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中 文 摘 要 中 文 摘 要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是烧造黑釉的主要原料,石灰石是烧造白釉 的主要原料,因此山西境内各窑口以烧黑白瓷为主。山西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证实, 唐代磁窑有三处,其余大部分属宋元时期,产品以黑白瓷、黑瓷刻花、剔花、划花、 铁锈花、白瓷印花居多,还有一部分油滴、兔毫、绞胎、珐华、琉璃器。其中珐华、 琉璃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由于地缘关系及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各地区的产品 互有影响。根据考古资料表明,一个相对大片区各窑口的产品大致相同、互相影响, 却也各有特色。 “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的碳” 。旧时,招贤镇的瓷 器和南沟的碳在临县都赫赫有名。招贤镇的南部有一条狭窄弯曲的山沟,大致呈南 北走向,沿此山沟分布着采煤、冶铁、制瓷的一批村落。小塔则是这条山沟里陶瓷 生产主要集中的村落。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塔则的手工艺匠人们只是在继 承传统的制陶方式,并没有创新,导致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需要。 手工艺是社会发展的伴生品,对社会是一种服务,对生活是一种补偿。传统的手工 技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会衰退,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法复制和创造的存在,如何 保护现有文明、手工技艺的活化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如果小塔则永远的消 失了,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么精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最有价值的呈现了。 关键词关键词:民间磁窑;历史文化;小塔则;民间手工技艺;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ii abstract shanxi province has a typical landform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kilns in shanxi mainly produce black/white ceramics since the loess is the principle raw material for black glaze and the limestone for white glaze. researches of the shanxi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find that there were three kilns of tang dynasty while most of the others kilns belonged to song and yuan dynasty. the majority of the ceramicss were the black-white porcelain, the carved, cutted, incised or embroidered black porcelain and the painted white procelain. a few others were the kinds of oil spot, hairs fure, twisted pottery, fahua and glassware. the fahua and galssware porcelains were unique all over china. the products of different regions had influences upon each other for the geopolitic reasons and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ancient time. 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products of the kilns in a relatively large region were similar. they were interrelated yet ha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girls from li mountain, boys from the bai mountain, procelains from the zhaoxian town and coal from nangu.” in the past, procelains from zhaoxian town and coal from nangu were extremely famous. in the south of zhaoxian town, there was a narrow valley zigzaging southward, along which were a bunch of villages majoring in mining, iron-making and porcelain-making. the villiage xiao taze was the center of the porcelain production. craftsmen in xiao taz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 yet made no innovation, which lagged behind the fast-changing life style and made the products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modern people. the appearance of carfts i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a kind of social service and compensation for life.