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兰坠坌当日 期:翌兰:三:!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三丝茎叁导师签名:童兰堡日期:! :竺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敦煌写本字宝是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种俗字书。此 书为国内历代史志所不录日释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载“碎金一卷”, 或许即为此书。字宝序言中说“号日字宝,有若碎金。然零取救要之时, 则无大段;而副笔济用之力,实敌其金,谓之碎金。”个别写卷附沈侍郎,白 侍郎、吏部郎中王建等赞碎金诗四首看来该书可称为字宝或碎金。 张涌泉先生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字宝题解认为“碎金”只是一种比喻性的 称呼,未必是正式的书名。本文亦从其说称该书为字宝。从该书序文得知,该 书所收均为“言常在1 3 ,字难得知”、“不在经典史籍之内”的“俗猥刺之字”。因 此该书在词汇学、音韵学方面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又是解读唐、五代白话文学作 品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序文还说,作者曾援引字统、翰苑、玉篇、切 韵等书,这些书大部分已亡佚,今本玉篇已远非其本来面目。字宝对上 述几种字书、韵书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 前人虽对此书多有著录、校勘,但是总体、全面地校勘、解释此书的著作目 前还没有见到,本文试图在校勘的基础上,参考各种韵书、字书,并结合前人的 部分研究成果,将此书作一全面的解释,希望能对汉语史研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字宝敦煌写本 俗字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l a c t d u n h u a n gr n a n u a c r i p tz ib a ow a sd i s c o v e r e di nt h ec a n gj i n gh o l eo fd u n h u a n g m o g a o h o l e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t w e n t yc e n t u r y t l l i sb o o kh a sn o tb e e nr e c o r d e d b y a n y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b o o k aj a p a n e s em o n kw h o s e n a l n ei sy u a n r e nw r o t eab o o kr u t a n gx i nq i ns h e n gj i a om ul u , t h i sb o o kr e c o r d e dak i n do f b o o kn a m e ds u ij i na v o l u m e i t sp r o b a b l yt h a ts u ij i ni sz ib a o t h ep r e f a c eo fm a n u s c r i p tz ib a ns a i d n a m ei tz ib a o ,j u s tl i k eg o l dc r u m b s ,i tc a n s td oal a r g ew o r k , b u tw h e nw ew a n tt o w r i t es o m e t h i n g ,i t sv a l u ec a n b e y o n dt h eg o l d ,s oic a l li ts u ij i n s o m em a n u a c f i p t so f z ib a oh a v ef o u rp o e m se u l o g yo fs u ij i nw r i t t e nb ys h e ns h il a n g ,b a is h il a n g a n dl ib us h il a n gw a n gj i a n f r o mt h ep o e m sw ec a l ld r a w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w ec a n c a l lt h em a n u s c r i p t sz ib a oo rs u ij i n m rz h a n gy o n gq u a ns a i dt h a ts u ij i nj u s ti st h e i n f o r m a lh r i t l eo ft h i sb o o k , z ib a oi st h ef o r m a ln a n l e w ec a l lk n o wf r o mt h ep r e f a c e o fm a n u s c d p tz ib a o ,i t sc o n t e n t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w h i c hi su s e db yo u rd a i l yl i f e s oi t h a sl a r g ev a l u ei nl e x i c o l o g ya n dp h o