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iii 摘要 在我国,近年来有关会计信息失真、披露违规等已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字眼。 不管是通过证监会的处罚公告还是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等资料都可 以看到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堪忧,尽管2 0 0 5 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证券 市场的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2 0 0 6 年财政部发布了和国际接轨的新准则,流动 性过剩导致证券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但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些成绩或景象的背后, 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了吗?笔者带着这个疑问以及一直以来对这 一问题的关注选择了会计信息产权这一题目的研究写作。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专业化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稀缺性的、有重要的经济 价值的信息资源,它的真实有效对经济的微观运行和宏观调控均有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引导社会 资源实现高效率的配置,降低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并 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但是近年来接二连三的会计舞弊案,使我们不得不 思考产生劣质会计信息的原因和对策。但仅从会计计量程序、方法等技术层面 上的努力并不一定带来信息质量的提高,其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因为,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原理,结果取决于行为,行为决定于产权制度,理性的经济 行为以产权制度的合理配置为基础。只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才能带来交易费 用的降低,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就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研 究找到治本之策。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以产权经济学、政府管制等理论为基础,从 企业所有权分享的历程和会计信息的供给过程这一纵一横两个切面研究会计信 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提出了实现界定和保护的框架。然后以国有控股上市公 司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会计信息产权现状的深入分析,结合会计信息产权界 定和保护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构建以市场制衡机制为基础,有效管制为保障的 iv 会计信息产权模式,希望能对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的宏观认知和微观对策有些许 脾益。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管制 产权界定和保护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对策 v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t is well known to the public of china a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the disclosure of irregularities and so on. the lamentabl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uld be found in the notice of penalties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notice of inspection .the reform of non- tradable shares in 2005 consolidated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2006.excess liquidity brings continued prosperity in stock market. however, under these 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rities, people can not help ask: “ has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een resolved ? ” with these questions and sustained concerns, the author chose to study the subject of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a specialized produc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scar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ving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 the micro- economic operation and macro- control benefit greatly from the authentic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not only help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such as investor, creditor but also is conducive to guide social resources to achieve efficient allocation, to reduce the entire market transaction expen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o maintain good order of market economy. but the spate of accounting fraud case in recent years makes us ha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for the poor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t may not be ab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only by technically effor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t of accounting vi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e key is to have reasonable system install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 results depend on the behavior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therefore, the rational economic behavior is based o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nly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can bring lower transaction expens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fundamental strategy by studying the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norm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that takes 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as theoretical basis studies the definition and protection on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both process of sharing ownership of enterprise and supply proc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bsequently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definition