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delinces when the human society advances, becoming remains unable to be copied and created again in the history. how to protect the existing civilization and the living fossil of the crafts becomes a new topic before us. if the xiao taze disappeare forever, w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see the 摘 要 iii ma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s resources any more. keywords: folk ceramic kilns; historical culture; xiao taze; folk arts and crafts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的缘起 听到小塔则的名字,记得是 06 年一次在和我的导师王纪平老师及加拿大籍华 人艺术家李见深老师的谈话中,在聊到山西民间磁窑时,老师讲到在临县招贤镇大 约 15 公里处有个目前还在生产黑釉大缸的村-小塔则。那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 都在做瓷,基本上是家家有瓷窑,户户都做瓷活。07 年有幸与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 考察小塔则。 进入招贤一路颠簸,汽车沿着盘延的土路驶进一个狭长的河谷地,绕了几个弯 后,眼前此景让我震惊了,大片黑压压的建筑群,山沟两边的山坡上,依山而筑层 层叠叠的窑洞,而每家每户几乎都用烧坏了的大缸造房子、围院墙。这些黑釉大缸 直挺挺地立在黄土悬崖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亮铮铮的。我想这样曲折绵延起伏的大 缸墙,满山遍地的磁窑,恐怕在全世界也都找不到第二处了。窑洞、黑釉大缸、山 坡上点缀着的馒头窑,这些景致好像特别能和黄土高原的光秃秃的风貌相呼应。这 一切让小塔则的景观原始、壮观而独特呈现着,而那些废弃的磁窑和黝黑油亮的大 缸院墙默默展示着曾经的岁月和历史的痕迹。小塔则因陶成村、因陶建房。 我做本研究,一是作为山西人,更有责任去研究本土文化。二是在研究生期间 所从事的专业是现代陶艺研究,曾考察了多处山西瓷窑遗址和山西现代民间制陶作 坊和企业,小塔则亦是它们之中很有特色的。 1.2 研究的意义 我认为如果说一个历史,或者一种文化,或者一个手工艺,它都是一个地方特 有的文化历载体,但是这个地方如果离开了这些载体,把它所有的历史文化成为书 本、传说,或者口述的话,那么历史还有什么意义。小塔则的意义就在于它承载着 一种再也不能复制的、活着的文化历史。小塔则之所以让我们会钟情,是因为它是 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自然的、完整的呈现,而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是很多,但象小塔 则这样完整、这样有生命的,并这样自然呈现的并不多。它的这种独特性、传统性 和地域性,这里包含着几百年的经验和智慧及生活痕迹的结晶,是一种特有的、根 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而它形成的历史文化、民俗生活、手工技艺、宅院窑洞作为一 种精神、一种物质呈现给了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希望与思考。 在现代急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那些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手工艺,依然保持着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2 原始风貌的古村落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被忘却、消失。小塔则可以说在全世界也 是极具代表性的陶文化的历史载体。自然、原始、壮观而独特,仍旧还活生生的存 在着。而今天的小塔则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历史遗存面貌和尴尬的处境,急需我们重 新认识、理解与保护。我想小塔则以这样独特和自然的方式完整呈现,是它真正价 值的体现,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也作为完成论文的最大动力。 1.3 研究的方法及角度 本文章在收集素材和考察对象的方式上,不仅仅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 还采取了人类学中经常用的田野作业之“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做了 长时间的和大量的实地考察,在考察中和村民们交谈,向手艺师傅们学习传统的手 工制瓮方法,并尽可能多的学习、理解和记录这些师傅们的生活。文中传承与发展 章节的内容都是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侧重的是传统技艺本土的经验与本土 化的社会事实。在论述问题的时候,为了保持田野调查的真实性,我尽量还原生活 中的本来面目,多在强调田野现场的考察与感受,特别是在论文的论述传统制瓮工 艺部分,采用近年出现的口述式“引访”的论文体例结构。其中“引”为当时背 景情况的说明; “访”为与受访者的谈话内容,为确保当时语境的原汁原味及受访 者口述的真实性,在用调、语句等方面均保持着山西的方言特色。我希望在文中所 阐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论述,而是要让大家能从我的论述中感触到活生生的小塔 则。 