差异显著,平静 组( p 0 0 1 2 5 ) 、高兴组( p o 0 1 2 5 ) 。当被试的情绪唤醒为悲伤时,维修工人数量在4 ,5 个时与1 个人作比较,被试的反应差异是显著的( p o 0 1 2 5 ) 。这表明随着道德情境的改 变,可拯救人数的增加,被试的道德判断模式由非功利主义向功利主义转变。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情绪唤醒状态会对道德判断造成影响。五个不同水平下三种情 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工人数为2 、3 个人的时候情绪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 ( p o 0 5 ) 。以平静组作为参照组,考察被试在悲伤唤醒和高兴唤醒下的反应差异。维修 工人数为3 时平静和悲伤情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 p o 0 2 5 ) ;在维修工人数 量为2 时平静和悲伤情绪唤醒相比较,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首先( p 0 0 2 5 ) ,平静或 者高兴情绪状态对个体的道德判断影响不显著。 结论:( 1 ) 直觉情绪和认知控制通过竞争来主导道德判断的结果:情境激发的直觉情 绪反应高于认知控制反应个体做出非功利判断,反之,个体做出功利判断。 ( 2 ) 悲伤情绪状态会对道德判断造成影响,平静或高兴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 大。 ( 3 ) 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作用只表现在中等认知情境当中,在绝对的功利主义道德情 境( 认知控制起决定作用) 和非功利主义道德情境( 直觉情绪起决定作用) 中影响不大。 关键词:道德判断,电车两难,直觉情绪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s t u d e n t s m o r a lj u d g m e n tr e s p o n s et e n d e n c i e si n d i f f e r e n te m o t i o n a la r o u s a ls t a t e t oe x p l o r et h er o l eo fe m o t i o n s i nm o r a l j u d g m e n t ,t h ei n t u i t i v ee m o t i o n a l r e l a t e dw it hm o r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w a k i n gu pp r e v i o u s l y o b j e c t :r e c r u it i n go f6 1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sv o l u n t a r i l yt a k ep a r t i nt h e t e s t ,i n v o l v e d2 8m a l e sa n d3 3f e m a l e s ,u s in gc o m p l e t e l yr a n d o ms a m p li n gm e t h o d , t h es e l e c t e ds u b j e c t sa r em e d i c a ls t u d e n t s m e t h o d s :t h i ss t u d ym a i n l yu s e st h ec l a s s i ct r a md i l e m m as t o r ya sam a t e r i a l t oe x a m i n e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m o r a lj u d g m e n tt e n d e n c i e s s t u d i e sh a v ef o u n dt h a t i n d i v i d u a l st e n dt oc h o o s et os a c r i f i c eac l a s s i ct r a mp l i g h tt os a v ef i v eo t h e r s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t h ee v e n t ,t h er e s u l t st oj u d g e ,t om a k eu t i l i t a r i a n j u d g m e n t s w e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t r a mp l i g h te m o t i o n sa n df e e l i n g si n v o l v e di nm o r a l j u d g m e n t s ,a n d i ns o m et r e a t m e n t s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m a y t e n dt om a k e t h e n o n - u t il i t a r i a nj u d g m e n t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w i1 1b et h r o u g ht h ea d j u s t m e n ta n d c o n t r o l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d i l e m m ao ft h es t o r yt oe x a m i n e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a c t i o no ft h ei n t u i t