n o l o g y , a n di t st h e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r e f e r e n c e m a t e r i a lt or e a dl i t e r a yw o k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r e f a c ea l s os a i d , t h ea n t h e ro fz i b a oh a sc i t e ds u c hb o o k sa sz it o n g ,h a ny u a n , y up i a n , q i ey u n ,m o s to ft h e s eb o o k s a r el o s t s oz ib a oc a nh e l pu st 0s t u d yt h e s eb o o k s p r e d e c e s s o r sh a v er e c o r d e da n dc o l l a t e dt h i sb o o k , b u tn oo n ei n t e r p r e t e di t w h o l e l y , m yt h e s i si so nt h eb a s i so fc a r e f u lc o l l a t i o n , a l s oc o n s u l ts o m ea c h i e v e m e n t 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s ,i n t e r p r e t et h i sb o o kw h o l e l y ih o p em yt h e s i si su s e f u lf o rt h es t u d y 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2 k e yw o r d s :z ib a od u n h u a n gm a n u s c r i p t c o m m c nc h a r a c t e rb o o k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刖吾 1 9 0 0 年藏经洞的发现,给世界带来了敦煌学敦煌学并不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只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宝库。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 学、宗教、民族、语言、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本文选择了其中属于字书 类的字宝加以研究。据敦煌学大辞典的分析,“敦煌字书”有以下几个特 点一、多取时要用语,以音假字,不追求所谓本字,所借字尽可能从传统字书 中寻取,注释以音为主,不用语例。二、保存了数以千个唐五代口语词,是探讨 近代汉语词汇形成的重要史料,也是阅读敦煌遗书的可信工具。三、保存了大量 唐五代西北方音资料。四、保存了大量唐五代常用俗字由此可见,此类书是有 较高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敦煌学大辞典将此类书分为三类:一为时要用字, 即常用字一类。二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和难认难写的字一类。三为规范字,即字 样一类。周祖谟先生在敦煌唐本字书叙录一文中还有与之不同的分类,兹不 赘述字宝属于上述第一类,为唐五代民间流行的种通俗字书,仅藏经洞就 有该书的五个写卷,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此书之体制全不分门类( 另一种敦煌 俗字书俗务要名林就是按门类编排的) 。亦无连贯,且不按韵编排( 另一种敦 煌俗字书时要字样就是按切韵顺序编排的) 。其内容则属通俗语词文字, 所录词语,主要以形容人之动作、容貌及事物之情状者为多。全书以平、上、去、 入四声编排,每条语词下注以反切或直音。 字宝在敦煌写本中共有五件,编号分别为“p 2 0 5 8 ,p 2 7 1 7 ,p 3 9 0 6 ;$ 6 1 9 , s 6 2 0 4 。”下面简要转述张涌泉先生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字宝题解对各写卷 的介绍。 p 2 0 5 8 :首题“大唐进士白居易千金字图次郑氏字图郑氏字宝千金 亦日碎金”字样,接抄序文正文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部分;各部分 及条与条之间接抄不另行;止于入声“齐矗矗。条( 该条下又补抄去声部分漏 抄的七条) ,未抄完隔三行多另抄南天竹国菩提迭摩禅师观及“亡文”、 “叹佛文”“患文”“愿斋文”等文样 p 2 7 1 7 :起序文“纂成较量”的“较量”二字,尾部略有残缺( 正文部分 尾部少二条,附诗缺) 其中平声部分第十一行至第十九行及第二十行的右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缺背面法藏敦煌文献等定为开蒙要训,背面的开蒙要训字多重 复,属习书性质,其中空白处有“丁9 p 年五月廿八日酉时,北方三处频频现电 光,至廿九日天明则息不现也已后不知何事记知后定数日月为准则也一纪事 二行本篇原卷有界栏,正文分平声上声、去声八声四部分 p 3 9 0 6 :前为“杂抄一卷9 ,后为“贫士迷情”诗和“书仪”“书仪一末署 。