无论小塔则,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是古村落,还是传统工艺;是文 化生态, 还自然资源; 归属建筑学还是人类学。 我认为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而小塔则是它们之间一种互动关系的综合。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说“一个部落的文 化包括许多单位,这便是文化特质,研究者入手时须以一个特质为单位,这些特质 其实也不是简单的一件事物,它必有许多附带的东西合成为一个“文化丛” 。其实 我觉得小塔则就是一个文化丛。论文的意图就是阐述我这一代人对小塔则真实的记 录与思考。 第二章 山西民间磁窑的概述 3 第二章 山西民间磁窑的概述 2.1 山西各地区民间传统磁窑的特点 山西地处中国中北部,左有太行山右有吕梁山,黄河自北由南沿山、陕边界向 东入海。山西多山,山中风化的岩石大多是天然的制陶瓷的原料,就是学术界称作 的坩子土。加之煤炭资源又非常丰富,制瓷业规模宏大便可想而知。中国最早 的原始青瓷,就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有 4200 年之久。据 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山西南北已出现许多磁窑,山西制瓷业虽然历史悠久,地 位却不很显赫, 然而规模大, 遍布于全省各地, 从南至北, 自东到西都有窑口烧造 北 宋时期, 还曾经在太原设立过官窑。 1936 年, 在太原坝陵桥一带发现瓷器仓库一处, 内藏瓷器百余件,并伴有大宋河东路窑厂的铜印一颗。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是烧造黑釉的主要原料,石灰石是烧造白釉 的主要原料, 因此山西境内各窑口以烧黑白瓷为主。 山西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证实, 唐代磁窑有三处,其余大部分属宋元时期,产品以黑白瓷、黑瓷刻花、剔花、划花、 铁锈花,白瓷印花居多,还有一部分油滴、兔毫、绞胎、珐华、琉璃器。其中珐华、 琉璃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由于地缘关系及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各地区的产品互有影响。根据考古资料 表明,一个相对大片区各窑口的产品大致相同互相影响,却也各有特色。现将山西 各窑口根据地理位置及分布区域划分以下几个地区。 2.1.1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以大同窑、怀仁窑、浑源窑为中心,大同窑始烧于金代,清乾隆时期 刊刻的大同府志中称“青瓷窑” ,在大同西郊的瓦窑村。以烧黑釉器为主,兼 有少量茶叶末釉,玄纹瓶和剔花罐具有代表性,剔花线条粗犷,划花线条纤细。 怀仁窑在今怀仁境内,发现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 历经元明两代,以黑釉器为主,造型与装饰和大同窑基本类似。 浑源窑始建于唐代,烧白釉、黑褐釉、茶叶末釉等品种,金元时期的品种逐渐 增多,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划花。黑釉剔花在雁北地区最为精美, 2001 年,考 古工作者在浑源出土了大量的 “镶嵌瓷”片, 而以前被认为是朝鲜独有的, 浑源 “镶 嵌瓷”的出现,说明中国不晚于 12 世纪中叶就可以烧造“镶嵌瓷”了。这不仅为 了解中国北方瓷器烧造史提供实物依据,也为探讨“镶嵌瓷”的起源以及研究中国 北方地区与朝鲜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4 2.1.2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以榆次窑、介休窑、交城窑、平定窑为中心。榆次窑即今天的孟家 井窑,始烧于金代,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到民国逐渐荒废。目前遗址留有大量瓷 片,主要有白釉、黑釉、青釉、绿釉、蓝琉璃等,品种繁多。器型有瓶、碗、钵、 盒、罐、瓷枕等。花纹从简单的绳纹、松枝到精美菊花、莲画还有生动活泼的动物 图案。兔毫、 油滴、绞胎器是孟家井磁窑的典型代表品种,而白釉印花碗碗心一 圈刮釉的特点,是金代典型风格。还有胎体坚硬的琉璃瓦、板瓦筒瓦制作精细,烧 成温度较高。这也为明代晋王府、晋王陵所用的琉璃瓦找到了生产地。1965 年被公 布为省级保护遗址。 平定窑在今平定柏井村,椐称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到宋,以烧白瓷为主也有黑 釉器物,有印花、剔花盘及北方特有的五角、六角纹盘碗等器皿。窑址与河北邢窑、 定窑较近,器型与装饰和此两窑有共同之处。 交城窑椐称也是始烧于唐, 以白釉产量最大。 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较多, 也有许多瓷塑小动物。烧制白釉釉下赭彩装饰,特征大体与介休窑相同。珍珠地划 画装饰品种有瓷枕、笔洗等器物,但产量较小。 介休窑在今介休洪山镇。1959 年发现,始烧于宋,历经金、元、明、清四代。 宋、金以白釉为主。早期胎体厚重与交城窑相似,后期的时候胎体轻薄细腻釉色白 润,山西博物院所藏介休窑产品即是此类。 薄胎印花碗盏受定窑影响,碗盏里心 都留有三个细小支烧痕迹,是其特征之一。白釉黑花品种也有发现。金代所烧黄褐 釉印花器皿较多,器内多有印花,尤其以孩童荡船纹常见富有介休窑特色。 2.1.3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以霍州窑、平阳窑为中心。 霍州窑在今霍州陈村,以烧白瓷为主一 般光素无纹,有少量印花装饰,胎釉洁白,以支钉支烧,器内器足留有五个支烧痕。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所提到的彭窑仿定器折腰盘,霍县窑遗址里遗留有较多, 经证实明、清两代文献中所指的彭窑就是霍州窑。元代还烧白地黑花品种。遗址中 有高足杯标本,明清两代绘花卉者也较多,也有书写文字者,传世品有带纪年铭文 的有故宫博物院藏有墨书“明昌四年”瓷盘一件,是研究该窑烧瓷上限的级具价值 的实物资料。 平阳窑位于临汾的龙祠、峪里一带。烧造茶叶末釉、黑白瓷、钧釉、酱釉、 第二章 山西民间磁窑的概述 5 青黄釉等。