i o no fe m o t i o ni nm o r a lj u d g m e n t f i r s t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b yr e d u c i n gc a ns a v et h en u m b e rt or e d u c et h ec o g n i t i r ec o n t r o l ,t h u se m p h a s i z i n g t h ei n t u i t i v ee m o t i o n a lt ov a l i d a t em o r a lj u d g m e n t s ,w h e t h e re m o t i o nw o r k s e c o n d l y ,t ow a k eu pc a l m ,h a p p y ,s a dt h r e ee m o t i o n a l s t a t e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 e m o t i o n a ls t a t e ,n a m e l y ,t h ei n t u i t i r ee m o t i o n st r i g g e r e db yt h en o b m o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so fm o r a lj u d g m e n tm e c h a n is m r e s u l t s :i n t u i t i v ee m o t i o n a la n dc o g n i t i v ec o n t r o lc o m m o nr o l e i nm o r a l j u d g m e n t t h et r a md i l e m m at y p eo fr e a c ti o nw e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n u m b e ro f w o r k e r s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 p o 0 1 ) u s eo faw o r k e r sa sar e f e r e n c e ,w h e nt h e r e p a i r m a nh u m a n2 ,3 ,4 ,5a n dlt oc o m p a r et h ed i f f e r e n te m o t i o n a la r o u s a ls t a t e t h en u m b e ro fm a i n t e n a n c ew o r k e r sw e r es i g n if i c a n tr e s p o n s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 c a l mg r o u p ( p o 0 1 2 5 ) ,t h eh a p p yg r o u p ( p o 0 1 2 5 ) w h e ne m o t i o n a l i t yw e r es a d ,t h e n u m b e ro fm a i n t e n a n c ew o r k e r sa n do n ep e r s o ni nf o u ro rf i v ef o rc o m p a r i s o n ,t h e r e s p o n s ed i f f e r e n c e s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 p o 0 1 2 5 ) t h i s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w i t ht h e c h a n g eo ft h em o r a ls i t u a t i o n ,t h en u m b e ro fr e s c u e dp e o p l ei n c r e a s i n g ,m o d eo f m o r a lj u d g m e n ti sc h a n g ef r o mn o n u t ilit a r i a n i s mt ou t i l i t a r i a n u n d e rc e r t a i nc o n d i t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e m o t i o n a la r o u s a ls t a t ew o u l db em o r a l j u d g m e n t si m p a c t u n d e rt h r e eo ff i v ed if f e r e n tl e v e l so fe m o t i o n a la r o u s a le f f e c t s - 1 1 山西医科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o ft h et e s tr e a c t i o n ,t h en u m b e ro fw o r k e r si n2 ,3p e r s o n a le m o t i o n st h ei m p a c t o fd if f e r e n c e si nr e s p o n s e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 p o 0 5 ) q u i e tg r o u pa st h er e f e r e n c e g r o u pt oe x a m i n et h er e s p o n s ed if f e r e n c e sw e r es a dt ow a k eu pa n dp l e a s e dt ow a k e u p t h er e p a i r m a n n u m b e rw a st e s tr e a c t i o no ft h ei m p a c to fd i f f e r e n c e st o3 :0 0 c a l ma n ds a de m o t i o n a lw a k es i g n i f i c a n t ( o 0 2 5 ) :m a i n t e n a n c ew o r k e r sn u m b e r2 :0 0 c a l ma n ds a de m o t i o n a lw a k e u pp h a s ec o m p a r i s o n ,w a st e s tr e a c t i o no ft h ei m p a c t o fd i f f e r e n c e ss i g n i f i c a n tf i r s to fa l l ( p - j 及遵循有关;另一种是情绪 情感的动机过程,这与社会性情感、社会适应有关联。 