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学专业论文)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研究 摘要 甘肃省至今共报道苔藓植物5 6 科1 8 5 属5 0 6 种,其中藓类植物3 8 科1 5 5 属 4 3 2 种。总的说来,对甘肃省苔鳞植物的调查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 对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的交界处,其地 理坐标为:北纬3 2 。2 17 3 5 。5 0 ,东经1 0 1 。4 07 1 0 5 。2 0 。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约31 , 8 0 0k m 2 ,海拔最高峰4 9 2 0 m ,最低5 5 0 m ,地形高差悬殊,气候 复杂多样,呈现出从亚热带、温带到寒温带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在对甘肃省白 龙江流域苔鲜植物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共发现了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 植物共2 5 科、9 1 属、2 2 6 种( 包括4 亚种,l 变型,7 变种) 。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优势科 属主要是分布于温带地区的种类,还具有明显的东亚色彩。该地区的侧蒴藓类植 物的分布类型可划分为1 3 大类,其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 占2 7 8 8 ) 为主, 其次为东亚分布类型( 占2 2 1 2 ) 和中国特有分布类型( 占2 0 3 5 ) 。东亚分 布类型中中国一日本分布( 1 1 5 0 ) 高于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 4 4 2 ) 。 比较白龙江流域与相邻7 个地区侧蒴藓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白 龙江流域与秦岭、神农架、横断山的种和属的相似性关系较密切,而与祁连山、 贺兰山的关系疏远。该区系既表现有热带、亚热带分布向北温带分布的过渡,也 有中国一日本分布向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的过渡。 关键词:自龙江流域侧蒴藓类苔藓植物区系分类 分类号:q 9 4 9 3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i e so nt h e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o fb a i l o n g ji a n gr i v e r b a s i no fg a n s u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5 0 6s p e c i e so fb r y o p h y t e si n18 5g e n e r aa n d5 6f a m i l i e sa r e r e c o g n i z e do f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a m o n gt h e m ,4 3 2s p e c i e s ,15 5g e n e r aa n d3 8f a m i l y o fm o s s e sh a v eb e e nr e p o r t e d b a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i ss i t u a t e di nt h es o u t ho f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l o c a t i n gi nt h e c o n v e r g e n c ez o n eo ft h eq i n g h a i t i b e tp l a t e a u ,l o e s sp l a t e a ua n dq i n b am o u n t a i n s ( 3 2 。2 1 3 5 。5 0 n ;1 0 1 。4 0 1 0 5 。2 0 e ) t h eb a s i nc o v e r st h ea r e ao f 3 1 ,8 0 0k m 2 , a n di sk n o w na so n eo ft h ef i r s t o r d e rb r a n c h e so fj i a l i n g j i a n gr i v e r t h eh i g h e s t e l e v a t i o ni s4 9 2 0 m ,a n di t sb o r o mi so n l y5 5 0 m t h ec l i m a t eo ft h eu p p e rr e a c h e si s t e m p e r a t e h u m i d ,a n dt h a to ft h em i d d l ew a r m - h u m i d ,w h i l et h a to ft h el o w e rr e a c h e s s u b t r o p i c a l h u m i d b a s e do n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i o na n ds t u d yo f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f r o m t h eb a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b