and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 on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targets state holding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proposes constructing a model which takes market- based mechanis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as a basis,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as a safeguard,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efinition and protection on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lly, wish that it is beneficial to macro analysis and micro countermeasures concerning the property righ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gul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state holding listed company countermeasure i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智贵鹏 日期: 年 月 日 ii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智贵鹏 指导教师签名:李端生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言 本世纪初在美国发生的大规模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令人意识到了劣质会计信息 的危 害。在美国,仅 e n r o n , w o r l d c o m , q w e s t , t y c o 和 g l o b a l c r o s s i n g 五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舞 弊,所导致的资本市场市值损失就高达 4 6 0 0 亿美元 。在我国,虽然会计舞弊的绝对数额尚 不及美国,但在造假手段的恶劣程度上,我国的一些公司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案例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如:上 市前进行利润包装的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麦科特;上市后虚报利润的郑州百文、蓝田股份; 公司资产被大股东几近掏空的猴王股份、三九医药;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达到登峰造极的琼民 源、银广厦。就在 2 0 0 6 年至 2 0 0 7 年 7 月 2 5 日的证监会处罚公告中(证监罚字 2 0 0 6 1 号 3 8 号;证监罚字 2 0 0 7 1 号1 9 号) 。对 2 4 组相关责任人或上市公司做出了处罚,其中涉 及:重大担保,重大协议签订以及其他重大事项(例如重大投资及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或 有重大遗漏;年度报表披露不及时、虚假记载或有误导性陈述等。 在非上市公司,这一问题 依然大量存在,根据财政部 2 0 0 6 年 1 0 月 3 0 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 1 2 号,在检 查的 9 4 家中央企业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及 6 0 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 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例如:中国华源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存在 虚增利润 2 . 4 1 亿和虚增收入 1 . 7 7 亿。而检查的 3 9 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 9 3 亿元,收入不实 8 4 亿元,利润不实 3 3 亿元。3 9 户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平均销售利润 率仅为 l 2 . 2 2 。而实际利润率高达 2 6 . 7 9 。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漏税问题, 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检查还发现,部分会计师事务 所特别是中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薄弱,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甚至故意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 报告的情况。例如,甘肃合盛会计师事务所在未到被审计单位现场取证,未实施必要审计程 序的情况下, 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汁报告。 另根据 2 0 0 5 年 9 月 2 6 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 2 0 0 5 第 4 号(总第 1 2 号):1 6 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在对 1 6 家具有上市公司 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的检查以及重点延伸检查的 3 0 家上市公司中发 此处主要指财务会计信息,本文的研究也只涉及财务会计信息. cotton. fixing cpa ethics can be an inside job. washington post. 2002,october,22. 证监会公告: 处罚决定.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2 现,有 1 4 家会计师事务所的 3 7 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 1 9 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面对这 一严峻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会计怎么了?审计怎么了?问题出在那里?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的产权经济学(也称作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传入我国,随 后我国会计学界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产权与会计的群体,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了产权 与会计的相关问题,即以产权经济学的原理验证会计理论和解决会计难题。这也是会计信息 产权存在的理论基础。可以说,运用产权经济学对我国会计信息问题进行研究的确抓住了问 题的关键。本文的理论意义也就在于,从这一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产生劣质会计信息的原因 和应采取的对策,通过对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致力于对认知和治理当前会计信 息质量存在的问题有所脾益。 众所周知,随着去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近年来金融改革的加速,我国的金融市场特 别是资本市场迎来了大的发展。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且作为 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信号之一,它的质量优劣影响到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 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效率。本文的实践意义也就在于,通过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特别是 抑制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有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功能,再次有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本文结构框架如下: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主要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产权的涵义 交易费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企业产权理论 政府管制理论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必要性 会 计 信 息 产 权 的 界 定 和 保 护 企业所有权分享 市 场 分 散 制 衡 机 制 政 府 管 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权现状分析 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权关系的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 会计信息产权及其理论基础 1 . 