天福柒年岁在壬寅黄钟之月雕生贰拾壹叶, l t d 弟吕”本篇首尾完整前为 序文正文分平声,_ v _ s t 、去声入声四部分;平声部分及上声的前一小半每 行抄三条,其余部分每行抄四条末附沈侍郎、白侍郎,史( 吏) 部郎中王建 等赞碎金诗四首后署“天福柒年壬寅岁肆月贰拾日伎术院学郎知慈惠乡 书手吕均书”原文无题 $ 6 1 9 背:正面为唐赵嘏读史编年诗卷上并序,背面依次为悬泉镇遏 使行玉门军使曾子盈状、诗四首都虞候安怀恩处分赵奴奴兄弟争论事牒、 沈侍郎王建郎中白侍郎等赞碎金诗三首、谷校书十五弟次韵和洲 校书诗各一首都虞候安怀恩处分赵奴奴兄弟争论事牒残句、“白家碎金 一卷”正丈内容按声调顺序抄录,但卷中并未标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字样;条与条之间接抄不另行;抄写草率,间有脱漏;正文止于去声“打诨人” 条,似未抄完 $ 6 2 0 4 :本篇前为序文,首残缺约五行正文部分完整,分平声,上声 去声,入声四部分,每行抄二条,条与条之间有空格字体清晰,格式严整 后附沈侍郎白侍郎,吏部郎中王建等赞碎金诗四首末署。壬中年正月 十一日僧智贞记”后有“同光贰载( 九二四) 沽( 姑) 洗之月,冥( 冀) 生 壹拾贰叶,迷愚小子汝南薛彦俊”七言诗一首及“乙亥年润( 闰) - - :q 月生六 日张老将物麦伍斗,粟伍斗。字样原文缺题卷背有后添的“考字之典”四 字,应为蒋孝琬( 按,蒋为斯坦因的师爷,曾帮助斯坦因整理劫掠的敦煌文献) 或编目者所加 刘复先生曾将“p 2 7 1 7 ”采录刊于敦煌掇琐。郝春文主编的英藏敦煌社 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将“s 6 1 9 ”整理排印出版。郝书还吸收了张金泉、许建平二 先生合著的敦煌音义汇考的研究成果。 要想更好的利用、研究字宝,明白该书的体例是很有用处的,下面就结合 朱凤玉敦煌写本碎金研究的研究成果,加上一点个人心得,将该书一些较特 殊的体例简要介绍如下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是编排上的体例。主要为“旁通”和“又字”,现分别说明一下。“旁通” 即一声调内,音义相通的词条编成一组,并列出现。序文中说的“今分为四声, 旁通列之如后”就是此意。“旁通”又可分为音通、义通及音义并通三类。l 、音 通。“心警硬,五交反”与“弓茺馥,五交反”及“品妹( 为叠音符号,原卷 如此) ,丁钩反”与“靴狡素勾反”等即属此类。2 、义通。“月弓日魈,笔苗反, 肥充反”与“肥虺馗,鸟怀反,丑乖反”及“马老枣峭,捎”与“猪蹋触,音瓜” 等即属此类。前两条皆与“肥”有关,后两条皆与“动物”有关。3 、音义并通。 “语声碧,音西”与“物藿絮卢,音西,破璺声也”及“腱肛,e i :i :,许江反一 与“腱服,浦江,许丈”等即属此类。字宝往往在注文之后出一“又”字,下 接正文中某字或体或同音字。下接或体的有“肥髓盥,笔苗反,肥充反,又t 讼、 “相但倚,乌皆反,又挨”等,下接同音字的有上声部分“火姑燕上黠下如悦叉磷脚 ”等。“二同”亦相当于“又”字,如“蟥呒,元鱼,二同,上疾官反”。 其次是注音上的体例。本书注音有反切、直音、反切与直音并用三种体例。 我在注音与词条正文间已用标点隔开,很容易区分,下面不再举例。1 、反切。当 注一字之反切时,用“某某反”或“上某某反”及“下某某反”的形式。当注二 字之反切时,用“某某反,某某反”、“某某反,下某某反”、“某某,某某二反” 等形式。各写卷往往脱“反”字,但这并不是抄手有意为之。2 、直音。一字之直 音多用“某”或“音某”的形式。二字之直音多用“某某”、“音某某”、“音某, 下某”、“上某,下某”等形式。3 、反切与直音并用。当为二字注音时或采用此种 方法,多用“上某某反,下某”、“上某,下某某反”、“音某,下某某反”、“某某 反,下某”等形式。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还有将意义相近的词组成一个联合式词组的体例,如“相倔 倚”、“火焊炒”。p 2 臣”、“倚”皆为挨靠之义。“焊”、“炒”皆为加工食物的方法。 对本书的校录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以下材料均为张涌泉先生提供。 一九二四年,罗福苌的沙州文录补最早刊布了$ 6 2 0 4 的残序录文。 一九二五年,刘复的敦煌掇琐下辑刊布了p 2 7 1 7 的录文。 一九五五年,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 上海出版公司出版,又见于一九九。 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和二o o 二年出版的姜亮 夫全集) 又影写了p 2 7 1 7 卷的录文,姜氏跋云:“全卷以四声分,所录皆唐时口 语或俗语可以考隋唐之语言,明文字之变迁,办学术上重要之资料,学者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留心者也。”稍后姜氏之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 五六) 亦对此卷有简要的介绍,以为“大体是唐代西北方音中的俗语,为考唐音 者最重要的材料,也是要读唐以来俗文学者所必不可少的字典”。 一九七四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潘重规的瀛涯敦煌韵辑新编及瀛 涯敦煌韵辑别录,新编在目验原卷的基础上,参酌8 6 2 0 4 、p 3 9 0 6 卷、p 2 0 5 8 卷,对姜录有所匡正。别录又参酌各卷重新校录p 2 7 1 7 卷全文,并附有校记。 一九八八年,周祖谟撰敦煌唐本字书叙录(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大 学出版社) ,对本书写卷情况及内容有过简要的介绍。 