a s i n ,2 2 6s p e c i e so f 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i n9 1 g e n e r aa n d 2 5f a m i l i e s ( i n c l u d i n g8v a r i e t i e sa n d4s u b s p e c i e s ) a r er e c o g n i z e d f r o mb a i l o n g j i a n gb a s i nn o to n l yt h es p e c i e so f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a r ev e r y a b u n d a n t ,b u t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y p ei sd i v e r s eo b v i o u s l y i nt h eb r y o f l o r ao f b a i l o n g j i a n gb a s i n ,t e m p e r a t et a x aa r ed o m i n a n t ,a n de a s ta s i ae l e m e n ta r ee x i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p r o f iw uz h e n g - y i so p i n i o n ,t h eb r y o f l o r ao fb a i l o n g j i a n gb a s i n h a v eb e e nd i v i d e di n t o13a r e a lt y p e s n o r t ht e m p e r a t et y p e ( 2 7 8 8 ) a r e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o n ea n dt h ee a s t - a s i a t i ct y p e ( 2 2 12 ) a r ea l s oa b u n d a n t ;t h e nt h e e n d e m i ct oc h i n at y p e ( 2 0 35 ) a r et h et h j r do n e i nt h ee a s t a s i a t i cs p e c i e s , s i n o - j a p a nt y p e ( 11 5 0 ) i sm o r et h a ns i n o h i m a l a y at y p e ( 4 4 2 )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o fb a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a n dt h o s e o ft h eo t h e r r e g i o n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ft h e b r y o f l o r ab e t w e e nt h o s eo f b a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 ,m t q i n l i n g ,s h e n n o n g j i a ,m t h e n g d u a na r ev e r yc l o s e t h e s e b r y o f l o r a sr e p r e s e n tn o to n l y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b e t w e e nn o r t ha n ds o u t h c h i n a ,b u ta l s os i n o - j a p a n e s et y p ea n ds i n o - h i m a l a y a no n e k e yw o r d s :b a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 ;p l e u r o c a r p o u sm o s s e s ;b r y o f l o r a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i l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研彦峄 导师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一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郦琊 签字日期:2 0 0 夕年月7 日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 0 0 夕年月夕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综述 、硎、,j 二 1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自然概况n 。4 3 1 1 地理位置 白龙江位于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发源岷山与西倾山之间郎木寺 附近,东与四川的昭化、青川县接壤,西接青海积石山高原,南隔岷山与四j i i 为 界,北以迭山与洮河分水,流经碌曲、迭部、舟曲、宕昌、武都、文县等县,于 四川省广元县昭化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约3 1 ,8 0 0k m 2 ,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 2 。2 l 3 5 。5 07 ,东经1 0 1 。4 0 1 0 5 。2 0 。 