1 会计信息产权的涵义 产权( p r o p e r t y r i g h t s ) 不同于物权。产权是“一个社会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 权利” ; 产权“界定了一个人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 h a r o l d d e m s e t s , 1 9 6 7 ) 。笔者 认为,产权与所有权有着重要的联系:产权中包含着所有权,所有权是产权的重要内容。同 时,产权又有别于所有权:所有权强调的是对物的权利,是一种静态的权利,而产权则强调 由于物的存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权利。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稀缺性资源,其获取可以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时所面临的不 确定性,改善决策效用,因此会计信息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之于不同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关系而言,其实意味着“权利”。一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时,出现 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程度上因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的情况,就要求界定会计信息的 产权,决定谁更有理由基于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从而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因会计信息而 产生的矛盾。 对会计信息产权的定义,首先要正确把握产权概念的内涵。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产权在本 质上体现为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的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生产、提供和使 用会计信息过程中所就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基于此,笔者采纳杜兴强对会计信息产权 的定义,会计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 供给和使用) 引起的 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 笔者认为,虽然一般意义上可对会计信息产权“权利束”进行分解,而且笔者并不否认 产权的可分解性。在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上已有学者试着对其进行分解,但本文主要从产 权的本质出发来分析研究。 c o a s e , a l c h i a n a n d n o r t h , p r o p e r t y r i g h t s a n d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c h a n g e s . p 1 6 6 . 载于陈昕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4 . 杜兴强. 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 厦门大学博士论文. 2 0 0 1 . p 4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4 1 . 2 会计信息产权的理论基础 1 . 2 . 1 交易费用理论 “ 交易费用” (transaction costs)概念是由罗纳德科斯创立的,是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 核心的概念。科斯并没有对“交易费用”下严格的定义,他在企业的性质中通过列举的 方式将交易费用描述为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包括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谈判 的费用以及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在此基础上,斯蒂格勒认为,交易费用为完成市场交易而搜 寻信息的费用。威廉姆森则把交易费用划分为事前交易费用(订立契约、规定交易双方权责的 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为解决契约本身的问题,从而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的费用)。后来,交 易费用的定义扩展到整个人类制度范围,被阿罗(k.t.arrow)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并且就其本身而论相当于物理学中的“磨擦”这一定义。 根据斯蒂格勒的概括及科斯本人的一些表述, 涉及到交易费用的主要是有科斯第一定理,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的最大化 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培植达到帕累托最优。”但交易费用为零显然是不符合现 实的,所以就有了科斯第二定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斯定理的反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 零的世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交易是有成本的,不 同的产权界定模式下,交易费用不同,从而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有不同的影响。所以,产权制 度的选择是必要的,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那么产权制度本身是否有成本 呢?根据科斯的思想,可以概括出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设计、制定、实施和改革 也是有成本的(不仅包括制度形成过程直接耗费的成本,还包括制度的实施给社会带来的“麻 烦”即社会成本或外在成本)。所以,对不同的制度同样存在着选择的必要选择的必要就是 社会总成本的最低化。 本文关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研究就意在探究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的产权规则或制度,并试 着优化这一制度,而交易费用是分析和评价产权制度优劣以及在其影响下资源配置效率高低 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 1 . 2 . 2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集体和组织的活动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外部性 可以根据对其他人或主体带来的影响的性质划分为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 济)。外部性来源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正外部性的极端例子就是公共物品的存在以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及同时产生的“搭便车”( f r e e - r i d e r ) 问题。但是考虑到理性经济人的自利特点,外部性的 出现往往表现为负外部性。科斯(1960)提出只要有明确的私有财产权,很多外部性的经济活 动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契约安排达到最优福利效果,而不管这种私有财产归属于何人所有和作 何种分配:即只要交易费用大于零,就可以通过合法权利的明确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 择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德姆塞茨(1967)认为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 就是为实现外部效应最大程度的内部化提供了行动的动力。他把产权和外部效应联系起来, 指出外部效应存在的根源在于稀缺性导致的对资源使用的竞争性需求。正因为会计信息供求 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外部性,并造成交易费用的上升,资源配置的低效,而解决的唯一途径就 是通过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内化”外部性,所以外部性理论是研究会计信息产权的理论前提。 1 . 2 . 3 企业产权理论 关于企业产权理论,这里重点阐述两点即企业的契约本质和企业治理理论。 企业产权理论主旨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这一系列合约包括非人力资本投入 者(股东、债权人)、人力资本投入者(经营者、工人)、产品消费者、原料供应商、政府之间的 合约”。企业契约包括文字或口头的、显形或隐性的各种契约,又有股东、债权人、经营者、 工人与其他各方的契约。