方师铎明刻行书本( 碎金) 与敦煌唐写( 字宝碎金) 残卷之关系( 东海 学报六卷一期,一九六四) 砂冈和子敦煌出土( 字宝碎金) 语汇占字体( 中国语学二三三期, 一九八五) 刘燕文从敦煌本( 字宝) 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 出土文献研究续 集,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九) 张金泉论敦煌本( 字宝) ( 敦煌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朱风玉撰有敦煌本( 碎金) 系字书初探( 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专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一九九一) 、试论敦煌本( 碎金) 之价值( 林景伊教 授逝世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一九九三) 、论敦煌本( 碎金) 与唐代词汇( 潘石 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六) 等论文。 张涌泉著汉语俗字研究( 岳麓书社一九九五) ,亦对本书内容、体例、价 值等有所阐发。 张金泉、许建平著敦煌音义汇考( 杭州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 。 朱风玉著敦煌写本碎金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七) 。以上二种集其 大成,对各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且分别作有详细的校勘记。 郝春文主编的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三卷有$ 6 1 9 卷的录文及校记。 本文以$ 6 2 0 4 、p 2 0 5 8 为底本,参考$ 6 1 9 、郝书中$ 6 1 9 的整理本、敦煌掇 琐收录的p 2 7 1 7 ( 以后简称掇琐) 诸本互校。整理出一个较正确的本子,并 参看各种字书、韵书逐条做出简略的解释,对于较常见之字则不再作解释。本书 名称、写作时代、作者等问题本文办不讨论。本文初稿已将该书平、上、去,入 四部分全部整理完毕,但限于篇幅,这罩提交答辩的只是平声部分,特此说明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文 字宝序 凡人之运( 手) 动足皆有名目,言常在口,字难得知,是以兆人之用,每妨 下笔,修撰著述,费于寻检,虽以谈吐,常致疑之。又俗猥刺之字,不在经典史 籍之内a 闻于万人理论之言,字多僻远,口则言之,皆不之识。至于士大夫及转 学之客,贪记书传典籍之言计,心岂暇繁杂之字。每欲自书,或被人问,皆称不 识。何有耻之下辈,而惭颜于寡知,则有无学之子,劣智之徒,或日俗字不晓, 斯言谬甚。今天下庶士同流,庸贤共处,语论相接,十之七八,皆以协俗,既俗 字而不识,则言话之讹土戈反矣。在上者固不肯录而示之;小学者又贪轻易而傲 之。致使暧味贤愚,庶细无辨。余今讨穷字统,援引众书,翰苑、玉篇, 数家切韵,纂成较量,缉成一卷。虽未尽天下之物名,办粗济含毫之滞思。号 日字宝,有若碎金。然零取救要之时,则无大段;而副笔济用之力,实敌其金, 谓之碎金。开卷有益,读之易识。取音之字,注引假借。余思济众为大,罔以 饰洁为美。将持疑后来者也。成之一轴,常为一卷,俯仰瞻瞩,实有所益,省费 寻检也。今分为四声,旁通列之如后。 1 、肥腹髓,笔苗反,肥充反,又傀。 “肥充反”三字据掇琐及$ 6 1 9 增,$ 6 2 0 4 及p 2 0 5 8 无此三字。j h 影字在 龙龛手鉴( 以后简称龙龛) 中为“腱”字的俗体。广韵元韵:“腱,筋 也。一日筋头。”与“肥”相差甚远。看来此处的“爿曼”跟龙龛所收的那个 字并非同一个词。朱凤玉敦煌写本碎会研究及张金泉敦煌遗书字宝) 与 唐口语词均认为? 磺”为“臆”的讹字,其说于理可通。广韵霄韵甫骄 切小韵:“腌,脂臁,肥完。”甫与笔俱属帮母,骄与苗俱属霄韵。“肥完”与原 文中的“肥”字亦能相应。我以为“髓”字尚有可商之处。依本卷体例,凡为三 字词条的,如第一字为名词,多为主谓结构;如第一字为形容词,则后二字为从 属于第一字的形容词,如下文中的“肥虺馗”、“壮优擒”等,“虺馗”及9 | ; 莺” 均为“肥”与“壮”的具体状态。属于这两种情况的三字词组皆以第一字为中心 词。如“髓”读为“t i ”的话,则“肥月匿( 臁) 髓”应是“膘肥体壮的身体”之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为一偏正结构的词组,不符合本书体例。那“髓”的音义究竟应是什么呢? 龙龛肉部有碉翌字,为“腱”之俗体,- p l l “腹满也”,音“普邦反”,其声 旁“叟”实为“璺”之讹写,“璺”、“矍”相混至迟始于汉代,详参清顾蔼吉隶 辨第六卷。且从该书的材料看,“骨”旁与“肉”旁有混用的情况。如龙龛肉 部啊”为黼”之俗字,髓腿赃字为“髓”之俗字。我认为“髓一有 可能是“腱”字的另一俗体。理由如下:( 1 ) “髓”与熄”声旁相同,且二字形 旁可以互通,于是此二字互为异体字就有了前提条件。( 2 ) 如“醴”为“腱”字的 另一俗体,从音理上看它的反切“普邦反”与本卷它的注音“肥充反”是有相通 的条件的。“邦”为江韵字,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拟为勺q ”,“充”为东韵字,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拟为“u o ”,二韵韵尾相同,主要元音俱为后圆唇元音。( 3 ) 如“髓”为“腱”字的俗体藤( 膑) 、髓一训“脂臁,肥完”,- - - p l i “腹满”,均 为表现“肥”的具体特征的词,符合本卷体例。再看“又j 数。