白瓷多为粗胎,施化妆土,釉色泛黄,细胎白瓷少,特征类似霍州窑, 黑瓷发色漆黑或黑中泛蓝, 窑变油滴的烧造水平较高。 装饰手法有黑画花、 黑戳花、 黑划花、刻划诗文等。 2.1.4 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以长治、晋城这带为中心,以长治的八义窑(包括襄垣窑)最为著 名。宋金烧造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以白釉红绿彩绘碗 最富有特色,碗心装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绘鱼鸭等纹,但为数不多。 除以上著名窑址外,其实山西各地窑口还很多。如:临县窑、灵石窑、曲沃窑、 盂县窑、河曲窑、保德窑、长子窑等等,可谓遍布全省。 2.2 山西现代民间磁窑的现状 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山西民间陶瓷的发展缓慢。历史上曾 经的辉煌,到解放后就渐渐衰败了,从事陶瓷的人也极具减少,加之自然资源、技 术条件的限制,陶瓷一直是走民间粗瓷的路。改革开放后,在原有窑厂的基础上, 山西陶瓷有小规模的发展,但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各地区 有代表性的窑厂调查。 2.2.1 北部地区 1992 年 8 月, 怀仁县第一家民营陶瓷企业-嘉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营业。怀仁生产陶瓷在原料、气候、劳动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瓷器所需 要的煤矸石、长石、石英、黏土等十几种原料,有 60是由怀仁出产的。 2001 年, 嘉明陶瓷取得自营出口权和输美认证,产品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 显示,2003 年,嘉明陶瓷生产日用瓷 125 亿件,实现产值 15 亿元,富甲一方。 2.2.2 中南部地区 介休洪山陶瓷厂成立于 1953 年。1998 年被改制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由法人杨 全林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对新型企业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与创新,有自己的自营 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厂有 800 多工人,三条生产线,以 生产家用陶瓷、搪瓷制品为主,近年来又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创新,生产适合内销市 场的大众产品。 2.2.3 中部地区 晋中翔龙黑陶工艺品有限公司是成立于 1988 年。是一个由十来个人组成的, 在个人爱好的基础上成立的小厂,以传统黑陶、陈设瓷为基础造型,最擅长镂空、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6 刻花、浮雕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为一个有工人四、五十人,产品在全国屡 屡获奖的企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黑陶艺术研究所”的牌子也挂在了翔龙公司。 “平定刻花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陶瓷。历史悠久, “山西平定 古窑陶艺有限公司”是目前平定地区较大的、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它所继承的就是 前面介绍的平定窑。该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它以刀代笔,在坯体还 未干之前刻划,需一气呵成,线条流畅、简约、具有朴实无华、亲切自然的本色, 2006 年 9 月,平定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 刻花瓷之乡”、“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荣誉称号。同时被列为山西省首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2.4 南部地区 河津市吕氏祖传琉璃灰陶工艺厂位于河津市城西(108)国道边,是运城地区 规模最大的琉璃生产企业,在当地负有盛名。早在元明时期,山西就有阳城乔氏、 太原苏氏、河津吕氏的称谓。现在的河津吕氏祖传琉璃灰陶工艺厂是由第九代传人 吕谚荣于 93 年投资创建,吕氏琉璃技艺精湛,本厂先后给河南少林寺、洪洞广胜 寺、临汾尧庙广运殿、灵石王家大院、关帝庙、霍州鼓楼、永乐宫、永济普救寺、 国家风景区五老峰、国家重点工程鹳雀楼、太原晋祠等地烧制了一批又一批的琉璃 构件。还曾为日本、美国企业加工制作,2009 年吕氏琉璃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形成 7 第三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形成 3.1 陶区招贤镇的形成 在 1994 年临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据说,隋初发现铁矿,惜无人开采冶 炼,遂贴榜招天下贤能到此开发,故名招贤” 。其实在招贤有的不只是铁矿,还有 煤和瓷。在康熙年间的临县志中有记载, “樊包头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出碳并磁 利民,招贤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出碳兼有瓷窑,铁冶利民” , “隋唐时期,瓷铁煤就闻 名秦晋” 。一说起山西,人们就会用黄土高原这样描述,其实吕梁是最能体现山西 黄土高原风貌的地区。苍茫浩瀚的土梁之间,有着纵横交错深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的千沟万壑。招贤镇是位于吕梁山区临近黄河的峡谷地,土壤侵蚀现象比较严重, 除了有巨壑黄土之外,裸露于河谷地面的风化岩石也是随处可见的。要去招贤镇, 得翻过一座当地百姓叫做“王老婆岭”的山岭。