1 2 地质、地貌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带的西段,迭经海西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 响;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又使本区抬升并发生褶皱和断层,才为今日高山峻岭的 地貌格局奠定了基础。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仍极活跃,表现在河谷中多级阶 地和冲积扇以及数级高山侵蚀面等。白龙江由西北向东南横穿于岷山、迭山之间, 上游多为山间盆地,中下游多为峡谷,峰峦重叠,沟谷纵横,山体陡峭,地形高 差悬殊,最高海拔( 迭山) 4 9 2 0 m ,最低海拔5 5 0 m ( 文县罐子沟) ,平均坡度3 0 。左 右,局部地区达5 0 。以上。 1 3 土壤 白龙江地区由于海拔高度、气候和植被的不同,形成的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 也不同。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为:栗钙土、高山草原土、褐色森林土、棕色森林土、 棕色灰化土及高山草甸土。土壤分布情况为:阳坡土壤干燥、瘠薄,阴坡土壤湿 润、肥沃。 1 4 气候 白龙江流经的地域广阔,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复杂多样。大致划分如下:上 游属温带湿润气候区;中游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而下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白龙江流域年均温1 5 左右,最冷月气温4 5 左右,年降水量4 4 8 9 9 1 1 6 m m 。 上游温带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中游河谷地带具有干热河谷的某些特点,气候干 旱,降雨量少。而武都、文县一带年降雨量4 4 0m m 左右,蒸发量却为降雨量的 3 倍。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5 植被 白龙江流域由于纬度、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植被类型也不相同。从 植被的水平地带分布来看自龙江下游即文县、武都南部,属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 叶林带;白龙江中游属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自龙江上游迭部林区所辖范围和白 水江、拱坝河上游,属温带夏绿阔叶林与森林草原交错地带。植被的垂直地带分 布大致是:海拔1 0 0 0 m 以下的河谷与山麓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 0 0 0 m _ 2 1 0 0 m 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1 0 0 m 一2 9 0 0 m 之间为针阔混交林带;海拔 2 9 0 0 m 一3 6 0 0 m 之间为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3 6 0 0 m 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2 、甘肃省及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的研究历史 中国苔藓植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主要是由外国人进行的。从2 0 世 纪4 0 年代中期,我国老一代植物学家王启无、陈伯川、杨承元、陈邦杰和赵修 谦等,才开创了中国苔藓植物研究的新时期,其中陈邦杰贡献最为突出【5 1 。随后 有徐文宣、郎奎昌、仝治国、黎兴江、胡人亮、高谦、敖志文、吴鹏程、罗健馨、 张满祥、林邦娟、李植华、钟本固和臧穆等人o 】。随着从事苔藓植物研究的人 员不断增多,研究方向也由经典分类向多个领域拓宽,并逐渐与世界苔藓植物研 究水平缩小差距。 在过去几十年里,对甘肃省的苔藓植物报道非常零散,有关甘肃省苔藓植物 最早的文献是m u e u e r ( 1 8 9 6 ) 和b r o t h e r u s ( 1 9 2 9 ) 对俄国人n m p r z e w a l s k i 和gn p o t a n i n 所采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报道苔藓植物5 种,包括d e s m a t o d o n s o l o m e n s i sb r o t h 、d i s t i c h i u mp a p i l l o s u mc m u l l 、g r i m m i as u b t e r g e s t i n ac m u e l l 4 个新种【8 一。法国人r e v e l i c e n t ( 1 9 1 4 1 9 2 6 ) 在中国北部地区多次进行植物 标本采集,中国植物学家秦仁昌( 1 9 2 3 ) 也在甘肃省采集了苔藓植物标本。根据 这些标本,d i x o n ( 1 9 2 8 ,1 9 3 3 ) 报道甘肃省藓类植物3 3 种,包括5 个新类群和 3 个中国新纪录,其中有1 6 个分类单位使用至今。刘继孟( 1 9 3 6 ) 在陕西、甘 肃、内蒙古和祁连山采集植物标本。