张金泉先生敦煌 遗书字宝) 与唐口语词一文总结出的本卷体例中一条就是“又字假借”,说得 更明白一些就是“又字或写”。也就是说,本卷凡有“又”字的地方,其下面的字 是这词条中同音字的或写。这个或写有的是词条中字的俗体,有的是同音借字。 该处的“又l 松应属俗体之俗体,“绳r 应为“傧”之俗体,宋苏轼仇池笔记蒸 豚诗:“嘴长毛短浅含臆,久向山中食药苗。”“脆”即“臁”之俗体,可相比 勘。“德”又为“臁”之俗体。因为本词条是形容人的,所以“月”可以用“ ” 来代替,这种偏旁类化的现象在敦煌写卷中经常出现。详见郭在贻文集第三 卷变文校勘与俗字研究一文。 2 、物塥斜,若乖反,又喁。 “蛹”字见说文立部,训“不正也”。说文口部有“禺”字,训“口 戾不正也”“喁”为后起的加旁字,该字后来又可指一般的歪斜。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种瓜“截去两头”原注“去两头者,近蒂子,瓜曲而细;近头子,瓜短 而喁。”“喁”字广韵反切“苦纲切”,本条“若”为“苦”字之俗写,玉篇 零卷及敦煌写卷“古”多作“右”形。 3 、肥虺:盛,乌怀反,丑乖反。 玉篇尢部:“虺馗,马病。”字或作“虺嗔”,汉语大词典虫部释为 “疲极致病貌”。“虺馗”训“马病”犹如謦蔗参既训“疲行鬼”又有“肥”义 ( 说详见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容体篇) 。如蒋先生所释,或是先有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病之义,引申为肥义;或是先有肥义,引申为疲病之义。玉篇、广韵、集韵 等书俱载馐膑”一词,训“大艟鬼”。骺”音“都罪切”,“胰一音“火罪切”。 ( 反切引自玉篇) “虺馗”似为此词之倒语。凡双声叠韵之词,其倒语往往亦 有原词之义,比如说“耷拉”与“阑单”俱有下垂之义。“佝偻”与“罗锅”俱有 驼背之义另 类篇卷十二中女部:猥多回切,女字,又邬贿切攫腰, 肥也。”此词与“虺馗”亦为同源关系。又元杂剧诈妮子调风月“面没罗,呆 答孩,死堆灰。“堆灰”似为? 胎艘”之语转。 4 、目臣眵,上兜,下所支反。 玉篇目部:“臣,臣眵,目汁凝。”广韵支韵叱支切小韵:“眵,目 汁凝也。”“叱”为昌纽字,“所”为庄系山纽字,在掇琐中“眵”的反切为“伤 支反”,“伤”为章系书纽字。如果掇琐没有错的话,那么庄章( 照) 二系合 流的现象在晚唐就已出现了。“正齿”三十六字母只有“照穿床审禅”一套,根据 陈澧的考证,广韵正齿音的反切上字可以分为“庄初崇山”和“章昌神书禅” 两类。王力先生在汉语语音史上卷第五章中,将“章”系称为“照”系( 详见 王力文集第十卷2 8 2 页) 。据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上卷第六章的论断,此 二系合流是庄并入照,那么此时“所、伤”二字的声母是相同的,都应读如书纽。 那么此时“眵”与“矢”( 屎) 读音是接近的,“矢”音“式视切”,属书纽上声旨 韵字,旨韵之平声为脂韵,支、脂二韵在隋初唐时已合为一韵( 见王力汉语语音 史上卷第四章) 。章太炎在新方言中说,今人读“眵”为“矢”,看来晚唐 五代时已作如此读了。 5 、人瞠眼,丑更反。 “瞠”字p 2 0 5 8 作馐”,或为“瞠”之俗体,同以“当”为声符的“铛”即 为庚韵字;或为抄手笔下误。“更”字掇琐作“庚”,“更、庚”同属“庚” 韵反。掇琐于反切后尚有“怒视”二字。 6 、描揉,下兼反,又i 坡量。 “下”字$ 6 1 9 作“丁”,应从。此条疑有较大讹误,前五字原文似作“拈操 丁兼反”。分析如下: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钩者”注“玷捶钩之轻重,而 无豪芒之差也。”陆德明音义“捶,郭音丁果反。”此处之“玷捶”似为广韵添 韵丁兼切小韵中的“妓敲”,训“称量”,注音与s 6 1 9 同。广韵末韵“敲” 字注“故欲,知轻重也。”说文女部:“操量也。”桂馥说文解字义i e ) h “量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者,本书揣量也,声义与;乏酮。集韵煤或作操。广韵探,量也。玉篇攘 量也,揣也。”另外,从。甘”得声之字在广韵中多居“谈、咸”两韵,无以 “兼”为反切下字者,而“兼、拈”同属“添”韵。“拊”字广韵反切“巨 淹切”,是群纽字,与“下”所属之“厘”纽并不十分接近。所以“拊、下”二字 疑皆为误字。应是抄手将“拈”误抄为“拊”,又将“丁”误抄为“下”。从“又 妓量”也可看出“描”为误字。前面说过,依本文体例,“又”字后面的字有时是 正文中某个字的或体,“又故量”的意思是“正文中某个字又可写作妓量的战”, 这个字只能是“拊”,而“描”与“故”又不同音,更使人怀疑是“描”有问题了。 除了本条,“故”作“拈”的例子又见于景德传灯录卷十二:“黄蘖竖起镢头 云,只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还有人拈掇得起么? ” 7 、相倔倚,乌皆反,又挨。 “挨”之“乌皆反”一读,不见于广韵、集韵、玉篇等官修书籍, 反而是注重当时口语读音的龙龛、五音集韵收有此音。龙龛手部:“挨, 乌皆反,倚也”将“乌皆反”之切放在首位。五音集韵则将该字置于上平 皆韵。诸字书无“假”字,其声符“座”广韵音“陟栗切”,与“乌皆反”相 去甚远。我怀疑“馑一应为“健”( 或“僵”) 之讹字。“佐”( 或“循”) 又 为“捱”之换旁俗字,其“0 ”旁应为受“倚”类化所换。“捱”音“宜佳切”,( 依 集韵) 属疑纽佳韵。“挨”属影纽皆韵。“疑、影”发音部位接近,广韵、集 韵俱有“皆佳”同用之例。正因为“挨、捱”音近,人们常将它们混用,如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以“捱”带“挨”的例子,该书卷六,“小生客寄, 没个人捱靠。” 8 、心忪佻,音锺调。 广韵锺韵“职容切”小韵:“忪,心动完。”玉篇心部:“忪,心动 不定,惊也。”“恍”在广韵中两读,一在萧韵,音“吐彤切”,训“轻薄。” 