虽然g r e e n e 的双加工理论对人们如何做出道德判断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但实际上并 不是所有人在同样的道德困境中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人们在实验中的回答方式和解释思 路也有很大的差异。统观近几年的研究,关于道德判断的心理学研究更趋于具体,研究范 围也越广:道德规则、情绪反应、对损失收益的评估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道德判断的结果 ( n i c h o l s e i l a l l o n a ,2 0 0 6 :b a r t e l s ,2 0 0 8 ) ,行动者的目的、有无身体接触( g r e e n ee t a 1 ,2 0 0 9 ) 、前科( k 1 i e m a n ne ta 1 ,2 0 0 8 ) ,信念、心理状态等( c u s h m a n ,2 0 0 8 ) 都对道 德判断有影响作用。事实上,这些均是在认知和情绪基础上更细化或者说是个体化的研究, 所有的这些将使我们更好的解释道德判断中的竞争机制。 1 2 道德判断中的直觉情绪过程 g r e e n e 的理论认为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自动的情绪直觉反应及控制的认知思维反应 都同时起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在道德判断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情感、情 绪介入程度( b l a i r ,1 9 9 5 ;g r e e n ee ta 1 ,2 0 0 1 ;g r i f f i t h s ,2 0 0 2 ) 。显然,直觉情感因 素作用于道德判断的机制更为复杂,现今的很多研究结果也表明,情绪因素与其他心理过 程的交互作用同样影响着人们做出道德判断。 h a i d t ( 2 0 0 1 ) 认为直觉情绪过程是一种自动化的道德判断,它包含着一种情感效价( 喜 欢不喜欢,好不好) ,这是没有认知搜索及证据辨析的直觉过程。也提出了相类似的观 点:人们在对社会情境进行解释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唤醒,即个体在理解情境的过程中就 已经有了对事件和人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这种情绪是自主产生的且会强化个体对道德 情境的态度。对于道德判断中情绪效价的影响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f a t a n e h 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效价的不同,即快乐情绪、悲伤情绪下的道德判断有差别 ( f a t a n e h ,m a r t i n ,& s t e p h a n i e ,2 0 0 0 ) 。肖前国( 2 0 0 8 ) 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道德情境 中,不同的情绪状态对被试的道德判断有影响,愤怒情绪下的人们倾向于惩罚凶手,悲伤 情绪下的人们则更多的同情受害人,这样的差异最终会影响人们在道德情境中的选择。 情感效价的不同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在各个研究者的实验中有着不同的解释。f a t a n e h 等人认为,快乐的情绪状态中,被试的认知水平较中性及悲伤状态低,个体会在推理思维 中采用更为简单的概念和规则;反之,处在悲伤状态中的被试,认知加工过程更加系统化, 个体也会较多的采用复杂概念,因而在这两种状态下的道德判断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 f a t a n e h e t a l ,2 0 0 0 ) 。v a n d e n b o s 认为积极情绪提高了被试的认知加工水平,个体的思 维推理能力有所增强,相对的决策质量提高继而影响了道德判断的结果( v a n d e n b o s , 2 0 0 6 ) 。 情绪情感的强度同样对道德判断有很大的影响。王云强等人( 2 0 0 7 ) 在研究中发现:不 管是悲伤还是快乐情绪状态,基于相同的道德情境,高、中、低三种情绪强度下的被试做 出的道德判断有很大差别。这充分表明了情绪唤醒的强度,即情绪反应的程度影响了道德 判断,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情绪与认知的竞争机制。 2 研究假设 本次研究采取经典电车两难故事法,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的道德判断反 应倾向,探讨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 假设一: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冲突且共同影响着道德判断的结果。对于不同的道 德情境,如果情境激发的情绪体验高于认知控制,则被试倾向于做出道义判断,如果情境 中的认知控制高于情绪体验,则被试倾向于做出功利判断。 