从这道山岭向招贤方向看去,满眼 都是广袤无边的黄土高原,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土丘。深邃的沟底和陡峻的沟壁上裸 露着黄土,是在长达千百年的历史之中形成的,它们经受过了数不尽的雨水冲刷和 风霜侵袭,让这片土地呈现出了支离破碎,粗犷荒凉的黄土地貌。以前在山西有个 民谣, “欢欢喜喜汾河湾,凑凑和和晋东南,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出雁门关” 是因为吕梁山地处山西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势高且降雨少气候寒冷而且干燥,土质 疏松并侵蚀严重其土壤肥力很低,所以并不适合农业生产,农业收成低,人们吃不 饱又缺水,是个比较穷困悲苦的地方。但是吕梁地区有煤炭还有黄河,并且历来是 山西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当地又有这样一段民谣“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 招贤镇的瓷器,南沟的碳” 。旧时招贤镇的瓷器和南沟的碳都是赫赫有名的。而黄 河则给吕梁地区带来了历史上曾经长期且繁荣的转运业。在汽车和火车这些现代化 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之前,水运曾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无疑由水路码头发展起 来碛口镇在当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京包铁路建设之前的 170 多年间中,每日会 有 50 多余只木船来往于碛口码头间,大批的粮油、药材、粮食、盐等经陕、甘、 宁、蒙、绥等地运来,再用骡马和骆驼源源不断地运往山西中部地区甚至整个华北 平原,而山西本地出产的陶瓷、布匹、茶叶、棉花等物资,从太原、汾州等地经旱 路运输到碛口,再转运到全国各地去。碛口的经济非常繁荣的鼎盛期是在清中期以 后,也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商贸重镇。五里长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民间有 “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的民谣,是碛口旧时买卖的真实写照。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8 招贤镇的瓷器,也正是依赖于碛口镇,和以转运业为支柱的碛口为中心的一个 半径约八十多里的碛口经济圈,基本上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不但当地的人们普遍 使用招贤镇生产的陶器,而且经碛口转运的其他货物所到的地方,也都有可能设立 招贤陶器的销售点。因为招贤镇的瓷器相比较价格很便宜种类也很多,所以有很好 的销路。一批批由骆驼或者骡子组成的小商队,把烧好瓷器从招贤镇的各个村里运 出,再经过 20 多公里的山路送到碛口码头,来回往返至少得一整日。不过由于煤、 铁、铝、瓷土等矿产资源的丰富,也吸引了大批人们前来开发,招贤镇一直都是人 口相对密集的。在民国年间临县志中有记载“招贤山产石炭、铁矿磁料,相连 火山、樊包头山五六里间土人造磁、冶铁,所出磁铁器皿供本土用外由碛口贩运于 陕西沿河诸县” 。 3.2 瓷村小塔则的形成 3.2.1 瓷村布局 招贤镇的南部有一条呈南北走向狭窄而弯曲的山沟,沿此山沟分布着采煤、冶 铁、制瓷的许多村落。有双坪上、小塔则、李家畔、前塔、工农庄、后塔、化塌等。 小塔则是这条山沟里陶瓷生产比较集中的村落。在当地的方言里“则”字就相当于 “子”字,没有具体的意思,是让名字听起来顺口的, “塔”字通“塌” ,以前就叫 小塌则。据听说是因为当地人觉得“塌”字有不吉利的意思,就改成“塔”字了。 在 1994 年版的临县志中,提到该村时都用“小塔则” ,现在的官方文件中都用小塔 则,文献记录中两个字通用。小塔则距离镇政府大约四公里,其实李家畔、小塔则、 化塌、 前塔、 后塔是相连接的几个小村子, 如今我们讲的小塔则实际上是原小塔则、 李家畔和西面山坡上的化塌三个小村子组成。原小塔则人口最多基本上占到一半以 上,大部分村民是姓薛的,李家畔村民大部分是姓李,其它的姓氏有孙、高、史等。 在小塔则村内,李家畔北面西侧的山坡是被当地百姓叫“小长峁”的。小长峁 在向南是一片陡峭的山坡耕地少,村里人叫“烂山” 。烂山南面的山头是“大峁梁” 。 是小塔则与前塔村的分界处,烂山和大峁梁之间的有条山沟“石磨沟” 。李家畔东 侧山坡上,以老君庙和龙王庙为界,北面是平梁上是原小塔则村,南面就是李家圪 垯。小塔则的磁窑基本上分布在平梁上的山腰间和靠近沟底地方,以及李家圪垯山 腰上。这些窑洞住宅和李家畔西面山坡的窑洞住宅、及磁窑大多数建于 1947 年土 第三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形成 9 地改革以后。 平梁上的住宅窑院和磁窑大部分是老磁窑, 1980 年以后建造的新磁窑, 大多分布在靠近沟底的地方。 3.2.2 瓷村选址 在陶瓷史中看,任何以做陶瓷为产业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过河流,在古代水路运 输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特别陶瓷运输水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小塔则也不例外。 小塔则是位于两山的山坡上,山底有一条沟,从这种形式以及沟底厚厚的岩层看, 这条沟曾经是一条河,河流两岸是陶瓷的作坊,由于历史的推移这条河干涸了,人 们便在河床上踩出了路。在民国时期的临县志中记载: “招贤小路沟水,东来 源太和故城注之 又西南三里右经桥头村,又西南三里,左经光明村,又南 五里经东西林家坪;招贤沟水东北来注之 右西二里右经卧虎山麓之碛口镇 左经河南坪西,入黄河。 ” 小塔则就近解决了所有生产陶瓷的条件:瓷土矿、水源、燃料以及销售。 瓷料:小塔则村的土矿料主要是黄泥和石坂泥。黄泥取自东北方向 1 公里处的 渠家坡村,石坂泥是一种当地土山上的风化页岩。旧时的石坂泥是在小塔则村的山 沟里开采,当村里瓷窑改烧耐火砖的时候,对石坂泥需求也大大增加,开采方式也 由人工挖掘变成了炸药爆破。从那以后石坂泥全部是从村外用拖拉机运回来。