一在霄韵,为“谣”之或体,音“馀昭切”,训“忧也,悸也,邪也,惑也。”集 韵也是将其作为“惺”之或体收入的,该书霄韵:“惺, 尔雅:馁馁,忧无 告也一曰乱也,通作恍。”“佻”用作心理活动且与“吐彤切”音通的例子:慧 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七,大乘宝积论等一卷甓叠毗”注文:“下眺雕反,考 声云,蝓也,薄也郭注方言云,邪也。广雅云,乱也。”案,今广 雅疏证无“佻”字,但有“徭”字,训“乱也。”见该书卷三上。由广韵、( f -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雅疏证可知,一切经音义中“佻”之释文“邪也、乱也”其实是解释的“馁” 字,也可以说是解释的“馁”之或体“佻”。也就是说作为“馏”之或体的“佻” 也有“眺雕反”这一读音。说文心部:“悸,心动也。”“佻”可训“悸”,“悸” 训“心动”则可知“心忪佻”之义矣。 9 、人眼舔,音花,又灯。 自泞不见于字书。“际”为古“视”字。广韵至韵:“视,看视。际,古文。” “酉”或是从际,花省声的形声俗字;或是从际,从9 i i 的会意俗字。“_ i c b ”为从火,匕 ( h u a ) 声( 亦可看作化省声) 的形声俗字。 1 0 、人哦啄即焰反,即逾反。 一一广韵盐韵子廉切小韵:f t 彩哦哝不廉。又将豁切。啐己,子俱切。”其 中“将髓”一切与“即焰反”同音,“焰”亦懿韵字。“逾”、“俱”皆虞韵字。 1 1 、面皴风,支加反。 广韵麻韵侧加切小韵:“臌,施鼻。”广韵效韵匹完切小韵:“施, 面生气也。”“敲”或作“齄”、“髓”。明王志坚表异录人事四;“髓鼻, 酒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渣鼻”。“侧”庄纽字,“支”章纽字,此为庄照( 章) 合流之又一例证。 1 2 、癣知,音脾隳,又仳惟。 玉篇、广韵、广雅并有礴戋晓r 一词,训“短小完”。“鳞”字在 广韵中属齐韵,音“边兮切”,而“脾”为支韵字。“支、齐”合流的现象到 宋代才发生( 据王力汉语语音史上卷第六章) ,这里的现象是反映西北方音还 是说明“支、齐”合流于更早的时代呢? 待考。“隳”为晓纽支韵字。方言卷 十:“桂林之中谓短缳”郭注:“谓耀短也。绳,皮买反砬,苦买反。”( 详见 钱绎方言笺疏3 5 8 页) “脾”、“皮”皆为并纽字,“檗”为晓纽字,“苦”为溪 纽字,发音部位接近。“仳惟”见于楚辞、广雅、淮南子等书,详见广 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仳惟”二字在广韵中俱为脂韵字,“仳”音“房脂 切”,属并纽,“僬”音“许维切”,属晓纽。该词在诸书中皆为“丑”义,盖古时 矮子亦为丑之一种。广韵黠韵蒲八切小韵:“旁戎, 哎焰,短人。”集韵黠 韵释作“短完一。又广韵屑韵苦结切小韵:t 髑,粮张,短完。”“j 填”音 “蒲结切”疑一弹角氢耀媳仳惟锻癌、瓶娩为同一语源之不同分化形式。$ 6 1 9 “仳惟”作“仳雕”,这恐怕是抄手将该词误认为是诗经王风中谷有蕹:“有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女仳靛”中的“仳雒”了。 1 3 、声骤,支咬反。 哩静$ 6 1 9 音“炒”。广韵肴韵侧交切小韵:礁耳中声。”集 韵爻韵庄交切小韵:穰磔辕声扰耳。”“咬”、“炒”皆为上声字,暾 在口语中应有上声之读。“”为叠字符号,原卷如此。 1 4 、人颏颐,音孩夷。 “颏”$ 6 1 9 作“颡”,且无注音。原卷“颏”字与“颜”极为相似( 敦煌写卷 中“亥”“彦”字形非常接近,可参看敦煌变文校注目连缘起“形骸苦考改 容仪”注释。篆隶万象名义亦有此现象) ,但从注音及本卷体例还是可以确定 是“颏”字的。“孩”音“户来切”,匣纽哈韵字。在广韵中“颏”与“孩” 同小韵。依本文体例,同义词常被放在一起。像前文中的镳倚”,下条。髑项” 即是如此。玉篇页部:“颏,颐下。”不管是“颡”还是“颜”,都离“颐”太 远。 1 5 、胭项,音燕。 “胭”字p 2 0 5 8 作明凰”,“目一为“因”之俗体,见干禄字书。济南出 土的秦爱( 字季养,秦琼之父) 墓志铭中的“恩”字就写作“走当”。崔大庸、许 延廷主编济南重大考古发现纪实刊有秦爱墓志铭的照片。该词为唐代人常用 之语,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有“鸿鹤能鸣,者缘咽项长”、“虾蟆能鸣, 岂缘咽项长”之语。广韵先韵乌前切小韵:“胭,胭顶。”“顶”字俄藏北宋 本及钜宋本皆作“项”。 1 6 、眈眼,古侯反。 p 2 0 5 8 在“眈字右上角改为小字唾j 兄”。$ 6 2 0 4 脱“反一字,应据p 2 0 5 8 补。 广韵侯韵恪侯切小韵:“目深眍目勉集韵侯韵墟侯切小韵:“朐,埤 畲:目深完。或作晚”清范寅越谚 - f :“晌,深目貌。俗言眼嘲社 即此。” 1 7 、笑睨,由伊反。 篆隶万象名义口部:“睨,又弥反,不欧而吐。”“又、由”同为余纽字。 “伊”为脂韵字,“弥”为支韵字,此二韵在唐代音系中通用,见王力汉语语音 史上卷第四章。 龙龛人部:4 敞,音移,笑。“移”在广韵支韵弋支 切小韵,亦为余纽字。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8 、马醚踏,捎。 注音与p 2 0 5 8 同,掇琐及$ 6 1 9 作“所交反”。玉篇走部:j 稿,走也, 所六切。”直音篇走部:健螽走完。”从“肃”得声的“檐、漏、蠕、搞”等 字,在广韵中都兼有“萧、屋”平入两读。从“捎”和“所六切一看来,硅毒” 亦属这种情况。 1 9 、语声霪,音西。 掇琐于“西”字后尚有“破悲也”三字。集韵支韵相支切小韵:霪, 声散也。”说文言部:霉,悲声也。”广韵音“先稽切”。综合以上材料, 我们可以知道,声謦的意思就是“悲痛放声,以至声音都有些沙哑了。”嗓子一 沙哑,听起来当然有些“散、破”。 2 0 、猪蚜她,啬叉。 字缢灰韵:“灰,俗伤亿”广韵灰韵呼恢切小韵:受歉猪掘地也。”