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企业的这些契约都是等价 的,即同样有效率。但是由于现实世界中信息总是不完全的,而交易费用也无所不在,因此, 不同契约下企业的效率是不同的。企业形式从最早的单一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今天广泛存 在的股份制其实也正是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契约演进过程。为确保企业契约关系中的各利益 相关者之间合作关系的稳定,每个利益相关者必须有监督、约束对方的权利,必须能够公平 的分享与资源配置有关的决策权,这些权利就是控制权。现代契约理论认为,要保证公司治 理结构的效率就要使得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性分配。 柯林梅耶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 如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还认为,良好的 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减低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是基于两权分离而引起的代理问题而产生并存在 搭便车( f r e e - r i d e r ) 是起源于美国西部的一个典故. 当时为了对付日益横行的盗马碱, 农场主就约定共同形成一个保安组 织保护牧场, 开始每个农场主都为这种自发的组织贡献一定的人力物力, 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 不久就有一些农场主 撤出了他们在这种组织中的投入, 因为他们发现只要这种组织掌管的保安力量存在, 自己就可以免费享受便利. 随着人人 都企图如此仿效, 最终保安力量不复存在, 盗马贼再次猖獗. 人们后来将个别撤出的农场主称为 自由骑手 , 即 f r e e - r i d e r . 柯林梅耶(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 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 转引自费方域: 什么是公司治理? 上 海研究1 9 9 6 . 5 .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6 的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 差异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交易或代理成本) 尽可能降低,把这种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公司治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外部治理 结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 的权力结构,从而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以 保证公司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共同实现公司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内部治理涉及到三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以及 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和推行 ( 青木昌彦, 钱颖一, 1 9 9 5 ) 。公司外部治 理主要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如产品、经理人人才、资本以及公司控制权等竞争市场, 这种治理也称为公司的间接控制。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政府及监管部门为了保护广 大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公司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三个 方面,实质上就是对权责利的一种安排。权力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前提。由于代理契约 的不完善,对权力如何配置和使用不可能完全在契约中全面规定,因而契约以外的剩余控制 权的分配就成为权力安排的一个核心内容。 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实现对这一 供给过程中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尤其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研究会计信息产权 必须以企业产权理论为基础。 1 . 2 . 4 政府管制理论 管制,在英文中是“r e g u l a t i o n ”,它同时可以译为“管制”、“规制” 或者“监管” 等,叫法不尽相同,但是意思大同小异。所谓政府管制( g o v e r n m 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 ) ,是指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以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为目的,政府干预和干涉经济主体(特别 是企业)活动的行为(金哲良雄,1 9 8 0 )。也就是说,政府管制政策其实包容了市场经济条 件下政府几乎所有的旨在克服广义市场失败现象的法律制度及以法律为基础的对微观经济活 动进行的某种干预、限制或约束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一般来说,政府对于证券业实施管制的基本依据在于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其 中包括:( 1 ) 市场力量所导致的市场垄断性。如果市场进入壁垒很高,而市场中却只有一个或 很少的供应者,那么服务的提供量将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均衡量,价格也将高于均衡价格。 ( 2 ) 信息偏在导致的证券欺诈和非理性投机。证券市场中无论是欺诈客户、内幕交易、虚假陈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述、还是市场操纵等证券欺诈行为,存在的基础都是信息偏在,信息偏在问题是市场机制难 以自发解决的。( 3 ) 外部( 溢出) 效应。比如证券价格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价格发现职 能,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这是一种正的外部效应;一个上市公司或者中介机构的欺 诈行为就会使得公众认为其他的公司和中介机构也存在欺诈,这是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性强 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机制自发达到帕累托最优。从根本上说,证券业的政府管制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在会计信息的供求过程中,仅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 优,因此就需要通过政府管制来补充或矫正市场机制在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保护中的不足, 这也是降低整个社会交易费用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会计产权问题必然要以政府管制理论为 基础。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8 2 . 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 本文在研究会计信息产权时,把界定和保护合并在了一起。 因为,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在 现实中,界定和保护是很难区分的, 相关机制在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同时,也同时规定了惩罚 或补偿措施,起到了保护产权的作用,只是对界定和保护的侧重可能存在不同,而一般把两 者都包括在其中了。因而,本章以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为题展开论述。 2 . 1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必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中,因而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有效的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保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并促 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目的。 2 . 1 . 