做釉 料的黄土和黑垆土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两种土壤,其中黑垆土的有机养分是比 较高的,适合种多种植物,黑垆土侵蚀比较严重之后,肥力降低,就变成黄土了。 招贤的瓷土矿中高岭土含量比较低,杂质而且多,所以只能生产粗瓷。招贤地表的 黄土三氧化二铁含量比较多,即釉中含铁较高,这就是黑釉。 燃料:山西是产煤炭大省,吕梁山区历来是山西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早在隋 唐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临县境内的煤矿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占全县面积的 86%,招 贤就属于其中之一,在招贤上边的南沟,更是以产煤地而出名,所以煤炭顺理成章 的成了烧制陶瓷的燃料。据了解,历史上招贤烧瓷曾经用过南沟的煤,从民国年间 开始小塔则村烧窑用的煤就取自附近的留林庄、天兴窑和工农庄。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煤都是靠人力或畜力的运输。1985 年小塔则村也曾开过小煤窑,没几年 就关闭了。现在招贤镇最大的煤矿是胜利煤矿,也是小塔则村用煤的主要途径。北 方的粗瓷用煤窑烧成和南方的柴烧相比,更有雄厚之感。随着近年来,煤炭市场在 经济效应比较高的影响下需求量增大,招贤镇扩大煤炭产业的发展,加开了煤窑。 在 08 年去小塔则村的路上,我们被像蛇一样盘在公路上的拉煤货车堵了将近四个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10 小时。 水源:吕梁地处山区降雨量是比较少的,临县更是属于严重的缺水区,民谣这 样说“临县临县,十年九旱;一年不旱,冷雨打了九遍” 。但是小塔则村里的山沟 地层却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村里老人们讲,早年村里沟底挖地一尺多,土层就 会湿润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小塔则村为了发展经济挖掘煤窑。 “把这条水脉 破坏了” ,从此再也挖不出水来了,从那时开始小塔则就开始缺水了,全村基本上 就靠着在小塔则与前塔交界的地方,一口古老的水井“水源洞”取水。所以水在小 塔则就变得很金贵。到了 20 世纪末,政府出资在小塔则南北两头修建了两个新的 供水点。磁窑现在的用水是三轮拖拉机拉,村民的吃水也很不方便,特别是冬天水 被冻了, 人们只能把冰抬回去化水用, 现在有所改善, 有些村民家已经自己打井了, 我所采访的薛银栓师傅家就有口井,但是由于煤炭的开采,水的质量和水量都越来 越差。 销售渠道:旧时是靠碛口的水运,这在前面招贤镇的形成中有详细的记载。随 着社会的进步,汽车、火车的出现,碛口转运中心的地位也就一天天衰落了,随着 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的富足,招贤镇的瓷器也渐渐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目 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作坊给酒厂、醋厂做瓮了。这也是小塔则目前唯一的销售渠 道。 第四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传承与发展 11 第四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传承与发展 4.1 民间磁窑小塔则手工艺匠人的传承 小塔则村以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和做陶有关,每个磁窑都是有窑主、大师 傅、技术工人和学徒的,有时候窑主本人也就是大师傅。一个磁窑需要的人数从三 四个到十几个是不等的, 要看作坊大小一般有六七个人, 如果碰到活比较多的时候, 可以临时雇几个帮工。大师傅主要负责大缸的成型和控制烧制火候等有技术含量的 工作,收入比其他人高。技术工人和帮工通常是短期的,在各家磁窑间奔波,哪里 有活去哪里。以前从学徒到技术工人,再到大师傅,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先 从体力活开始,之后才能学到技术活。 引:小塔则作为一种手工艺,一种文化,它要延续下去,除了生活在这里的人 按照祖辈留下的方式生活外,那种典型的北方作瓷手工艺也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 去。 访:薛师傅,您能和我讲讲您的学手艺的事吗。 4.1.1 家族式作坊传承 薛:老百姓讲,有一门手艺,这一辈子就够活了。在以前农村人也不读书,学 好手艺就行。在小塔则手艺就是做陶瓷,手艺好的就是从制坯到烧窑什么都会的大 师傅。我十七岁时开始跟着我父亲学习,也只是领你入门而已,要想使技艺真正有 所长进,得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钻研和总结。但是学习的内容上与学徒不同,选 料、摔泥、配釉、制坯、烧成的关键技术等这些都的学。总之一句话什么都得学。 “门里出身” 的学徒从小在做坊里耳濡目染, 上手基本上都很快。 因为都是自家人, 不管你愿不愿意,长辈们会千方百计让你学更多的东西。 4.1.2 作坊学徒传承 薛:比起自家人,那些不沾亲带故的学徒,只是打打下手。也是一句话什么脏 活、累活都得做。靠“熬活儿”消磨时间让学徒们跟着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来 学习,这对学徒来讲是体力、忍耐力的考验。只要坚持最终都能成为大师傅,只是 比自家人学习的时间要长很多,而这种师徒关系也是传统手艺一种重要的传承方 式。 4.1.3 帮工偷学技艺的传承 在和薛银栓师傅交谈中,他简单地说过几句。就是以前的小塔则,每家窑口生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12 产的东西造型大都相同,像碗、罐、 “灯瓜瓜” 、花瓶、酒壶、酒杯、笔洗、盔子、 碟、火罐、 “撒野盆” (尿盆) 、坛子、祭祀用的五供等等。只是大师傅技艺有所不 同,那些临时雇的帮工中,有比较机灵点的,就在每家窑都帮忙,跟师傅们偷学技 艺。作为传统的手工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成神不论人,修行在自身” 所以无论以何种方式,传下去这门技术很重要。 4.2 民间磁窑小塔则技术的传承 小塔则磁窑主要是黑釉粗瓷,以生产大缸而闻名,当地老百姓也叫“瓮” 。