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五:“埤仓云:豕以鼻垦地取虫谓捌运迎。”又卷九 十四:“古今正字义同,从豕虫( h u l ) 声。” 2 1 、物髦葱声,音西,破璺声也。 “鬈一字因第1 9 条“薯一字而衍。广韵支韵息移切小韵:t 氢饔破。一 广韵齐韵先稽切小韵:“瓦破声。”案召”、4 甜乃一对同源词,说详方 *衍 言笺疏卷五。 2 2 、相燎婊,音寮,下钵。 广韵萧韵:“燎,相燎戏也。”集韵萧韵:“嫁,相戏。”说文女 部:“婊,妇人美也。”在广韵末韵中音“蒲拨切”。此字在本条中纯起记 音作用。“燎婊”当即“撩拨”,为“引逗、挑动”之义。唐张豸游仙窟:“渠 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撩”、“拨”单用皆有“挑逗”之义。 2 3 、手搏搐,自盐反,下尺者反。 “揖”字 广韵三读,皆训“取也”,其中一个在覃韵,音“昨含切”,与 “自盐反”音近。此字渊源颇古,方言卷一:“撙,取也。卫、鲁、扬、徐、 荆、衡之郊日撮。”钱绎方言笺疏:“今俗谓以指摘物日播,音近蚕。”玉篇手 部:“搪,开也。” 广韵马韵昌者切小韵:“搪,裂开”正字通手部: “扯,俗揞字。”“搏”、“搪”意近,常放在一起使用,如清蒋湘南与田叔 子论古文第二书:“搏字搪句是又不知古人模拟之法。”和元无名氏 渔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记第二折:“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有如那搏棉搪絮随风洒。一又宋刘敛中 山诗话:“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日:我为诸馆职撂搪至此 闻者憎笑。” 2 4 、人蛸掠,捎音。 说文女部:“蛸,小小侵也。”即“逐渐侵犯”之意后引申为一般的侵 犯,广雅释言上:“蛸,侵也。”广韵肴韵所交切小韵:“蛸,小嫡侵也。” 与本条注音字“捎”同音。“媾掠”即侵犯劫掠之义。 2 5 、火燔炒,自盐反。 $ 6 1 9 无“炒”字,焊炒下双行小字:“撂,去毛”龙龛火部:“焊,以汤 沃毛令脱。”$ 6 1 9 可能是将“播”之注文误抄于此,也可能是该卷抄手认为此“爆” 字的意思是“去毛”,且可写作“撂”。从情理上来讲,后一种可能不是太大本 条首字为“火”,这说明它后面的“爝炒”二字都应与“火”有直接关系,就算这 里的“爝”是。去毛”的意思,那也得如龙龛所言,是用开水将毛烫去,不 可能是用火直接作用于鸟兽的皮毛的。那这里的。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依本 卷体例,“爝”跟“炒”的意思应该比较接近的。我们先看“炒古时的炒跟现 在“炒菜”的。炒”意义是较接近的,都有翻搅使熟的意思,如北魏贾思勰 齐 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炒麦黄,奠令焦。”只有不停地翻动麦子,才能使它不被 烤焦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稍熟 悉治茶工艺的人都知道,新采的茶叶要用手在锅里翻炒才行t 广韵盐韵徐盐 切小韵:“颤,说文日,汤中烩肉也”其或体之一为“爆”“焓”相当于今天的 煮。唐柳宗元鞭买:“余乃召僮爝汤以濯之”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三引t 广 志日:“菟葵,熵之可食”敦煌变文校注双愚记) 中太子偈日:“烹爝唱蝉 恨屠子,网捕喑嗟伤钓翁”这是太子借被烹煮的牛羊与被捕的鱼的口吻来控诉人 类的残暴无情,。烹气“爝”并称,可见此二词意义相近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条的 意思就是:“用火煮、炒” 2 6 、相捆就,而缘反。 广韵仙韵而缘切小韵:“捆,摧物也”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捐就” 条:“捆就,犹言迁就或温存也秦观满园花词:我当初不合苦捆就,惯 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苦捆就,犹言太迁就也赵长卿簇水 词:试捆 就,便把我得人意处,闵子里施纤手。此当为温存义”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7 、角髂子,呼交反。 玉篇骨部:“镐,编箭。”集韵爻韵虚交切小韵:“髓,鸣镝也。” 此种箭的发声装置盖为牛角所制。 2 8 、掘鼓,知爪反。 “爪”即“瓜”字之俗写,在佛经及敦煌写卷中此二字多不分,所以龙龛 将“瓢、腱、瓠”等字即归入“爪”部,又归入“瓜”部。玉篇手部:“捆, 打鼓也。”字或作“栖”,世说新语规箴:“诣州府诉,不得理,遂至褪登闻 鼓,犹不被判。”又弥衡所奏鼓曲名为“渔阳掺栖”。 2 9 、心警硬,五交反。 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警,假借为傲。”庄子天地:“虽以天 下誉,得其所谓,警然不顾。”成玄英疏:“警,诞慢之容。”陆德明注音“五羔反”。 3 0 、手授援,乃和反,素和反。 “援”p 2 0 5 8 音“索摩反”广韵戈韵奴禾切小韵:“接,接莎,两手相 切摩也。”“援”为“接”之或体,集韵戈韵奴禾切小韵:“搔,说文,推 也。一日两手相切摩也。或作援。”“莎”又可作“沙、莎”等,集韵戈韵 苏禾切小韵:“莎,接莎,手相切摩也。通作莎、沙。”“拨”应为这几个字的借 音字,或是又一俗体。当作为声符时,“垒一、“沙一可通用。如“梭、笞一为“捧” 之或体,“酸”为“妙”之或体。 3 1 、弓慈硬,五交反。 龙龛支部:“艘,巨支反,弓硬完也。”同部又有丐毯”字,音“五交 反”,训“打也”,又有t 1 勘字,音“巨支反”,训“击水也”碍如字与本 条的考毯”的形似而音切一致( 本条鬼”之声符“尧”写作“竞”,“竞”为 “竟”之俗写) 。