1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要求对其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 杜兴强( 2 0 0 2 ) 、谢诗芬和彭玉龙( 2 0 0 3 ) 等学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不可能满足利益相关 者的普遍需要,因而存在着部分利益相关者因其受益,而另一些利益相关者则可能因其受损 的情况,由此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笔者对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定义如下:会计信息的外 部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方或使用方提供或使用会计信息的行为所产生的收益被没有参加这 一过程的经济主体获得,或者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过程的经济主体。其中典型的外部 性有: a . 由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目标函数不一致产生的外部性 ( 1 ) 管理当局从私人角度进行决策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下必然衍生的委托方和代理方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管理当局往往不 是从委托方角度进行考虑,而是从私人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由此决定提供会 计信息的“私人最佳”质量。比如,利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平滑;甚至以牺牲企业的长远发 展来追求个人的短期化效用,进行违规操作。此时提供的劣质会计信息影响了利益相关者做 出正确决策,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 ( 2 ) 投资者从私人角度进行决策 同样,由于投资者进行决策需要会计信息,主观上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要求。但 是投资者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的角度,也可能出现管理当局按照部分投资者的要求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提供会计信息却导致企业整体和其他投资者受损, 可能出现信息提供不足或提供过量的情况, 从而带来外部性。 b . 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的外部性 会计信息的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肖仲明,2 0 0 1 )。杜兴强指出,管 理阶层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引诱投资者将稀缺资源投向风险大、收益低甚至亏损的企业。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确实在资源配置方面表现出了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资源流向那些最为需要它们的企业。比如,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如实提供会计信息,那 么资金就从这些行业流向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对于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来说,别人提供会计信 息的结果导致自己受益,这显然是一种外部性。相反,提供经过粉饰的财务报表会误导资源 流向与其相关的其他企业( 直接流向提供信息的企业不属于外部性) ,而不是流向它更应该流 向的地方,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资源配置,这种错误使得更应该获得资源的企业受到损害,产 生了负外部性。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对资源配置的外部性影响还表现在对投资者信心的影 响。例如,虚假的财务报告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使他们对那些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的企 业也不敢投资或者撤出投资。这种外部性是由劣质会计信息对直接投资者的损害带来的,具 体地讲,就是这样的会计信息对直接投资者造成了损害,当损害无法得到补偿时,市场上的 其他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预期到这种损害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会因此调整自己的 投资行为。如果将前者视为第一次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外部性就是第二次影响。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了会计信息存在着大量外部性。尽管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与负外 部性之分,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企业会计信息提供的垄断性,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也更多的体 现为管理当局行为的负外部性,即管理当局可能利用会计信息来掩饰其道德风险行为,以牺 牲委托方的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私利。正是会计信息提供中的负外部性对会计信息的产权界 定提出了要求,而会计信息外部性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 2 . 1 . 2 企业的契约本质要求界定和保护会计信息产权 企业的本质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结合,那么企业的目标就是力求通过合作来追求组成企 业的一系列契约中的各个缔约方/ 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或者尽可能降低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摩擦导致的交易费用 。 财务资本的所有者以其拥有的财务资本、管理当局以其拥有 的人力资本进行缔约,由此形成的企业就体现为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 财务资本) 缔结 科斯哈特, 斯蒂格利茨等著. 拉斯沃因, 汉斯韦坎德主编; 李风圣主译. 契约经济学.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 9 9 9 . p 1 1 2 、1 2 0 .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10 的契约( 周其仁,1 9 9 6 )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必须界定和保护好其产权,这样 才能降低契约的不完全程度,才能降低交易费用。 2 . 1 .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界定和保护会计信息产权 从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要求来看,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 财务会计信 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 点,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是解决会计信息使 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 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关系密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 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它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及推行均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1 ) 高质 量会计信息能够降低契约的不完全程度,从而简化治理结构所引发的问题。( 2 ) 高质量会计信 息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执行。( 3 ) 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利于对董事会、经理人员 和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 4 ) 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利于实现监督和激励的相容以及保证剩 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互匹配。( 5 )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作用更是不 言而喻的。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中,人力资本定价作为一种的市场化的行为,也必须依赖充分 有效的会计信息。世界上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 t h e c a d b u r y r e p o r t ) 显示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因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 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会计 信息必不可少。 