为 了对山西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小塔则传统的制缸技 术,向薛银栓师傅进行访谈。 缸,底小口大口略向外敞,缸体略微有点外鼓。缸可以分大缸、中缸、小缸三 种。口径为二尺二(约 70 厘米)一尺八(约 55 厘米)和一尺四(约 40 厘米) 。高 度约为 100 厘米、75 厘米、60 厘米,这样的尺寸主要是便于烘干和运输。大缸套 中缸,中缸套小缸。坛,也分三斤坛和四斤坛,一般用来放米或是腌咸菜。盔子像 小版的缸,一般高 15 或 20 厘米。山西人爱吃面,一般是用盔子来和面。随着社会 的进步,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慢慢地改变,工业制造的生活用品丰富着人们的生 活,传统手工制的一些器皿,基本离开人们的生活。但在这里,在小塔则,似乎还 能找到那种传统的生活。 引: 薛银栓师傅今年 58 岁, 17 岁跟着父亲开始学习做陶, 没有离开过小塔则。 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现在只有他的大儿子薛海荣跟着他做缸。薛海荣今年 28 岁, 18 岁开始帮父亲干活,四年前正式成为做瓮师傅。薛星星,今年 40 岁,15 岁开始做陶,现在做缸的一整套程序他很娴熟,他是薛银栓的大侄子。 访:薛师傅(薛银栓) ,您能和我聊一下做缸的制作流程吗。 薛:我们一直就是烧这黑釉大缸,做缸就要有原料。以前,这些料都是我们自 己去山上采,然后把它粉碎好,和好泥、制坯、上釉、装窑,一般一窑烧四五天, 冷却七八天,一年最多烧八窑,一窑最多 120 个大缸。 4.2.1 泥料、釉料的选择加工 选料和泥:我们这里做缸的泥料,俗话叫黄泥。我们村没有,要到东北方向约 一公里远的渠家坡村去挖。还有石坂泥(当地风化的页岩,杂质较多) ,在用之前 要把石坂碾碎成粉末状,以前是用骡子或驴拖动石碾子将石料碾碎,现在都是粉碎 机快得很。2 份黄泥,1 份石坂干粉加水用铁锹掳成一堆,一锹一锹用很吃力的苦, 第四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传承与发展 13 弄得均匀,软硬要适当,有时候也用脚踩。弄好的泥要存放在窑洞里,洒上水,堆 成堆,盖上湿布, “闷”上几天,这样泥才好用,而且在窑洞里保湿泥不容易干, 一般和一堆泥差不多能用 20 多天。 我们这里的釉,俗话就是黄土,要选好没有杂质的,土里有白白的鸟屎粪,那 是最好的。这里的老百姓叫深土(地层比较深) 。黄土在做釉时,要用碾子磨成粉 末,黄土被碾得细度越细,颗粒越小,烧出来釉色就越好,不过现在有一种设备叫 球磨机,用它弄釉子,效果更好,我们村里还没有。在以前做釉我们还要用黑垆土 (少量的) ,用上它烧出来的釉子又光又亮。黑垆土和黄土在我们黄土高原多得很 (黑垆土的有机养分较高,适种多种植物,而它被严重侵蚀之后,肥力降低,就变 成黄土) 。先把黑垆土捣碎放在一个缸里,加水用木棍把泥撬起泡开,搅匀后放一 会儿,里面的沙子就会沉下去,再找一个缸把泥汤汤舀到里面,这样就把沙子和杂 质过滤掉了,这是我们的土办法。再放到太阳下晒,等缸里的黑垆土用棍能捣动, 也能挖成一块一块的就行。 什么时候要用黑垆土了, 挖一块加水弄成糊糊状就行了。 不过现在人们嫌它麻烦,在我这个年龄的人还知道怎么用,以后的年轻人就不知道 黑垆土怎么用了。现在更方便直接加氧化锰就行,烧出的黑釉也很亮。黑垆土是以 前的老办法,用黑垆土烧出来的釉色偏蓝。 4.2.2 成型的方法 制坯:我们现在做的缸,都是酒厂和醋厂用,做的缸大约要用泥 300 斤,烧成 放水 800 斤。内口径 2 尺 1(约 70 厘米) ,高 1.3 米。 在开始做缸之前,用一个石板我们这里人讲石盖。它是一种页岩,在碛口、林 家坪一带的山上。要做石盖,首先在山上选好地方,把表面的土去掉,由于太阳晒 外面被风化了, 很不容易用镢子整修, 要用的是石板下面一般都是埋在地下的石头, 才能结实。老百姓用镢子刨下来铲平,这种石头是一层一层的,有专门的匠人做。 他们能用镢子把石板弄一大张,用铅笔画上圆线,把边凿圆。现在已经没有做这个 的了,我们家这些也是 20 年前,七块钱买的。要开始做缸,先把石盖放在辘轳车 上,放一疙瘩泥用手或木反复捶泥,挨着打平成圆形,约 2 寸厚,就是缸的底。开 始做缸,要把用的泥分成小堆,用木锤反复砸打,象和面那样和泥让泥更有劲。制 坯自下而上进行,用和好的泥搓成一条条像蛇一样的泥条,直径约 10 厘米沿手臂 一直搁到肩膀上,双手拿泥,左手在里用食指和大拇指用力向下一捋,同时右手向 上一抹,这样一点一点,一圈圈就能把泥很牢固的捏在一起,盘成缸体壁(专业术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14 语:盘条) 。在制坯做缸时我们分五次完成。第一节做到 1 尺 3 高,要让泥坯在外 面晒晒太阳,因为软往上接吃不住,晒到第一节坯体有了一定的立度和硬度再接。 一般我们做一批有 2530 个左右,第一个做好了,放在外面晒,就可以接着做第 二个,第二个做好,再做第三个当最后一个做好了,就能开始第二节泥条的垒 加了。这样是为了节省时间,工人们为了不休息,在制坯的时候每一节都是这样一 整批的循环的。第二节往后基本每次加六寸左右做到 2 尺 1,先放在外面让太阳快 晒, 上面变硬但下面还很软, 就要把缸放在窑洞里, 让它上下里外都均匀慢慢阴干。 在开始第三节之前,要拍瓮子,打得更结实更平整。用木板一圈一圈的拍,把有接 头有疙棱的地方打平整上下一致。要把瓮形整出来,因为再往高垒手就够不上瓮的 底部了。如果拍的时候太硬,可以先刷泥浆再拍。如果用水很容易把坯体弄裂。第 三节加到 2 尺 7,第四节加到 1 米,最后一次加成米,做好的瓮子高.米, 烧好就变成.米,烧的时候收缩公分。大缸的口和底要厚些壁要薄些,在 做最后一节的时候,离口寸处画一条凸槽,在搬运的时候比较方便,老百姓叫画 楣。在做上面几节的时候和开始一样,做一做拍一拍。老百姓讲拍瓮子很关键,要 把缸拍结实,而且还要好看。最后要把缸整体拍一遍,左手拿小圆垫放在缸里,右 手拿拍板在缸外均匀拍,要从下至上里外对着一圈圈的打,如果没拍好,烧出来的 瓮子容易裂。 4.2.3 上釉的技术 上釉:当地老百姓叫“刷泥糊糊” ,泥糊糊是用黄土加水调制而成,黄土含铁 量高,它又叫“黑釉” 。把瓮子拍好后,要晾一个小时。用手摸缸的感觉,有了力 劲能吃得住,一般都是看匠人们的经验。如果太硬了可以刷泥浆,而且泥浆要有一 定的浓度,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如果坯体太干,干湿不一样的话,瓮面上的釉子 容易开裂。口上硬下面软,就有个鞧劲,上釉后很容易拉裂。如果太软了就地放一 会,当上下里外干湿正好的时候就可以上釉了,这样烧出来的缸又平又亮。