假设二:不同情绪唤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这取决于道德情境所激 发的情绪体验和认知控制反应的高低。在低情绪体验和认知控制的情境中,道德判断更容 易受到外界情绪唤醒的影响。 3 研究设计和实施 3 1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系统中挑选的不同效价情感图片诱发被试不同的情绪唤 醒,以经典电车两难故事来检测被试在情绪唤醒状态下的反应倾向。 3 2 被试 山西医科大学招募自愿参加测试的大学本科生,均为医学相关专业。年龄( m = 2 1 0 8 , s d 1 2 6 9 ) 。性别构成比见下表l 。 表1 :性别构成表 3 3 研究材料 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系统c h i n e s ea f f e c t i v ep i c t u r es y s t e m ( c a p s ) 。该情感图片 系统由8 5 2 张图片组成。所有图片内容清晰,含义明确,只包含刺激物本身且并无文字。 情感图片材料具有较好的情绪唤起效果和实用性。本次实验选取悲伤、高兴、平静图片各 l o 张作为情绪唤醒材料。 采用经典电车两难故事作为测试被试道德判断倾向的材料。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本实验中通过改变维修工人的数量1 ,2 ,3 ,4 ,5 个人来模拟不同认知控制( 可以 救更多的人是合理的) 和情绪体验( 我是否愿意杀死一个人来拯救其他入) 的情境,以此 来考察被试的反应倾向。按下按钮意味着选择拯救1 个或更多的人,利益结果为主要判断 依据,道德认知战胜道德情绪做出的是功利判断,不愿意按钮则意味着不愿通过杀死一个 人来拯救其他人,情绪体验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绪战胜道德认知做出的是道义判断。 3 4 研究程序 实验根据情绪唤醒不同分为三个组:悲伤组,高兴组,平静组。为了平衡情绪唤醒图 片在实验中的处理效应,本实验没有采用空白对照组,所有被试都经过情绪图片的唤醒处 理,而平静组则作为基线对照组,通过悲伤组、高兴组与平静组之间的比较来验证不同效 价的情绪对道德判断是否有影响。6 1 名自愿参加测试的大学生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配到 三个组中,所有的被试均完成五个两难故事题( 其中维修工人的数量分别为l ,2 ,3 ,4 , 5 ) 。实验进行前被试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实验在一闻安静的教室中进行,采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对被试进行情绪唤醒,为了使 被试集中注意观察图片以达到更好的唤醒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被试要选出认为最悲伤高兴 平静的图片。两难故事题在电脑上完成,用d m d x 软件实现,五个故事随机逐一呈现, 由被试来控制答题的时间。实验指导语如下:你将会看到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间都有细微 的差别,请认真阅读并回答故事末尾的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会这样做,请按键盘上的“是 按钮,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会这样做,请按键盘上的“否 按钮。所有回答都没有对错之分, 按照自己理解作答即可。如果你明白了指导语,请按空格键开始实验。 假设你是一辆有轨电车的司机,当你驾驶着电车在主道上前行的时候,突然刹车失灵 了,此时电车正驶向3 个维修轨道的工人。如果按目前的状况继续行驶,这3 个工人都会 被撞死。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按仪表盘上的切换轨道按钮,使电车切换到岔道上去, 这样会撞死岔道上的1 个工人。你会不会按这个按钮? 回答完请按空格键阅读下一个故事。 4 研究结果分析 整理被试的实验数据并录入s p s s l 6 0 进行统计分析。 4 1 所有实验处理下被试的反应 在各种情绪唤醒下被试的反应倾向统计如下表2 ,图l 。选择“会”即会为了救不同 数量的维修工人而牺牲岔道上的那个工人,可以拯救的维修工人数量不同,被试反应也不 尽相同。 被试选择 维修工人的数量 一1 2 34 5 会9( 1 4 7 5 ) 3 0 ( 4 9 1 8 ) 3 4 ( 5 5 7 4 ) 4 0 ( 6 5 5 7 ) 4 2 ( 6 8 8 5 ) 不会 小计 5 2 ( 8 5 2 5 ) 3 1 ( 5 0 8 1 ) 2 7( 4 4 2 6 ) 2 1 6 l6 1 6 l6 l 6 l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有一个维修工人的情境中只有1 4 7 5 的被试选择会,即愿意按钮 为了拯救一个维修工人而牺牲岔道上的那一个工人,在维修工人数量增加到两个,三个的 时候,有5 0 的人选择会,在维修工人数量达到4 ,5 个的时候选择会的被试数量高于6 5 。 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的反应类型在不同工人数时差异显著( p = 0 0 0 0 0 0 5 ) 。接 下来分别在不同的情绪唤醒组别里讨论工人数量变化时的被试反应差异。 图1 :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被试反应柱状图 4 2 维修工人数量( 可拯救人数) 不同时被试的反应 采用多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平静组维修工人数量不同时被试的反应差异 显著( c o c h r a nq ( d f = 4 ) = 3 2 6 3 2 ,p = o o o o ) 。