为此,对会计信息的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是保证契约关系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实 现监督和激励的相容以及保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互匹配, 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 2 . 2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实现 2 . 2 . 1 企业所有权分享的演进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 企业所有权体现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个方面,前者是后两者的简化提法。所谓 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收益在扣除固定性支付后余额的要求权, 它是从分配顺序角度而言的。 从终极角度进行理解, 人力资本所有者( 典型的是管理当局) 也是企业的投资者, 因此人力资本也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一 部分.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缔约者是企业的风险承担者,而且正是拥有剩余索取权使这些缔约者获得 了监督代理人( 管理当局) 的动力。而所谓剩余控制权,则是指缔约方对契约未曾注明的情况 的决策权。 a . 企业所有权分享的演进 ( 1 ) 古典资本主义企业( 业主型企业) 在企业出现的初期,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和谈判能力的差异,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财务资 本所有者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要求结果无法体现平等。具体情况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无法通 过恰当的信号显示机制来表明其人力资本的特质;财务资本所有者因其掌握的财务资本的稀 缺性,所以在对企业所有权要求中占据“先发优势”。因此,最终结果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暂 时放弃了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要求,而财务资本所有者( 此时,多和人力资本者重合) 完全 拥有了企业的所有权。 ( 2 ) 业主+ 债权人模式企业 当业主型企业自身规模的发展需要筹集资金时,由于业主初始状态下对企业拥有 1 0 0 % 所 有权和企业真实利润状态的私有信息,而外部财务资本所有者不了解企业的利润真实状态, 总是要求更高的权益份额。这对高利润类型的企业来讲是非常昂贵的,甚至迫使高利润企业 放弃这一融资选择。最终导致市场上将充斥着低利润类型的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意识到这 一点之后,将不会与之进行缔约。这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存在时, 高利润类型的企业无法利用信号传递机制将自己和低利润类型 的企业进行区分,迫使业主寻求债务融资,从而形成业主+ 债权人模式。 ( 3 ) 合伙型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 考虑到债务契约的刚性,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所有权的“或 有状态”向债权人倾斜。此时,业主将寻求权益性筹集资金方式来分散风险,降低企业所有 权的状态依存性,即寻求企业所有权分享。随着所有权的分享,合伙型企业出现后,可能出 现一部分合伙人要转让其特定比例企业所有权的情况,但由于合伙型企业下财务资本所有者 承担着无限责任,风险威慑和缺乏发达的资本市场导致企业所有权中剩余索取权的难以转让 张维迎(1996.9 ),将所有者的状态依存性解释如下: 令 r 为企业的总收入,w 为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l 为对债权人的固定 性契约/合同支付,那么若 rwl,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当 w l r w 时,债权人接管了企业的所有 权:当 rw时,工人拥有了企业的所有权.此外,在股份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考虑到股东是追求货币收益满意化的有限理性经 济人,因此,若 rwl( 代表满意股利),那么股东并不希冀去监督管理当局,此时管理当局就是企业实质上的所有者.相 对应地,股东拥有的法律终极意义上的所有权. joe (1994)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一书中精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会计信息产权问题研究 12 性,所以合伙型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各个合伙人拥有的企业所有权份额大 致均等。 由于合伙型企业中无限风险导致剩余索取权的难以转让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规 模的扩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变,包括西方国家纷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原本暂时稀缺 性的资本开始出现短期的投资需求旺盛,有限责任公司便应运而生了。 b . 企业所有权分享的演进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企业产权决定着会计信息产权 ( 1 ) 在业主型企业或业主+ 债权人模式企业的发展时期,业主基本上选择自己直接经营。 财务资本所有者拥有 1 0 0 % 的财产所有权,而且财务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为一体即 业主,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于业主一身,而且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即业主拥有了获 取企业剩余的绝对权利和掌握契约未曾注明情况的绝对性决策权。此时,会计信息产权问题 其实是不重要的。鉴于追求个人货币效用最大化的业主可以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监督 和激励完全相容。此时,会计信息供求呈现一个“点”的特征,即由业主到业主,会计信息 的产权问题其实是一种特例,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并不存在,交易费用很低,可以说是会计信 息的产权得到“自然”界定和保护。无须政府管制( 若不考虑税收问题) ,此时,会计信息具 有私人物品( p r i v a t e - g o o d s ) 属性。 ( 2 ) 当企业的组织形态发展到了合伙型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 在解决了作为财务资本所有 者内部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变迁之后,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在每个缔约方都不向企业 投入 1 0 0 % 财务资本的情况下,代理问题必然出现,那么是否必然因此衍生出管理当局作为人 力资本所有者应该分享企业一定比例所有权的现象呢? 作者的回答是,不一定。原因在于: 首先,此时的企业往往由股东之一( 也许是大股东) 进行经营,其本身作为大股东拥有剩 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不容易转让的因素会激励其努力经营。g r a n t o n , g i b b o n s a n d k l e m p e r e r ( 1 9 8 7 ) 证明,若初始所有权分配接近于平均,那么存在满足参与约束、激励约束和 预算平衡约束的有效机制。换言之,此时在合伙型企业中,每个合伙人大致拥有相同的企业 所有权份额。这种所有权相对集中又比较平均的特点可以保证企业激励相容和效率。 由于其 均等的分享了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不参与经营的合伙人对参与经营的合伙人的直接监督是可 行的,原因在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个人角度匹配性。因为合伙者拥有较大的剩余索 取权份额、也由于无限风险和剩余索取权几乎不可转让的特点,这些确保了其监督的动力; 而且其拥有的剩余控制权份额也足以使其能够保持对经营合伙者监督的效率。 所谓私人物品,往往意味着排他性的产权,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或交易规则来完成,也可以在交易费用较高时通过改善企业组 织内部的调节原则来完成.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其次,随着资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后,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由于合伙人或股东个人知识 能力的局限以及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此时财务资本所有者可能聘任非股东的管理当局来经营 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