“歉一、t 章是”字形亦较接近。技”字声符“桌”为“桑”之 或体,音“巨支反”颇可疑。我对此的解释是,可能琴邑。字亦有“弓硬完”之 义,龙龛前的某一字书将此字误抄为;文”形,又将此字音注为擘炙的读 音“巨支反”,龙龛遂延其误。 3 2 、手挠拂,以哥反。 哥静即“搓”之俗体,篆隶万象名义即写作此形,音“千何反”,训“挪, 以手扪摸。一龙龛骨部:“髓,俗,骨乞,正,资智反,髓,枯骨。”本条及篆 隶万象名义“差”之写法与“羌”非常相似,所以“髭”有或体“筒无字,实 山东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i mi i _ i _ - - _ i _ l _ _ _ - - i i l _ _ - _ l _ e i l _ _ _ _ e l l i _ l 自_ _ l - _ e ! - 自_ l _ 自_ l j _ _ _ | = _ _ i i _ 际上是“髅”正优”俗,龙龛误。“撩”现多写作“捻”。“搓、捻”皆为易 懂之词。“搓”广韵音“七何切”,“七、千”皆为清纽字。此字本条音“以哥 反”,“以”为余纽字,与清纽相差甚远。张涌泉先生认为“以”为“次”之讹字, 从其说 3 3 、云锌,疋兮反,又化。 注音从p 2 0 5 8 ,底本不清。“化一应依p 2 0 5 8 作钯”。方言卷九:“其广 长而薄镰者谓之绅,或谓之钯。”( 广雅疏证释器) 补正:“镡,镞镝也。”疏 i e :“唐六典引通俗文云:骨镞日1 龟,铁镞日镝,鸣箭日骰,霍叶日缸钇 与锌同。”“云”盖谓其飞行高远。 3 4 、相设蓦,莫干反。 说文言部:“谩,欺也。”根据“音同意通”之理,此处“蓦”应与“陌、 株、福、蠛”等通,俱有“蒙、裹”之义,引申为“欺瞒”之义。“陌刀“陌生” 亦可作”蓦刀”、“蓦生”。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中军家三十将士各执阔 刃蓦刀,当时便喝:来者何入? ”水浒传第二十回:“白胜的事,可教蓦 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好脱身。”“陌,蓦”均为明纽陌韵字。 此条至第6 1 条以p 2 0 5 8 为底本。 3 5 、颗创,音科落。 “颗”$ 6 1 9 作“翱”,应从玉篇刀部:绷,古火切,割也。”集韵果 韵古火切小韵:“割也,或从戈。” 广雅释诂一割,剔也。”王念孙疏证: 钠者,众经音义卷十一引通俗文云:去骨日剔,去节日削。凡剔去毛 发爪甲亦谓冽。”广韵铎韵卢各切小韵:嘲,去皮节,又剔也。”“颗鼎” 在各韵书中均为上声字,却用平声“科”字给它们注音,并将该条放在平声部分。 其原因待考。 3 6 、声韶,女惊反。 t 胡躬”有“多言”之义。字或作“a 原仍”。敦煌变文校注燕子赋( 一) 。莫舅垦】仍晰注文:“哟咖( 庚卷同) ,甲卷作仍仍江蓝生校:t 垆拧不见 于字书,当为仍之俗写增旁字,仍有重、频义蒋冀骋校:c 柄哟当通柱? 钯, 二字音近借用也。玉篇,自i 吃多言也是其义又 说文豹,厚也字又 写懒。接沈与哟同源,从口犹从言也。玉篇葡位,音女林切,训多言。,嘲黉缎 皆一声之转也。,按:蒋说是, t t - - 零u k 字宝:声前翻,女惊反。可知口怨柱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音。” 3 7 、略啄,侧咸反,下卓。 “略”字原卷声符为“舀”,敦煌写卷“自”、“舀”多相混。说文口部: “略,食也。从口自声,读与含同。”说文之读音与“侧咸反”并不接近,“略” 似应为“编”之俗体。广韵咸韵竹咸切小韵:“碍,鸟啄物也。”“侧”为庄 纽字,“竹”为知纽字。前面提到过写卷反切反映庄照( 章) 合流的情况,这里应 是知照( 章) 已合流的反映,唐作藩先生在其所著音韵学教程中提到在唐代 西北方音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标准手册
-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试卷题库及答案
- 农业合作社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策略
- 九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教材
- 水泥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职责清单
- 质量反馈体系建设与流程规范文件
-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复习教程
- 中小企业融资申请文案与方案模板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测及验收操作指南
- 2025年保密观原题附答案
- 基于项目学习的英语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 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罗兰贝格
- 第六章-材料的热性能
- (完整版)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 高一前三章数学试卷
-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课标Ⅱ卷)语文试卷
- 货款对抵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特殊教育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方向研究报告
- 《应用语文(第3版)》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