要想考察在维修工人数量变化时,被试的 反应是如何变化的,现将维修工人数量是l 时作为参照,考察工人数量增加的过程中被试 的反应差异,见表3 。由于是多组配对样本和参照组之间的两两比较,a 值需要校正q = 0 0 5 4 = 0 0 1 2 5 。由表3 可以看出维修工人数量为l 和2 ,3 ,4 ,5 人时分别作比较,结 果显示差异都显著j 处在平静情绪唤醒状态下的被试在维修工人数量不同时反应是不相同 的。在有1 个维修工人时只有2 0 的被试会选择舍弃岔道上那个工人的生命拯救这1 个维 修工人,而当维修工人数量增加到2 ,3 ,4 ,5 时即多于一个人时,就会有6 0 以上的人 选择舍弃岔道上那个工人去拯救更多的人,见图2 。 注:。p 0 0 1 2 5 图2 :平静组不同处理下的被试反应柱状图 在高兴组里,经过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维修工人数量不同时被试的反应差异显著 ( c o e h r a nq ( d r = 4 ) = 4 5 7 1 4 ,p = o 0 0 0 ) 。同样需要考察工人数量变化时,被试反应是如 何变化的,采用l 工人为参照组,2 ,3 ,4 ,5 人时均和1 人时作比较,见表4 。 由表4 可以看出,高兴情绪唤醒状态下的被试反应在维修工人数量为l 和2 ,3 ,4 ,5 入时分别作比较,结果差异都显著。即是说在维修工人数量多于l 时,被试更倾向于做出 不同的选择。从图3 中也可以看出在维修工人数量为l 时,有1 0 的被试选择会,当维修 工人增加到2 个时有6 5 的人选择了会,当人数继续增加达到3 ,4 ,5 个时,有7 5 的被 试选择了会舍弃一个人拯救更多的人。 图3 :高兴组不同处理下的被试反应柱状图 在悲伤情绪的唤醒下,经过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维修工人数量不同时被试的反应差异 显著( c o c h r a no ( d f = 4 ) = 3 0 0 0 ,p = 0 0 0 0 ) 。考察工人数量变化时,被试反应是如何变化 的,作为参照组的维修工人数量为1 时与维修工人是2 ,3 ,4 ,5 时分别做比较,见表5 。 当被试的情绪唤醒为悲伤时,维修工人数量在4 ,5 个时与1 个人作比较,被试的反 应差异是显著的。有2 ,3 个维修工人与1 个人比较,被试反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可 以拯救的人数较多时( 4 ,5 个) ,被试更倾向于做出不同于1 个人时的选择,在可拯救人 数为2 ,3 个时被试做出的选择倾向于和1 人时一样。在图4 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当可拯救 人数为l 时,只有1 5 的被试选择会舍弃岔道上的工人拯救这个人,可拯救人数为2 ,3 时 有2 5 ,3 0 的人选择会舍弃一个生命去救其他人,当人数增加到4 ,5 个时有5 5 ,6 5 的 人选择会。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5 :悲伤组不同处理下的被试反应 厶 石 不会 会 不会 会 不会 厶 2 i 不会 图4 :悲伤组不同处理下的被试反应柱状图 由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各种情绪唤醒状态下维修工人的数量多少对被试的反应 都是有影响的。在平静和高兴情绪唤醒状态下,人数多于l 时被试的反应倾向就会有差异, 在悲伤情绪唤醒状态下维修工人数量增加到4 ,5 时被试的反应差异显著。 4 3 三种不同情绪状态下被试反应 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别考察在维修工人数量为1 ,2 ,3 ,4 ,5 时,在 这五个不同水平下三种情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维修工人数量为l ,4 ,5 入的时候,不同情绪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工人数为2 ,3 个人的时候情绪对被 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见表6 。在有2 ,3 个维修工人的情况下情绪对被试的反应有影响, 需要具体讨论。 甜 历 5 0 0 一 l 吼 吼 0 c 7 9 9 3 惦 2 掩 5 4 3 2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6 :不同情绪唤醒在五个水平下的被试反应差异 注:p o 0 5 。i p 0 0 1 以平静组作为参照组,考察被试在悲伤唤醒和高兴唤醒下的反应差异。采用两独立样 本的卡方检验,多组独立样本与参照组的两两比较,q 值需要校正a = 0 0 5 2 = 0 0 2 5 。由 表7 可以看出在维修工人数量为3 时,平静和高兴情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平静和悲伤情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由图5 可以看出平静组有6 5 的被试选 择会,即会通过按钮改变轨道舍弃岔道上那一个工人来拯救3 个维修工人,在高兴组这一 比例为7 5 ,而在悲伤组只有2 8 的被试选择会。 表7 :维修工人数为3 时高兴组、悲伤组与平静组的反应差异 被试反应 f p 会不会 “ 平静组 1 3 高兴组1 5 平静组 1 3 悲伤组6 7 5 7 1 5 0 4 7 6 5 4 6 7 注:p 0 0 2 5 0 4 9 0 o 0 1 9 图5 :维修工人数为3 时高兴组、悲伤组与平静组的反应差异柱状图 由表8 可以看出,在维修工人数量为2 时,平静及高兴情绪唤醒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 异不显著,平静和悲伤情绪唤醒相比较,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由图6 可以看出平 静组有6 0 的被试选择会,即会通过按钮改变轨道舍弃岔道上那一个工人来拯救2 个维修 工人,在高兴组这一比例为6 7 ,而在悲伤组只有2 5 的被试选择会。 