之后,k a b i e r s c h ( 1 9 3 7 ) 、陈邦杰( 1 9 4 1 , 1 9 6 3 ) 、仝治国( 1 9 6 3 ) 、陈邦杰( 1 9 7 8 ) 、张满祥( 1 9 7 8 ) 、黎兴江& 张满祥( 1 9 7 9 ) 、 k o p o n e n ( 1 9 8 1 ) 、h a t t o f i & l i n ( 1 9 9 2 ) 、高谦( 1 9 9 4 ) 、r e d e f e a m ( 1 9 9 6 ) 、z h a n g & g u o ( 1 9 9 8 ) 、黎兴江( 2 0 0 0 ) 、z h u ( 2 0 0 1 ) 、吴鹏程( 2 0 0 2 ) 、张满祥( 2 0 0 3 ) 等对甘 肃省苔藓植物进行了少量调查研究和报道,张耀甲( 1 9 9 6 ) ;张国梁,黄华梨,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华声( 1 9 9 7 ) 对榆中兴隆山和冷水江两个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报道,包 括藓类植物3 2 科8 l 属1 3 4 种8 变种。吴玉环、杨海英( 1 9 9 5 ,2 0 0 1 2 0 0 4 ) 等 对野外所采集的标本及各大馆藏标本进行了相关研究,共报道甘肃省祁连山地区 苔藓植物3 8 科1 2 6 属3 2 7 种。甘肃省至今共报道苔藓植物5 6 科1 8 5 属5 0 6 种, 其中藓类植物3 8 科1 5 5 属4 3 2 种【1 1 1 9 】。而对白龙江流域的调查研究仅限于维管 植物,孙学刚等对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木本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该流域有 木本植物9 0 7 种,分别隶属于1 0 3 科,2 8 1 属 2 0 】;张耀甲( 1 9 9 8 ) 对白龙江流域的蕨 类植物的调查,共发现该流域蕨类植物有2 6 3 种,隶属于3 4 科、7 6 属【1 1 。 总的说来,对甘肃省苔藓植物的调查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对白 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系统研究尚属空白,而甘肃省苔藓植物实际拥有量远大于现有 的纪录。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补充新资料, 能对自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长江水源的涵养起到作用,亦期望 对苔藓植物区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3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2 卜2 2 】 长期以来,苔藓植物因其形态微小,净生产量低等原因,对其研究和利用的 程度远不及藻类、真菌和其他高等植物。实际上,苔藓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成分,而且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医 药应用、环境监测、园林绿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应用前景。 3 1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苔藓植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它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断裂的 岩层上,丛集的植物体积累水分和浮尘,代谢的酸性物质分解岩面,促其分化, 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所以说苔藓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在自然界,苔 藓植物也是某些植被类型的组成部分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常有大量的地衣 和苔藓组成一望无际的苔原;森林、沼泽、草甸等植被中,常见苔藓植物成为饱 含水分的地被植物。苔藓植物因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护 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苔藓植物可促使湖泊陆地化、森林沼泽化。苔藓植物虽 体型微小,但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繁殖能力,注定在自然界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3 2 苔藓植物在医药方面的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我国,苔藓植物在医药方面有较广泛的研究及应用。1 9 7 8 年,徐文宣首 次对我国的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全国中草药、中国药用孢子植 物和云南中草药资源中均记载了许多药用苔藓的生境及功效。随后,余月 明( 1 9 9 5 ) ,吴昆和肖春旺( 1 9 9 8 ) ,衣艳君( 2 0 0 1 ) 等通过实验证明苔藓植物的 药用价值。在国外,用泥炭藓作外科敷料,不仅可以节约棉花,而且具有许多棉 花不可替代的优点。现在,从苔藓植物中发现、分离和鉴定生物活性物质,成为 药用苔藓植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3 3 苔藓植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苔藓植物终年常绿,植物体及叶片的几丁质,使整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又易进行化学分析,而且能够对不同的污染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尤其是对空气 污染,其敏感性范围远远超过了其它高等植物。苔藓植物的这些形态构造、生态 习性特点,使它成为环境监测的极佳材料。 