在上釉 之前,先把釉搅拌匀,把釉的浓度弄好,放在桶里用罗子把釉筛着过一遍,把杂质 石头等东西去掉,再用棍子把桶里的釉子上下搅匀就好。 上釉时用瓢舀上浇釉,要速度快时间短,慢了就会有裂痕。要沿着缸外面的口 浇一圈,把外壁都浇满釉,赶快沿着里口浇一圈釉。如果时间长缸就裂了,所以要 快。一个熟练的工人浇一个缸,最快用四、五分钟就行。里面的釉子到底面浇不上, 第四章 山西民间磁窑小塔则的传承与发展 15 用笤帚来回一刷,粘一粘就好。在缸的内壁浇釉的时候,尽量不要浇到底面,一般 熟练的工人,缸底留不下多少釉,上好釉后要把缸放在太阳下晒一晒,要隔一会转 动一下缸的位置,要跟着太阳转,目的是为了让缸四面均匀的晒上太阳。晒到能用 绳子把缸抬到窑洞里时就好。这需要用我们的眼力和经验,这就是我们的技术没有 什么理论。让它慢慢阴干,让它自上而下,表面都均匀,晾上三五天水份差不多就 没有了,用手敲声音上下都一样,比较脆些,就可以入窑了。 4.2.4 烧成的技术 装窑:每个窑大小都有不同,装窑,简单说就是大缸套小缸,缸口对缸口,根 据窑的大小放二至四层各不等,在上下层缸口对缸口的沿上,要用手能捏动的耐火 泥垫一圈,从第二层开始就需要三个滑轮用钢丝绳吊瓮子,在缸底对缸底的面上洒 上一些被粉碎的耐火泥料,像沙子那样大小就行。装的时候要注意缸坯之间要留有 空隙,以免粘连。互相套着烧的缸之间也要留出缝隙,要在缸底上垫 3 块“窑钉” , 在很多成品缸里都会发现窑钉的痕迹。在缸和缸之间有隔拉(空隙) ,要用一个工 具釵,让缸和缸连接起来不容易动稳定。釵是手工成圆形,用刀切成两个,要提前 准备好烧成瓷。 分二种大釵和小釵。 釵一般在第二层用, 用它把倒着放的缸连起来, 让第二层的缸形成整体。每家做釵都不同得看经验,瓮大隔拉小,瓮小隔拉大。如 果没有损坏,釵可以一直用。我们家的窑一般放四层,第一次放缸 27 个要放稳, 缸口上用软泥垫上,第二层放口向下缸 27 个,用釵连接好,在顶上洒耐火泥颗粒, 再放口向上缸 25 个,在其口沿上再垫泥,再放第四层口向下的缸 16 个。第一层前 后放 5 排,分别以 5 个,6 个,7 个,5 个,4 个排列。整窑放 95 个,一次最多能 装 120 个。大缸和窑门之间留的空间要大些,因为入门之后要有火膛,最后用做釉 的黄土搓成一个手指大小的小梆(棒)子,插在一团耐火泥上,村民们风趣的说这是 太上老君的手指,它能知道这窑烧好没烧好。 垒窑门:在垒窑门之前,要把柴和煤放进去,用耐火砖和黄泥一层一层地垒起 来, 最后在砖的表面糊一层做釉子的黄土。 它比黄泥粘的更结实, 而且不容易坍塌。 在垒到中间位置的时候,留一块砖大小的洞,是观火孔的位置。在观火孔对应能看 到窑里的地方,把太上老君的手指放好,当烧到一定温度时它会慢慢的弯下,我们 用“手指”是否烧化来掌握烧窑的进度。在手指烧没了的时候,窑里的缸就都“熟” 了,我们就停火,这也是烧好的标志。 山西民间磁窑的研究招贤陶区小塔则调查 16 烧窑、出窑:山西的煤好,我们的磁窑就用煤炭烧。现在的煤好,一般烧四五 天,头一天的温度只达到 300 摄氏度左右,在这段时间窑顶的门不用关闭,为了是 要充分把窑内的水分排出。之后将窑顶部的开口封闭,这就要升温了,需要隔差不 多 20 分钟左右就要添一次煤,一直到把窑内的温度升至 1000 摄氏度以上。这期间 可以从观火孔里看窑里的情况,方便于加煤或观察火候。如果火候不够烧出来的釉 会发雾有浓重的黑色块,火候过了会釉面变薄釉色会局部偏红。老百姓讲,瓮要又 黑有亮才是好瓮。当太上老君的“手指”在窑烧着全部倒掉熔化了,我们就可以停 火了。不用管它让它自己慢慢的凉下来,一般八九天后就可以出窑了。出窑也要用 滑轮,在窑顶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架在上面,固定好就可以了。 4.3 民间磁窑小塔则手工艺发展的现状 4.3.1 陶区近代制陶业的发展 据县志记载,1913 年招贤附近总共有瓷厂 12 座,其中产民用粗瓷 70 窑。1937 年招贤有瓷窑 29 座,年产陶瓷 2183 件。1945 年瓷窑 36 座,年产量 256.9 万件, 已经成为晋绥“边区的工业基地” 。因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小 塔则村民不是瓷窑的掌柜,就是烧窑的师父或者伙计,基本上没有人是种田的。而 李家圪垯和化塌以及前塔后塔等村解放前只有少数村民从事烧陶行业。在 1950 年 以前,陶瓷主要是靠骆驼和骡子运输的,而加工原料则是用人力和骡子,所以当时 的窑主们建窑多在山腰上。1950 年以后,陶瓷的生产方式由完全传统的手工生产发 展为半机械化的生产,石坂泥的粉碎和陶瓷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会临时保洁服务合同
- 北邮 光纤通信技术47-MSTP技术教学课件
- 2025【合同范本】项目经理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燃气司炉工资格认证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东升大专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国防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咨询工程师组织管理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方法与实务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共青团团校考试入团考试题库(附答案)
- 火山爆发安全知识培训
-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课件
- 化学检验员职业生涯规划书
- 妇产科课件-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疗路径(2022版)解读
- 厂房建设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大学语文》-《梦狼》
- 非常规时段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职责
- 《药棒穴位按摩》课件
-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理论练习试题附答案(二)
- 中建盘扣式落地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手机屏幕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