表8 :维修工人数为2 时高兴组、悲伤组与平静组的反应差异 被试反应 fp 会不会 “ 注:p 0 0 2 5 图6 :维修工人数为2 时高兴组、悲伤组与平静组的反应差异柱状图 第二部分讨论 1 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铁轨上维修工人数量的增多,绝大多数人由选择“否” 转变成“是”,这是认知控制过程和直觉情绪过程相互冲突竞争产生的结果。当轨道上只 有一位维修工人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牺牲岔道上工人的性命去拯救另一个人。需 要牺牲一个无辜人的生命触发了被试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与结果 ( 拯救另一个工人) 冲突,最终人的情感战胜了认知而做出了道义判断。当实验中可以拯 救的工人数量增加时,被试倾向于选择“是”,因为救下更多的生命是有效且合理的处理 方式,利益决策成为主要的判断依据,所以是认知控制战胜情感原因做出的功利判断。低 认知情境中情绪体验更为突出,个体做出非功利判断;高认知情境中认知控制占主导地位, 个体做出功利判断,这个结论是与g r e e n e 等人研究结果相同的( g r e e n e ,2 0 0 0 ) 。 寸1吼 m 7 8 m 娩 组 曩 8 7 8 悔 2 3 2 ; 挖 心 抱 5 组组组纲静兴静伤平高平悲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 r e e n e 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控制和直觉情绪之间的一个平等竞争的过 程,在几乎所有的道德情境中都会触发个体的认知控制以及情绪体验。g r e e n e 用个体是否 直接卷入将道德情境划分成“个人的”和“非个人的”,实际上这是道德判断过程中认知 和情绪在某种程度上的分离。个体是道德判断的主人公比作为一个旁观评价者更容易激发 情绪体验,或者说个人卷入会让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和强烈,在同样认知水平下,高情绪体 验将促使个体依据直觉情绪做出道德判断。g r e e n e 实验中通过按按钮和天桥推人两种方式 来区分“个人的”和“非个人的”道德情境,直接杀人比按钮杀人激发的情绪体验更加强 烈,所以人们更倾向于选“否”。由此可见,个体是否卷入实际上还是通过情绪来影响着 道德判断。本次实验中,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一个维修工人是一种低认知控制情境,即g r e e n e 定义的“容易道德情境 ,需要较少的认知思维,因而情感体验就变得非常突出。当个体 可以通过按钮拯救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人的时候,人们就需要思考牺牲一个人拯救 两个甚至更多的人是不是更合理的结局? 被试在做出回答时体验到了强烈的心理冲突,绝 大多数被试“内心纠结 、“难以做出决定”。这是g r e e n e 定义的“困难道德情境”,在这样 的情境中个体的认知思维和情绪情感激烈的冲突着,最终情感战胜理性就做出非功利判 断,反之则做出功利判断。从g r e e n e 的双加工理论中我们能总结出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的 基本作用机制,这是颇具现实意义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情绪情感和认知推理分别系 统化具体化,从不同的侧面研究道德心理,完善道德心理理论。 2 不同情绪唤醒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情绪唤醒状态对被试的道德判断有影响。首先,处在 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下,被试在低认知情境中和高认知情境中的道德判断结果有差异。在 高兴情绪唤醒状态下,维修工人数量增加到两个人的时候,绝大多出被试的选择由“否 变成了“是”。这表明被试愿意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拯救两条生命,只要人数有所增加,被 试的选择依据就会变成以效益结果为主导。同样的,在平静状态下,只要人数增加到两个, 被试的选择就会发生转变。然而,在悲伤情绪唤醒的状态下,维修工人数量增加到了四个 时,被试的反应才出现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了悲伤的情绪状态增加了被试的情感体验强度, 被试变得更“感情用事”,与平静状态和高兴状态相比较,悲伤状态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通 过感情直觉来做出道德判断。王云强等人(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2 0 0 7 ) 的研究认为高 兴状态下的个体道德判断能力高于悲伤状态下的判断能力。v a n d e n b o s 的研究也得出了相 同的结论( v a n d e n b o s ,2 0 0 6 ) ,他们认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 到他对于公j 下的判定,积极的情绪状态会让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更强。f a t a n e h 的研究结 果表明,悲伤情绪与快乐情绪相比,悲伤情绪状态下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较高。这些研究 都表明,情绪状态确实会影响到个体的道德判断,这和本实验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f a t a n e h , m a r t i n ,& s t e p h a n i e ,2 0 0 0 ) 。 