3 4 苔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苔藓植物广泛用于花卉苗木移栽过程中根部的包扎,它能有效地保护花卉苗 木的根毛少受损伤,同时维持了根际小环境的湿度,有效的提高移栽成活率。苔 藓植物还可作为土壤添加物,它不仅能使土壤有效地保水、通气,而且可增加土 壤的酸度和腐殖质的含量,还可抑制霉菌的生长。苔藓植物也是笳景材料,一些 大型的藓类被栽植于盆钵中供室内观赏。在公园中将苔藓植物作为草坪,景观更 加迷人。 二、材料与方法 根据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采集于白龙江流域的苔藓植物标本1 6 0 0 余份 进行显微鉴定,列出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名录,并对其进行区系成分分析, 以求较彻底的掌握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 1 、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积累 对于系统分类学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相关资料的搜集、查阅与积累。在研 究工作的前期,作者广泛搜集和查阅了相关文献,到论文撰写为止,依据所查阅 的文献资料,完成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鉴定工作,并列出了白龙江流域侧 蒴藓类植物名录。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系统的野外调查与采集 2 0 0 6 年7 月8 月,本实验室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甘肃省白龙江流域 采集了苔藓植物标本( 采集路线见附表) 。2 0 0 7 年7 月,又对甘肃白龙江流域的 苔藓标本进行了补采。两次采集共采集苔藓标本4 0 0 0 余份,并对其进行了初步 的整理,目前这一部分标本保存于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 s d n u ) 。 3 、标本的鉴定 作者在导师及专业相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山东师范 大学植物标本馆( s d n u ) 1 6 0 0 余号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标本进行了显微鉴 定,主要是通过观察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进行鉴定工作。在此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由于苔藓植物个体较小,在野外仅凭肉眼很难区分科属,因而野外 采集时有些标本袋中的标本比较杂,往往有不同种的标本混在一起。另外,由于 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我们现在仍然还有一些标本不能及时准确的鉴定出来,有待 于以后继续研究。 4 、地理分布类型的分析 地理分布类型的分析的首要条件是掌握该地区最新且相对完整、准确的植物 名录,其次是全面掌握每个分类群在全球的分布状况。作者通过标本鉴定,首次 整理出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尽量做到全面掌握每个物种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并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 布类型【3 2 】划分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类型。每个物种都尽可能的 归入某一地理分布类型中去。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研究结果 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名录f 2 3 。1 】 1 、本名录中的科的排列顺序采用陈邦杰的系统;属和种是按照拉丁字母的顺序 排列。 2 、全部凭证标本均存放在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 s d n u ) 。 3 、宰为甘肃新纪录种,宰宰为甘肃新纪录属,宰宰宰为甘肃新纪录科 z h 指赵遵田,y 指于宁宁,h 指韩国营,r 指任昭杰 木灵藓科o r t h o t r i c h a c e a e 变齿藓属z y g o d o n 木幸 z y g o d o no b t u s i f o l i u sh o o k 掌 苜蓿滩( a l t :2 4 0 0 m ) z h & h 3 9 5 0 : 木灵藓属o r t h o t r i c h u m o r t h o t r i c h u m 钐以eb r i d 邱家坝二工段( a l t :2 4 0 0 m ) y 3 9 4 6 o r t h o t r 耙h u md a s y m i t r i u ml e w i n s k y 木 邱家坝一工段( a l t :2 4 5 0 m ) r 3 9 4 3 ;- - - 1 - 段( a l t :2 4 0 0 m ) y 3 9 4 2 ;花草坡( a l t :2 9 4 0 m ) z h & h 3 9 4 0 ;达拉沟( a l t :3 9 4 1 m ) z h & h 3 9 4 1 ; o r t h o t r i c h u mh o o k e r iw i l s e xm i t t 木 达拉沟( a l t :2 5 5 0 m ) z h & h 3 3 9 6 、3 3 9 9 、3 9 3 6 :羊布梁( a l t :3 2 5 0 3 3 5 0 m ) z h & y 3 3 9 2 、 3 3 9 8 ;磨沟( a l t :2 7 0 0 