对于不同情绪状态下产生道德判断差异的原因各研究者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a n d e n b o s 对此的解释是,高兴的情绪状态下个体的认知加工水平更高,显著的改善了思 维及决策的质量。f a t a n e h 则认为,高兴的情绪有可能导致微弱的认知缺失。在高兴情绪状 态下,表征道德原则和概念的思维会有所减弱,高涨的情绪状态使个体倾向于简单推理, 悲伤情绪状态促使个体进行更复杂的认知加工。以上结论均是从认知角度来探讨差异原 因,认为是情绪效价的不同导致了道德认知推理上的微弱改变,从而最终影响了道德判断。 目前的确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个体的认知能力会有所差异,然而,情绪导致 的认知差异是否会影响道德判断的结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在本次实验中,笔者认为是情 绪的增加导致了道德判断的改变。 h a i d t ( 2 0 0 1 ) 认为个体在道德情境中会产生自动化的情绪直觉,它包含着一种情感效 价( 喜欢不喜欢,好不好) ,这种对于道德情境的理解而产生的直觉情绪是个体做出道德 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道德情境中我们需要区分“情境的 和“环境的 两种情绪, 一种是道德情境激发、和道德情境密切相关的情绪:另一种是个体先前的情绪状态,与道 德情境无关但是同样会影响道德判断的结果。笔者认为是这两种情绪的共同作用,即情绪 的增加导致了道德判断的差异,这种作用是直接的,而非通过影响认知问接作用。 在本实验中,对于相同的道德情境,当维修工人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时,情绪状态的不 同才会影响道德判断的结果。低认知道德情境及高认知道德情境中,情绪状态对于道德判 断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低认知道德情境中,即本实验中要求被试选择是否牺牲一个人 拯救另一个人,利益决策思维作用不大,很明显绝大多数被试会依据直觉情绪来做出判断。 在高认知道德情境中,即本实验中要求被试选择是否牺牲一个人拯救四个或五个人,牺牲 一个人固然激发了不舒服的情绪,然而和拯救四、五个人这样的结果相比,更多的人可以 克制住难过的情绪选择按按钮,这就是典型的功利判断,以事情的结局、效果为判断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7 个结论:道德情境所激发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控制对道德判断的影 响起主导作用,“非典型的道德情境中,个体做出的道德判断会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典 型的 道德情境( 即直觉情绪或者推理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情境) 中个体的判断很少受到先 前情绪状态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有少部分被试在任何情境中都拒绝牺牲一个人去拯救其他人。 在开放式问答中这些被试提出“任何生命都是公平的,我没有权利去做这样的选择 ,“我 没有权利抉择别人的生命”,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选择。由此可见,个体的某些特质对道德 判断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道德判断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3 结论 ( 1 ) 直觉情绪和认知控制通过竞争来主导道德判断的结果:情境激发的直觉情绪反 应高于认知控制反应个体做出非功利判断,反之,个体做出功利判断。 ( 2 ) 悲伤情绪状态会对道德判断造成影响,平静或高兴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不大。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作用只表现在中等认知情境当中,在绝对的功利主义道德 情境( 认知控制起决定作用) 和非功利主义道德情境( 直觉情绪起决定作用) 中影响不大。 4 不足和展望 本次研究主要是以道德双加工理论为基础,采用经典道德两难困境作为研究材料进 行的实验,主要论证了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机制、不同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由于实 验材料的限制,各个故事间相似度过高,未能有效的统计被试进行选择的反应时,非常遗 憾,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运用更先进的方法技术继进行研究。道德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 程,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个人教育水平、生活背景、宗教文化等。现今 国内外的研究还处在最初的探索阶段,研究道德判断的材料、实验模式还并不统一,许多 研究者的成果很难直接拿来比较,理论概念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相信随着认知神 经科学的发展和新兴研究技术的运用,这座“冰山”能越来越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山西医科大学颧 二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j 心理科学,2 0 0 7 ,3 0 ( 6 ) :1 3 2 4 - 1 3 2 7 2 何蔚棋,罗文波j 林德道德判断测验述评 j 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