m ) z h & y 3 9 3 7 ;美龙沟( a l t :2 2 5 0 m ) z h & y 3 3 9 3 ;益哇沟 ( a l t :3 6 0 0 m ) z h & h 3 3 9 7 :邱家坝饲养中一i 二, ( a l t :2 2 5 0 - 2 3 5 0 m ) y 3 9 2 7 、3 9 2 9 、3 9 3 0 、 3 9 31 、3 9 3 3 、3 9 3 4 、3 9 3 8 ,r 3 3 9 4 :邱家坝一工段( a l t :2 4 0 0 m ) y 3 9 3 5 邱家坝二 工段( a l t :2 4 0 0 2 6 0 0 m ) y 3 3 9 5 、3 9 2 6 、3 9 2 8 、3 9 3 2 、3 9 3 9 : o r t h o t r i c h u ml e i o l e c y t h i sc m u e u 邱家坝饲养中一i 二, ( a l t :2 2 5 0 m ) y 3 9 4 4 :邱家坝- - i 段( a l t :2 4 7 0 m ) y 3 9 4 5 : 蓑藓属m a c r o m i t r i u m 宰宰 m a c r o m i t r i u mj a p o n i c u md o z ye tm o l k 宰 厂部后d _ l ( a l t :2 4 5 0 2 5 2 0 m ) z h & h 3 9 4 7 、3 9 4 8 : m a c r o m i t r i u mr e i n w a r d t i is c h w a e g r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老龙沟( a l t :2 4 0 0 m ) z h & h 4 4 8 3 m a c r o m i t r i u mt o s a eb e s c h 达拉沟( a l t :2 710 ) z h & h 3 9 4 9 直叶藓属m a c r o c o m a * m a c r o c o m al e n u e ( h o o k & g r e v ) v i t t s u b s p s u l l i v a n t i i ( c m u e l l ) v i t t 美龙沟( a l t :2 2 5 0 m ) z h & y 3 2 5 6 ; 卷柏藓科r a c o p i l a c e a e 料宰 卷柏藓属r a c o p i l u m r a c o p i l u m a r i s t a t u mm i t t 高桥沟( a l t :8 0 0 - 9 0 0 m ) y 4 4 81 ;黑阴沟( a l t :7 9 0 m ) y 4 4 8 2 ; 虎尾藓科h e d w i g i a c e a e 虎尾藓属h e d w i g i a h e d w i g i ac i l i a t a ( h e d w ) e h r h 唐家山( a l t :8 5 0 9 0 0 m ) z h & h 3 9 5 1 、3 9 5 2 ;黑阴沟( a l t :8 1 2 m ) z h & y 3 9 5 3 ;铁垆沟 ( a l t :1 4 0 0 m ) z h & y 3 9 5 4 ;西沟乡( a l t :1 0 0 0 11 0 0 m ) z h & y 3 9 5 5 ; 隐蒴藓科c r y p h a e o i d e a e 隐蒴藓属c r y p h a e a c r y p h a e ao b o v a t o c a r p ao k a m , 高桥沟( a l t :8 0 0 m ) y 4 3 7 7 ;邱家坝( a l t :2 4 0 0 ) z h & h 4 3 7 8 ;西沟乡( a l t :11 2 0 m ) y 4 3 7 9 ; 铁垆沟( a l t :1 4 5 0 m ) z h & y 4 3 8 0 ;邱家坝驯养中心( a l t :2 3 5 0 m ) y 4 3 7 6 ;一工段 ( a l t :2 4 5 0 m ) r 4 3 8 4 ;- - - f 段( a l t :2 4 0 0 - 2 6 0 0 m ) y 4 3 8 1 、4 3 8 2 、4 3 8 3 ; c r y p h a e as i n e n s i sb a r t r 邱家坝( a l t :2 4 2 0 m ) z h & y 3 2 8 8 、4 3 7 3 ;一工段( a l t :2 4 0 0 m ) y 4 3 7 4 ;二工段 ( a l t :2 5 0 0 m ) y 4 37 5 ; 球蒴藓属s p h a e r o t h e c i e l l a 料 s p h a e r o t h e c i e l l as p h a e r o c a r p a ( h o o k ) f l e i s c h 宰 邱家坝( a l t :2 3 5 0 2 4 0 0 m ) z h & h 4 4 2 5 、4 4 2 6 , z h & y 3 2 8 6 ;驯养中心 f a l t :2 2 5 0 m ) y 4 4 2 4 、4 4 2 8 ;一工段( a l t :2 4 5 0 m ) y 4 4 2 3 ;_ 二5 1 2 段( a l t :2 4 0 0 - 2 6 0 0 m ) r 4 4 2 2 , y 4 4 1 7 、4 4 1 8 、4 4 1 9 、4 4 2 0 、4 4 2 1 ;达拉沟( a l t :2 5 0 0 m ) z h h 3 2 3 8 ; 7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线齿藓属c y p t o d o n t o p s i s 料 c y p t o d o n t o p s i sl e v e i l l e i ( t h e r ) p r a o & e m o t h 掌 虎头l l l ( a l t :38 0 0 m ) z h & y 3 2 8 7 ; 白齿藓科l e u c o d o n t a c e a e 白齿藓属l e u c o d o n l e u c o d o na l p i n u sa k i y a m a 木 虎头山( a l t :3 0 0 0 m ) z h & y 3 31 2 ; l e u c o d o ne x a l t a t u sc m u e l l 邱家坝( a l t :2 4 0 0 2 4 2 0 m ) z h & y 3 4 8 3 、3 4 8 4 :驯养中一t , ( a l t :2 2 5 0 m ) y 3 4 7 9 :- - i 段 ( a l t :2 4 3 0 m ) r 3 4 7 7 ;磨沟( a l t :2 5 0 0 2 6 0 0 m ) z h & y 3 4 8 2 、3 4 8 5 :虎头t h ( a l t :3 1 0 0 - 3 4 5 0 m ) z h & y 3 4 8 0 、3 4 91 ;达拉沟( a l t :2 810 m ) z h & h 3 4 7 8 : l e u c o d o n f l a g e l l i f o 门们括c m u e l l 邱家坝驯养中一t 二, ( a l t :2 2 5 0 2 3 5 0 m ) y 3 4 5 4 、r 3 4 5 5 :二工段( a l t :2 4 3 0 - 2 7 8 0 m ) y 3 4 4 9 、 3 4 5 0 、3 4 5 3 ,h 3 4 6 2 :虎头山( a l t :3 0 0 0 3 4 0 0 m ) z h & y 3 4 5 2 、3 4 5 8 、3 4 5 9 、3 4 6 0 : 羊布梁( a l t :3 0 0 0 m ) z h & y 3 4 5 7 、3 4 6 1 ;老龙沟( a l t :2 4 0 0 m ) z h & h 3 4 51 ;磨沟 ( a l t :2 6 0 0 m ) z h & y 3 4 5 6 : l e u c o d o n j a e g e r i n a c e u s ( c m u e l l ) a k i y a m a 邱家坝( a l t :2 3 5 0 2 6 3 0 m ) z h & h 3 4 7 4 、3 4 7 5 、3 4 7 6 ;人命持沟( a l t :2 7 8 0 - 3 2 1 0 m ) z h & y 3 4 6 4 、3 4 6 6 、3 4 7 3 :虎头山( a l t :3 0 0 0 3 8 0 0 m ) z h & y 3 4 6 5 、3 4 6 7 、3 4 7 0 、3 4 7 2 : 羊布梁( a l t :3 0 5 0 3 5 2 0 m ) z h & y 3 4 6 3 、3 4 7 1 ;花草坡( a l t :3 2 0 0 3 3 0 0 m ) z h & h 3 4 6 8 、 3 4 6 9 : l e u c o d o np e n d u l u sl i n d b 虎头山( a l t :3 3 5 0 m ) z h & y 4 5 0 8 ; l e u c o d o ns c i u r o i d e s ( h e d w ) s c h w a e g r 达拉沟( a l t :2 5 5 0 2 7 1 0 m ) z h & h 3 4 0 2 、3 4 0 4 、3 4 0 5 、3 4 0 8 、3 4 1 0 ;虎头山 ( a l t :2 9 0 0 3 3 5 0 m ) z h & y 3 4 0 3 、3 4 0 6 、3 4 1 2 :美龙沟( a l t :2 2 5 0 m ) z h & y 3 4 0 9 、3 4 11 ; 羊布梁( a l t :3 3 5 0 m ) z h & y 3 4 0 7 :苜蓿滩( a l t :2 4 0 0 m ) z h & h 3 4 0 0 :花草坡( a l t :3 2 0 0 m ) z h & h 3 4 0 1 ;邱家坝一- - - i - 段( a l t :2 4 0 0 m ) y 3 4 1 3 : l e u c o d o ns e c u n d u s ( h a r v ) m i t t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邱家坝( a l t :2 3 6 5 3 0 2 0 m ) z h & h 3 4 1 9 、3 4 4 2 ,z h & y 3 4 1 8 、3 4 1 9 、3 4 2 9 、3 4 2 2 、3 4 2 3 、 3 4 4 1 ;驯养中,i = f f a l t :2 2 5 0 m ) h 3 4 1 4 ;一工段( a l t :2 3 5 0 - 2 5 0 0 m ) r 3 4 3 0 、3 4 3 5 ;- - - r _ 段f a l t :2 1 8 0 2 6 1 0 m ) y 3 4 1 5 、3 4 3 1 、3 4 4 6 、3 4 4 7 、3 4 4 8 ,r 3 4 3 2 、3 4 3 6 、3 4 3 7 、3 4 3 8 、 3 4 4 0 、4 4 5 9 ,h 3 4 1 7 、3 4 3 3 、3 4 3 9 、3 4 4 5 :虎头山( a l t :3 0 0 0 3 3 5 0 m ) z h & y 3 4 2 5 、 3 4 2 6 、3 4 4 3 ;花草坡( a l t :3 2 5 0 m ) z h & h 3 4 4 4 ;磨沟( a l t :2 5 0 0 m ) z h & y 3 4 2 4 、3 4 3 4 : l e u c o d o ns u b u l a t u sb r o t h 毒 人命持沟( a l t :315 0 3 210 m ) z h & y 3 4 8 6 、3 4 8 9 :羊布梁( a l t :3 2 5 0 3 4 5 0 m ) z h & y 3 4 8 7 、 3 4 8 8 ;邱家坝驯养中一l = j ! , ( a l t :2 2 5 0 m ) r 4 4 7 7 ; 扭叶藓科t r a c h y p o d a c e a e 拟扭叶藓属t r a c h y p o d o p s i s t r a c h y p o d o p s i ss e r r u l a t a ( p b e a u v ) f l e i s c h v a r c r i s p a m l a ( h o o k ) z a n t 拟木毛藓属p s e u d o s p i r i d e n t o p s i s 料 p s e u d o s p i r i d e n t o p s & h o r r i d a ( c a r d ) f l e i s c h 掌 虎头1 _ 1 _ 1 ( a l t :2 7 4 0 m ) z h & y 3 9 5 7 ;老龙沟( a l t :2 4 0 0 m ) z h & h 3 9 5 6 ; 绿锯藓属d u t h i e l l a d u t h i e l l a f l a c c i d a ( c a r d ) b r o t h 掌 黑阴沟( f l t :7 9 0 m ) z h & y 3 9 6 2 ; d u t h i e l l as p e c i o s i s s i m ab r o t h e xc a r d 邱家坝( a l t :2 3 5 0 m ) z h & y 3 9 6 1 、二工段( a l t :2 4 0 0 m ) y 3 9 5 9 ;碧峰沟西沟 ( a l t :9 2 0 9 3 0 m ) h 3 9 6 0 ,y 3 9 5 8 : 蕨藓科p t e r o b r y a c e a e 耳平藓属c a l y p t o t h e c i u m 料 c a l y p t o t h e c i u mh o o k e r i ( m i t t ) b r o t h 幸 碧峰沟西沟( a l t :8 1 0 9 3 0 m ) h 3 9 6 3 ,y & r 3 9 6 4 、3 9 6 5 、3 9 6 6 :黑阴沟( a l t :7 9 0 m ) z h & y 3 9 6 7 ; c a l y p t o t h e c i u mp h i l i p p i n e n s eb r o t h 木 黑阴沟( a l t :7 9 0 m ) z h & y 3 9 6 8 ; 滇蕨藓属p s e u d o p t e r o b r y u m p s e u d o p t e r o b r y u mt e n u i c u s p e sb r o t h 9 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邱家坝- 7 - 段( a l t :2 7 8 0 m ) y 4 4 8 5 ; 蔓藓科m e t e o r i a c e a e 蔓藓属m e t e o r i u m m e t e o r i u mb u c h a n a n i i ( b r i d ) b r o t h 黑阴沟( a l t :7 9 0 m ) z h & y 4 2 2 6 ;碧峰沟西沟( a l t :8 4 0 m ) h 4 2 2 4 ; m e t e o r i u mb u c h a n a n i i ( b r i d ) b r o t hs u b s ph e l m i n t h o c l a d u l u m ( c a r d ) n o g 高桥沟( a l t :8 0 0 9 0 0 m ) z h & y 4 2 2 5 ; m e t e o r i u ms u b p o l y t r i c h u m ( b e s c h ) b r o t h 木 邱家坝- - i 段( a l t :2 2 5 0 m ) y 4 2 2 7 ;西沟乡( a l t :9 3 0 m ) z h & y 4 2 2 8 ;磨沟( a l t :2 5 0 0 m ) z h & y 4 2 2 9 ; 丝带藓属f l o r i b u n d a r i a * * f l o r i b u n d a r i a f l o r i b u n d a ( d o z ye tm o l k ) f l e i s c h 幸 邱家坝- - - 1 - 段( a l t :2 4 0 0 2 6 1 0 m ) y 4 4 4 2 、h 4 4 4 1 ;驯养中一i 二, ( a l t :2 3 5 0 m ) y 4 4 4 4 ;西 沟乡( a l t :9 3 0 m ) y 4 4 9 8 ; f l o r i b u n d a r i ap s e u d o f l o r i b u n d af l e i s c h 西沟乡( a l t :1 0 0 0 11 2 0 m ) y 4 4 3 1 ; f l o r i b u n d a r i as e t s c h w a n i c ab r o t h 枣 邱家坝( a l t :2 7 0 0 m ) z h & y 4 4 3 7 ;驯养中心( a l t :2 2 5 0 m )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防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专业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疫苗管理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市场2025年工作总结
-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海底油井干预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睡眠监测技术创新与睡眠环境优化
- 2025年智能警务安防监控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社区图书馆电子书采购与数字阅读服务合同
- 小班下学期期末汇报课大纲
- 《小猪变形记》一年级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MirrorView切换手册模板
- 急救车必备药品和物品 急救车物品药品管理
- GB/T 3253.8-2009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锑量的测定碘量法
- GB/T 24720-2009交通锥
- GB/T 15065-2009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